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师大附中2019年高考模拟语文试题
2019年福建师大附中高考模拟卷-高考模拟

2019年福建师大附中高考模拟卷-高考模拟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2006年福建师大附中高考模拟卷语文试卷第Ⅰ卷,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绿色革命”的黑色副产品自从1973年人类历史上开创了DNA体外重组的新技术后,基因工程便迅猛地向前发展,而其中以植物基因工程为主的“绿色革命”更是引起了世人瞩目。
因在人类日益被人口膨胀、粮食短缺、环境恶化等严峻现实所困扰的今天,“绿色革命”本身所能带来的改变作物遗传特性,设计出世界上原先没有的新基因、新蛋白质及可创造具有丰产、优质、营养丰富的农作物优良品砷的巨大功效,无疑为帮助我们脱离危境提供了光辉的前景。
然而,有资料表明,全球目前已有75%的农作物品种绝迹,剩下品种中的1/3在20年内也将绝迹。
如果再随着农场主为了追求最高的效益和产量,总是喜欢把力量花在最高的品种上,那么,或许要不了多少年,越来越多的作物品种还会被抛弃。
一个极大的讽刺是:这种农业物种大幅度减少的状况,竟是20世纪六十年代工业化世界对付全球性饥饿的努力——将高产农作物和农业技术推广,促使粮食增产的“绿色革命”带来的令人遗憾的副产品。
西方农业专家阿尔比萨说:“绿色革命”的新技术可以改进物种,储存有用的基因,但是如果没有保存,如果不能保护剩下的那些物种,生物技术就将引起—场令人痛心的物种减少新浪潮,因为物种的多样性是发展与保存之间的一种桥梁。
世界有关粮农组织的—份报告或许更能发人深思:一写新的作物已经大规模地取代了传统和野生的作物。
到xxxx年,在“绿色革命”的第五个10年,新品种作物已经覆盖了全世界1/2的麦地币和稻田。
农业专家说:在曾经种植过3万种作物的地区,不久将在3/4的而积只种植10种作物。
现在全世界食用植物也许有5万种但是人们只栽种其中的大约150种经过改良而适合人类需要的品种,一旦需求发生变化,或许发生病害,假如再没有野生的原种植物救急,我们就可能无庄稼可收。
【考试必备】2018-2019年最新福建师大附中初升高自主招生语文模拟精品试卷【含解析】【4套试卷】

2018-2019年最新福建师大附中自主招生语文模拟精品试卷(第一套)(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③小屋在山的怀抱中,犹如在花蕊中一般,慢慢地花蕊绽开了一些,好像山后退了一些。
④当花瓣微微收拢,那就是夜晚来临了。
⑤小屋的光线既富于科学的时间性,也富于浪漫的文学性。
A.①③②④⑤ B.①④③②⑤ C.⑤③②①④ D.⑤③②④①二、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7—14题。
(24分,7—12每题2分)勾践自会稽归七年,拊循其士民,欲用以报吴。
大夫逄同谏曰:“今夫吴兵加齐、晋,怨深于楚﹑越,名高天下,实害周室,德少而功多,必淫自矜。
为越计,莫若结齐,亲楚,附晋,以厚吴。
吴之志广,必轻战。
是我连其权,三国伐之,越承其弊,可克也。
”勾践曰:“善。
”其后四年。
吴士民罢弊,轻锐尽死于齐﹑晋。
而越大破吴,因而留围之三年,吴师败,越遂复栖吴王于姑苏之山。
吴王使公孙雄肉袒膝行而前,请成越王曰:“孤臣夫差敢布腹心,异日尝得罪于会稽,夫差不敢逆命,得与君王成以归。
今君王举玉趾而诛孤臣,孤臣惟命是听,意者亦欲如会稽之赦孤臣之罪乎?”勾践不忍,欲许之。
范蠡曰:“会稽之事,天以越赐吴,吴不取。
今天以吴赐越,越其可逆天乎?且夫君王蚤朝晏罢,非为吴邪?谋之二十二年,一旦而弃之,可乎?且夫天与弗取,反受其咎。
君忘会稽之厄乎?”勾践曰:“吾欲听子言,吾不忍其使者。
”范蠡乃鼓进兵,曰:“王已属政于执事,使者去,不者且得罪。
”吴使者泣而去。
勾践怜之,乃使人谓吴王曰:“吾置王甬东,君百家。
”吴王谢曰:“吾老矣,不能事君王!”遂自杀。
