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牙山五壮士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新课标语文五年级上册《狼牙山五壮士》第一课时教案

新课标语文五年级上册《狼牙山五壮士》第一课时教案导语:教案要成为一篇独具特色“课堂教学散文”或是课本剧。
所以,开头、经由、结尾要层层递进,扣人心弦,到达立体教学效果。
下面就为大家带来新课标语文五年级上册《狼牙山五壮士》第一课时教案,欢迎大家参考鉴戒!教材简析:《狼牙山五壮士》这篇课文,讲述的是抗日战争时代,八路军某部七连六班的五位战士,为了掩护大众和连队转移,诱敌上山,勇敢杀敌,最后把敌人引上狼牙山顶峰,勇敢跳崖的事,表现了五位战士酷爱祖国,酷爱人民,冤仇敌人,敢于牺牲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气势。
选编的主要用意:一是让学生从表现英雄豪举的感人文字中,感受五位壮士的英雄气势,宏扬名族精神,激起爱国热忱;二是通过浏览领悟写人记事的写作法子,提高表情达意的能力。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学会本课14个生字。
2、有感情的诵读课文,背诵五壮士勇敢跳崖的部份。
3、理解课文内容。
4、领悟课文写人记事的法子,提高表达能力。
进程与法子引诱学生反复地诵读语句,努力读出感情。
情感、态度、价值观从课文的具体描写中感受五位壮士爱惜大众,冤仇侵略者,为祖国为人民敢于献身的精神。
并从中遭到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1、体会五壮士为了掩护大众和主力部队,抗击日寇的英雄气势和不畏牺牲的崇高精神。
2、有感情地诵读课文,背诵五壮士跳崖的部份。
教学难点:引诱学生从课文的具体描写中感遭到五位壮士爱惜大众,冤仇侵略者,为祖国为人民敢于献身的精神课前筹备:1、学生预习课文,了解文章主要内容,初步认识本课生字。
2、教师筹备课件。
(用PPT制作的有关课文内容的文字片和狼牙山相干的图片)教学进程:一、预习探究1、同窗们,在你们的脑子中甚么样的人可以称为“壮士”?(板书:壮士)这节课就让咱们一块儿走进狼牙山,走近五位勇敢的壮士。
(补充板书:狼牙山五壮士)2、检查预习反馈预习情况。
(1)出示课前预习题(2)默写词语,重点指点“悬、寇”的书写,借助工具书理解“寇”。
《狼牙山五壮士》第一课时详细教学设计

《狼牙山五壮士》第一课时详细教学设计乐东思源实验学校mdash;陈康,教学目标:1、会读写本课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
2、阅读课文,初步了解五壮士壮的具体表现。
3、理清课文叙述顺序,并完成课后第2题的填空。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句子,培养学生多元感悟。
教学重难点:1、会读写本课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课文的写作顺序。
教学过程一、播放视频、激发兴趣1、播放《狼牙山五壮士》电影片段,说感受。
2、抗日战争期间,易水之畔,狼牙山巅,传诵着一个感天动地的故事。
这个故事,它曾经深深地震撼着当时的中国人,也必将带给现在的中国人和未来的中国人以深深的震撼。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个感人的英雄故事mdash;mdash;狼牙山五壮士。
板书课题:22、狼牙山五壮士3、课题为什么要叫他们五壮士(),而不是战士?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出示自学要求:(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生词。
(2)、利用工具书解决自己不理解的词语。
(3)、边读边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4)、完成课后第2题的填空。
2、学生合作学习,教师巡视指导。
3、检查自学情况(1)、课件出示生字,检查掌握生字情况。
(2)、课件出示四字词语,体会感情色彩。
课文里有很多四字词语,你能试着读读吗?大举进犯坠落山涧粉身碎骨叽里呱啦纷纷滚落横七竖八全神贯注斩钉截铁昂首挺胸热血沸腾惊天动地气壮山河先自己试着读读。
谁先来读第一组?女生也来读一读这一组。
第二组谁来?男生也来读一读这一组。
从两组词语中你发现了什么规律?(我认为第一组是描写敌人的,第二组是描写勇敢的五壮士的。
)对!两组词语,感情色彩对比非常强烈。
大家要记住:学习写英雄人物的故事,要关注两组词语。
一组是写敌人的,一组是写英雄人物的。
并且在读课文的时候,如果注意对比着读,你会有新的发现。
(3)、说一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①抗日战争时期,日寇集中兵力,向我晋察冀根据地大举进犯,八路军七连六班的五位战士,为了掩护主力部队和群众转移英勇作战,最后跳下悬崖的故事。
狼牙山五壮士教学设计10篇

