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禽繁殖改良_绪论(1)
1家畜繁殖学绪论及第一章

第一章 家畜的生殖器官
第一节
公畜的生殖器官 第二节 母畜的生殖器官
第一节
公畜的生殖器官
公畜的பைடு நூலகம்殖器官包括四部分:①性腺:睾丸;
②输精管道,包括附睾、输精管和尿生殖道; ③副性腺,包括精囊腺、前列腺和尿道球腺; ④外生殖器:阴茎。
一、睾丸和阴囊
(一)睾丸的形态、结构与功能
1、睾丸的形态 正常雄性家畜的睾丸(testis) 成对存在,均为长卵圆形。不同种家畜睾丸 的大小、重量有较大差别,猪、绵羊和山羊 的睾丸相对较大。牛、马的左侧睾丸稍大于 右侧。
荷斯坦牛的睾丸
山羊的睾丸
家畜两个睾丸分居于阴囊(scrotum)的
两个腔内。牛、羊睾丸的长轴和地面垂 直,附睾位于睾丸的后外缘,附睾头朝 上、尾朝下;马、驴的睾丸长轴和地面 平行,附睾附着于睾丸的背外缘,头朝 前、尾朝后;猪睾丸的长轴与地面倾斜, 前低后高,附睾位于背外缘,头朝前下 方,尾朝后上方。
三、研究内容
家畜繁殖学由繁殖理论、应用技术和繁 殖管理三部分组成。现已形成雌性学 (therogenology)和雄性学(andrology)。 的所有生理现象、规律和机理,包括配子的发 生、生殖道和性腺的结构与功能、内分泌对生 殖的调节作用、性行为、受精、胚胎发育、妊 娠和分娩的机理、泌乳和仔畜的哺育以及外界 环境因素对生殖过程的影响等。
2、附睾是精子最后成熟场所 由睾丸精细 管生产的精子,刚进入附睾时,颈部常有原生 质滴存在,说明精子尚未发育成熟。精子通过 附睾过程中,原生质滴向后移行。这种形态变 化与附睾的物理及化学的变化有关,它能增加 精子的运动和受精能力。
3、附睾是精子的贮存库 一头成年公牛两侧附 睾聚集的精子数约为700多亿,等于睾丸在3.6d所产 生的精子,其中约有54%贮存于附睾尾。公猪附睾 贮存的精子数为2000亿左右,其中70%在附睾尾。 公羊附睾贮存的精子数在1500亿以上。
海南职业技术学院生物科学系-畜禽繁殖与改良

南充职业技术学院《畜禽繁殖与改良》理论教学大纲农业科学技术系《畜禽繁殖与改良》课程组二○○六年八月二十日第一部分大纲说明一、课程性质、地位与任务《畜禽繁殖与改良》是学习畜禽遗传基本规律、畜禽改良的基本原理与方法,畜禽繁殖基础知识、繁殖关键技术和繁殖管理的课程。
它是畜牧兽医类专业的重要技术基础课和主干课程。
家畜繁殖与改良技术是畜牧兽医类专业培养计划中重要技能之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为学生掌握畜牧生产技术和兽医诊疗技术奠定畜禽繁殖改良方面的技术基础。
本门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畜禽繁遗传基础知识,畜禽改良的原理及方法,畜禽繁殖基础知识以及畜禽繁殖关键技术和繁殖管理知识等。
二、课程教学目标1.掌握畜禽遗传的基础知识、基本规律,能够运用所学规律分析畜禽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2、掌握畜禽繁殖的基础知识,熟悉和掌握畜禽繁殖的一些基本技术,克服繁殖障碍,提高畜禽繁殖力3、运用遗传和繁殖相关知识,改良畜禽品种,提高畜禽生产力。
三、各章学时分配本课程教学内容分为三个层次、五个教学单元、22个教学模块,共计100,其中理论教学50学时,课内实验教学16学时,生产实训34学时(可在期末期末集中进行,也可穿插进行),周4学时。
各章学时分配如下表:第二部分教学内容绪论[教学内容]一、畜牧业在农业中的地位二、繁殖与改良的概念三、畜禽繁殖与改良在发展畜牧业中的意义四、畜禽繁殖工作所取得的成就五、畜禽繁殖与改良课程发展概况六、畜禽繁殖与改良课程的性质、内容与任务七、学习方法与考核办法[教学要求]一、掌握遗传和变异、繁殖与改良的概念;遗传、繁殖与改良三者之间的关系;二、了解畜禽繁殖与改良在发展畜牧业中的意义;三、了解畜禽繁殖与改良在动物领域的主要成就,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
[教学重点和难点]一、教学重点1、遗传和变异、繁殖与改良的概念;2、畜禽繁殖与改良在生物领域特别是动物领域取得的巨大成就。
二、教学难点遗传、繁殖与改良三者之间的关系第一单元畜禽遗传基础模块一遗传物质【教学目的】通过学习明确遗传物质存在于细胞核中的染色体上,细胞分裂的过程和意义,遗传物质的含义及其传递过程。
《畜禽繁殖与改良》课程标准

