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交通其他环境问题PPT课件

合集下载

中国交通存在的主要问题ppt

中国交通存在的主要问题ppt

中国交通存在的主要问题ppt一、引言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拥有发达的经济和庞大的交通网络。

然而,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中国交通也面临着一些主要问题。

本文将详细分析中国交通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二、城市交通拥堵1.1 问题描述随着城市化进程加速推进,城市人口急剧增加,导致道路交通拥堵严重。

尤其是大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等地,早晚高峰时段车辆密度高,交通流量大,行进缓慢。

1.2 解决方案为了缓解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公共交通建设:扩大地铁、轻轨等公共交通线路覆盖范围和容量,提升乘客出行体验。

(2)鼓励非机动车出行:建设更多自行车道和步行街,提供便利条件给非机动车使用者,并提倡绿色出行意识。

(3)实施交通限制措施:例如采取限号措施减少汽车数量、推行差别化收费等政策,引导市民选择公共交通或共享交通工具。

三、交通事故高发2.1 问题描述中国交通事故数量庞大,危害严重。

包括道路交通事故、铁路事故等,在许多地区造成了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2 解决方案为了降低交通事故发生率,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交通安全教育:通过学校、媒体等渠道进行广泛的交通安全宣传和培训,增强居民的交通安全意识。

(2)加强执法力度:严厉打击违法行为,例如超速驾驶、酒驾等,提高违规成本,形成有效震慑。

(3)改善交通设施建设:修复破损路面、更新老化信号灯和标志牌等设施,并加强监管和维护工作,确保道路安全运行。

四、不合理的运输布局3.1 问题描述中国各地区的经济水平不均衡,导致各地运输需求差异较大。

一些地方存在过剩的运力资源,而一些又因为基础设施和交通条件限制导致运输困难。

3.2 解决方案为了改善运输布局不合理的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优化运输资源配置:根据各地区的实际需求量和产业结构,调整运力资源分配,鼓励发展经济相对薄弱地区的物流业务。

(2)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加快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在关键节点打破瓶颈,提高交通网络覆盖密度。

道路交通环境保护概述

道路交通环境保护概述

道路交通环境保护概述一、背景道路交通是现代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同时也是造成环境问题的主要来源。

随着车辆数量的增加和交通运输的发展,道路交通排放的污染物对大气、水体和土壤等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

因此,道路交通环境保护显得尤为重要。

二、污染物排放情况1.大气污染:机动车尾气排放是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其中包括二氧化碳、氮氧化物、一氧化碳、颗粒物等有害气体和颗粒物。

2.水体污染:道路交通产生的污水往往含有油脂、重金属等有害物质,如果排放未经妥善处理,会对水体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3.土壤污染:长期停放的汽车可能会泄露机油、冷却液等有害物质,导致土壤受到污染。

三、道路交通环境保护措施为了减少道路交通对环境的影响,采取以下措施可以有效保护环境: 1. 推广清洁能源汽车:逐步替代传统燃油车辆,减少尾气排放对大气环境的污染。

2. 完善排放标准:严格执行机动车排放标准,限制排放污染物的含量。

3. 加强道路管理:规范车辆停放、加强污水处理、架设防护设施等,减少污染物对土壤和水体的污染。

4. 科学规划道路建设:合理规划道路布局、减少交通堵塞,降低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

四、道路交通环境保护的意义道路交通环境保护不仅能改善空气质量、减少水体和土壤污染,还有利于人类健康和生态平衡的维护。

只有通过科学的管理和技术手段,才能实现道路交通与环境协调发展。

五、结论道路交通环境保护是当今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政府、企业和个人共同努力,实施有效的措施来减少污染物排放,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

让道路交通环境既能满足交通需求,又不损害自然环境,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道路交通环境保护》课件

