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生平创作(选修)讲解学习
诗仙李白人物生平介绍课件(带内容)

1.人物简介
李白 (701年—762年)
字太白, 号青莲居士, 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 浪漫主义诗人, 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 杜”, 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 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 爱饮酒作诗, 喜交友。
“ 诗 仙 ” ·李 白
“ 诗 仙 ” ·李 白
“ 诗 仙 ” ·李 白
04 剑术 他“十五好剑术”, “剑术 自通达”。造诣非同一般。
道经 05
李白从少年时起, 常去戴天 山寻找道观的道士谈论道 经。
思想 06
盛唐国力强盛, 士人多渴望 建功立业。
“ 诗 仙 ” ·李 白
PART 03 主要作品
ENTER THE TRANSLATION OF THE DIRECTORY HERE
人 物 简 介 ·李 白
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
XXX
20XX.X.X
“ 诗 仙 ” ·李 白
目录
CONTENTS
01 人物简介 03 主要作品 02 主要成就 04 历史评价
“ 诗 仙 ” ·李 白
PART 01 人物简介
ENTER THE TRANSLATION OF THE DIRECTORY HERE
PART 02 主要成就
ENTER THE TRANSLATION OF THE DIRECTORY李白的乐府、歌行及绝句 成就为最高。
词赋 02
李白是否有词的创作至今 仍然未有一致的定论
书法 03
《上阳台帖》为李白书自 咏四言行草诗, 也是其唯一 传世的书法真迹。
“ 诗 仙 ” ·李 白
“ 诗 仙 ” ·李 白
李白生平创作(选修)复习课程PPT68页

谢谢!
61、奢侈是舒适的,否则就不是奢侈 。——CocoCha nel 62、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 ,如日 中之光 ;志而 好学, 如炳烛 之光。 ——刘 向 6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孔 丘 64、人生就是学校。在那里,与其说好 的教师 是幸福 ,不如 说好的 教师是 不幸。 ——海 贝尔 65、接受挑战,就可以享受胜利的喜悦 。——杰纳勒 尔·乔治1、获得的成功越大,就越令人高兴 。野心 是使人 勤奋的 原因, 节制使 人枯萎 。 12、不问收获,只问耕耘。如同种树 ,先有 根茎, 再有枝 叶,尔 后花实 ,好好 劳动, 不要想 太多, 那样只 会使人 胆孝懒 惰,因 为不实 践,甚 至不接 触社会 ,难道 你是野 人。(名 言网) 13、不怕,不悔(虽然只有四个字,但 常看常 新。 14、我在心里默默地为每一个人祝福 。我爱 自己, 我用清 洁与节 制来珍 惜我的 身体, 我用智 慧和知 识充实 我的头 脑。 15、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 农夫不 会播下 一粒玉 米,如 果他不 曾希望 它长成 种籽; 单身汉 不会娶 妻,如 果他不 曾希望 有小孩 ;商人 或手艺 人不会 工作, 如果他 不曾希 望因此 而有收 益。-- 马钉路 德。
李白生平成就介绍讲解

李白生平成就介绍讲解李白,字太白,唐代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其诗才高超,风格奔放狂放,被誉为“诗仙”。
李白的生平经历和成就丰富多样,下面将从他的早年成长、文学成就和影响、政治生涯等方面进行介绍。
李白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五年(公元742年)出生于西域贵州(今四川省绵阳市北部)的一户农家,出身于一个普通家庭。
他自幼聪明好学,颇有天赋。
在父亲的教育下,他熟读《尚书》、《史记》等经典作品,培养了广泛的知识面,为日后的创作奠定了基础。
同时,在父亲的影响下,李白也对诗词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开始自己的创作。
李白的文学成就主要体现在他的诗歌创作上。
他的诗作主题广泛,风格奔放,以描写自然景物、抒发个人情感、抨击时弊为主,充满激情和豪迈。
