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活血化瘀药2
中药第十八章止血药+第十九章活血药

或逐瘀药。 2、药性:多为辛、苦、温。 3、归经:主入心、肝二经。
4、主治证:一切瘀血证(内、外、伤、骨、妇等科)。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 ⑴活血化瘀药具有改善血液循环,特别是微循环,以促进病理变化恢复的作用; ⑵具有抗凝血的功能,以防止血栓及动脉硬化斑块的形成; ⑶能改善机体的代谢功能,促进组织的修复,创伤、骨折的愈合; ⑷能改善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减轻炎症反应,促进炎症病灶的消退和吸收; ⑸能改善结缔组织的代谢,促进增生病变的转化和吸收,使萎缩的结缔组织康复; ⑹能调节机体免疫,有抗菌消炎作用。
艾叶
炮姜 灶心土
尤同治宜崩药性漏,为温经止血之要药。 散虚寒调温经,治虚寒性月经不调, 且寒性安胎热,。
出温 血。主治经止脾不统血。
血 ,
思考题
1、止血药分为哪几类? 2、主要用于血热出血的药物是哪些? 3、出血夹瘀宜选用哪些药物治疗? 4、长于治疗下焦出血、尿血的药物各是哪些? 5、三七的用法怎样? 6、清热凉血药与凉血止血药均可用于血热出血证,为什么不列入一类,而分为两类? 7、主要用于虚寒性出血的药物是哪些?艾叶在哪些方面称之为要药?
证凉
。血
止
血
之
功
,
第二节 化瘀止血药
一、本类药物的特点 1、具有止血不留瘀的特点。 2、主治淤血内阻,血不循经的出血。 二、分述
三七
讲授内容
【入药部分】为五加科植物三七的干燥根。 【药 性】甘、微苦,温。归肝、胃经。 【功效应用】 1、化瘀止血——出血证。
尤宜出血而有瘀滞者。 2、活血定痛——跌打损伤,瘀血肿痛。 【用法用量】煎服,15~30g。
茜草
讲授内容
【入药部分】为茜草科植物茜草的干燥根及根茎。 【药 性】苦,寒。归肝经。 【功效应用】 1、凉血化瘀止血——出血证。
大学必修中药学课程 第十九章活血化瘀药

苏木 甘、咸、辛,平。 归心肝经。
一功效 活血疗伤,祛瘀通经 二 应用 1 活血疗伤用于跌打损伤 筋伤骨折 瘀
肿疼痛 2 用于瘀血痛经、经闭、产后瘀滞腹痛
心胸瘀痛 痈肿疮毒。
骨碎补 苦、温。归肝肾经
一功效 活血续伤,补肾强骨 二 应用 1活血续伤用于闪挫金创 损伤筋骨 瘀肿疼痛 2 补肾强骨用于肾虚腰痛脚弱
桃仁苦、甘,平。有小毒。 归心肝大肠经。
一功效 活血祛瘀,润肠通便,止 咳平喘
二应用 三 用法用量5-10g,水煎服。捣碎。 四 使用注意 不可过量。孕妇忌
用,便溏慎用
个性(不同点)
桃仁:性味苦平,活血化瘀之中并能: ①散结消痈,用于瘀滞之肺痈、肠痈; ②润肠通便,用于肠燥便秘; ③止咳平喘,用于咳嗽气喘。 红花:性味辛温,活血化瘀之中善于 通经脉,用于心脉瘀阻、胸痹心痛。
耳鸣 耳聋 牙痛 久泻 三使用注意 阴虚内热无瘀血慎用。
血竭 甘、咸,平。归心肝经。
一功效 祛瘀定痛,敛疮生肌 二应用 1 活血疗伤用于跌打损伤
瘀滞心腹痛。 2 止血生肌用于外伤出血和疮疡不敛 三 用法用量 多入丸散。1-1.5g。
儿茶 苦涩,凉。归心肺经
一功效 活血疗伤,止血生肌 收湿敛疮,清肺化痰
一功效 活血调经,解郁,消肿解毒。 二应用 1 活血调经,疏肝用于肝气郁结月经不调,