《道路交通环境保护》课件

01
上海市新能源汽车推广计划
通过政策扶持和基础设施建设,大规模推广电动汽车和其他新能源汽车

02
北京市交通拥堵治理措施
通过限行、限购和拥堵费等手段,降低机动车使用强度,缓解交通拥堵

03
广州市公共交通优化计划
加大对公共交通的投入,优化公交线路和地铁网络,提高公共交通服务
水平。
地方环保实践案例
杭州市西湖区绿色出行项目
道路交通环保实践案例
国际环保实践案例
英国伦敦拥堵收费制度
通过征收拥堵费,有效减少私家车进入市中心,降低交通拥堵和 空气污染。
丹麦绿色出行计划
鼓励使用自行车、公共交通和电动汽车,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
纽约市步行和自行车计划
改善步行和自行车基础设施,提高非机动车出行的安全性与便捷性 。
国内环保实践案例
《道路交通环境保护》PPT课 件
目录
•具 • 道路交通环保政策与法规 • 道路交通环保实践案例 • 未来道路交通环保展望
01
引言
主题介绍
道路交通环境保护
介绍道路交通环境保护的概念、 意义和重要性,阐述道路交通与 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
当前环境问题
环保的汽车技术。
绿色税费政策
实施绿色税费政策,对高排放车辆 采取限制措施,鼓励低排放或零排 放车辆的使用。
环保法规执行
加强环保法规的执行力度,严厉打 击超标排放等违法行为,保障环保 措施的有效实施。
社会参与对环保的促进
公众环保意识提高
通过教育和宣传,提高公众对道 路交通环保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形成绿色出行和低碳生活的社会
噪音还会对动物栖息地造成影 响,破坏生态平衡。
土壤污染

道路交通环境保护

道路交通环境保护

道路交通环境保护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道路交通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然而,道路交通的迅猛发展也给环境带来了诸多挑战。

车辆的尾气排放、噪音污染、道路建设对生态的破坏等问题日益凸显,严重影响着我们的生活质量和生态平衡。

因此,加强道路交通环境保护已成为当务之急。

道路交通中的尾气排放是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

汽车燃烧燃料时会释放出大量的有害气体,如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和颗粒物等。

这些污染物不仅对空气质量造成严重影响,还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

长期暴露在污染的空气中,人们容易患上呼吸道疾病、心血管疾病甚至癌症。

特别是在城市地区,交通拥堵时车辆怠速运行,尾气排放量大幅增加,使得空气质量进一步恶化。

噪音污染也是道路交通带来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车辆行驶过程中的发动机噪声、轮胎与路面的摩擦声以及喇叭声等,都会产生高分贝的噪音。

长期处于高噪音环境中,会导致人们的听力下降、心理压力增加,影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对于居住在道路附近的居民来说,噪音污染更是一大困扰,严重影响他们的休息和睡眠质量。

此外,道路建设过程中也可能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为了修建道路,可能需要砍伐树木、占用农田和破坏野生动物的栖息地。

这不仅会导致生物多样性的减少,还可能引发水土流失等生态问题。

而且,道路建成后,会分割原有的生态系统,影响动物的迁徙和植物的传播,对生态平衡产生长期的负面影响。

为了应对道路交通带来的环境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加强车辆尾气排放标准的制定和执行是关键。

政府应不断提高尾气排放标准,促使汽车制造商研发和生产更加环保的车辆。

同时,鼓励和推广新能源汽车的使用,如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等。

对于现有的燃油车辆,可以通过定期检测和维护,确保其尾气排放符合标准。

其次,优化道路交通规划和管理也能有效减少环境污染。

合理规划道路网络,避免过度拥堵,提高道路通行效率。

推广智能交通系统,通过实时交通信息的发布和引导,减少车辆的怠速时间和不必要的行驶。

文明交通安全出行主题班会PPT课件

文明交通安全出行主题班会PPT课件


超过不良天气和视线所限制的行驶速度;
超过装载所限制的行驶速度
交通事故的成因
违章驾驶
在弯路、十字路口、隧道、桥梁、陡坡等不允许超车的地方超车;


前车未让路强行超车;

在视线受限、交通情况复杂及迎面近距离来车时超车;


超车后过早回路;
车 超车后突然刹车。
交通事故的成因
一、违章驾驶
4、在通过两边有非机动车或行人的窄路、窄桥时,要减速慢行,适当注意 后视镜;要和非机动车或行人保持必要的横向间距。
5、在高等级公路上行车时,不仅要注意和前车保持必要的安全距离,还要 通过后视镜观察、判断后面车辆的跟车距离,在处理情况时做到心中有数, 以免发生追尾事故。 6、在通过交叉路口时,交通冲突较多,要降低车速,注意观察两侧行人和 车辆情况,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顺利通过。
车轮下的警示 场面
车轮下的警示 场面
车轮下的警示
案例
交通安全要注意,不要随意跨 越马路,过马路时要看红绿灯, 走斑马线,小手牵大手,一起 遵守交通规则,让我们的出行 更加安全。
车轮下的警示 事故原因:
雨路驾车操 水面驶速作 天不急较不 气平躁快当
发生事故的原因
交通事故多发的特点
01 机动车驾驶员超速超载、疏忽大意、违章占道、逆向行驶、临危措
02 机动车总量增多,不安全因素多。 03 道路通行条件不适应现代交通的需求,安全问题突出。
交通事故多发的原因分析
04 预防事故新机制的作用还没有充分发挥,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
缺乏预防道路交通事故的科学方法和措施。一些地方预防道路交通事
故的措施主要靠拼警力,预防措施和方法单一,没有把安全宣传教育、 05

