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基础第八章

合集下载

初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经济学基础解析

初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经济学基础解析

第一部分经济学基础——第一章社会经济制度第一部分经济学基础第一章社会经济制度第二章商品经济的基本原理第三章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第四章社会主义的本质及其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第五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及其运行基础第六章社会主义经济的增长和发展第七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第八章经济全球化与我国经济的对外开放第一章社会经济制度本章知识点【知识点一】物质资料生产和基本经济规律★★★【知识点二】社会经济制度的变革和演化★★【知识点三】自然经济与商品经济★★【知识点四】市场与市场体系★【知识点五】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知识点六】资源配置方式与经济体制★★【知识点一】物质资料生产和基本经济规律(一)物质资料生产1.物质资料生产是指劳动者按照预期目的,运用劳动资料加工于劳动对象,改变劳动对象的形状、性质或地理位置,使它适合于人们需要的过程。

2.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3.人类进行物质资料生产具备三个基本要素:(1)人的劳动:是生产的最基本的要素。

(2)劳动资料:包括生产工具、生产场所、道路、运河等,其中,最重要的是生产工具。

(3)劳动对象: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所加工的一切物质资料(未经加工的;经过加工的)。

(二)社会基本矛盾运动1.生产力(人与自然的关系)【注意1】生产工具的变革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主要标志。

【注意2】劳动对象是生产力作用的对象,不能构成生产力的因素。

2.生产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生产资料所有制基础上形成的,并在社会生产过程中发生的生产和分配、交换、消费等关系的总和。

生产是起决定作用的环节;消费是最终目的和动力。

3.生产关系的基本类型4.社会生产方式(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对立统一构成社会生产方式。

(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3)生产力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经常处于变动之中,而生产关系则具有相对稳定性。

(4)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宏观经济学第八章_经济增长理论

宏观经济学第八章_经济增长理论

Yt Yt 1 gt Yt 1
• 如果是人均水平的,也可以把Y折算成 当年的人均平均数。
6、经济增长的源泉
• 以柯布-道格拉斯(Cobb-Douglas)函数为例说明技术进步 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柯道函数描述了在规模收益不变的情况 下,技术、劳动和资本对于产出的贡献情况。 • Q=ALαKβ (A>0,0<α,β<1) • 对柯道函数两边取自然对数,得到: • lnQ = lnA +αlnL +βlnK • 全微分后 • dQ/Q = dA/A +αdL/L +βdK/K • 产出增长率 = 技术增长率 +α劳动供给的增长率 + β资 本供给的增长率 • 这里, α、 β分别是劳动和资本对于产出的弹性。
gA = g -αgN -βgK
4.经济增长理论研究的主要问题
• 1)存在性问题,即一个国家的经济是 否存在着一种长期增长的可能性? • 2)稳定性问题,即一个国家的经济是 否存在着一种稳定增长的可能性? • 3)恢复性问题,即一个国家的经济如 果偏离正常的增长轨道,怎样才能使其 恢复?
5、经济增长的衡量
• Yt表示 t 时期的总产量,Yt-1表示 (t-1) 时期的总产量。增长率为:
• 实际增长率gA = s/kA
• 如果实际增长率=有保证的增长率,那么, 实际资本-产出比率 =企业家意愿资本-产出 比率 ,即: kA =kw
6.自然增长方程
• 考虑到就业问题,要实现劳动力的充分就业,国民收 入的增长率应该等于劳动力增长率。
gN= s/ kn = n
式中:gN为充分就业时的均衡收入增长率, n为人口增 长率,kn为充分就业时的资本-产出比。 经济含义:要实现充分就业,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率 必须等于该国人口增长率。 • 与人口增长率相同的均衡国民收入增长率叫做自然增 长率。

第八章 货 币 供 给

第八章 货 币 供 给

第八章货币供给第一节货币供给及其形成第二节货币供给的决定第三节货币供给的调控第一节货币供给及其形成一、货币供给的含义货币供给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银行系统向经济中投入、创造、扩张(或收缩)货币的行为。

