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逍遥游》中“冥”“溟”释论
庄子逍遥游注释

庄子逍遥游注释一、原文及注释北冥有鱼,其名为鲲(kūn)。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x ǐ)于南冥。
南冥者,天池也。
注释:- “北冥”:北海。
冥,通“溟”,大海。
- “鲲”:传说中的大鱼。
- “怒”:振奋,这里指鼓起翅膀。
- “垂天之云”:天边的云。
垂,通“陲”,边际。
- “海运”:海动。
古有“六月海动”之说。
海动必有大风,大鹏借风力迁往南海。
- “徙”:迁移。
注释:- “志怪”:记载怪异的事物。
志,记载。
- “水击”:在水面上振翅拍水。
击,拍打。
- “抟”:环绕而上。
- “扶摇”:旋风。
- “去以六月息者也”:凭借着六月的大风离开。
息,气息,这里指风。
- “野马”:春天林泽中的雾气。
雾气浮动状如奔马,故名“野马”。
- “尘埃”:扬在空中的土叫“尘”,细碎的尘粒叫“埃”。
-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生物用气息互相吹拂。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覆杯水于坳(ào)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
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è)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注释:- “坳堂”:堂中低凹处。
- “芥”:小草。
- “胶”:粘住不动。
- “斯”:则,就。
- “培风”:乘风。
培,凭。
- “夭阏”:阻塞。
蜩(tiáo)与学鸠笑之曰:“我决(xuè)起而飞,抢(qiāng)榆枋(fāng)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chōng)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
之二虫又何知!注释:- “蜩”:蝉。
- “学鸠”:斑鸠之类的小鸟。
- “决起”:迅速飞起。
决,快速的样子。
- “抢”:触,碰。
- “榆枋”:榆树和檀树。
- “控”:投,落下。
- “奚以……为”:表示反问,哪里用得着……呢。
庄子《逍遥游》原文鉴赏

庄子《逍遥游》原文鉴赏庄子《逍遥游》原文鉴赏及翻译《逍遥游》是《庄子》的首篇,“逍遥游”是指“无所待而游无穷”,对世俗之物无所依赖,与自然化而为一,不受任何束缚自由地游于世间。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庄子《逍遥游》原文鉴赏,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庄子《逍遥游》鉴赏“逍遥”也写作“消摇”,意思是优游自得的样子;“逍遥游”就是没有任何束缚地、自由自在地活动。
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至“圣人无名”,是本篇的主体,从对比许多不能“逍遥”的例子说明,要得真正达到自由自在的境界,必须“无己”、“无功”、“无名”。
第二部分至“窅然丧其天下焉”,紧承上一部分进一步阐述,说明“无己”是摆脱各种束缚和依凭的唯一途径,只要真正做到忘掉自己、忘掉一切,就能达到逍遥的境界,也只有“无己”的人才是精神境界最高的人。
余下为第三部分,论述什么是真正的有用和无用,说明不能为物所滞,要把无用有用,进一步表达了反对积极投身社会活动,志在不受任何拘束,追求优游自得的生活旨趣。
本篇是《庄子》的代表篇目之一,也是诸子百家中的名篇,充满奇特的想象和浪漫的色彩,寓说理于寓言和生动的比喻中,形成独特的风格。
“逍遥游”也是庄子哲学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
全篇一再阐述无所依凭的主张,追求精神世界的绝对自由。
在庄子的眼里,客观现实中的一事一物,包括人类本身都是对立而又相互依存的,这就没有绝对的自由,要想无所依凭就得无己。
因而他希望一切顺乎自然,超脱于现实,否定人在社会生活中的一切作用,把人类的生活与万物的生存混为一体;提倡不滞于物,追求无条件的精神自由。
庄子《逍遥游》原文北冥有鱼①,其名为鲲②。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③。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④,其翼若垂天之云⑤。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⑥。
南冥者,天池也⑦。
《齐谐》者⑧,志怪者也⑨。
《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⑩,抟(tuán)扶摇而上者九万里(11),去以六月息者也(12)。
