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训班 提优训练】2014高中地理 1.1 人口增长模式(pdf)湘教版必修2
【特训班 提优训练】2014高中地理 第一章 人口与环境综合测评B卷(pdf)湘教版必修2

┈┈┈┈┈┈┈┈┈┈┈┈┈┈┈┈┈┈┈┈┈┈┈┈┈┈┈┈┈┈┈┈┈┈┈┈┈┈┈┈┈┈┈┈┈┈┈┈┈姓级班校学密 封 线高中地理必修Ⅱ第一章综合提优测评B 卷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题 序一二总 分结分人核分人得 分一㊁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2011·北京东城区模拟)下图中甲为1949年以来中国人口增长曲线图,乙为2004年中国人口性别㊁年龄结构统计图㊂读图完成第1题㊂1.有关甲㊁乙两图相关内容的正确表述是( )A .甲图①时段人口增长特点为高出生率㊁低死亡率㊁低自然增长率B .乙图A 年龄段人口比重受甲图①时段人口增长特点的影响大C .甲图③时段后人口增长特点造成乙图B 年龄段后性别失衡D .乙图B 年龄段以后,青少年人口比重逐年持续减少 下表为世界㊁中国㊁印度㊁德国人口年龄构成和抚养比(2008年)统计表㊂据此完成2~3题㊂世界和国家年龄构成0~14岁人口占总人口比重(%)15~64岁人口占总人口比重(%)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抚养比(指0~14岁和65岁及以上人口与15~64岁人口之比)①27.764.97.40.6②20.971.37.80.4③32.263.14.70.6④13.966.519.70.52.①代表的是( )A .世界B .中国C .印度D .德国3.②国抚养比低的原因是( )A .老年人口比重大B .青壮年人口比重大C .儿童人口比重大D .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右图为我国不同年龄段人口比例随时间变化图㊂读图完成4~5题㊂提优特训4.下列关于我国人口红利期的叙述,正确的有()①青壮年人口比例较大,劳动力充足②人口出生率持续下降③15岁以下人口比例减少,教育投资减少④老年人口比例上升缓慢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5.人口红利期结束后,我国面临的人口问题主要表现为()①人口老龄化严重,社会保障体系压力较大②劳动力数量急剧减少③人口数量多,劳动力减少,青壮年负担加重④人口出现负增长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2011㊃山东烟台模拟)右图是我国人口增长走势及预测图,图中三条曲线表示出生率㊁死亡率㊁自然增长率㊂读图回答6~7题㊂6.图中a㊁b㊁c三条曲线依次表示()A.出生率㊁死亡率㊁自然增长率B.出生率㊁自然增长率㊁死亡率C.死亡率㊁出生率㊁自然增长率D.死亡率㊁自然增长率㊁出生率7.根据图中曲线走势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中国人口最多的年份出现在2015~2020年间B.b曲线自2015年后逐渐上升主要是环境污染造成的C.2010~2015年间我国人口增长处在传统型阶段D.我国人口数量逐步减少要到2025年以后读我国农村劳动力的年龄分布和不同年龄段的迁移率(%)统计图,完成8~9题㊂8.图中数据显示()A.农村劳动力的迁移日益低龄化B.50~59岁人口迁移率变化幅度最大C.农村劳动力以20~29岁年龄段为主D.农村劳动力逐渐高龄化9.农村劳动力迁移率上升的主导因素是()A.农村产业结构调整B.城乡经济收入差异较大C.交通条件的改善D.农村基础设施逐步完善(2011㊃浙江嘉兴模拟)右图是我国总人口㊁劳动年龄人口及人口抚养比变化图,人口抚养比是指每100名劳动年龄人口负担的非劳动年龄人口数㊂读图回答10~11题㊂10.图中表示我国总人口㊁劳动年龄人口及人口抚养比曲线分别是()A.①②③B.①③②C.②①③D.②③①11.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2020年后我国的环境压力继续增大B.2012年左右我国社会负担将达到最大C.我国劳动力总数与人口总数同比例增加D.2025年后人口抚养比提高是由于人口老龄化导致右图为我国部分年份人口变化图㊂读图回答12~13题㊂12.50年中()A.出生率一直在下降B.死亡率一直在下降C.自然增长率一直在下降D.人口总数呈上升趋势1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20世纪50年代属于 高 高 高 人口增长模式B.1960年,人口总量比上一年少C.与1950年比,2000年自然增长率降低了约20%D.1980年,我国人口增加2亿多右图为世界人口增长转变图,读图回答14~15题㊂14.在①㊁②㊁③㊁④中,能代表欧美发达国家19世纪初至20世纪50年代人口增长状况的是()A.①B.②C.③D.④15.在①㊁②㊁③㊁④中能代表我国沪宁杭地区近年来人口增长状况的是()A.①B.②C.③D.④二㊁综合题(共40分)16.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㊂(20分)材料一图1为美国人口每增加一亿所用的时间㊂材料二图2为美国人口数量及部分消费品总量占世界的比重㊂图1图2(1)根据材料一可以判断()A.美国的自然增长率不断提高B.美国的人口增长速度在加快C.美国城市化水平高于中国D.1915~1967年的美国人口增长速度比1967~2006年快(2)下列影响因素与人口合理容量呈负相关的是()A.资源B.地区开放程度C.科技水平D.消费水平(3)当美国人口突破3亿人之后,媒体指出 美国人口的快速增长对支撑地球生命的自然体系来说并非好事 ,试结合材料二,并运用环境承载力的相关理论进行阐释㊂17.