⑥苏教版小学语文☆★☆比喻句教学

合集下载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苏教版小学语文 比喻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苏教版小学语文     比喻
苏教版小学语文
大庆市长青小学
夏国梅
比喻-概述
比喻-概述
比喻-概述
比喻-概述
第二节课后,大雾终于停了。我们 跑到校园里玩。教学楼前,一棵棵柳树 挂满了亮晶晶的银条,微风吹过,树枝 一颤一颤的,仿佛向我们点头示好。教 学楼后本来已经枝枯花落的种种花木, 又开满了朵朵白花,我不由得想起了两 句诗:“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 花开”,多么美丽啊!
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给人以 鲜明的印象。
比喻 – 作用
比喻 – 作用
2.冰花形状可多了,可漂亮了。 冰花真漂亮!它像天上闪闪的星星,像
街边照明的路灯,像夏夜里提着灯笼回家的 萤火虫。
比喻 – 作用
3.时间过得很快,过去了就再也回不来了。
时间,像一条小河,永不停息地流淌……
比喻 – 作用
4.妈妈出差已经有十天了,我特别想她。
比喻 – 明喻
本体、喻体、比喻词在句 子中都出现。
长城像一条巨龙, 在崇山峻岭中蜿蜒盘旋。
比喻 – 明喻
1.平静的湖面,犹如一面硕大的银镜。
2.孤山东边的白堤和西南的苏堤,就像两条绿 色的绸带,轻柔地漂浮在碧水之上。
3.明净的湖水晃动着绿岛和白云的倒影,仿佛 仙境一般。
4.岸边的华灯倒映在湖中,宛如无数的银蛇在 游动。
比喻 – 作用
练习
改写成比喻句
1.秋天到了,树叶纷纷往下落。 2.夜晚,天空布满了星星。 3.每到节日,天安门广场花可多了。 4.池塘里的荷叶在微风中摇摆着。 5.老师亲切的教导滋润了同学们的心田。
比喻 – 作用
改写成比喻句
1.秋天到了,树叶纷纷往下落。
秋天到了,树叶像蝴蝶一样往下落。
2.夜晚,天空布满了星星。

小学语文比喻的教案

小学语文比喻的教案

小学语文比喻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明确什么是比喻,掌握比喻的分类和常见的表达方式。

2、学会欣赏比喻,从中感受到美的力量。

3、掌握自己动手制作比喻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1、掌握比喻的意义和分类。

2、学会欣赏比喻的力量。

三、教学难点:1、如何运用比喻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

2、如何制作出生动形象而富有诗意的比喻。

四、教学方法:1、以例说法法,借助于经典比喻的示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比喻的力量。

2、以真实案例为载体,引导学生从中学会创造性地使用比喻表达自己的观点。

3、多种教学方式的结合,如小组讨论,个人写作,诗歌朗读等。

五、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好经典的比喻,如“绿叶换黄花,花黄叶也黄”等。

2、教师可以出一些具有启示意义的题目,如“如何用比喻的方式来形容校园里的一件事情?”等。

六、教学步骤:一、导入:教师引导学生说一些人们日常生活的事情,并针对它们进行比喻式的描述,引起同学的好奇心。

例如:请同学用比喻的方式描述上学的路上的景色。

二、知识讲解:1、比喻的概念老师通过多媒体展示一些优美的比喻,如“山大天大,不如你大;说句话花一朵,好听又好看;大海给我海阔天空,我给大海一瓢清泉”等,让学生明白什么是比喻。

2、比喻的种类老师给学生讲解比喻的种类,如形容色彩的比喻(如“红苹果”),形容形状的比喻(如“钻石般的心灵”)等。

3、比喻的应用老师引导学生思考比喻的应用,如“如何用比喻的方式描述中秋节的月亮”等。

三、练习:从个人表达,到小组讨论再到课堂演讲,老师通过多种方式让学生将比喻的知识运用到自己的表达中,并得到及时的反馈。

1、个人创作学生根据老师出的题目,运用自己的想象和创造力,写出一篇300字左右的用比喻表述的文章。

老师可提供一些帮助,如比喻的前句结构,比喻与句子的呼应等。

2、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相互讨论比喻的运用,如“如何用比喻的形式表述一种情感?”等。