《逍遥游》课文解读

《逍遥游》课文解读北冥①有鱼,其名曰鲲②。
(北海有一条鱼,它的名称叫鲲。
①北冥:北海。
冥,通“溟”,大海。
下文“南冥”仿此。
传说北海无边无际,水深而黑。
②鲲:kūn,本指鱼卵,这里借代大鱼之名。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①。
(鲲很大,不知道它有几千里。
鲲变化成鸟,鸟的名称叫鹏。
①鹏:本为古“凤”字,这里借代大鸟之名。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①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②。
(鹏的背,不知道它有几千里。
奋起而飞,它的翅膀就像悬挂在天空的云。
①怒:奋发。
这里指鼓起翅膀。
②垂天之云:各家注释不同,一解,悬挂在天空的云,可意译为“遮蔽天空的云”。
垂,悬挂。
另解,天边的云。
垂,边远,通“陲”。
)是鸟也,海运①则②将徙③于南冥,──南冥者,天池④也。
(这只鸟,海动风起时就将迁往南海。
南海就是大自然的水池。
①海运:海动。
古有“六月海动”之说。
海动必有大风,有大风鹏鸟始可借风力而南徙。
②则:连词,表因果,相当“于是”。
③徙:迁移。
④天池:天然形成的大池。
)[文章起笔气势非凡。
浩渺无垠、咆哮奔涌的北海之上,瞬间,“不知其几千里”的巨鲲化为“不知其几千里”的巨鹏。
“怒而飞”,遮天蔽日“徙于南冥”,这是何等雄奇壮阔的景象。
作者一开篇,就以奇异的想象、夸张的笔法,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了鲲的自由变化和鹏的展翅翱翔的画面,把读者带入一种雄奇深邃、好似绝对逍遥的境界。
]《齐谐①》者,志②怪者也。
(《齐谐》是记载怪异事物的书。
①齐谐:书名,齐国俳谐之书。
一说是人名,姓齐,名谐。
②志:记载。
)《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①,抟②扶摇③而上者九万里,去④以⑤六月息⑥者也。
”(《齐谐》中的话说:“当鹏奋飞而起迁往南海的时候,双翼在水面上拍打飞行三千里,然后它乘着旋风环旋向上飞到九万里的高空,是凭借六月的大风离开北海的。
”①水击三千里:指鹏鸟双翼在水面上奋力拍打向前飞行三千里,才能升入高空,有点类似现在的飞机起飞之时先在跑道上滑行。
文言文《逍遥游》赏析

文言文《逍遥游》赏析原文: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
《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
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面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
之二虫又何知?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
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
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
上占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
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
不亦悲平!汤之问棘也是已:“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
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
有鸟焉,其名为鹏。
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
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
斥鹅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
面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
而宋荣子犹然笑之。
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
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
虽然,犹有未树也。
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
旬有五日而后反。
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
