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复习 第4篇 邹忌讽齐王纳谏23页PPT

合集下载

第21课《邹忌讽齐王纳谏》课件(共23张PPT)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第21课《邹忌讽齐王纳谏》课件(共23张PPT)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几个月以后,还偶尔有人来进谏;
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一年以后,就是想进谏,也没什么可说的了。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燕、赵、韩、魏等国听到这种情况,都到齐国 来朝见。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在朝廷上战胜敌国。
• 词类活用

形容词意动用法 吾妻之〔美〕我者∶
• 虽欲言,无可进者 虽:古:即使 今:虽然
• 辨析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思。
• 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谁)
孰视之
(仔细、周详)
• 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以……为美)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漂亮、好看)
• 3.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偏爱)
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私情)
• 4.朝服衣冠,窥镜
(早晨)
• 齐国能“战胜于朝廷”的原因有哪些?请你从 中概括出一条对我们的学习有指导意义的建议。
• 一是有邹忌这样的敢于直谏且善于劝谏的忠臣, 二是齐威王敢于采纳群臣的意见。
• (1)要虚心地向师长、同学征求学习方面的 意见。
• (2)要虚心接受师长、同学提出的学习方面 的批评和建议。
• (3)在学习过程中要大胆质疑。
• 齐威王,是一个很有作为的君王。据史载, 他继位之初,好为淫乐,不理政事,结果 “百官荒废,诸侯并侵,国且危亡,在于旦 暮”。齐威王爱隐语,谋士淳于髡乃以隐语 进谏曰:“国中有大鸟,止于王庭,三年不 飞不鸣,王知此鸟何也?”齐威王听后顿悟 曰:“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 一鸣惊人。”从此后,齐威王励精图治,修 明政治,齐国大治。
• 结合实际,谈谈本文的现实意义?
•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们每个人都有缺点,要经 常听取他人的批评,及时改正缺点错误,这样才 能不断进步

20、《邹忌讽齐王纳谏》优秀课件PPT

20、《邹忌讽齐王纳谏》优秀课件PPT

表被动。受蒙蔽
于是邹忌上朝拜见齐威王,说:“我 确实知道自己不如徐公漂亮。可是我 妻子偏爱我,我的妾害怕我,我的客 人想有求于我,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 漂亮。如今齐国有方圆千里的疆土, 一百二十座城池,宫中的妃子、近臣 没有谁不偏爱您,朝中的大臣没有谁 不害怕您,全国范围内的人没有谁不 有求于您:由此看来,大王您受蒙蔽 很深啦!”
宾语后置
特殊句式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者····也 妾之美我者,畏我也
判断句 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省主语 省宾语
客从外来,与坐谈 于是入朝见威王 暮寝而思之
客从外来,与坐谈
固定句式
吾与徐公孰美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与····孰、孰与,表示比较选 择,意思是”跟····相比,哪个····
思考
美了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
判断句。标志:……者也。

即“信自”。宾语前置
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
“与…相比,谁更…” 。 孰:副词,谁
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
第二天
补足音节 无意义
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
“…与…孰…”,句式:
“与…相比,谁更…”
韩、魏等国听说了这件事,都到齐国来朝 见齐王。这就是所谓在朝廷上战胜别国。
通假字
邹忌修八尺有余 通“又”,整数和零数 之间
孰视之
通“熟”,仔细词类活用朝服衣冠 名来自状,表时间;在早上 名作动,穿戴
妻之美我者 客之美我者妾之美我者
形作意动,以·····为美 闻寡人之耳者 动作使动,使·····听到
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4)邹忌入朝见威王,有三比:

2019中考语文复习:邹忌讽齐王纳谏(共25张PPT)

2019中考语文复习:邹忌讽齐王纳谏(共25张PPT)

(3)邹忌解蔽,当晚有三思

思 三 比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妾之美我者,畏我也; 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4)邹忌入朝见威王,有三比: 臣之妻私臣 臣之妾畏臣 臣之客欲有求于臣 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结论: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5)齐王纳谏,下令有三赏:



kuī jī
间进 谤讥
jiàn
期年
bàng jī zhāo cháo
朝服衣冠 皆朝于齐
重点词句积累:
昳丽: 光艳美丽 名词用作动词,穿戴 照镜子 第二天 不如 仔细地看 晚上躺着想这件事 认为我美 动词,偏爱
服:
窥镜: 旦日: 不若: 孰视之:
暮寝而思之:
美我: 私:
诚知:
确实知道
皆以美于徐公:
地方: 左右: 蔽甚矣: 善:
都认为比徐公美
土地方圆 侍从(国王旁边的近臣) 蒙蔽很深了 好 当面指责 指责、讽刺 公共场合
面刺:
谤讥: 市朝: 门庭若市:
门前、院内像集市一样,形容人很多 有时候,偶尔有人进谏 时时而间进: 满一年 期年:
我在积累
2、下列句子,你会翻译吗?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我与城北徐公相比,谁更美?

