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物理A》教学大纲太原理工大学..

合集下载

大学物理学(A1-A2)教学大纲

大学物理学(A1-A2)教学大纲

《大学物理学(A1-A2)》教学大纲学时:144 总学分:8学分理论教学:144(两学期)实验学时:54学时(另开)面向专业: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课程代码:BB-2大纲执笔人:姜黎霞大纲审稿人:鲍钢飞一、大纲说明1、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本课程是专业基础课,同时还具有自然科学素质教育的意义,因此,要求学生熟练掌握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正确认识各种物理现象的本质;还应掌握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思想方法,能对实际问题建立简化的物理模型,并对其进行正确的数学分析。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养成科学的思维习惯,并为理解专业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

2、内容提要:本课程分在两个学期内讲授。

前一学期内容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是“力学的物理基础”,包括质点运动的描述方法,质点动力学和刚体定轴转动的基本规律和概念,以及量纲和非惯性系问题的一般处理方法等;第二部分是“分子物理学和热力学”,介绍热平衡态、热量和内能等基本概念,以及气体状态方程、分子的速率分布、热力学基本定律、卡诺定理等;第三部分是“静电场与稳恒电流”,介绍静电场的基本概和基本原理,并讨论导体和电介质在静电场中的基本性质,进而引出电路理论的基本关系式。

后一学期内容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磁场与电磁感应、电磁场”,介绍磁场的基本性质,讨论磁场与电流间的联系以及电磁感应现象的物理内涵,进而建立起电磁场的基本概念;第二部分是“波动光学”,从波动的角度认识光的干涉和衍射现象,讨论光的偏振和双折射,由此深化对电磁波基本性质的理解;第三部分是“近代物理学基础”,包括狭义相对论的基本假设和主要结论,量子物理学基础知识,以及激光原理和固体的能带等。

根据实际情况,教学内容的次序可作适当调整。

二、大纲内容第一章质点运动学§1.1 参照系和坐标系质点质点的概念,参考系坐标系,时间和空间,运动方程§1.2 位置矢量位移位矢,位移,速度,加速度,匀速直线运动§1.3 圆周运动圆周运动的切向加速度和法向加速度,圆周运动的角量描述,角量和线量的关系§1.4 曲线运动的矢量形式运动阶家原理,圆周运动的矢量形式,抛体运动的方程的矢量形式§1.5 相对位移和相对速度伽利略变换式,速度变换公式,加速度变换公式本章重点:参照系的概念,位置矢量、位移矢量、速度矢量、加速度矢量及其在不同坐标系中的分量表达式,质点的运动方程,相对运动的概念。

太原理工大学课程教学大纲

太原理工大学课程教学大纲

太原理工大学课程教学大纲《物理实验a(一)》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0000046)课程中文名称:(物理实验a(一))课程英文名称:physicalexperimenta(1)总学时:(32)实验学时:(30)计算机学时:(0)学分:(2.0)适用专业:理工科各专业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300字以内)《物理实验a(一)》课程是我校本科生进入大学后,接受系统实验训练的第一门实验课程,是面向我校工科各专业科学生必修的一门重要基础实验课。

它对培养大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工作作风、锻炼提高实验技能、加深对物理理论的理解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物理实验a(一)》课程的目的是通过实验课的预习、仪器使用、实验操作、现象观察、数据记录及处理和实验结果分析等环节,使学生掌握实验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

物理实验是学生进入大学后最早接触的实验课程,因此对学生专业素质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也为学习后续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每章均包括以下三项内容)课堂教学导论1.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教学内容:误差、随机误差、系统误差、相对不确定度、绝对不确定度、有效数字。

基本要求:本部分是整个物理实验的基础。

掌握误差、系统误差、随机器错误的定义及其性质。

掌握绝对不确定度和相对不确定度的处理方法。

掌握有效数字的选择。

2.重点和难点重点:误差,随机误差,系统误差,相对不确定度,绝对不确定度,有效位数。

难度:相对不确定性,绝对不确定性3学时分配绪论2学时必修实验教学(一)薄透镜焦距的测量1.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透镜是光学仪器中最基本的光学元件,焦距是反映透镜特性的重要参数。