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㊂(20分)中央决定于2010年正式进行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㊂此次普查主要调查人口和住户的基本情况,内容包括性别㊁年龄等㊂下列甲图为2000年与2050年中国人口的年龄性别结构图㊁乙图为1950~2010年中国人口增长预测统计图,丙图为1950~2050年中国和全球14岁以下与65岁以上人口百分比统计折线图(2010~2050年数据为预测值)㊂(1)据信息判断,2000年与2050年中国人口的年龄性别结构的共同特点是()①人口总量庞大②人口老龄化现象十分严重③0~4岁年龄段男性人口多于女性④老年人口女性多于男性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2)结合材料二中1950~2010年中国人口增长统计图,说明我国人口的基本特点㊂(3)根据材料二中1950~2050年中国14岁以下与65岁以上人口百分比统计折线图可以看出,我国65岁以上人口数量首次超过14岁以下人口数量的时间大约在年,试说明造成中国人口老龄化加速的原因以及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将带来的负面影响㊂(4)据材料分析世界人口老龄化进程的特点㊂实验班全程提优训练㊃国标湘教版㊃高中地理必修Ⅱ参考答案与思路解析第一章综合提优测评B 卷1.B 解析:高出生率低死亡率,人口增长快㊂2.A解析:运用比较法,0~14岁人口比重最大的应是印度,最小的应是德国,中国由于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应该比世界的平均值要低㊂3.B 解析:抚养比是个分数,分数值低应该是分子小,分母大导致的㊂4.A解析:15~64岁人口比例较大,劳动力充足,65岁以上人口比例上升较快㊂5.B 解析:人口红利期结束后,出现人口老龄化问题,给社会带来巨大压力,同时出生率降低,劳动力减少,加重青壮年负担㊂6.A解析:根据图中a ㊁b ㊁c 三条曲线变化,出生率降低但不会低于零,我国随着人口老龄化加重,死亡率会有些上升,所以图中a ㊁b ㊁c 三条曲线依次表示出生率㊁死亡率㊁自然增长率㊂7.D 解析:根据图中曲线走势判断,中国人口最多的年份出现在自然增长率为零开始低于零的年份,在2025年之后我国人口数量逐步减少,b 曲线(死亡率)自2015年后逐渐上升主要是由于人口老龄化严重了率低于,2010~2015年间我国人口增长(自然增长1%)处在现代型阶段㊂8.D9.B 解析: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是地区间的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㊂10.B 11.D 解析:依据坐标数值可知总人口曲线,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现象的增强,抚养比增大㊂12.D 解析:持续增长的只有人口总数,其他数值有起伏变化㊂13.C 14.D 15.A解析:农村人口流向城市,一方面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另一方面,为城市经济建设提供劳动力资源㊂16.(1)B (2)D(3)环境承载力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最多能容纳的人口数量;美国人均资源消耗量远高于全球平均水平,这种高消费的生活方式,随着人口的增长会给环境带来巨大压力,也将使其环境承载力减小㊂17.(1)B(2)人口增长快㊁人口基数大㊁年龄结构轻;农村人口比重大㊁文化素质低㊂㊁(3)2030 原因:一是长期以来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出现的较低生育率;二是经济的快速增长科学技术的进步㊁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使人口寿命大大延长㊂负面影响:劳动力不足,老年人口比例大,社会负担重等㊂(4)自1950年以来,世界人口老龄化总体呈提高趋势;自2000年以后,世界人口老龄化趋势(或速度)明显加快㊂解析:第(1)题,由材料一中图可知,2000年与2050年于女性,60岁以,0到4岁阶段的男性人口数量多上年龄阶段女性人口数量多于男性㊂第,,(2)题,结合图及我国的基本国情回答,我国人口基数大,年龄结构轻人口增长快且农村人口比重大,文化素质较低㊂第(3)题,从图中看出中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发展特征,即少年儿童人口百分比下降,老龄人口百分比不断上升,并且大约在2030年老年人口数量首次超过少年儿童人口数量,这一现象的出现与我国实施计划生育政策,经济㊁科技㊁医疗和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密切相关㊂这将导致劳动力不足,老年人口比例增大,社会负担加重等问题㊂第(4)题,从图中信息可以看出世界人口老龄化的两大特征:世界人口老龄化总体呈提高的趋势;2000年以后,世界人口老龄化趋势明显加快㊂。
(完整)湘教版高一地理必修2第一章第一节人口增长模式同步训练

湘教版高一地理必修2第一章第一节人口增长模式同步训练•、单项选择题读图,回答1〜2题。
(%)口出生率二I死亡率□自然增长率1. 下列各国与b区域的人口增长模式相似的是()A. 英国B. 日本C.印度D.美国2. c区域的人口增长模式是()A. “高一高一低”型B. “高一低一高”型C. “高一高一高”型D. “低一低一低”型【解析】:第1题,图示中b区域出生率较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高,人口增长较快,应为发展中国家。
第2题,c区域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都较低,属于“三低”型人口增长模式。
【答案】1.C 2.DA.IB.n c.m D.W【解析】第3题,该地人口自然增率为0.27 %o,属于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的( )现代型,处于图中所示的第四阶段。
【答案】3.D 读图,完成4〜5题。
4、 ①国家的人口增长特征: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高;故为传统型;②国家的 人口增长特征:出生率高、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低;故为原始型;③国家的人口增长特征: 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低,故属于现代型。
5、 ①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为传统型,对应 A ;②出生率高、死亡率高,少 年儿童所占比重大,老年人所占比重小,为原始型,对应 D ;③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为现代型,对应 C o 读世界人口变化趋势图,完成6〜7题。
