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盘古开天地》导学案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盘古开天地导学案

师:你们还想读更多的神话故事吗,课后请大家:
(1)读:读一个自己喜欢的神话故事;
(2)写:把故事中体会深刻的地方写下来;
(3)讲:讲述这些动人的神话故事,班级举行“神话故事会”。
[教学板书]
12盘古开天地
起因—宇宙混沌
经过—开天辟地 顶天立地 化身万物
结果——创造美丽的世界
练习复述
2.了解创世神话。
(1)谈话:你是否想过这美丽世界是怎么来的?关于世界的起源,各个国家、各个民族流传着很多创世神话故事。(板书:创世神话)创世神话就是关于创造世界的神话故事。
(2)播放音频,了解印度、希腊创世神话。
3.概括故事开头。
过渡:我们中国也有自己的创世神话,比如盘古开天地(齐读)。小时候,你的爸爸妈妈可能给你讲过这个故事。
第二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教学提示
一、揭示课题,复习导入(用时:7分钟)
1.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盘古开天地》。2.出示生字词卡片,引导学生开火车朗读。
3.听写“劈、竭、茂”三个生字。
4.引导学生读文并概括主要内容。
1.学生齐读课题。 2.开火车认读生字词。 3.在听写本上规范书写生字。
2.复述盘古开天地的经过。
3.讲自己收集的故事。
号召学生阅读其他的中国古代神话故事,如《精卫填海》《大禹治水》等,建议在班里召开一次神话故事会。
回顾整体,深化认识,提升情感
过渡:现在,我们知道了盘古是怎样开天辟地的了,他举起斧子一劈,天和地分开了;他站在天地间撑了一万八千年,天和地终于成形,最后,他精疲力尽地倒下了,身体化成了世间万物。用课文中的词语来说,这就是——(明确:创造。)
2023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盘古开天地导学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盘古开天地导学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盘古开天地导学案第【1】篇〗教材分析《盘古开天地》是人教版课标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
本单元的学习,要对学生进行中华传统文化的教育,在阅读的同时,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引导学生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掌握理解生词的方法,读懂句子、读懂自然段,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意识与习惯,落实年级段的教学目标。
本课教学的重难点是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了解盘古开天地的故事内容,感受神话故事丰富的想象,激发阅读的兴趣。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识字的方法,能自学字词,读通课文。
但学生往往注重感悟故事本身的神奇,忽视对语言表达的关注。
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用多种方式读书,边读边想,边读边议,边读边展开想象,抓住关键句段进行品词析句,利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读懂课文。
在读中积累语言,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感悟方法,在读中欣赏提升。
教学目标:1.通过朗读、品味、想象,读懂课文内容,感受盘古的献身精神,激发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
2.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字词在语言环境中的意思,积累好词佳句。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
教学准备:学生学习准备:预习课文,运用已掌握的识字方法,自学生字新词,查字典理解不懂的词语。
教师教学准备:①制作多媒体课件。
②在课前交流中,了解学情,沟通师生情感。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引起阅读期待(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二)板书课题,读题。
指名回答“开”的意思,借助课题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质疑问难(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思考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指名认读生词,正音。
3.默读全文,找出本文的中心句,借助中心句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4.将中心句缩句,初步理解中心句中的重点词“创造”的意思。