实验目的:1)学习测量镜头的基本方法2)掌握分析简单光路和调节共轴光学系统的方法3)加深对透镜成像规律的理解2.重点、难点重点:左右近似法,数据处理法,难点:数据处理法3学时分配薄透镜焦距的测定(2学时,必做)实验教学(二)常用电子元器件参数的测量1.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电子元件是电路的基本单元,其质量直接影响系统的性能。

《大学物理A》教学大纲

《大学物理A》教学大纲

《大学物理A》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90902008学时:96学分:6适用专业: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开课部门:基础教学部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大学物理课程是我校工科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具有实验性强的特点。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有比较系统的认识和正确的理解,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大学物理课程的各个教学环节中,都应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努力实现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

三、实践教学的基本要求2.实践教学要求实践教学具体要求见《大学物理实验大纲》。

四、课程的基本教学内容及要求第一章质点力学1. 教学内容(1)质点运动的描述(2)牛顿运动定律;(3)功和能机械能守恒定律;(4)冲量和动量动量守恒定律;(5)力矩和角动量角动量守恒定律。

2.重点与难点重点:质点运动的描述、牛顿运动定律及其应用、动量定理、动能定理、机械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动量守恒定律和角动量守恒定律。

难点:牛顿运动定律和三个守恒定律及其成立条件3.课程教学要求教学中要通过把质点力学的研究对象抽象为理想模型,逐步使学生学会建立模型的科学研究方法。

应注意1.质点力学中除角动量部分外绝大多数概念学生在中学阶段已有接触,故教学中展开应适度,以避免重复;2.学习矢量运算、微积分运算等方法在物理学中的应用。

3.可简要说明守恒定律与对称性的相互关系及其在物理学中的地位。

使学生掌握描述质点运动的基本物理量:位置矢量、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的概念,理解它们具有的矢量性、相对性和瞬时性,能用求导方法由已知的运动方程求速度和加速度;掌握牛顿运动定律的内容及应用;掌握质点的动能和动能定理,理解保守力和势能的概念,理解系统的机械能定理及其应用,掌握机械能守恒定律及适用条件与应用;理解冲量的概念,掌握动量定理、动量守恒定律及适用条件与应用;了解力矩和角动量的概念,理解角动量守恒定律及应用。

《大学物理A》课程学习教学大纲纲要

《大学物理A》课程学习教学大纲纲要

《大学物理A》课程教课纲领课程01034001-003课程(中文)大学物理A(一~三)编号名称(英文) University Physics A (1~3)1.学分: 14学时: 140(课内学时: 140实验学时:)2.课程性质:公共基础课课、工学3.合用专业:理学(非物理类)程合用对象:本科基4.先修课程:《高等数学》本高等教育第一版社1998 (第五版)5.首选教材:《一般物理学》程守洙、江之永主编情参照书目:《基础物理学》陆果(上、下册)况考试(闭卷)6.查核形式:7.教课环境:讲堂,多媒体,演示实验室等多重环境教课目标:课物理学是商讨物质构造和运动基本规律的学科,它的研究对象包含小到基本粒子,程大到天体宇宙的整个物质世界。

物理学是众多交错学科的理论基础,也组成全部自然科教学的理论基础。

应用于生产技术的各个部门。

学习物理学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自然界已学成熟的自然规律;从其发展过程,学习物理学剖析问题的方法和科学态度;既而学会在目学习和工作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虑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经过对物理实质的探的讨及实验手段,培育学生解决新问题的创新精神,不停提升学生的科学素质和科学思想及方法及科学研究能力。

要求教课要求:经典力学——系统议论宏观物体(质点,刚体),在低速运动中的运动学及办理运动学识题的基本方法。

以牛顿运动定律为基础,剖析办理各种动力学识题的基本方法。

全面议论力的空间和时间积累效应以及它们对物体运动状态的影响。

热学——议论分子运动的基本物理模型,用热力学理论和统计物理方法议论热力学系统,特别是理想气体在均衡态下的宏观和微观特征以及宏观量和微观量之间的关系。

全面议论热力学第必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的物理实质及简单应用。

电磁学——以库仑定律,安培定律,法拉弟电磁感觉定律和麦克斯韦对电磁场的两个科学假定(涡旋电场和位移电流)为基础,全面议论静电场,稳恒电流磁场,交变电磁场的特色及它们所遵照的基本规律,电磁场的物质性以及办理电磁现象的基本方法。

