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重点古诗知识点总结(7)

合集下载

初中诗词知识点的重点归纳

初中诗词知识点的重点归纳

初中诗词知识点的重点归纳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也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初中阶段的学习中,我们会接触到一些重要的诗词知识点,掌握这些知识点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代诗词作品。

下面,我将对初中诗词知识点进行重点归纳。

1. 五言绝句:五言绝句是中国古代最为流行的一种诗体,它由四句组成,每句五个字。

五言绝句既是古典诗歌的代表形式,也是爱国主义、思乡怀古等主题诗的常用形式。

在学习五言绝句时,我们需要注意句子的整体平仄和押韵的规律。

2. 七言绝句:七言绝句是一种由四句构成的诗体,每句七个字。

七言绝句与五言绝句一样重要,它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唐代盛行的七言律诗。

我们需要掌握七言绝句的格律和诗句中的意境表达。

3. 骈文:骈文是一种独特的古代文体,它由平行的两个意义相同或相似的句子构成。

骈文以其严整的结构和富有节奏感的语言形式著称,它常常用于描绘壮丽的景色和表达豪情壮志。

学习骈文时,我们需要注意多样的修辞手法和句子的对仗结构。

4. 唐诗宋词:唐诗宋词是古代中国文学的高峰,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

在初中课程中,我们会学习到一些优秀的唐诗宋词作品,如《静夜思》、《江南春》等。

学习唐诗宋词,我们需要注重对诗词背后的意境和情感的理解。

5. 诗词鉴赏:诗词鉴赏是对古代诗词作品进行理解和评价的过程。

在初中课程中,我们会学习到一些常用的诗词鉴赏方法,如意境的分析、修辞手法的解读等。

通过诗词鉴赏的学习,我们能够培养审美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6. 古文观止:古文观止是一部收录了中国古代优秀散文的文集。

其中包括了各个历史时期和文体的散文代表作品。

在学习古文观止时,我们需要了解古代散文的特点和不同文体的意义,同时也要培养散文阅读的技巧和鉴赏能力。

7. 经典名篇:经典名篇是指那些具有极高艺术价值和影响力的诗词作品。

在初中课程中,我们会学习到一些经典名篇,如苏轼的《江城子》、杜甫的《月夜忆舍弟》等。

学习经典名篇,我们需要理解作品背后的思想和情感,同时也要欣赏作者的文学才华。

七年级上册《古代诗歌十首》知识点汇编

七年级上册《古代诗歌十首》知识点汇编

七年级上册《古代诗歌十首》知识点汇编本文档旨在汇编七年级上册《古代诗歌十首》的重点知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研究这些古代诗歌作品。

1. 《登鹳雀楼》- 作者:王之涣- 描述:描绘了登上鹳雀楼后,远眺江山美景的壮丽场景。

- 主题:人的壮志豪情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2. 《静夜思》- 作者:李白- 描述:描写了一个人深夜时在床上静思的情景,回忆起家乡的事物。

- 主题:怀旧之情和对家乡的思念。

3. 《春晓》- 作者:孟浩然- 描述:描绘了春天清晨的美景,包括鸟儿的歌声和大自然的一片生机。

- 主题:春天的美好与人与自然的和谐。

4. 《望庐山瀑布》- 作者:李白- 描述:描绘了作者远望庐山瀑布的壮丽景色,表达了对大自然的赞美和钦佩。

- 主题:对自然景观的欣赏和对壮丽事物的敬畏。

5. 《登高》- 作者:杜甫- 描述:作者通过描绘登高的过程,抒发了对人生的思索和追求真理的决心。

- 主题:对人生的思考和对真理的追求。

6. 《悯农》- 作者:李绅- 描述:描绘了农民的辛劳和困苦生活,表达了作者对农民的同情和关心。

- 主题:对农民的同情和对社会不公的关注。

7. 《秋思》- 作者:刘禹锡- 描述:描绘了秋天的景色,抒发了对逝去时光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思考。

- 主题:对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感慨。

8. 《月下独酌》- 作者:李白- 描述:描绘了一个人在月光下独自饮酒的情景,表达了对自由和浪漫生活的向往。

- 主题:对自由和追求个人情趣的渴望。

9. 《赋得古原草送别》- 作者:白居易- 描述:描绘了古原草地的美景和离别的情景,表达了对友人的依依不舍。

- 主题:离别和友情的感慨。

10. 《江雪》- 作者:柳宗元- 描述:描绘了江雪下雪的壮丽景象,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敬畏和赞美。