(二)质疑问难,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盘古开天地导学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盘古开天地导学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盘古开天地导学案第1篇】盘古开天地教案设计设计说明《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教学中要指导学生在主动积极的多元对话中,培养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了解盘古开天地的故事内容,激发学生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培养想象力。
在教学时紧紧抓住神话故事的特点,以“伟大的巨人盘古创造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的,你认为哪处最神奇”为主线展开教学,在引读、想象、体验中感受盘古这一神话人物顶天立地的高大形象,感受天地由混沌一片变为美丽的神奇。
以一篇带多篇(群文阅读),激发学生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领略神话故事的无穷魅力。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以及字卡、词卡。
学生准备:1.熟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自学本课的生字新词。
2.收集古代神话故事。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图片渲染,激趣导入1.导入:课件出示盘古开天地的画面。
瞧,你看到了什么?2.导学:你知道这个人是谁?他在干什么吗?3.导学:对,这是盘古开天地的神话故事。
相信爱读书的孩子之前已经读过这个神话故事了。
中国的神话故事如一弯清泉,滋养了一代又一代人。
今天我们就一起有滋有味地读读这个故事,感受神话故事中的奇思妙想。
(相机板书:盘古开天地)4.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设计意图:对于四年级的学生而言,神话故事并非零起点,很多学生在学本课之前对这个神话故事已经耳熟能详了。
所以在学生看图画说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有滋有味地读读这个故事,感受神话故事中的奇思妙想”既能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又将学习引上新的台阶。
二、初读课文,检查识字1.引导学生交流识字的方法。
2.根据学生交流,出示学习方法。
屏幕显示:学习小助手(1)将字条中的生字逐一读给小组同伴听,圈出读不准的生字。
(2)请小组同伴当小老师,教你读准圈出的生字。
(3)小组长组织交流,动脑筋,想办法,记住生字的字形。
3.集体检测。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盘古开天地导学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盘古开天地导学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盘古开天地导学案第1篇】教材分析这篇神话传说讲的是名叫盘古的巨人开天辟地的故事。
故事极富想象力,文字叙述具体而生动。
课文的脉络非常清楚,分三个部分,把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的过程描写得非常清楚。
在说明“天和地还没有分开"”的背景之后,先是讲了盘古醒了以后所做的事,以及天地的不同变化;然后叙述天地分开以后盘古所做的事;最后讲了盘古倒下后发生的变化。
课文处处充满了神奇的想象,用生动准确的语言塑造了盘古雄伟、高大的形象,赞美了他为开辟天地而勇于献身的精神。
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注意文章在表达上的这些特点。
教学这篇课文,要使学生认识神话这种文学体裁,体会巨人盘古的献身精神,感受我国古代人民的丰富想象力。
学情分析教学目标1.认识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会写14个生字。
2.体会反义词和近义词的妙用,体会“隆隆的雷声”、“茂盛的花草树木”这类词语的表达效果,并加以积累和拓展。
3.通过朗读等方法,感受盘古雄伟、高大的英雄形象,体会他无私奉献的精神。
4.初步了解神话故事内容神奇、想象丰富的特点,培养想象力,激发阅读神话的兴趣。
并能用自己的话复述这个故事的内容。
教学重点通过朗读与想象了解故事内容,理解重点词句,积累特色语言,体会盘古的英雄形象。
课前准备推荐学生搜集中国著名的神话传说,如《精卫填海》、《夸父追日》、《嫦娥奔月》等教具准备写有词语、课文诗的小黑板各一块,背景音乐。
教学时间三课时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渲染神话意境1.师:你们喜欢神话故事吗?(生:喜欢)能说说你喜欢看哪些神话故事?生答:《精卫填海》《后羿射日》……2.师:今天让我们学习一个神话故事《盘古开天地》(教师板书课题,叫两位学生念课题)。
带着问题全班齐念课题:谁开天地?盘古干什么?师: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感受一下盘古劈开天地的神奇吧。
二、初读课文,感受文本1.自由朗读课文,借助注音认读生字。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盘古开天地导学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盘古开天地导学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盘古开天地导学案第1篇】一、谈话导入1.爱听故事爱读故事是每个孩子的天性。
课前老师布置大家搜集中国著名的神话故事,说说你都了解哪些?2.欣赏中国神话故事图片集,说出故事的名字。