选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7.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越承其弊,可克也。
克:战胜 B.越遂复栖吴王于姑苏之山 栖:占领C.越其可逆天乎 逆:违背 D.吾老矣,不能事君王 事:侍奉8.下列加点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是( )A.今天以吴赐越 B.使者去,不者且得罪 C.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 D.微夫人之力不及此9.下列加点词语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①德少而功多,必淫自矜 ②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B.①得与君王成以归 ②王好战,请以战喻C.①亦欲如会稽之赦孤臣之罪 ②邻国之民不加少D.①异日尝得罪于会稽 ②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10.下列加点词语属于谦称的是( )A.吾欲听子言 B.君忘会稽之厄乎? C.君王举玉趾而诛孤臣 D.孤臣夫差敢布腹心11.下列句子,全都表现勾践具有仁慈之心的一项是( )①孤臣惟命是听②勾践不忍,欲许之。
2019福建高考模拟语文试卷【附答案】

2019福建高考模拟语文试卷【附答案】一、论述类文本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百年中国美学的现代建构离不开对西方美学的借鉴,但这种借鉴乃是一个首先“学西”、继而“化西”的创造性现代转化的过程,某种意义上也是中西互鉴的特殊形态,从而达到中西美学不同程度的创新融合。
中国现代美学主要奠基人之一的王国维,早在20世纪初,在译介叔本华悲观主义意志论哲学著述的基础上,撰写了迥异于传统思想的《红楼梦评论》;借鉴康德美学“鉴赏判断的四个契机”说,首次提出“一切之美,皆形式之美也”的重要主张,并建构起具有中国传统特质的“古雅”说;借鉴德国古典美学诸家,对中国古典美学尤其是先秦道家美学思想作了深刻反思,自觉把二者加以融会贯通,写出了《人间词话》这一中国现代美学的奠基之作,创建了以“境界”为核心范畴、意蕴丰厚的创新美学体系,对传统的“意境”说作出了具有现代性的创造性开拓。
王国维之所以在融通中西上作出如此巨大的贡献,与他具有超越中西学术二元对立的现代视野有密切关系。
他主张“学无中西”,批评持中学、西学二分的“俗说”,“虑西学之盛之妨中学,与虑中学之盛之妨西学者,均不根之说也”,认为“余谓中西二学,盛则俱盛,衰则俱衰,风气既开,互相推助。
且居今日之世,讲今日之学,未有西学不兴,而中学能兴者;亦未有中学不兴,而西学能兴者。
”这样一种关于中西学术互助、互动、互促、互鉴的精彩之论,至今仍不失其高远眼光和宏大气度。
另一位中国现代美学的主要奠基人蔡元培,在国内最早全面介绍了康德的美学思想,对康德关于审美四契机说,运用儒家思想作了“超脱”“普遍”“有则”“必然”的创造性阐述;从儒家以德为本的思想出发,借鉴康德有关思想并加以吸收融化,同时借鉴席勒的美育理论,强调“涵养德性,则莫若提倡美育”,进而提出了中国现代美学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美育代宗教”说。
还有梁启超,前期以启蒙为宗旨,强调文艺改造人心的社会功能,提出了诗、文、小说的三界革命论,目的在“新民立人”或曰“移人”;后来借鉴西方哲学智、情、意三分理论,用儒家思想加以化用,提出以“情感教育”“趣味教育”为中心、以文学艺术为主要内容和形式的“趣味主义”美学主张,在上世纪20年代产生了广泛影响。
2019年福建师大附中高考模拟卷-高考模拟

2019年福建师大附中高考模拟卷-高考模拟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2006年福建师大附中高考模拟卷语文试卷第Ⅰ卷,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绿色革命”的黑色副产品自从1973年人类历史上开创了DNA体外重组的新技术后,基因工程便迅猛地向前发展,而其中以植物基因工程为主的“绿色革命”更是引起了世人瞩目。