他的作品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体现出对自由和独立的追求。
其中,以《将进酒》、《静夜思》、《望庐山瀑布》等脍炙人口,广为传诵。
李白的诗歌独具特色,对后世诗人的影响深远,被誉为“诗史之神”。
除了文学成就,李白还在政治生涯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他在唐朝宰相杨国忠的荐举下,曾任唐都洛阳的主簿一职,后又辗转担任过吏部郎官、秘书省校书郎等职位。
然而,由于他个性狂放不羁,不愿为官府所用,对政治权力不感兴趣,因此他的政治生涯并不成功,多次被贬谪。
但正是这种不受拘束的个性和追求自由的精神,使他的诗作独具魅力。
在后世的影响方面,李白是唐代文学的重要代表之一,对后世文学和文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他的浪漫主义诗风在后来的文学中有着深远的影响,尤其是对宋代以后的文人和诗人的影响最为显著。
清代文学家袁枚曾说:“从唐朝起全国俱以李白为高,百年以来,人莫能及也。
”总结起来,李白凭借其卓越的文学成就和浪漫主义的诗风,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他的诗作兼具艺术性和思想性,对后世诗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尽管他的政治生涯并不成功,但他追求自由和独立的精神,使他的人格魅力和作品永远熠熠生辉。
李白诗歌与创作简析课件

三四句: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 形象地描绘了船出三峡、渡过荆门山后长 江两岸的特有景色 。 • “随” 字,“入”字,轻舟块驶,景物变 化之迅速, 给人以流动感与空间感。
• 十个字构成一幅气势磅礴的长江万里图。
五六句: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七 八句: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侧面 突出演奏效果。 • “不觉” 突出弹奏高妙。 • “秋云暗几重” 第一层含义:响遏行云之 妙 第二层含义:仕途失意心理 的写照
特点:清新俊逸 用典巧妙 意蕴深邃
1 解题
• 濬 :无法考证。
• 作于长安南返之后。 • 流露归隐之念。
2 赏析
一二句: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 蜀僧形象。 • 绿绮:古琴名。傅玄《琴赋序》:“司马 相如有绿绮.”这里用来泛指名贵的琴。 • “抱”字,酷爱音乐,技巧高超。 • 峨眉峰:秀甲天下,暗示技艺高超。 来自故乡的琴师当然也格外感到 亲切。
(四)再度漫游(44-55岁)
• 主题:揭露黑暗,怀才不遇。
• 代表作 《行路难》《登金陵凤凰台》《宣 州谢眺楼 饯别校书叔云》 《将进酒》《梦 游天姥吟留别》等。
(五)身经战乱(55-62岁)
• 参加永王李璘水军。
• 流放夜郎 • 60岁遇赦获释 • 62岁死于安徽当涂
二、 诗歌总体艺术特色
李白
一、 作者生平与诗歌创作
•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 一说李白祖籍陇西成纪 (今甘肃静宁西南), 生于碎叶城(唐时属安西都护府, 在今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境内)。 少时随父客居绵州昌隆(今四川 江油)青莲乡。
其经历可分为五个时期
• (一)蜀中游历(5-25岁)
李白人生经历及对应诗歌创作(详细版,全)

李白【总体介绍】李白(701-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朝人,是我国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
【家庭出身】李白生于701年,当时正是武则天执政后期。
根据史书记载,李白祖籍为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是十六国时西凉建立者李暠的九世孙。
而李暠是西汉名将李广的后人,又是唐王室的世祖,因此李白与唐王室有一定的血缘关系。
但李白的先祖早在隋末时就因罪被流放到西域,李白因此出生于碎叶城(今属吉尔吉斯斯坦),5岁时随经商的父亲迁至剑南道绵州昌隆县(唐玄宗时避讳改为“昌明”县,今四川省江油市),在四川度过了他的少年时代。
【人生经历】少年时期:天生我材,发奋读书。
【1】历史时间:武则天神龙元年——唐玄宗开元十二年(705—724年)。