出生率%3.0■ •① 「 •②2,0■1.0「 •③1111.02.03.0死亡來隽4、 ①②人口增长模式分别是()A. “低一低一低”模式和原始人口增长模式B. 原始人口模式和传统人口增长模式C. “高一低一高”模式和传统人口增长模式D. “高一低一高”模式和“低一低一低”模式 5、 与①人口增长模式相对应的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是(出生年1^0*1^24 男[1930^1934 1940 町 944 1950^1954 1960^1964 「 I !>«()' 19B1 匕 1990-1994【答案】4、【解析】 SI ^jU(血AD 5、A年龄80+70W 60'64 50*54 40^44 3 {J-34 20-2-1(%)D女女 女丁FJ MF B JL* ■■■ ■H=Tl Ji I ll」* I岁串女男虽人口(亿〉10080 60 40 20 —世界总人口■■发展中国家人口口发达国家人口1750 18001850190019502000 20502100(年)6•世界人口增长最快的时期在()A.产业革命后B.第一次世界大战后C.第二次世界大战后D.20世纪70年代后7.关于各阶段人口增长趋势的原因,叙述正确的是()A. 各阶段人口的增长主要是由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的,与其他因素无关B. 人口增长趋势的变化除受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外,也与国家的人口政策有关C. 人口增长趋势的变化主要取决于世界各国的人口政策D人口增长趋势的变化受自然条件的影响较大【解析】:第6题,农业革命使人口增长速度加快,工业革命使人口迅速增长,而二战”后的新技术革命使人口迅猛增长。
地理ⅱ湘教版1.1人口增长模式综合提升练习

地理ⅱ湘教版1.1人口增长模式综合提升练习【一】选择题读“我国部分省区某年人口出生率、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总数的统计图”,回答1~2题。
1、以下判断正确的选项是()A、人口死亡率最高的是北京B、人口死亡率最低的是西藏C、每年净增加人口最多的是江苏D、每年净增加人口最少的是宁夏2、从图中可以看出()A、西藏、上海的人口增长呈现较高的出生率、低死亡率、较高的自然增长率B、经济发达地区人口出生率较低,经济欠发达地区人口出生率较高C、经济发展水平与人口出生率、人口自然增长率呈正相关D、上海人口自然增长率比北京低,主要是因为经济发展水平比北京低生老病死是一种自然现象,但受社会经济条件制约。
读图,完成3~4题。
3、图乙中的三种人口类型中,增长特点与图甲中的阶段④一致的是()A、aB、bC、cD、都不是4、图乙中,a图所示人口类型的增长特点是()A、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B、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C、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D、高出生率、高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图a为“甲、乙、丙、丁四个国家2005年0~14岁、15~64岁、65岁及以上三个年龄段的人口比例示意图”,读图完成5~6题。
图a 图b5、关于甲、乙、丙、丁四个国家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经济最发达的国家可能是甲B、劳动力资源最丰富的国家是丙C、劳动力短缺、社会保障负担较重的是乙D、社会经济和生态压力最小的是丁6、图b为“人口出生率与死亡率变化示意图”,以下关于图a、图b对应情况判断合理的是()A、甲国处于B年份B、乙国处于A年份C、丙国处于C年份D、丁国处于D年份【二】综合题7、读“部分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对人口死亡率与出生率的影响图”,回答以下问题。
(1)图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国家是________,该国主要的人口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带来的影响和解决措施分别是什么?(2)结合图示分析经济发展对人口增长的影响。
【特训班 提优训练】2014高中地理 第一章 人口与环境综合测评A卷(pdf)湘教版必修2

┈┈┈┈┈┈┈┈┈┈┈┈┈┈┈┈┈┈┈┈┈┈┈┈┈┈┈┈┈┈┈┈┈┈┈┈┈┈┈┈┈┈┈┈┈┈┈┈┈姓级班校学密 封 线高中地理必修Ⅱ第一章综合提优测评A 卷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题 序一二总 分结分人核分人得 分一㊁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2011·重庆模拟)读2007年中国㊁老挝㊁韩国和俄罗斯人口年龄构成统计图,回答1~2题㊂1.四国中,人口再生产类型与其他三国不同的是( )A .中国B .老挝C .韩国D .俄罗斯2.下列措施有利于缓解俄罗斯人口问题的是( )A .实施计划生育,控制人口过快增长B .鼓励提前退休,减小就业压力C .鼓励生育,接纳海外移民D .鼓励移民国外,减小环境压力 2010年11月1日零时我国开展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㊂结合下表资料完成3~4题㊂0~14岁15~64岁65岁及以上第五次人口普查22.89%70.15%6.96%第六次人口普查16.60%74.57%8.87%3.根据所学知识判断,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最接近下图中的( )4.与第五次人口普查比较,我国人口老龄化有进一步加重的趋势,解决这一问题的合理措施是( )A .鼓励生育B .计划生育C .吸纳海外移民D .构建完善的养老体系不同地区间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差异导致人口移动,人口移动又不断改变人口分布㊂据此完成5~7题㊂提优特训5.据报道,近期沪上一些家政中介悄然引入 菲佣 (菲律宾女佣)㊂从人口迁移的形式看, 菲佣 属于()A.劳务迁移B.难民迁移C.智力迁移D.经济迁移6.人口分布趋向于地势低平地区㊂下列地区人口较稠密的是()A.密西西比平原B.刚果盆地C.大自流盆地D.西西伯利亚平原7.人口分布受多种因素影响㊂关于世界四大人口稠密区的说法,正确的是()A.经济均较发达B.自然条件均较优越C.开发历史悠久D.人口增长速度较快右图是我国东部某城市2005~2010年外来人口流向调查统计图㊂读图回答第8题㊂8.该市外来人口流向的变化,将会()A.促进郊区的城市化进程B.解决城区的环境污染问题C.使城市的服务范围缩小D.使城区的第三产业大量向郊区转移9.下图是某国从18世纪80年代到20世纪70年代人口生产类型的四个阶段示意图㊂按人口再生产类型的演变历程,排列正确的是()A.②③④①B.①③②④C.①②③④D.④①②③(2011㊃上海闵行区模拟)读上海1990年和2000年的人口金字塔图,回答10~11题㊂10.与1990年相比,上海2000年的人口年龄构成变化明显的是()A.