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
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逍遥游》高中课文原文

《逍遥游》高中课文原文《逍遥游》高中课文原文《逍遥游》是《庄子》的代表篇目之一,充满奇特的想象和浪漫的色彩,寓说理于寓言和生动的比喻中,形成独特的风格。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逍遥游》高中课文原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逍遥游》课文原文: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
《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
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
之二虫又何知!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
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
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此大年也。
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汤之问棘也是已。
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
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
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
斥鴳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
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
而宋荣子犹然笑之。
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
庄子二则冥释义

庄子二则冥释义:北海有一条鱼,它的名字叫做鲲。
鲲体积巨大,不知道有几千里。
鲲变化成为鸟,它的名字叫做鹏,鹏的脊背,不知道有几千里。
当它奋起而飞的时候,那展开的双翅就好像悬挂在天空中的云。
这只鹏鸟啊,在海水运动的时候将要飞到南海去。
南海是个天然形成的水池。
《齐谐》是一本专门记载怪异事物的书。
《齐谐》记载说:“大鹏迁徙到南海的时候,翅膀击水而行,激起的浪花有三千里,它乘着旋风盘旋飞至九万里的高空,凭借着六月的大风而离开”。
山野中的雾气,空气中的尘埃,都是生物用气息相吹拂的结果。
天色湛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大鹏从天空中往下看,也不过像人在地面上看天一样罢了。
庄子和惠子一起在濠水的桥上游玩。
庄子说:“鲦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这就是鱼的快乐。
”惠子说:“你又不是鱼,怎么知道鱼是快乐的?”庄子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儿是快乐的?”惠子说:“我不是你,固然就不知道你;你也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这是可以完全确定的。
”庄子说:“让我们回到最初的话题,你开始问我‘你怎么知道鱼是快乐的呢’的话,就说明你很清楚我知道,所以才来问我是从哪里知道的。
而我则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的。
”注释1.冥:通假“溟”,指海色深黑。
“北冥”,北海。
下文“南冥”,指南海。
传说北海无边无际,水深而黑。
2.鲲(kūn):传说中的大鱼。
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其:表推测。
3.鹏:本为古“凤”字,这里指传说中的大鸟。
4.怒:奋起的样子,这里指鼓起翅膀。
5.垂:同“陲”,边际。
6.海运:海水运动。
古有“六月海动”之说。
海水运动的时候必有大风,因此大鹏可以乘风南行。
7.徙:迁移。
8.天池:天然形成的水池。
9.《齐谐》:书名。
出于齐国,多载诙谐怪异之事,故名“齐谐”。
一说人名。
10.志怪:记载怪异的事物。
志,记载。
11.水击:指鹏鸟的翅膀拍击水面。
击:拍打。
12.抟(tuán):回旋而上。
一作“搏”(bó),拍。
《逍遥游》高中课文原文