赏 三 变
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上赏
能上书谏寡人者
能谤讥于市朝闻于寡人之耳者
中赏
下赏
(6)纳谏之后,齐国有三变:


门庭若市
间进 无可进
数月 期年
1、俗话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 于行”。本文中的邹忌的忠言并不逆耳,齐威 王痛快地接受了,你怎样看待这一问题?

20、《邹忌讽齐王纳谏》优秀课件PPT(共46张)

20、《邹忌讽齐王纳谏》优秀课件PPT(共46张)
使用排比句,营造了一种步步逼近的语势,一环扣一环,给人以无可 辩驳的感觉,有力地论证了中心论点。
5、“王曰‘善’。”请你结合文意品析“善” 字的表达作用。
一是说明邹忌艺术的进谏,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二是说明齐威王善于纳谏
第30页,共46页。
探究交流
6、 “此所谓(suǒwèi)战胜于朝廷”的意思是什么? “战胜于朝廷”是指内政修明,不必用兵就
②齐威王开明,有作为的君主,从谏如流,闻过则喜,
勇于改革。
第32页,共46页。
3、请简要分析文中两个人物的形象特点。
A邹忌:有自知之明,善于思考,敢于坚持真理,是一位足
智多谋、娴于辞令的谋士。
B、齐威王:心胸宽阔,气度宏大,知错能改,是一 位从谏如流的有魄力的开明君主。
4、本文在刻画人物形象上采取(cǎiqǔ)了哪些方法? 运用这些方法有什么好处?
于市过失朝,闻寡人上等之的耳者,受下赏。”令授初予 下,群指臣责、
讽刺
进谏市,朝门,公庭共场(mé合n tínɡ)若市;数使月…之听到后, 时时而间进;期

即使
不时
集市
有时候
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偶然 满一年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cháo于齐。此所谓战胜
于朝廷。
“齐王纳谏” 这件事
朝见

所说的
第28页,共46页。
2、语速。议论文和说明文以中速为宜,其他文体(如记叙类
、抒情类)则依据情节的进展和感情表达的需要来安排。如内 容是激动、欢快、紧张,思想感情慷慨激昂、豪迈奔放时,语 速要相对快一些;如内容是痛苦、悲伤、低沉、抒情的时候, 语速要相对慢一些。
3、重音。朗读时,句子中的某些词语需要重读,比如句中作谓

邹忌讽齐王纳谏 (共31张PPT)

邹忌讽齐王纳谏 (共31张PPT)

9.第三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齐王纳谏及其结果。
10.齐王听了邹忌的话后采取了什么措施?
广开言路 ,悬赏求谏
面刺寡人之过 上赏
上书谏寡人 中赏 谤讥于市朝 下赏
——三赏
内容总结
齐王接受邹忌的劝告,并广开言路, 悬赏求谏,收到了可喜的效果——社会 安定,国家强盛,受到各诸侯国的敬仰 朝拜。
问题探究
小结:这三问三答,虽然未写一个字的人物心理、神
态,但每一处回答,每一个人的表情乃至内心世界,都 使读者描摹出来,真可谓“不著一字,尽得风流”。
6.课文的第二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邹忌以切身经历设喻,讽谏齐王除蔽纳谏。
7.邹忌拜见齐王后采用了怎样的说理方式?
采用了 设喻说理 和 类比说理 的说理方式。 设喻说理 :通过设置或借用一个寓言、故事或
间或,偶然
即使
魏闻之, 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齐王纳谏”这件事 朝见
所说的
威王说:“好!”就下了命令:“所有的 大臣、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 可得上等奖赏;上书劝谏我的,可得中等奖赏; 能够在公众场所批评议论我的过失,传到我耳 朵里的,可得下等奖赏。”命令刚下达,群臣 提意见,门前、院内像集市一样;几个月以后, 还偶然有人来进谏;一年以后,就是想进谏, 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人。燕国、赵国、韩国和魏 国听到这种情况,都到齐国来朝见。这就是人 们说的“在朝廷上战胜敌国” 。
自然现象来说明一个抽象的道理。 类比说理:根据两个同类事物某种属性的相同,
推出它们的其它属性也可能相同的推理。
8.“三喻三比” 体现了邹忌怎 样的说话艺术?
设喻说理,巧妙设谏,以家事比国事, 以小见大,使对方易于接受自己的主张。 小结: 邹忌现身说法推己及人,类比推理,

