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石家庄市平山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理)试卷
河北省石家庄市平山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

平山中学2014年秋季高二年级期中考试物理(文)科试卷温馨提示:请同学们注意卷面书写整洁,本次考试设书写分2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真空中有两个点电荷,它们之间的静电力为F,若保持它们之间的距离不变,将它们所带的电荷量都增大为原来的2倍,则它们之间的静电力变为()A、1/2FB、FC、2FD、4 F2、真空中有两个点电荷A、B,他们的电量分别为Q A和Q B,已知Q A=4Q B则A对B的库仑力F与B对A的库仑力F’的大小关系是()A、F=4F’B、F’=4FC、F=F’D、F=16F’3、在电场中某点处放一试探电荷,其电量为q,试探电荷受到的电场力为F,则该点电场强度为E=F/q,那么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若移去试探电荷q,该点的场强就变为零B、若在该点放一个电量为2q的试探电荷。
该点的场强就变成E/2C、若在该点放一个电量为-2q的试探电荷,则该点的场强大小仍为E,但电场强度的方向变为原来相反的方向D、若在该点放一个电量为-q/2的试探电荷,则该点的场强大小仍为E,电场强度的方向也还是原来的方向4、如图9所示,M, N为一正点电荷Q产生的电场中某一条电场线上的两点,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E M<E NB. E M=E NC. E M>E ND.不能比较M, N这两点电场强度的大小5、首先发现电流磁效应的科学家是( )A.安培B.奥斯特C.库仑D.麦克斯韦6、关于电磁场理论,有下列说法,其中正确的是()①变化的电场可以在周围空间产生磁场,变化的磁场也可以在周围空间产生电场②电荷周围存在着电场,运动电荷周围存在着磁场③在电场的周围一定会产生磁场④在磁场的周围一定会产生电场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7、当人走近某银行的自动玻璃门时,门就会自动打开,是因为这种门上安装了()A.湿度传感器B.声音传感器C.压力传感器D.红外线传感器8、GPS系统的是一个()A.全球定位及导航系统B.功能强大的移动通信系统C.全球高速宽带网络系统D.能同时传播多套节目的数字电视系统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磁场中某处磁感应强度的大小,等于长为L,通以电流I的一小段导线放在该处时所受磁场力F与乘积IL的比值.B.一小段通电导线放在某处如不受磁场力作用,则该处的磁感应强度为零.C.因为B=F/IL,所以磁场中某处磁感应强度的大小与放在该处的导线所受磁场力F的大小成正比,与IL的大小成反比.D.磁场中某处磁感应强度的大小与放在磁场中的通电导线长度、电流大小及所受磁场力的大小均无关.10、如图5为直线电流、环形电流磁场的磁感线分布图,其中电流方向与磁感线方向关系正确的是()11、油罐车后面都有一条拖地的铁链,其作用是()A.向外界散热B.做为油罐车的标志C.发出响声,提醒其他车辆和行人的注意D.把电荷导入大地,避免由静电造成危害12、如图6表示一条放在磁场里的通电直导线,导线与磁场方向垂直,图中已经分别标明电流、磁感应强度和安培力三者方向的关系,其中正确的是()13、关于能量转换,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河北省石家庄市高二上学期期中化学试卷

河北省石家庄市高二上学期期中化学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6题;共32分)1. (2分) (2015高一上·上饶月考) 要除去FeCl2中含有的Fe3+、Cu2+、H+ ,应选择的试剂是()A . 氯气B . NaOHC . 铁粉D . 氨水2. (2分) (2018高三上·郑州期中)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 1molH2燃烧放出的热量为H2的燃烧热B . 某吸热反应能自发进行,因此该反应是熵增反应C . 向饱和硼酸溶液中滴加Na2CO3溶液,有CO2气体生成D . 原电池中发生的反应达平衡时,该电池仍有电流产生3. (2分)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A . 漂白粉在空气中不稳定,可用于漂白纸张B . 氨气具有还原性,可用作制冷剂C . Na2O2呈浅黄色,可用作潜水艇中的供氧剂D . 明矾水解形成Al(OH)3胶体,可用作水处理中的净水剂4. (2分) (2019高二下·锦州期末) 化合物X是一种医药中间体,其结构简式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化合物X 的说法错误的是()A . 在酸性条件下水解,水解产物只有一种B . 能与饱和NaHCO3溶液反应产生CO2气体C . 1mol化合物X最多能与3mol NaOH反应D . 分子中两个苯环一定处于同一平面5. (2分)下列物质能跟镁粉反应,并有氢气放出的是()①醋酸溶液②福尔马林③葡萄糖粉末共热④乙醚.A . ①、②B . ①、④C . ①、③D . ②、④6. (2分) (2018高二上·武汉期末)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 所有反应的活化能不可能接近零B . 弱电解质的导电性不一定比强电解质的导电性弱C . 燃烧热是指1 mol任何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氧化物所放出的热量D . H+ (aq)+OH-(aq)=H2O(l) ΔH=-57.3 kJ·mol-1表示强酸溶液与强碱溶液反应的中和热7. (2分) (2018高二下·肇庆期末) 设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为NA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 标准状况下,11.2LCCl4所含的分子数为0.5NAB . 7.8g苯分子中碳碳双键的数目为0.3NAC . 常温常压下,4.2gC2H4和C9H18混合物中含有的碳原子数为0.3NAD . 常温下,1molC3H8含有C﹣H共价键数为10NA8. (2分)(2018·泰州模拟) 下列指定反应的离于方程式正确的是()A . 向氯化铝溶液中滴加过量氨水:Al3++4NH3·H2O=AlO2-+4NH4++2H2OB . 浓盐酸与MnO2反应制取Cl2:MnO2+4HCl(浓) Mn2++2Cl-+Cl2↑+2H2OC . 酸性条件下,碘化钾溶液露置于空气中变质:4H++4I-+O2=2I2+2H2OD . 向Ca(HCO3)2溶液中加入少量Ca(OH)2溶液:HCO3-+OH-=CO32-+H2O9. (2分)下列各组性质比较中,正确的是()①沸点:HF>HCl>HBr>HI②离子还原性:S2﹣>Cl﹣>Br﹣>I﹣③酸性:HClO4>HBrO4>HIO4④金属性:K>Na>Mg>Al⑤气态氢化物稳定性:HF>HCl>H2S⑥半径:O2﹣>F﹣>Na+>Mg2+ .A . ①②③B . ③④⑤⑥C . ②③④D . ①③④⑤⑥10. (2分) (2015高二下·常德期中) 化学反应伴随着能量的变化.下列反应属于吸热反应的是()A . 天然气燃烧B . 硫酸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C . 铁与盐酸反应D . Ba(OH)2•8H2O晶体与NH4Cl晶体的充分反应11. (2分) (2017高一上·扬州期末) 将2.1g镁铝合金的碎片加入50mL盐酸中,待合金完全溶解后,生成0.1mol H2 ,得到溶液X.下列分析一定正确的是()A . 开始时观察到金属碎片表面有极少量气泡,可能原因为该金属片表面有氧化膜B . 过程中观察到金属碎片表面有大量气泡并在液面上“翻滚”,说明该合金碎片的密度小于该盐酸溶液的密度C . 该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一定为4.0 mol•L﹣1D . 溶液X中Mg2+与Al3+的物质的量之比一定为1:112. (2分) (2015高二上·大方期末) 对于:2H2(g)+O2(g)═2H2O(l)△H=﹣571.6kJ/mol的叙述错误的是()A . 该反应的反应热为△H=﹣571.6kJ/mol,是放热反应B . 该反应的△H与各物质的状态有关,与化学计量数也有关C . 该式的含义为:25℃、101kPa下,2mol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时放出热量571.6kJD . 该反应为氢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由此可知氢气的燃烧热为571.6kJ/mol13. (2分) (2016高一下·佛山期中) 把a、b、c、d四块金属片浸泡在稀硫酸中,用导线两两相连可以组成各种原电池.若a、b相连时,a为负极;c、d相连时,d上有气泡逸出;a、c相连时,a极减轻;b、d相连时,b为正极.则这四种金属活泼性顺序由强到弱的顺序为()A . a>b>c>dB . a>c>b>dC . a>c>d>bD . b>d>a>c14. (2分) (2018高二上·成都期中) 已知反应①:CO(g)+CuO(s) CO2(g)+Cu(s)和反应②:H2(g)+CuO(s) Cu(s)+H2O(g)在相同的某温度下的平衡常数分别为K1和K2 ,该温度下反应③:CO(g)+H2O(g)CO2(g)+H2(g)的平衡常数为K。