狼牙山五壮士教学设计10篇狼牙山五壮士教学设计狼牙山五壮士教学设计(一):第一课时教学目的:1、学会本课12个生字,认识6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日寇、晋察冀、指挥、尸体、悬崖、磨盘、斩钉截铁、壮烈豪迈、坚强不屈、昂首挺胸。
2、快速默读课文,理清思路。
教学重点:初步掌握快速阅读的方法,理清的结构。
教学过程:(一)导入在抗日战争时期,英雄的中华儿女,不畏强敌,同敌人展开了殊死的搏斗,这期间涌现出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这天我们就来学习五位英雄的故事。
(二)检查预习状况1、读生字表中的生字,并组成词语:日寇、晋察冀、指挥、尸体、悬崖、磨盘、斩钉截铁、壮烈豪迈、坚强不屈、昂首挺胸。
2、说说下列生字在书写中应注意些什么:寇尸崖豪3、词语解释:斩钉截铁:比喻处事或说话坚决果断、毫不犹豫。
惊天动地:形容声音响亮或事业伟大。
气壮山河:形容气魄像高山那样雄伟、豪迈。
居高临下:站在高处,对着低处,形容所据的地势有利。
(三)请你快速默读课文,看看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能够分为几部分?教师提示:快速默读就是一行一行地读,不是一个字一个字的读,用眼睛扫视,边读边想。
板书小结:第一部分(1)理解任务第二部分(2)诱敌上山,痛击敌人第三部分(3)把敌人引上绝路第四部分(4―6)英勇歼敌第五部分(7―10)壮烈跳崖(四)练习朗读课文,划出不懂的问题。
附:板书设计第二课时教学目的: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描述五壮士跳崖的部分。
2、体会五壮士为了掩护群众和主力部队,抗击日寇的英雄气概和不畏牺牲的崇高精神。
3、提高阅读的速度。
教学重点:1、体会五壮士为了掩护群众和主力部队,抗击日寇的英雄气概和不畏牺牲的崇高精神。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五壮士跳崖的部分。
教学难点:本文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较远,学生在理解五壮士跳崖的举动上有必须的难度。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提出疑问。
1、师板书课题,问:课题可不能够改成“狼牙山五战士”让学生明确壮士的含义。
0916六年级【语文(教案)】狼牙山五壮士(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2.提示学生注意读准以下三个词语的读音。
沉着晋察冀热血沸腾
3.提示学生注意认清以下四个字的字形。
分内容。
1.借助课后思考题,明确课文分为五部分。
2.借助“接受任务”这个小标题,指导学生学会提炼小标题的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提炼小标题的方式梳理文章结构,了解文章内容。
教学过程
时间
教学环节
主要师生活动
约1分30秒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出示“河北省易县狼牙山风景区”图片,引入课文学习。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
约13分钟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检查课前预习,了解学生学情。
学生分享预习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关注字词,提示学生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约1分钟
五、
布置作业
(一)规范、工整地抄写本课词语。
(二)借助小标题,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约2分30秒
四、
积累词语, 体会情感
(一)课文中在描写五位壮士的时候用上了很多的四字词语,请同学们浏览课文,圈出这些词语,试着读出这些词语所表达的感情。
(二)指导学生朗读四字词语。
下节课,同学们在学习课文时,如果能关注到这些词语所表达的感情色彩,那么对人物的理解会更加深刻。
【设计意图】体会词语所表达的感情色彩,为下节课感受五位壮士的英雄气概做好铺垫。
约2分钟
三、
借助小标题,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一)借助小标题,理清文章写作顺序。
我们通过提炼小标题的方式概括了文章的各部分内容,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小标题,想一想文章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二)借助小标题,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狼牙山五壮士第一课时教案

狼牙山五壮士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学会本课1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有关词语。
