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下免疫治疗儿童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疗效观察

合集下载

同一气道,同一疾病舌下免疫治疗的临床应用

同一气道,同一疾病舌下免疫治疗的临床应用

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2019年1月第33卷第1期JOtolaryngolOphthalmolShandongUnivꎬVol.33ꎬNo.1ꎬ2019收稿日期:2018 ̄12 ̄31ꎻ修回日期:2019 ̄01 ̄07通信作者:程雷ꎮE ̄mail:chenglei@jsph.org.cndoi:10.6040/j.issn.1673 ̄3770.1.2018.048上下气道炎症性疾病多学科综合诊治文章编号:1673 ̄3770(2019)01 ̄0001 ̄03㊀㊀㊀㊀㊀述评同一气道ꎬ同一疾病:舌下免疫治疗的临床应用程雷(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ꎻ南京医科大学国际变态反应研究中心ꎻ江苏省临床医学研究院过敏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研究所ꎬ江苏南京210029)㊀㊀程雷ꎬ医学博士ꎬ教授ꎬ主任医师ꎬ博士生导师ꎮ现任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主任ꎬ江苏省耳鼻咽喉科医疗质量控制中心主任ꎮ主要学术任职:中华医学会变态反应学分会候任主委ꎬ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常委ꎬ鼻科学组副组长ꎻ世界过敏组织(WAO)过敏医疗设备委员会理事ꎻ国家卫生健康委能力建设和继续教育中心耳鼻喉科专家委员会鼻变态反应学组组长ꎻ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过敏科学分会副主委兼秘书长ꎬ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分会常委ꎬ华东地区协作组组长ꎻ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耳鼻咽喉科专业委员会常委ꎬ变态反应专家委员会主委ꎻ中国医师协会耳鼻咽喉科医师分会常委ꎬ变态反应学组组长ꎻ中华预防医学会过敏病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常委ꎻ江苏省医学会变态反应学分会主委ꎬ耳鼻咽喉科分会前任主委ꎻ江苏省医师协会耳鼻咽喉科医师分会会长ꎬ变态反应医师分会候任会长ꎮ担任«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副总编ꎬ«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常务副总编ꎬ«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副主编ꎬ英国ClinicalOtolaryngology杂志国际编委ꎬ等ꎮ主要研究方向:上气道过敏与炎症的机制及临床诊治ꎮ作为主要起草者和执笔人ꎬ参与制定中华医学会«变应性鼻炎诊断和治疗指南»㊁«慢性鼻-鼻窦炎诊断和治疗指南»㊁«血管运动性鼻炎诊断和治疗建议»㊁«变应性鼻炎特异性免疫治疗专家共识»等中英文指南共识文件ꎮ 十一五 江苏省科教兴卫工程建设优秀重点人才ꎻ 十二五 南京医科大学学科建设工作先进个人ꎮ引用格式:程雷.同一气道ꎬ同一疾病:舌下免疫治疗的临床应用[J].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ꎬ2019ꎬ33(1):1 ̄3.CHENGLei.Oneairwayꎬonedisease:clinicalapplicationofsublingualimmunotherapy[J].JOtolaryngolOph ̄thalmolShandongUnivꎬ2019ꎬ33(1):1 ̄3.Oneairwayꎬonedisease:clinicalapplicationofsublingualimmunotherapyCHENGLeiDepartmentofOtorhinolaryngologyꎬTheFirstAffiliatedHospitalꎬNanjingMedicalUniversityꎻInternationalCentreforAllergyRe ̄searchꎬNanjingMedicalUniversityꎻTheInstituteofAllergyandAutoimmuneDiseaseꎬJiangsuClinicalMedicineResearchInstitu ̄tionꎬNanjing210029ꎬJiangsuꎬChina㊀㊀上下气道炎症反应密切相关并相互影响ꎬ变应性鼻炎(allergicrhinitisꎬAR)和哮喘是临床常见的IgE介导的气道变态反应疾病ꎬ被称为 同一气道ꎬ同一疾病 (oneairwayꎬonedisease)ꎬ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ꎬ导致沉重的疾病负担ꎮ流行病学调查显示ꎬ我国主要城市14岁以下儿童哮喘的患病率为3.02%[1 ̄2]ꎬ而3~6岁学龄前儿童AR患病率已达10.8%~14.9%[3 ̄4]ꎬ成人AR的自报患病率则为17.6%[5]ꎮ世界卫生组织(WHO)和世界过敏组织(WAO)提倡将 防控结合ꎬ四位一体 作为变态反应疾病的治疗原则ꎬ其策略为加强环境控制ꎬ避免接触变应原ꎻ进行规范化药物治疗ꎬ科学合理用药ꎻ重视特异性免疫治疗ꎬ长期稳定控制疾病ꎻ强化患者教育ꎬ提高对疾病的认识ꎮ变应原免疫治疗(allergenimmunotherapyꎬAIT)已被临床实践指南[6 ̄10]推荐用于AR和/或哮喘的治疗ꎬ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呼吸道症状ꎬ减少对症药物的使用ꎬ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ꎮAIT的治疗方式目前主要有两种:皮下免疫治疗(subcutaneousimmunotherapyꎬSCIT)和舌下免疫治疗(sublingualimmunotherapyꎬSLIT)ꎮ相对于SCIT已有100多年临床应用的历史ꎬSLIT是一种新兴的治疗方法ꎮ研究表明[11]ꎬSLIT与SCIT一样能够通过多种免疫调节机制对人体免疫系统发挥作用ꎬ包括调节Th1/Th2免疫失衡ꎻ降低变应原特异性IgE的合成ꎬ并促使 