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考历史专题复习专题七两次世界大战及世界格局的演变集训题新人教版
中考历史 世界历史 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专项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

世界历史-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一、单选题(共14题;共28分)1.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洪流势不可当。
下列哪些组织的出现顺应了这趋势的发展()①世界贸易组织②亚太经合组织③世界反法西斯同盟④欧洲联盟A. ①②③④B. ①②③C. ①②④D. ②③④2.漫画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是A. “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B. “马歇尔计划”的推行C. 华沙条约组织的成立 D.古巴导弹危机的发生3.二战后,美国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冷战”政策的主要原因是()A. 社会制度的不同B. 苏联的强大威胁到美国的安全C. 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强大妨碍其称霸D. 美国想遏制共产主义4.“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蛋糕做大了,但是大蛋糕分给了富人,其他的人只得到面包屑。
”材料反映经济全球化带来的问题是()A. 贫富差距拉大B. 恐怖主义猖獗 C. 能源消耗严重 D. 毒品走私泛滥5.历史推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
下列是世界格局演变过程中的一些重要事件,其中推论符合史实的有()A. 1个B. 2个C. 3个 D. 4个6.与二战中相比,战后美苏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如下图)其开始标志是()A. 杜鲁门主义出台B. 华约组织成立 C. 北约组织建立 D. 马歇尔计划实施7.下面关于当前世界格局的新变化的描述,正确的是()A. 美苏争霸局面已经形成 B. 世界格局在向多极化的方向发展C. 东西方两大集团的对峙局面已经形成D. 冷战局面依旧8.下列有关冷战的叙述,正确的是()①丘吉尔的“铁幕”演说发出冷战的信号②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冷战的开始③敌对双方是根据国家社会性质来划分的④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标志冷战结束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③④D. ①②③④9.十月革命后,丘吉尔曾组织帝国主义武装干涉苏俄;1941年苏德战争爆发后,他主张“给俄国和俄国人以一切可能的援助”;1946年他又发表“铁幕演说”。
这些表明()①丘吉尔是资本主义国家利益的忠实卫士②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可以结盟③国际关系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④英国政府对社会主义国家的根本立场不断变化A. ①②③④B. ①②③C. ②③④D. ①③④10.冷战正式开始的标志是()A. 德国突袭波兰B. 丘吉尔富尔顿演说 C. “杜鲁门主义”出台 D. 萨拉热窝事件11.世界格局指的是一种相对稳定的国家关系结构。
中考历史复习 专题七 两次世界大战

第 15 页
材料二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交战双方都满怀信心地期待着短时间内就能取得胜利,反战声音微乎其微。各国
的民众积极支持战争,英国志愿入伍者簇拥在征兵处……在德国,出征的士兵斗志高昂,妇女们争相向士兵枪
管里插入鲜花,运兵车上写着“圣诞节回家”……
焕
材料三 我要回家!我要回家!
子弹嘘嘘,大炮隆隆。
B . 都 是 反 法 西 斯C战 争
C.都给参战各国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 D.都以资本主义国家胜利告终
第 12 页
7.(2019·山东日照)下表是对两次世界大战相关事件的表述,其中错误的是( )
C
序号
历史大事
时间 空间
历史解释
①
萨拉热窝事件
1914年 萨拉热窝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导火线
②
凡尔登战役
(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形成),成为反法西斯战争取得最后胜利的决定性因素之一;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 二战场,加速了欧洲战场的结束;召开雅尔塔会议,协调了盟军行动,加速了战争进程,为战后世界秩序的重 建奠定了基础;向日本投放原子弹,加速了日本无条件投降及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任答其中两点即可)
第 18 页
我不想再呆在这里……
——一战期间英国士兵在战壕里唱的歌
(2)据材料二、三,人们对战争的态度分别是什么?