【2】时代特征:公元705年,武则天退位,唐中宗李显即位,恢复了李唐江山。
在经历了中宗、睿宗的短暂统治后,712年,唐玄宗即位,次年改元开元,唐朝进入全盛时期。
唐朝尊老子为祖先,奉道教为国教,采取措施大力推崇道教,提高道士地位。
唐玄宗即位后对道教进行改革,使道教达到鼎盛。
【3】李白年龄:5—24岁【4】活动地点:今四川【5】主要经历李白五岁时发蒙读书,能够诵读“六甲”(一种诗题)。
十五岁时,已有诗赋多首,并得到一些社会名流的推崇,开始从事社会干谒(指为某种目的而求见某人)活动。
同时受当时社会环境的影响,开始接受道家思想。
十八岁时,他到戴天大匡山(今四川省江油市内)访问道士,在此隐居读书。
期间出游江油、剑阁、梓州(州治在今四川省境内)等地,拜梓州郪县(今四川三台)长平山隐士赵蕤(ruí)为师,学习剑术、道术、纵横术、《长短经》(赵蕤著作,主要讲政治问题和哲学)等。
青年时期:仗剑去国,辞亲远游。
【1】历史时间:开元十二年—天宝元年(724—742年)【2】时代特征:在唐玄宗的统治下,唐朝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力强盛,这一时期被称为“开元盛世”。
“李白一生”教案讲义

“李白一生”教案讲义教案讲义:李白一生一、教学目标1.了解李白的背景和生平经历;2.了解李白的诗歌风格和作品特点;3.培养学生对李白诗歌的欣赏能力;4.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写一首李白风格的诗歌。
二、教学内容1.李白的背景和生平经历;2.李白的诗歌风格和作品特点;3.李白的代表作品欣赏;4.创作一首李白风格的诗歌。
三、教学步骤Step 1:导入(10分钟)通过展示李白的肖像画和一些李白的名句,引发学生对李白的兴趣,介绍李白的背景和生平经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欲望。
Step 2:了解李白的诗歌风格和作品特点(20分钟)通过给学生阅读李白的诗歌片段,让学生了解李白的诗歌风格和作品特点,并领会李白诗歌的意境和情感,引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
Step 3:学习李白的代表作品(30分钟)组织学生集体朗读李白的代表作品,让学生体验和感受李白的诗歌之美,培养学生对李白诗歌的欣赏能力。
Step 4:创作一首李白风格的诗歌(30分钟)引导学生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主题,仿照李白的风格写一首诗歌。
要求学生运用李白的诗歌特点和技巧,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
Step 5:展示和分享诗歌(10分钟)学生互相展示和分享自己创作的诗歌,对彼此的作品进行欣赏和评价,鼓励学生相互学习,互相进步。
四、教学评价1.学生对李白的背景和生平经历是否了解;2.学生对李白的诗歌风格和作品特点是否掌握;3.学生的诗歌创作是否具有一定的李白风格和特点。
五、教学延伸1.鼓励学生继续阅读李白的其他作品,加深对李白诗歌的理解和欣赏;2.组织学生参加诗歌朗诵比赛,展示自己的才艺和创作能力;3.组织学生参加李白诗歌作品的解读和研究活动,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和知识面。
李白生平及每个阶段作诗

李白生平及每个阶段作诗李白,唐代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被誉为“诗仙”。
他的诗作以豪放奔放、情感深沉而著称,广泛流传至今。
本文将从李白的生平出发,探讨他在不同阶段创作的诗歌作品。
一、早期创作:激情奔放与豪放狂放李白于唐宪宗开元九年(公元713年)出生于著名的诗乡—湘西。
他少年时代就展露出对自然与诗歌的浓厚兴趣。
在早期创作中,他的诗歌风格豪放奔放,情感激烈。
例如《望庐山瀑布》一诗中写道:“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这首诗表现了他对庐山瀑布的壮丽景象的深深震撼,展现出豪放狂放的风格。
二、中期创作:宴饮豪情与游历感怀进入成年后,李白开始畅游四方,领略天下山川。
他的中期作品流露出宴饮豪情和游历感怀。
例如《将进酒》一诗中,他借饮酒表达自己追求豪情与自由的心境。
诗中有句“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展现了他享受人生乐趣的态度。
