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工程课件1绪论
控制工程基础(第一章)

生产过程的组织+管理+生产过程=制造系统
生产过程的组织、管理以及生产过程中的每一个环 节都是整个制造系统的一个环节,任何一个环节都会对 其后面的环节产生影响,而后面的环节可能又反过来影 响前面的环节。这是一个闭环系统。
•北京工业大学机电学
•
§1-2 控制理论在机械制造中的 应用
•北京工业大学机电学
•
§1-2 控制理论在机械制造中的 应用
二. 研究反馈控制系统的性能和设计
• 反馈控制系统——系统的输出通过适当的测量装 置将输出信号全部或部分返回到输入端,并与系统的 输入进行比较。 • 如数控机床,自动生产线,精密工作台等。
•北京工业大学机电学
•
§1-2 控制理论在机械制造中的 应用
•
•例如:数控机床、焊接机器人、温度控制系统
•北京工业大学机电学
•
§1-1 概述
• 特点:一个或多个被控制的物理量按照给定量的变 化而变化。
给定量:系统的输入量,可以是物理量、也可以是数 字量;
被控量:系统的输出量。
若被控量是恒定的,为恒值调节系统,如稳压电源, 恒温控制系统;
若被控量随给定量的变化而变化,则为调节系统或随 动系统,如转速调节系统,位置随动系统等。
•北京工业大学机电学
•
§1-1 概述
控制论是自动控制、电子技术、计算机科学等多学科相 互渗透的产物:
20世纪40年代酝酿形成,1948年,维纳(Wiener) 《控制论》出版,标志着该学科的诞生;
50年代蓬勃发展,一方面,火药、导弹的控制技术, 以及数控、电力、冶金自动化技术得到极大发展,另一方面 ,控制理论也逐渐成熟;
•北京工业大学机电学
控制工程基础ppt - 第一章

高压供油路
发动机
喷油泵
离心式飞锤调速器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自动控制理论的发展过程
§1-1 控制系统的 基本工作原理
一 反馈控制原理
-
+
给定信号
执行电动机 减速器
ui 比较 ⊿u ub 电压 放大器 功率 放大器
例:恒温炉自动控制系统
- +
∆u = ui − ub
T
热电偶 加热电阻丝 调压器
~220V
恒温炉自动控制系统
开环控制系统的应用: 开环控制系统常用于,预知期望输出且扰动很小,或扰动虽大,但预知其 变化规律,从而能够加以补偿的场合。
扰 动
输入
控制器
被控对象
输出
二 按期望输出的类型分类 1 自动调节系统 若期望输出是常量,系统在有干扰的情况下,能使实际输出相当精确 地保持等于期望输出,则称该系统为自动调节系统(或恒值控制系统)。 自动调节控制系统应该是闭环控制系统。 2 随动系统 若期望输出经常发生变化,且不能预知其变化规律,系统能使实际输 出以一定的精度,及时跟随期望输出,则该系统称为随动系统。 随动系统的输出一般是机械量:位移、速度、加速度,此时又称其为 伺服系统,如: 雷达跟踪系统 火炮瞄准系统 舰船操纵系统
固有反馈(内在反馈) 由于系统本身固有的、内在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反馈;
§1-2. 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类型
一 按反馈的情况分类 1 闭环控制系统 闭环控制系统 具有为控制目的而特意设置的主反馈(负反馈)的 控制系统,又称反馈控制系统。
给定元件
接受指令 指令并将其转换为输入的元件; 指令 指令是表示期望输出的信息。 指令 反馈元件 检测输出并将其转化为反馈的元件; 比较元件 将输入与反馈进行比较,并得出偏差的元件; 从广义上讲,比较元件是对信息进行合成的元件。 放大及运算元件 将比较元件传递来的偏差 偏差,进行转换和放大的元件; 偏差 执行元件 接受放大及运算元件传递来的信息,直接操纵被控对象的 元件; 被控对象 控制系统中需要被控制的某种设备或过程,其输出就是被 控量;
第一章(绪论)控制工程概论

[例]
第一章 绪论
一. 控制系统的基本控制方式:
[例]
属于
开环
控制
方式
原理方框图
输入量
ui
uo
输出量ω
给定电位计
放大器
电动机及负载
第一章 绪论
一. 控制系统的基本控制方式:
[例]
属于
闭环
控制
方式
输入量
ur 给定电位计
△u
uo
放大器
e
输出量ω 电动机及负载
测速发电机
第一章 绪论
[例]