货币供给量是指一国各经济主体持有的、由银行系统供应的债务总量。

它包括两个主要部分:现金和存款货币。

几点说明:(1)货币供给是一个存量概念(货币需要量是一个预测量)。

(2) 货币供给是银行的负债,反映在一定时点上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上。

(3)货币供给量首先是一个外生变量,同时又是一个内生变量。

关于外生变量与内生变量外生变量(Exogenous Variables):又称政策性变量,是指由经济体系中的外部因素决定的变量。

典型的外生变量是税率.内生变量(Endogenous Variables):也叫非政策性变量,它是指经济体系内部由经济因素所决定的变量。

这种变量通常不为政策所左右。

典型的内生变量是市场经济中的价格、利率、汇率等经济变量。

二、货币量的层次划分1. 货币量层次划分的涵义●所谓货币量层次划分,即是把流通中的货币量,主要按照其流动性的大小进行相含排列,分成若干层次并用符号代表的一种方法。

●西方国家对货币量层次指标系列的认识有一个历史发展过程。

●世界各国均根据不同情况和要求,公布了各自的“货币供给量层次指标系列,并根据理论进展状况和实际操作经验作适当调整。

美联储公布的“货币层次系列”(1984年3月)●M1= 通货+旅行支票+商业银行的活期存款+可转让提单+自动转帐的储蓄存款+信贷协会股份存款帐户+互助储蓄银行活期存款●M2= M1+货币市场存款帐户+储蓄存款和小额定期存款+即期回购证券协议存款+美M3= M2+大额定期存款+中期回购证券协议存款+金融机构持有的货币市场互助基金存款+美国公民持有的中期欧洲美元存款●国居民持有的即期欧洲美元存款+货币市场互助资金●L = M3+其他流动资产(包括银行承兑票据、商业票据、财政部债券、美国储蓄公债等)德意志联邦银行的货币层次划分●M1= 现金+银行同业以外的活期存款●M2= M1+银行同业以外的四年内定期存款●M3= M2+有法定通知期的储蓄存款中国货币量层次划分我国从1994 年三季度起由中国人民银行按季向社会公布货币供应量统计监测指标。

经济学基础第八章“宏观经济政策”

经济学基础第八章“宏观经济政策”
经济学基础
第8章
宏观经济政策
第一节 宏观经济政策概述
第二节 第三节
财政政策
货币政策
第一节
宏观经济政策概述
一、宏观经济政策的含义 二、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 三、宏观经济政策目标之间的关系
四、宏观经济政策工具
一、宏观经济政策的含义
宏观经济政策是指国家或政府为了 增进社会经济福利而制定的解决经济问 题的指导原则和措施。它是政府为了达 到一定的经济目的在经济事务中有意识 的干预。
一般认为,物价稳定并不是通货膨 胀率为零,而是允许保持一个低而稳定 的通货膨胀率。 所谓低,就是指通货膨胀率在 1%~3%之间; 所谓稳定,就是指在相当时期内能 使通货膨胀率维持在大致相等的水平上。
(三)经济增长
经济增长是宏观经济政策的第三个 目标。 它是指在一个特定时期内经济社会 所生产的人均产量和人均收入的持续增 长,这种增长要达到一个适度的年均增 长率。 通常用一定时期内实际国内生产总 值(GDP)的平均增长率来衡量。
一、财政政策的工具
财政政策的含义:
为促进就业水平的提高,减轻经济 波动,防止通货膨胀,实现经济稳定增 长而对政府支出、税收和借债水平所进 行的选择,或对政府收入和支出水平所 做出的决策。
政府购买
财政政策 的工具
转移支付 税收
公债
(一)政府购买支出是决定国民 收入大小的主要因素之一,其规模 直接关系到社会总需求的增减 政府购买支出包括消费性支出 和投资性支出。比如行政管理费与 国防支出、文教科学卫生支出、基 础设施投资等。
(二)改变贴现率
中央银行也给商业银行贷款银行准 备金,但商业银行必须用商业票据或政 府债券作担保。 通常把中央银行给商业银行的贷款 叫做贴现,把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的贷 款利率叫做贴现率。 当货币当局认为总支出不足,失业 有持续增加的趋势时,就降低贴现率, 扩大贴现的数量以鼓励商业银行发放贷 款,刺激投资。

中级经济师-经济学基础--第八章 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理论

中级经济师-经济学基础--第八章 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理论

1、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的总产出与前期相比所实现的增长。

对一国经济增长速度的度量,通常用经济增长率表示。

2、经济增长的表现形式:用现行价格计算的GDP(现价GDP),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规模;用不变价格计算的GDP(不变价GDP),反映经济增长速度。