封闭抗体 IgG4的产生ꎻ促1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2019年1月第33卷第1期JOtolaryngolOphthalmolShandongUnivꎬVol.33ꎬNo.1ꎬ2019使调节性T细胞的产生和活化ꎬ诱导机体对变应原产生耐受性ꎮSLIT是一种经口腔黏膜给予变应原疫苗ꎬ以使变态反应疾病患者逐渐实现免疫耐受的特异性免疫治疗方法ꎬ其第一个随机㊁双盲㊁安慰剂对照研究发表于1986年ꎮ随后ꎬ大量的临床研究和Meta分析进一步证实了SLIT的疗效及安全性ꎬ因而得到WAO的推荐ꎬ为此曾两次发表意见书[12 ̄13]ꎮ过去十多年ꎬSLIT在气道变态反应疾病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ꎮWAO意见书认为ꎬSLIT对患者年龄没有具体限定ꎮ国内多项临床研究表明[11]ꎬSLIT对4岁以上儿童及成人尘螨致敏引起的AR和哮喘具有明显疗效ꎬ且安全性良好ꎮ考虑到幼龄儿童的低依从性ꎬ大多数临床指南推荐SLIT用于4岁及以上儿童ꎬ新版中国AR指南[8]则认为可以放宽到3岁ꎬ这是依据一些较高质量的临床研究结果和系统评价所达成的共识ꎮ需要注意的是ꎬ虽然SLIT安全性和耐受性好ꎬ但通常是在没有直接医疗监督的家中进行治疗ꎬ患者和监护人应该被告知如何识别不良反应ꎬ防范严重全身反应的发生ꎮ关于SLIT在AR和哮喘治疗中的临床应用及推荐强度ꎬ国内外指南尚存一些争议ꎮ先看国内指南ꎬ最新的AR指南和AIT指南(包括中文版和英文版)[6 ̄8]均推荐AIT为AR的一线治疗方法ꎬ对于诊断明确的患者应尽早行SCIT或SLITꎬ而不需要以药物治疗无效为前提条件ꎮ特别是对哮喘发作的高危人群(如5岁以上AR患儿)可较早开始AIT[14]ꎮ但考虑到目前国内可供临床使用的标准化变应原疫苗仅有尘螨提取物ꎬAIT的适应证主要为尘螨过敏导致的中-重度持续性ARꎬ合并其他变应原数量少(1~2种)ꎬ最好是单一尘螨过敏的患者ꎮ相比AR指南ꎬ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2016年版)[9]对AIT的推荐则显得比较保守ꎬ仅适用于在严格的环境控制和药物治疗后仍控制不良的哮喘患者ꎬ并认为SLIT的长期疗效尚待进一步验证ꎮ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2016年版)[10]对于AIT的观点有所不同ꎬ认为无论SCIT还是SLITꎬ疗程3~5年ꎬ可改善哮喘症状ꎬ减少缓解药物应用需求ꎬ降低吸入性糖皮质激素(inhaledcorticosteroidꎬICS)的每天需用剂量ꎬ减少急性哮喘发作ꎬ而且认为在疾病早期开始进行AIT有可能改变其长期病程ꎬ但对肺功能的改善和降低气道高反应性的疗效尚需进一步临床研究和评价ꎮ再看国外指南ꎬ2018年欧洲变应性鼻结膜炎AIT指南[15]推荐在成人和儿童季节性AR患者中使用SLIT片剂或滴剂ꎬ尤其适用于禾本科草花粉致敏的成人患者ꎬ疗程不小于3年ꎻ对于尘螨过敏的成人常年性AR患者ꎬ使用SLIT片剂进行短期治疗(至少1年)的效果也得到肯定ꎮ最新的2018年版全球哮喘防治创议(GlobalInitiativeforAsthmaꎬGINA)[16]则认为ꎬ成人和儿童哮喘在低剂量ICS治疗中加用SLIT是有适度益处的ꎬ在尘螨致敏的AR伴持续性哮喘(需用ICS控制ꎬFEV1>70%预计值)患者中ꎬSLIT能够减少轻-中度哮喘发作ꎮ因此在那些接受第2级治疗时(低剂量ICS加按需使用缓解药物)仍有哮喘急性发作的成人患者中ꎬSLIT可以作为一种辅助疗法(add ̄ontherapy)ꎮ总之ꎬAIT是目前惟一能改变IgE介导的气道变态反应疾病自然进程的对因疗法ꎬ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已得到大量研究的证实[17]ꎮ就SLIT而言ꎬ在中国临床应用虽然仅有十多年ꎬ已取得的研究证据推荐其作为一线疗法用于AR的早期治疗ꎬ疗程需要3年以上ꎮ值得一提的是ꎬ由于不同地域AR患者的主要致敏变应原种类不尽相同ꎬ而且西方国家关于舌下滴剂的研究相对较少ꎬ因此欧洲AIT指南[15]尚不推荐尘螨舌下滴剂用于常年性AR的治疗ꎮ关于SLIT在儿童和成人哮喘患者中的应用ꎬ国内外指南中的推荐意见尚不一致ꎬ总体上循证医学证据级别还不够高ꎬ有待于进一步开展高质量的临床研究ꎬ并制定切合实际的气道变态反应疾病SLIT中国指南ꎬ更好地指导我们的临床实践ꎮ参考文献:[1]邵洁.探讨儿童过敏性哮喘的若干问题[J].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ꎬ2019ꎬ33(1):25 ̄27.doi:10.6040/j.issn.1673 ̄3770.1.2018.036.SHAOJie.Problemsassociatedwithallergicasthmainchildren[J].JournalofOtolaryngologyandOphthalmolo ̄gyofShandongUniversityꎬ2019ꎬ33(1):25 ̄27.doi:10.6040/j.issn.1673 ̄3770.1.2018.036.[2]刘传合.我国儿童哮喘患病与诊治现状[J].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ꎬ2019ꎬ33(1):28 ̄32.doi:10.6040/j.issn.1673 ̄3770.1.2018.037.LIUChuanhe.TheprevalenceꎬdiagnosisandmanagementofasthmainchildreninChina[J].JournalofOtolaryn ̄gologyandOphthalmologyofShandongUniversityꎬ2019ꎬ33(1):28 ̄32.doi:10.6040/j.issn.1673 ̄3770.1.2018.037.2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2019年1月第33卷第1期JOtolaryngolOphthalmolShandongUnivꎬVol.33ꎬNo.1ꎬ2019[3]KongWJꎬChenJJꎬZhengZYꎬetal.Prevalenceofaller ̄gicrhinitisin3 ̄6 ̄year ̄oldchildreninWuhanofChina[J].ClinExpAllergyꎬ2009ꎬ39(6):869 ̄874.doi:10.1111/j.1365 ̄2222.2009.03206.x.