《道路交通规划 》课件

《道路交通规划 》课件

道路交通规划的重要性
02
合理的道路交通规划能够提高交通效率、减少拥堵和事故,提
升城市居民出行体验和生活质量。
国内外交通规划的实践与经验
03
介绍国内外先进的交通规划理念和实践案例,为后续课程内容
提供参考和借鉴。
课程目标
掌握道路交通规划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道路交通规划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为后续的深入学 习打下基础。
THANKS
感谢观看
了解国内外交通规划的最新动态和趋势
通过案例分析和实践操作,使学生了解国内外交通规划的最新动态和趋势,提升学生的专 业素养和国际视野。
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课程实践和案例分析,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做好准备。
02
道路交通规划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道路交通规划是对道路交通系统进行全面的规划、设计和管理,旨在提高道路 交通效率和安全性,缓解交通拥堵,减少环境污染,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速,城市人口和车辆数 量不断增加,道路交通拥堵现象愈发严重 。这导致了交通延误、浪费时间和资源、 增加污染排放等一系列问题。因此,解决 城市拥堵问题成为道路交通规划的重要任 务。
环境保护问题
总结词
环境保护是道路交通规划中必须考虑的重要 因素,旨在减少交通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详细描述
在道路交通规划中,应注重环境保护,减少 车辆排放对空气、水源和土地的污染。采取 有效的措施,如发展公共交通、推广新能源 汽车、建设绿地等,以降低交通对环境的破 坏,实现可持续发展。
展。
高速公路规划案例
案例名称
沪宁高速公路规划
规划背景

道路交通环境保护

道路交通环境保护
通过改进车辆和设备、使 用低噪音材料、加强城市 规划和管理等手段来降低
交通噪声。
交通尾气污染
尾气污染来源
机动车尾气是交通尾气的主要来 源,包括一氧化碳、氮氧化物、 碳氢化合物和颗粒物等有害物质

尾气污染影响
尾气污染是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之 一,会对人体健康和环境产生负面 影响,如导致呼吸道疾病、酸雨和 温室效应等。
交通拥堵问题
城市交通拥堵现象日益严重,不仅影响了城市交通的效率,还增加了车 辆的尾气排放和噪音污染。
03
交通事故频发
道路交通事故频发,给人们的生命安全和财产造成了严重威胁,同时也
对道路交通环境造成了不良影响。
道路交通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保障人民健康
道路交通环境保护是保障人民健康的重要措施。减少交通 污染和噪音可以改善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减少疾病的发 生。
控制交通污染
采取有效的措施控制交通污染,如限 制高排放车辆进入市区、推广环保型 交通工具等。
优化交通结构
优化城市交通结构,发展公共交通、 鼓励步行和自行车出行等,以减少交 通污染和拥堵问题。
加强交通管理
加强交通管理,合理规划道路网络、 实施交通疏导等措施,以减少交通事 故和交通拥堵现象。
提高环保意识
加强国际合作,共建全球绿色交通体系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积极参与国际环保合作,与各国共同研究和应对道路交通环境保护的挑战,分享经验和最佳实践。
推动全球绿色交通体系建设
共同构建全球绿色交通体系,促进各国在绿色出行、新能源汽车、环保科技等方面的合作与交流,共 同推动全球道路交通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
谢谢您的聆听
01
推广使用清洁能源车辆,如电动汽车、天然气汽车等,减少尾

交通工程学电子课件第15章道路交通环境的保护

交通工程学电子课件第15章道路交通环境的保护
例:1952年12月伦敦烟雾事件
第三节 汽车污染 物的危害与防治
二.汽车污染物及其危害
危害较大的几种污染物
○ 一氧化碳
二氧化