《邹忌讽齐王纳谏》公开课PPT课件

《邹忌讽齐王纳谏》公开课PPT课件
❖ 答:不盲目轻信,对别人的褒奖能理智判断、冷静 思考,能正视自己。(围绕“有自知之明,善于思 考”)
❖ 2、针对邹忌“我孰与城北徐公美?”的问题,妻、 妾、客的回答有什么异同?试结合具体的语句分析 说明不同在哪里?
❖ 答:相同点:赞扬邹忌比徐公美;
不同点:妻子热情赞扬邹忌,反映了妻的偏爱 (如“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妾在家中 的地位卑微,因为怕,回答比较敷衍(如“徐公何 能及君也”);客因为他的主要目的是有事相求, 所以回答用了一个陈述句,- 比妾的反问句,语气更 23 轻(如:“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主要记载战国时期各国谋臣策 士游说诸侯或进行谋议论辩时的政 治主张和纵横捭阖、尔虞我诈的故 事,也记叙了一些义士豪侠不畏强 暴、勇于斗争的行为。
-
6
《战国策》的叙事特点
《战国策》长于议论和叙事,文 笔流畅生动,语言凝练,善于用寓 言故事来说明道理,在我国散文史 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
7
听读课文,要求:
B、一个人,即使是普通公民,也应当积极向 有关部门或上级领导指出意见和合理化建议, 所谓“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C、提出批评建议时,要考虑方式方法,选择 恰当的语言、语气,抓住恰当的时机,便于别 人采纳, 提高建议效果。
D、作为领导者,应保持清醒的头脑,防止被
表面现象迷惑,要广泛听取批评意见,及时发
❖ 2、本文在刻画人物形象上采取了哪些方法?运用这 些方法有什么好处?
❖ 答:(1)细节描写、对话描写、心理描写。 :(2) 有力地表现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
-
30
❖ 拓展延伸:
1、本文讲述一个什么故事?说明了什么 道理? 2、邹忌进谏的方式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 往有什么启示? 3、邹忌进谏的方式与诸葛亮有什么不同?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第21课《邹忌讽齐王纳谏》课件(共46张PPT).ppt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第21课《邹忌讽齐王纳谏》课件(共46张PPT).ppt
用他们干出的震惊天地的事件来表明自己跟他们这些有胆有识的勇 士一样,不畏强暴,敢于献身,并为以后的行动作了铺垫。
讲析第四段 1、秦王有什么样的言语和行动?
神色木然而道歉(色挠,长跪而谢)
2、写出了秦王的什么心态?
欺软怕硬、外强中干,色厉内荏、前倨后恭。

细节探究
1.本文中唐雎用了什么样的说话技巧?
全文翻译
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 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 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 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 译文:唐雎说:“这是平庸无能的人发怒,不是有才能有胆识的人发怒。从前专诸刺杀吴王 僚的时候,彗星的尾巴扫过月亮,聂政刺杀韩傀的时候,一道白光直冲上太阳;要离刺杀庆 忌的时候,苍鹰扑到宫殿上。这三个人都是出身平民的有胆识的人,心里的愤怒还没发作出 来,上天就降示了征兆。现在,专诸、聂政、要离,加上我就要成为四个人了。如果有才能 和胆识的人一定要发怒的话,就要使两具尸体倒下,血流五步远,天下百姓都是要穿孝服, 现在这个时候就是这样。”于是拔出宝剑起身想要与秦王同归于尽。
《战国策》x是一部战国时代的国别体史书, 也是一部历史散文总集,又称《国策》《国 事》,是西汉末年刘向根据战国史书整理编 辑的,分国编次,共33篇。
“画蛇添足”“狐假虎威”“亡羊补牢”等 成语就出自于《战国策》。
写作背景
战国时期的最后十年,秦相继吞并各诸侯国, 公元前230年灭韩,公元前225年灭魏。安陵是魏的 附庸小国,在宗主国魏国x灭亡之后,还保持着独立 的地位。秦企图用“易地”的政治骗局进行吞并, 由此引起了两国之间的一场外交斗争。这篇文章记 叙唐雎出使秦国,同秦王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终 于折服秦王的经过。

中学九年级语文下册:22邹忌讽齐王纳谏 优质课件(共20张PPT)

中学九年级语文下册:22邹忌讽齐王纳谏 优质课件(共20张PPT)

我们探究——读懂文意
从蔽谈起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邹忌之弊
三问
三答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吾孰与徐公美? 吾与徐公孰美? 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徐公何能及君也?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邹忌解弊
臣之妻→私我 三 思 臣之妾→畏我 臣之客→求我 皆以美于徐公
齐王受弊
根据两个同类事物某种属性 类比推理 的相同,推出它们的其它属 性也可能相同的推理。 妻私臣 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我们会说——情境练习
邹忌虽是古人,但身处现代的我们是可以借鉴
他的讽谏秘技的,因为现今社会,真的需要我们
有很好的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
假如我们有一位同学沉 溺于网络,整天以电脑为友, 无所事事。那么,同学们, 我们应该如何劝导他?如何 使他走上正途!
我们会做——课后练习
对于某一个事件或者史实,我们 可以从各种角度进行思考,引发不同
分角色朗读,体会不同的语气

由于感情的不同及身份地位的差异,邹忌的妻、妾、 客的回答在语气上有何不同?请从原文中找出并说 明其感情色彩。
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 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三人的回答在语气上有何不同?
妻——不假思索,脱口而出,“君美甚”三个字, 表示了妻子的偏爱之情,用的是反问句,表示一种十 分肯定、不用怀疑的口气。 妾——回答少了“君美甚”三个字,但仍然用反 问句,表现了她低微的地位和畏怯、顺从的心理。 客——客人的回答不仅少了“君美甚”三个字, 而且不用强烈的反问语气,只是平淡地肯定邹忌美 于徐公,只表示一种应酬、逢迎的态度。
皆以美于徐公 妾畏臣 (生活小事) 客求臣
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四境之内,莫不求王 以小见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