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遵义市贵龙中学高三4月月考语文试题

合集下载

贵州省遵义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解析(逐题解析)_1

贵州省遵义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解析(逐题解析)_1

贵州省遵义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解析(逐题解析)贵州省遵义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逐题解析)高三语文试卷考生注意: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内容。

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学艺术的根本特征是通过形象来反映生活。

因此,有文学艺术,就有形象。

但是,是不是所有的艺术形象都能给人以深刻的印象,打动读者,对读者产生有益的作用,并使读者久久不能忘记呢?事实证明不然。

在人类的文学艺术历史中,长期流传下来,对人们产生有益的作用,并为人们所传诵的艺术形象,一直是比较少的。

大多数的艺术形象,不是被人们忘记了,就是被认为没有多大的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或者予以否定,或者不予注意。

只有那些深刻地反映了社会生活本质规律的某些方面,并在艺术上达到了相当成就的艺术形象,如《红楼梦》中的贾宝玉、林黛玉,《西游记》中的孙悟空,《阿Q正传》中的阿Q,《白毛女》中的白毛女等,方才被人们视为艺术的珍宝,不仅在当时起过很大的作用,而且在今天也具有一定的思想认识意义。

为了把这样一些艺术形象区别于一般的艺术形象,我们称之为典型的艺术形象,或者简称为典型。

文学艺术中的典型,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文学艺术中的典型一经产生,常常能够广泛流传在人们的生活之中,不会随着时间的消逝而消逝。

但是,文学艺术典型的根本意义,不在于代表性,而在于通过具有一定艺术成就的形象,来深刻地反映社会生活本质规律的某些方面。

什么是文学艺术的典型呢?恩格斯指出:“每个人都是典型,但同时又是一定的单个人,正如老黑格尔所说的,是一个‘这个’。

”这句话,把典型的基本含义极其充分地阐述出来了。

文学艺术中的典型,都同时是一定的单个人。

那就是说,典型反映社会生活的本质规律,不同于科学,它不是通过一般的形式来说明个别;而是相反的,通过个别的形式来反映一般。

遵义市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遵义市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遵义市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共35分)(一)现代文阅读1(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面对当下社会文化,媒介批评应该涉及社会学、心理学、传播学甚至经济学的一些范畴,其中对文化市场化运作的关注,是媒介批评无法忽略的一个重要方面。

这里的经济因素和心理因素是交织在一起的,不是物质与精神的绝然二分。

而传统的文化批评只是善于揭示艺术背后的政治和意识形态动因,勾勒各种文化思潮的多副面孔,往往有意无意掩盖了艺术和经济之间的关系。

美可以无功利,但批评必须保持清醒认识。

面对当下的社会文化完全不同于在闲暇时间里面对一朵玫瑰花,复杂的社会文化语境不能用简单的批评模式来应对。

文化的经济化和经济的文化化改变了传统语境,各种新媒介和新手段的崛起,已拓展了艺术与欲望之间的表现领域,使得资本有了呼风唤雨的空间。

同时,新媒介和新手段的崛起也打破了原有的文化形态和文化格局,让传统文化的艺术表现倍感失落。

在当代艺术领域,特别是影视领域,大资金的介入和运作有时是赤裸裸的,更多的时候是模拟或再造文化和艺术评价体系,如专家评论、学术研讨会、权威媒体的采访和专访等等,通过艺术评价体系来改变媒介环境楔入社会的心理。

在当代文艺界,经常的情形不是先有创作,后有批评,而常常是艺术行为和艺术评价互相影响同时出现,有时艺术评价甚至前置。

这里不仅仅是指广告,也指大资本精心谋划下的大型文化活动和文化事件,即便对文化资本的运作需要保持警惕,但当今社会文化也离不开媒介批评。

媒介批评不是包罗万象的批评,它对当下社会文化的阐释,更多从新兴媒体功能和路径分析着手,并不取代以往的一切批评,只是提醒人们,在观念的艺术向技术的艺术演变过程中必须开拓新的批评范畴。