河北省石家庄市高二上学期化学期中考试试卷(I)卷

河北省石家庄市高二上学期化学期中考试试卷(I)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 (共18题;共36分)1. (2分) (2018高二上·清流期中) 下列物质间的反应,其能量变化符合如图所示的是()A . 铝粉与氧化铁在加热条件下的反应B . 灼热的碳与二氧化碳反应C . Ba(OH)2·8H2O晶体和NH4Cl晶体混合D . 碳与水高温条件下制取水煤气的反应2. (2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 根据能否产生丁达尔效应,将分散系分类成溶液、胶体和浊液B . 25℃,0.1mol•L﹣1 CH3COOH溶液加水稀释,溶液中所有离子浓度都减小C . 化学反应的反应热不仅与体系的始态和终态有关,还与反应途径有关D . 二次电池放电时作负极的电极在充电时与外电源负极相连3. (2分) (2017高一下·湖北期中) 下列既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又属于吸热反应的是()A . 铝片与稀盐酸反应B . 灼热的炭与水蒸气的反应C . Ba(OH)2•8H2O与NH4Cl反应D . 甲烷在氧气中的燃烧反应4. (2分) (2018高一下·厦门期末) 氢气燃烧生成水蒸气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 燃烧时化学能全部转化为热能B . 断开1mol氧氢键吸收930kJ能量C . 相同条件下,1mol氢原子的能量为E1 , 1mol氢分子的能量为E2 ,则2E1<E2D . 该反应生成1mol水蒸气时能量变化为245kJ5. (2分)(2018·兰州模拟) K2FeO4在水中不稳定,发生反应:4FeO +10H2O 4Fe(OH)3(胶体)+8OH -+3O2 ,其稳定性与温度(T)和溶液pH的关系分别如下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图Ⅰ K2FeO4的稳定性与温度关系图Ⅱ K2FeO4的稳定性与溶液pH关系A . 由图Ⅰ可知K2FeO4的稳定性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弱B . 由图Ⅰ可知温度:T1>T2>T3C . 由图Ⅰ可知上述反应ΔH < 0D . 由图Ⅱ可知图中a < c6. (2分)在一定温度时,将1mol A和2mol B放入容积为5L的某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A(s)+2B(g)⇌C(g)+2D(g),经5min后,测得容器内B物质的浓度减少了0.2mol•L﹣1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 . 在5min内该反应用C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02mol•L﹣1•min﹣1B . 在5min时,容器内D的浓度为0.2mol•L﹣1C . 该反应随着反应的进行,容器内压强逐渐增大D . 5min时容器内气体总的物质的量为3mol7. (2分)一定条件下,CH4与H2O(g)发生反应:CH4(g)+ H20(g) C0(g)+ 3H2(g),设起始n(H2O)/n(CH4)=Z,在恒压下,平衡时φ(CH4)的体积分数与Z和T(温度)的关系如图所示。
河北省石家庄市平山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

平山中学2014年秋季高二年级期中考试地理科试卷(理)总分:100分时间:90分钟(温馨提示:请同学们注意卷面书写整洁,本次考试设书写分2分)一、单项选择题(共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1.太阳大气层的结构自内向外分别为()A 日冕层、色球层、光球层B 色球层、日冕层、光球层C 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D 日冕层、光球层、色球层2.下列有关区域的说法,正确的是()A.区域都有明确的界线B.区域内部差异明显,区域之间某些特征相对一致C. 区域是主观任意划分的D.区域根据一定的指标划分的,既可以是单一指标,也可采用综合指标3.测量某湖泊面积不断缩小,要及时获取湖泊面积变化情况,最快捷途径是( )。
A.RS技术 B 实地考察 C.GIS技术 D. GPS技术图3—2—2是我国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扩大的人为因素示意图,读图完成4~6题。
4.内蒙古一些草原地区昔日“风吹草低见年羊”的风光,如今变为“老鼠跑过露脊梁”的景象,深刻地反映了( )。
A.过度放牧,草场资源退化B.鼠害猖獗C.草场的季节变化D.草场载畜量可继续增加5.导致西北荒漠化扩大的因素中比重最大的是( )。
A.过度樵采 B.过度放牧C.过度开垦 D.水资源利用不当6.防治土地荒漠化的措施主要有( )。
①人口大量外迁,以减轻人口对土地的压力②合理分配利用水资源,发展节水农业③因地制宜开发利用太阳能、风能、水能和生物能④开发深层地下水,扩大农田灌溉面积⑤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合理放牧,积极营造防护林网⑥扩大植被覆盖率,设置沙障,封育固沙,构筑防护体系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③④⑤ D.②③⑤⑥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随着社会、经济、技术等因素的改变而改变。
结合所学的知识,完成7~8题。
7.东北平原取代长江三角洲平原成为全国的“粮仓”,原因是( )。
A.人少地多,沃野千里 B.水网密集,河湖众多C.人多地少,精耕细作 D.地球变暖,热量充足8.长江三角洲的上海宝钢取代东北地区的鞍钢成为全国的“钢都”,原因是( )。
河北省平山中学学年度高二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

河北平山中学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二化学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共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
原子量:H :1 C :12 O :16 Na :23 S :32 Fe :56 Al :27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50分) 1.下列物质中既属于芳香化合物又属于醇的是()2.能够测定分子结构和化学键的方法是( ) ①质谱 ②红外光谱 ③紫外光谱 ④核磁共振谱 A .①② B .③④ C .② D .①④3.下列物质一定属于同系物的是()A .①和②B .④和⑥C .①和③D .④和⑧4.某烯烃与氢气加成后得到2,2-二甲基丁烷,该烯烃的名称是( ) A .2,2-二甲基-3-丁烯 B .2,2-二甲基-2-丁烯 C .2,2-二甲基-1-丁烯 D .3,3-二甲基-1-丁烯5.下列各组烃的混合物,只要总质量一定,按任意比例混合,完全燃烧后生成的CO 2和H 2O 都是恒量的是( )A .C 2H 2、C 2H 4B .C 2H 4、C 4H 6 C .C 2H 6、C 3H 6D .C 6H 6、C 2H 26.下列化学用语书写正确的是()7.在核磁共振氢谱中出现两组峰,其氢原子数之比为3∶2的化合物是()8.下列关于煤、石油、天然气等资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石油裂解得到的汽油是纯净物 B .石油产品都可用于聚合反应C .天然气是一种清洁的化石燃料D .水煤气是通过煤的液化得到的气体燃料 9.盆烯是近年合成的一种有机物,它的分子结构可简化表示为(其中氢、碳原子已略去),下列关于盆烯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 .盆烯是苯的一种同分异构体B .盆烯分子中所有的碳原子不可能在同一平面上C .盆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加成反应D .盆烯是乙烯的一种同系物10.有8种物质:①乙烷;②乙烯;③乙炔;④苯;⑤甲苯;⑥溴乙烷;⑦聚乙烯;⑧环己烯。
河北省石家庄市平山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理)试卷.pdf