少年儿童人口比例增加B.劳动人口比例增加C.老年人口比例增加D.30~34岁年龄段人口比例增加最多11.上海2000年人口总量比1990年增加的主要原因是()A.人口出生率上升B.人口死亡率下降C.人口自然增长率上升D.人口机械增长率上升(2011㊃江苏南京模拟)读我国某省人口数据统计表,回答12~13题㊂年份总人口(万)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家庭人口规模(人)19906705.686.7921.243.6620007438.078.7641.493.2320107966.249.9445.863.1812.据表可以推论:1990~2010年,该省( )A .家庭户数呈减少趋势B .社会负担明显加重C .城市化速度逐渐加快D .人口自然增长率在上升13.导致上述问题出现的直接原因是( )A .家庭观念变化B .医疗卫生事业进步C .人均GD P 快速增长D .老龄人口比重增大(2011·浙江绍兴模拟)刘易斯拐点 是指劳动力由过剩向短缺的转折点㊂下图为我国劳动力变化及预测情况(新就业人口主要集中在20~39岁年龄段)㊂读图,回答14~15题㊂14.我国开始出现 用工荒 的时间拐点大致是()A .2002年B .2007年C .2012年D .2020年15. 刘易斯拐点 的出现,我国政府应( )A .继续实行严格的低生育政策B .加大职业技术教育,提高劳动者技能C .鼓励大量外资企业的入驻D .增加对企业的补贴,提高劳动者工资二㊁综合题(共40分)16.下面两幅图,左图为甲㊁乙两个城市某年人口变动示意图,右图为A ㊁B 两城市人口就业构成,读图回答问题㊂(20分)B 表示人口出生数 D 表示人口死亡数ң表示人口迁移方向与人口迁移数注:单位:人(1)左图中甲㊁乙两城市人口规模相当,人口自然增长率大的是 ,甲城面临的人口问题是 ,乙城面临的人口问题是㊂(2)左图中城市甲向城市乙人口迁移的原因是什么?(3)右图中A㊁B两地分别对应左图中甲㊁乙两城,判断A地对应,B地对应㊂根据劳动力的就业结构与该地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关系,说明判断理由㊂17.读我国流动人口信息图表,回答下列问题㊂(20分)材料一在北京举行的第四届中国城市化国际峰会上,发布了一份‘2008年中国城市化率调查报告“(也称 白皮书 )郑重指出:我国城市化进程正遭遇 半城市化 的困扰㊂ 半城市化 概念,是指农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过程中的一种不完整状态,其表现为,农民已经离开乡村到城市就业与生活,但他们在劳动报酬㊁子女教育㊁社会保障㊁住房等许多方面并不能与城市居民享有同等待遇㊂材料二 2010年我国跨省流动人口地区构成情况 和 2010年我国流动人口城乡结构 表㊂材料三根据2009年对重点地区流动人口的监测结果绘制的 流动人口性别年龄金字塔图 ㊂占全国流动总人口的比重跨省人口流动地区构成流出流入四川16.8%安徽11.3%湖南11.0%江西8.6%河南7.4%湖北6.3%其余38.6%广东36.7%浙江9.0%上海7.6%江苏6.4%北京6.6%福建5.1%其余28.6%流动人口城乡构成乡村75.6%22.8%城市24.4%77.2%(1)结合材料二和材料三,分析我国目前人口流动的主要特点㊂(2)现阶段我国人口大规模流动的主要原因㊂(3)人口大量流动,给流出和流入区都带来了很大的影响,说明对流入地区带来的积极影响㊂(4)你认为解决 半城市化 问题的主要措施有哪些?实验班全程提优训练㊃国标湘教版㊃高中地理必修Ⅱ参考答案与思路解析第一章综合提优测评A卷1.B解析:老挝的人口构成中,0~14岁人口比重大,65岁以上人口比重小,人口再生产类型属于过渡型;其他三国均已进入老龄化社会,人口再生产类型为现代型㊂2.C解析:俄罗斯人口老龄化严重,人口负增长明显,与社会经济发展不适应,缓解其人口问题的主要措施是鼓励生育,接纳海外移民㊂3.D解析:出生率减少,老龄人口比重上升㊂4.D解析:构建完善的养老体系是老龄化社会的重要举措㊂5.A解析: 菲佣 是从事家政服务的㊂6.A解析:密西西比河流域特别是其中下游地区是美国人口的较为稠密区㊂7.B解析:世界四大人口稠密区主要为中低纬沿海平原地区,自然条件优越㊂8.A解析:图中可见外来人口的主要流向是郊区㊂对郊区城市化具有促进作用㊂9.B解析:注意坐标纵轴的数值差异㊂10.B解析:2000年15~60岁人口比重明显增加,此年龄段主要为劳动人口㊂11.D解析:上海经济的快速发展吸引了大批移民的进入㊂12.B13.D 解析:老龄人口比重明显上升,势必导致社会负担加重㊂14.A解析:图中可见在2002年20~39岁年龄段新就业人口开始下降㊂15.B解析:由对劳动力数量的需求转为对劳动力素质的需求㊂16.(1)甲人口自然增长率大,人口增长过快出现人口负增长,面临着人口老龄化问题(2)甲城人口自然增长率大,人口增长过快,经济相对落后,剩余劳动力向发达地区转移,而乙城人口负增长,出现老龄化现象,为了解决劳动力不足需要引进人口㊂(3)乙城甲城A地就业集中于第三产业;呈现向第三产业集中的趋势,属于经济发达地区,乙地从人口负增长和老龄化来看,属于发达地区,经济水平较高,因此,A地对应乙城㊂B地就业集中于第一㊁二产业,这一就业形势一般属于经济水平较低的地区;甲城人口自然增长率大,人口增长过快,因此属于经济较落后的地区,故B地对应甲城㊂17.(1)流动人口以农业人口的流动为主;主要流向东南沿海城市;呈现就近流动趋势;流动人口以青壮年为主㊂(2)农村有大量剩余劳动力;城乡之间㊁地区之间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较大;人口流入地区的就业机会较多;流入地区的生活环境一般比较优越等㊂(3)提供大量劳动力,促进经济发展;加快城市化速度,提高城市化水平等㊂(4)促进城市的经济发展;提高流出区的经济水平等㊂解析:(1)从材料二和三可得出我国目前人口流动的主要特点:①从流入省区可知,主要流向东南沿海城市㊂②从流入和流出省区的城市可知,呈现就近流动趋势㊂③从流动的城乡人口比例可知,流动人口以农业人口的流动为主㊂④从材料三可知,流动人口以青壮年为主㊂(2)现阶段我国人口大规模流动的原因可从流动特点分析,即农村大量青壮年流入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原因:①农村有大量剩余劳动力;②城乡之间㊁地区之间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较大;③人口流入地区的就业机会较多;④流入地区的生活环境一般比较优越等㊂(3)人口流动对流入区带来的积极影响有:提供了丰富的劳动力,从而促进经济发展;同时加快城市化的进度,提高城市化水平等㊂(4)注意材料对 半城市化 概念的理解, 半城市化 概念,是指农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过程中的一种不完整状态,其表现为,农民已经离开乡村到城市就业与生活,但他们在劳动报酬㊁子女教育㊁社会保障㊁住房等许多方面并不能与城市居民享有同等待遇,针对存在的具体问题提出相应措施㊂。