[4]ZhangYMꎬZhangJꎬLiuSLꎬetal.Prevalenceandasso ̄ciatedriskfactorsofallergicrhinitisinpreschoolchildreninBeijing[J].Laryngoscopeꎬ2013ꎬ123(1):28 ̄35.doi:10.1002/lary.23573.[5]WangXDꎬZhengMꎬLouHFꎬetal.Anincreasedpreva ̄lenceofself ̄reportedallergicrhinitisinmajorChinesecit ̄iesfrom2005to2011[J].Allergyꎬ2016ꎬ71(8):1170 ̄1180.doi:10.1111/all.12874.[6]BaoYꎬChenJꎬChengLꎬetal.ChineseGuidelineonal ̄lergenimmunotherapyforallergicrhinitis[J].JThoracDisꎬ2017ꎬ9(11):4607 ̄4650.doi:10.21037/jtd.2017.10.112.[7]ChengLꎬChenJꎬFuQꎬetal.ChineseSocietyofAllergyGuidelinesforDiagnosisandTreatmentofAllergicRhini ̄tis[J].AllergyAsthmaImmunolResꎬ2018ꎬ10(4):300 ̄353.doi:10.4168/aair.2018.10.4.300.[8]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鼻科组ꎬ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鼻科学组.变应性鼻炎诊断和治疗指南(2015年ꎬ天津)[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ꎬ2016ꎬ51(1):6 ̄24.doi:10.3760/cma.j.issn.1673 ̄0860.2016.01.004.SubspecialtyGroupofRhinologyꎬEditorialBoardofChi ̄neseJournalofOtorhinolaryngologyHeadandNeckSur ̄geryꎻSubspecialtyGroupofRhinologyꎬSocietyofOto ̄rhinolaryngologyHeadandNeckSurgeryꎬChineseMedi ̄calAssociation.Chineseguidelinesfordiagnosisandtreat ̄mentofallergicrhinitis[J].ChineseJournalofOtorhino ̄laryngologyHeadandNeckSurgeryꎬ2016ꎬ51(1):6 ̄24.doi:10.3760/cma.j.issn.1673 ̄0860.2016.01.004. [9]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2016年版)[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ꎬ2016ꎬ39(9):675 ̄697.doi:10.3760/cma.j.issn.1001 ̄0939.2016.09.007.[10]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ꎬ«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2016年版)[J].中华儿科杂志ꎬ2016ꎬ54(3):167 ̄181.doi:10.3760/cma.j.issn.0578 ̄1310.2016.03.003.[11]ChengLꎬZhouWC.SublingualimmunotherapyofhousedustmiterespiratoryallergyinChina[J].AllergolIm ̄munopathol(Madr)ꎬ2019ꎬ47(1):85 ̄89.doi:10.1016/j.aller.2018.02.008.[12]CanonicaGWꎬBousquetJꎬCasaleTꎬetal.Sub ̄lingualimmunotherapy:WorldAllergyOrganizationPositionPaper2009[J].Allergyꎬ2009ꎬ64Suppl91:1 ̄59.doi:10.1111/j.1398 ̄9995.2009.02309.x.[13]CanonicaGWꎬCoxLꎬPawankarRꎬetal.Sublingualimmunotherapy:WorldAllergyOrganizationpositionpa ̄per2013update[J].WorldAllergyOrganJꎬ2014ꎬ7(1):6.doi:10.1186/1939 ̄4551 ̄7 ̄6.[14]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上-下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联合诊疗与管理专家共识[J].中华医学杂志ꎬ2017ꎬ97(26):2001 ̄2022.doi:10.3760/cma.j.issn.0376 ̄2491.2017.26.001.[15]RobertsGꎬPfaarOꎬAkdisCAꎬetal.EAACIGuide ̄linesonAllergenImmunotherapy:Allergicrhinoconjunc ̄tivitis[J].Allergyꎬ2018ꎬ73(4):765 ̄798.doi:10.1111/all.13317.[16]GlobalInitiativeforAsthma.GlobalStrategyforAsthmaManagementandPreventionꎬ2018[R/OL].http://www.ginasthma.org[17]PfaarOꎬLouHꎬZhangYꎬetal.Recentdevelopmentsandhighlightsinallergenimmunotherapy[J].Allergyꎬ2018ꎬ73(12):2274 ̄2289.doi:10.1111/all.13652.(编辑:孙瑶)3。

