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蛮·冬夜
《菩萨蛮》原文及赏析

《菩萨蛮》原文及赏析菩萨蛮,亦作“菩萨鬘”,又名“子夜歌”“重叠金”“花间意”“梅花句”“花溪碧”“晚云烘日”等。
本唐教坊曲,后用为词牌,也用作曲牌。
以下是店铺帮大家整理的《菩萨蛮》原文及赏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菩萨蛮》原文及赏析篇1菩萨蛮·乌丝画作回纹纸原文乌丝画作回纹纸,香煤暗蚀藏头字。
筝雁十三双,输他作一行。
相看仍似客,但道休相忆。
索性不还家,落残红杏花。
赏析/鉴赏此篇写春暮时节闺人怀远的孤寂情景。
上片借物托比,化用王彦乱等人诗句,写其孤独寂寞,无聊无绪。
下片折转,先写分别时的情景,再转到写此时此际。
低徊婉曲,结处含悠然不尽之意,耐人寻味。
《菩萨蛮》原文及赏析篇2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宋朝辛弃疾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江晚正愁予,山深闻鹧鸪。
(愁予一作:愁余)《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译文郁孤台下这赣江的流水,水中有多少苦难之人的眼泪。
我举头眺望西北的长安,可惜只看到无数青山。
但青山怎能把江水挡住?浩浩江水终于还是向东流去。
江边日晚我正满怀愁绪,听到深山传来声声鹧鸪悲鸣。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注释菩萨蛮:词牌名。
造口:一名皂口,在江西万安县南六十里。
郁孤台:今江西省赣州市城区西北部贺兰山顶,又称望阙台,因“隆阜郁然,孤起平地数丈”得名。
清江:赣江与袁江合流处旧称清江。
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为汉唐故都。
此处代指宋都汴京。
可怜:可惜。
愁余:使我发愁。
无数山:很多座山。
鹧鸪:鸟名。
传说其叫声如云“行不得也哥哥”,啼声凄苦。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赏析辛弃疾此首《菩萨蛮》,用极高明之比兴艺术,写极深沉之爱国情思,无愧为词中瑰宝。
词题“书江西造口壁”,起写郁孤台与清江。
造口一名皂口,在江西万安县西南六十里。
词中的郁孤台在赣州城西北角,因“隆阜郁然,孤起平地数丈”得名。
“唐李勉为虔州(即赣州)剌史时,登临北望,慨然曰:‘余虽不及子牟,而心在魏阙一也。
立冬最有名的诗词

立冬诗句 1、立冬几夜宿阳台。
杜甫《见王监兵马使说近山有白黑二鹰罗者久取竟未…请余赋诗》 2、自立冬,将残腊,雪片似江梅,血点般山茶。
马致远《【双调】新水令·题西湖四时》 3、金缕抽残蝴蝶茧,钗头立冬凤凰雏。
屈大均《梦江南·红茉莉》 4、倏忽秋又尽,明朝恰立冬。
冯伯规《岁晚倚栏》 5、立冬前一夕,聒地起寒风。
周南《十月十日立冬》 6、立冬前未冷,已是放梅时。
屈大均《从石涛禅师乞花插瓶 其六》 7、立冬犹十日,衣亦未装绵。
方回《九月二十六日雪予未之见北人云大都是时亦无》 8、己亥十月六,早为立冬日。
方回《十月七日早起》 9、惟己酉十月,五日立冬始。
沈周《星堕》 10、半山槲叶当窗下,一夜曾闻雪打声。
——司空曙《雪二首》 11、黄云澹四垂,飞雪忽无际。
——张栻《登江陵郡城观雪》 12、岂待穷冬雪,方为气象夸。
——《次韵元恕苦寒之什》宋·强至 13、朔风如刀剪飞雪,冰叠龙池冻痕裂。