2.初步了解狼牙山五壮士痛歼敌寇、壮烈牺牲的英雄事迹。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激发情感。
1.话题导入。
同学们,你们一定知道董存瑞舍身炸碉堡,邱少云在烈火中永生,刘胡兰舍生取义的英雄事迹。
在抗日战争时期,我国涌现了无数临危不惧、视死如归的革命英雄。
出示课件2:2.交流资料。
课前,请同学们搜集了解抗日战争时期可歌可泣的抗战故事,我们一起交流一下。
3.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再来了解一个真实的故事,它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河北省易县的狼牙山。
教师板书:(狼牙山五壮士)出示课件3:(1)请大家注意“壮”字的写法。
“壮”可以怎样组词?预设1:壮烈预设2:雄壮预设3:壮举预设4:气壮山河齐读课题。
(2)什么样的人才能称得上“壮士”呢?预设1:勇敢的人预设2:豪壮勇敢的人(3)再读课题。
五位壮士,他们在狼牙山抗击日本侵略者的壮举惊天动地、气壮山河。
一个“壮”字,已经让我们对他们油然升起崇敬之情。
再次有感情地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由课题入手,直奔主题。
小小的一个“壮”字,一下子将五位战士的形象十分生动地立在学生心中,使学生深刻体会到这是文章的中心所在,便于学生牢牢地把握文章的情感线索。
二、初读课文,掌握字词。
1.自由读课文。
出示课件4:请同学们放声读课文,要求读正确、流利、难读的语句多读几遍。
2.检测字词。
出示课件5:(1)读准字音。
强调“副”读“fù”,不读“fú”。
(2)巧换偏旁,识记字形。
溜——榴抱——雹轮——抡佛——沸幅——副出示课件6:(3)理解词语。
悬崖:高而陡的山崖。
崎岖:形容山路不平,也形容处境艰难。
山涧:山间的水沟。
屹立:像山峰一样高耸而稳固地立着,常用来形容坚定不可动摇。
居高临下:处在高下,俯视下面。
形容处于有利的地形或傲视他人。
斩钉截铁:形容说话办事坚决果断,毫不犹豫。
文中指班长毫不犹豫做出把敌人引向绝路的决定。
《狼牙山五壮士》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过程与方法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狼牙山五壮士痛歼敌寇、壮烈牺牲的英雄事迹;
2、感受五壮士爱护群众、仇视侵略者、为祖国为人民勇于献身的精神,从中受到思想教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领悟课文写人记事的方法,提高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狼牙山五壮士痛歼敌寇、壮烈牺牲的英雄事迹;
2、感受五壮士爱护群众、仇视侵略者、为祖国为人民勇于献身的精神,从中受到思想教育。
【教学难点】
领悟课文写人记事的方法,提高表达能力。
三、学情分析
学生的年龄大部分在11岁左右,年龄结构比较正常,男女生比例均衡。但部分学生基础较差,不能按时完成作业,学习态度不够端正。自律性差,上课好动,喜欢说话等。学生学习热情较高,但注意力不集中,但学习方法不够得当,勤奋度不高,有部分学生比较懒惰,家庭作业不能及时完成。就以上情况,除了学生本身的原因外,家庭环境的影响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四、教学方法
教学一体机、分组合作。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937—1945年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坚贞不屈、顽强抗争的八年。这八年,我中华大地涌现了无数临危不惧、视死如归的革命英雄。今天,我们再来了解一个真实的故事,它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河北省易县的狼牙山,这篇课文就是《22 狼牙山五壮士》。
二、自学生字,读顺课文
1、自由读课文,要求做到读准字音,通顺连贯。
2、同桌合作学习并互相检测生字掌握情况。
3、出示ppt课件,检测“寇”等10个生字、“坚强不屈”等词语的学习情况。
4、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正音、点评。
三、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狼牙山五壮士》优质教案(第一课时)

五、学习“接受任务”部分,了解背景
1. 朗读第1自然段,了解故事背景。
2.学生朗读课文,并圈画相关内容。
3.汇报交流
预设:通过“日寇集中兵力,向我晋察冀根据地大举进犯”这句话,可以知道敌我力量悬殊。
4.让学生了解晋察冀根据地和游击战争。
【教学目标】
1.会写“寇、副”等字,会写“日寇、奋战”等词语。
2.结合重点语句,感受五位壮士的英雄气概。
3.体会课文既关注群体,又聚焦个体的写法。
【教学重点】
结合重点语句,感受五位壮士的英雄气概。
【教学难点】
体会课文既关注群体,又聚焦个体的写法。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课 题