因在人类日益被人口膨胀、粮食短缺、环境恶化等严峻现实所困扰的今天,“绿色革命”本身所能带来的改变作物遗传特性,设计出世界上原先没有的新基因、新蛋白质及可创造具有丰产、优质、营养丰富的农作物优良品砷的巨大功效,无疑为帮助我们脱离危境提供了光辉的前景。
然而,有资料表明,全球目前已有75%的农作物品种绝迹,剩下品种中的1/3在20年内也将绝迹。
如果再随着农场主为了追求最高的效益和产量,总是喜欢把力量花在最高的品种上,那么,或许要不了多少年,越来越多的作物品种还会被抛弃。
一个极大的讽刺是:这种农业物种大幅度减少的状况,竟是20世纪六十年代工业化世界对付全球性饥饿的努力——将高产农作物和农业技术推广,促使粮食增产的“绿色革命”带来的令人遗憾的副产品。
西方农业专家阿尔比萨说:“绿色革命”的新技术可以改进物种,储存有用的基因,但是如果没有保存,如果不能保护剩下的那些物种,生物技术就将引起—场令人痛心的物种减少新浪潮,因为物种的多样性是发展与保存之间的一种桥梁。
世界有关粮农组织的—份报告或许更能发人深思:一写新的作物已经大规模地取代了传统和野生的作物。
到xxxx年,在“绿色革命”的第五个10年,新品种作物已经覆盖了全世界1/2的麦地币和稻田。
农业专家说:在曾经种植过3万种作物的地区,不久将在3/4的而积只种植10种作物。
现在全世界食用植物也许有5万种但是人们只栽种其中的大约150种经过改良而适合人类需要的品种,一旦需求发生变化,或许发生病害,假如再没有野生的原种植物救急,我们就可能无庄稼可收。
2019-2020学年福建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及答案

2019-2020学年福建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及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最后的救赎王小东今日要闻:“公元3018年3月18日,由于太阳能量持续衰减,地球将进一步变冷。
科技界将年度科学突破奖授予国家天文台天体物理团队,该团队证实了平行宇宙的存在……丁烈盯着新闻显示墙的眼睛猛然跳动了一下,当他听到“平行宇宙”时,脸色立即凝重起来。
他用手捋了捋满脸的络腮胡须,陷入沉思。
隔离室里依旧阴冷,和二十五年前一样。
二十五年前的丁烈只有十岁。
丁烈所处的这个时代正被某种“确定性”所掌控,凡事都遵循“数字分解定律”,即万物皆可用数字进行量化处理。
举个例子:你喜欢吃糖吗?那便是一种编号为0100011……的信息体验。
人们只需要在冰冷的触摸屏上输入一串同样冰冷的数字,再将感觉连接器与身体连接,便可享受一种甜度可调的甜蜜。
在这个万物可量化为感官输入的世界里,你并不需要一颗真正的糖!更为可怕的是,随着科技的飞速进步,人似乎更像是一部运行精密的机器,情感都量化为一串串字符,人们已经基本丧失了自身的情感输出功能。
丁烈却同其他人不同。
父亲从丁烈懂事开始,便不允许他使用情感连接器。
父子俩一直保持着犹如一千年前原始人般的情感体验,父亲称之为“情感反刍”。
丁烈很怀念那个时候,每次进行“情感反刍”的时候,父亲都会用充满慈爱的声音说:“小子,让我们开始吧!”人在如今的世界里被划分为两类:守卫者和背叛者。
守卫者坚定执行不与外部宇宙联系的准则,目的是保卫地球居住者的权益;背叛者则反其道行之,千方百计与外部宇宙联络,据说也是为了保护地球居住者权益。
当年只有十岁的丁烈被划分到了背叛者行列,从贴上背叛者标签的那一刻起,他便再没有机会离开隔离室了,这一切皆因他的父亲丁向东。
可是,父亲深邃又坚定的眼神一直深驻在他心底,他知道,父亲绝对不是所谓的背叛者,相反,父亲一定是一个担负着重大使命的“先行者”。
2019-2020学年福建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及参考答案