2.畜禽繁殖与改良课程安排思路本课程标准提供了不同学力层次学生的多种需求。
(1)为了进一步完成其他专业课程的学习,学生必须完成基础模块的学习,掌握学习专业知识的必须基础知识;(2)作为生产中一个独立的技术环节,要成为一个适应生产实践的技能人员,必须掌握提高模块中选择学习内容。
(3)对于学有余力或希望继续提高的学生,可以对拓展模块中的知识进行深入了解。
二、培养目标畜禽繁殖与改良课程的总目标是:使学生获得作为未来生产一线技术人员所必需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服务于农业的高级技术人才。
以满足个人发展与农村、农业和企业发展的需要。
具体目标如下:1.获得必要的繁殖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遗传的基本规律,使学生掌握动物繁殖与改良的基本规律、繁殖有效控制机理和品种改良的方式方法,以及它们在后续学习中的作用,理解生产技术应用的原理(实质)。
通过不同形式的学习、探究活动,掌握较为完善的知识体系。
2.在繁殖与改良的基础上能够进一步理解在生产上的技术运用。
3.了解有效利用各种提高繁殖能力的先进技术。
三、内容标准本课程主要内容有:畜禽的育种和改良部分包括畜禽遗传基础(遗传的物质基础,遗传的基本规律),畜禽选择与杂交改良(选种与选配,畜禽品种与品系的形成与分类,杂种优势的利用);畜禽的繁殖部分包括畜禽生殖器官的解剖构造及其生理功能,生殖激素(概念、分类、来源、化学结构和主要生理功能、相互作用、对生殖机能的调节),畜禽繁殖技术(母畜的初情期、性成熟、适配年龄、发情周期、采精、精液及精液的处理、精液的稀释、精液保存、输精),受精、妊娠及分娩,家畜的繁殖力(繁殖力及评价方法、繁殖障碍、提高繁殖力的措施)(一)基础模块基础模块是畜禽繁殖与改良课程的基础,包括5个部分,是所有学生都要学习和掌握的内容。
其内容的要求:一是掌握畜禽繁殖和改良基本知识内容;二是为学生进一步学习生产技术和其他畜牧兽医专业课程作准备。
遗传的物质基础(约4课时)一、教学目的1.掌握细胞的基本结构。
《畜禽繁殖与改良》第一章第3节

概述
孟德尔在研究一对相对性状杂交试验提出遗传因子分离定 律之后,进一步进行两对或多对相对性状的杂交试验,从 中发现了第二个遗传基本规律--自由组合定律()独立 分配定律)
一、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
孟德尔以具有两对相对性状差别的两个纯合亲本进行杂交 ,观察其后代的变化。他用一个具有黄色子叶圆形豌豆的 亲本和另一个绿色皱皮豌豆纯合亲本杂交,结果F1都结黄 色圆形种子。这说明子叶的黄色对绿色为显性,种皮的圆 滑对皱皮为显性。再让F1自花授粉,产生的F2发生性状分 离,出现4种性状组合类型,见图1--15(P20)
由此可见,各对性状的分离比都接近3:1,这两对相对性状 虽为同一个体所具有,但它们在遗传上彼此不干扰,各自都 能分别独立遗传。 在畜禽中也有不少类似的现象。如牛的黑毛与红毛是一对相 对性状;有角与无角是另一对相对性状。通过杂交试验得知 ,黑毛对红毛是显性,无角对有角是显性。用纯合体黑毛无 角的安格斯牛与纯合体红毛有角的海福特牛杂交,不论哪一 个做父本、母本,F1全是黑毛无角牛。F1公母牛交配得F2, F2却分离为4类型:黑毛无角:黑毛有角红毛无角,红毛有 角。这4类型的头数比例很符合9:3:3:1
《畜禽繁殖与改良》多媒体 课件
主讲:白绪珍
对上节课的知识进行复习
1,分离规律的实质是 ? 2,性状是指? 3。相对性状是指
第3节 自由组合规律
教学重点:1.自由组合规律、连锁遗传的本质 2.图示自由组合规律、连锁遗传规律 教学难点:1.图示自由组合规律及连锁遗传本质 2.能用图表示自由组合、连锁遗传定律。
三、自由组合假说的验证
孟德尔采用测交来进行验证,即用子一代跟 隐性纯合亲本 回交。 F1的基因型是YrRr,能产生4种配子隐性纯合亲本的基因 型是yyrr,只能产生一种配子。测交的结果从理论上来讲 ,应该是黄圆、黄皱、绿圆和绿皱4种表型的后代,而且它 们之间的比例也应该是1:1:1:1.测交的结果与预期设想 完全相符,说明自由组合正确的。
说课稿