3、课堂演讲根据小组讨论的内容,学生进行短暂演说,较为生动的表现他们对比喻运用的掌握。

认识比喻句教学设计

认识比喻句教学设计

认识比喻句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认识比喻句》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材第四单元(句群)中的教学内容。

这部分知识是前一节课“认识比喻”的延续和发展,它对以后正确认识事物,理解词句的意思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比喻句的特点,即本体和喻体之间具有相似点的特点,并学会恰当地使用比喻句。

2、在愉快、轻松的学习环境中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三、重点难点重点: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比喻句的特点,并学会恰当地使用比喻句。

难点:学会恰当地使用比喻句。

四、教学准备小黑析若干块。

五、教学过程1、复习导入。

上一节课我们学了比喻,有关比喻的特点你们都掌握了吗?那老师来检查一下。

(出示小黑板)请同学们读一读,看看这些句子是不是比喻句,是比喻句的请在括号里打上“√”,不是的打上“×”。

(1)漓江的水真绿啊!()(2)弯弯的月亮像小船。

()(3)她的头发像缕稻。

()(4)索马里海盗真可恶。

()(5)他好像睡着了呢!()2、学习新课。

第一块:认识明喻句。

老师已经把这几句话作了分类,请同学们再读读第一类句子,并告诉老师这一类句子有什么共同点?(板书:明喻句)明喻句有什么特点?你能不能用一句话来概括?那么这个“像”或“好像”就是明喻句的什么?(板书:比喻词)明喻句除了用“像”或“好像”作比喻词外,还常用哪些词作比喻词?谁能说几个?现在老师要考考你们了,我说一个明喻句,你们说出它的本体和喻体,并说说它们的相似点。

(出示小黑板)如:狼急得在树林里团团转。

本体是“狼”,喻体是“团团转”,相似点是“无目的的着急”。

第二块:认识暗喻句和借喻句。

学习第二类句子:弯弯的月亮像小船。

为什么说月亮像小船?这里有什么相似点?(板书:形状)除了形状外,还可以从哪些方面来作比喻?谁能说几个?如:他的脸红得像个红苹果。

这里是从哪个方面来作比喻的?(板书:颜色)第二类句子除了用“像”外,还常用哪些词来作比喻词?谁能说几个?如:(开得)像个火红的云朵。

比喻句的讲解教案

比喻句的讲解教案

比喻句的讲解教案《比喻句的讲解教案》这是优秀的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作业内容一、知识点来源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材二、知识点描述让小学生了解比喻句,初步判断一句话是不是比喻句。

三、适用对象三、四、五年级学生四、设计思路小学三年级学生对比喻句已经有一定的认识,基本能判断比喻句,但是他们对此缺乏比较系统的认识,鉴于比喻句教学的重要性,我设计了这个微课。

基本思路是:首先归纳比喻句的特点和作用,然后让学生区别判断,增进理解。

最后学生就会形成自己对比喻句的初步理解。

当老师和学生接触到一篇与比喻句较多的课文是就可以利用此微课。

五、教学过程(一)片头(30秒以内)大家好,本节微课重点讲解比喻句的特点、作用,能初步判断一句话是不是比喻句。

(二)正文讲解(8分钟左右)1、什么是比喻句?并举例。

比喻是一种修辞方式,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

如:平静的湖面像一面镜子。

2、比喻句有什么作用?a、比喻说理浅显易懂,使人容易接受。

b、比喻叙事能化抽象为具体,使事物更清楚明白。

c、比喻状物能使概括的东西形象化,给人深刻的印象。

3、哪些句子不是比喻句?并举例讲解。

a、表示比较(小红长得像妈妈。

)b、表示举例(这次大扫除大部分同学很积极,像小红、小张等。

)c、表示猜测(这剩饭像被老鼠弄脏了。

)d、表示联想(今晚的月亮像被小狗咬了一口。

)e、表示说明(这把椅子要展开才能坐,不像其它椅子能直接坐上去。

)(三)结尾(30秒以内)谢谢您的观看!下一个微课我们要学习怎样使用比喻句。

比喻句的讲解教案这篇文章共1908字。

比喻句小学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比喻句小学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比喻句小学教案一、教案目标:1.了解比喻句的定义和特点。