高中地理 第一章 人口与环境 1 人口增长模式练习(含解析)湘教版必修2-湘教版高中必修2地理试题

第一节人口增长模式记一记填一填一、人口增长1.历程:在历史上,人口增长有快有慢,总体上呈不断加速的趋势,人口增长曲线是一条“J”形曲线。
2.影响人口自然增长快慢的因素生物学规律育龄妇女占总人口的比重等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领域的多种因素经济发达程度、文化教育水平、医疗卫生条件、妇女就业状况、婚姻生育观、宗教信仰、风俗习惯、战争、自然灾害、人口政策等根本因素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人口增长模式特点现状“高—高—低”模式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可分为原始型和传统型两种,非洲一些国家属于传统型“高—低—高”模式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都面临着比较严重的人口问题“低—低—低”模式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已基本步入现代人口增长模式,有的国家甚至出现人口零增长或负增长;我国人口增长模式正逐步由“高—低—高”型向“三低”型过渡研一研1.“空巢老人”,一般是指子女离家后的中老年人。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其中“空巢老人”现象尤其引人关注。
到2050年,我国临终无子女的老年人将达到7 900万左右,独居和空巢老年人将占54%以上。
2015年10月,中共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公报指出: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
(1)近年来,我国“空巢家庭”迅速增加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提示:计划生育政策。
(2)“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对我国可能产生的影响有哪些?提示:缓解人口老龄化问题,减少家庭空巢率,家庭负担趋向减轻,改变年龄结构,出生人口性别比下降,促进就业,有利于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
2.1987年7月11日,世界人口达到了50亿。
1989年,联合国大会根据开发计划署理事会的建议,将7月11日定为“世界人口日”,以引起国际社会对人口问题的重视。
1999年10月12日世界人口达60亿,联合国确立为世界“60亿人口日”。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1.1《人口增长模式》同步练习及答案

第一节人口增长模式[基础过关]1.一个地区人口数量的自然增长,取决于() A.人口的大量迁移B.人口的机械增长C.人口的出生率和死亡率D.人口的年龄结构下图中甲、乙、丙、丁分别表示不同的国家。
读图,完成2~3题。
2.人口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高的国家是() A.甲B.乙C.丙D.丁3.属于“高—高—低”人口增长模式的国家是() A.甲B.乙C.丙D.丁下图为“三个区域的人口统计图”。
读图回答4~5题。
4.a、b区域的人口增长模式分别属于() A.“低—低—低”模式和“高—低—高”模式B.“高—高—低”模式和“低—低—低”模式C.“低—低—低”模式和“高—高—低”模式D.“高—高—低”模式和“高—低—高”模式5.c区域人口自然增长率低的主要原因是()①经济发展水平较高②人口受教育水平较低③医疗卫生水平较低④人们的生育意愿较低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下图示意4个国家人口的性别—年龄构成。
读图完成6~7题。
6.图示四国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是() A.①B.②C.③D.④7.图示四国中30~39岁人口数量由少到多依次是() A.①③④②B.②④③①C.④②③①D.①②③④8.读“部分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对人口死亡率与出生率的影响图”,回答问题。
(1)图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国家是________,该国主要的人口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带来的影响和解决措施分别是什么?(2)结合图示分析经济发展对人口增长的影响。
(3)图中唯一的死亡率高于出生率的国家是________,解释其主要原因。
[能力提升]下图为1982年和2009年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统计图。
读图完成9~10题。
9. 图中信息反映出( )A .1982~2009年人口出生率呈上升趋势B .1982年的人口平均年龄比2009年的低C .1982年的4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比2009年的高D .1982年的20~24岁年龄组人口数量比2009年的多 10.与1982年相比,2009年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 )A .显示人口的增长速度加快B .意味着社会养老负担加重C .不影响劳动人口的职业构成D .表明25~59岁劳动力资源数量下降11.老少比=老龄(65岁以上)人口数少儿(0~14岁)人口数×100。
高中地理(湘教版) 必修二 第一单元 1.1人口增长模式

死亡率
பைடு நூலகம்3.2%
自然增 长率
0.6%
3.8%
2.9% 1.2%
2.4%
1.7% 1%
1.4%
1.2% 0.2%
• 二、人口增长模式: (一)“高—高—低”模式 存在时间:工业革命以前 分为: 原始人口增长模式: 基本特点:高出生率、高死亡率、极低的自然 增长率 (原始社会采集、狩猎经济,生产 力水平极为低下;自然条件差异,人口增长 速度存在差异) 传统人口增长模式: 基本特点:高出生率、高死亡率、较低的自然 增长率 (奴隶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初期, 手工劳动为基础的自然经济) 思考:两种人口增长模式有何不同,原因何在?