材料二态度:满怀信心、积极支持等。(答出其中一点态度)材料三态度:绝望、恐惧、厌恶、逃避等。(答出其中 一点态度)
第 16 页
材料四 第二次世界大战大事年表(部分)
时间
事件
1941年12月7日
日本偷袭珍珠港
1941年12月8日
美国对日宣战
1942年1月
人教版(部编2019年)中考历史专题复习7——两次世界大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教案)

课题:中考历史专题复习(七)——两次世界大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教学目标:综合复习两次世界大战与国际格局演变的重大史实,认识到战争给人类带来了极大的灾难和强国主导国际政治格局,因此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是各国面临的主要任务。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1、一战爆发于何时,战后建立了什么样国际秩序?【1914年。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2、请问: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了哪些灾难?世界国际格局又是怎样演变的?待学生回答后导入课题。
二、专题总结20世纪以来国际政治格局发生了三次变化,其中两次政治格局的变化分别与两次世界大战有直接关系。
第三次政治格局变化是与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有关,它是冷战的产物。
在当下,多极化格局有利于世界和平发展,但也面临危机和挑战,因此,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和发展是各国面临的主要任务。
三、指导复习(一)两次世界大战(二)一战战后国际格局: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形成过程1、1919年英法美等国在巴黎召开会议,签订包括对德《凡尔赛条约》在内的一系列和约,构成了凡尔赛体系2、华盛顿会议是巴黎和会的继续,它重新调整和确立了战胜国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关系。
在这两个会议的基础上,战后国际新秩序得以重建,这一秩序通常被称为“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
(三)二战后国际格局:两极格局形成过程1、开始:1947年,杜鲁门主义的出台2、扩展到经济领域:马歇尔计划。
3、正式形成:1949年北约建立,1955年华约成立,两极格局最终固定下来。
(四)冷战后的多极化趋势苏联解体后,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
美国认为自己“最有能力领导这个世界”,企图凭借强大的经济、军事和科技力量,建立一个以美国为主导的“单极世界”。
但是,欧盟、日本、中国和俄罗斯等一些具备较强综合实力的国家或国家联盟也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推动世界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五)冷战后的局部冲突与战争1、1999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打着“人权高于主权”的幌子,越过联合国安理会,对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进行了持续78天的轰炸2、2003年,美国以伊拉克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为借口,未经联合国授权,拉拢部分国家,发动战争,占领伊拉克(六)重要国际组织1、世界反法西斯联盟(1)时间、地点:1942年,华盛顿(2)参与国: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
初中历史毕业试题及答案指导-两次世界大战及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

3.中国应对策略:维持稳定,发展经济,提高综合国力, 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在国际事务中 发挥更大的作用;反对霸权主义和恐怖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充分发挥联合国的作用。
三、二战后国际经济格局的演变 (一)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由美国“一枝独秀”到美国、欧盟、 日本“三足鼎立” 1.二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特点:繁荣—危机和调整—持续 稳定发展,进入新经济时代(信息化、全球化)。
(1)根据材料一,分析英美试图修改《凡尔赛条约》的原因 及其影响。(4 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为结束“一个世纪的 压迫”中国人所做的努力的相关史实,并分析当时中国成功取 消与列强不平等条约的原因。(4 分)
(3)根据材料三,分析欧洲的发展趋势,并指出其对国际政 治格局所造成的影响。(4 分)
(续表)
名称
一战
二战
①全面爆发的标志:1939 年,德国突袭波兰。
经过
②规模扩大的战役:1941 年,德国进攻苏联。
①开始:1914 年 7 月, ③规模进一步扩大:1941 年 12 月 7 日(美国国耻日),日本偷袭珍珠港,美国参战,
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
太平洋战争爆发。
宣战。
④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1942 年 1 月,美、英、中、苏等 26 个国家签署的《联 ②交战双方:三国同