而在《早发白帝城》一诗中,他以行者的身份,游历长江,领略沿途美景,且感慨万千,“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诗中的游历和感怀表现了他向往自由、热爱自然的情感。
三、晚期创作:孤独与超脱的境界李白的晚年辗转于各地,人生经历让他对世事以及人生有了更深的思考,创作中透露出孤独与超脱的境界。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诗中有句,“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表现了岁月易逝、人事如梦的感慨。
《将进酒》的后半部分则表达了他对名利的追求有限、内心追求超脱的心境。
他以詹事年华即“止观”姿态开头,“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通过对自然景观和人生的反思,体现了他内心渴望超脱尘世的情感。
综上所述,李白的诗歌创作贯穿了他一生不同阶段的心路历程。
从早期的激情奔放与豪放狂放,到中期的宴饮豪情与游历感怀,再到晚期的孤独与超脱,他的诗作展现了他对自然、人生和艺术的独特理解与表达。
他的诗歌作品以其磅礴的气势、奔放的情感以及对人生哲学的思索而深深触动了后人,成为中国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明珠,持久流传至今。
李白的生平经历(简单介绍)

李白的生平经历(简单介绍)李白是我国著名的诗人,下面是小编分享的有关李白的生平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
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神龙元年(705年),李白五岁,发蒙读书。
开元三年(715年),李白十五岁,已有诗赋多首,并得到一些社会名流的推崇与奖掖,开始从事社会干谒活动。
亦开始接受道家思想的影响,好剑术,喜任侠。
开元十二年(724年),李白二十四岁。
离开故乡而踏上远游的征途。
再游成都、峨眉山,然后舟行东下至渝州(今重庆市)。
三十岁之前到处游历,广交朋友,希望得到引荐,却一事无成。
直到天宝元年(公元742年),由于玉真公主和贺知章的交口称赞,玄宗看了李白的诗赋,对其十分仰慕,便召李白进宫,令李白供奉翰林,职务是给皇上写诗文娱乐,陪侍皇帝左右。
天宝二年,李白对御用文人生活日渐厌倦,始纵酒以自昏秽,又因权贵谗谤,玄宗疏远,内心烦闷,李白离开了宫廷。
天宝十四载(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李白与妻子宗氏一道南奔避难。
至德二载(757年),李白因投永王兵败下狱,被判罪长流夜郎(今贵州桐梓)。
乾元二年(759年),李白经过长期的辗转流离,终于获得了自由。
上元二年(761年),已六十出头的李白因病返回金陵。
在金陵,他的生活相当窘迫,不得已只好投奔了在当涂做县令的族叔李阳冰。
上元三年(762年),李白病重,在病榻上把手稿交给了李阳冰,赋《临终歌》而与世长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扬州
• 他后来在《上安州裴长史书》中曾说“昔 东游维扬,不过一年,散金三十万,有落 魄公子,悉皆救之”。
西上,到湖北的安陆
• 已故宰相许圉师的家人看上了李白,就把许圉yǔ 师的孙女嫁给了李白。从此之后,李白便以安陆 为家,一边读书写作,一边从事干谒活动。李白 三十岁了,这时候他已经出蜀五年,但却未遇知 己,一直没有获得他人的引见,因此到这个时候, 他就有了“南徙莫从,北游失路”的慨叹
李白的外貌描写
•
魏颢,特别崇拜李白,李白把自己当时所做
的诗文交给魏颢整理成集,魏颢在这个诗文集的
前面写了一篇小序,即《李翰林集序》。 “眸
子炯然,哆(chī)如饿虎” “或时束带,风流
酝籍”,李白在诗文里常自称:“身不满七尺,
而心雄万夫。” (《与韩荆州书》)李白二十
岁左右的时候,拜见著名的道教领袖人物司马承
• “抽剑步霜月,夜行空庭遍”。
2.李白前期漫游与干谒
• 李白二十五岁了,他认为大丈夫必有四方 之志,乃仗剑去国。离开了故乡,开始了 他漫游、干谒的生涯。
• 沿途作有《登峨嵋山》、《峨嵋山月歌》
峨眉山月歌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这是李白初次出四川时创作的一首依恋家乡山水的 诗,写诗人在舟中所见的夜景:峨眉山上空高悬着半轮 秋月,平羌江水中流动着月亮映影。首句是仰望,写静 态之景;次句是俯视,写动态之景。第三句写出发和前 往的地点,第四句写思念友人之情。全诗连用五个地名, 通过山月和江水展现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语言自然 流畅,构思新颖精巧,意境清朗秀美,充分显示了青年 李白的艺术天赋。