皮下免疫和舌下免疫治疗变应性鼻炎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皮下免疫和舌下免疫治疗变应性鼻炎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皮下免疫和舌下免疫治疗变应性鼻炎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变应性鼻炎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主要表现为鼻塞、喷嚏、流涕和鼻痒等症状。

对于这种疾病,目前常见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免疫治疗和手术治疗等。

免疫治疗是一种针对过敏源进行调整免疫系统的治疗方法,可以分为皮下免疫和舌下免疫两种方式。

本文将重点讨论皮下免疫和舌下免疫治疗变应性鼻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一、皮下免疫治疗皮下免疫治疗是一种通过注射含有特定过敏原的药物,来调整免疫系统对过敏原的反应的治疗方法。

该疗法可以很好地调整免疫系统的平衡,减少过敏原对机体的损害,从而达到治疗过敏性鼻炎的效果。

多项临床研究表明,皮下免疫治疗对于治疗变应性鼻炎具有显著的疗效,可以明显减轻患者的症状,改善生活质量。

1. 有效性皮下免疫治疗的有效性已得到多项研究的证实。

一项发表于《吉尔德雷柏》杂志的研究发现,皮下免疫治疗可以显著减少过敏性鼻炎患者的症状评分,减少鼻痒、鼻塞、流涕等症状的发作频率和强度。

另一项发表于《欧洲变态反应与免疫学杂志》的研究显示,皮下免疫治疗可以显著减少鼻息肉的复发率,减少患者对鼻窦手术的需求。

2. 安全性尽管皮下免疫治疗在治疗变应性鼻炎方面具有显著的疗效,但其安全性仍然是人们关注的焦点。

一些患者在接受皮下免疫治疗后,会出现注射部位红肿、发热、皮疹等不良反应。

不过,这些不良反应大多是轻微的,可以通过调整治疗方案或使用抗过敏药物来缓解。

临床研究也表明,皮下免疫治疗的长期安全性较好,只有极少数患者会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

舌下免疫治疗是一种将含有特定过敏原的药物放置于舌下,让药物通过舌下黏膜被吸收,从而调整免疫系统的治疗方法。

与皮下免疫治疗相比,舌下免疫治疗更加方便,患者可以在家中进行自行治疗,而不必前往医院接受注射治疗。

舌下免疫治疗的安全性也受到了广泛关注。

目前的临床研究表明,舌下免疫治疗的安全性较好,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口腔刺激感、咽部不适、口干等,大多为轻微的不良反应,不会对患者的生活造成严重影响。

4~13岁儿童变应性鼻炎舌下含服免疫治疗的疗效及外周血细胞因子变化

4~13岁儿童变应性鼻炎舌下含服免疫治疗的疗效及外周血细胞因子变化

4~13岁儿童变应性鼻炎舌下含服免疫治疗的疗效及外周血细胞因子变化姚敏,叶伟伟,梁文涛,王伊梦厦门医学院附属海沧医院耳鼻喉头颈外科,福建厦门361025[摘要]目的探讨4~13岁儿童变应性鼻炎舌下含服免疫治疗的疗效及外周血细胞因子变化。