6 狼牙山五壮士
主备教师
【课前解析】
关注文本:《狼牙山五壮士》这篇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敌人集中兵力大举进犯晋察冀根据地,八路军某部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马宝玉、葛振林、宋学义、胡德林和胡福才,为了掩护群众和主力部队安全转移,诱敌上山,痛歼敌人,最后壮烈地跳下悬崖的故事,表现了这五位壮士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勇于牺牲的精神。
指名读词语,同学间相互注意纠正字音。
(2)学生明确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教师引导学生关注容易写错的字,让学生相互提醒容易写错的部件和笔画。
重点指导“寇”字的书写:这个字包括三个部件,注意下半部分“元”字包住的小部件不要写错,部件上面的横左边不要出头。
重点指导“贯”字的书写:上半部分的部件,里面是一竖,书写时不要写成上下两点。书写时要注意上半部分的笔顺。
关注读写之间的联系: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了解文章是怎样点面结合写场面的”,旨在体会文章在写场面时,既注意整体面貌的勾勒,也注意局部细节的刻画,感受二者是如何有机结合的。《狼牙山五壮士》中,既有对五壮士群体形象的描写,也有对每个人的细致刻画。
《狼牙山五壮士》精品教案(第一课时)

6 狼牙山五壮士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会写“寇、副”等生字,能正确读写“日寇、奋战、斩钉截铁、热血沸腾”等词语。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叙述的顺序,理清文章脉络,并能概括出各部分的小标题。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分享背景资料,交流方法。
导语: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讲述的故事发生在八十多年以前。
因为离同学们生活的时代较远,所以我在课前就要求同学们搜集了相关资料,这样才能更好地了解时代背景,缩短我们与教材之间的距离。
现在我们就来分享一下查找的资料吧!2.书壮士姓名,出示课题。
(1)师生同写五壮士的名字,共读五壮士的名字。
(2)教师出示“狼牙山五壮士”课题。
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1.教师提出学习要求,学生自学。
①自由朗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
②在小组内自学生字,交流需要注意的字音、字形及汉字笔顺,运用形近字识字法,组词、换词记忆等方法学习生字。
③小组内提出不理解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词典的方法进行理解,学做必要的笔记。
④标出自然段的序号,把不理解的语句标出来,和大家讨论。
2.汇报交流自学成果。
(1)引导学生读准字音,认清字形,教师点拨易混读音和字形。
(2)课件出示词语。
①以接龙的形式读词语。
②联系课文或查词典,理解词语的含义。
③观察词语,谈谈发现。
生:前7个词语都是描写五壮士的词语,表现了五壮士的英雄气概;后5个词语都是描写日寇的,表现了作者对侵略者的仇恨。
④齐读词语,想象当时激烈的战斗场面。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练习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自由朗读本文,边读边思考:这五位战士到底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壮举呢?2.合作与交流,梳理课文层次,概括段落大意。
◆结构梳理: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七连六班接受掩护群众和部队转移的任务。
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写六班五位战士诱敌上山,痛击敌人的情形第三部分(第3自然段):写五位战士决定把敌人引上绝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狼牙山五壮士》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3.理清课文叙述顺序。
4、学习课文第一至第三自然段。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反复地朗读,努力朗读出感情;图文结合感受五壮士的高大形象与伟大精神;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法来理解、感悟课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初步掌握快速阅读的方法,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法与学法:
教法:教师创设情境、渗透历史资料,引导学生反复读课文,读出感情。
学法:把自己的心融入到课文中去,用心去读,动情而读,产生情感共鸣,在读中记住人物形象,积累精彩语言。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释题
出示日本侵华图片。
1、师配乐旁述:1937年,日本侵略者为了占领中国,全面发动了蓄谋已久的侵华战争,他们的铁蹄在中华大地上肆意的践踏。
日本侵略军为了扑灭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武装力量,对抗日根据地进行了疯狂的扫荡。
对根据地人民的屠杀非常凶残。
1941年秋,日寇集中兵力,向我晋察冀根据地大举进犯——实行了烧光、杀光、抢光的“三光”政策。
面对着屈辱,千千万万的中华儿女奋起抗争,涌现出一批批可歌可泣的英雄。
师:这节课,就让我们共同走进这个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的一个真实的、感人的故事。
2、板书课题,生齐读。
师:读完课题后,你知道了什么?(人物:主人翁,地点:狼牙山)。
师:在狼牙山上,有五位义气豪壮的壮士奋起抗战,最后英勇跳崖,这样的壮举真值得我们敬佩,让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一起再来读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究竟这五位壮士都做了什么壮举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课文,注意把字音读准。
2、读完了吗,老师先来检查一下这篇课文的生字词,会读吗。
(日寇姓葛崎岖任务坠落雹子吼声
眺望
晋察冀绷得紧紧的仇恨悬崖绝壁斩断)
齐读。
注意雹读第二声,绷读第三声
3、文中还有很多地方运用了一些四字的词语,我们自由读一读。
出示:昂首挺胸横七竖八叽里呱啦坚强不屈斩钉截铁
壮烈豪迈粉身碎骨滚落山谷坠入山涧气壮山河
师:能不能分成两组?并说一说理由。
(“昂首挺胸、壮烈豪迈、坚强不屈、气壮山河、斩钉截铁”为一组。
这一组是描写五壮士的,读起来有气势。
)
(其余的为一组,是描写日寇的。
)
随后出示:昂首挺胸壮烈豪迈坚强不屈气壮山河斩钉截铁
横七竖八粉身碎骨叽里呱啦滚落山谷坠入山涧
生齐读。
三、默读课文,理清脉络
1、下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完成课后的填空题,并思考这两个问题:(示习题)
A、这篇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
B、本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2、都完成了填空了吗?我们来交流交流。
生汇报,随机板书接受任务——诱敌上山——引上绝路——顶峰歼敌——跳下悬崖(板书)
3、真会读书,都能用每部分的重点词语作为标题。
4、那我们来看看,这篇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想呀?(事情发展的顺序)也就是按事情的发展给我们交代了起因、经过、和结果是吧。
5、那你能根据板书来说一说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吗?
(1941年,日军侵占晋察冀地区,把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的任务交给了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他们和敌人搏斗,完成了任务,最后英勇跳崖。
)
6、你归纳得真好,其实呀,抓住重点词语归纳课文主要内容是种很好的方法呀。
同学们以后归纳主要内容也可以尝试一下这种归纳法了。
五、品读1-3自然段
1、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五位壮士接受了一个什么任务?(掩护群众和部队主力转移的任务)这个任务容易吗?从哪个词中看出来?——大举进犯,是啊,大举进犯,说明敌人的数量很多,有3000多人啊,而我们的战士只有五位,以少敌众呀,这还是个怎样的任务呀?(这是个艰巨的任务)然而,我们五位壮士还是毅然接受了。
一起来读一读第一自然段。
2、接到任务后,五位战士立刻行动了起来。
请默读第二自然段,看看在痛击敌人的过程中,哪位战士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用横线画出来,在旁写上批注,看看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好,我们来看看,你的目光停留在哪位战士身上。
A、马宝玉:(示句:班长马宝玉沉着地指挥战斗,让敌人走近了才下命令狠狠地打。
)
你感受到了什么?(对敌人的痛恨)
你看到这是一个怎样的班长?(沉着)
那这句应该怎么来读呢?读出他的沉着。
好一个镇静自若的班长。
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B、葛振林:(示句:副班长葛振林打一枪就大吼一声,好像细小的枪口喷不完他的满腔怒火)
你感受到了什么?