- 主题:对自然奇景的赞美和钦佩。

以上是七年级上册《古代诗歌十首》的知识点汇编,希望能够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些经典古诗作品。

七年级全部古诗知识点

七年级全部古诗知识点

七年级全部古诗知识点古诗是中华文化传统之一,包含着深刻的思想和精妙的艺术表达。

七年级学生学习的古诗数量较多,紧紧围绕着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化展开。

掌握了这些古诗知识点,不仅可以增强语文水平,还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华文化精髓。

下面我们将对七年级全部古诗知识点进行一一介绍。

第一类:古代诗歌1.《登鹳雀楼》:作者王之涣,写景描写繁荣富庶的东京城。

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2.《静夜思》:作者李白,描写了作者在深夜思念家乡的情景。

其文笔简洁明快,成为中国古诗中的经典之作。

3.《春夜喜雨》:作者杜甫,反映春雨赋予大地新生命的美好场景。

以自然为背景来表达了深厚的感情。

4.《江雪》:作者柳宗元,描绘了冬季寒雪落在江河之上的雪景。

通过具体的描写,展示出了作者细腻的情感。

5.《望月怀远》:作者张九龄,表达了作者在异乡思念家乡的心情。

以月亮为媒介,体现出了诗人的感慨之情。

第二类:民间传说诗歌1.《长歌行》:这是一首叙事型诗歌,讲述了王之涣的一生奇遇。

用诗歌来展示传统文化和历史。

2.《木兰诗》:讲述了女子木兰乔装代父从军的故事。

这首诗也被称为闺秀战功的代表作。

3.《咏鹅》:这是一首讽刺性的儿童诗歌,旨在教导孩子们要诚实、正直、严谨,拒绝欺骗和谎言。

4.《丑奴儿》:这首诗歌娓娓道来一个丑奴儿艰难的生命历程。

激发读者对生命的思考。

5.《白蚁》:这首诗描绘了白蚁对庄稼的侵害。

借此向读者讲述了劳动的重要性和劳动对精神世界的影响。

第三类:爱情诗歌1.《长相思三首》:这是一首充满思念的爱情诗歌。

三首诗描述了女子思念男子的情感。

2.《浣溪沙·世事常转险升平》:这首词歌纪念了唐代名将秦叔宝。

凭借对彩云之南景色的描绘,词歌中渗透了诗人对故乡的思恋。

3.《卜算子·咏梅》:这首词表现了诗人对梅花的深情赞美。

通过描写梅花的美感,寄托了作者的爱情之情。

4.《相思》:这是一首表达对爱人思念之情的诗歌。

以雨夜为背景,表达出了诗人深深的恋情。

七年级必背古诗词文言文重点句子

七年级必背古诗词文言文重点句子

七年级必背古诗词文言文重点句子
七年级的学生在学习古诗词文言文时,需要掌握一些重点句子,这些句子不仅有助于理解诗文的意境,也是考试中常见的考点。

以下是一些七年级必背古诗词文言文的重点句子:
1. 李白《静夜思》
-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 杜甫《春望》
-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3. 王之涣《登鹳雀楼》
-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4. 王安石《泊船瓜洲》
-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5.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6. 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7. 范仲淹《岳阳楼记》
-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8. 陶渊明《归园田居》
-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9. 王勃《滕王阁序》
-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 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10. 曹操《观沧海》
-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这些句子是七年级学生在学习古诗词文言文时需要重点掌握的,它们不仅能够增强学生对古文的理解,还能提升他们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七年级 语文 古诗知识点

七年级 语文 古诗知识点

七年级语文古诗知识点七年级语文古诗知识点古诗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精品,代表着中华文化的精髓。

在语文学习中,学习古诗是不可缺少的一环。

那么,七年级语文古诗知识点有哪些呢?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一些常见的古诗知识点。

1.《静夜思》《静夜思》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代表作之一,以下是全诗: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首诗的横批是“月思”,表现出唐代闲情逸致、思乡之情,道出人们对故乡的深情向往。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形象地描述了明月的光辉照在床前,让人联想到霜飞天际的美景;“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描绘了一种怀念故乡之情。