2019-2020学年福建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及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街声沈念化龙池是长沙城里一条古街的名字。
一条街巷,遇见的人与物,声与音,都是它的形象、语言和记忆。
第一次到化龙池是初夏午后,一场不期而至的雨,把青麻石路打得湿渍渍的。
长沙城里街巷阡陌极多,但保存这般路面的历史老街仅剩四条。
如果不是雨水有声,三百米长的寂寂街巷,实在不像传说中喧嚣的“长沙秦淮河”,也没有“酒吧一条街”的欢悦热烈。
踅入民居的一楼人家避雨。
坐在沙发上的老娭毑望着陌生来客,脸上的每一条皱纹都是笑盈盈的。
这位姓袁的老长沙娭毑,今年98岁高龄,在化龙池住了40多年。
袁娭毑住的民居,是一栋建于上世纪70年代的五层红砖楼房。
房子坐西朝东,砖木结构,空斗清水墙体,两面坡悬山屋顶。
丈夫80年代末离世后,大多数子女儿孙住进了高楼,她却再没搬动过,留守在这间十来平方米的房子里。
老街坊也所剩无几,搬走的,离开人世的,有的房子租给了来建设这座城市的外地人。
似水流年,她不紧不慢,把每一天过成漫长的一生。
岁月中的碰撞与激荡,蛰伏成波澜不惊的起居日子。
屋檐之下,两水沿着院井孔道流走。
袁娭毑指着旧墙上的斑痕嘀咕:“以前下水道容易被雨水淤堵,遇夜暴雨,水漫上来,一米多高,屋里家什悉数浸没漂浮。
前两年政府搞有机更新,下水管道扩容,再也没发生过漫水事件,办了一件大实事。
”我问袁娭毑:“住了这么多年,变化大不大?”袁娭毑说:“没变。
”转而改口道:“变了,变了!”是什么变了?又是什么没变?我想,答案在这一间间主人命运各异的屋宅里,也在三百米的街巷之中。
袁娭毑搬过来的年代,百废待兴,街上只有屈指可数的几家售卖生活必需品的店铺,但很快就成了喧闹市井之地、同业聚集之街。
在时间更早的刻度上,化龙池的商业兴旺是个传奇。
清光绪年间逃荒乞讨至此的善化县人张大生手艺精湛,度过饥荒之后,挂起了第一家木履油鞋店的招牌,凭着买卖家道渐渐殷实。
福建师大附中2019年高三重点试卷语文

福建师大附中2019年高三重点试卷语文【一】古代诗文阅读〔27分〕〔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1、补写出以下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6分〕〔1〕,直走咸阳。
〔杜牧《阿房宫赋》〕〔2〕山原旷其盈视,。
〔王勃《滕王阁序》〕〔3〕青泥何盘盘,。
〔李白《蜀道难》〕〔4〕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
〔苏轼《赤壁赋》〕〔5〕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韩愈《师说》〕〔6〕,处江湖之远那么忧其君。
〔范仲淹《岳阳楼记》〕〔二〕文言文阅读〔1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5题。
〔15分〕张中丞传后叙韩愈〔许〕远虽材假设不及〔张〕巡者,开门纳巡,位本在巡上。
授之柄而处其下,无所疑忌,竟与巡俱守死,成功名,城陷而虏,与巡死先后异耳。
两家子弟材智下,不能通知二父志,以为巡死而远就虏,疑畏死而辞服于贼。
远诚.畏死,何苦守尺寸之地,食其所爱之肉,以与贼抗而不降乎?当其围守时,外无蚍蜉蚁子之援,所欲忠者,国与主耳。
而贼语以国亡主灭,远见救援不至,而贼来益众,必以其言为信。
外无待而犹死守,人相食且尽,虽愚人亦能数日而知死所矣。
远之不畏死亦明矣!乌有城坏其徒俱死,独蒙.愧耻求活?虽至愚者不忍为,呜呼!而谓远之贤而为之邪?说者又谓远与巡分城而守,城之陷,自远所分始。
以此诟远,此又与儿童之见无异。
人之将死,其藏腑必有先受其病者;引绳而绝之,其绝必有处。
观者见其然,从而尤之,其亦不达于理矣!小人之好议论,不乐成人之美,如是哉!如巡、远之所成就,如此卓卓,犹不得免,其他那么又何说!当二公之初守也,宁能知人之卒不救,弃城而逆遁?苟此不能守,虽避之他处何益?及其无救而且穷也,将其创残饿嬴之余,虽欲去,必不达。