——刘溥《赵子昂画马为长庠萧教谕作》 14、半卷寒檐幕,斜开暖阁门。
迎冬兼送老,只仰酒盈尊。
——白居易《早寒》 15、落水荷塘满眼枯,西风渐作北风呼。
——紫金霜《立冬》 16、平明走马上村桥,花落梅溪雪未消。
——贾岛《冬夜送人》 17、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祖咏《终南望余雪》 18、瑞雪满京都,宫殿尽成银阙。
——蔡襄《好事近·瑞雪满京都》 19、信宿婵娟飞雪度,能使玉人俱掩嫭。
——张九龄《奉和圣制瑞雪篇》 20、是时初冬未凝沍,天地苍莽日常暮。
——《剡豀舟中》宋·叶适 21、雪压冬云白絮飞,万花纷谢一时稀。
——毛泽东《七律·冬云》 22、吴中霜雪晚,初冬正佳时。
——《冬晴》宋·陆游 23、杲杲冬日光,明暖真可爱。
——白居易《自在》 24、雪来松更绿,霜降月弥辉。
——贾岛《谢令狐绹相公赐衣九事》 25、潜发枯草萌,乱起蛰虫伏。
——苏辙《立冬闻雷》 26、季冬日已长,山晚半天赤。
菩萨蛮原文及赏析

菩萨蛮原文及赏析菩萨蛮原文及赏析15篇菩萨蛮原文及赏析1菩萨蛮·湿云不动溪桥冷湿云不动溪桥冷。
嫩寒初透东风影。
桥下水声长。
一枝和月香。
人怜花似旧。
花比人应瘦。
莫凭小栏干。
夜深花正寒。
翻译潮湿的云彩凝滞不动,溪桥清冷,轻寒刚刚穿透东风的身影。
桥下水发出长长的声响,河畔的梅枝正揉和着月光发出香气。
人爱花好似见了旧友,花与人比较起来该是俊秀清瘦。
独自一人寂寞靠着那小小的栏杆,殊不知夜深正熬受着寒冷哩!注释湿云:天空中凝聚的浓云。
嫩寒:轻寒;微寒。
莫:同寞,寂寞。
赏析上片写桥下月夜船上所观美景。
开头两句,以仰视描绘之笔,烘托词人此时此地的一种压抑心境。
“湿云不动”是指空间湿气呈现饱和状态,人感到胸闷,暗示着词人的抑郁心情。
而“溪桥”又是清凉的,昭示着冷天的到来。
“嫩寒”刚刚穿透东风留下身影。
一个“透”字,突出了词人生活处境的严峻。
词人把“湿云”、“溪桥”、“嫩寒”、“东风”全都人格化了。
第三、四句以俯视描绘之笔,烘托词人此时此地由压抑到恬淡的心境:“桥下水声长”,写听觉;“一枝和月香”,写嗅觉。
由听觉挪移到嗅觉,其间采用了跳跃和剪辑的手法,把它们连接起来的便是河畔上、高楼旁的一棵梅花树。
“和”字一出,全盘皆活了。
月,本是不香的,只因花一枝揉和叠印在月儿上,花香、月香也就分不清了,给人一种宁静恬淡的感觉。
上面八种景物,构成四幅画面,声、形、色、味俱全,宛如过电影一般。
下片写河畔高楼与河下船里的情思。
第一、二句用互比的手法,正面描写船人想象中的佳人形象:“人怜花似旧,花比人应瘦。
”是“人怜花”还是花怜人,是“花比人”还是人比花,全在词人的情感中:“旧”与“瘦”。
这与“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有异曲同工之妙。
最后两句侧面描写佳人的相思,实际也是东坡自己的情思:“莫凭小栏杆,夜深花正寒。
”词人运用李后主《浪淘沙·帘外雨潺潺》中的“独自莫凭栏”和“罗衾不耐五更寒”词句,不露痕迹,有点石成金之妙。
古诗词《菩萨蛮·白日惊飚冬已半》原文译文赏析

古诗词《菩萨蛮·白日惊飚冬已半》原文译文赏析《菩萨蛮·白日惊飚冬已半》清代:纳兰性德惊飙掠地冬将半,解鞍正值昏鸦乱。
冰合大河流,茫茫一片愁。
烧痕空极望,鼓角高城上。
明日近长安,客心愁未阑。
【译文】狂风席卷大地.冬天已过半。
解下马鞍暂且停驻,正值黄昏,群鸦乱飞。
黄河已成片成片地结冰,茫茫一片,恰如愁思不绝。
放眼望去,唯余一片野火的痕迹。
高高的城楼上,鼓角连天。
明日即将抵京,可游子的愁思却依然没有尽头。
【注释】菩萨蛮:词牌名,本唐教坊曲,为双调,四十四字,以五七言组成。
下片后二句与上片后二句字数格式相同。