2.学会分辨比喻句和其他修辞手法。

3.掌握比喻句的应用,能够运用比喻句进行表达。

4.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联想能力。

二、教具准备:黑板、粉笔、课件、小纸条等。

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引发学生对于比喻句的思考。

如“什么是比喻句?你们有听说过比喻句吗?”引导学生回忆并介绍比喻句的定义和特点。

2.概念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或黑板进行比喻句的概念讲解,告诉学生比喻句是一种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即通过对两个事物间的相似特征进行类比,以达到表达的目的。

3.示范讲解(15分钟)教师通过示意图或幻灯片展示一些比喻句的例子,同时给予解释和解读。

例如:“他是个太阳,照耀着我们的每一天。

”教师可以解释“他”指的是一个乐观、阳光的人,类似太阳般散发光明和热情。

4.分组活动(2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派发几张小纸条。

教师提供一个常见的事物或情景,让学生自由发挥,用比喻句来形容。

例如:“树木”、“下雨天”、“笑容”等等。

每个小组选择一条最佳比喻句,并且向其他小组展示和交流。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评价比喻句的好坏和原因。

5.扩展延伸(15分钟)教师可以通过课件或黑板展示更多的比喻句例子,让学生进行辨别是比喻句、成语还是其他修辞手法。

提供一些简单的比喻句让学生进行填空,加深对比喻句的理解。

6.总结提升(10分钟)教师进行比喻句的总结,并进行可能的补充说明。

鼓励学生将比喻句使用到日常生活中,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四、课后作业1.复习课堂讲解的比喻句例子,并尝试用比喻句来形容日常生活中的事物或情景。

2.整理一份比喻句的小抄作为参考。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堂课的教学,学生对比喻句的理解更加深入,通过实际操作,他们能够真正理解和运用比喻句。

通过小组交流,学生之间的互动也增加了课堂的活跃度。

然而,在分组活动环节时间可能稍短,需要适量增加时间让学生更充分地进行展示和讨论。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课文比喻句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课文比喻句

比喻句:1、当北国还是银装素裹的世界;傣家竹楼前如水的月色。

2、人们透过阴森可怖的薄雾,凝视着这尊黑色的雕像徐徐沉入大海。

3、他的生命艰辛而又壮丽,像一朵傲放于风沙中的仙人掌花。

4、心灵震颤之余,掌声雷动。

5、织女用她所织的彩锦装饰天空,就是灿烂的云霞。

6、安塞的后生们朴实得就像一片高粱。

7、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

8、我站在青海高原上,目力所及,都是连绵的铁铸一样的青山。

9、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10、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11、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12、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朝我们飞过来。

13、天色微明,晨雾如轻纱般漂浮在黄海滩涂上。

14、银杏的叶子像一把精美的小纸扇,又像漂亮的蝴蝶翅膀15、湖波上,荡着红叶一片,如一叶扁舟,上面坐着秋天。

16、问常常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是通向成功之门的铺路石。

拟人句:1、当灿烂的太阳跳出东海的碧波;桂林山水的清奇俊秀;杭州西湖的浓妆淡抹。

松树的伟岸、梅花的高洁。

2、飞舞的雪花钻进破旧的汽车,他不禁打了几个寒战。

3、阳光爱抚地照耀着它,春风柔和地吹拂着它,雨露更不断地哺育着它,岩石则用风化了的泥土紧紧地抱住它的根。

小草渐渐生长了,长得很挺拔,很结实。

4、姥姥神了,剪只母鸡能下蛋,剪只公鸡能打鸣。

5、安塞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燥热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亢奋了。

6、一株神奇的柳树伫立在青海高原上,令人望而生畏。

7、家乡的小河边的柳树婀娜多姿,风情万种,受到历代诗家词人的热忱歌颂。

8、在这种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语文苏教版二年级下册写话技巧指导:比喻句和拟人句