○ 二氧化氮
碳氢化
合物
● 粉尘及烟雾
光化学
烟雾
第三节 汽车污染 物的危害与防治
三.汽车污染物的排放
规律:
○ 城市越大,人口越密,汽车越多, 则排出的污染物越多
○ 城市多于农村 ○ 城市中心区多于边缘区 ○ 商业区多于居民区
第四节 噪声污染
一、声波及有关概念
声波:机械波,在媒介中传播,来源于发声体的振动; 传入人耳时,耳鼓膜振动,刺激听神经而产生声的感 觉。
人耳听觉范围:20Hz-20000Hz
乐音与噪音
二、声压与距离的 关系
距声源距离越近,声压 越低,距离增加一倍, 声压减小6dB
第四节 噪声污染
交通噪声的传播
三.汽车污染物的排放
四.排气量与车辆运行状态的关系
○ 汽油、柴油汽车: ● 怠速时一氧化碳最多,减速次之,恒速最 小; • 碳氢化合物则减速时量最多,恒速最低
五.排放量同道路总坡的关系
○ 纵坡越大,耗油量越大,排污数量越大
第三节 汽车污染物的危害与防治
道路交通大气污染的防治 国外概况:
○ 明显改善,解除了城市上空烟雾弥漫的局面;但光化学烟雾有所发展,氮的氧化物仍有增 加的趋势
• 包括:大气污染、噪声、振动、妨碍日照和电磁波干扰,以及对非再生自然资 源的消耗
○ 交通运输干线(地上和地下)的影响 • 包括: • 对耕地的占用 • 对交通工程沿线文化、历史和古建筑等风景名胜造成的不利影响 • 对自然生态的破坏
一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汽车与交通学院
.
10
(二)振动容许标准 • 振动容许标准有两类,一类是关于人的健康所
建立的标准,另一类是关于机器设备、房屋建 筑及特殊要求(如天文台、文物古迹等)所制定的 标准。下面介绍前一类标准,关于后一类标准 请查阅有关资料。 1.城市区域环境振动标准 • 我国于1988年颁布了《城市区域环境振动标推》 (GB10070-88),目的是控制城市环境振动污染。 标准规定的振级值见表6-2,表中给出的是铅垂 向z振级容许值,即各个区域的z振级不得超过 表中的限值。
汽车与交通学院
.
2
• 瑞利表面波(R波)的波速VR与横波的波速VS之 间有如下关系
汽车与交通学院
.
3
• 由地表面激振的波动理论分析,点振源上、下方 向振动,表面瑞利波的振幅以传播距离r-1衰减, 地表内(地基中)纵波和检波的振幅以l/r2衰减。对 于线振源,纵波和横波的振幅以1/r衰减。
• 实际上道路交通振动随传播距离的衰减与地质条 件有关,软土地基比一般粘土地基随距离衰减要 小,一般粘土地基比砂砾地基随距离衰减亦小, 岩石地基随距离衰减最小。据资料介绍,在道路 边测得振动在水平面内的分量比垂直面内上、下 方向的分量要小得多,而且距道路边越远,表面 波的波动越占优势,但是表面波一旦进入地表内 便迅速衰减。
• 一般采用铅垂向的Z振级表示振动的强弱。 Z振级是按路ISO 2631/1-1985规定的全身 振动z计权因子修正后得到的振动加速度级, 记为VL,单位为dB。
汽车与交通学院
.
6
• 测量振动的方法较多,最简单的是用振动级计直 接测定环境振动的加速度级。振动级计采用加速 度计作为测量振动加速度的传感器(拾振器),测 量时传感器的底座平稳地安置在平坦而坚实的地 面上。在野外测量时,先将传感器固定在一平整 的平板上,再将平板安置在经压实的地面上。平 板的尺寸和质量要尽可能的小,以使对振动的影 响可以忽略不计。测量点设置在各类建筑物室外 0.5M以内的振动敏感点,必要时可置于建筑物室 内地面的中央。
汽车与交通学院
.
9
• 当振动增强到某一程度人就感到不舒适,这是人 对振动的心理反应。当振动继续增强,人对振动 产生心理反应的同时产生生理反应,与此相应的 振动强度叫做疲劳阈。当振动强度超过疲劳阈时, 人的神经系统及其功能会受到不良影响。如果振 动进一步增强,达到极限闻强度时,对人不仅有 心理及生理影响,还会产生病理性损伤。长期在 超极限阈的强烈振动下工作,会使感受器官和神 经系统产生永久性病变,这种由振动引起的病变 叫做振动病,它的全身症状是头晕、头痛、烦躁 失眠、食欲不振和疲乏无力等,局部症状是承受 强烈振动的部位,如手、肘肩关节等发生损伤, 手指肿胀僵硬,手臂无力等。