上下片各四句,均为两仄韵,两平韵。
惊飚(biāo):谓狂风。
晋殷仲文《解尚书表》:“洪波振壑,川洪波振壑;一惊飙拂野,林无静柯。
”解鞍:其意为解鞍下马,表示停下来。
昏鸦:即乌鸦。
此指黄昏之时乌鸦乱飞.。
冰合句:谓大河已为冰封,河水不再流动。
李贺《北中寒》诗:“黄河冰合鱼龙死。
”烧痕:野火的痕迹。
宋苏轼《正月二十日往歧亭》:“稍闻决决流冰谷,尽放青青没烧痕。
”鼓角句:鼓和号角,是古代军队使用的一种用来发号施令的鼓和号角。
白居易《祭杜宵兴》诗:“城头传鼓角,灯下整衣冠。
”长安:此代指北京城。
客心句:游子的愁思没有尽头。
谢朓《暂使下都夜发新林至京邑》诗:“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
”阑:残尽。
【赏析】上片勾画出一幅白日深冬归程图:“白日惊飙冬已半,解鞍正值昏鸦乱”,狂风卷折的冬日,归途昏鸦飞乱了天边的云霞,词人解鞍少驻初程。
画面壮丽而又消沉,让人生出欲说难言的怅惘。
“惊飚”将冬日寒风之凛冽与气候的恶劣一闻道出,精到而更有画面感。
接下来的“冰合大河流,茫茫一片愁”两句,又更增添了眼前冬景的壮阔,将归程图拉伸至无限壮阔之处,有种“长河落日圆”的雄阔壮丽。
下片归程图纵横延伸。
“烧痕空极望,鼓角高城上”,放眼望去,苍茫的平原上是一片野火烧过的痕迹;极目仰望,已经依稀可以看到鼓角和城墙,看来已经离家不远了。
菩萨蛮 练习题及答案

菩萨蛮练习题及答案篇一:纳兰性德《菩萨蛮(朔风吹散三更雪)》阅读练习及答案#8203;阅读上面的一首词,回答问题。
菩萨蛮朔风吹散三更雪,倩魂犹恋桃花月①。
梦好莫催醒,由他好处行。
无端听画角,枕畔红冰②薄。
塞马一声嘶,残星拂大旗。
【注】①桃花月,农历二月,代指与妻子在一起的美好时光。
②红冰,指眼泪。
古书有言:时天寒,泪结为红冰。
1.词的上片是怎样虚实相生的,以寄托词人的思亲之情的?请具体说明。
(4分)2.结合全词内容,从景与情的角度简要赏析塞马一声嘶,残星拂大旗两句。
(3分)参考答案1.(1)上片既写边塞夜半三更,北风猛烈、大雪纷飞的苦寒荒凉的实景,(1分)又写与妻子在一起的温馨快乐的梦境,(1分)二者虚实相生,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了词人对亲人的思念。
(2分)。
共4分。
2.塞马在旷野上仰天嘶叫,在残星的余辉下,风大雪猛,军旗猎猎作响。
(1分)这两句有声有色地描绘了塞外冬夜天地空旷苍茫的景象,以健笔写柔情,烘托出词人梦醒后内心的悲凉寂寥。
(2分)。
共3分。
篇二:20年中华诗词之美网络课课后练习答案20年中华诗词之美网络课答案配乐填词与《花间集》1关于市井俗曲,描述不正确的是(c)。
A 被人忽视,无人整理B 言辞低俗,错字百出C 当时传唱度低D 无人刊刻流传2《花间集》是当时诗人文士所作配合宴乐而唱的歌词。
(3小词源于当时民间宴乐曲调的流行。
(t)4《花间集》中大部分的作品是描写(d)。
A 田园生活 t)B 志向、理想C 山河美景D 美女、爱情5宴乐的构成要素不包括(b)。
A 清乐B 雅乐C 胡乐D 法曲小词与性别文化1“衣锦尚褧”出自古书(d)。
A 《诗经》B 《论语》C 《花间集》D 《礼记》2《诗经》中描述最美的女人“庄姜夫人”的“庄”是指她的父姓。
(f) 3晚唐五代时期,“山”可代表的事物不包括(b)。
A 山眉B 发型C 枕头D 山屏4《硕人》是《诗经》“卫风”中的一首。
(t)5“弄妆梳洗迟”中对“弄”解释正确的是(c)。
《菩萨蛮》原文赏析

《菩萨蛮》原文赏析《菩萨蛮》原文赏析15篇《菩萨蛮》原文赏析1菩萨蛮·虫声泣露惊秋枕虫声泣露惊秋枕,罗帏泪湿鸳鸯锦。
独卧玉肌凉,残更与恨长。