“大吼一声”他想吼出什么?对敌人的恨!你来吼一吼。
谁来把他的满腔怒火读出来。
请生读
这是一团熊熊燃烧的怒火呀!齐读
C、宋学义:(战士宋学义扔手榴弹总要把胳膊抡一个圈,好使出全身的力气。
)
抡一个圈是怎样抡?你能带着动作来读吗?
他要把手榴弹扔得更远,好炸死更多的敌人呀,你来读
这个抡正是他内心力量的爆发啊!
一起站起来带着动作来读。
D、胡德林和胡福才:(示句:胡德林和胡福才两个小战士把脸
绷得紧紧的,全神贯注地瞄准敌人射击。
)
两个小战士的神情是怎么样的?全神贯注什么意思?:全部精力集中在一点,形容注意力高度集中。
“绷得紧紧的”指小战士的表情凝重而紧张。
从他们的神态中,你看出此刻是怎样的?(战士歼敌地全力以赴。
)
带着你的感受来读一读。
齐读
这几个句子是从人物哪些方面来描写的?(动作、神态)
通过五壮士作战时的动作、神态,感受什么?(五壮士的英勇对敌人的痛恨)
3、一起把描写五位壮士动作神态的句子来读一读。
分组读
4、五位壮士浴血奋战下,敌人损失惨重呀,他们胜利地完成了掩护任务,就在准备转移的时候,他们面临着艰难的抉择。
究竟是怎样的抉择呢?请同学们齐读第三自然段。
5、师:(出示投影片)这就是狼牙山顶峰,为什么说它是一条绝路呀?
(因为狼牙山顶峰三面都是悬崖,只有一条路,五壮士沿着这条路来到山顶,后面有敌人追击,他们就无路可走了。
)
6、师:实际上是死路一条了。
对生与死的抉择,班长是什么态度?
(班长的态度是坚决果断,从“斩钉截铁”这个词看出来的。
)7、那你能不能用这样的语气来读一读这句话呢?
9、师:班长明明知道这是条绝路,为什么还要毅然选择走这条路呢?
是的,说明了班长心里想的是人民群众和主力部队的安全,根本没想到自己。
在这生与死的紧要关头,班长选择了这条绝路,他犹豫了吗?(没有)他害怕了吗?(没有)他徘徊了吗?(没有)没有徘徊,没有犹豫,没有害怕,这就是――(生齐)斩钉截铁。
师:我们再来读读班长地斩钉截铁,相信你一定会有更深的感触?
因为心系人民群众,在生与死的面前他毅然选择了——读
因为心系祖国,在生与死的面前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读师:班长明明知道这是一条绝路还是斩钉截铁地走了上去,这一走,让你体会到了什么?(视死如归)
10、师:班长走得斩钉截铁,我们的战士们又是怎样的呢?
(战士们热血沸腾,紧跟在班长后面。
)
师:紧跟在身后,说明了什么?(跟班长的想法一致)什么样是“热血沸腾”啊?(“热血沸腾”就是血液像烧开的水一样。
五壮士情绪高涨。
)你有过热血沸腾、情绪高涨的时候吗?
11、师:战士们选择了一条绝路,也就是说面临的将是死亡,为什么情绪还高涨呢?
是啊为了保护人民群众和部队主力,死亡也值得——读
为了保存战斗力量,取得战役的胜利,就是牺牲也光荣——读
师:壮士们这一走啊,把生的希望留给了——,把死的危险留给了——。
同学们,这是怎样的五壮士呢?
师:同学们,这就是我们舍生忘死的——狼牙山五壮士。
原来他们都做过这样的壮举,难怪人民称他们为——狼牙山五壮士
六、小结
巍巍燕山高,潇潇易水寒。
英雄五壮士,威震狼牙山。
故事发生在1941年秋天,本文写于1941年11月。
狼牙山五壮士都牺牲了吗?你还想了解哪些更多的内容呢?我们下节课再来分解。
板书设计:
22、狼牙山五壮士
接受任务→(痛击敌人)→(引上绝路)→(顶峰歼敌)→跳下悬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