(摘编自蒋原伦《媒介批评与当代文化》)材料二:非遗文化是一定地域内的民众在生产和生活过程中产生的一种文化形态,包括习惯、信仰和情感等。

贵州省遵义四中高三第四次月考 语文试题

贵州省遵义四中高三第四次月考 语文试题

遵义四中2012届高三第四次月考语文试题(满分:150分)第Ⅰ卷一、(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执拗.(niù)盛筵.(yán)排忧解难.(nán)忧心忡忡..(chōng)B.募.捐(mù)文档.(dàng)便.宜从事(biàn)游弋.(yì)C.别.扭(biè)隽.永(jùn)供.认不讳(gòng)挈.妇将雏(qiè)D.刹.那(shà)装帧.(zhēn)孜孜..不倦(zī)穿凿.附会(záo)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A.直径约2米的圆桌上,一男一女两位演员风姿绰约....,接连做出高难度的花样滑冰动作,赢得了台下阵阵喝彩声。

B.虽然四川盆地没有受到日本核泄漏的影响已是路人皆知....,但各地仍然出现了“抢盐潮”,这种现象启发我们思考如何更加理性地面对灾难。

C.阆中山西会馆天花板上的描金彩画形成时间为清朝乾隆元年,绘画惟妙惟肖,淋漓尽致....,蔚为大观。

D.经过紧锣密鼓....的筹备,业内人士翘首以盼的全国美术作品展终于在多方协调运作下成功地拉开了帷幕。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广大观众认为,央视春节晚会推出的四川的“感恩·奋进”歌曲《因为有你》有振奋人心的作用,这是值得肯定的。

B.江苏拟立法禁止其他亲属或者子女不得以无业或其他事情,骗取、克扣或者强行索取老年人的财物。

C.温哥华冬奥会上,中国的申雪、赵宏博首次获得花样滑冰第一枚冬奥会金牌,实现了中国花滑队在冬奥会历史上金牌“零”的突破。

D.为妥善处理分数与志愿之间的矛盾,尽量避免高分落榜和高校志愿断档,我市将在第一批本科试行“平行志愿”投档模式,考生可填报6个第一志愿。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少年听雨,青年听雨,也在异乡,那是在祖国的北方。

2024年4月份贵州省高三年级适应性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

2024年4月份贵州省高三年级适应性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侗族是我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使用本民族自己的语言——侗语。

在侗族人聚居的侗乡里,侗族人往往出生没多久就开始学唱歌。

侗族有句俗语“饭养身,歌养心”,可见在侗族人的心中,唱歌和吃饭同样重要。

何族人认为吃饭是养活身体的活动,而唱歌是养活心灵的活动。

信仰音乐的侗族人爱唱歌,将唱歌融入到日常生活和劳动中,侗寨到处洋溢着洪亮的歌声。

侗族大歌的内容,不仅涉及侗族地区的自然风物,也包括侗族社会的历史、生活、生产等多个方面。

唱歌不仅是日常的休息和消遣,也是侗族人用来记事的重要工具,在各种节气、特殊仪式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功能,比如在民族节日的时候唱歌表示欢庆,以歌为礼迎送宾客;在祭祖时唱歌表示对祖先的缅怀;在需要致哀的场合唱歌以抒发悲伤的感情;当生活中发生了冲突和矛盾,用唱歌来化解;在劳动中感到疲劳,用唱歌来缓解,为劳动者鼓劲。