该句中的“举头”和“低头”富有强烈的形象感和意境美,既表达了人类对天地自然的敬畏之情,也表现出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2.《登高》《登高》是唐代诗人杜甫的名篇,以下是部分诗句: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此诗描写的是秋天的景色,其中的“猿啸哀”、“鸟飞回”、“落木萧萧下”、“长江滚滚来”等描绘手法精湛,生动地展现出了自然的波澜壮阔。

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一种理解和感慨,宣扬了崇高的人生价值观。

3.《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是唐代诗人韩愈的名篇,以下是全诗: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这首诗描述了春天的景色,其中的“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等的描绘方式,造成清新淡雅的气氛,暗示着春天的美好与生命的希望。

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当时社会不稳定局势和政治风气的不满,寄托了他的理想和情感。

4.《登岳阳楼》《登岳阳楼》是宋代诗人范仲淹的家喻户晓的名篇,以下是部分诗句: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这首诗寓意深刻,描绘出一个如梦似幻的盛景。

其中“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既表达了对于已逝远去的历史的怀念和惋惜,也表现出了对当前时代的忧虑和感慨;“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则表达了作者对于自身命运、人生道路的思考,凸显了一种玄思境界。

七年级语文必背古诗文 七年级语文知识点归纳总结汇总七

七年级语文必背古诗文 七年级语文知识点归纳总结汇总七

七年级语文必背古诗文七年级语文知识点归纳总结汇总七七年级语文必背古诗文七年级语文知识点归纳总结篇十九清明节就是一个踏青的节日,春天已经完全的来到身边了,清明节也就是一个缅怀先辈的节日,先辈已逝,年华正流。

人生能有几回梦?在光与影的交织中,我已无力去憧憬。

在鳞次栉比中遨游,我已无心迷恋。

又就是一年清明时,燃烛,仰拜,此时在香烛的淡淡香气中,我感觉我已悟到了什么。

清明节,让人缅怀先辈,令人留恋,令人悲叹,令人振奋,那里面蕴含了许多的先辈们的事迹,当他们入土为安之时,自己的故事就告终了,剩下的,就只有让人怀念了!据我所知,4月5日就是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此时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最开始就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就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

可清明节还有一个习俗,清明之日不动烟火,只吃凉的食品。

清明节,又被称为扫坟节,鬼节,冥节,与七月十五中元节及十月十五下元节合称三冥节,都与祭祀鬼神有关。

如果按照旧的清明习俗,在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坟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的新枝插在枝上,此时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

“听风听雨”当然就是指唐代诗人杜牧的诗《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杜牧这首诗写出了清明节的特殊气氛。

清明节,让人缅怀先辈,令人留恋,令人悲叹,令人振奋,那里面蕴含了许多的先辈们的事迹,当他们入土为安之时,自己的故事就告终了,剩下的,就只有让人怀念了!七年级语文必背古诗文七年级语文知识点归纳总结篇二十致以逝去的六一,这是我送你的最特别的礼物。

——题记昨日的欢笑仿佛还在眼前,打开时空的宝库,却蓦然发现,里面装的仅仅只是我们已逝去的六一。

对于我们来说,六一这个词在一年前还是让我们欢笑的宝器,但对一年后的我们来说它已经只是一块废铁,不再被需要。

七年级人教版古诗词必背笔记

七年级人教版古诗词必背笔记

七年级人教版古诗词必背笔记七年级人教版古诗词必背笔记涵盖了初中阶段学生需要掌握的古诗词,这些诗词不仅在文学价值上具有重要地位,也是培养学生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

以下是一些必背的古诗词及其要点:1. 《观刈麦》 - 白居易- 主题:反映了农民的辛勤劳动和对农民的同情。

- 重点句: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2. 《望岳》 - 杜甫- 主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赞美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 重点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3. 《春望》 - 杜甫- 主题:描绘了战乱后春天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切关怀。

- 重点句: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4. 《登鹳雀楼》 - 王之涣- 主题:通过登高望远,表达了诗人的壮志豪情。

- 重点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5. 《静夜思》 - 李白- 主题:表达了诗人在夜晚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 重点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6. 《望庐山瀑布》 - 李白- 主题:赞美庐山瀑布的壮观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

- 重点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7. 《游子吟》 - 孟郊- 主题:表达了游子对母亲的思念和对母爱的赞美。

- 重点句: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8. 《江雪》 - 柳宗元- 主题:描绘了一幅江上雪景,表达了诗人的孤独和超脱。