说课人:谢鹏贵
伊犁职业技术职业学院 动科系
《畜禽繁殖与改良》说课提纲
一、说课程设置
二、说教材
说 课 内 容
三、说教学内容 四、说教学方法与手段 五、说教学条件与保障 六、说课程特色 七、说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措施
一、课程设置
(一)课程性质与定位
《畜禽繁殖与改良》是我院畜牧兽医专业的主干 课程之一,具有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技术课的双重性质。
6
情境5:家畜繁殖技术
10 2 6 4 2
家禽生殖系统的构造和功能,掌握家禽人工授精的 6-1家禽生殖系统6-2家禽人 方法。 工授精 7-1配子的运行与受精;7-2妊娠 配子的运行过程,熟悉受精的过程,妊娠生理基础 情境7:受精、妊娠及分娩 与妊娠诊断;7-3分娩与助产及产 知识,分娩的过程。 后护理。 情境6:家禽繁殖技术 情境8:家畜繁殖力
8-1畜禽正常繁殖力及其评价方法 畜禽的正常繁殖力及其评价的方法,家畜常见的繁 ;8-2家畜的繁殖障碍;8-3提高 殖障碍疾病,提高家畜繁殖力的技术措施。 家畜繁殖力的措施。
国内外发情控制技术、配子与胚胎生物工程技术等 8-1发情控制技术;8-2配子与胚 繁殖新技术的研究进展相关知识。 胎生物工程技术;
其中,本课程对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 养养成,起着明显的促进、支撑作用。总学时90学 时,其中理论讲授60学时,实验实训30学时。本课 程是考试课。 家畜繁殖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通过本课程 标准所规定的全部教学内容的学习,掌握家畜繁殖 与改良的基础理论,达到具有一定理论基础和熟练 操作技能的应用型人才。
学习情境
情境名称 情境描述
子情境
参考学时
1-1绪论 1-2细胞、染色体与遗 繁殖与改良在畜禽生产中的地位,畜禽遗传物质的 传物质。1-3细胞分裂1-4遗传信 情境1:绪论、畜禽遗传基 基础知识和遗传规律基础知识,变异的概念、类型 息及传递1-5遗传基本规律1-6伴 础 ,数量性状遗传方式与特点。 性遗传1-7变异1-8数量性状的遗 传 选种、选配、本品种选育、品系繁育、杂交改良、 2-1选种与选配2-2本品种选育2-3 情景2:畜禽选育与杂交改 经济杂交等基本概念,畜禽选育、品种改良和经济 品系繁育2-4杂交及杂种优势的利 良技术 杂交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用 情境3:畜禽生殖系统 家畜生殖系统的形态、位置、结构、功能。 3-1公畜生殖系统;3-2母畜生殖 系统;
畜禽繁殖与改良

指导动物的繁殖和改良实践,克服繁殖障碍,为改
进畜禽的品质,提高繁殖力,增加畜禽生产的经济
效益发挥作用。
七、学习方法及考核办法
1、学习方法
( 1 )善于联系相关学科与实践,勤于思考,切 记死记硬背。 (2)注重相互交流与谈论; (3)课堂集中学习与课后自学相结合。
在自学过程中,可以通过下列途径查找资料: A、图书馆专业书籍
动物育种工作已经走上科学化轨道。继新疆细毛羊育
成之后,中国陆续育成了关中奶山羊、中国美利奴细
毛羊、南江黄羊、山丹马、甘肃白猪、中国黑白花奶
牛、北京白鸡等一批畜禽品种。1989年出版的《中国 家畜家禽品种志》中共载入畜禽品种约260个(包括
地方品种和培育品种),其中马驴40余个,牛40余个,
绵羊22个,山羊22个,猪60余个,家禽50余个,骆驼、
2、提高畜产品的数量和质量 利用杂交优势,提高畜群的生产力。 如:犏牛是牦牛与黄牛杂交的一代种。具有明显杂
交优势,乳、肉生产能力、役用能力均优于牦
牛…… 利用品系选育,为选育和杂交组合提供不同的素材。 如鸡、猪的品系向
市场需要——畜产品类型——畜禽生产力的改变
繁 殖
(四)育种的概念
利用现有畜禽资源,采用一切可能的手段来 改进畜禽的遗传素质,以期生产出数量多、质量 高的产品。 对上述概念的理解:
1. 育种的基础:“现有的畜禽资源”
2. 育种的过程:“采用一切可能的手段,改进
畜禽的遗传素质”;在此,“手段”主要包括“选
种和选配”两个方面:选种:选好种用畜禽 ——
八眉猪、兰州大尾羊等
有用基因的消失 保种的重要性——育种工作 的主要任务之一 保种的方法
兰州大尾羊 八眉猪(陕甘高原) 静宁鸡(甘肃)
畜禽繁殖与改良》结论