出蜀第一站 江陵
• 李白:下江陵 •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在江陵
• 他遇到了道士司马承祯,司马承祯一看到他就赞他 “有仙风道骨,可与神游八极之表”。李白为司马 承祯如此高的评价感到欢欣鼓舞,不禁飘然有凌云 之概,他想起《神异经》中所说的昆仑山有大鸟, 名曰希有,想起《庄子·逍遥游》中所说的鲲鹏。他 觉得司马承祯好像是希有鸟,自己则好像是鲲鹏。 只有希有鸟能认识鲲鹏,也只有鲲鹏能认识希有鸟。 因此李白便开始构思《大鹏遇希有鸟赋》,后来又 干脆改为《大鹏赋》。
他是中国文学史上少有的天才诗人,他的心灵 犹如一注滔滔汩汩流淌不尽的诗的源泉。
无论是山川风物,还是人事交往;无论是所见 所闻,还是所思所想,在他的笔底统统可以谱成震 撼人心的乐章。而且,永远是那样雄浑而清新,具 有高山大河般的力量、初日芙蓉般纯粹的美感。
——冰心主编《彩色插图中国文学史》
李白 (701~762)
(始祖李耳——“飞将军”李广——西凉王李暠— 李唐王朝(加上李白)
——陈寅恪提出“李白为胡人,生于西域”的说 法。对“胡人说”郭沫若表示反对,但他同意出 身于西域的说法,并认为此碎叶即今吉尔吉斯斯 坦的托克马克。但仍非定论。
《赠张相镐二首》
“本家陇西人,先为汉边将, 功略盖天地,名飞青云上。”
李白续诗取名
• 写下《山中问答》,《安陆白兆山桃花岩寄刘侍 御绾》等篇章
山中问答 (安陆)
问余何意栖碧山, 笑而不答心自闲。 桃花流水窅然去, 别有天地非人间。
表达了与许氏婚后闲适的心境,安陆十年儿子伯 禽、女儿平阳
李白故乡、银杏之乡 湖北安陆欢迎你
开元十八年(730年),李白三十岁。 春在安陆。前此曾多次谒见本州裴长史, 因遭人谗谤,于近日上书自白,终为所 拒。初夏,往长安,谒宰相张说,并结 识其子张垍。寓居终南山玉真公主(玄 宗御妹)别馆。又曾谒见其它王公大臣, 均无结果。暮秋游邢州(在长安之西)。 冬游坊州(在长安之北)。
李白沿江东下,东至金陵
• 越女词五首(其3) • 长干吴儿女,眉目艳新月。
屐上足如霜,不著鸦头袜。 • 吴儿多白皙,好为荡舟剧。
卖眼掷春心,折花调行客。 • 耶溪采莲女,见客棹歌回。
笑入荷花去,佯陵酒肆留别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劝客尝。 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 他毫不客气地自我炫耀,认为自己能够像太 白星侵蚀月亮一样,在“安史之乱”中痛击乱 军,李白自己也似乎认为自己是太白金星转 世哪。
1.读书和任侠时期。
李白25岁以前,主要在蜀 中读书,受个性和当时社会风 气的影响任侠好施。
李白《与韩荆州书》中说,自己是 “长不满七尺,而心雄万夫”
• 好读书,而不求甚解。鄙视皓首穷经的儒 生。同时他又羡慕神仙的长生之术,他喜 欢炼丹,求长生,喜游侠击剑,他曾经跟 随当时最有名的一个剑术家赵蕤学习纵横 术,修炼剑道。李白在多年之后还在诗中 描写自己
祯,司马承祯对李白有一个评价,说李白“有仙
风道骨,可与神游八极之表”
一、李白生平
——李白(701~762),是紧接 着陈子昂把唐诗推上高峰的伟 大诗人。他的出现,促成了中 国古典诗歌第一个黄金时代的 到来。他把屈原开启的浪漫主 义诗歌传统推上了新的高潮。
——其作品今存诗九百多首。
李白的身世
——最早记载李白家世的是李阳冰《草堂集序》、 范传正《唐左拾遗翰林学士李公新墓碑并序》, 说他是凉武昭王李嵩的九世孙,
李白已经七岁,父亲想试试儿子的文才, 就对妻子和儿子说:“我想作一首春日绝 句,但只写了上两句:‘春日送暖百花开, 迎春绽金它先来。’ 你们母子二人每人续 一句吧。”李白的母亲想了想说道:“火 烧杏林红霞落。”李白紧接着朝盛开的李 树一指,脱口而出:“李花怒放一树白。”
太白星
• 李白有一首诗《胡无人》:“云龙风虎尽交 回,太白入月敌可摧。敌可摧,旄(máo)头灭 ,履胡之肠涉胡血。”
度荆门送别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渡荆门送别》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青年时期在出蜀漫游的途 中写下的一首五律。此诗由写远游点题始,继写沿途见闻和观感, 后以思念作结。全诗意境高远,风格雄健,形象奇伟,想象瑰丽, 以其卓越的绘景取胜,景象雄浑壮阔,表现了作者少年远游、倜傥 不群的个性及浓浓的思乡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