方法方便选取2020年1—12月于厦门医学院附属海沧医院耳鼻喉头颈外科门诊治疗的56例4~13岁儿童变应性鼻炎患儿为研究对象,全部患儿均接受舌下含服免疫治疗,比较分析临床治疗前后症状评分、药物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评分及外周血细胞因子情况。

结果儿童变应性鼻炎患儿治疗3、6、12、24个月症状评分、药物评分、VAS评分、体征评分低于治疗前,sIgG4、IL-10、IL-13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4~13岁儿童变应性鼻炎舌下含服免疫治疗,有助于疾病症状的改善,减少药物治疗种类,且患者疼痛感明显减轻,有利于机体炎症状态改善,应用价值较高。

[关键词]厦门市;儿童;变应性鼻炎;舌下含服;免疫治疗;外周血细胞因子[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742(2023)08(b)-0076-04Effect of Sublingual Immunotherapy and Changes of Peripheral Blood Cy⁃tokines in Children Aged 4 to 13 with Allergic RhinitisYAO Min, YE Weiwei, LIANG Wentao, WANG YimengDepartment of Otolaryngology Head and Neck Surgery, Haicang Hospital Affiliated to Xiamen Medical College, Xia‐men, Fujian Province, 361025 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sublingual immunotherapy and the changes of peripheral blood cyto‐kines in children aged 4 to 13 with allergic rhinitis.Methods Fifty-six children aged 4 to 13 years with allergic rhini‐tis were conveniently selected as the study subjects in the Department of Otolaryngology Head and Neck Surgery Out‐patient of Haicang Hospital Affiliated to Xiamen Medical College from January 2020 to December 2020. All the chil‐dren received sublingual immunotherapy. Symptom score, drug score, 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 and peripheral blood cytokines were compared and analyzed before and after clinical treatment.Results Symptom scores, drug scores, VAS scores, physical signs scores of children with allergic rhinitis at 3 months, 6 months, 12 months and 24 months after treatment were lower than before treatment, and sIgG4 level, IL-10 and IL-13 at 3 months, 6 months, 12months and 24 months after treatment were higher compared before treatment,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Conclusion Sublingual immunotherapy for children aged 4 to 13 years with allergic rhinitis can help to im‐prove the symptoms of the disease, reduce the types of drug treatment, and significantly reduce the pain of patients, which is conducive to improving the inflammatory state of the body, and has high application value.[Key words] Xiamen; Children; Allergic rhinitis; Sublingual ingestion; Immunotherapy; Peripheral blood cytokines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 AR)属于一种慢性炎症相关病症,该疾病的诱发原因包括粉尘螨等特定过敏原的不良刺激,研究证实,变应性鼻炎在世界范围内的发病率在30%左右。

舌下含服粉尘螨滴剂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伴变应性鼻炎的疗效观察

舌下含服粉尘螨滴剂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伴变应性鼻炎的疗效观察

[ 关键 词 】 哮喘 ; 变应 性 鼻 炎 ; 舌 下 含服 ; 粉 尘螨 ; 脱敏 法; 免 疫
[ 中图分类号 】 R 0 5 6 2 . 2 5 【 文献标识码 ] B [ 文章 编 号 ] 1 0 0 8— 8 8 4 9 ( 2 0 1 3 ) 3 6— 4 0 2 9— 0 4 验( 卅) 以上 ; ④ 病情 平稳 的轻 中度患者 , 第 1秒 用 力 呼 气 容
儿 童 呼 吸道 变 应性 反 应 最 常 见 的 症 状 是 支 气 管 哮 喘 ( 简 称哮喘 ) 和变 应 性 鼻 炎 ( A / t ) , 均 是 与 特 应 性 体 质 有 关 的 常 见
积( F E VI ) ≥8 0 %预计值 ; ⑤遵 照医 嘱规范 使用糖 皮 质激素 。
呼 吸 道 疾 病 。近 1 0 a来 由 尘 螨 导 致 的 哮 喘 和 变 应 性 鼻 炎 发
有 限公 司生 产 , 批 准文 号 : 国药 准字 ¥ 2 0 0 6 0 0 1 2 ) 舌 下 含 服 脱
应 性 鼻 炎 同 时存 在 称 为 全 呼 吸 道 炎 症 高 反 应 综 合 征 。 世 界 卫
疗 组 临床 控 制 率 为 6 4 %, 显效率为2 4 %, 总有 效 率 为 8 8 %; 对照组分 别为 2 4 %, 2 8 %, 5 2 % 。2组 比较 有 显 著 性 差 异 ( P< 0 . 0 5 ) 。2组 患 儿 治 疗 后 1 a 、 2 a日间 、 夜 间 的 支 气 管 哮 喘 症 状 评 分 较 治 疗 前 明 显 降低 , 且 治 疗后 2 a 较 治疗后 l a明 显 降低 , 均有 显 著 性 差 异 ( P均 < 0 . O 1 ) 。2组 间 比较 有 显 著性 差 异 ( P均 < 0 . 0 1 ) 。2组 治 疗 后 1 a 、 2 a患 儿 变应 性 鼻 炎 症 状 评 分 与 治 疗 前 比较 均 有 显 著 性 差 异 ( P均 < 0 . 0 1 ) ; 但 组 间 比较 无显 著性 差 异 ( P>0 . 0 5 ) 。2组 治 疗 后 1 a 、 2 a用 药 评分均较 治疗前明显降低( P均 <0 . 0 1 ) ; 2组 比 较 有 显 著 性 差 异 ( P 均 <0 . 0 1 ) 。治 疗后 , 治疗组 血液 E O S 、 诱 导 痰 E O S 、 s I g E、 T—I g E较 治 疗 前 明 显 下 降 ( P< 0 . 0 1 ) , 而s I g G 较 治 疗 前 明 显 升 高 ( P< 0 . 0 1 ) , 且 2组 间 比较 亦 有 显 著 性 差