经行不畅,痛经,经闭 2解郁消肿用于肝气郁结和跌伤,瘀肿,痈
疽,瘰疬. 三 用法注意 泡服量宜小。
凌霄花辛,微寒。归肝心包经。
一 功效 破瘀通经,凉血祛风 二应用 1 破瘀通经用于血瘀经闭、积聚、
跌打损伤。 2凉血祛风用于周身瘙痒、风疹。 三 使用注意 孕妇忌服
瘀肿疼痛 2破血逐瘀 用于血瘀经闭、
活血化瘀药

(2)利尿——本品有“退浮肿、下水气” 之功,可用治肾炎水肿、小便不利。
【用法用量】9-30g。
【使用注意】孕妇忌用。
泽兰 【来源】唇形科地瓜儿苗,毛叶地瓜儿苗的全草。 根茎称地笋。 【常见名称】虎兰《本经》、地瓜儿苗、红梗草、 草泽兰。 【性味归经】辛、微温,归肝、膀胱经
【功效应用】活血化瘀、利尿退肿。
(3)补肝肾——可用治肝肾不足所致的腰膝酸痛, 以及痹证(风寒湿或热邪所致),尤以下半身关节 痹痛为宜,其作用以怀牛夕为佳。 【用法用量】6-15g。 【使用注意】孕妇忌用。
益母草 【来源】唇形科益母草全草。时珍:“此草及子皆茺 盛密蔚,故名茺蔚,其功宜于妇人及明目益精,故有 益母之称。”
【常见名称】茺蔚、益母、益明、母草、四棱草等。
【使用注意】孕妇慎用。畏人参(人参最怕五灵脂)
第三节 活血疗伤药
全虫 【来源】全虫、地别虫、土别虫 【性味归经】咸、寒,有小毒,归肝经 【功效应用】破血逐瘀,续筋接骨。 本品入活血疗伤,长于续筋接骨,为伤科所常用, 适用于跌打损伤、骨折伤痛等。 【用法用量】3-10 g
四、使用注意: 1、本类药常配行气药,以增强活血药之 作用。 2、要根据血瘀的不同兼证,配伍有关的 药物。 寒凝血瘀——祛寒药 风湿痹证—— 祛风湿药 痈肿疮疡——清热解毒药 3、活血祛瘀药对月经过多、血虚无瘀者 慎用或禁用。 4、破血逐瘀药对孕妇要忌用。
第一节 活血止痛药
川芎 【来源】伞形科川芎的根茎。 【性味归经】辛、温、肝
川乌 【来源】毛莨科乌头的块状义根。 【性味归经】辛、苦、热、有大毒,归心、肝、脾经。
【功效应用】止痛、温经、祛风湿、麻醉。
本品味辛而大热,有较强的温经止痛作用,可治疗阴寒 内盗所致的各种疼痛,还能温通经脉而治疗风湿痹痛, 以风寒湿痹为宜。本品还有大毒,有麻醉作用(乌头碱 对N末梢和中枢有先兴奋后麻痹),可用于牙科、外科 的简单手术麻醉。炮制 毒性 【用法用量】3-9g。作丸散、液剂1-2g。 【使用注意】孕妇忌服,内服必须炮制且用量不能过 量,以免中毒。
19活血化瘀药总结

活血行气 祛风止痛
川芎
【临床应用】
川芎
活血行气 祛风止痛
1. 用于寒凝血瘀气滞痛证 。
1)头面部瘀血诸疾:~麝香、桃仁、红花、赤 芍 (通窍活血汤)
2)胸中血瘀:~桃仁、红花、桔梗、牛膝 (血 府逐瘀汤)
3)胁肋部瘀血证:~丹皮、桃仁、乌药、元胡、 五灵脂 (膈下逐瘀汤)
4)少腹部瘀血证:~茴香、蒲黄、元胡、五灵 脂、没药 (少腹逐瘀汤)
郁
一、药用来源 二、处方用名 三、性能特点
金
五、用量用法 六、使用注意
四、临床应用
【药用来源】
郁金
姜科植物温郁金、广西莪朮、姜黄或蓬莪朮的块根。
广西莪朮
姜黄
蓬莪朮
【药用来源】
郁金
姜科植物温郁金、广西莪朮、姜黄或蓬莪朮的块根。
【性能特点】
辛、苦,寒。归肝、胆、心经。
活血止痛
功效
行气解郁 清心凉血
5)四肢瘀血证:~牛膝、地龙、羌活、秦艽、 黄芪 (身痛逐瘀汤)
【临床应用】
川芎
活血行气 祛风止痛