他们用歌唱表达着对生活的热爱,这利于维护社会稳定,也利于传播侗族的民族文化。

侗族大歌是侗族民问歌队演唱的声部合唱歌曲。

《三江县志》记载,19世纪初期已有了侗族表演唱歌。

唱法是按组互和的,喉音佳者如果唱反音的话,形成的效果就是众声低而反音独高,所以会格外的动听。

唱高声部的嗓子好的人会成为歌手,即侗族大歌队中的“塞嘎”,而唱低声的当控制音量,以达到与高声部的和谐统一。

侗族大歌属于支声复调音乐,一领众合,它的和声与织体独具特色。

低音声部通常先是承担着演唱主旋律的任务,继而有一个较长时间的声音模拟阶段,在这个时段中往往还会有一个拖着固定低音的拖腔声部。

而高平和调声部则因为是支音复调式,使主调式听起来具有装饰性,进而产生了层次丰富的效果,从而给人帝来一种丰富精彩、同时又至纯至关的艺术感受。

(摘编自黄柯瑕《侗族大欧的文化生成性解读与艺术特征》)材料二:侗族大歌是一种多声部、无指挥、无伴奏、无固定曲谱的民间合唱艺术,以模拟自然界的声音为特色,如高山流水、乌叫虫鸣。

贵州省遵义市私立贵龙中学2022-2103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四次月考押题新人教版

贵州省遵义市私立贵龙中学2022-2103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四次月考押题新人教版

贵龙中学2022-210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四次月考语文试题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下面加点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A天堑qiàn 纶巾(guān)鲈鱼(ú)寻觅(mì)B参差(ēn)骤雨hòu 罗绮(qǐ)嬉笑(ī)C珠玑(ī)萧瑟(è)堪察(ān)吟啸(iào)D樯橹(ǔ)薄荷bò盈袖(iù)蓑衣uō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重湖叠献招募千骑陡峭B树梢暮蔼凝噎何妨C舞榭歌台憔悴钓叟故垒D寒蝉良辰栏杆消魂3、对李清照《如梦令》一词分析不当的一项是()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A、“不消”表面是指酒意未消,实际指的是消不尽的伤感和烦闷情绪。

B、“绿肥红瘦”中,“绿”“红”分别代替叶和花,“肥”“瘦”分别形容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C、这首词从一般叙述,转入到一问一答,然后是设问和概叹,层层拓展、深入。

D、作者采用直抒胸臆的手法,表达对春光留恋和惜别的一种伤感情绪。

4、对《雨霖铃》一词下面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A、全词围绕“悲秋”构思,先写实景,后写虚拟之景。

B、全词围绕“伤离别”的构思,从离别之前写到别后的想像,情景交融。

C、这首词写离别前勾勒环境,离别时刻描写情态,别后的想像刻画心理。

D、这首诗主要内容是以冷落的秋景作为衬托来表达和情人难以割舍的离情别绪。

5、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是一种音乐文学,原为按歌曲歌唱的民间小调,叫曲、杂曲或曲子词,也称长短句、乐府或诗余等。

词牌不等于题目。

B、词在结构上大多是分段的。

段在音乐上叫片,或叫阕。

阕是音乐终了的意思。

词大多是双阕的,也有单阕或多阕的。

C、词起源于隋唐,从民间逐渐转为文人创作,全盛于宋代。

词史上先后出现了“花间派”“婉约派”“豪放派”等流派D、词有小令、中调、长调之分。

58字以内为小令,59字道90字为中调,90字以上为长调。

贵州省遵义市2025届高考语文四模试卷含解析

贵州省遵义市2025届高考语文四模试卷含解析

贵州省遵义市2025届高考语文四模试卷注意事项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

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第一部分必须用2B 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

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

1、阅读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学者风度,中外一理。

不过以我们的学校制度以及设备环境而论,我们要继续不断地一批批地培养学者,似乎甚有困难。

以文字训练来说,现代文古文外国文都极重要,缺一不可,这只是工具的训练,并不是学问本身,而我们的一般青年学子中能有几人粗备语言文字的根底?现在的大学很少有淘汰作用,一入大学,便注定可以毕业,敷衍松懈,在学问上无纪律之可言,上课钟点奇多,而每课都是稀松。