材料一 一战后,《凡尔赛条约》对德国的严苛制裁限制了 欧洲均势的恢复与发展。因此,修正《凡尔赛条约》很快成为 战后诸大国的共同诉求。为了补偿法国的损失与缓解欧洲矛盾, 英、美利用西方国家对共产主义的恐惧与仇恨,将欧洲矛盾统 一引向东方。但这一政策却成了德国崛起的保护伞,造成了德
国实力的恶性膨胀。以至于希特勒上台后,其推行的战时经济 政策恢复了德国国民经济,与英法美迟钝的经济复苏进程形成 了鲜明的对比。
【人教版】中考历史专题复习集训题:专题七两次世界大战及世界格局的演变

专题七两次世界大战及世界格局的演变——美国旧金山二战史料展览1. 只有牢记战争,才能珍视和平。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捷克斯洛伐克是在一战后,由战胜国一手制造出来的国家,这块土地应该纳入德意志第三帝国的疆土。
它一天尚存,一天就是帝国东部的威胁。
”——希特勒材料二“今天是我们大家最感到痛心的日子,但是没有一个人会比我更为痛心。
在我担任公职的一生中,我所信仰的一切,我所为之工作的一切,都已经毁于一旦。
”——张伯伦1939年9月3日在英国下院发表的演讲材料三1942年,美国总统罗斯福对他的儿子说:“如果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垮了,你想一想会有多少日本兵可以因此调到其他地方,他们可以占领澳门、打下印度……”(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希特勒是怎样实现把捷克斯洛伐克纳入德意志疆土的美梦中的?这一事件产生了什么影响?(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张伯伦信仰的一切因为哪一事件毁于一旦?张伯伦所信仰的政策是什么?(3)根据材料三,指出罗斯福的话反映了中国的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有什么关系?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中国抗战胜利的因素有哪些?2. 当今世界,既充满希望又遍布危机。
回眸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了深刻的历史教训。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由于帝国主义国家之间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分割世界,与老牌帝国主义国家展开了激烈的争夺。
争夺霸权的结果,形成了两大敌对的帝国主义侵略集团,第一次世界大战一触即发。
——摘自张瑞德《第一次世界大战》材料二材料三英国首相丘吉尔在1940年对英国人民说:我们将战斗到底……我们绝不投降。
斯大林号召人民抗击法西斯,他说:红军、海军和苏联全体公民必须保卫每一寸苏维埃土地,战斗到最后一滴血,来保卫城镇和村庄。
材料四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法西斯国家的大肆侵略,激起了世界人民的广泛愤怒。
美、英、苏等国家为了对付共同的敌人法西斯,逐渐走向联合,建立了国际反法西斯联盟。
【初三历史试题精选】2018中考历史二轮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复习题(附答案)

2018中考历史二轮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复习题(附答案)
个成员国工作、学习或居往。
这个组织是()
A.国际联盟 B.欧洲联盟
C.联合国 D.亚太经合组织
15.下列最能体现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的一个标志是
16.巴勒斯坦人用“人肉炸弹”在以色列超市、共汽车制造爆炸案;以色列人对巴勒斯坦定居点进行残酷报复。
造成双方陷入这种恶性循环的因素包括
①宗教信仰不同②种族不同③争夺水资④领土问题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7.“跳出国界,走向世界;哪里有市场,哪里生产成本低,就在哪里生产经营。
”这种现象实质上体现了
A.政治格局多极化 B.世界经济全球化
C.世界经济本土化 D.区域经济集团化
18.2018年叙利亚内战、美国等西方国家对伊朗实施制裁甚至扬言动武、中国周边部分国家多次在中国近海挑起事端、日本在中国钓鱼岛进行挑衅。
这些问题说明当今世界
A.出现多极化的趋势 B.地区冲突主导国际关系
C.威胁和平的因素依然存在 D.大战的危险日益临近
19.小聂在学完“冷战”内容后,整理笔记如下,其中有错误的一项是
A.目的遏制共产主义 B.范围在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国家之间展开
C.方式采取一切手段 D.正式开始的标志杜鲁门主义出台
20.当前,世界上打着各种旗号的恐怖主义组织有几千个,各种恐怖主义行动每年都要发生数百次,鲜活的生命化为冤魂,宝贵的财富化为灰烬。
这一严酷的现实使人们越越认识到()。
2018年中考历史复习方案专题突破知识专题七两次世界大战与近现代世界格局的演变试题_0

知识专题训练(七) 两次世界大战与近现代世界格局的演变1.[2017·石家庄28中二模]“1882年,意大利同法国的矛盾加剧,在德国的拉拢下加入德奥军事同盟;1904年和1907年,英国分别协调了与法国和俄国的关系,并与两国签订了协约。
”下面信息中能够从这段材料中直接获得的是( )A.巴尔干地区成为火药桶B.战前形成了两大军事集团C.英国和德国分别成为两大集团的核心D.欧洲局势紧张,世界大战一触即发2.日本也看到了时机,对德国宣战也就成为了必然……日本政府正式发表了书面文告《对德最后通牒》,要求德国撤走在远东的舰队,无条件交出胶州湾。
德国没有理会日本的文告,战争又一次在中国的领海爆发了。
材料中“战争”指的是( )A.甲午中日战争 B.全面侵华战争C.第一次世界大战 D.第二次世界大战3.[2017·威海]巴黎和会后,一位代表说:“我们初来巴黎时,对即将建立新秩序满怀信心,离开时,则感到新秩序比旧秩序更加纠缠不清。