6)寒凝血瘀之痛经:~吴茱萸、桂枝、当归、 丹皮 (温经汤) 为妇科调经要药
7)肝郁气滞血瘀之胸胁胀痛:~柴胡、白芍、 香附 (柴胡疏肝散)
8)跌扑损伤,瘀肿疼痛,~三七、乳香、没药 等。
【临床应用】
土鳖虫
一、药用来源
五、用量用法
二、处方用名 三、性能特点
六、使用注意
四、临床应用
【药用来源】
鳖蠊科昆虫地鳖或冀地鳖的雌虫体。
土鳖虫
地鳖
冀地鳖
土鳖虫
【性能特点】
咸,寒;有小毒。归肝经。
功效
破血逐瘀 续筋接骨
活血化瘀药

川芎
[来源]为伞形科多年
Ligusticum chuanxiong Hort.的 根茎。
川芎 《本经》
【药性】 辛,温。
归肝、胆、心包经。
【功效】 活血行气,
祛风止痛。
(辛行走窜,上行头目,下行血海,中开郁 结,旁通经络。其辛味既能行血又能行气, 为血中气药。)
川芎 《本经》
【应用】 1.血瘀气滞痛证。 2.头痛,风湿痹痛。本品辛温升散,能“上
序
味辛,辛散善行,既入血分,又入气分,活 血每兼行气,有良好的止痛作用。
主治气血瘀滞所致的各种痛证。头痛,胸胁 痛、心腹痛、痛经、产后腹痛,肢体痹痛、 跌打损伤之瘀痛等。 也可用于其他瘀血病证。
【教学内容】
1.活血止痛药 掌握:川芎、郁金、延胡索 熟悉:乳香、姜黄 了解:没药、五灵脂
川芎 《本经》
红花 《新修本草》
红花 《新修本草》
『来源』本品为 菊科植物红花
Carthamus tinctorius L. 的 干燥筒状花冠 。
红花 《新修本草》
【药性】 辛,温。归心、肝经。 【功效】 活血通经、祛瘀止痛。
红花 《新修本草》
【应用】 1. 血滞经闭、痛经、产后瘀滞腹痛。红花
辛散温通,为活血祛瘀、通经止痛之要药, 是妇产科血瘀病证的常用药,常与当归、川 芎、桃仁等相须为用。 2. 癥瘕积聚。 3. 胸痹心痛、血瘀腹痛、胁痛。 4. 跌打损伤,瘀滞藤
『来源』 本品为豆 科植物密 花豆
区别在于乳香偏于行气、伸筋,治疗痹证多用。没 药偏于散血化瘀,治疗血瘀气滞较重之胃痛多用。
【用法用量】 煎服,3—10g。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 同乳香。
五灵脂 《开宝本草》
五灵脂 《开宝本草》
中药学课件 活血化瘀药

• 【功效主治】活血化 瘀、理气止痛,用于 胸中憋闷、心绞痛;
• 【药理作用】 • 1 增加冠脉血流量; • 2 增加心肌耐缺氧能
力、保护缺血心肌;
• 3 抗血小板聚集防止 血栓形成;
• 4 改善微循环。
• 【功效主治】活血化瘀。 用于治疗闭塞性脑血管疾 病,冠心病,脉管炎。
• 祛瘀生新。
• 性味归经:辛、苦,温。归肝、心经。
• 功效:活血化瘀、止痛、调经、破血消
•
癥、疗伤消肿、活血消痈。
• 适应症:各种瘀血证
• (瘀血既是病理产物,又是致病因素)
• 胸腹头痛如针刺,部位固定;癥瘕积聚;
• 经闭痛经、产后恶露不尽出血色紫夹瘀;
• 中风后半身不遂、肢体麻木;关节痹痛
• 日久;跌打损伤、骨折;痈肿疮疡。
• 功效:活血、行气、止痛;
• 临床应用:
• 血瘀气滞诸痛:
• 止痛佳品“能行血中气滞,气中血
• 滞,故专治一身上下诸痛”;
• 心血瘀阻胸痹心痛+丹参、川芎
•
或+瓜蒌、薤白;
• 胃脘痛偏寒+桂枝、高良姜;
•
偏热+川楝子; 偏气滞+木香;
•
偏血瘀+丹参、五灵脂;
• 肝郁气滞胸胁胀痛+柴胡、郁金;