人口急剧增长来源于死亡率和出生 率的绝对变动和相对变动。 人口变化特点是: 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 率 存在时间和分布: 发达国家:产业革命到20世纪初 多数发展中国家:20世纪50年代开始
结合教材P5和P6的阅读材料,分 析这一时期人口死亡率下降的原因 是什么? 并想想,为什么这种人口增长模式 的分布在时间和地域上具有差异?
2.影响人口增长快慢的因素:
生物学规律、经济发达程度、文化教育 水平、医疗卫生条件、妇女就业状况、 婚姻生育观、宗教信仰、风俗习惯、战 争、自然灾害、人口政策等。 想一想:为什么发达国家人口自然增长 率低,发展中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高?
• 发达国家:出生率下降,不是经过社会 或政府有计划的干预,而是由于生产力 的提高,引起一系列社会、经济、文化 方面的变化,并最终导致生育行为变化 的结果,人们越来越注重追求物质文化 生活和自身发展。 • 发展中国家:由于生产力水平比较低下, 商品经济不发达,多子多福仍是人们普 遍的生育观念,导致人口自然增长率高, 人口增长比较快。 • 通过分析,从根本上说,是什么因素决 定了人口增长的快慢?
(完整word版)高中地理 1.1人口增长模式导学案 湘教版必修2

1.1 人口增长模式【自主学习一】:人口增长班级:姓名:1.历程:在人口增长图中,人口增长曲线呈“①__”形,在历史上,有的时期人口增长得②________,有的时期人口增长得③________。
2.人口自然增长率:指一定时期内人口④____________与⑤____________相减的得数。
生物学规律育龄妇女占总人口的比重一般因素⑥________________、⑦________________、医疗卫生水平、⑧________________、婚姻生育观、宗教信仰、⑨________________、战争、自然灾害、⑩________________等根本因素○11____________的发展水平3.“低—低—低”模式(1)特点:○24____出生率、○25____死亡率、○26____人口自然增长率。
(2)原因⎩⎪⎨⎪⎧现代科学知识的普及○27的进步生活、文化水平的提升○28的变化(3)分布:世界主要○29________国家,而我国人口增长模式正逐步由“○30____________”型向“○31______”型过渡。
(合作探究1)人口结构(合作探究2)人口问题1.人口问题总体上是指人口发展与社会经济的发展不相协调、人地矛盾激化而产生的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问题的总称,不仅包括人口过多的问题,也包括人口过少的问题。
突出表现在:人口迅速增长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以及人口老龄化问题。
随着人口数量增长,当今世界面临着许多人口问题,现汇总如下:国家问题影响措施发展中国家人口出生率高,自然增长快加大经济、就业、资源和环境的压力,导致积累减少,经济发展速度降低,生活水平上升缓慢甚至下降,使穷国更穷,不利于提高人口质量计划生育青少年及儿童比重过大造成巨大的人口增长惯性,不利于人口、经济、教育、就业、环境等问题的解决发达国家人口增长缓慢劳动力不足、国防力量不足、青壮年负担过重等社会问题鼓励生育,接纳移民人口老龄化2.人口老龄化问题——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人口超过10%或65岁以上人口超过7%即为进入老龄化社会,人口老龄化趋势本质上是一种进步现象,二战后和平与发展是总趋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 人口与环境全国重点大学自主招生试题㊁趣味地理知识竞赛题㊁国际地理奥林匹克知识竞赛题集萃第一章 人口与环境第一节人口增长模式知能要点提炼课标考题表现对应题号关注1.理解影响人口增长的因素,掌握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2011㊃四川文综1~2㊃选择2010㊃江苏15㊃选择2010㊃福建文综9㊃选择1㊁2㊁9㊁10㊁11㊁13㊁212.通过分析不同历史时期生产力发展状况,理解㊁掌握各个时期人口增长模式2010㊃全国新课标4㊃选择2009㊃全国文综Ⅱ4~5㊃选择2011㊃上海33~36㊃综合4㊁5㊁6㊁14㊁16㊁17㊁18㊁19㊁203.分析世界不同国家和地区人口问题的形成原因及产生的后果和对策2011㊃江苏15~16㊃选择2010㊃重庆文综1㊃选择3㊁7㊁8㊁12㊁15㊁22飞跃,这里是最好的起点……下图是甲㊁乙两国人口年龄结构示意图㊂据此完成1~3题㊂1.甲国人口增长模式属于( )A .高出生率㊁高死亡率㊁高自然增长率B .高出生率㊁低死亡率㊁高自然增长率C .低出生率㊁高死亡率㊁低自然增长率D .低出生率㊁低死亡率㊁低自然增长率2.影响甲㊁乙两国人口增长模式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 .经济水平B .教育水平C .历史条件D .自然条件3.甲国或乙国目前的人口状况是( )A .甲国男女比例失调,人口增长缓慢B .乙国青壮年人口多,即将进入人口生育高峰期C .甲国青少年人口少,劳动力不足D .乙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社会负担加重下面四幅人口变化曲线图中,横轴表示时间㊂读图,完成4~6题㊂4.