到外国去留学的学生,一开学便叫苦连天,都说功课分量重,一星期上三门课便忙不过来。

以此例彼,便可知我们的教育积弊之所在。

我们的学者,绝大部分都是努力自修成功的,很少是学校机构培养出来的。

这不是办法。

国家不能等待着学者们自生自灭。

国家需要有计划地培植青年学者,大量的生产,使之新陈代谢,日益精进。

这不是一纸命令的事,也不是添设机构即可奏效,最要紧的莫过于稳定的生活与充足的设备。

讲到学者的养成,所有的学术教育机构皆有责任。

有人讥笑我们为文化沙漠,我们也大半自承学术气氛不足。

须知现代的学者和从前不同,从前的人可以焚膏继晷皓首穷经,那时候的学术领域比较狭窄,现代的人作学问不能抱残守缺,需要图书馆实验室的良好设备来作辅助。

我深感我们的高级学府培育人才,实际上是漫无目标,毕业出来的学生从事专门职业,则常嫌准备不足,继续研究作学问,则大部分根底也很差。

这是很可虑的。

(选自梁实秋《雅舍杂文·谈学者》)1.从学校制度方面概括大学很难“继续不断地一批批地培养学者”的原因。

2.如何理解文中画线句子中“积弊”一词?3.作者认为“学者的养成”应该具备哪些条件?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贵州省遵义市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贵州省遵义市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遵义市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联考语文考生注意: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和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一单元。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任何一项工程,实施前都需要评估其正当性,尤其像福岛核污染水处理这样对生命健康有重大风险的工程,更是如此。

然而在福岛核污染水处理的多个备选方案中,排海方案可以说最不具正当性。

2021年4月,日本政府决定推行核污染水排海计划时,给出的主要理由是福岛第一核电站内的核污染水存储罐已快存满。

按东京电力公司的说法,到2023年夏秋之际核污染水将“无处可存”,不排放入海将耽误核电站的报废工作。

然而,真的是“无处可存”了吗并不是!就算核电站内没有更多地方用以新建存储罐,核电站周边这么多空地为什么不利用呢东电对此的解释是,周边空地非东电所有。

这就奇怪了,众所周知,福岛第一核电站周边大片土地已成“无人区”,无论是日本政府还是东电,只要有解决核污染水存储问题的决心,是可以购入土地,以空间换时间,最终找到更好的核污染水处理方案的。

日本一些环保组织对此提出疑问,而日本政府和东电的托词是,这需要花费大量时间与福岛地方政府和土地所有者协商。

然而,福岛核事故处理的时间跨度以数十年计,日本政府和东电居然说没时间,显然是不想为,而非不可为。

与花钱、花时间购入土地新建存储罐比,恐怕日本政府和东电认为核污染水排海最“划算”。

日本政府和东电称核污染水为“处理水”,日本经济产业省组织的专家组曾就此“处理水”的处理提出过多种方案,包括蒸发排入大气、电解处理、通过管道排入地层深处、固态化处理等,其中排污入海方案“成本最低”。

太平洋岛国论坛聘请的第三方专家组针对日本的排污入海计划尖锐指出,把核污染水排放入海,在技术上落后于时代,在生态伦理上不正当。

遵义市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遵义市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遵义市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批判”一词来自德国古典哲学,特指人类勇敢地运用理性来解决自身面临的一切问题的崇高的“权衡较量”的思维活动,比如康德著名的三大“批判”。

鲁迅的“批判”也具有独特的哲思魅力,但并不囿于哲学和理论。

竹内好认为,鲁迅一开始就不喜欢摆弄单纯的抽象理论,后来也无意于此。

但这并不是说,鲁迅更偏重于“行动”。

尽管鲁迅渴望“行动”,赞美“立意在反抗,指归在动作”的“摩罗诗人”,但他终于并不是行动家,他的小说、杂文和散文随笔无不显明他主要还是思想文化领域的一个批评家(批判者)。

而且他的批判并不仰仗也并不追求高深玄妙的概念理论的架构,乃是整个生命(活泼的智慧、情感与意志)的全然投入。

表现出来,更偏重于苏珊·朗格所谓“情感的形式”,也就是文学。

鲁迅遗产也可以说就是批判的文学或文学的批判。

这具体就是他所提倡的“社会批判和文明批判”:直接批判社会现实并进而批判一定的社会现实所依托的一定的精神传统。

其核心,就是“批判国民劣根性”。

为什么“社会批判和文明批判”最后落实为对“国民性”或“国民劣根性”“坏根性”的批判?这是因为在鲁迅看来,社会现实的改造直至文明传统的更新,关键在“人”,“人”的关键在“精神”,即通常所谓“人心”。