(女娲补天、夸父追日、后羿射日、嫦娥奔月、哪吒闹海、牛郎织女等)你觉得神话故事和一般的故事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吗?(虚构的,不真实的,充满奇特的想象)3.这节课,我们就走进神话故事的天地,学习一篇课文《盘古开天地》。
齐读课题,课文写的谁?干什么?注意这里的“开”是开辟、开创、创造的意思。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词,整体感知文章脉络1.轻声自由读文,注意读准字音。
2.检查预习情况。
出示“我的词语库”齐读、指名读出示“会写字”指名读、齐读3.默读全文,思考课文是怎样把盘古开天地的过程写清楚的?用波浪线标出能显示事情发展顺序的短语。
很久很久以前,天和地还没有分开有一天,盘古忽然醒了天地分开以后盘古倒下后三、师生合作,感悟文本(一)学习课文第一段1.指名读第一段2.理解混沌:形容宇宙模糊一团的景象。
理解“一直”说明盘古醒来过吗?“十万八千年”这个数字怎么这么耳熟啊,联系孙悟空一个筋斗十万八千里,感悟盘古沉睡时间的长久3.指导朗读,读出盘古沉睡时间的长久,体会他异于常人的神奇。
(二)学习课文第二段1.指名读,找出描写盘古动作的词。
2.比较句子:他见周围一片漆黑,就抡起大斧头,朝眼前的黑暗猛劈过去。
他见周围一片漆黑,就拿起大斧头,朝眼前的黑暗砍了过去。
相机表演,体会哪个词更有气势?读句子,想象盘古的力大无比、气势非凡。
3.这一抡一劈的结果怎样?(伴随着一声巨响,天地分开了。
)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变成了地。
A看谁火眼金睛,能有所发现。
(反义词)轻—重清—浊上升—下降天—地前三组反义词把天和地的区别展示出来了。
B进一步理解“混沌”一词。
2023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盘古开天地导学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盘古开天地导学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盘古开天地导学案第【1】篇〗一、创设情境,渲染神话意境1、(出示课件)同学们,你们喜欢神话故事吗?你们看过哪些神话故事?今天,我们要再来学习一个神话故事,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2、如何读课题。
3、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神话故事,去认识一下盘古吧。
二、初读感知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碰到生字词可以把他们圈画出来。
2、识记生字词(课件出示)血液倒了下去逐渐下降创造猛劈滋润混沌抡起缓缓肌肤3、找中心句(1)词语会读了,现在我们把这些词语送入文中,相信读通这篇文章就不难了,读书有一种很高的本领,把一篇课文读成一句话,这篇课文那句话概括了整个故事内容?请你们默读课文,把句子画出来。
(2)生汇报(课件出示)(3)小结:这句话就像文章的眼睛,看到它我们就知道课文写了什么,像这样的句子就叫做中心句,同学们以后想知道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可以试着找找文中有没有中心句。
(4)读书的更高境界是把一句话读成一个词,谁来说说这句话中哪个词是关键。
(创造)创造这个词不好写,我们来写写这个词。
三、走进神话创造之路十分艰难,那盘古是怎样创造宇宙的`呢?请同学们听老师来读第一自然段,提出你们的疑惑。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感悟混沌1、混沌什么意思,盘古沉睡多久?2、全班读。
(二)学习盘古醒来1、有一天,盘古忽然醒来,醒来的盘古会做些什么呢?天和地又会有怎样的变化呢?请一位同学来读第二自然段。
2、盘古醒来做了什么?谁来说说。
(1)生汇报(课件出示:他见周围一片漆黑,就抡起大斧头,朝眼前的黑暗猛劈过去)(2)对比句子:他见周围一片漆黑,就抡起大斧头,朝眼前的黑暗猛劈过去他见周围一片漆黑,就拿起大斧头,朝眼前的黑暗劈过去(3)指导朗读,读出力大无比3、天和地又有什么变化呢?(1)生汇报(课件出示)只听一声巨响,混沌一片的东西渐渐分开了,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变成了地。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盘古开天地》导学案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盘古开天地》导学案盘古开天地【导学目标】了解中国古代神话故事《盘古开天地》,了解盘古的形象及其创世的过程,了解中华民族的创世观和宇宙观。
【导学内容】导读:古代中国的神话故事有很多,其中最有名的就是《盘古开天地》了。
你们喜欢听神话故事吗?那我们今天就来一起了解一下《盘古开天地》这个神话故事吧。
一、神话故事《盘古开天地》1. 盘古的形象盘古是一个巨人,他的身体高足有九万里,他的头顶触天,双脚踩在深不见底的地下。
他眼睛里有阳光、月亮、星辰,嘴里有风和云彩,他的牙齿是山脉,背上生长着古老的森林,他的肉体是大地,他的血液是江河和海洋。
2. 盘古的创世在很久很久以前,天地间一片混沌,没有形状也没有光亮。
盘古诞生在这个混沌之中,他要创建一个新的世界。
于是,盘古挥动手中的斧头,砍开混沌,天上的阳光洒下来,形成了天空和蓝天;盘古的血液流下来,形成了江河和大海;盘古的体毛化作了花草树木,盘古的头发化作了星星和月亮;盘古的钉子化作了矿石和山岗。
如此一来,天地变得井然有序,有了形状,有了光亮。
3. 盘古的壮烈牺牲盘古在砍开混沌之后,继续站在混沌之中撑住了天地。
但是,他寿命不长,终究难以支撑天地。
在他牺牲的时候,他的两只眼睛化作了太阳和月亮,他的身体化作了山脉和峡谷,他的骨骼化作了珠宝矿石,他的肉体成为了肥沃的土地,他的汗液变成了大雨滂沱,他的血液成了江河和大海。