3、决定经济增长的基本因素包括:劳动的投入数量、资本的投入数量、劳动生产率、资本的效率。

4、经济增长率:(1)两因素分解法:=工作小时数的增长率+每小时产出的增长率(2)三因素分解法:=技术进步率+(劳动份额×劳动增长率)+(资本份额×资本增长率)*全要素生产率:技术进步因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

5、经济周期和经济波动的分类(1)按波动的时间长短:①康德拉季耶夫周期(长周期):50-60年(长波循环)。

②朱格拉周期(中周期、大循环):8年左右,对经济运行影响较大且较为明显。

③基钦周期(短周期):3-5年(小循环)。

(2)按经济总量绝对下降或相对下降的不同情况:①古典型周期:在低估时的经济增长为负增长,即GDP绝对减少。

②增长型周期:在低估时的经济增长为正增长,即GDP相对减少。

*我国的经济周期属于增长型周期。

6、经济波动的原因:投资率的变动、消费需求的变动、技术进步的状况、预期的变化、经济体制的变动、国际经济因素的冲击。

7、分析和预测经济波动的指标体系:(1)先行指标:制造业订单、股价指数、M2。

(2)一致指标:工业总产值、固投、社零总额。

(3)滞后指标(对总体经济运行中已经出现的峰顶和谷底的确认):库存、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8、经济发展不仅包括经济增长,还包括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的变化,即: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城市化进程的逐步推进、广大居民生活水平的持续提高(经济发展的核心)、国民收入分配状况的逐步改善。

9、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理念(1)创新: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2)协调: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

经济学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

经济学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

4 第四节 为什么消费者更容易被骗?
1
加强信息沟通
2
政府管制
TThhaannkk YYoouu
思考:“搭便车”会带来哪 些问题?如何解决呢?
2 第二节 野生动物谁来保护?
我们身边的公共悲剧不断上演
欧洲小镇的羊毛事业 广场上的公共绿地
2 第二节 野生动物谁来保护?
➢ 公共性的悲剧产生在具有非排他性和具有竞争性的公共资源上。 ➢ 这些公共资源都是开放性的,每个人都可以无偿使用。 ➢ 消费者并不愿意损失自己的利益来保护这些公共资源,缺乏保护公
1 第一节 市场在什么情况下会出问题?
将市场不能有效配置资源的现象称为市场失灵。市场失灵主要 包括公共性失灵、垄断性失灵、外部性失灵和信息失灵四种情况。
公共性 失灵
垄断失 灵
市场失灵
外部性 失灵
信息失 灵
依靠市场调节,公共物品会出现零供 给的现象。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很难在公共 领域发挥作用,需要依靠政府这只看得见的 手解决公共物品的问题。比如马路上的盲道、 路灯都属于公共物品,因为没有人为止付费, 赚不到钱,所以需要政府来提供,市场是不 愿意提供的。
案例分析
琳达是一位非常漂亮的女孩,性格开朗大方,人见人爱。但是已经年逾三十 却一直没有找到自己的另一半。大家都认为琳达的追求者一定非常多,但是实际 情况是追求琳达的男生基本上没有。汤姆森是琳达的一个朋友,跟琳达相识多年 ,心中一直对琳达充满爱慕之情,但是却从未说出口,原因是他觉得肯定有很多 优秀的男士追求琳达,自己并不十分出色,配不上琳达,即使表达了爱意,结局 也许只是被拒绝而已,所以从未说出自己的实际想法。在现实生活中普遍存在着 “巧妇伴拙夫”的现象,漂亮女孩身边的男孩总是貌不出众、能力平常,而那些 普通女孩倒是不乏优秀男生与之相伴。那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巧妇伴拙夫的情况?