平山中学2014年秋季高二期中考试化学科试卷(理科) 温馨提示:请同学们注意卷面书写整洁,本次考试设书写分2分! 第Ⅰ卷(选择题 共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分,共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ˉ 1s22s22p6 C . N 1s22s22p3 D. O2ˉ 1s22s22p4 3.下列电子排布中,原子处于激发状态的是( )A.1s22s22p5B. 1s22s22p43s2C. 1s22s22p63s23p63d44s2D. 1s22s22p63s23p63d34s2 4.根据电子排布的特点,Cr在周期表属于( ) A.s B.p C.d D.ds.价电子排布为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 ) A.第四周期第ⅤA族 B.第五周期第ⅢA族C.第五周期第ⅠA族 D.第四周期第ⅢA族 下列微粒中,最外层未成对电子数最多的是A.O B.P C.Mn D.Fe3+ 下列表达式正确的是( ) A.O2—的结构示意图:B.碳原子的L层电子轨道表示式: C.硫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1s22s22p63s23p4D.碳-12原子: 12 6C A.K、Na、Li B.N、O、C C.Cl、S、P D.Al、Mg、Na 12.元素周期表中铋元素的数据见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以下有关原子结构及元素周期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第ⅠA族元素铯的两种同位素137Cs比133Cs多4个质子 B.同周期元素(除0族元素外)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 C.第ⅦA族元素从上到下,其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增强 D.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单质的熔点逐渐降低 现有四种元素的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如下:① 1s22s22p63s23p4; ②1s22s22p63s23p3;③1s22s22p3;④1s22s22p5。
则下列有关比较中正确的是 A.第一电离能:④>③>②>① B.原子半径:④>③>②>① C.电负性:④>③>②>① D.最高正化合价:④>③=②>①下列气态氢化物中最稳定的是A.PH3 B.NH3 C.H2O D.CH4 18.已知短期元素的离子A2+、bB+、C3-、dD一都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原子半径A>B>D>C B.离子半径C>D>B>AC.原予序数d>c>b>a D.单质的还原性A>B>D>C 下列事实不能用于判断金属性相对强弱的是A.金属元素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的位置B.1mol金属单质在反应中失去电子数目的多少C.金属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碱性强弱D.金属单质与水或酸反应置换出氢气的难易程度.铊(81T1)是元素周期表ⅢA族元素,下列关于铊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铊比铝的金属性更强B.铊能与盐酸反应放出氢气C.铊在化合物中可以是+3价D.氢氧化铊一定具有两性 表为元素周期表前四周期的一部分,下列有关R、W、X、Y、Z五种元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22.某离子化合物的晶体中,最小重复单元及其八分之一结构单元如图所示,具有该晶体结构的化合物可能是 第Ⅱ卷 (非选择题 共分) 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据此请回答下列问题。
石家庄市高二上学期理综-化学期中考试试卷

石家庄市高二上学期理综-化学期中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20题;共40分)1. (2分)下列生活中的问题,不能用金属键理论知识解释的是()A . 用铁制品做炊具B . 用金属铝制成导线C . 用铂金做首饰D . 铁易生锈2. (2分) (2015高二下·淇县期中) 下列有关金属元素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 . 金属元素的原子只有还原性,离子只有氧化性B . 金属元素的单质在常温下均为金属晶体C . 金属元素在不同的化合物中的化合价均不同D . 金属元素在一般化合物中只显正价3. (2分)下列晶体类型相同的一组是()A . NaCl晶体与冰B . 石英与干冰C . 金刚石与KCl晶体D . 冰与干冰4. (2分)下图所示的实验操作,不能达到相应目的是()A . 干燥Cl2B . 检验K2CO3中的K+C . 证明氨气极易溶于水D . 实验室制取氨气5. (2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 I的原子半径大于Br,HI比HBr的热稳定性强B . P的非金属性强于Si,H3PO4比H2SiO3的酸性强C . 锂所在周期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中,酸性最强的是HNO3D . 常压下,0℃时冰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小,水在4℃时密度最大,这些都与氢键有关6. (2分) (2019高一上·颍上期末) 为了检验某FeCl2溶液是否变质,可向溶液中加入()A . KSCN溶液B . 铁片C . NaOH溶液D . 石蕊溶液7. (2分) (2017高一下·湖北期中) 研究性学习小组做铜与浓硫酸反应实验时,发现试管底部有白色固体并夹杂有少量黑色物质.倒去试管中的浓硫酸,将剩余固体(含少量浓硫酸)倒入盛有少量水的烧杯中,发现所得溶液为蓝色,黑色固体未溶解.过滤、洗涤后,向黑色固体中加入过量浓硝酸,黑色固体溶解,溶液呈蓝色,所得溶液加BaCl2溶液后有白色沉淀生成.下列所得结论不正确的是()A . 铜与浓硫酸反应所得白色固体是CuSO4B . 加BaCl2溶液后所得白色沉淀是BaSO4C . 白色固体中夹杂的少量黑色物质可能是CuOD . 白色固体中夹杂的少量黑色物质中含元素Cu、S8. (2分) (2015高一上·运城月考) 将一定量的镁和铝分别与足量的盐酸反应,若放出氢气的质量相等,则参加反应的镁和铝的物质的量之比为()A . 1:1B . 2:3C . 3:2D . 8:99. (2分) (2018高二上·河北月考) 实验室中,要使AlCl3溶液中的Al3+全部沉淀出来,最适宜选用的试剂是()A . NaOH溶液B . Ba(OH)2溶液C . 盐酸D . 氨水10. (2分) Mg和Al都是较活泼的金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 Mg+2RbCl MgCl2+2Rb.所以镁的金属活动性比铷强B . 在由镁铝形成的原电池中,负极反应一定是:Mg﹣2e﹣═Mg2+C . MgCl2、AlCl3溶液分别加热蒸发、灼烧,均可得到氧化镁和氧化铝D . 因为氧化镁和氧化铝都是高熔点的物质,所以工业上分别用电解熔融MgCl2和AlCl3的方法制取镁和铝11. (2分) (2015高二上·卢龙期末) 下面关于水解应用的说法错误的是()A . 用热水溶解纯碱能够提高去油污的效果B . 配制氯化铁溶液时滴加几滴稀盐酸可以防止氢氧化铁形成C . 硫酸铵和草木灰混合施用到农田可以增强肥效D . 盐碱地(含NaCl、Na2CO3)施加适量石膏可以降低土壤的碱性12. (2分) (2016高二下·合肥期末) 下列对实验现象或结论的预测正确的是()A . 向苯酚钠溶液中通入CO2 ,溶液变浑浊,继续通入CO2至过量,又变澄清B . 向NaOH溶液中通入足量CO2 ,再加入少量Ba(OH)2溶液,CO32﹣浓度增大C . 向NaAlO2溶液中通入CO2 ,溶液变浑浊,继续通CO2至过量,浑浊消失D . 向银氨溶液中滴加盐酸至过量,开始有沉淀出现,后来沉淀又溶解13. (2分)(2017·新课标Ⅱ卷) 由下列实验及现象不能推出相应结论的是()A . AB . BC . CD . D14. (2分) (2016高二上·上海期中) A,B,C是短周期三种元素,它们的离子A+、B2﹣、C3+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层结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 原子序数B>A>CB .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C>A>BC . 原子半径A>C>BD . 离子半径A+>B2﹣>C3+15. (2分) (2015高一上·宿迁期末)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 FeCl3溶液需存放在加有少量铁粉的试剂瓶中,防止变质B . 食盐水中Ca2+、SO42﹣等杂质的去除,应先加Na2CO3溶液,后加BaCl2溶液C . 用四氯化碳来萃取碘水中的I2 ,有机层应从分液漏斗的下端放出D . 用BaCl2溶液来检验暴露在空气中的Na2SO3样品是否变质16. (2分) (2016高一下·昆明期中) 下列有关元素周期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 第15列某元素能形成碱性气体B . 