二公之贤,其讲之精矣!守一城,捍天下,以千百就尽之卒,战百万日滋之师,蔽遮江淮,沮.遏其势,天下之不亡,其谁之功也!当是时,弃城而图存者,不可一二数;擅.强兵坐而观者,相环也。
不追议此,而责二公以死守,亦见其自比于逆乱,设淫辞而助之攻也。
师大附中2019届高三语文摸底考试试题

2018年春季高二期末考试暨2019届高三摸底考试语文得分:____________本试题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共10页。
时量150分钟,满分150分。
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所谓六艺乃春秋时固有之学问,先孔子而存在,孔子实未制作之。
但孔子虽未曾制作六艺,却曾以六艺教弟子。
故后人以六艺为特别与孔子有密切关系,亦非毫无根据。
以六艺教人,并不必始于孔子,据《国语》,士亹教楚太子之功课表中,已有“诗”“礼"“乐”“春秋”“故志”等。
但此等教育,并不是一般人所能受.不但当时之平民未必有机会受此等完全教育,即当时之贵族亦未必尽人皆有受此等完全教育之机会。
吴王寿梦第四子季礼到鲁方能见各国之诗与乐,可见“乐”“诗”各书,在当时乃是极名贵的典籍学问.孔子则抱定“有教无类”之宗旨,“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悔焉"。
如此大招学生,不问身家,凡缴学费者即收,一律教以各种功课,教读各种名贵典籍,此实一大解放也。
故以六艺教人,或不始于孔子;但以六艺教一般人,使六艺民众化,实始于孔子.以后各家蜂起,竞聚生徒,然此风气实孔子开之。
孔子之讲学,又与其后别家不同。
别家皆注重其自家之一家言,如《庄子·天下篇》所说,墨家弟子诵《墨经》。
但孔子则是教育家,他讲学目的,在于养成“人”,养成为国家服务之人,并不在于养成某一家的学者.所以他教学生读各种书,学各种功课。
所以颜渊说:“博我以文,约我以礼。
"《庄子·天下篇》讲及儒家,即说:“诗"以道志,“书”以道事,“礼”以道行,“乐”以道和,“易”以道阴阳,“春秋”以道名分。
此六者正是儒家教人之六种功课.惟其如此,所以孔子弟子之成就,亦不一律。
《论语》谓:“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福建师大附中高考模拟试卷语文(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古代诗文阅读(27分)(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1.补写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6分)(1)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李白《蜀道难》),不尽长江滚滚来。
(2)小楼昨夜又东风,。
(李煜《虞美人》),池鱼思故渊。
(陶渊明《归园田居》)(3)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韩愈《师说》),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苏轼《赤壁赋》)(二)文言文阅读(1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4题。
训俭示康①司马光众人皆以奢靡为荣,吾心独以俭素为美。
人皆嗤吾固陋,吾不以为病.。
应之曰:“孔子称‘与其不逊也宁固’;又曰‘以约失之者鲜矣’;又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古人以俭为美德,今人乃以俭相诟病。
嘻,异哉!”近岁风俗尤为侈靡,走卒类士服,农夫蹑丝履。
吾记天圣中先公为群牧判官,客至未尝不置酒,或三行五行,多不过七行。
酒酤于市,果止于梨、栗、枣、柿之类;肴止于脯、醢、菜羹,器用瓷、漆。
当时士大夫家皆然,人不相非.也。
会数而礼勤,物薄而情厚。