”他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巴黎和会后建立的“新秩序”() A.没有改变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世界秩序B.彻底消除了战胜国和战败国之间的矛盾C.重新确立了帝国主义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统治D.没有根本上消除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4.[2017·怀化]近年来美国与中国周边国家日本、菲律宾频繁军演,插手中国东海、南海事务,其狼子野心与20世纪初的行为如出一辙。
20世纪初美国为争夺亚太地区的霸权( )A.参加巴黎和会B.签订《凡尔赛和约》C.加入国际联盟D.签订《九国公约》5.[改编题]1938年,丘吉尔在英国下院演讲时说:“这无疑是西方民主国家向纳粹武力威胁的彻底投降。
这种失败不会给英国和法国带来和平或安全,恰恰相反,这将使这两个国家的处境更为软弱和更加危险。
”据此可知,丘吉尔评述的是( )A.《凡尔赛和约》的签订 B.国会纵火案C.《慕尼黑协定》的签订 D.英国脱离欧盟6.[原创题]下图是某国际组织的旗帜,该组织建立于( )A.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B.1929年—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期间C.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D.冷战时期7.[2017· 泰安五四制]二战后初期,美国总统杜鲁门指出:“世界已分为‘极权政体’和‘自由国家’两个敌对堡垒。
2018年中考历史总复习第2篇专题聚焦专题八两次世界大战与近现代世界格局的演变试题2

专题八两次世界大战与近现代世界格局的演变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帝国主义国家间的争霸斗争愈演愈烈,它们根据各自的利益结盟。
最终形成了两大对峙的军事集团……随着两大集团的形成,国际局势更加动荡不安,争霸各国剑拔弩张,欧洲大陆的上空密布着战争的乌云。
(1)材料一中“两大对峙的军事集团”的名称是什么。
“各国剑拔弩张”最终以什么事件为借口发动了战争?三国同盟、三国协约。
萨拉热窝事件。
材料二这是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的战争,交战双方争相使用各种新式武器。
大战历时四年多,最终以同盟国的失败而告终。
大战给各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参战各国共死伤三千多万人,其中被战争、饥饿、疾病等夺取生命的人超过一千万。
(2)材料二描述的是哪次战争?战争中发生的被称为“绞肉机”的是哪次战役?第一次世界大战。
凡尔登战役。
材料三九一八事变后,不愿做亡国奴的东北人民和未撤走的东北军,纷纷组织抗日义勇军。
义勇军给日伪军以沉重打击。
同时,中国共产党派大批优秀干部,到东北组织抗日游击队。
1936年,中共满洲省委将各路抗日武装组成抗日联军,抗日联军成为东北抗日武装力量的核心。
(3)根据材料三,九一八事变的爆发有什么影响?中国共产党在九一八事变后是如何领导东北抗日武装斗争的?是日本局部侵华的开始,也是中国人民十四年抗战的开始。
选派优秀干部到东北组织抗日游击队;将各路抗日武装组成抗日联军。
材料四1942年1月,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的代表在美国首都华盛顿举行会议,共同签署了……,保证将自己全部的人力和物力,联合起来,彻底打垮法西斯国家。
(4)材料四中签署的历史文献名称是什么?《联合国家宣言》。
材料五运用数据分析和图表统计能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历史。
第一、二次世界大战情况统计表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灾难。
(言之有理即可)2. 20世纪世界政治格局发生巨大变化。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七两次世界大战及世界格局的演变
——美国旧金山二战史料展览
1. 只有牢记战争,才能珍视和平。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捷克斯洛伐克是在一战后,由战胜国一手制造出来的国家,这块土地应该纳入德意志第三帝国的疆土。
它一天尚存,一天就是帝国东部的威胁。
”
——希特勒
材料二“今天是我们大家最感到痛心的日子,但是没有一个人会比我更为痛心。
在我担任公职的一生中,我所信仰的一切,我所为之工作的一切,都已经毁于一旦。
”
——张伯伦1939年9月3日在英国下院发表的演讲
材料三1942年,美国总统罗斯福对他的儿子说:“如果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垮了,你想一想会有多少日本兵可以因此调到其他地方,他们可以占领澳门、打下印度……”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希特勒是怎样实现把捷克斯洛伐克纳入德意志疆土的美梦中的?这一事件产生了什么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张伯伦信仰的一切因为哪一事件毁于一旦?张伯伦所信仰的政策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指出罗斯福的话反映了中国的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有什么关系?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中国抗战胜利的因素有哪些?