第2列元素中肯定没有非金属元素C . 第17列的第一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为8D . 短周期中能与强碱反应产生H2的金属元素位于第ⅢA族17. (2分) (2017高二上·孝感期末) 某溶液中可能含有,OH﹣、CO32﹣, AlO2﹣, SiO32﹣, SO42﹣, K+ , Na+ , Fe3+ , Mg2+ , Al3+等离子,当向溶液中逐滴加入一定物质的量的盐酸时,生成沉淀物质的量与加入盐酸体积的关系如图.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 . 原溶液中一定含有Na2SO4B . 原溶液中一定含有的阴离子是OH﹣, CO32﹣, SiO32﹣, AlO2﹣C . 反应后形成的溶液溶质为NaClD . 原溶液中含有CO32﹣与AlO2﹣的物质的量比为1:218. (2分) (2016高一上·兴国期中) 在下列给定条件的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A . 无色溶液:Cu2+、H+、Cl﹣、NO3﹣B . 含有HCO3﹣的溶液中:K+、OH﹣、NO3﹣、Ba2+C . 能与金属Al反应放出H2的溶液中:Na+、NO3﹣、SO42﹣、CO32﹣D . 能使酚酞试液呈红色的溶液:Na+、K+、Cl﹣、CO32﹣19. (2分) (2016高一上·广州期末) 某溶液既能溶解Al(OH)3 ,又能溶解H2SiO3 ,在该溶液中可以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A . K+、Na+、HCO 、NOB . Na+、SO 、Cl﹣、ClO﹣C . H+、Mg2+、SO 、NOD . Ag+、K+、NO 、Na+20. (2分) (2016高一下·简阳月考) 下列各物质中,不能满足“ ”转化关系的一组是()X Y ZA Si SiO2Na2SiO3B HNO3NO NO2C Al2O3NaAlO2Al(OH)3D Cu CuO CuSO4A . AB . BC . CD . D二、填空题 (共4题;共22分)21. (4分) (2018高三上·哈尔滨期中) 铁、钴(Co)、镍(Ni)是同族元素,主要化合价均为+2、+3价,都是较活泼的金属,它们的化合物在工业上有重要的应用.(1)配制FeSO4溶液时,需加入稀硫酸,其目的是________;(2)写出CoCl2与氯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3) Co2+和Fe3+均可与KSCN溶液发生相似的反应,向CoCl2溶液中加入KSCN溶液,生成某种蓝色离子,该离子中钴元素的质量分数约为20%。
河北省石家庄市高二上学期化学期中考试试卷(理科)

河北省石家庄市高二上学期化学期中考试试卷(理科)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0题;共21分)1. (2分) (2015高三上·冠县开学考)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 人造纤维、合成橡胶和光导纤维都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B . 道尔顿、汤姆生、卢瑟福和门捷列夫等对原子结构模型的建立均作出了卓越的贡献C . 化学反应能制造出新的物质,也能制造出新的元素,并伴有能量变化D . 感染MERS致死率较高,为防止感染,要加强环境、个人的卫生和消毒,其中消毒剂常选用含氯消毒剂、双氧水、酒精等适宜的物质2. (2分) (2019高三上·浙江月考)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 . 竹炭的结构疏松多孔,具有除异味和杀菌作用B . 燃料的脱硫脱氮、SO2的回收利用和NOx的催化转化都是减少酸雨产生的措施C . 纳米铁粉可以高效地去除被污染水体中的Pb2+、Cu2+、Cd2+、Hg2+等重金属离子,其本质是纳米铁粉对重金属离子较强的物理吸附D . 利用化石燃料燃烧放出的热量使水分解产生氢气,是氢能开发的研究方向3. (2分)(2020·嘉定模拟) 25℃时,在含有Pb2+、Sn2+的某溶液中,加入过量金属锡(Sn,发生反应:Sn(s)+Pb2+(aq) Sn2+(aq)+Pb(s),体系中c(Pb2+)、c(Sn2+)变化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 . 往平衡体系中加入金属铅后,c(Pb2+)增大B . 往平衡体系中加入少量Sn(NO3)2固体后,c(Pb2+)变小C . 升高温度,平衡体系中c(Pb2+)增大,说明该反应正反应是吸热反应D . 25℃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2.24. (2分)在一定温度下,反应A2(气)+B2(气)⇌2AB(气)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A . 单位时间里消耗n molA2 ,同时生成2n molABB . 容器中的总压强不随时间而变化C . A2、B2、AB的物质的量之比满足1:2:3D . 单位时间里生成2n molAB的同时生成n molB25. (2分)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 铁片与稀盐酸制取氢气时,加入Na2SO4固体或NaNO3固体都不影响生成氢气的速率B . 汽车尾气中NO和CO可以缓慢反应生成N2和CO2 ,减小压强反应速率减慢C . 加入反应物,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大,化学反应速率增大D . 升高温度后,吸热反应的速率加快,放热反应的速率减慢6. (2分) (2016高二上·莆田期中) 图中,两电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为:a极:Cu2++2e﹣=Cu b极:Fe ﹣2e﹣=Fe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 该装置可能是电解池B . a极上一定发生还原反应C . a、b可能是同种电极材料D . 该过程中能量的转换一定是化学能转化为电能7. (2分)某工厂排出的废水经检验pH<7,并含有较多的Cu2+ ,它们对人体、牲畜和农作物都有害,从回收利用和环境保护的角度考虑,切合实际的合理方案是加入()A . NaCl和HClB . Na2SO4和MgCl2C . CaO和铁粉D . 石灰石和Ag8. (3分) (2017高二上·西安期末) 在一定温度下,反应 H2(g)+I2(g)⇌2HI(g)达到平衡的标志是()A . 单位时间内生成1 mol的H2 ,同时生成2 mol 的HIB . 容器内的总压强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C . 1mol I﹣I 键断裂的同时有2mol HI键形成D . 容器内气体颜色不再变化9. (2分) (2019高二下·上海期中) 在标准状况下,7.84L甲烷完全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液态水,同时放出311.4kJ的热量,则甲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是()A . CH4+2O2→CO2+2H2O+311.4kJB . CH4(g)+2O2(g)→CO2(g)+2H2O(l)+311.4kJC . CH4(g)+2O2(g)→CO2(g)+2H2O(l)+889.7kJD . CH4(g)+2O2(g)→CO2(g)+2H2O(g)+889.7kJ10. (2分) (2020高二上·新乡期末)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 CaCO3(s)=CaO(s)+CO2(g)在室温下不能自发进行,说明该反应的△H>0B . -10℃的水结成冰,可用熵判据来解释反应的自发性C . 能自发进行的反应一定能迅速发生D . △H<0、△S>0的反应在低温时一定不能自发进行二、不定项选择题 (共6题;共14分)11. (2分) (2015高一下·东莞期中) a、b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均位于氢的前面,a还可以从b的硝酸盐中置换出b.将a、b用导线相连放入CuSO4溶液,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 . 导线上有电流,电流方向由b流向aB . a质量减小,b质量增加C . b上放出氢气D . a发生氧化反应,b上发生还原反应12. (3分) (2016高一下·广州期末) 下列有关电池的说法正确的是()A . 手机上用的锂离子电池属于二次电池B . 铜锌原电池工作时,电子从铜电极流向锌电极C . 氢氧燃料电池可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D . 锌锰干电池中,锌电极是负极13. (2分)(2015·龙岩模拟) 已知反应:2NO2 (红棕色)⇌N2O4(无色)△H<0.