语文苏教版二年级下册写话技巧指导:比喻句和拟人句
②春姑娘迈着轻快的步子来到人间。(拟人句) 这里把春天当做人来写,春天不会走路,但是这句话让 春天有了人一样的动作,说春天是迈着步子就走来了。所 以是拟人句。
③春天就像慈祥的母亲,很温柔。(比喻句)
拟人句
• 顽皮的雨滴最爱在雨伞上尽情的跳舞。 • 海棠果摇动着它那圆圆的小脸,冲着你点头微笑。 • 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在这里弹琴。
行业PPT模板:/hangye/ PPT素材下载:/sucai/ PPT图表下载:/tubiao/ PPT教程: /powerpoint/ Excel教程:/excel/ PPT课件下载:/kejian/ 试卷下载:/shiti/
• ②这一朵朵菊花,远看像一个个色彩鲜艳的绣球,近 抚好似一匹匹细腻的丝绸。
本体:菊花 喻体:绣球,丝绸 比喻词:像,好似
二、拟人句
• 判断拟人句的唯一标准是有没有赋予 事物以人一样的思想、情感、语言、 行为,即在句子中能不能找到事物身 上有人的思想、情感、语言、行为的 词语。
例句分析
①天上的星星在夜空中眨着眼睛。(拟人句) 这里把星星当做人来写,让星星有人一样的动作——眨 眼睛,所以这句话是拟人句。
思考:下列句子,哪些是比喻句,哪些是拟人句?
• 例句一 • 例句二 • 例句三 • 例句四
天上的星星仿佛钻石在闪烁。 天上的星星在夜空中眨着眼睛。 春天就像慈祥的母亲,很温柔。 春姑娘迈着轻快的步子来到人间。
一、比喻句
• 概念:比喻是根据事物之间的相似点,把某一事物比作另 一事物,把抽象的事物变得具体,把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 。
三、闯关练习
第一关读句子,判断它是比喻句还是拟人句。
①小河清澈见底,如同一条透明的蓝绸子。比喻句 ②一个个红石榴小姑娘绽放出可爱的笑脸,躲在树枝间。拟人句 ③一排排柳树倒映在水中,欣赏着自己的容貌。拟人句 ④天上的云像连绵的峰峦,像湍急的河流,像威武的雄狮,像奔 腾的骏马。 比喻句

三年级语文《比喻句》优质教案

三年级语文《比喻句》优质教案

三年级语文《比喻句》优质教案三年级语文《比喻句》优质教案本微课名称:小学语文句子专项训练比喻句比喻句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方式,在人教版三年级的教材中随处可见。

研究好比喻句更是为作打下基础。

构成比喻的内容上有三个要素:一是思想的对象,即本意;二是另外的事物,喻意;三是两事物的类似点,即共同处和相似处。

听本微课之前需了解的知识:能说完整的一句话,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并有一定的比喻句积累量,对比喻句有感性认识。

通过课件演示、启发,让三年级的学生明白用比喻来对某某事物的特征设计思路进行描绘和渲染。

可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可感,以此引发读者联想和想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并使语言文采斐然,富有很强的感染力。

第一节内容:让我们一起来猜个谜语吧。

身体轻又轻,空中来飞行,有时像棉花,有时像鱼鳞(猜一自然现象)——是云。

句中用像棉花,像鱼鳞,这样具体的事物来表述抽象的自然现象——云。

这种比喻叙事很重要,能体现一个人的文采,我们可得好好学一学“比喻句”。

第二节内容:比喻句在一年级儿歌《小小的船》、三年级上册三单元第十一课和下册园地二“我的发现”中特别提出了。

那到底什么是比喻句?原来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

它一般由本体、比喻词和喻体组成。

请看我们三年级下册第三课《荷花》中的句子: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本体:荷叶,比喻词:像,喻体:大圆盘。