- 重点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9. 《枫桥夜泊》 - 张继- 主题:通过夜泊枫桥,表达了诗人对旅途的感慨和对远方的思念。

- 重点句: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10. 《泊船瓜洲》 - 王安石- 主题:通过泊船瓜洲,表达了诗人对政治改革的思考和对国家未来的忧虑。

- 重点句: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这些古诗词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学习它们不仅能够增加文学知识,还能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鉴赏力。

在学习过程中,要注意理解诗词的意境、情感以及诗人的创作背景,这样才能更好地领会诗词的内涵和魅力。

七年级四首古诗知识点

七年级四首古诗知识点

七年级四首古诗知识点在初中语文课程中,学习古诗是必不可少的部分。

今天,我们将通过分析四首七年级常见的古诗,来掌握古诗的基本知识点。

第一首:《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这首诗是唐代大诗人王之涣所写。

从内容上来说,这首诗主要描述了登高望远时的壮美景象。

但从表达手法上来说,它也是典型的比兴手法的应用范例。

我们可以注意到,“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这两句话都是比喻。

它们通过“依山尽”和“入海流”两个动作的描写,来比喻时间和水流的变化。

这种运用比喻的表达方式,不仅让诗歌的内容更加丰富多彩,也能够激发读者的联想和想象力。

第二首:《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这首诗是唐代大诗人李白所写。

从内容上来说,这首诗主要描述了对故乡思念的情感。

但从表达手法上来说,这首诗也是典型的对仗句的应用范例。

我们可以注意到,这首诗的前两句和后两句,每句都是七个字,而且前两句的意思正好与后两句相反。

这种对仗的结构,不仅让诗歌的语言更加整齐流畅,也能够加强诗歌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第三首:《鹿柴》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

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

这首诗是唐代大诗人王维所写。

从内容上来说,这首诗主要描述了在山中听到人声的情景。

但从表达手法上来说,这首诗也是典型的象征手法的应用范例。

我们可以注意到,“返景”和“復照”这两个词,都是用来象征太阳的。

而“青苔”则是用来象征生命力旺盛的草木。

这种象征的表达方式,不仅让诗歌更加深刻富有内涵,也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思考。

第四首:《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这首诗是唐代大诗人孟浩然所写。

从内容上来说,这首诗主要描述了春天早晨的景象。

但从表达手法上来说,这首诗也是典型的叠词手法的应用范例。

我们可以注意到,“春眠不觉晓”中的“春眠”和“不觉晓”,以及“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中的“风雨声”和“花落”,都是叠词的表现形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写作手法包括:表达方式、写作方法、修辞手法等.表达方式,是指写文章时所采用的反映社会生活、表达思想感情、介绍事物事理的方式手段。

常用的表达方式有5种,即:记叙(叙述),描写,议论,说明,抒情写作方法,也叫表现手法,是指在文学创作中塑造形象,反映生活所运用的谷种具体方法和技巧,包括:托物言志(托物喻人)、欲扬先抑、衬托(烘托)、夸张讽剌、借景抒情、前后照应、对比等.修辞手法,也叫修辞方法,是指在写作过程中,对所使用的语言进行修饰、加工、润色,以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方法。

包括:比喻、排比、拟人、夸张、借代、反问、设问、对偶,反复等.二.《观沧海》1.全诗是以哪个字展开来写的?全诗以“观”字统领全篇,下文由“观”字展开,写登山所见所思2.“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运用了动静结合的写法。

通过描写海水和山岛相互映衬的形象,显示了大海的辽阔和宏伟气象,为展现作者的博大胸襟作铺垫。

(“涌”字极写了波涛连天的景象,生动地展现了大海惊涛拍岸、波澜壮阔的气势,写出了大海的惊人力量和宏伟气象。

)3.后两行诗句中的“若”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

“若”是好像的意思,体现了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景象是作者的想象(或主观感受),体现诗人的博大胸怀和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

4.请展开合理的想像,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所表现的画面描述出来.(树木凋零,)秋风阵阵,呼呼作响,惹的大海涌起汹涌的波游,诗人站在辽阖的海边,心潮与大海一起涌动,感慨万千。

5.“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这四句是全诗的高潮,作者运用了什么样的写作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作者运用想象、互文和夸张的修辞手法,借景抒情的抒情方式,描绘了大海吞吐日月、包容星汉的壮阔景象,表现诗人开阔的胸怀和统一中原,建功立业的伟大抱负。