将一定量的NO2充入注射器中后封口,如图是在拉伸和压缩注射器的过程中气体透光率随时间的变化(气体颜色越深,透光率越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 b点的操作是压缩注射器,平衡正向移动B . c点与a点相比,c(NO2)增大,c(N2O4)减小C . d 点:v(正)>v(逆)D . 若不忽略体系温度变化,且没有能量损失,则T(b)>T(c)14. (3分) (2018高三下·淮阴开学考)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 向氨水中不断通入CO2 ,随着CO2的增加,不断减小B . 在铜的精炼过程中,若转移1mol电子,则阳极一定溶解32gCuC . 常温下,反应4Fe(OH)2(s)+2H2O(l)+O2(g)=4Fe(OH)3(s)的△H>0,△S<0D . 将下图中的活塞快速推至A处固定,气体颜色先变深、再变浅,但比起始时深15. (2分) (2016高二上·鞍山期中) 将2mol SO2 , 1mol O2 充入带活塞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SO2(g)+O2(g)⇌2SO3(g),达到平衡后,改变下列条件,SO3的平衡浓度不改变的是()A . 保持温度和容器的压强不变,充入1mol SO3(g)B . 保持温度和容器的容积不变,充入1mol SO3(g)C . 保持温度和容器的压强不变,充入1mol O2(g)D . 保持温度和容器的压强不变,充入1mol Ar16. (2分) (2017高二上·佛山期中) 一定质量的混合气体在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xA(气)+yB(气)⇌zC(气).达到平衡后,测得A气体的浓度为0.5mol/L.当恒温下将密闭容器的容积扩大到原来的二倍,再达平衡后,测得A的浓度为0.3mol/L.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 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B . x+y>zC . C的体积分数增大D . B的转化率增大三、解答题 (共7题;共47分)17. (7分)(2018·常德模拟) 碳、氮及其化合物与生活密切相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2015学年河北省石家庄市平山中学高二(上)期中化学试卷(理科)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2小题,4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在物质结构研究的历史上,首先提出原子内有电子学说的科学家是()A.道尔顿B.卢瑟福C.汤姆生D.波尔2.下列各原子或离子的电子排列式错误的是()A.Na+ 1s22s22p6 B.F﹣1s22s22p6C.N 1s22s22p3 D.O2﹣1s22s22p43.下列电子排布式中,原子处于激发状态的是()A.1s22s22p5 B.1s22s22p43s2C.1s22s22p63s23p63d44s2 D.1s22s22p63s23p63d34s24.根据电子排布的特点,Co(钴)在周期表属于()A.s区B.p区C. d 区D.ds区5.某基态原子的3d能级中有一个电子,其第四电子层中的电子数为()A.0 B. 2 C. 3 D. 46.价电子排布为5s25p1的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A.第四周期第ⅤA族B.第五周期第ⅢA族C.第五周期第ⅠA族D.第四周期第ⅢA族7.下列微粒中,最外层未成对电子数最多的是()A.O B.P C.Mn D.Fe3+8.以下各分子中,所有原子都满足最外层为8电子结构的是()A.H3O+ B.BF3 C.CCl4 D.PCl59.下列表达式正确的是()A.O2﹣的结构示意图:B.碳原子的L层电子轨道表示式:C.硫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1s22s22p63s23p4D.碳﹣12原子: C10.下列各组指定的元素,不能形成AB2型化合物是()A.2s22p2和2s22p4 B.3s23p4和2s22p4C.3s2和2s22p5 D.3s1和3s23p411.下列各组元素,按原子半径依次减小,元素第一电离能逐渐升高的顺序排列的()A.K、Na、Li B.C、N、O C.Cl、S、P D.Al、Mg、Na12.元素周期表中铋元素的数据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i元素的质量数是209B.Bi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09.0C.Bi原子6p亚层有一个未成对电子D.Bi原子最外层有5个能量相同的电子13.以下有关原子结构及元素周期律的叙述正确的是()A.第IA族元素铯的两种同位素137Cs比133Cs多4个质子B.同周期元素(除0族元素外)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C.第ⅦA族元素从上到下,其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增强D.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单质的熔点逐渐降低14.现有四种元素的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如下:①1s22s22p63s23p4②1s22s22p63s23p3③1s22s22p3④1s22s22p5则下列有关比较中正确的是()A.第一电离能:④>③>②>① B.原子半径:④>③>②>①C.电负性:④>③>②>① D.最高正化合价:④>③=②>①15.下列气态氢化物中最稳定的是()A.PH3 B.NH3 C.H2O D.CH416.已知X、Y元素同周期,且电负性X>Y,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X与Y形成化合物是,X可以显负价,Y显正价B.第一电离能可能Y小于XC.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X对应的酸性弱于Y对应的D.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H m Y小于H m X17.下列有关物质性质的比较顺序中,不正确的是()A.热稳定性:NH3>PH3>SiH4B.微粒半径:K+>Na+>Mg2+>Al3+C.熔点:Al>MgD.电负性:F>N>O>C18.已知短周期元素的离子a A2+、b B+、c C2﹣、d D﹣都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单质的还原性:A>B>D>C B.离子半径:C>D>B>AC.原子序数:d>c>b>a D.原子半径:A>B>D>C19.下列事实不能用于判断金属性相对强弱的是()A.金属元素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的位置B.1mol金属单质在反应中失去电子数目的多少C.金属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碱性强弱D.金属单质与水或酸反应置换出氢气的难易程度20.铊(81T1)是元素周期表ⅢA族元素,下列关于铊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铊比铝的金属性更强B.铊能与盐酸反应放出氢气C.铊在化合物中可以是+3价D.氢氧化铊一定具有两性21.右表为元素周期表前四周期的一部分,下列有关R、W、X、Y、Z五种元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常压下五种元素的单质中,Z单质的沸点最高B.Y、Z的阴离子电子层结构都与R原子的相同C.W的氢化物的沸点比X的氢化物的沸点高D.Y元素的非金属性比W元素的非金属性强22.某离子化合物的晶体中,最小重复单元及其八分之一结构单元如图所示,具有该晶体结构的化合物可能是()A.CaF2 B.CO2 C.NaCl D.CsCl二、解答题.23.(17分)(2014秋•石家庄校级期中)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据此请回答下列问题.主族周期IA IIA IIIA IV A V A VIA VIIA 01 H2 D E F3 A B C G(1)化学性质最不活泼的是(填元素符号,下同),金属性最强的是,非金属性最强的是,电负性最大的是,第一电离能最小的是;(2)A、B、C、G四种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其中碱性最强的是(填化学式,下同),属于两性氢氧化物的是,酸性最强的是;(3)第3周期各元素中,属于金属元素且原子半径最小的是(填元素符号,下同),熔点最低的是,还原性最强的是;(4)E元素的氢化物是(填化学式),该氢化物在常温下跟A单质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所得溶液的pH7;(填“<”“>”或“=”)(5)G元素和A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属于晶体.24.