(五)畜禽繁殖与改良是畜产品 在国际市场竞争的需要
我国加入WTO后,对养殖业为说,既有机 遇也有挑战。从我国畜牧业生产现状看, 与发达国家相比 ,仍然有很大的差距。(1 )畜牧业总体数量和质量很低;(2)畜产 品加工技术落后,很难进入国际市场。 我国畜产品要在国际市场上赢得份额,就 必须加快发展,努力提高畜产品的数量与 质量
一、学习畜禽繁殖与改良的意义
(一)繁殖与改良是物种繁衍的基础 从细胞角度来说,任何动物的生命源于细胞。在 动物繁殖学中,把雄性畜禽产生的精子称为精细 胞,雌性产生的卵子称为卵细胞,任何一个新个 体的诞生都必须经过两种细胞微妙的结合。雄性 结合和胚胎能否正常生长发育,依赖于雄性具有 正常繁殖的生理机能。而雌性卵子的发生,精、 卵细胞结合和胚胎能否正常生长发育,就必须依 赖于雌性的卵巢和子宫能维持其正常的生理功能 。
展望21世纪,随着生物工程理论与技术的 不断创新,畜禽繁殖与改良理论和技术来 但对充分挖掘动物生产潜力,加速品种改 良,促进畜牧业生产力,提高人民生活水 痘等起着巨大的促进作用;而且伴随该学 科理论和技术的不断发展,对于整个生命 科学理念和技术的发展创新,人类的进步 将具有重要的主导作用。
在过去的研究中,新品种的产生,一是通过杂交改 良了,二是通过遗传物质染色体的偶然突变。可是 这两种途径,不但耗费时间太长,而且所培育的物 种不一定完全符合人们的愿望。今后动物新品种的 产生,主要依赖于基因导入和克隆技术。无论借用 哪一种技术,都必须以动物繁殖改良理论和技术为 指导。如,为了育成一个新的特定个体,可采取定 向导入某一决定优良高产特定的基因或通过优良个 体体细胞的克隆等方法,但这种技术能否顺利实施 ,都必须采用同期发情、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培养、 体外受精、早期胚胎培养、胚胎移植等一系列繁殖 技术。
《畜禽繁殖与改良》第一章第5节

人类色盲遗传的两种情况
P
♀色盲 ×
正常♂ P
♀正常 ×
色盲♂
Xc Xc
↓ 配子
XC Y
↓
XC XC ↓
配子 XC
Xc Y ↓
Xc Y ↓
Xc
XCY
↓
Xc XC Xc Y ♀正常 ♂色盲 图1-24 人类色盲遗传的两种情况 F1
F1
XC Xc
XC Y
♀正常
♂正常
随堂练习
《畜禽繁殖与改良》多媒体 课件
主讲:白绪珍
对上节课的知识进行复习
1.连锁遗传有何特点? 2.什么是完全连锁遗传 ? 3.什么是不完全连锁遗传?
概述:
研究发现,二倍体物种(高等生物)雌雄个体的染色体组 成不尽相同,高等生物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 如人是23对染色体,其中22对叫常染色体,1 对叫性染色 体,性染色体是决定动物性别的基础。
伴性遗传疾病:
人类的红绿色盲、血友病等都表现为伴性遗传的遗传性疾 病。以红绿色盲遗传为例:经调查分析得知,控制色盲的 基因是隐性基因c,位于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不携带它 的等位基因。因此,在男性只有X染色体上有一个色盲基 因c,就出现色盲性状。而女性只有在隐性基因c纯合时才 是色盲。所以,色盲患者中总是男性多、女性少。从图124可以看出,如果母亲患有色盲,而父亲正常,其儿子必 然是色盲,女儿表现正常;如果母亲正常而父亲患有色盲 ,其儿子表现正常,女儿有潜在的色盲基因。
P
芦花鸡 ♀ ZBW
X
非芦花鸡♂ ZbZb
配子
ZB
W
Z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