6.《观沧海》中主要表达方式是描写,但是也有两句诗是叙事的,这两句诗是:东临碣石,以观沧海7.对景物作总写,渲染大海苍茫动荡气势的句子是:水何澹澹,山岛竦峙.8.详细写诗人见到的景象,用欣欣向荣的景象点染大海的勃勃生机的句子是:秋风萧瑟,洪波涌起9.描写诗人想象中的景象,表达自己博大胸怀的句子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10.毛泽东《浪河沙·北戴河》中有句:“萧瑟秋风今又是.”《观沧海》中与之意恩相近的是:秋风萧瑟,洪波涌起11.《观沧海》中通过丰富奇特的想象创造宏伟的意境,抒发壮志豪情的诗句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12.《观沧海》中,诗人创造出宏伟的意境,,借以表达博大胸襟的句子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13.《观沧海》中,诗人描给大海波澜壮阔的景象的诗句处:秋风萧瑟,洪波涌起14,《观沧海》中写大海水波动荡,山岛高耸突兀的句子是:水何澹澹,山岛竦峙15.《观沧海》中写草木景色的句子是:树木丛生,百草丰茂16.总写山水的句子是:水何澹澹,山岛竦峙17.表现诗人博大胸襟的诗句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18.诗中描写实景的句子是: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19.诗中抒写想象(虚写)的句子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三.《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1.赏析:“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这两句诗选取了漂泊无定的杨花和凄哀啼叫的子规点明季节时令,渲染了悲凉凄楚的氛围,生动地表达出了漂泊之感和离别之恨。

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首句描写了哪些景物?有什么作用?写了杨花和子规。

点明时节,描绘出了南国暮春景象,烘托出一种哀伤愁苦的气氛。

3.诗人在诗的开头写景为什么选取“杨花”“子规”来写?(第一句选取了“杨花”与“子规”两个意象,有什么作用?)①点明时令,奠定了全诗伤感的基调。

②“杨花”漂泊无定,暗写王昌龄被贬荒僻之地给人的飘零流落之感。

③表达了作者对故友贬谪遭過的悲痛之情。

4.“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这一名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赏析“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①拟人修辞,将明月拟人化,把它看成知人意达人情的友好使者,诗人把自己的“愁心”寄给“明月”,让它伴随着友人直赴远方,表达对友人的同情与关切。

②借景抒情,把明月之景与对朋友的思念之情交融在一起,明月寄愁,饱含了诗人深切的同情和关怀。

5.诗中融情入境,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的句子是: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6.通过丰富的想象,运用拟人的手法表达对朋友深切关心的诗句是: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7.诗中借景抒情蕴含飘零之感、离别之恨、迁谪之远的诗句是: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8.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借明月托付思念的诗句是: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9.本诗中以景写哀,衬托作者听到友人被贬谪之后伤感的句子是: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10.本诗中借月抒怀,表达对即将远去的友人的关怀惦念之情的诗句是: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1.诗中与苏轼的词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妗娟”意境相似,借月来表达美好祝感的诗句: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2.在这首奇中作者是通过哪世景物表情达意的? ①杨花。

杨花给人以飘忽不定的感觉,诗人用杨花极力渲染了一种悲凉感伤的气氛。

②子规。

因子规叫声凄凉,近似“不如归去”,古人用来作为悲情之鸟,李白便用子规啼叫表示对朋友贬谪的忧虑,对朋友的不舍之情。

③明月。

诗人选抒明月表情达意,除了因其普天同照,能够把心儿带给朋友外,更能表现其友谊的纯洁.四.《次北固山下》炼字赏析(1)“悬”是指笔直高挂的样子,诗人以小景船帆呈现了平野开阔、和风吹拂、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的大景.(2)“阔”传神地表现了长江水波激荡,春湖涌流,江水几与岸平,显得广阔浩淼,营造了一种恢弘阀大的境界.(3)“生”“入”的妙处.“生”和“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是孕育的意思说明旧事物孕育着新事物。

“入”是闯入、降临的意思,新春提前闯入旧的一年,也就是新事物必定取代旧事物9.赏析“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运用了对偶的修辞,写船上所见景色。

“平”“阔”“正”“悬”四个字用得好,“湖平”两岸才显得宽阔,“风正”帆才有悬空的态势,“潮平”句又是为颈联中“江春”句作铺垫。

诗人以小景传大景之神,把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等大景也表现出来了.10.请展开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展现的画面。