变应性鼻炎

变应性鼻炎

临床应用畅迪的适应症
变应性鼻炎和/或轻、中度过敏性哮喘患者; 过敏性皮炎、结膜炎、肠炎未经临床试验 粉尘螨过敏原阳性(首要条件); 建议选择年龄在4岁以上的患者。
畅迪的禁忌症
呼吸道发热性感染或炎症。 哮喘急性发作期:此时进行脱敏治疗增加了患者体内的变应原, 可能会加重病情。 同时服用β2受体阻滞剂或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ACE )抑制剂 的人群; 肺结核活动期、肾功能严重低下或急慢性心血管功能不全。 严重精神紊乱:患者不能配合进行长期的舌下脱敏治疗。 各种自身免疫性疾病。
发病机理
2.发敏(桥联产生)
抗原物再次进入机体时→抗原+结合有特异
性IgE的致敏细胞→细胞膜发生一系列生化反应→
释放介质
组胺(Histamine)
慢反应物质(SRS-A) 缓激肽(bradykinin)
其它
发病机理
3.效应(靶器官反应)
活性物质作用于机体,鼻粘膜血管、腺体、神 经末梢受体,引起鼻粘膜的明显组织反应。
点刺 试验
皮内 试验
实验室检查
1.鼻分泌物: EC 、嗜碱 细胞、杯 状细胞
2.IgE 抗 体测定: 总 IgE、 SIgE测定。
过敏性鼻炎:诊断流程
流清涕和打喷嚏
患者也许是过敏性的


患者可能不是过敏性的
鼻塞
鼻后滴漏
患者可能是过敏性的Βιβλιοθήκη 症状出现在每年 同样的时间
脓性分泌物 和(或) 面部疼痛
慢性鼻-鼻窦炎可疑
患者极可能是过敏性的
双侧眼部症状: 眼痒 ± 流泪 ± 充血
通过皮肤试验和(或)血清特异性 IgE检测确诊过敏性鼻炎
通过耳鼻咽喉科检查、CT扫描 确诊鼻-鼻窦炎

变应性鼻炎治疗的进展 (2)

变应性鼻炎治疗的进展 (2)

变应性鼻炎治疗的进展变应性鼻炎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疾病类型,这种疾病类型主要是由变应原激发形成。

从全球范围上看,这种疾病类型的发病率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

现如今,人们对变应性鼻炎的治疗方式提出了较大程度的认识。

关于变应性鼻炎的治疗方式的研究成果较多,虽然在某种程度上促进了变应性鼻炎的临床治疗,但是没有方式都存在着严重的弊端。

本文中,笔者主要对变应性鼻炎治疗的相关基础和临床研究现状进行介绍和分析,仅供参考。

标签:变应性鼻炎;治疗方式;进展研究对于变应性鼻炎来说,临床诊疗方式比较多,其中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等。

但是每种治疗方式中都存在着严重的弊端,研究人员需要进一步研究,才能够对治疗方式进行全面地了解。

这样才能够提升变应性鼻炎治疗方式的高效性。

变应性鼻炎的并发症也比较突出,研究人员在进行研究的过程中,需要以全面的角度来进行,提升研究成果的系统性和高效性。

一、分型和诊断1.分型变应性鼻炎的主要症状为流鼻涕、鼻塞以及喷嚏等等。

在具体的研究工作中,工作人员应该对病症发病的时间以及程度等方面来进行研究。

如果症状持续的时间在每周4天以下,研究人员就将其看做是间歇式发病。

如果超过四天则是持续性发病。

如果变应性鼻炎在发病的过程中不会影响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则称之为轻度。

如果对患者的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就将其看做是中度或者是重度的鼻炎。

因此,在进行诊断的过程中,需要将患者的病症进行分类,根据病情的不同来采用分类诊治的方式。

除此之外,很多患者在不同的季节中会受到花粉或者是空气的影响,出现了季节性的变应性鼻炎。

因此,采用分型治疗的方式对于研究人员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2.诊断在具体的变应性鼻炎的诊断项目中主要包含三个方面:分别为常规项目、拓展项目以及相关疾病等等。