《逍遥游》高中课文原文《逍遥游》高中课文原文《逍遥游》是《庄子》的代表篇目之一,充满奇特的想象和浪漫的色彩,寓说理于寓言和生动的比喻中,形成独特的风格。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逍遥游》高中课文原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逍遥游》课文原文: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
《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
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
之二虫又何知!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
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
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此大年也。
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汤之问棘也是已。
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
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
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
斥鴳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
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
而宋荣子犹然笑之。
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
《逍遥游》的原文打印版、对照翻译(庄周)

《逍遥游》的原文打印版、对照翻译(庄周)(抢榆枋一作:枪榆枋)1.逍遥游:没有任何束缚、自由自在地活动。
逍遥,闲适自得、无拘无束的样子。
2.北冥:北海,因海水深黑而得名。
冥,通“溟”,指广阔幽深的大海。
下文的“南冥”和“冥海”都用此意。
3.鲲(kūn):本指鱼卵,此处借用为表大鱼之名。
这符合庄子的《齐物论》本旨和庄子的独特的奇诡文风。
4.不知其几千里也:不知道它有几千里大。
一说“几”本义为极微小,引申为“极为接近”,此处当解释为“尽”;因为《庄子》一书中表数量的词都用“数”,如“数仞”“数金”。
5.鹏:古“凤”字,此处借用为表大鸟之名。
6.怒:通“努”,奋力飞举。
7.垂天:天边。
一说遮天。
垂,通“陲”,边际。
8.海运:海水运动,此处指汹涌的海涛。
徙:迁移。
9.天池:天然形成的池子。
10.《齐谐》:志怪小说集。
《隋书·经籍志》史部杂传类著录,七卷,题宋散骑侍郎东阳无疑撰。
《旧唐志》同,《新唐志》入小说家类。
亡于赵宋,遗文散见于《艺文类聚》《法苑珠林》《初学记》《白孔六帖》等类书中,其中《太平广记》《太平御览》征引最多。
11.志怪:记述怪异的故事。
志,记载。
12.水击:“击水”一词的倒装,形容大鹏起飞时翅膀拍击水面的壮观景象。
13.抟(tuán):盘旋上升。
扶摇:旋风。
14.去:离开。
息:气息,指风。
15.野马:云雾之气变化腾涌成野马的样子。
16.尘埃:空中游尘。
17.以息相吹也:以气息相互吹拂所致。
18.苍苍:深蓝色。
19.其:或许。
正色:真正的颜色。
20.邪(yé):通“耶”,疑问词。
21.其视下也:它(指鹏)向下俯视。
22.且夫:助词,无实义,起提示下文的作用。
23.负:承载。
24.覆:倒。
坳(ào)堂:屋前地上的洼坑。
25.芥:小草。
26.置:放。
焉:兼词,于此,在这里。
胶:动词,粘住地面动不了。
27.则其负大翼也无力:就没有力量托起鹏巨大的翅膀。
28.则风斯在下矣:风就在大鹏的下面(说明风有九万里深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何解 吧 。这 里 暂 引 用 古代 的 《 说文解字》 及 段 玉
裁的《 说文解字注》 与现在王力主编的《 古汉语常用 字字 典》 来 看对 “ 冥” “ 溟” 的解 释 , 一方面 , 可 以知道 这两 个字 在古代 的意思 , 另一面 , 可 以知道 它们现 在
的意思 , 从而 了解 到这两个 字从 古至 今 的发 展变化 ,
[ 作者简介] 吴国康 ( 1 9 8 7~) , 男, 华侨大学哲学 与社会发展学院 , 2 0 1 0级 中国哲学专业研 究生。 一ຫໍສະໝຸດ 1 8— 吴 国尿
舀字 ‘ 义1
“ 溟” 的解 释是 : “ 小雨 溟溟 也 。从水 冥聱 。 ” 段 玉裁 作 的注 的解 释 是 : “ 太 玄 经 密 雨 溟沐 , 玉 篇 日 溟 漾 小 雨 。 庄 子 南 溟 北 溟 其 字 当 是 本 作
如 同一物 被覆 盖而 看 不清 , 亦 如 阴历 中每 月 十 六 月 始 阴而渐 趋 于幽暗 不 明。
二、 辞书对“ 冥” “ 溟” 二字的解释
我们 不妨 看看 在 古 汉语 辞 书 中对 “ 冥” 与“ 溟”