第六章 道路交通其他环境问题
汽车与交通学院
.
1
道路建设期、营运期除对生态环境、声环境、水环 境和环境空气有影响外,还会产生振动、社会环境、 景观环境等其他环境问题。
第一节 道路交通振动环境影响防治
一、道路交通振动的测量 (一)道路交通振动的传播 • 道路交通振动是指由道路上行驶车辆的激振而产
生的地面振动,因而道路交通振动很大程度上取 决于道路结构和地质条件。振动在半无限弹性介 质中(如地面)传播时,在弹性体内产生纵波(压缩 波)和横波(切变波),同时还存在一种沿表面传播 的波,称为瑞利表面波。介质内纵波和横波的传 播速度表达式如下:
• 与噪声相类似,振动的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等也可用分 贝数来表达他们的相对大小,国家标准《城市区域环境 振动测量方法》(GB10071-88)规定采用振动加速度级。
• 振动加速度级的定义是,加速度与基准加速度之比值以 10为底的对数乘以20,记为VAL,单位为dB 。其表达 式为:
汽车与交通学院
.
5
汽车与交通学院
.4ຫໍສະໝຸດ (二)道路交通振动的测量• 反映振动强弱的物理量是振动的位移(y)、速度(v)和加 速度(a),三者之间有如下关系
• 式中w为振动的圆频率(w =2πf)。对于道路交通振动,其
振动频率(f)由车辆的固有频率和路面的凹凸不平产生的 综合作用,其中由路面的凹凸不平产生的振动影响占支 配地位。
• 在频率10Hz附近存在第二个共振频率.主要由腹 腔共振产生,对肠、胃、肝脏等的影响较大。人 体其他器官的共振频率头部为25Hz.手为3040Hz,上下颇为6-8Hz,中枢神经系统为250Hz。
• 频率给定时,振动对人体的影响主要决定于振动 的强度。其次与振动的暴露时间也有很大关系, 短暂时间可以容忍的振动,在长时间就可能不能 容忍。
汽车与交通学院
.
11
汽车与交通学院
.
12
2.用人体影响的评价标准 • 国际标准ISO 2631关于人体全身铅垂向振动暴露评价标推
见图6-1。该标准给出了三个振动容许界限和暴露时间。 (1)疲劳、效率降低界限。图中给出的曲线是疲劳和效率降低
振动标准,即当振动强度超过该疲劳阂时,人体不能保持 正常工作效率。 (2)舒适性降低界限。将图中每条曲线的加速度除以3.15(减 10dB)便是舒适性降低界限.即当振动强度超过该界限时, 人体对振动产生心理不舒适感。 (3)暴露界限。将图中每条曲线的加速度乘以2(加6dB)便是振 动暴露界限.即当振动强度超过该极限阔时,人体不仅产 生心理反应,而且会产生生理病变。 (4)暴露时间。图6-1中每条曲线上的时间,即表示在该振动 强度下允许的暴露时间。以控制人的工作时间,以保持正 常工作和身体健康。 • 另外从图6-1中还可看出,人体对频率4-8Hz范围内振动的 反应最敏感。
• 人体对振动的反应相当于一个复杂的弹性系统,当振动 的频率与人体的某些固有频率一致(或接近)时,因产生共 振而对人体的影响特别大。实验表明,人体对频率2-12Hz 的振动感觉最敏感,对低于2Hz或高于12Hz的振动,敏感 性逐渐减弱。
汽车与交通学院
.
8
• 人体全身垂直振动时,在频率4-8Hz范围内有一 个最大的共振峰,称第一共振频率,它主要由胸 腔共振产生,对心脏、肺脏的影响最大。
• 应用传感器和磁带记录仪可以将振动信号记录下 来,再用信号分析仪对记录的扳动信号进行分析, 可获取振动频率、加速度、速度和位移等振动参 数。
汽车与交通学院
.
7
二、振动对人体的影响和振动标准
(一)振动对人体的影响
• 振动通过人体各部位与其接触而产生作用,根据振动作用 范围的不同,对人体的影响可分为全身振动和局部振动两 种。全身振动是指人体直接站(或坐)在扳动体上所受的振 动,局部振动是指人体只有部分部位(如手)与振动体接触 所受的振动。出于道路交通振动激起的是地面振动,所以 对人体的影响是全身的,车内的乘客振动亦是全身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