其中常规诊断项目中包含的内容相对较广,其中包括病史、变应原检查以及比鼻部分泌物等项目进行检查。

在检查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应该针对患者病情的不同来采取切实可行的检测方式,将先进的检测技术和检测设备应用到其中,进而提升检测结果的精准度。

舌下脱敏治疗的临床应用讲解

舌下脱敏治疗的临床应用讲解

结束语
免疫治疗抑制鼻粘膜肥大细胞、嗜碱粒 细胞和嗜酸粒细胞等效应细胞的聚集和活 化。
研究表明,接受免疫治疗后的患者在花 粉季节时其鼻粘膜中的效应细胞明显减少
免疫治疗作用机制
➢ T细胞反应
抑制变应原诱导的Th2免疫反应,促进Th1免 疫反应.表现为诱导产生干扰素r和调节性T细胞 (regulafory T cells,Treg),后者产生TL-10和 转化生长因子(trans-forming growth facfor,TGF)
免疫治疗作用机制
➢ 抗体反应
一过性IgE
特异性IgG 特异性IgE
免疫治疗作用机制
➢ 抗体反应研究表明经过免疫治疗的患者血清
• 可抑制变应原-IgE复合体与B细胞结合 • 抑制变应原递呈反应和变应原特异性T细胞
的活化 • 还可以防止依赖变应原和IgE的外周血嗜碱性
粒细胞活化
免疫治疗作用机制
➢ 效应细胞反应
应性鼻炎病史8年,鼻窦CT示:鼻窦炎,特异性 IgE示:户尘螨、猫狗毛皮屑、点青霉、分支孢霉、 烟曲霉、交链孢霉增加,屋尘显著增加。
诊断:1.急性鼻窦炎2.变应性鼻炎 治疗:1.上颌窦穿刺术2次
2.抗生素治疗 3.鼻窦炎症状好转后应用粉尘螨滴剂脱 敏治疗。
典型病例二
李晨玉 男 14岁,2007年3月18日首诊 鼻塞、鼻痒、流清涕、打喷嚏伴哮喘反复发作 8年余,鼻窦CT示:有鼻腔息肉,全组鼻窦炎。特异性 IgE检查示:户尘螨、屋尘(+++)。
Treg可直接抑制Th2免疫反应,还可通过IL-10 调控IgG4,而TGF-β的作用是调控生成IgA.
大剂量变应原 IL-4 B
低剂量变应原
APC Th2

皮下免疫和舌下免疫治疗变应性鼻炎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皮下免疫和舌下免疫治疗变应性鼻炎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皮下免疫和舌下免疫治疗变应性鼻炎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皮下免疫治疗(subcutaneous immunotherapy,简称SCIT)和舌下免疫治疗(sublingual immunotherapy,简称SLIT)是目前常用的变应性鼻炎治疗方法。

本文将探讨这两种治疗方法在治疗变应性鼻炎方面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我们来看一下皮下免疫治疗。

皮下免疫治疗是通过给患者注射一定剂量的过敏原来逐渐增加对过敏原的耐受性,从而减轻患者对过敏源的过敏反应。

多项研究显示,皮下免疫治疗可以显著减轻变应性鼻炎的症状,减少用药频率和剂量,并降低鼻炎的复发率。

一项回顾性研究发现,接受皮下免疫治疗的患者在治疗结束后一年和三年的症状评分显著低于未接受治疗的患者。

皮下免疫治疗还可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一项研究发现,六个月的治疗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

皮下免疫治疗对变应性鼻炎的治疗具有较高的有效性。

对于皮下免疫治疗和舌下免疫治疗的安全性,研究表明它们都是相对安全的治疗方法。

皮下免疫治疗的常见不良反应包括局部注射部位疼痛、肿胀和红斑,以及过敏反应,如过敏性鼻炎、哮喘、荨麻疹等。

这些不良反应大多可以通过减少剂量或者停药来缓解或避免。

舌下免疫治疗的常见不良反应包括口腔不适、咽部疼痛和食欲减退等,严重不良反应较为罕见。

皮下免疫治疗和舌下免疫治疗的安全性是可控的。

皮下免疫治疗和舌下免疫治疗在治疗变应性鼻炎方面都具有较高的有效性。

它们的安全性也是可控的。

每个患者的治疗方案应根据其病情和个体特点来制定,且治疗过程需要监测和管理。

我们仍需要更多的大样本、随机对照的临床研究来进一步明确这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和安全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 n d 3 4 c a s es we r e d i v i de d i nt o c on ve nt i o na l t r e a t me n t gr ou p ( gr ou p B) .The s ym p t om s c o r es a n d s i g n s c o r e s o f a l l e r gi c r hi ni t i s
b y mi t e s . Me t h o d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A t ot a l of 6 1 p e di a t r i c pa t i e nt s wi t h p e r e n ni a l a l l e r g i c r hi ni t i s c a u s e d by mi t e i n ot o r hi n 01 a r y ng o 1 o gy c l i n i c we r e
3 62 2
重 庆 医学 2 0 1 3 年 1 0月第 4 2卷 第 3 O期