(12分)(2014秋•石家庄校级期中)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存在着内在联系.请你回答下列问题:(1)具有(n﹣1)d10ns2电子构型的元素位于周期表族;(2)铁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其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3)N层的s能级和p能级只有一个不成对电子的元素有多种.其中第一电离能最小的元素是(填元素符号,下同);电负性最大的元素是;外围电子排布为3d104s1的元素是.25.(13分)(2014秋•石家庄校级期中)有A、B、C、D、E5种元素,它们的核电荷数依次增大,且都小于20.其中C、E是金属元素;A和E属同一族,它们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为ns1.B和D也属同一族,它们原子最外层的p能级电子数是s能级电子数的两倍,C原子最外层上电子数等于D原子最外层上电子数的一半.请回答下列问题:(1)A、B、C、D、E(填元素符号);(2)E正一价离子的结构示意图;(3)写出C元素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该元素形成的晶体属于晶体,其熔沸点比Na(填“低”或“高”),这是因为;(4)由这五种元素组成的一种化合物是(写名称),写出该物质的一种主要用途.26.(14分)(2014秋•石家庄校级期中)有七种元素,其中A、B、C、D、E为短周期主族元素,F、G为第四周期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请回答问题.A元素的核外电子数和电子层数相等,也是宇宙中最丰富的元素B元素原子的核外p电子数比s电子数少1C原子的第一至第四电离能分别是:I1=738kJ/mol I2=1451kJ/mol I3=7733kJ/mol I4=10540kJ/molD原子核外所有p轨道全满或半满E元素的主族序数与周期数的差为4F是前四周期中电负性最小的元素G在周期表的第八列(1)已知BA4E为离子化合物,是由、两种微粒构成的(填化学符号);(2)B基态原子中能量最高的电子,其电子云在空间有个方向,原子轨道呈形;(3)某同学根据上述信息,推断C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为,,该同学所画的电子排布图违背了;(4)D是,E是(填元素符号);(5)G位于族,G3+电子排布式为;(6)第二、三、四周期中与F同一族的所有元素分别与E元素形成化合物,其晶体的熔点由高到低的排列顺序为(写化学式),原因是.2014-2015学年河北省石家庄市平山中学高二(上)期中化学试卷(理科)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2小题,4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在物质结构研究的历史上,首先提出原子内有电子学说的科学家是()A.道尔顿B.卢瑟福C.汤姆生D.波尔考点:原子构成;化学史.专题:原子组成与结构专题.分析:根据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可知:(1)19世纪初,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近代原子学说,他认为原子是微小的不可分割的实心球体;(2)1897年,英国科学家汤姆生发现了电子,1904年提出“葡萄干面包式”的原子结构模型;(3)1911年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汤姆生的学生)提出了带核的原子结构模型;(4)1913年丹麦物理学家波尔(卢瑟福的学生)引入量子论观点,提出电子在一定轨道上运动的原子结构模型;(5)奥地利物理学家薛定谔提出电子云模型(几率说).解答:解:A.道尔顿提出近代原子学说,他认为原子是微小的不可分割的实心球体,故A错误;B.卢瑟福(汤姆生的学生)提出了带核的原子结构模型,故B错误;C.汤姆生发现了电子,提出“葡萄干面包式”的原子结构模型,故C正确;D.波尔(卢瑟福的学生)引入量子论观点,提出电子在一定轨道上运动的原子结构模型,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化学史,难度不大,平时注意知识的积累.2.下列各原子或离子的电子排列式错误的是()A.Na+ 1s22s22p6 B.F﹣1s22s22p6C.N 1s22s22p3 D.O2﹣1s22s22p4考点: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分析:A.Na的原子序数为11,其离子最外层为8个电子;B.F﹣核外有10个电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C.N的核外有7个电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3;D.O2﹣的原子序数为8,其核外电子总数为10.解答:解:A.钠离子的核外电子总数为10,Na+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符合能量最低原理,故A正确;B.氟离子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符合能量最低原理,故B正确;C.N核外有7个电子,其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3,故C正确;D.O2﹣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符合能量最低原理,故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构造原理及核外电子排布式的书写判断,题目难度不大,注意把握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明确构造原理的内容及应用方法.3.下列电子排布式中,原子处于激发状态的是()A.1s22s22p5 B.1s22s22p43s2C.1s22s22p63s23p63d44s2 D.1s22s22p63s23p63d34s2考点: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专题:原子组成与结构专题.分析: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符合基态原子核外电子填充的能级顺序和能量最低原理、泡利不相容原理及洪特规则,原子处于基态,否则为激发态,以此进行判断.解答:解:A.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5符合能量最低原理,所以为基态,故A不选;B.1s22s22p43s2为激发态,根据能量最低原理知,其基态应为1s22s22p6,故B选;C.1s22s22p63s23p63d44s2为激发态,根据能量最低原理知,其基态应为s22s22p63s23p63d54s1,故C选;D.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34s2符合能量最低原理,所以为基态,故D不选;故选:BC.点评:本题考查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侧重于激发态的判断,可根据能量最低原理进行判断,题目难度不大.4.根据电子排布的特点,Co(钴)在周期表属于()A.s区B.p区C. d 区D.ds区考点: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及其应用.分析:周期表分为s区、p区、d区、ds区、f区,根据Cu的外围电子排布式分析.解答:解:周期表分为s区、p区、d区、ds区、f区,Co的外围电子排布式为3d74s2,Co属于第ⅤⅢ族元素,在周期表中位于d区,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周期表的分区,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判断,题目比较简单.5.某基态原子的3d能级中有一个电子,其第四电子层中的电子数为()A.0 B. 2 C. 3 D. 4考点: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专题:原子组成与结构专题.分析:根据构造原理,核外电子排满4s再排3d,3d能级中有一个电子,不存在洪特规则特例情况,因此4s上的电子数为2.解答:解:根据构造原理,核外电子排满4s再排3d,3d能级中有一个电子,不存在洪特规则特例情况,s能级最多容纳2个电子,因此4s上的电子数为2,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原子核外电子排布,难度不大,解题时注意洪特规则特例的情况,掌握构造原理是解题的关键.6.价电子排布为5s25p1的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A.第四周期第ⅤA族B.第五周期第ⅢA族C.第五周期第ⅠA族D.第四周期第ⅢA族考点: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的关系.