• 疝气睾丸肿痛+橘核、川楝子;
• 含义:凡以通利血脉、促进血行,消散瘀 血为主要功效,常用以治疗瘀血证的药物。
• 活血化瘀的近义词: – 活血—和血、和营、调血(弱); – —活血、行血、散血、通血(中) – —破血(强); – 祛瘀—化瘀、消瘀、散瘀(弱); – —通瘀、行瘀(中); – —破瘀、逐瘀、攻瘀(强)。
活血化瘀药ppt课件

郁金
1.寒性。 2.解郁:用于血瘀 肝郁之胁肋疼痛。 3.利胆退黄:用于 肝胆湿热黄疸。 4.清心凉血(开 窍)。
14
姜黄
为姜科多年草本植物姜黄的根茎。
15
功用
活血行气 血瘀或兼气 滞之脘腹疼痛、 胸胁疼痛、痛 经、闭经、产 后腹痛。
通经止痛 治肩臂痛之 良药。 此外:治痈 疮、牙痛、 高血脂症。
改善血液流变性
调节血脂
促进肝细胞再生
24
红花
为菊科一年生草本植 物红花的筒状花。
25
桃仁
为蔷薇科落叶小乔木桃或山桃的成熟种仁。
26
红花
桃仁
共同点
活血祛瘀,用于多种血瘀较重证:
(1)跌打瘀肿疼痛。 (2)血瘀之闭经、痛经。 (3)癥瘕积聚。 (4)心腹瘀痛。
27
不同点
红花
活血兼能通经、 止痛,用于斑疹透 发不畅、 脱疽。
近治:冠心病心 绞痛、脑血栓。
桃仁
1.祛瘀之功较强, 善泄血分之雍滞。
2.润肠通便,用于 肠燥便秘证。
此外:止咳平喘, 治咳嗽气喘。
28
益母草
为唇形科一年生或二年生草 本植物益母草的地上部分。
29
牛膝
为苋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牛膝 (怀牛膝)和川牛膝等的根。
生用牛膝、川牛膝:长于活血祛瘀,引火下血; 熟用牛膝、怀牛膝:长于补肝肾,强腰膝。
王不留行
为石竹科一年生或越年生草本 植物麦蓝菜的成熟种子。
35
月季花
为蔷薇科常绿或半常绿灌木月 季的花蕾或初开放的花。
36
蟄虫
为鳖蠊科昆虫地鳖或冀 地鳖雌虫的全体。
37
自然铜
为天然黄铁矿的含硫化铁矿石。
钟赣生《中药学》(第10版)笔记和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各论-活血化瘀药【圣才出品】

第十九章活血化瘀药19.1复习笔记一、活血止痛药1.性能功效★★(1)药性:辛散善行。
(2)功效:活血行气止痛。
(3)主治:气血瘀滞所致的各种痛证,如头痛,胸胁痛、心腹痛、痛经、产后腹痛、肢体痹痛、跌打损伤之瘀痛等。
也可用于其他瘀血病症。
2.重点药★★★★★表19-1活血止痛药中的重点药物3.非重点药★表19-2活血止痛药中的非重点药物4.药物特殊描述★★★★(1)川芎:为血中气药,功善止痛,为治气滞血瘀诸痛证之要药,且能“上行头目,中开郁结,下调经水”为治头痛和妇科要药。
(2)延胡索:“行血中之气滞,气中血滞,故能专治一身上下诸痛”。
(3)乳香:为外伤科之要药,“定诸经之痛”。
(4)五灵脂;治疗瘀滞疼痛的要药。
5.鉴别用药★★★(1)香附与郁金表19-3香附与郁金的鉴别用药(2)郁金和姜黄表19-4郁金和姜黄的鉴别用药(3)乳香和没药表19-5乳香和没药的鉴别用药二、活血调经药★★1.性能功效(1)药性:辛散苦泄,主归肝经血分。
(2)功效:活血散瘀、通经止痛,善通血脉调经水。
(3)主治:①血行不畅、瘀血阻滞所致的月经不调,痛经及产后瘀滞腹痛;②其他瘀血病症,如瘀滞痛症,癥瘕积聚,跌打损伤,疮痈肿痛等。