用于船舶推 进器中的离 心式调速器
第一章 绪论
四. 控制系统举例——定值控制系统
用于船舶推进器 的电子式调速器
第一章 绪论
四. 控制系统举例——定值控制系统
直 流 调 速 系 统
第一章 绪论
四. 控制系统举例——定值控制系统
第一章 绪论
四. 控制系统举例
(二) 随动系统 随动系统的输入信号是一个随时间任意变化 的函数(事先无法预测其变化规律),系统的任 务是在有扰动的情况下,保证输出量以一定的精 度跟随输入信号的变化而变化。在这种系统中, 输出量通常是机械位移、速度或加速度。随动系 统也称为自动跟踪系统(或伺服系统)。
第一章 绪论
作业:P16 1-5
N
பைடு நூலகம்
Hi
Ho
浮子、联杆
进水阀
水箱
第一章 绪论
作业:P16 1-5
N
Hi
Ho
浮子、联杆
电位计
电机
进水阀
水箱
第一章 绪论
作业:P16 1-6
ωi
飞锤、弹簧
控制工程基础2-第1章(绪论)

方框信号
• 方框 • 信号线
控制装置和被控对象分别用方框表示 方框的输入和输出以及它们之间的联接用带
箭头的信号线表示
• 输入信号 进入方框的信号 • 输出信号 离开方框的信号
7
例子2:恒温系统
• 人工控制恒温箱
测量、比较、判断、操 作
[动态过程]
1 2
观测恒温箱内的温度(被控制 量) 与 要 求 的 温 度 ( 给 定 值 ) 进行比较,得到温度偏差的大 小和方向
第三节 控制系统主要任务与研究内容
控制系统分析:已知系统的结构参数,分析系 统的稳定性,求取系统的动态、静态性能指标, 并据此评价系统的过程称为控制系统分析。 控制系统设计(或综合):根据控制对象和给 定系统的性能指标,合理的确定控制装置的结构 参数,称为控制系统设计。
41
课程的主要内容及其相互关系
16
开环例3:直流电机速度开环控制系统
17
• 闭环控制
如果系统的输出量与输入量之间具有
反馈联系,即输出量对系统的控制过程有 直接影响,这样的系统称为闭环控制系统。 闭环控制系统是按照反馈控制原理工作的, 又称为反馈控制系统。这种系统的信号传 递路线构成闭合回路(闭环)。 优点:具有自动补偿由于系统内部和外部干 扰所引起的系统误差(偏差)的能力,因 而有效地提高了系统的精度。
恒值控制系统(自动调节系统) 程序控制系统 随动系统(伺服系统)
恒值系统是指参考输入量保持常值的系统。其任务是消除或减少 扰动信号对系统输出的影响,使被控制量(即系统的输出量)保 持在给定或希望的数值上。例如蒸汽机离心调速器系统、恒温箱 温度控制系统等。 随动系统是指参考输入量随时间任意变化的系统。其任务是要求 输出量以一定的精度和速度跟踪参考输入量,跟踪的速度和精度 是随动系统的两项主要性能指标。
控制工程基础第一章绪论

第 15 页
第一章 结 束
返回节目录 返回章目录
牛头刨床
返回
焊接机器人
返回
内燃机
返回
连杆机构
齿轮机构
返回
凸轮机构
螺旋机构
返回
平面机构
空间机构
返回
机械设计基础 ——
包括机械原理和机械设计, 是研究机械的组成原理、运动学 和动力学以及组成机械的通用零 件设计的学科。
目 录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绪论 平面连杆机构
凸轮机构 间歇运动机构
机械的调速和平衡 机械零件设计和计算概论 联接 带传动和链传动 齿轮传动 蜗杆传动 轮系、减速器和无级变速传动 轴 轴承 联轴器、离合器和制动器
学习目的:能选用、分析基本机构, 能分析、使用和维护简单的机械装置, 为学习专业课程中的机械部分打下基础。
第 12 页
返回节目录
§1-3 机械设计的基本要求和过程
一、设计机械应满足的基本要求 在满足预期功能的前提下,性能好,效率高,
成本低,造型美观。 在预定的使用期限内安全可靠,操作方便,
维修简单。
第8页
构件:运动单元 零件:加工制造单元
● 机构由若干构件组成 ● 构件由零件组成
零件
构件
机构
机器
第9页
机械
通用零件:在各类机械中经常可以遇到的,具有同 一功用及性能的零件。 联接零件:铆钉、焊接、螺纹、键 传动零件:带传动、齿轮传动、链传动等 轴系零件:轴、轴承、联轴器 其它零件:弹簧等
专用零件:只适于特定型式的机械上的零件。 如:内燃机的活塞,汽轮机的叶片等。
控制工程基础第一章绪论资料

(5)滤波与预测:当系统已定, 输出已知时,识别 输入或输入中的有关信息。
page10
机电工程学院
第一章 绪论
三、控制理论的内容
经典控制理论(19世纪中叶--20世纪50年代)