二、思考与讨论1. 盘古是怎样创建了新天地的?2. 盘古的形象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3. 盘古的壮烈牺牲告诉我们什么?【导学练习】问题一:下列关于神话故事《盘古开天地》的说法正确的是()A. 盘古是一个普通人,他挥动斧头砍开混沌创造了新天地。
B. 盘古是一个巨人,他身体高足有九万里,他砍开混沌创造了新天地。
C. 盘古是一个神仙,他用法术创造了新天地。
D. 盘古是一个动物,他用爪子砍开混沌创造了新天地。
问题二:下列关于盘古的形象描述正确的是()A. 盘古是一个巨人,他的身体高足有九万里,他的牙齿是山脉。
四年级盘古开天地导学案

四年级盘古开天地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认识“劈、浊”等 7 个生字,会写“睁、翻”等 15 个字,会写“黑乎乎、翻身”等 13 个词语。
2、能边读边想象画面,说出课文中神奇的地方。
3、能讲述盘古开天地的过程,感受盘古的伟大形象。
二、学习重难点1、学习重点(1)掌握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2)感受神话故事中神奇的想象,体会盘古的献身精神。
2、学习难点讲述盘古开天地的过程,体会盘古的伟大形象。
三、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朗读感悟四、学习过程(一)预习导航1、读课文至少三遍,做到正确、流利。
2、圈出生字词,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3、查阅资料,了解盘古开天地的相关神话传说。
(二)字词学习1、读一读(1)自由朗读课文,圈出文中的生字词。
(2)同桌互读生字词,纠正读音。
2、认一认(1)出示生字词,指名认读。
劈(pī)浊(zhuó)丈(zhàng)隆(lóng)肢(zhī)躯(qū)液(yè)(2)强调易错字音:“浊”是翘舌音,“肢”是翘舌音、整体认读音节。
3、写一写(1)观察生字的结构和笔画,说说书写时需要注意的地方。
(2)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3)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4、词语理解(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黑乎乎:形容黑暗。
翻身:转动身体。
(2)查字典理解词语。
精疲力竭:精神非常疲劳,体力消耗已尽,形容极度疲乏。
(三)课文学习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2)小组交流,互相补充。
(3)全班汇报,教师总结:课文主要讲了盘古用斧头劈开天地,头顶天,脚踏地,最后身体化为万物,创造了美丽的世界。
2、精读课文,感受神奇(1)自由朗读课文,画出文中你认为神奇的地方,多读几遍。
(2)小组交流,说说这些地方神奇在哪里。
(3)全班汇报,教师引导学生体会神话故事中神奇的想象。
示例:①很久很久以前,天和地还没有分开,宇宙混沌一片,像个大鸡蛋。
神奇之处:把宇宙比作一个大鸡蛋,充满了想象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轻声自由读课文,画出字词,自学字词,不认识的字看课后生字表,可以借助工具书或与同学、老师交流解决.(2)小组内自学生字,互相交流识字方法.如:采用换偏旁法记忆“劈”“液”;运用数笔画法记忆“丈”“血”;运用比较法记忆“缓、暖、援”等.
2.指生认读,纠正字音.尤其是“血液”“混浊”“四 肢”“躯干”几个词的发音.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盘古开天地》.
3.让学生说一说读了课题之后,从课题中知道了什么或者有什么问题.
1.根据谈话内容打开记忆的闸门,回忆自己知道的神话故事.
2.齐读课题.
3.根据课题说说自己的理解或提出问题.
1.课前布置学生搜集中国著名的神话传说,如果有时间,可以读读.
2.注意引导学生读好课题的停顿和重音.
1.边读文边理清思路.本文先写盘古醒后抡斧劈天地(第1、2自然段);再写天地分开,盘古顶天蹬地(第3、4自然段);最后写盘古倒下化作万物(第5、6自然段).
2.交流汇报: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找到中心句.
3.(1)围绕“创造”理解并提出问题.
(2)梳理、归纳问题.
质疑问难时,对那些在课文中能直接找到答案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读书当即予以解决;对那些有思考价值,能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的问题,进行梳理,归纳问题.
3.再读课文.
1.“血”是多音字,要提醒学生注意.
2.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识记生字.
3.引导学生再次读文时,可采用不同方式,激发学生的读文兴趣,为理解课文做好铺垫.
三、指导书写,培养习惯(用时:7分钟)
1.出示“翻、劈”等13个会写字,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字的特点,说说书写注意事项.
2.范写生字“丈”“茂”“滋”.
四、整问题读课文,并说说课文的每个自然段都写了什么?
2.引导学生总结课文的主要内容.
(1)指导学生找出课文的中心句.
(2)初步理解中心句中的重点词语“创造”的意思.3.质疑问难,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1)围绕“创造”质疑.(2)师生共同梳理、归纳问题.
3.指导学生书写.
1.观察字的结构,说出这些字的结构特点,交流书写注意事项.
2.认真观察老师的范写,一起书空.
3.在老师的指导下正确、规范地书写生字.