阴风翻翠幔,雨涩灯花暗。
毕竟不成眠,鸦啼金井寒。
翻译深秋的虫声好似哭泣声,惊醒睡梦中的女子,帷帐里的她不由得哭了起来。
每夜独自一人冷冷落落,残更与梦一样长。
寒风呼啸,用力吹着绿帘子,雨却是绵绵地下着。
毕竟已经睡不下去,只听叫寒冷的井外,传来了一声鸦啼。
注释菩萨蛮:词牌名,又名《子夜歌》《重叠金》《花溪碧》,双调四十四字,用韵两句一换,凡四易韵,平仄递转。
罗帏:帷帐。
鸳鸯锦:绣有鸳鸯图案的锦被。
玉肌:指女性莹洁温润如玉的肌肤。
阴风:冬风,此指寒风、冷风。
翠幔:翠绿色的纱帐。
雨涩:细雨缠绵不爽,有滞涩之感。
灯花:灯心余烬结成的花形。
金井:施有雕栏的井。
创作背景宋哲宗绍圣元年(1094),元祐旧党被打压,秦观一贬再贬,多次流放,漂泊各地,他在这个时期所写的女性大多独守空房,凄凉悲苦。
这首词即是秦观这一时期的作品,其具体创作年代不得而知,或认为这首词是秦观早期作品,可备一说。
赏析这首词描写的是闺中孤寂情怀。
词一开始即浓墨重彩渲染一种秋夜孤寂的氛围:寒蛩低吟似诉,寒露晶莹如泪珠,已是清冷凄凉之境,紧接着即下一“惊”字,将闺中人那种敏感而脆弱的情丝拨动,继而写她受秋夜清景之惊后的动作神态。
罗帏、鸳鸯锦等闺中陈设,为我们展示出这位闺中人物质生活方面的富裕,着以“泪湿”二字,则又与这种富丽的陈设形成对照,衬出其内心的孤独、空虚、失落。
接下来两句,将泪湿的原因作了交待:心上人儿离她远去,她只能独守闺房,那罗帏、那绣着象征爱情双栖双宿的鸳鸯锦被里,只有她一个彻夜难眠的苦心人儿。
夜冷兼心凉的她,置身于锦被之中,却没有一丝的暖意,反而只觉玉肌生凉。
这里,词人不动声色地从环境过渡到了心境,刻画出这位闺中思妇因夜寒生凉到因“独”处而心凉的心理状态。
这样的环境,这样的心情,让她心“惊”,引起她一腔幽怨。
温庭筠《菩萨蛮》赏析

温庭筠《菩萨蛮》赏析《菩萨蛮》是唐代文学家温庭筠的作品,包括《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菩萨蛮·水精帘里颇黎枕》《菩萨蛮·蕊黄无限当山额》《菩萨蛮·翠翘金缕双鸂鶒》《菩萨蛮·杏花含露团香雪》等十四首。
下面是温庭筠《菩萨蛮》赏析,和小编一起来看一下吧。
菩萨蛮温庭筠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
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
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译文:眉妆漫染,叠盖了部分额黄,鬓边发丝飘过。
洁白的香腮似雪,懒得起来,画一画蛾眉,整一整衣裳,梳洗打扮,慢吞吞,意迟迟。
照一照新插的花朵,对了前镜,又对后镜,红花与容颜,交相辉映,刚穿上的绫罗裙襦,绣着一双双的.金鹧鸪。
赏析:这首《菩萨蛮》,为了适应宫廷歌伎的声口,也为了点缀皇宫里的生活情趣,把妇女的容貌写得很美丽,服饰写得很华贵,体态也写得十分娇柔,仿佛描绘了一幅唐代仕女图。
词学专家周汝昌先生认为:此篇通体一气。
精整无只字杂言,所写只是一件事,若为之拟一题目增入,便是“梳妆”二字。
领会此二字,一切迎刃而解。
而妆者,以眉为始;梳者,以鬓为主;故首句即写眉,次句即写鬓。
小山,眉妆之名目,晚唐五代,此样盛行,见于《海录碎事》,为“十眉”之一式。
大约“眉山”一词,亦因此起。
眉曰小山,也时时见于当时词中,如五代蜀秘书监毛熙震《女冠子》云:“修蛾慢脸(脸,古义,专指眼部),不语檀心一点(檀心,眉间额妆,双关语),小山妆。
”正指小山眉而言。
又如同时孙光宪《酒泉子》云:“玉纤(手也)淡拂眉山小,镜中嗔共照。
翠连娟,红缥缈,早妆时。