若纵坐标表示人口总量,目前人口增长控制较为合理的是( )A .甲B .乙C .丙D .丁5.若纵坐标表示人口自然增长率,则四图中表示新中国成立以来变化趋势的是( )A .甲B .乙C .丙D .丁6.形成我国目前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原因是( )A .出生率上升B .出生率下降C .死亡率上升D .死亡率下降读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时期变动情况图(出生人口性别比是指活产男婴数与活产女婴数的比值,通常用女婴数量为100时所对应的男婴数来表示),完成7~8题㊂7.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 )A .增速在不断加快B .增速在不断减慢C .增速先加快后减慢D .增速先减慢后加快8.图示情况可能带来的社会问题是( )A .人口老龄化严重B .人口素质低C .婚姻困难加重D .劳动力缺乏9.读我国部分地区某年人口材料,完成下列问题㊂(1)图示省㊁市㊁自治区中,死亡率最高的是 ,最低的是 ㊂(2)图示各省㊁市㊁自治区中,每年净增加人口最多的是 ,最少的是 ㊂(3)上海的出生率比北京高,而自然增长率却比北京低,其原因是㊂(4)对比人口出生率与自然增长率的地区差异性,说明经济发展水平与人口出生率的关系是;与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关系是㊂钱塘江潮是世界一大自然景观,观潮风俗自汉唐就有了㊂请问:去钱塘江观潮的最佳时间是在每年的3月,还是每年的9月?课内与课外的桥梁是这样架起的 10.下图反映了我国人口学历与平均预期寿命的关系㊂从中可知( )A .相同学历段女性比男性的平均预期寿命短B .高学历段男女平均预期寿命差大于低学历段C .各学历段男女平均预期寿命的差异没有变化D .受教育程度越高,平均预期寿命越长下图为甲㊁乙两国人口增长模式转变图㊂据此回答11~12题㊂11.目前与甲国1890~1920年人口增长模式不同的国家是( )A .韩国B .古巴C .新西兰D .埃及12.乙国1970年以后人口出生率迅速下降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A .自然灾害频繁,饥荒严重B .政局动荡,长期战乱C .政府宏观调控力度大D .抚养孩子成本上升,夫妇不愿多生孩子下图为上海市1950~1995年人口出生率㊁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曲线图㊂据此回答13~15题㊂13.20世纪50年代上海市人口增长模式是( )A .高出生率㊁高死亡率㊁低自然增长率B .高出生率㊁低死亡率㊁高自然增长率C .高出生率㊁低死亡率㊁低自然增长率D .低出生率㊁低死亡率㊁低自然增长率14.上海市人口开始出现负增长的时期是( )A .20世纪60年代B .20世纪70年代C .20世纪80年代D .20世纪90年代15.人口负增长带来的主要后果有( )①失业人口增多②人口老龄化③住房紧张④劳动力短缺A .①②B .②③C .②④D .③④下图为中国人口变化图(人口自然增长率-城镇社会劳动者增长率=剩余劳动力增长)㊂读图回答16~17题㊂16.关于图中①㊁②㊁③㊁④各时段我国人口增长状况的说法,正确的是( )A .①时期人口出生率大幅下降,导致人口自然增长率降低B .②时期人口增长暂时处于低 低 低 模式C .③时期经济的快速发展,导致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D .④时期人口增长速度比较平稳17.依据图中信息,下列年份中,我国社会剩余劳动力的增长率最大的是( )A .1958年B .1963年C .1966年D .1982年对未知的探究,你也行!18.比较是理解和思维的基石,也是地理学习的重要方法㊂比较又分 比同 和 比异㊂请你结合不同的人口学家对世界人口增长阶段的划分示意图,分析回答有关问题㊂第一章 人口与环境答案:9月㊂(1)尽管人口学家对 世界人口增长阶段的划分 并不完全一致,但通过比较和分析,我们仍可归纳人口学家们对 世界人口自然增长 的共同成果㊂①纵观世界人口的发展历史,从数量上看,世界人口数量变化的总趋势是 ㊂②从人口学家们的研究中发现,从历史过程来看,人口增长的变化是有规律的,即:人口增长大致经历 高出生㊁高死亡㊁低增长 到,再到 的过程,也就是说,人口增长具有阶段性的特点㊂③根据人口发展过程的特点,不同的人口学家将人口增长划分为 三个 或 四个 或 五个 阶段,尽管划分不相同,但我们通过比较发现,他们的划分依据是相同的,即依据不同历史阶段人口的㊁ 和 的变化规律㊂(2)人口增长模式,又称为人口转变模式㊂根据你的理解,请用你自己的语言说明什么是 人口增长模式㊂(3)综合比较上述 三种人口增长阶段划分 ,请你说出三种 人口增长阶段 划分的具体不同之处㊂解剖真题,体验情境㊂(2010㊃全国新课标)下图曲线为某国2000年不同年龄人口数量与0到100岁人口数量的比值连线㊂18~65周岁人口为劳动力人口,其余为劳动力人口负担的人口㊂假定只考虑该国人口的自然增长且该国从2001年起控制人口增长,使每年新生人口都为2000年新生人口的80%㊂据此完成19~20题㊂19.该国劳动力人口负担最轻㊁最重的年份分别是( )A .2019年,2066年B .2066年,2019年C .2001年,2019年D .2001年,2066年20.