人心坏了,外在的社会设施乃至文明的一切其他内容不管涂抹得怎样漂亮,都不可能真正好转,反而越来越坏。

他虽然经常从直接的乃至高度敏感的社会政治入手,虽然也像学问家们那样进行深入广泛的历史文化的阐释,但他的真正目标仍然是坚定不移地“直指本心”:“批判国民劣根性”。

(摘编自郜元宝《鲁迅六讲(增订本)》)材料二鲁迅在写于世纪初的《文化偏至论》里,所要讨论的是新世纪的中国文化的战略选择问题,同时提出的是中国要建立什么样的“新文明”,也就是如何赶上世界新潮流,实现中国的“现代化”的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贵龙中学2012届高三4月月考语文试题本试卷分第1卷(选择题)和第2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1卷1至4页,第2卷5至8页,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在答题卡上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

并贴好条形码。

请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和科目。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吧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

用橡皮擦干净后,在选涂其他答案编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第1卷共10小题,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一、(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总加点的字,读音去不正确的一组是A.逾越(yu)鸟瞰(kan)一丘之貉(luo)栩栩如生(xu)B.溃败(kui)凹陷(wa)贻笑大方(yi)兢兢业业(jing)C.咀嚼(zu)桧柏(gui)罄竹难书(qing)饕餮大餐(tie)D.觊觎(ji)攻讦(jie)光阴荏苒(ran)心怀叵测(po)2在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我读过弗莱的著作,很喜欢他那高层建瓴的气势和包罗万象的体系,更欣赏他努力摆脱主观印象式品评的文学和批评方法。

B.奚羽先生指导弟子写论文时强调,学术论文要有放矢,论证严密,语言准确而简洁,不能模棱两可,也不能繁文缛节。

C.这是一家国家级出版社,近几年来,出版了很多深受读者尤其是在校大学生喜爱的精品图书,不少作家都对他趋之若鹜。

D.虽然已经是晚上了,但候车大厅里依然人来人往,热闹非凡,大喇叭的广播声、商贩的叫卖声、孩子的哭泣声不绝如缕。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不同的生活习俗、自然条件以及地理环境,使各地的民居再平面布局、结构方法、造型等方面呈现出淳朴自然,而又有着各自的特色。

B.历时三年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是一次成功的国情大盘点,其数据将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的制定和政府的相关决策提供重要参考。

C.失眠是指因睡眠时间不足、质量不佳对身体产生损害而出现的不舒服的感觉,应对失眠需要了解相关的睡眠卫生知识,进行自我调护。

D.学校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有利于教风和学风建设,而中小学是人生品格形成的重要时期,所以这样的活动应着力于中小学就要抓紧抓好。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今天的日子很短,正在自己的脚下悄悄地流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经营好每一个今天就等于经营号昨天和明天。

A.今天的事应该今天完成,不能推到明天B.脚踏实地,全身心地经营好今天,才会有一个个实在的昨天C.因此,面对今天,我们不要太多地怀念过去D.接力棒交得好,才能走向辉煌的明天E.如果总是站在今天望明天,结果命题也会悄悄地溜走F.今天是昨天和明天的接力处A.5 1 6 2 4 3 B.5 6 1 4 3 2C.6 4 3 2 1 5 D.6 2 3 1 4 5二、(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很多人说:什么是意境?意境就是“情”“景”交融。

其实这种解释应该是从近代开始的。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所使用的“意境”或“境界”,他的解释就是情景交融。