太原理工大学课程教学大纲

太原理工大学课程教学大纲

《理论力学A》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0000050
课程中文名称:理论力学
课程英文名称:Theoretical Mechanics
总学时:72 实验学时:14 上机学时:
学分:4.5
适用专业:机械、土木、水利、采矿、过控等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理论力学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技朮基础课。

它是各门力学的基础,并在许多工程技朮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质点、质点系和刚体机械运动(包括平衡)的基本规律和研究方法,为学习有关的后继课程打好必要的基础,并为将来学习和掌握新的科学技朮创造条件,使学生初步掌握应用理论力学的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一些简单的工程实际问题方法,结合本课程的特点,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的基本内容及学时分配
注:振动理论用实验学时讲解。

三、教材及教学参考书
教材《理论力学》(第六版)、哈尔滨工业大学理论力学教研室、高等教育出版、2002 参考书《理论力学》(第三版).洪嘉振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大学物理A教学大纲太原理工大学

大学物理A教学大纲太原理工大学

大学物理A教学大纲(120学时)(一二本)一、课程的任务、性质和作用以物理学基础为内容的大学物理课程,是高等学校理工科各专业学生一门重要的通识性必修基础课。

该课程所教授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是构成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科学工作者和工程技术人员所必备的。

大学物理课程在为学生系统地打好必要的物理基础,培养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增强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等方面,具有其他课程不能替代的重要作用。

通过大学物理课程的教学,应使学生对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有比较系统的认识和正确的理解,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大学物理课程的各个教学环节中,都应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努力实现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

二、学时分配三、课程的基本内容说明四、振动和波动九、天体物理与宇宙学(自学)四、能力培养基本要求通过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应注意培养学生以下能力:1.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一一逐步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阅读并理解相当于大学物理水平的物理类教材、参考书和科技文献,不断地扩展知识面,增强独立思考的能力,更新知识结构;能够写出条理清晰的读书笔记、小结或小论文。

2.科学观察和思维的能力一一运用物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观点,通过观察、分析、综合、演绎、归纳、科学抽象、类比联想、实验等方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并对所涉问题有一定深度的理解,判断研究结果的合理性。

3.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一一根据物理问题的特征、性质以及实际情况,抓住主要矛盾,进行合理的简化,建立相应的物理模型,并用物理语言和基本数学方法进行描述,运用所学的物理理论和研究方法进行分析、研究。

五、对有关问题的说明:1、此教学大纲按照国家非物理类专业物理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2006年制定非物理类理工学科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编写而成,大学物理课程的教学内容分为A、B两类,其中A类内容是本科生学习本课程应达到的最低要求。

大学物理A课程教学大纲

大学物理A课程教学大纲

《大学物理A》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150110、150111课程性质:学科基础课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学分:7.0 总学时数:112理论:112 实验:上机:课外适合层次:本科适合专业:工科各专业一、课程的目的及任务1、培养学生掌握大学物理的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和基本计算技巧,了解物理学在生产技术中的应用。

培养学生自学和阅读科技文献资料的能力。

2、通过了解理想的物理模型,使学生初步掌握建立物理模型的一般方法,并能利用适当的数学工具分析、简化和解决一般难度的物理问题。

3、为学生的专业学习和参加工程实践打下物理基础。

4、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二、理论教学内容(一)绪论1、物质与运动,物理学的研究对象。