2.重点药★★★★★表19-6活血调经药中的重点药物3.非重点药★★表19-7活血调经药中的非重点药物4.药物特殊描述★★★★(1)丹参:为治血行不畅,瘀血阻滞之经产病的要药,有“破宿血,补新血”之功。
(2)红花:为活血祛瘀、通经止痛之要药,是妇产科血瘀病证的常用药,为治跌打损伤、瘀滞诸痛的要药。
(3)桃仁:为治疗多种瘀血阻滞病证的要药。
(4)益母草:妇产科经产病的要药。
5.鉴别用药★★★(1)益母草、泽兰表19-8益母草、泽兰的鉴别用药(2)川牛膝与怀牛膝表19-9川牛膝与怀牛膝的鉴别用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配伍:
1、寒邪导致瘀血症,配伍祛寒药。 2、气滞导致瘀血症,配伍行气药,“气行血 行,气滞血滞”。
3、热邪导致瘀血症,配伍清热凉血药。 4、风湿导致瘀血症,配伍祛风湿药。 5、跌打损伤导致瘀血症,多配行气和血之品。 6、由于正气不足导致瘀血症,多配补气药。 7、癥瘕积聚 ,配伍软坚散结之品。 七、使用注意:本类药易耗血动血,对妇女月 经过多,其它出血证无瘀血现象者忌用。
此外,用于疮疡红肿热痛,肿硬难消。
五、分类: 活血止痛药
活血调经药
主治气滞血瘀所致各种疼痛。如头 痛、胸胁痛、心腹痛、痛经、产后 腹痛、肢体痹痛、跌打损伤之瘀痛 等。
主治妇女月经不调、痛经、经闭、 及产后瘀滞腹痛之证。
活血疗伤药
主治跌打损伤、瘀肿疼痛、骨折筋损、 金疮出血等伤科疾患。
破血消癥药
主治血瘀重证所致的癥瘕积聚,也用 于血瘀经闭、瘀肿疼痛、偏瘫等症。
应用: 1.用于血瘀气滞痛证。
本品为“血中之气药”,故可治气滞血瘀之 胸腹,腹部诸痛。如柴胡疏肝散。
又善“下调经水,中开郁结”,为妇科要药, 能活血调经,可用治多种妇产科的疾病。代表 方如四物汤(川芎、当归、熟地、白芍) 2.头痛,风湿痹痛。 辛温升散, “上行头目” 为治头痛要药,无 论风寒、风热、风湿、血虚、血瘀头痛均可随
二、药性:辛、苦,温热,归心、肝经。 三、功效:活血化瘀 活血止痛
活血调经 活血疗伤 破血消癥
四、应用:用于内、外、妇、儿、伤各科。 1、固定性的刺痛及肢体麻木,半身不遂。 2、有形的肿块。 3、出血紫暗。 4、身体各部出现瘀斑、瘀点。
5、瘀血性经闭、月经错后。
6、产后少腹疼痛。
7、跌打损伤,青紫疼痛。
现代研究: ⑴改善血流动力学; ⑵改善血液流变学; ⑶改善微循环; ⑷加强子宫收缩; ⑸抗肿瘤; ⑹促进增生组织软化或吸收; ⑺抗菌、抑菌、减毒。
第一节 活血止痛药
药性多辛散,即入血分又入气分,活血每 兼行气,具有良好的止痛作用。“血中气药”
主治气滞血瘀所致各种疼痛。如头痛、胸 胁痛、心腹痛、痛经、产后腹痛、肢体痹痛、 跌打损伤之瘀痛等。也可用于其他瘀血病证。
姜黄与郁金的区别
姜黄与郁金为同一植物的不同部位,均能活血 散瘀,行气止痛,用于气滞血瘀之证。
姜黄用其根茎,辛温行散,祛瘀力强,用治寒 凝气滞血瘀之证为佳,且可用于治疗风湿痹痛;
郁金用块茎,苦寒降泄,行气力强,且凉血, 以治血热淤滞之证为宜,又能利胆退黄,清心 解郁而用于湿热黄疸,热病神昏等证。
乳香
疸等证。
姜黄
为姜科植物姜黄的根茎。主产于四川、福建等地。
性味归经:辛、苦、温。归肝脾经 功效:活血行气,通经止痛 应用:1.用于气滞血瘀之痛证。辛散温通苦降。 既入血分又如气分,能活血化瘀行气止痛。治 疗胸阳不振,心脉闭阻之心胸痛。气滞血瘀之 痛经、经闭、产后腹痛及跌打损伤。 2.风湿痹痛。尤长于行肢臂而除痹痛。