专题: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专题.分析:根据外围电子排布式可知,属于P区元素,p能级电子数不为6,为主族元素,对于主族元素,周期数等于电子层数,主族族序数等于最外层电子数.解答:解:价电子排布为5s25p1的元素,属于P区元素,p能级电子数不为6,为主族元素,对于主族元素,周期数等于电子层数,主族族序数等于最外层电子数,故处于周期表中第五周期第ⅢA族,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结构与位置关系,难度不大,注意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价电子排布与位置关系.7.下列微粒中,最外层未成对电子数最多的是()A.O B.P C.Mn D.Fe3+考点: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专题:原子组成与结构专题.分析:根据能量最低原理书写各元素的电子排布式,根据电子排布式判断未成对电子数,可解答该题.解答:解:A.O的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4,未成对电子数为2;B.P的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3,未成对电子数为3;C.Mn的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54s2,未成对电子数为5;D.Fe3+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5,未成对电子数为5;比较可知Mn、Fe3+的未成对电子数为5,最多,故选CD.点评:本题考查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题目难度中等,注意根据电子排布式判断未成对电子数.8.以下各分子中,所有原子都满足最外层为8电子结构的是()A.H3O+ B.BF3 C.CCl4 D.PCl5考点: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化学键.专题:化学键与晶体结构.分析:|元素化合价|+该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8,则该原子满足8电子结构,微粒中含有H原子,该微粒一定不满足所有原子都满足最外层为8电子结构,据此结合选项判断.解答:解:A、H3O+中含有氢原子,不满足8电子结构,故A不符合;B、BF3中B元素的化合价为+3,B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3,则3+3=6,故B原子不满足8电子结构,F元素化合价为﹣1,Cl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7,所以1+7=8,F原子满足8电子结构,故B不符合;C、CCl4中C元素化合价为+4,C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4,所以4+4=8,C原子满足8电子结构;Cl元素化合价为﹣1,Cl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7,所以1+7=8,Cl原子满足8电子结构,故C符合;D、PCl5中中P元素的化合价为+5,P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5,则5+5=8,故P原子不满足8电子结构,氯元素化合价为﹣1价,氯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7,则|﹣1|+7=8,故Cl原子满足8电子结构,故D不符合;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8电子结构的判断,难度不大,清楚元素化合价绝对值+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层=8,则该元素原子满足8电子结构是关键,注意离子化合物不适合.9.下列表达式正确的是()A.O2﹣的结构示意图:B.碳原子的L层电子轨道表示式:C.硫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1s22s22p63s23p4D.碳﹣12原子: C考点:原子结构示意图;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专题:化学用语专题.分析:A.阴离子的核外电子数=质子数+所带的电荷数;B.碳原子的L层有4个电子,2个在2S上,2个在2P上;C.硫离子的核外有18个电子;D.质子数是6,质量数是12.解答:解:A.O2﹣离子原子核外有10个电子,最外层电子数为8,离子结构示意图为,故A错误;B.碳原子的L层有4个电子,2个在2S上,2个在2P上,且自旋相同,故B正确;C.硫离子核外电子排布为:1s22s22p63s23p6,故C错误;D.碳﹣12原子的质子数是6,质量数是12,故D正确.故选BD.点评:本题考查化学用语,比较基础,侧重对基础知识的巩固,注意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10.下列各组指定的元素,不能形成AB2型化合物是()A.2s22p2和2s22p4 B.3s23p4和2s22p4C.3s2和2s22p5 D.3s1和3s23p4考点: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分析:AB2型化合物中A的化合价为+2或者+4价,B的化合价为﹣1或﹣2价,根据价电子排布判断化合价是否符合.解答:解:A.价层电子排布为2S22P2的元素为C,价层电子排布为2S22P4的元素为O,二者可形成CO2,故A不选;B.价层电子排布为3S23P4的元素为S,价层电子排布为2S22P4的元素为O,二者可形成SO2,故B不选;C.价层电子排布为3S2的元素为Mg,价层电子排布为2S22P5的元素为F,二者可形成MgF2,故C不选;D.价层电子排布为3S1的元素为Na,价层电子排布为3S23P4的元素为S,二者可形成Na2S,与题目不符,故D选.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原子核外电子排布,题目难度不大,本题注意把握核外电子的排布特点,把握常见元素的化合价.11.下列各组元素,按原子半径依次减小,元素第一电离能逐渐升高的顺序排列的()A.K、Na、Li B.C、N、O C.Cl、S、P D.Al、Mg、Na考点:元素电离能、电负性的含义及应用.专题: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专题.分析:同周期自左而右原子半径减小,同主族自上而下原子半径增大;同周期自左而右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呈增大趋势,但ⅡA族最外层为ns能级容纳2个电子,为全满确定状态,能量较低,第一电离能高于同周期相邻元素,ⅤA族np能级容纳3的电子,为半满稳定状态,能量较低,第一电离能也高于同周期相邻元素,同主族自上而下电离能降低,据此结合选项判断.解答:解:A.K、Na、Li处于同主族,同周期自左而右原子半径减小,同主族自上而下电离能降低,故K、Na、Li的原子半径依次减小、元素第一电离能逐渐升高,故A正确;B.N、O、C同周期,同周期自左而右原子半径减小,故C、N、O原子半径依次减小,同周期自左而右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呈增大趋势,但N最外层2p能级容纳3的电子,为半满稳定状态,能量较低,第一电离能也高于同周期相邻元素,故C、O、N的第一电离能依次增大,故B错误;C.Cl、S、P同周期,原子序数依次减小,同周期自左而右原子半径减小,故Cl、S、P原子半径依次增大,同周期自左而右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呈增大趋势,但P最外层3p能级容纳3的电子,为半满稳定状态,能量较低,第一电离能也高于同周期相邻元素,故S、Cl、P 的第一电离能依次增大,故C错误;D.Al、Mg、Na同周期,原子序数依次减小,同周期自左而右原子半径减小,故Al、Mg、Na原子半径依次增大,同周期自左而右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呈增大趋势,但Mg最外层3s能级容纳2个电子,为全满确定状态,能量较低,第一电离能也高于同周期相邻元素,故第一电离能Na<Al<Mg,故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同主族、同周期元素电离能与原子半径的比较,难度不大,注意掌握同周期第一电离能的突变情况.12.元素周期表中铋元素的数据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i元素的质量数是209B.Bi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09.0C.Bi原子6p亚层有一个未成对电子D.Bi原子最外层有5个能量相同的电子考点: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及其应用.