2、物理学与哲学的关系。

3、物理学与科学技术及现代化的关系。

(二)力学1、质点运动学:参照系,质点。

△★位置矢量,速度与加速度。

圆周运动,曲线运动,相对运动。

2、质点动力学:△牛顿运动定律及其应用举例。

力学单位制和量纲,惯性系和非惯性系。

△动量定理及动量守恒定律,功与能,动能定理,保守力的功,★势能。

△★功能原理,机械能守恒定律。

能量转化与守恒定律。

3、刚体力学基础:刚体的定轴转动及其描述,转动惯量,△转动定律。

△角动量,冲量矩,△★角动量定理及角动量守恒定律。

△动能定理。

机械能守恒定律。

4、狭义相对论:伽利略变换及经典力学时空观。

△狭义相对论的基本假设。

△★洛仑兹变换,狭义相对论时空观。

相对论动力学简介。

(三)机械振动机械波1、机械振动:△简谐振动,简谐振动的运动方程,简谐振动的速度和加速度。

★参考圆与旋转矢量法。

简谐振动的能量,阻尼振动,受迫振动,共振。

★简谐振动的合成,李萨如图形。

2、机械波:机械波的产生与传播,描述波的物理量。

△★平面谐波的波动方程。

★波的能量和能量密度。

惠更斯原理。

△波的叠加原理,波的干涉。

驻波,波的衍射,多普勒效应。

(四)热学1、气体动理论:气体动理论的基本概念,气体的状态参量,平衡态。

太原理工大学太原理工物理实验资料PPT文档共56页

太原理工大学太原理工物理实验资料PPT文档共56页

21、要知道对好事的称颂过于夸大,也会招来人们的反感轻蔑和嫉妒。——培根 2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23、一切节省,归根到底都归结为时间的节省。——马克思 24、意志命运往往背道而驰,决心到最后会全部推倒。——莎士比亚
25、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乌申斯基
谢谢!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太原理工大学太原理工物理实验资料
6、法律的基础有两个,而且只有两个……公平和实用。——伯克 7、有两种和平的暴力,那就是法律和礼节。——歌德
8、法律就是秩序,有好的法律才有好的秩序。——亚里士多德 9、上帝把法律和公平凑合在一起,可是人类却把它拆开。——查·科尔顿 10、一切法律都是无用的,因为好人用不着它们,而坏人又不会因为它们而变得规矩起来。——德谟耶克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物理A教学大纲(120学时)(一二本)
一、课程的任务、性质和作用
以物理学基础为内容的大学物理课程,是高等学校理工科各专业学生一门重要的通识性必修基础课。

该课程所教授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是构成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科学工作者和工程技术人员所必备的。

大学物理课程在为学生系统地打好必要的物理基础,培养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增强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等方面,具有其他课程不能替代的重要作用。

通过大学物理课程的教学,应使学生对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有比较系统的认识和正确的理解,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大学物理课程的各个教学环节中,都应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努力实现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

三、课程的基本内容说明
四、能力培养基本要求
通过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应注意培养学生以下能力:
1. 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逐步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阅读并理解相当于大学物理水平的物理类教材、参考书和科技文献,不断地扩展知识面,增强独立思考的能力,更新知识结构;能够写出条理清晰的读书笔记、小结或小论文。

2.科学观察和思维的能力——运用物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观点,通过观察、分析、综合、演绎、归纳、科学抽象、类比联想、实验等方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并对所涉问题有一定深度的理解,判断研究结果的合理性。

3.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物理问题的特征、性质以及实际情况,抓住主要矛盾,进行合理的简化,建立相应的物理模型,并用物理语言和基本数学方法进行描述,运用所学的物理理论和研究方法进行分析、研究。

五、对有关问题的说明:
1、此教学大纲按照国家非物理类专业物理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2006年制定非物理类理工学科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编写而成,大学物理课程的教学内容分为A、B两类,其中A类内容是本科生学习本课程应达到的最低要求。

B类内容中大多数均为自学内容。

2、为了在大学物理课中充分运用高等数学工具,本课程以在一年级第二学期开始为宜。

3、形象化教学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有利于启发学生思维、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在大学物理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利用形象化教学手段,尤其应充分利用演示实验。

演示实验包括实物演示和多媒体仿真演示,实物
演示实验的形式包括课堂实物演示、开放演示实验室、演示实验走廊等。

目前可做到在大学物理课程教学过程中实物演示实验的数目不少于40个,此外,还应根据具体情况采用模型、挂图、幻灯、录像等形象化教学手段配合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六、考核方法:
闭卷、笔试,考教分离,统一阅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