春潮涌涨,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平了。

船上的人视野也因之开阔,使得长江两岸愈显阔大。

11.诗人为什么用风正而不用风顺因为光“风顺”还不足以保证“一帆悬”,风虽顺,却很猛,那帆就鼓成弧形了。

只有既是顺风,又是和风,帆才能“悬”,而“正”字兼包“顺”与“和”的内容。

可见写景极为传神。

12.“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一联中,诗人是怎样借“归雁”表达感情的?这联诗要表达的是游子对家乡亲人的思念,“归雁”指北归的大雁,大雁每年秋天飞往南方,春天飞往北方,古代有用大雁传递书信的传说,因源泊在外,游子见到归雁,就想到让归雁带信,更突出了思念之深切。

13.(1)赏析: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①作者把“日”与“春”作为新生美好事物的象征,并且“生”字和“入”字使之拟人化,赋予它们以人的意志和情思。

②作者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道理: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给人以积极乐观的鼓舞力量.③暗示时光流逝之快,引起作者思乡之情。

(2)“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表现了怎样的自然理趣?时序交替(时间变化、季节交替、新旧更迭)14.结合全诗分析作者是如何表达思乡之情的。

①“客路”的意思是行客前进的路,可见诗人是一位漂泊他乡的游子。

②颈联写时序交替中的景物,暗示时光流逝,表达不得回乡的愁思。

③“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的意思是身在旅途,家信何传?还是托付北归的大雁,让它捎到远方的洛阳。

让大雁捎家信可见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15.《次北固山下》描墓长江下游潮涨江阔,表现诗人扬帆东下的壮观和豪迈气概的诗句是: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16.《次北固山下》中描绘涨潮时水面宽阔、帆船顺风而行的诗句是: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17.《次北固山下》中既写江景,又寓情于景,衬托出诗人畅快心情的诗句是: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18.《次北固山下》一诗中,大小景相结合,为后人所称道的诗句是: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19.《次北固山下》一诗中,表明时序交替,暗示时光流逝,蕴含自然理趣(旧事物中孕育着新事物)的诗句是: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20.《次北固山下》描写时序更件中的景物,蕴含生活哲理(揭示生活中新旧父管,新生事物不可阻挡)的诗句是: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21.《次北固山下》借景物变化表现时光飞逝(借景打情又菰含自然理趣)门诗句是: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22.《次北固山下》中既有实景之美,义有虚景之壮阔的诗句是: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23.《次北固山下》中借“鸿雁传书”的典故表现思乡之情的诗句是: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24.《次北固山下》中直接表达诗人思乡之情,使全诗笼罩着一层淡淡的思乡愁绪的诗句是: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五.《天净沙·秋思》1."枯藤老树昏鸦"与"小桥流水人家"是两种鲜明不同的画面, 你能理解这种不协调的用意吗?(本曲是满目萧瑟的秋景为什么写"小桥流水人家"?)(1)以乐景衬哀情,小桥流水人家的温馨与游子形成鲜明的对比,反衬"天涯"人的思乡愁绪。

(2)游子看见他人有家而我独无,不禁心碎断肠,更能衬托出游子乡愁的浓重。

2.赏析“古道西风瘦马”中的“瘦”字.(“瘦”为什么用得好?)妙在欲写人之瘦,而偏不写人,写马之瘦而衬出其人之瘦以及路途的遥远艰辛。

3赏析“夕阳西下”一句(1)选取典型景物“夕阳”,点明游子思乡的特定时间。

(2)瀘染了悲的气氛。

(3)引出“断肠人在天涯”一句,抒发了天涯游子的羁旅之愁。

4、这首小令运用了什么写法?创造出怎样的意境? 衬托了天涯游子怎样的心情?运用了借景抒情, 创造出萧瑟凄凉的意境, 衬托了天涯游子孤寂凄楚的心情。

5、这首小令写景的同时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1)“枯藤老树昏鸦”显现秋天毫无生机的萧瑟景象,恰与游子悲凉心境相吻合。

(2)“小桥流水人家”画面转为温馨,清雅,更能反衬游子乡愁的沉重。

(3)“古道西风瘦马”写出游子在秋风凛冽中独自漂泊荒野的凄苦。

6.《天净沙.秋思》描绘了怎样的的画面?请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写下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