但是再中国传统美学中,情景交融所规定的是“意象”,而不是“意境”。

中国传统美学认为艺术的本体就是意象,任何艺术作品都要创造意象,都应该情景交融,而意境则不是任何艺术作品都具有的。

意境除了有意象的一般规定性之外,还有自己的特殊规定性,意境的内涵大于意象,意境的外延小于意象。

那么意境的特殊规定性是什么呢?唐代刘禹锡有句话:“境生于象外。

”“境”是对于再时间和空间上优先的“象”的突破,只有这种象外之“境”才能体现作为宇宙的本体和生命的“道”。

从审美活动的角度看,所谓“意境”,就是超越具体的有限的物象、事件、场景,进入无限的时间和空间,从而对整个人生、历史、宇宙获得一中哲理性的感受和领悟。

西方古代艺术家,他们给自己提出的任务是要再现一个具体的物象,所以他们,比如古希腊雕塑家追求“美”,就吧人体刻画得非常逼真、非常完美。

而中国艺术家不是局限于刻画单个的人体或物体,把这个有限的对象刻画的很逼真、很完美。

相反,他们追求一种“象外之象”、“境外之景”。

中国园林艺术再审美上的最大特点也是有意境。

中国古典园林中的楼、台、亭、阁,它们的审美价值主要不在于这些建筑本身,二十如同王羲之《兰亭集序》所说,在于可使人“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有意味的世界。

陶渊明有两句诗说得好:“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艺术就是要去寻找、发现、体验生活中的这中意味。

有意境的作品和一般艺术作品在这一点上的区别,就在于他不仅揭示生活中某一个具体事物或具体时间的意味,而且超越了具体事物和事件,从一个角度揭示了整个人生的意味。

所以,不是任何作艺术作品都有意境,也不是任何好的艺术作品都有深远的意境。

清代王夫之就比较过杜甫的诗和王维的诗。

他认为杜甫的诗的特点是“既物深致,无细不章”,有人写诗就怕写不逼真,杜甫则太逼真了。

而王维的诗则能取直象外,所以他说杜甫是“工”王维是“妙”。

中国艺术的这种意境,他给人的美感,实际上他包含了人生中的一种人生感,历史感。

康德曾经说过,有一种美的东西,人们接触到它的时候,往往感到一中惆怅。

意境就是如此,这是一种最高的美感。

当然这不等于说西方艺术没有意境,西方艺术中也有这样的作品,例如俄罗斯民歌《伏尔加船夫曲》,他不仅唱出了俄罗斯民族的苦难,而且唱出了人类共同的苦难,所以他引起了全世界听众共鸣。

(摘编自叶郎《说意境》)5. 下列关于“意境”和“意象”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把“意境” 的内涵解释为“情景交融”,可见从近代开始人们就把“意境”和“意象”混为一谈了。

B.中国传统美就是认为艺术的本体就是意象,所以艺术作品都要情景交融,创造意象,因而并不是任何艺术作品都有都能具有意境的。

C, 所谓“意境的外延小于意象”意味这有意境的艺术作品跟有意象的艺术作品比较起来,在数量上总处于劣势。

D. “道”是宇宙本体的生命。

意象在时间上和空间上都十分有限,而意境则是对有限意象的突破,所以意境能体现“道”6下列解释,不符合全文意思的一项是A.西方古代艺术家的旨趣是要作品中重现世界上具体的物象,所以古希腊雕塑家认为把人体刻画的极其逼真,十分漂亮才是美。

B.中国古代艺术和西方古代艺术不同,中国艺术家突破有限的对象,在“象外之象”“境外之境”的意境中,抒发了他们一中哲理性和感觉和领悟。

C.陶渊明的两句诗“此中有真意”“辩以忘言”,表明他已经认识到身处一个有意味的世界,并且正在辨析、体验这种意味之中。

D.俄罗斯民歌《伏尔加船夫曲》之所以能受全世界听众共鸣,是因为他唱出了人们对社会对人生深刻体验和感受。

7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园林的审美价值,在与让人通过它们的感受更大空间美,所以游览这往往能够产生一种对整个人生或历史的感受和领悟。