控制理论 现代控自动”功能的装置自古有之,瓦
制 工
特发明的蒸汽机上的离心调速器是比较自觉
程 基
地运用反馈原理进行设计并取得成功的首例
础 。 麦克斯韦对它的稳定性进行分析,于
1868年发表的论文当属最早的理论工作。
page11
机电工程学院
第一章 绪论
从20世纪20年代到40年代形成了以时
域法,频率法和根轨迹法为支柱的“古典
”控制理论。
控
60年代以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
制 工
和航天等高科技的推动,又产生了基于状
自动控制理论与实践的不断发展,为人们提供
了设计最佳系统的方法,大大提高了生产率,同时
促进了技术的进步。
page 2
机电工程学院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控制论的基本含义
一、 控制的含义
控制(Control):是指由人或用控制装置使受控对
象按照一定目的来动作所进行的操作。
控 制
例:用微型计算机控制热处理炉的炉温使之保持
第一章 绪论
控制的分类
人工控制: 指控制的任务由人来完成。
煤气灶上油煎鸡蛋时的油温控制
控 自行车速度控制 收音机音量调节 汽车驾驶
制
工 程
自动控制:
指控制的任务用控制装置来完成,
基
础
而人不经常直接参与。
电饭煲 空调 抽水马桶 声控光控路灯
电动机转速控制 导弹飞行控制 自动控制系统:一般由控制装置和被控对象组成。
控制工程基础(主编_彭珍瑞_董海棠)课件(精)

第一章 绪论内容提要一、基本概念1.控制:由人或用控制装置使受控对象按照一定目的来动作所进行的操作。
2.输入信号:人为给定的,又称给定量。
3.输出信号:就是被控制量。
它表征对象或过程的状态和性能。
4.反馈信号:从输出端或中间环节引出来并直接或经过变换以后传输到输入端比较元件中去的信号,或者是从输出端引出来并直接或经过变换以后传输到中间环节比较元件中去的信号。
5.偏差信号:比较元件的输出,等于输入信号与主反馈信号之差。
6.误差信号:输出信号的期望值与实际值之差。
7.扰动信号:来自系统内部或外部的、干扰和破坏系统具有预定性能和预定输出的信号。
二、控制的基本方式1.开环控制:系统的输出量对系统无控制作用,或者说系统中无反馈回路的系统,称为开环控制系统。
2.闭环控制:系统的输出量对系统有控制作用,或者说系统中存在反馈回路的系统,称为闭环控制系统。
三、反馈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1.给定元件:用于给出输入信号的环节,以确定被控对象的目标值(或称给定值)。
2.测量元件:用于检测被控量,通常出现在反馈回路中。
3.比较元件:用于把测量元件检测到的实际输出值经过变换与给定元件给出的输入值进行比较,求出它们之间的偏差。
4.放大元件:用于将比较元件给出的偏差信号进行放大,以足够的功率来推动执行元件去控制被控对象。
5.执行元件:用于直接驱动被控对象,使被控量发生变化。
6.校正元件:亦称补偿元件,它是在系统基本结构基础上附加的元部件,其参数可灵活调整,以改善系统的性能。
四、控制系统的分类(一)按给定信号的特征分类1. 恒值控制系统2. 随动控制系统3. 程序控制系统(二)按系统的数学描述分类1. 线性系统2. 非线性系统(三)按系统传递信号的性质分类1. 连续系统2. 离散系统(四)按系统的输入与输出信号的数量分类1. 单输入单输出系统2. 多输入多输出系统(五)按微分方程的性质分类1. 集中参数系统2. 分布参数系统五、对控制系统的性能要求1. 稳定性:指系统重新恢复稳态的能力。
控制工程基础(第一章)

§1-3 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
一.自动控制系统工作原理
(1)人工控制系统:如图,人工控制恒温箱。
北京工业大学机电学院 图2 人工控制恒温箱
§1-3 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
人工观察温度计测得的恒温箱温度,与要求的温度 进行比较,若恒温箱温度高于要求的温度,移动调压器 使电阻丝电流减小以降低恒温箱温度;若恒温箱温度低 于要求的温度,移动调压器使电阻丝电流增加以升高恒 温箱温度。
2.最优控制——系统已确定,确定系统的输入,已使输 出尽可能符合给定的最佳要求;
3. 最优设计——输入已知,确Fra bibliotek系统,以使输出尽可能 符合给定的最佳要求;