1.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小组成员大胆交流,并认真倾听同伴的想法,学会合作学习.
2.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只要学生能根据注释说出古诗的大致意思即可,不要过于提高要求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用时:20分钟)
1.出示学习要求,指导学生按照要求学习.学习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 句子反复读一读.
(2)边读边思考:课文写了一个什么故事?能不能用书上的一句话来概括?(3)想好后和同桌说一说.
2.出示生字词卡,检查学生字词掌握情况,相机正音.
3.引导学生再次读文,要求读准字音,尽量把课文读流利.
第二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教学提示
一、揭示课题,复习导入(用时:7分钟)
1.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盘古开天地》.2.出示生字词卡片,引导学生开火车朗读.
3.听写“劈、竭、茂”三个生字.
4.引导学生读文并概括主要内容.
1.学生齐读课题.2.开火车认读生字词.3.在听写本上规范书写生字.
4.边读课文边回顾课文内容.
2.感受盘古敢于开创、勇于献身的精神.
课前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2.熟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自学本课生字新词.(学生)
3.回忆自己读过的神话故事.(学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教学提示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用时:3分钟)
1.谈话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知道哪些神话故事.
5.深入挖掘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思考:
(1)盘古把自己的一切都变成了世间万物,这些都是作者的想象,这些想象给了你怎样的感受? (2)展开奇特而合理的想象,想想盘古的其他部分还会变成什么?
6.小结课文,升华感情:面对这样一个坚持不懈的巨人,你想对他说些什么?
1.快速浏览课文,画出文中的最后一句话.2.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最后一句话质疑.预设:
4.引导学生围绕下面的内容小组交流读书感受.(1)“只听见一声巨响,‘大鸡蛋’碎了.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变成了地.”
(2)“天每天升高一丈,地每天加厚一丈,盘古的身体也跟着长高.”
(3)“盘古倒下以后,他的身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呼出的气息变成了四季的风和飘动的云;他发出的声音化作了隆隆的雷声;他的左眼变成了太阳,照耀大地,他的右眼变成了月亮,给夜晚带来光明……”
2.复述盘古开天地的经过.
3.讲自己收集的故事.
号召学生阅读其他的中国古代神话故事,如《精卫填海》《大禹治水》等,建议在班里召开一次神话故事会.
(1)盘古是怎样创造世界的?
(2)世界之前是什么样子的?
(3)盘古创造世界之后又是什么样子的?
3.边读边想:找到相应的段落,读一读,作好批注,然后在小组内交流.
4.在教师的指导下围绕语句交流读书感受,自读汇报后其他学生补充,教师补充指导.
5.(1)小组交流,说说读了这些想象的语句的感受:盘古让宇宙有了天和地,这就是创造,更值得我们敬佩的是盘古倒下后还献出了自己的一切,继续创造美丽的世界.
3.课文第5自然段有一处省略号,教师要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并在小组内交流汇报.
三、总结全文,拓展延伸(用时:7分钟)
1.总结全文.
2.借助插图和课文内容,说说盘古开 天地的经过.3.布置作业.
(1)回家把《盘古开天地》的故事讲给父母听.
(2)收集神话故事《夸父追日》《嫦娥奔月》等,介绍给大家.
1.畅谈自己的收获.
12《盘古开天地》导学案
课题
盘古开天地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认识“劈、浊”等7个生字,会写“翻、劈”等13个字,会写“黑乎乎、上升”等12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句;能借助插图和课文内容,说说盘古开天地的经过.
3.读懂课文,感受盘古敢于开创、勇于献身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画面;能借助插图和课文内容,说说盘古开天地的经过.
1.学生朗读字词时要相机强调部分生字的读音.
2.学生在回顾课文内容的时候,教师要提示学生用文中的句子概括.
二、品读课文,读中感悟(用时:26分钟)
1.引导学生交流初读感悟:读文后,你有什么感受?画出课文的中心句.
2.引导学生围绕中心句质疑.
3.指导围绕问题默读,明确要求:用心读,不出声,边读边思考.
(2)发挥想象,充分交流盘古身体的其他部分还会变成什么.
6.在老师的引导下,说说自己想对盘古说些什么.
1.学习课文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如第2自然段中有一些意思相反的词,用来描写天地的变化,“轻”和“重”;“清”和“浊”;“上升”和“下降”.这些词语的恰当运用,写出了天与地的不同.2.在感受盘古开天地的艰辛和顽强时,要引导学生从两个角度来体会,一是抓住文中的反义词来理解,如“轻而清——重而浊”;二是抓住文中的近义词来理解,如“缓缓——慢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