临 床研 究 ・
舌 下免疫 治 疗儿 童 常年 性 变应 性鼻 炎疗 效 观察
谢 利 生 , 蒋银 珠 。 , 黄 群
( 南京 医科 大 学附属 南京 儿童 医院 : 1 . 耳鼻咽 喉科 ; 2 . 感 染科
Xi e Li s h e n g , Ji a n g Y i n z h u , Hu a n g Qu n
( 1 . De p a r t me n t o f Ot o r h i n o l a r y n g o l o g y; 2 . De pa r t me n t 0 _ 厂 f e c t i o n, Nn n j i n g Ch i l d r e n 5 Ho s pi t a l Al 厂 f i l i a t e d t o Na n j i n g Me di c a l Un i v e r s i t y, Na n j i n g, J i a n gs u 2 1 0 0 0 8 , Ch i n a ) Ab s t r a c t : 0b j e c t i v e To o b s e r v e t h e e f f i c a c y o f t h e s u b l i n g u a l i mmu n o t h e r a p y i n c h i l d r e n wi t h p e r e n n i a l a l l e r g i c r h i n i t i s c a u s e d
Ef f i c a c y o f s ub l i ng u a l i mmu no t h e r ap y i n c hi l d r e n wi t h p e r e nn i a l a l l e r g i c r hi ni t i s
we r e o b s e r v e d a f t e r 6 mo n t h s , 1 y e a r a n d 2 y e a r s o f t r e a t me n t . B o t h t h e e f f i c a c y a t t h e e n d o f t r e a t me n t a n d t h e r a t e o f r e c u r r e n c e f o l l o wi n g 2 y e a r s we r e c o mp a r e d b e t we e n t h e t wo g r o u p s . Re s u l t s Af t e r s i x mo n t h o f t r e a t me n t , t h e s y mp t o m s c o r e s i n g r o u p A wa s r e d u c e d t o( 3 . 7 0_ - 4 - 1 . 5 4 ) s c o r e s , h i g h e r t h a n g r o u p B( 2 . 8 2 ±1 . 4 0 ) s c o r e s , wh i l e s i g n s c o r e s i n g r o u p A wa s r e d u c e d t o( 1 . 1 9 ±
c o l l e c t e d . Th e c h i l d r e n we r e r a n d o mi z e d i n t o t wo g r o u p s : 2 7 c a s e s we r e d i v i d e d i n t o s u b l i n g u a l d u s t mi t e d r o p s g r o u p( g r o u p A) ,
统计 学 意 义 ( P <0 . 0 1 ) 。结 论 舌 下含 服 对 尘螨 引起 的 儿 童 常 年 性 变 应 性 鼻 炎 有较 好 的脱 敏 效 果 。 关键 词 : 粉 尘螨 ; 鼻 炎, 变应 性 , 常年性 ; 儿 童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6 7 1 — 8 3 4 8 . 2 O 1 3 . 3 O . O 1 2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 编 号 : 1 6 7 1 — 8 3 4 8 ( 2 0 1 3 ) 3 0 — 3 6 2 2 — 0 2
2 1 0 0 0 8 )
摘 要 : 目的 观 察 舌 下 免 疫 治 疗 对螨 虫 引起 的儿 童 常 年 性 变应 性 鼻 炎 疗 效 。 方 法 选 择 由 尘 螨 引起 的 常年 性 变应 性 鼻 炎
患儿 6 1例 。 随机 分 为 舌下 含 服 组 ( A组) 2 7例 , 常规 药 物 组 ( B组 ) 3 4例 。观 察 治 疗 6个 月 、 1 、 2年 两 组 临床 症 状 、 体 征 评 分 变化 ,
比较 两组 疗程 结束 后 疗效 及 停 药 2年 内复 发 情 况 。结 果 治 疗 6个 月后 A 组 症 状 评 分 降 为 ( 3 . 7 O ±1 . 5 4 ) 分, 高 于 B组( 2 . 8 2 ± 1 . 4 0 ) 分, A组体征评分降为( 1 . 1 9 ±0 . 6 8 ) 分, 与 B组差 异 无 统 计 学意 义 ; 治疗 1 、 2年 时 两组 症 状 与 体 征 评 分 均 无进 一 步 改 变 。停 止治疗时 , A组有效率 7 4 . O 7 , B组 8 2 . 3 5 ,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停 止 治 疗后 2年 内复 发 率 A 组2 9 . 6 3 , B组 9 4 . 1 2 , 差 异 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