将所看到的景物进行比喻描述。

例如,看到一朵花,可以写成“花瓣像彩色的蝴蝶在飞舞”。

或者看到一片树叶,可以写成“树叶上的水珠像一颗颗晶莹的钻石”。

在巩固练中,我们可以用比喻的方式来描述所看到的景物。

比如,苹果树上挂满了苹果,远远看上去像一个个红灯笼;树叶上的露珠像一颗颗宝石。

这些比喻不仅让我们更生动地感受到景物的美,也锻炼了我们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比喻句的特点包括有本体、喻体、比喻三个部分,并且本体和喻体必须是两种不同种类的事物,存在相似之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小学语文比喻句教学比喻句的概念:概念①比喻句就是通常说的打比方,用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一个事物或情景来比方一个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或者情景的一种修辞手法。

比喻句一般有本体,喻体和比喻词组成。

什么叫做本体和喻体呢?就是把一个物体或人比喻成另外一个物体。

这样就叫做比喻,所有就把他们叫做了本体和喻体。

概念②比喻就是“打比方”。

即两种不同的性质的事物,彼此有恰似点,便用一事物来比方另外一事物的修辞格。

小学生重点掌握的是比喻句种类中的明喻,结构:“本体+比喻词+喻体”。

(甲像乙)简单来说,本体和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联结。

作用:(1)使人容易理解,能变抽象为具体,深奥为浅显,还能使人产生联想和想象。

(2)比喻状物能把一些不好想象的东西具体地说出,借其他类似事物加以说明。

常用的比喻词:“像·······似的”、“像·······一样”、“好比”、“是”、“变成”、“仿佛”、“真像”等等。

应用比喻句应该注意:①感情色彩。

比喻要有感情色彩,更重要的是要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

②突出事物的特点。

在习作中,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能够突出事物的特点,把事物刻画得入木三分。

③比喻原理。

了解比喻的特点,不要随便写,要遵守“把什么比作什么”的比喻原理。

④生动。

使句子或者文章更生动。

如何判别是不是比喻句有“好像”、“像”“是”一类词的句子,不一定都是比喻句。

判断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句关键看句子里是不是在打比方。

有的同学一看到含有“像”“好像”“仿佛”等词语的句子,就认为一定是比喻句,其实这是一种误解。

一、表示比较例子:“江上的轮船像一叶叶扁舟。

”《南京长江大桥》句子中的“轮船”和“扁舟”是同一类事物,通过比较突出长江水的浩大。

并不是比喻句。

例子:“奶奶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高大,这样美丽。

”《卖火柴的小女孩》句子中以前的奶奶和现在的奶奶形象,是同一个人在不同情况下的比较。

并不是比喻句。

例子:“他还是像过去一样喜欢打乒乓球。

”这个句子中的“像”表示相同,不是比喻句。

二、表示举例例子:“你骗谁,像你这样的大官会没有钱?”《你们想错了》句子中用“像”字引出方志敏作为例子,说明凡是当官的就一定有钱。

例子:“像您这样的高个儿干不了这重活、、、、、、”《挑山工》用“像”字引出“我”作为例子,说明凡是“高个儿”都当不了挑山工。

例子:“老师就像我们的妈妈一样。

”句子中的“像”字引出我只是把老师看成妈妈,而非是比喻句。

三、表示猜测例子:“珊迪听了,目不转睛地看着我,好像表示感激。