2. 当今世界,既充满希望又遍布危机。
回眸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了深刻的历史教训。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由于帝国主义国家之间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分割世界,与老牌帝国主义国家展开了激烈的争夺。
争夺霸权的结果,形成了两大敌对的帝国主义侵略集团,第一次世界大战一触即发。
——摘自张瑞德《第一次世界大战》
材料二
材料三英国首相丘吉尔在1940年对英国人民说:我们将战斗到底……我们绝不投降。
斯大林号召人民抗击法西斯,他说:红军、海军和苏联全体公民必须保卫每一寸苏维埃土地,战斗到最后一滴血,来保卫城镇和村庄。
材料四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法西斯国家的大肆侵略,激起了世界人民的广泛愤怒。
美、英、苏等国家为了对付共同的敌人法西斯,逐渐走向联合,建立了国际反法西斯联盟。
——摘自人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1)根据材料一,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两大敌对的帝国主义侵略集团”指的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两次会议后建立了哪一体系?这一体系的实质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联人民在这场战争中“保卫城镇和村庄”的战役有哪些?并分析其历史意义。
(4)根据材料四,指出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建立的标志是什么?它的建立对第二次世界大战产生了什么作用?
(5)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如何才能避免战争给人类带来灾难?
3. 战争是敌对双方为了达到一定的政治、经济、领土目的而进行的武装战斗。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奥总参谋长也于7月5日谒见奥皇,转达了德国的答复。
这位82岁的老皇帝喃喃地说:“1914年我们不能再回头了,将要有一场可怕的战争。
”
材料二在会议过程中,三巨头各怀鬼胎。
英国希望得到海上霸权,殖民霸权,而且希望欧洲大陆各国实力均等,即大陆均势。
法国希望得到欧陆霸权。
美国希望获得世界霸权。
于是,很有意思的一幕出现了,每一个国家都会与另两个国家互为对手,而又都能与另两个国家的任意一个联手。
所以,这场会议足足开了5个多月。
材料三战争范围从欧洲到亚洲,从大西洋到太平洋,先后有61个国家和地区、20亿以上的人口被卷入战争,作战区域面积2 200万平方千米。
据不完全统计,战争中军民共伤亡9 000余万人,5万多亿美元付诸东流,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世界战争。
材料四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一场可怕的战争”指的是什么?这一战争爆发的导火线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会议”具体指的是什么会议?这次会议的性质是什么?这次会议对中国有何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场“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世界战争”全面爆发的标志是什么?这场战争的性质是什么?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一、图二分别反映的是哪次战争?这两次战争分别有何意义?