4. 滤波与预测——输出已知,确定系统,以识别输入或 输出中的有关信息;
5. 系统辨识——输入、输出均已知,求系统的结构和参 数,也即建立系统的数学模型
§1-1 概述
控制论是自动控制、电子技术、计算机科学等多学科相 互渗透的产物:
20世纪40年代酝酿形成,1948年,维纳(Wiener) 《控制论》出版,标志着该学科的诞生;
50年代蓬勃发展,一方面,火药、导弹的控制技术, 以及数控、电力、冶金自动化技术得到极大发展,另一方面, 控制理论也逐渐成熟;
控制工程基础
第一章 绪论
控制理论 控制理论在机械制造中的作用 自动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 反馈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 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类型
北京工业大学机电学院
§1-1 概述
控制工程基础课程:阐述有关自动控制技术的基础理论
自动控制: 没有人直接参与的情况下,使生产过程或被控制
对象的某些物理量准确地按照预期规律变化。 例如:数控机床、焊接机器人、温度控制系统
北京工业大学机电学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绪论
2. 动力学问题 系统在外界作用(输入或激励,包括外加控制与 外界干扰)下,从一定初始状态出发,经历由系 统内部的固有特性(由系统的结构与参数所决定) 所决定的动态历程(输出或响应)。 这一过程中,系统及其输入、输出三者之间的动 态关系即为系统的动力学问题。 机械工程技术中广义系统及其输入、输出三者之 间的动态关系。
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
1 绪论
三、反馈控制系统及其组成 在工程技术领域中,越来越多地采用了自动控制 系统。在这种系统中,往往有着“反馈控制”。这 里所说的反馈是指外反馈与负反馈的过程。 1. 定义 一般在自动控制系统中,偏差是基于反馈建立起 来的 。自动控制的过程就是“测偏与纠偏”的过程, 这一原理又称为反馈控制原理。利用此原理组成的 系统称为反馈控制系统。 反馈控制是实现自动控制的最基本的方法。
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
1 绪论
静态模型——代数公式描述; 动态模型——微分方程或差分方程来描述。 动态模型是描述系统的动态历程的。机械工程控 制论研究的是机械工程技术中广义系统的动力学问
题,所以往往需要采用动态数学模型,即需要建立
微分方程或差分方程来描述系统的动态特性。
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
1 绪论
一、反馈的定义 系统的输出不断直接或经过中间变换后全部或部分地 返回到输入端,并与输入共同作用于系统的过程。 系统之所以有动态历程,系统及其输入、输出之间之 所以有动态关系,就是由于系统本身存在着信息的反 馈。 二、反馈的种类 1. 内反馈与外反馈(华中课件) 例1-2:发动机离心调速系统 例1-3:质量-弹簧-阻尼系统
械工业出版社,2005年。
韩利竹、王华.《MATLAB电子仿真与应用》(第
一版).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1年。
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
授课方法与考核方式
采用国家级精品课程资源——华中科技大学《机械 控制工程基础》多媒体课件与老师补充课件相结合方 式进行理论教学。
实验课程教学共有2次,利用MATLAB软件来完成。
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
1 绪论
2. 反馈控制和自动控制的关系 自动控制系统一定具有反馈控制; 而具有反馈控制的系统不一定是自动控制系统,它 可以是人工控制系统。 3. 反馈控制系统的组成(华中课件 控制系统的分类(华中课件)
闭环系统与开环系统的比较 闭环系统——抗干扰能力强,有自动纠偏的能力; 较开环系统的精度高;设计时要着重考虑稳定性问题, 结构相对复杂,设计与制造较困难。主要用于精度要 求高的系统中。精度和稳定性之间的矛盾是闭环系统 存在的主要矛盾。 开环系统——无抗干扰能力,不能自动纠偏;精度 较低;结构较简单,容易实现。主要用于精度要求不 太高的场合。