”《小珊迪》句子中的“好像”前后不涉及两项事物,只是表示猜测。

例子:“小丽好像看出了我的心思。

”《可爱的草塘》用“好像”引出猜测,是为了加强语气,说明估计的准确性,只是猜测而已,不是比喻句。

例子:“这人很面熟,好像在哪儿见过。

”这句话中的“好像”也是表示猜测、判断,不是比喻句。

常见的比喻句1·细细的春雨就像春姑娘纺出的线一样。

(例子)本体:春雨喻体:线。

把春雨比作线“春雨”和“线”的相似特征是:细2·弯弯的月亮像一条小船挂在夜空中。

(例子)本体:月亮喻体:小船。

把月亮比作小船“弯弯的月亮”和“小船”的相似之处是:形状上相似3·茫茫的草原像一张无边无际的绿色地毯。

本体:草原喻体:地毯。

把草原比作地毯本体和喻体的相似之处是:形状上相似4·圆圆的池塘就好像一面大镜子。

本体:喻体:。

把比作5·弟弟的脸蛋像苹果一样又圆又红。

本体:喻体:。

把比作6·天上的朵朵白云像羊群一样东游西荡。

本体:喻体:。

把比作7·太阳像一个大火球似的高高地挂在天空。

本体:喻体:。

把比作8·大象的耳朵就好像两把大大的蒲扇。

本体:喻体:。

把比作9·树上的苹果像灯笼似的又大又红。

本体:喻体:。

把比作10·字典就好像一个不开口的老师一样。

本体:喻体:。

把比作11·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本体:喻体:。

把比作12·书是智慧的钥匙。

本体:喻体:。

把比作13·这几天的天气真是太冷,寒风吹在脸上好像刀割一样。

(有点难度)本体:寒风喻体:刀。

把寒风比作刀本体和喻体之间的相似之处:寒风吹在脸上,很疼的感觉,和刀割在脸上的感觉有相似之处。

都是很疼。

14·邱少云像千斤巨石一动不动趴在火堆里。

本体:喻体:。

把比作15·那个人骨瘦如柴。

本体:喻体:。

把比作16·这个人壮硕如牛。

本体:喻体:。

把比作17·西湖像一块碧玉,一面镜子。

本体:喻体:。

把比作18·露似珍珠月似弓。

本体:喻体:。

把比作本体:喻体:。

把比作19·皎洁的明月高挂在淡蓝色的天空中,月光像流水一样泻下来,大地一片银白色。

本体:喻体:。

把比作20·春风像个慈祥的母亲,拂着你的脸颊,使你感到舒畅,心旷神怡。

本体:喻体:。

把比作21·云彩像一朵朵洁白的羽毛,轻轻的漂浮在空中。

本体:喻体:。

把比作22·水仙花很漂亮,像一位站在小河边,穿着白衣服的仙女。

本体:喻体:。

把比作23·小河清澈见底,如同一条透明的蓝绸子,静静地躺在大地的怀抱里。

本体:喻体:。

把比作24·岸边的华灯倒映在湖中,宛如颗颗宝石缀在湖面上。

本体:喻体:。

把比作25·花越开越密,越开越盛,不久便挂满了枝头,走近看,仿佛是一个个活泼的小喇叭,正鼓着劲儿在吹呢。

本体:喻体:。

把比作26·西湖就是镶嵌在这天堂里的一颗明珠。

本体:喻体:。

把比作27·这一朵朵菊花,远看像一个个色彩鲜艳的绒球,近抚好似一匹匹细腻的丝绸。

本体:喻体:。

把比作本体:喻体:。

把比作28·天上的云像连绵的峰峦,像湍急的河流,像威武的雄狮,像奔腾的骏马。

(“比喻”和“排比”并用)本体:喻体:。

把比作本体:喻体:。

把比作本体:喻体:。

把比作本体:喻体:。

把比作29·春天到了,大地变成了一片绿毯。

本体:喻体:。

把比作30·像鹅毛,像芦花,像棉絮的大雪降落下来。

(比喻和排比并用)本体:喻体:。

把比作本体:喻体:。

把比作本体:喻体:。

把比作31·北极星像盏指路灯一样挂在天空。

本体:喻体:。

把比作32·荷叶像一把碧绿的小伞。

本体:喻体:。

把比作33·火红的枫叶像火花一样纷纷地飘落下来。

本体:喻体:。

把比作34·运动员像离弦的箭一般向终点跑去。

本体:喻体:。

把比作35·那柿子树的千枝万杈挑起了一盏盏红灯笼,在秋风里摇荡,在蓝色天幕上闪烁。

本体:喻体:。