4. 20世纪以来,人类先后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在给世界带来创伤的同时,也深刻影响了世界历史的进程。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这次战争是两个强盗般的大国集团为了瓜分殖民地,为了奴役其他民族,为了争夺国际市场上的有利地位和特权进行的战争……英国和法国现在进行战争是为了掠夺德国,夺取德国的殖民地……德国进行战争是为了抢夺英国、比利时和法国的殖民地。
俄国沙皇进行掠夺战争,目的在于占领加利西亚,夺取土耳其的土地,奴役波斯帝国。
——列宁1915年《反战宣言》
材料二华盛顿会议实质上是巴黎会议的继续,其主要目的是要解决《凡尔赛和约》未能解决的彼此间关于海军力量对比及在远东太平洋地区特别是在中国的利益冲突。
会议最后签订三
个条约。
材料三德日意法西斯不断扩大侵略战争,给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的人民带来了灾难,法西斯国家已成为全世界人民最凶恶的敌人;同时也对英美等国的利益构成了最大的威胁,这是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建立的基础。
材料四第二次世界大战深刻地改变了人类历史。
其影响广泛地涉及到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和科技各个层面。
以军事科技的发展为中介,人类的智慧与自然界的能量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被极大地释放出来,战争的破坏力空前增大、战争手段空前增多、战争样式空前丰富、战争空间空前广阔。
(1)根据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两个强盗般的大国集团”指的是什么?这场战争的实质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华盛顿会议为解决“在远东太平洋地区特别是在中国的利益冲突”签订了哪一条约?这一条约的签订有何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建立的原因是什么?这一联盟的建立说明了什么?
(4)根据材料四,概括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特点并分析这场战争的影响。
(5)通过上述材料,给你带来了哪些认识?
专题七两次世界大战及世界格局的演变
1. (1)方式:1938年9月,德、意、英、法召开慕尼黑会议,规定将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等地割让给德国,揭开了德国占领捷克斯洛伐克的序幕。
影响:助长了法西斯德国的嚣张气焰,加速了二战的爆发。
(2)事件:德国突袭波兰。
政策:绥靖政策。
(3)关系:中国的抗日战争有力的支援了其他国家的反法西斯战争,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重大贡献。
因素: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现了全民族抗战;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国民党的正面战场和共产党的敌后战场相互配合,相互依存;国际社会的帮助和支持。
2. (1)根本原因:帝国主义国家之间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侵略集团: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
(2)体系: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实质:帝国主义战后重新瓜分世界、维护战胜国利益和维持战后和平的国际关系体系。
(3)战役:莫斯科保卫战;斯大林格勒战役。
意义:莫斯科保卫战打破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斯大林格勒战役扭转了苏德战场的战略形势,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转折点。
(4)标志:《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
作用:极大地鼓舞了各国人民的斗志,大大增强了反法西斯的力量,为最终打败法西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成为世界反法西斯胜利的根本保证。
(5)做法:要牢记历史,珍爱和平;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实力,积极反对霸权主义,反对战争,维护世界和平;各国人民之间加强友好合作,团结互助,才能促进人类社会的共同发展,才能最终避免战争。
3. (1)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
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
(2)会议:巴黎和会。
性质:帝国主义的分赃会议。
对中国的影响:德国在中国山东的全部权益由日本继承,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极大愤慨,引发了反帝爱国的五四运动。
(3)标志:德国突袭波兰,英法对德宣战。
性质: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
(4)战争:图一:日本偷袭珍珠港;图二:诺曼底登陆。
意义:图一:标志着太平洋战争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规模进一步扩大;图二: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是二战中规模最大的两栖登陆战,标志着二战进入粉碎德国法西斯的最后决战阶段。
4. (1)集团: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
实质: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掠夺战争。
(2)条约:《九国公约》。
影响:打破了日本独占中国的计划,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实际上为美国在中国的扩张提供了便利。
(3)原因:为了对付共同的敌人法西斯。
说明: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可以在平等的基础上联合起来,共同应对人类生存和发展所面临的挑战。
(4)特点:战争破坏力增大、战争手段增多、战争样式丰富、战争空间广阔。
影响:是人类历史上的一场浩劫,给世界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巨大破坏;使民主和平的思想深入人心;客观上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世界格局,战后形成了美苏争霸的两极格局。
(5)认识:战争会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物资损失;战争会造成严重的经济灾难;我们应该热爱和平,反对战争;我们应通过和平方式解决国际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