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
1 绪论
1.2 系统及其模型
一、系统 系统具有如下特性: 系统的性能不仅与系统的元素有关,而且还与系统
的结构有关;
系统的内容比组成系统的各元素的内容要丰富很多; 系统往往具有表现出在时间域、频率域或空间域等 域内的动态特性。
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
1 绪论
二、机械系统 机械系统——以实现一定的机械运动,承受一定的 机械载荷为目的,由机械元件组成的系统。 输入——激励(外界对系统的作用,如载荷等) 输出——响应(系统对外界的作用,如变形、位移) 控制输入——人为地、有意识地加上去; 激励
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
1 绪论
1.5 对控制系统的基本要求
稳、快、准(华中课件) 稳定性的要求是控制系统正常工作的首要条件,
而且是最重要的条件。任何一个控制系统,要想完
成令人满意的工作,首先应该是稳定的,也就是说 应该具有这样的性质:输出量对给定输入量的偏离 应该随着时间的增长逐渐趋近于恒定值。可以说, 稳定的系统才是有意义的系统。
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
1 绪论
1948年,美国数学家、信息理论家诺伯特· 维纳(Norbert Wiener)首创了控制论(Cybernetics) 这个名词,他认为,到 那时为止,反馈理论已可以解决许多生物控制机理、经济发 展过程等问题。事实证明,从那以后控制理论又有了新的发 展,跨入了“现代控制理论”的阶段。 7. 1954年,钱学森发表了著名的《工程控制论》(英文 版),首先奠定了“工程控制论”的基础; 8. 在“古典控制理论”的基础上,“现代控制理论”于20 世纪 50年代末到60年代初发展起来。现代控制理论主要是在 时域内,利用状态空间来分析与研究多输入多输出系统 的最优控制问题。 Engineering Cybernetics 工程控制论
例1-1:弹簧-质量-阻尼单自由度系统(华中课件)
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
1 绪论
三、机械工程控制论的研究任务
从系统、输入、输出三者之间的动态关系出发,根据已知 条件与求解问题的不同,机械工程控制论的研究任务可以分 为以下五种: (1)系统分析问题:已知系统和输入,求系统的响应(或输出), 并通过响应来研究系统本身的问题; (2) 最优控制问题:已知系统和系统的理想输出,设计输入; (3) 最优设计问题:已知输入和理想输出时,设计系统; (4) 滤波与预测问题:输出已知,确定系统,以识别输入或输 入中的有关信息; (5) 系统辨识问题:已知系统的输入与输出,求系统的结构与 参数,即建立系统的数学模型。
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
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
1.3 反馈
1 绪论
在这两个例子,反馈在本质上都是信息的传递与交
互。但从具体形式上看,则有所不同。
对于发动机离心调速系统来说,离心调速器是人
为附加的反馈控制装置,其目的在于抵抗由于负载 变化这一干扰引起的输出轴转速的变化。这种反馈 称为外反馈。 而质量-弹簧-阻尼系统中存在的反馈则为内反 馈。这种反馈是系统内部的信息交互,反映了系统 内部各元素之间互为因果的联系关系,反映了系统 的动态特性。
平时作业5次,占总评成绩20%;实验2次,占总评
成绩10%;期末考试占总评成绩70%。
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
课程简要内容及学习的意义
控制理论——经典控制理论和现代控制理论 “机械工程控制基础”是控制论(Cybernetics) 与机械工程技术理论之间的边缘学科,侧重介绍 机械工程的控制原理,同时密切结合工程实际, 是一门技术基础课程。
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