出生人口的减少将最先影响该国劳动力人口的( )A .数量B .职业构成C .性别构成D .年龄构成21.(2010㊃福建文综)下图中甲㊁乙分别示意京津冀都市圈2000年人口密度分布和人口增长率㊂导致该都市圈人口增长空间分布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 .东部㊁南部地区经济收入较低B .西部㊁北部地区市场潜力较大C .东部㊁南部地区非农产业发达D .西部㊁北部地区制造业集中22.(2010㊃重庆文综)下图是某地区人口数量变化图㊂该地区面临的主要人口问题是( )A .人口素质低B .人口老龄化C .就业压力大D .人口增长快w w w.x u e k e w a n g.c o m(2011·南京大学)对水的认识㊂实验班全程提优训练㊃国标湘教版㊃高中地理必修Ⅱ参考答案与思路解析第一章人口与环境第一节人口增长模式1.B解析:甲国人口年龄结构形成 下大上小 的状况,说明持续的高出生率㊂同时60岁以上人口比重较小,说明低死亡率㊂因而形成高自然增长率㊂2.A解析:人口增长的快慢取决于生产力发展水平㊂3.D解析:乙国人口结构为低出生率,而60岁以上人口占很大比重,进入老龄化社会,社会负担加重㊂4.B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人口无节制的增长或忽大忽小的剧烈变化都不合理㊂5.A解析:新中国成立以来,自然增长率的变化是先增大, 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计划生育政策使自然增长率逐渐降低㊂6.B解析:目前自然增长率维持在一个低水平上,原因是出生率下降㊂7.C解析:在分析时,既要注意不同柱状数值的差异,又要注意年份的差异㊂8.C解析:出生人口性别比过高,会导致未来婚育年龄男女比例失调,婚姻问题突出㊂9.(1)上海宁夏(2)江苏上海(3)上海老年人口偏多,人口老龄化严重,导致人口死亡率较高(4)经济发达地区人口出生率较低,经济欠发达地区人口出生率较高经济发达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经济欠发达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㊂10.D解析:看清图例,仔细分辨,可见平均预期寿命与受教育程度呈正相关㊂11.B解析:甲国1890~1920年人口增长模式表现为 高低 高 ,目前,此种模式多存在于发展中国家㊂12.C解析:影响人口增长模式变化的因素很多,图中1970年后出生率持续明显下降的原因主要是 计划生育 政策的影响㊂13.B解析:如图所示,20世纪50年代,上海市的人口再生产类型表现为高出生率㊁低死亡率㊁高自然增长率的特点㊂14.D解析:人口出现负增长的时期指自然增长率小于零的时期㊂读图可知,20世纪90年代出现负增长㊂15.C解析:人口负增长带来的主要后果是人口老龄化和劳动力不足㊂16.D解析:利用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两者的差(人口自然增长率)判定人口增长状况,不能仅用一方面㊂17.C解析:先计算该年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再利用公式求出社会剩余劳动力的增长率㊂18.(1)①不断增长 ②高出生㊁低死亡㊁高增长低出生㊁低死亡㊁低增长③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2)人口增长模式(又称人口转变模式),它反映的是不同国家和地区人口出生率㊁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随社会经济条件变化而变化的规律㊂(3)划分阶段的细致程度不同,具体是:① 高出生㊁高死亡㊁低增长 阶段,即 低速增长阶段 ㊂② 高出生㊁低死亡㊁高增长 阶段,有的是根据死亡率和出生率的变化,再细分为两个阶段㊂即 四分或五分法 中将 三分法 中的 传统型 再细划分为 加速增长和增长减缓阶段 或 早期扩张和后期扩张阶段 ㊂③ 低出生㊁低死亡㊁低增长 阶段,有的根据增长率的变化再细分为两个阶段㊂即 五分法 还将 三分法和四分法 中的 现代型 或 速增长阶段 再细划分为 低位波动和低位下降阶段 (还包含对人口发展的预测)㊂19.A解析:此题需要学生有较强的分析推理能力,由图可推断2000年0~1岁人口最多,18年后这部分人口进入到劳动人口,65年后进入老年人口行列㊂由于2001年开始控制人口,使每年新生人口都为2000年新生人口的80%,新生儿开始减少,此后18年,到2019年劳动力人口达到峰值,人口负担最轻㊂2001年以后的65年,也就是2066年老年人口达到峰值,人口负担最重㊂20.B解析:出生人口的减少,首先将影响为年轻人服务的职业,如教师的数量将减少㊂21.C解析:考查影响人口空间分布的因素㊂由于东部㊁南部地区非农业发达,使得大量人口向东部㊁南部地区迁移导致东部㊁南部地区人口密集㊂22.B解析:考查读图判断分析能力㊂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地区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比例较大,存在严重的人口老龄化问题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