第八章总供给理论

第八章总供给理论
教学要求:理解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右上方 倾斜原因的四个模型;掌握总需求冲击和 总供给冲击给总产量带来的波动及其调整; 理解菲利普斯曲线的含义及长期、短期的 菲利普斯曲线。
2019/10/22
2
第一节 总供给模型
本节介绍四种主要的总供给模型,各模型 的出发点不同,但得到的结果类似,那就 是短期内总供给曲线不是垂直的,而是一 条向上倾斜的直线。
Pe是企业对
2019/10/22
21
整个经济的总供给曲线:
Y = nγ (P – Pe) + Y
P = Pe时,经济的实际产出正好等于潜在产量;
P 〉 Pe时,经济的实际产出大于潜在产量,经济就 处于过热状态;
P < Pe时,经济的实际产出小于潜在产量,经济就处 于衰退期。这种以信息为基础的总供给模型的最初研 究,是由美国芝加哥大学的卢卡斯进行的,所得到的 价格和产量之间的正相关关系通常被称为卢卡斯总供 给曲线。
2019/10/22
31
第三节 菲利普斯曲线
一、菲利普斯曲线及其修正 • 1.菲利普斯曲线 伦敦经济学院经济学家A·W·菲利浦斯在对 英国1861-1957年的失业和货币工资的数据 进行仔细研究以后,做出了一条失业与货币 工资变化之间存在着反向的关系的曲线,这 条曲线就被称为Philips” curve。这条线 表明失业较少时工资趋于上升,反之,则下 降。
菲利普斯曲线提供了把失业和通货膨胀联系起来 的宏观经济政策选择模式。
预期的因素,卢卡斯称之为附加预期的总 供给曲线。
2019/10/22
23
附加预期的总供给曲线EAS向上倾斜,表明总产量 与实际价格水平同方向变化,而与预期价格反方 向变化。实际产量偏离潜在产量的关键在于实际 价格偏离了人们的预期价格。在短期内,人们对 实际价格的预期会出现偏差,而企业、居民都是 按预期价格进行决策,因此造成短期价格、工资 缺乏伸缩性,使实际的产量偏离充分就业产量。 而长期内,人们会不断调整自己的预期,使预期 和现实趋于一致,这样价格、工资就具备充分的 灵活性,实际产量和潜在产量达到一致。

经济学基础第八章市场失灵与微观经济政策

经济学基础第八章市场失灵与微观经济政策

外部性治理实践案例分析
01 02
排污权交易制度
该制度允许企业之间买卖排污权,从而控制污染排放。这种制度可以使 企业有动力减少污染排放,因为减少排放可以节省购买排污权的成本, 或者可以将多余的排污权出售获利。
对产生负外部性的企业征税
政府可以对产生负外部性的企业征税,以减少其有害行为。例如,对污 染企业征收环保税,可以迫使其采取措施减少污染排放。
价格管制的方法包括最高限价、最低 限价、指导价制度等。最高限价是指 政府规定某种商品或服务的最高售价 ,以防止价格过高损害消费者利益; 最低限价是指政府规定某种商品或服 务的最低售价,以保护生产者利益; 指导价制度是指政府通过发布价格指 导信息等方式,引导市场价格合理形 成。
价格管制效果
价格管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维护市场 秩序和公平竞争,保护消费者和生产 者利益。但是,过度的价格管制也可 能导致市场信号失真、资源配置效率 低下等问题。
经济学基础第八章市场失灵与 微观经济政策

CONTENCT

• 市场失灵概述 • 微观经济政策目标与工具 • 竞争政策与反垄断法 • 价格管制与价格歧视 • 外部性理论与治理措施 • 公共品供给与搭便车问题 • 信息不对称与微观经济政策调整
01
市场失灵概述
市场失灵定义及原因
定义
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过程中出现的失效或低效现象 ,导致资源无法实现最优配置。
反垄断法立法背景及意义
02
01
03
反垄断法的意义 打破市场垄断,促进市场竞争; 防止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发生,维护市场秩序;
反垄断法立法背景及意义
01
保护消费者权益,提高消费者福 利;
02
推动经济创新和发展,增强国家 竞争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最低工资法
四、利息理论 市场利息率取决于资本的需求与供给。 资本的需求主要是企业的投资需求,因此可以用投资(I ) 来代表资本的需求。 资本的供给主要是储蓄,因此可以用储蓄(S)来代表资 本的供给。 企业进行投资是为了利润,因此投资就取决于利润率与利 息率的差额。在利润率既定的条件下,投资与利息率成反 方向变动。从而资本的需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 线。 储蓄的目的是为了得到利息。因此储蓄与利息率成正方向 变动。从而资本的供给曲线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
六、利润理论 (一)正常利润 正常利润是企业家才能的价格,也是企业家才能这种生产要 素所得到的收入。它包括在成本之中。 (二)超额利润
超额利润是指超过正常利润的那部分利润,又称纯粹利润或 经济利润。
超额利润来源于以下三方面:
1.创新
2.承担风险 3.垄断
第二节 社会收入分配 一、衡量社会收入分配状态的标准:劳伦斯曲线与基尼系数 劳伦斯曲线是用来衡量社会收入分配(或财产分配)平均程度的曲线。 根据劳伦斯曲线可以计算出反映收入分配平等程度的指标,这一指标称 为基尼系数。 A 基尼系数= A+B