B. 从意境的作品和一般的艺术作品这一点来看,生活中具体事物或具体事件往往有两种意味,而其中涉及整个人生意味才是最美的。

C. 王夫之说杜甫是“工”王维是“妙”他显然是根据中国传统美学来评价杜甫和王维的,如果让西方艺术家来评判,结论可能恰恰相反。

D. 康德所说的“一种惆怅”表明他作为西方人也感觉到了一种与意象有很大不同的“美的东西”。

这种东西其实就是中国人所说的“意境”三 (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熊鼎,字伯颍,临川人。

元末举于乡,长龙溪书院。

江西寇乱,鼎结乡兵自守。

陈友谅屡胁之,不应。

邓愈镇江西,数延见,奇其才,荐之。

太祖欲官之,以亲老辞,乃留愈幕府赞军事。

母丧除,召至京师,授德清县丞。

松江民钱鹤皋反,邻郡大惊,鼎镇之以静。

迁起居注,承诏搜括故事可惩戒者,书新宫壁间。

舍人耿忠使广信还,奏郡县官违法状,帝遣御史廉之。

而时已颁赦书,丞相李善长再谏不纳,鼎偕给事中尹正进曰:“朝廷布大信于四方,复以细故烦御史,失信,且亵威。

”帝默然久之,乃不遣物史。

洪武改元,新设浙江按察司,以鼎为佥事,分部台、温。

台、温自方氏窃据,伪官捍将二百人,暴横甚。

鼎尽迁之江、淮间,民始安。

平阳知州梅镒坐赃,辨不已,民数百咸诉知州无罪。

鼎将听之,吏白鼎:“释知州,如故出何?”鼎叹曰:“法以诛罪,吾敢畏谴,诛无罪人乎!”释镒,以情闻,报如其奏。

宁海民陈德仲支解黎异,异妻屡诉不得直。

乃逮德仲,鞫实,立正其罪。

是秋,山东初定,设按察司,复以鼎为佥事。

鼎至,奏罢不职有司数十辈,列部肃清。

鼎欲稽官吏利弊,乃令郡县各置二历,日书所治讼狱钱粟事,一留郡县,一上宪府,递更易,按历钩考之,莫敢隐者。

八年,西部朵儿只班率部落内附,改鼎岐宁卫经历。

既至,知寇伪降,密疏论之。

帝遣使慰劳,赐裘帽,复遣中使赵成召鼎。

鼎既行,寇果叛,胁鼎北还。

鼎责以大义,骂之,遂与成及知事杜寅俱被杀。

(节选自《明史·熊鼎传》)8.对下列句子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元末举于乡,长龙溪书院长:执掌。

B.江西蔻乱,鼎结乡兵自守结:聚合。

C.邓愈镇江西,数延见延:招聘。

D.乃留愈幕府赞军事赞:辅佐。

9.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熊鼎处事精细求实的一组是()①太祖欲官之,以亲老辞②复以细故烦御史③吾敢畏遣,诛无罪人乎④乃逮德仲,鞫实,立正其罪⑤按历钩考之,莫敢隐者⑥知寇伪降,密疏论之A. ①②⑤B.①④⑥C.②③④ D. ③④⑤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熊鼎卓有才能,处变不惊。

他深受邓愈器重,留在邓手下任职;为母亲孝后担任德清县丞,其时松江有人叛乱,邻郡惊恐同,他冷静地控制了本县局面。

B.熊鼎思虑周详,维护朝廷威信。

广信郡县官员违法,皇上已颁发赦令,此时又要查究;熊鼎认为朝廷应取信天下,不应为小事出尔反尔,皇上这才作罢。

C.熊鼎治政有方,坚持依法办事。

分管台、温事务时,他迁走凶恶残暴的官将,百姓方才安定;平阳知州梅镒被诬贪污行贿,他听从民意,依法予以释放。

D.熊鼎面对威逼,表现出凛然正气。

朵儿只班率部投靠朝廷,熊鼎觉察其中有诈,不久叛寇果然作乱,并胁迫他北还,他维护正义,责骂叛寇,最终被杀.遵义市贵龙中学2012年高三语文四月试题第II卷注意事项:A.答题前,考生先在答题卡上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然后贴好条形码,请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和科目。

B.第II卷共4页,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直计1小题,共计120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