[ 收稿 日期] 2 0 1 2—1 1 —1 5
其次 , 我们再看对“ 溟” 的解释。《 说文解字》 对
冥。 ” E 3 ]
的解释 , “ 河, 河 水 出敦 煌 塞 外 昆仑 山 , 发原注海” 、
“ 江, 出蜀湔 氐徼 外 崤 山 , 人海 , 从 水 工声 ” 一样 , 它
们 指 的是 黄河 、 长江, 显然 , 也不 能 用 于解 释 “ 冥” 的
意思。
王力主编的《 古汉语 常用 字字典》 对 溟的解释 是: ① 海。《 庄子 ・ 逍遥 游》 : “ 北 溟有 鱼。 ” ②[ 溟 沐] , 下小雨 的样 子 。 L 4
、
《 庄子》 注解 者对 “ 冥” 、 “ 溟" 的理解
加 深对 “ 冥” 及《 庄子 》 的理解 。 首先 , 我们 先看对 “ 冥” 的解 释 。《 说 文解 字》 对 “ 冥” 的解 释是 : “ 幽也 。从 日从六 ,一 聱 。 日敷 十 。
十六 E t 而月始 蔚 幽也 。凡 冥之 属 皆从 冥 。 ” 段 玉裁作 的注 对其 的 解 释是 : “ 冥, 窈 也 … …深 远也 , 窈与杳 音义 同 ……冥 , 夜也 , 引 申为 凡 圈昧 之 称 ……一者 , 覆也 , 覆其 上则 窈冥 …… 日之 数 十昭五
之大 , 不知 其几 千 里 也 ; 化 而为 鸟 , 其 名 为鹏 。鹏 之 背, 不知其 几千 里 也 ; 怒而飞, 其翼 若 垂 天 之 云 。是
鸟也 , 海 运 则 将 徙 于 南 冥 。—— 南 冥 者 , 天池也 。 ” 这些 描述 向我们 展 现 了一 幅广 大 的场 景 。
年左传 文谓 甲至 癸 也历 十 日, 复 加 六 日, 而 月始 亏 ,
是冥之 意 , 故从 日六 ……”
王力主编的《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 对“ 冥” 的解 释是 : ①昏暗。迷信所说人死后进入的世界。②海。 《 庄子 ・ 逍遥 游》: “ 是 鸟也 , 海运 则将 徙 于南 冥 。南
豕 口吧 八 1 - U
Z U I J. q z 弟 z朋 愚 弟 l J 8翮 ,
《 庄子 ・ 逍 遥游 中 “ 冥’ ’ “ 溟’ ’ 释论
吴 国康
( 华侨 大 学 哲 学与社 会发 展 学院 ,福建 厦 f - q 3 6 1 0 2 1 )
[ 摘 要 ]对 于《 庄子 ・ 逍遥 游》 开篇 的“ 冥” 字, 经 常作 “ 溟” 解, 从 而 背 离 了《 庄子 》 所要 强调 的道 的存 在 境界 , 本论 文试 图对 “ 冥” 、 “ 溟” 二 字进行 辨析 , 还 原《 庄子 ・ 逍 遥 游》 中“ 冥” 的本 来 意思 , 以利 于对《 庄 子》
冥者 , 天池 也 。 ” 这个意义后来写作“ 溟” 。③ 深 远 。 ④夜。⑤愚昧。 _ 4
里的“ 冥” 真如成玄英 、 陈鼓应等学者所认为的那样
作“ 溟” 解 吗?
从《 说文解 字》 及其 注, 以及 现在 的古汉语字 典, 我们 可 以看 出 , “ 冥” 具 有 玄 远 幽暗不 明 的意思 ,
及道 家思 想的理 解与把握 。
[ 关键 词 ]冥 溟
海
非 具体 的存在
[ 中 图分类 号 ]B 2 2 3 . 5[ 文献标 识码 ]A [ 文章编 号 ] 1 6 7 2— 3 4 7 3 ( 2 0 1 3 ) 0 2— 0 0 1 8— 0 2
《 庄子 ・ 逍遥游》 云“ 北冥 有鱼, 其名为鲲 。鲲
英 的疏 直接 将 “ 冥” 写作 “ 溟” , 其云 , “ 溟, 犹海 也 , 取
其 溟漠 无涯 , 故谓 之溟 。 ” 在后者中, 陈鼓 应 先生 在对 “ 北 冥 ”作 注 时 说 , “ 北 冥 ,‘ 冥’ , 通溟, 训 海。 ” …p 4 。这里 暂 且 引 这 两 家 进 行 分 析 。那 么 , 这
由此 , 杯水 、 池、 河、 江 等 小 水 的 意 思 便 被 排 除
三、 对《 庄子 ・ 逍遥游》 中“ 冥" 的还原
从《 说文解 字》 及其 注 , 以及 现在 的古汉语 字 典, 我们可以看出 , 直到《 庄子 ・ 逍遥游》 问世 以前 , 在 古人 眼 中 , “ 溟” 只是 “ 雨” 的意 思 , 不 管 是 大 雨 还 是小雨 。在许慎的年代 , 《 庄子 ・ 逍遥游》 中的“ 冥” 应 该 还作 “ 冥” 解, 或者 即使 作 “ 溟” 解, 但 影 响 还 很
对 于开篇 的 “ 冥” 字, 历 来 缺 少 单 独 的专 门 研
究, 并且 , 对此处的“ 冥” 的理 解 , 存 在着 争 议 。《 庄
子 ・ 逍遥游》 原文中明明是“ 冥” , 可是后代的注家 ,
却 不顾 《 庄子 》 原文 , 而将 “ 冥” 字应 写 作 “ 溟” , 并 作
“ 溟” 解。如郭庆藩《 庄子集释》 及陈鼓应《 庄子今注 今译》 就 是 这样 做 的 , 在 他们 那 里 , “ 冥 ”虽 都 作 “ 冥” , 但他们两者都认 为, 《 庄子 ・ 逍遥游》 原文中 的“ 冥” 应做“ 溟” 并作 “ 溟” 解 。如 在 前 者 中 , 成 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