2.活血调经药 掌握:益母草 红花(附:番红花) 桃仁 丹参 牛膝 熟悉:鸡血藤 了解:王不留行 泽兰 3.活血疗伤药 熟悉:马钱子 骨碎补 了解:自然铜 土鳖虫 血竭 苏木 4.破血消癥药 掌握:莪术 熟悉:三棱 了解:虻虫 水蛭 穿山甲
概说
一、含义:以通利血脉,促进血行,消散瘀血为主 要作用。
第十九章 活血化瘀药
【目的要求】 1.掌握活血化瘀药的含义、功效、适应证、配伍方法 及各节药物的性能特点、使用注意。 2.掌握药物9味、熟悉药物8味、了解药物9味。 3.掌握相似药物功效、应用的异同点。 4.了解郁金、姜黄、莪术的来源,牛膝的品种。 【教学内容与学时】 1.活血止痛药 掌握:川芎 郁金 延胡索 熟悉:乳香 姜黄 五灵脂 了解:没药
本品为效果显著、部位广泛、时间持久、性平无 毒的优良止痛药。
郁金
为姜科植物温郁金、姜黄、广西莪术、或蓬莪术 的块根。温郁金主产于浙江温州,黄郁金主产于四川, 广西郁金主产于广西。
性味归经:辛、苦、寒。归肝、胆、心经 功效:活血行气止痛,解郁清心,利胆退黄, 凉血。 应用: 1.用于气血淤滞的胸胁腹痛。胸胁脘腹疼痛,月 经不调、痛经及癥瘕痞块等。 2.用于热病神昏,癫痫痰闭,可用于痰浊蒙蔽心 窍、热陷心包之神昏。菖蒲郁金汤。 3.用于吐血、衄血、倒经,尿血、血淋。 4.肝胆湿热的黄疸,胆石症
血中气药: 以活血化瘀为主要作用,兼能行 气的药,用于血瘀气滞的多种病症。
川芎
为伞形科植物川芎的根茎。主产于四川、 贵州、云南,以四川产者最佳。 《纲目》:“或
云:人头穹窿穷高,天之象也。此药上行,专治头脑诸 疾,故有‘ ’之名。……出蜀中者,为‘川芎”。
性味归经:辛、温。归肝、胆、心包经。 功效:活血行气,祛风止痛
为橄榄科植物乳香树及其同属植物皮部渗出
的树脂。主产于非洲索马里等地。 性味归经:辛、苦、温。归心肝脾经。 功效:活血行气止痛,消肿生肌 应用: 1.用于外科跌打损伤,疮疡 痈肿,既能散瘀止痛,又能 活血消痈,祛腐生肌,为外 伤科要药。
2.瘀血阻滞之痛证。本品辛散走窜,味苦通泄, 既入血分,又入气分 ,能行血中气滞,内能宣 通脏腑气血,外能透达经络,可用于一切气滞 血瘀之痛证。《珍珠囊》“定诸经之痛” 。
证配伍应用。故有“头痛不离川芎之说”。
延胡索
为罂粟科植物延胡索的块根。主产于浙江、 江苏、湖北、湖南等地。生用或醋制。
性味归经:辛、苦、温。归肝脾心经 功效:活血,行气,止痛 应用:用于各种气血瘀滞痛证。 辛散温通,能通行十二经脉,为活血行气止痛 之良药。 “行血中之气滞,气中之血滞,故 专治一身上下诸痛”。 用量用法:醋制加强止痛作用。 醋制后可使其有效成分(延胡甲素、乙素、丙 素)的溶解度大大提高而加强止痛的效果。
广郁金—行气解郁;川郁金——活血散瘀。
郁金与香附的区别
郁金和香附均能疏肝解郁,用于肝气郁结,胸 胁胀痛、月经不调等证。 香附药性偏燥,专入气分,善疏肝行气,调经 止痛,即为气病之总司,也为女科之主帅,长 于治疗肝郁气滞之月经不调。
郁金药性偏寒,即入血分,又入气分,善活血 止痛,行气解郁,长于治疗肝郁气滞血瘀之痛 证。有血中气药之名,又可清心解郁,凉血、 利胆退黄。用于热病神昏,血热出血及湿热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