专题: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专题.分析:A、元素是互为同位素原子的总称,不谈质量数;B、元素周期表中外围电子排布下方的数值为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C、Bi原子的外围电子排布为6s26p3,p能级有3个轨道,p能级的3个电子优先各占据1个轨道;D、6p能级的能量高于6s能级能量.解答:解:A、元素是互为同位素原子的总称,不谈质量数,故A错误;B、元素周期表中外围电子排布下方的数值为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由图可知,Bi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09.0,故B正确;C、Bi原子的外围电子排布为6s26p3,p能级有3个轨道,p能级的3个电子优先各占据1个轨道,Bi原子6p亚层都是单电子,故C错误;D、6p能级的能量高于6s能级能量,二者不是简并轨道,Bi原子最外层5个电子的能量不完全相同,6p能级的3个电子能力相同,6s能级的2个电子能量相同,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元素周期表、核外电子排布规律等,比较基础,注意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13.以下有关原子结构及元素周期律的叙述正确的是()A.第IA族元素铯的两种同位素137Cs比133Cs多4个质子B.同周期元素(除0族元素外)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C.第ⅦA族元素从上到下,其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增强D.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单质的熔点逐渐降低考点: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的关系;同位素及其应用;同一周期内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同一主族内元素性质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分析:根据同位素的概念,同一周期原子半径的递变规律,同一主族氢化物的稳定性以及单质的熔沸点来解答.解答:解:A、因铯的同位素具有相同的质子数,故A错;B、同周期元素(除0族元素外)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故B对;C、第VIIA族元素从上到下,非金属性在减弱,则其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减弱,故C错;D、第VIIA族元素从上到下,单质的熔点逐渐升高,故D错;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元素周期律,明确常见主族元素的性质是解答的关键,注重基础,一个知识点掌握不好就可能做错,但难度不大.14.现有四种元素的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如下:①1s22s22p63s23p4②1s22s22p63s23p3③1s22s22p3④1s22s22p5则下列有关比较中正确的是()A.第一电离能:④>③>②>① B.原子半径:④>③>②>①C.电负性:④>③>②>① D.最高正化合价:④>③=②>①考点: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的关系.专题: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专题.分析:由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可知①为S元素,②为P元素,③为N元素,④为F 元素,结合元素周期律知识解答该题.解答:解:由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可知①为S元素,②为P元素,③为N元素,④为F元素,A.同周期自左而右第一电离能增大,由于P为半充满状态,较稳定,所以第一电离能S<P,N<F,同主族自上而下第一电离能降低,所以第一电离能N>P,所以第一电离能S<P <N<F,即④>③>②>①,故A正确;B.同周期自左而右原子半径减小,所以原子半径P>S,N>F,同主族自上而下原子半径增大,所以原子半径P>N,故原子半径P>S>N>F,即②>①>③>④,故B错误;C.同周期自左而右电负性增大,所以电负性O>S,N<F,同主族自上而下电负性降低,所以电负性P<N,故电负性P<S<N<F,即②<①<③<④,故C错误;D.最高正化合价等于最外层电子数,但F元素没有正化合价,所以最高正化合价:①>②=③,故D错误.故选A.点评:该题考查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是高考种的常见题型,属于中等难度的试题.试题综合性强,贴近高考,在注重对学生基础知识巩固和训练的同时,侧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根据原子结构推断出元素是关键,注意基础知识的掌握和积累.15.下列气态氢化物中最稳定的是()A.PH3 B.NH3 C.H2O D.CH4考点:同一周期内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同一主族内元素性质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分析:根据元素非金属性越强,氢化物的稳定性越强来判断,同周期从左到右元素的非金属性增强,同主族从上到下非金属性减弱.解答:解:对于C、N、O、P四种非金属元素来说,C、N、O处于同一周期,同周期从左到右元素的非金属性增强,即非金属性C<N<O;N和P处于同一主族,同主族从上到下非金属性减弱,即非金属性N>P.因此,非金属性最强的是O元素,元素非金属性越强,氢化物的稳定性越强,则氢化物最稳定的是H2O.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元素周期律,侧重于非金属性和氢化物的稳定性比较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注意把握同主族和同周期元素性质的变化规律.16.已知X、Y元素同周期,且电负性X>Y,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X与Y形成化合物是,X可以显负价,Y显正价B.第一电离能可能Y小于XC.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X对应的酸性弱于Y对应的D.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H m Y小于H m X考点:位置结构性质的相互关系应用.分析:X、Y元素同周期,且电负性X>Y,则非金属性X>Y.A、电负性大的元素在化合物中显负价;B、一般非金属性强的,其第一电离能大;C、非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但O、F除外;D、非金属性越强,气态氢化物越稳定.解答:解:X、Y元素同周期,且电负性X>Y,则非金属性X>Y.A、电负性大的元素在化合物中显负价,所以X和Y形成化合物时,X显负价,Y显正价,故A正确;B、一般非金属性强的,其第一电离能大,则第一电离能Y可能小于X,故B正确;C、非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非金属性X>Y,则X对应的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强于Y对应的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故C错误;D、非金属性越强,气态氢化物越稳定,则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H m Y小于H n X,故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位置、结构、性质,明确同周期位置关系及电负性大小得出元素的非金属性是解答本题的关键,题目难度不大.17.下列有关物质性质的比较顺序中,不正确的是()A.热稳定性:NH3>PH3>SiH4B.微粒半径:K+>Na+>Mg2+>Al3+C.熔点:Al>MgD.电负性:F>N>O>C考点:元素周期律的作用.分析:A、非金属性越强氢化物的稳定性越强,同主族自上而下元素的非金属性减弱;B、电子层结构相同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电子层越多离子半径越大;C、金属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其熔点越低;D、得电子能力越强,电负性越大.解答:解:A、同主族自上而下元素的非金属性减弱,从左到右增强,非金属性N>P>Si,所以氢化物稳定性NH3>PH3>SiH4,故A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