当A=0时,基尼系数等于零,这时收入绝对平均。 当B=0时,基尼系数等于一,这时收入绝对不平均。 实际基尼系数总是大于零而小于一。基尼系数越小, 收入分配越平均;基尼系数越大,收入分配越不平均。
假设你是一个工人,随着工资的提高,可以自由选择工作时间。一方面会受到替代 效应的影响,希望工作更多的时间,因为每小时工作的工资比以前更多,这样每一 小时的闲暇就变得比以前更贵,你于是受到一种激励想用额外工作替代闲暇。另一 方面是受收入效应的影响。工资更高时,你的收入更多。有了更多收入,你就会购 买更多的商品和服务,此外你还想有更多的闲暇。你可以在春天出去旅游一周,在 夏天再加一星期假期,而在以前你却不能做这些事。哪种效应更加有力,是替代效 应还是收入效应?没有唯一正确的答案,这取决于个人。下图中,C点以下的所有工 资水平上,劳动供给随工资上升而增加: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C点以上,收入效 应大于替代效应,随工资上升劳动供给反而下降。(见下图)
2.劳动的供给 劳动的供给主要取决于劳动的成本。 劳动的成本主要包括两类: 一是实际成本:维持本人及其家庭生活必需的生活资料的费用 以及教育费用。
二是心理成本:劳动是以牺牲闲暇的享受为代价的,劳动会给 劳动者心理上带来负效用,补偿劳动者这种心理上负效用的费 用就是劳动的心理成本。
劳动供给的特殊规律:
五、地租理论 地租又称土地的租金( rent )或称纯经济租金( pure economic rent),是为在一定时间内使用土地而支付的价格。 地租由土地的需求和供给决定。 土地的需求取决于土地的边际生产力。土地的边际生产力是递 减的,所以土地的需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土地的供给是固定的,供给曲线完全没有弹性,形状是垂直的。
W
S
·
C L
0
(向后弯曲的劳动供给曲线)
(二)不完全竞争市场上工资的决定 不完全竞争是指劳动市场上存在不同程度的垄断。这种垄 断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劳动者对劳动的垄断,即劳动者组 成工会,垄断了劳动的供给;另一种是厂商对劳动购买的 垄断。这两种情况的结合就是双边垄断 工会影响工资的方式: 1.增加对劳动的需求 2.减少劳动供给
边际生产力:
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加一单位某种生产要素 所增加的产量。
以实物来表示的边际生产力,称为边际物质产品; ( marginal physical product MPP)
以货币来表示的边际生产力,称为边际收益产品。 (marginal revenue product MRP) 根据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生产 要素的边际生产力是递减的。因此,生产要素的边际收益 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这条曲线也是生产要素 的需求曲线。
二、生产要素的供给
生产要素的供给依赖于要素的特性和所有者的偏好。一 般地,供给与价格正相关。对于供给固定的要素,如土 地,供给曲线是完全没有弹性的。在特殊情况下,要素 价格上升大大增加了所有者的收入,如劳动或石油,这 些要素的供给曲线可能会向后弯曲。(见下图)
要 素 价 格
P S
·
0
·
B · · A Q
第八章
分配理论
第一节 收入分配的原理
一、生产要素的需求
1.生产要素需求的性质 (1)是一种派生的需求
(2)也是一种联合的需求或相互依存的需求
2.生产要素需求曲线 在完全竞争市场上:MR=AR=P 对一家厂商来说,价格是不变的 (厂商是价格的接受者)。因 此,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就取决于MR。
生产要素的边际收益取决于该要素的边际生产力
要素数量 (生产要素的供给曲线)
三、工资理论 (一)完全竞争市场工资的决定 在完全竞争市场,工资是由劳动的供求关系决定的。 1.劳动的需求
厂商对劳动的需求取决于多种因素,但主要取决于劳动的边 际生产力。
劳动的边际生产力是递减的。因此,劳动的需求曲线是一 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表明劳动的需求量与工资成反方 向变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