1 绪论
内反馈:在系统或过程中存在的各种自然形成的反 馈。是系统内部各个元素之间相互耦合的结果,是造 成机械系统存在一定的动态特性的根本原因。 外反馈:在控制系统中,为达到某种控制目的而人 为加入的反馈。 2. 负反馈与正反馈 负反馈:输出偏离设定值时,反馈作用使输出偏离 程度减小,并力图达到设定值。(求偏与纠偏) 正反馈:输出偏离设定值时,反馈作用使输出偏离 程度加剧。
扰动——偶然因素产生而一般无法完全人为 控制的。(干扰)
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
1 绪论
三、系统的模型
定义——是研究系统、认识系统、描述系统与分析系统的一种 工具。 种类——实物模型、物理模型和数学模型等。 数学模型——定量地描述系统的动态性能,揭示系统的结构、 参数与动态性能之间关系的数学表达式。 静态模型:反映系统在恒定载荷或缓变载荷作用下 或在系统平衡状态下的特性; 数学模型 动态模型:用于研究系统在迅变载荷作用下或在系 统不平衡状态下的特性。 在一定条件下,动态模型可以转换为静态模型。
控制工程基础
重庆科技学院 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
参考教材
杨叔子、杨克冲.《机械工程控制基础》(第五版).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5年7月。 熊良才、杨克冲.《机械工程控制基础学习辅导与题 解》.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2年4月。
朱骥北.《机械控制工程基础》 (第15版).北京:机
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
1 绪论
二、机械工程控制论的研究对象
机械工程控制论实质上是研究机械工程技术中广
义系统的动力学问题。
1. 系统与广义系统
系统——按一定规律联系在一起的元素的集合。
输入 系 统 输出
广义系统——具备系统要素的一切事物或对象。
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
1 绪论
系统有控制系统与非控制系统两大类 非控制系统:那些仅仅具有开、关两种状态的系统。 如,搅拌机; 教室里的照明系统。 控制系统:就是指系统的可变输出,能按照要求由 参考输入或控制输入进行调节的系统。 如,数控机床进给系统; 人工控制系统 空调; 全自动照相机的闪光系统; 自动控制系统 液面自动调节器。
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
1 绪论
如果用输出响应曲线来表示,系统自由响应曲线
收敛的系统为稳定的系统,反之,自由响应呈等
幅振荡或发散的系统则是非稳定系统。
y y y
t
t
t
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
1 绪论
1.6 控制理论发展的简单回顾
我国很早就发明了自动定向指南车及各种天文仪器等自动装置; 1. 1788年,瓦特(J· Watt)发明了蒸气机自动调速器; 2. 1868年,麦克斯韦尔(J· Maxwell)在“论调速器”一文中, C· 首先提出了反馈控制的概念; 3. 1895年,劳斯(Routh)和胡尔维茨(Hurwitz)导出了著名的稳 定性判据,用代数方法定量的描述系统的稳定性; 4. 1932年,奈奎斯特(H· Nyquist)创立了稳定性判据及“稳定裕 量”的概念; 5. 1945年,波德(H· Bode)创立了“频率法” ; W· 6. 1948年,依万斯(W· Evans)创立了“根轨迹法”; R· 到此,“经典控制理论”已经比较完善,并在各行业中广泛 地应用这些理论 ,促进了控制工程的发展。
制,以及机、电、液系统的动态特性,并结合后续专
业课的学习,为将来在机械工程中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打下一定的基础。
需要大家具备良好的数学、力学、电学方面的基础知
识,还要有一定的机械工程方面的专业知识。需要大 家认真对待每次的课后练习环节,认真对待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