把比作36·红油油黄灿灿的苹果,把枝桠都压弯了,真像许多胖娃娃咧着大嘴冲着人们笑。

(比喻和拟人并用)本体:喻体:。

把比作37·这红艳艳、圆鼓鼓的荔枝,果肉饱满,晶莹,雪白如糯米汤圆。

本体:喻体:。

把比作38·满树结的荔枝密密麻麻的,像是夜晚天空中数不清的星星。

本体:喻体:。

把比作39·一串串葡萄长长的、绿绿的、晶莹透明,真像是用水晶和翡翠雕刻出来的。

本体:喻体:。

把比作本体:喻体:。

把比作40·淡红色的番茄,一只只挂在人字形棚架上,像一盏盏彩灯。

本体:喻体:。

把比作41·顿时,我的泪水像断了线一样,夺眶而出。

本体:喻体:。

把比作42·一粒粒谷子,又硕大又饱满,像琥珀一样放着光彩。

本体:喻体:。

把比作43·柔软的绿草,随着地形的连绵起伏,直达天际,像是给大地铺上了一层层厚厚的绿色绒毯。

本体:喻体:。

把比作44·红红的高粱,像无数支火把,映红了天际。

本体:喻体:。

把比作45·仙人球的花,像是一个长长的喇叭,正对着蓝天吹奏着欢快的乐曲。

本体:喻体:。

把比作46·芦苇开花了,芦花飘飘,白白的、软软的,像一簇簇轻盈的羽毛,在风中摇曳。

本体:喻体:。

把比作47·野花遍地都是,杂样儿的,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本体:喻体:。

把比作本体:喻体:。

把比作48·含羞草像一个害羞的姑娘,只要在它的叶子上轻轻一碰,它就合拢起来,枝条也跟着低垂下来,好像不敢见人似的。

本体:喻体:。

把比作49·万里长城像巨龙穿行在大地,连绵起伏,曲折蜿蜒。

本体:喻体:。

把比作50·京杭大运河像绸带飘落在大地,银光闪闪,伸向天边。

本体:喻体:。

把比作51·八达岭的夏天,骄阳似火,但时时有清凉的风袭来,有时烟雨蒙蒙。

那时看长城,活像一条出水的蛟龙。

本体:喻体:。

把比作52·天是一片蓝玉,海是一块翡翠。

本体:喻体:。

把比作本体:喻体:。

把比作52·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那些笼罩在山头的云雾,就像是戴在山顶上的白色绒毛;那些缠绕在半山的云雾,又像是系在山腰间的一条条玉带。

云雾弥漫山谷,它又是茫茫的大海;云雾遮挡山峰,它又是巨大的天幕。

本体:喻体:。

把比作本体:喻体:。

把比作本体:喻体:。

把比作本体:喻体:。

把比作53·一定是乌云遮住了他们的眼睛,那些藏胞一见到我们就跑,真糊涂哇!(比喻)《菩萨兵》把反动军队对藏胞的迫害比成乌云,被乌云遮住的眼睛反映出藏胞认为红军也会像反动军队一样迫害他们。

54·要让红军播下的种子在这里发芽、生根、开花、结果······应用了比喻修辞,将红军的行为比作种子,播撒在藏胞心中,获得他们的认可。

《菩萨兵》55·它摇摆着两条长须,活像戏台上的一员武将。

《赶海》本体:喻体:。

把比作56·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荷花》本体:喻体:。

把比作57·远看,那荷花就像一块美丽的花手巾。

近看,花瓣向外张开着,含苞欲放,像倒置的花伞。

本体:喻体:。

把比作本体:喻体:。

把比作58·春天,柳丝轻拂,就像春姑娘的头发。

本体:喻体:。

把比作59·有些深水鱼,它们自身就有发光器官,游动起来像闪烁的星星。

本体:喻体:。

把比作60·梦像一条小鱼,在水里游来游去,想抓它,它已经跑了。

本体:喻体:。

把比作61·一个个光鲜红润的桃子,仿佛胖娃娃的脸蛋。

本体:喻体:。

把比作62·树上挂满了通红的大柿子,仿佛一个个大红灯笼挂在枝头。

本体:喻体:。

把比作63·天上的彩虹好像一座七彩的桥。

本体:喻体:。

把比作64·有时我看见她那双粗糙的手像树皮一样,心里真不是滋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