”亦正写晨妆对镜画眉之情景。
可知小山本谓淡扫蛾眉,实与韦庄《荷叶杯》所谓“一双愁黛远山眉”同义。
旧解多以小山为“屏”,其实未允。
此由(1)不知全词脉络,误以首句与下无内在联系;(2)不知“小山”为眉样专词,误以为此乃“小山屏”之简化。
又不知“叠”乃眉蹙之义,遂将“重叠”解为重重叠叠。
关于雪和月亮一起的诗句

关于雪和月亮一起的诗句1、《卜算子·雪月最相宜》张孝祥〔宋代〕雪月最相宜,梅雪都清绝。
去岁江南见雪时,月底梅花发。
今岁早梅开,依旧年时月。
冷艳孤光照眼明,只欠些儿雪。
2、《以诗句咏梅·要尝雪月并明时》方蒙仲〔宋代〕雪月是花非,但觉夜成旦。
世事忌分明,朦胧差好看。
3、《雪月梅》杨公远〔宋代〕寒梅开后雪初晴,敛尽残云月又生。
月映雪时梅更好,梅横月处雪争明。
羡渠结伴成三白,添我相亲即四清。
今夕细吟诗说与,来年此际莫寒盟。
4、《题溪桥雪月图》陈造〔宋代〕雪野无人访夜阑,冰壶绝景画中看。
桥边觉欠梅枝在,姑射嫦娥各耐寒。
5、《折桂令·倚栏杆不尽兴亡》张可久〔元代〕倚栏杆不尽兴亡。
数九点齐州,八景湘江,吊古词香,招仙笛响,引兴杯长。
远树烟云渺茫,空山雪月苍凉。
白鹤双双,剑客昂昂,锦语琅琅。
6、《风花雪月》成鹫〔清代〕瓶中一枝花,天上一轮月。
花落月归天,风吹满地雪。
7、《雪夜对月赋诗》朱淑真〔宋代〕一树梅花雪月间,梅清月皎雪光寒。
看来表里俱清彻,酌酒吟诗兴尽宽。
8、《菩萨蛮冬夜》庄盘珠〔清代〕梅枝正压垂垂雪。
梅梢又上娟娟月。
雪月与梅花。
都来作一家。
也知人世暂。
有聚翻成散。
月落雪消时。
梅花剩几枝。
9、《十五日十九兄到衫小饮有诗和之》杜范〔宋代〕晚色烟霞好,寒山雪月明。
赏心闻鹊喜,醉脸任狸形。
银烛辉蓬户,冰花烁胆瓶。
读君断肠句,孤雁欲吞声。
10、《寄殷协律》白居易〔唐代〕五岁优游同过日,一朝消散似浮云。
琴诗酒伴皆抛我,雪月花时最忆君。
几度听鸡歌白日,亦曾骑马咏红裙。
吴娘暮雨萧萧曲,自别江南更不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凌宇
冬夜感怀
又是清宵月透纱,浮生长客忆械华。 一汪秋水思伊久,满纸情诗对影斜。 廿载寒鸡催晓梦,千言蜜语寄昏鸦。 可怜霜叶风犹冷,吹散愁丝落万家。
丁翠华
菩萨蛮•冬夜
夜空寂寂飞琼雪,撩人夜色多情结。静
昨岁顽愁今岁浓,更深人寂瘦梧桐。 流光过指留无计,块垒堆胸浇不平。 欲赋新词吟旧句,更听秋雨泣秋风。 人间落拓何须问,半为疏狂半为铮。
屋绕江茅,野鸥歇树巢。
篱园寒气烈,
梅绽令人悦。问友莫来迟,品茶赏月辉。
朝朝只共闲云度,已懒把、从前数。莫
问谁同行末路,满头霜发,漫天烟雨,醉里
归无处。
酒中曾为佳人赋,梦醒徒添
断肠句。隐隐春雷犹战鼓,豪情还在,壮心
如故,更向穷途去!
史明静
鹤鸩天•重阳
拾阶登临赏翠微,茱萸遍插忆慈晖。金
波斟满斜阳里,阵雁南飞意莫追。
思
故里,欲端杯,几多想念赋芳菲。重阳把酒
期来岁,桂子香时相倚偎。
陈佑昌
[中吕•山坡羊]自嘲
吹牛不会,旅游嫌贵。打牌斗酒身先 退。喜囚斋,爱敲推。烹诗煮句多滋味。一 字吟安心也醉。忙,体皓露深。 砌下吟蛰眠旧梦,空中鸣雁断沉云。 南窗犹恋陶家柳,寒壁空悬焦尾琴。 老去尘间还厌酒,愁来胸臆更煎人。
•人生感怀
曾玉梅
万荣保
RenShengGanHua
岁末感怀
青玉案•惊蚩感作
学诗疗养度流年,句不成章病未痊。
一
盼得春回身似蝶,百花丛里舞踹跌。
王爱成
行吟
小城痫住廿年春,眼角鱼纹鬓角尘。 堪笑当初空鹄志,更怜今昔不名身。 凭秋寂寂窗前月,梦夏斑斑枕上沦。 遗老江湖何处似,临风阅世访贤人。
匡天龙
五十四岁遣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