近日士大夫家,酒非内法,果、肴非远方珍异,食非多品,器皿非满案,不敢会宾友,常数月营聚,然后敢发书。
苟或不然,人争非之,以为鄙吝。
故不随俗靡者,盖鲜矣。
嗟乎!风俗颓弊如是,居位者虽不能禁,忍助之乎?御孙②曰:“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
”共,同也;言有德者皆由俭来也。
夫俭则寡欲。
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可以直道而行;小人寡欲则能谨身节用,远罪丰.家。
故曰:“俭,德之共也。
”侈则多欲。
君子多欲则贪慕富贵,枉道速祸;小人多欲则多求妄用,败家丧身;是以居官必贿,居乡必盗。
故曰:“侈,恶之大也。
”昔正考父饘粥③以餬口,孟僖子知其后必有达.人。
季文子相三君④,妾不衣帛,马不食粟,君子以为忠。
……石崇以奢靡夸人,卒以此死东市。
近世寇莱公豪侈冠一时,然以功业大,人莫之非,子孙习其家风,今多穷困。
其余以俭立名,以侈自败者多矣,不可遍数,聊举数人以训汝。
汝非徒身当服行⑤,当以训汝子孙,使知前辈之风俗云。
(选自《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有删节)【注释】①康:指司马康,司马光的儿子。
②御孙:春秋时期鲁国的大夫。
③正考父饘粥:正考父,春秋时期宋国的大夫,孔子的远祖。
饘,稠粥。
粥,稀粥。
④季文子相三君:季文子,春秋时期鲁国的大夫季孙行父。
三君,指鲁文公、鲁宣公、鲁襄公。
⑤服行:实行。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A.吾不以为病.病:疾病B.当时士大夫家皆然,人不相非.也非:不对C.小人寡欲则能谨身节用,远罪丰.家丰:丰收D.孟僖子知其后必有达.人达:显达3.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表现作者“以俭素为美”的一组是()(3分)①人皆嗤吾固陋,吾不以为病②故不随俗靡者,盖鲜矣③居位者虽不能禁,忍助之乎④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⑤夫俭则寡欲⑥聊举数人以训汝A.①③⑤ B.②③⑤ C.③⑤⑥ D.①⑤⑥4.下列对原文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中第一段多处引用孔子的话语,又把“古人”与“今人”对“俭”的不同态度作对比,目的都是为了能更明确地提出论点。
B.文中叙举“先公”宴客从俭之事,是以长辈的身分,从家风的角度进行正面教诲,娓娓而谈中尤显亲切,让人更易接受其主张。
C.文章最后一段举正考父、季文子的例子是从正面说明“以俭立名”,举石崇、寇莱公的例子则是为了从反面说明“不俭”必“自败”。
D.从这篇深入浅出的家训中,我们可以看出:司马光已敏锐地洞察到,一个人对待物质生活的态度,将会影响到他事业的成功或失败。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1)古人以俭为美德,今人乃以俭相诟病。
(3分)译文:。
(2)汝非徒身当服行,当以训汝子孙,使知前辈之风俗云。
(3分)译文:。
(三)古代诗歌阅读(6分)6.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6分)山中留客张旭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
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1)请说说本诗第一句中“弄”字的表达效果。
(2)本诗运用虚实相生的表现手法,描摹出春山的美景,请结合全诗,作简要赏析。
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分)(一)文学名著阅读(10分)7.下列各项中,对作品内容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梅早就不哭了,她已经忍住了眼泪。
她抬起头来,因为她听见瑞珏的哭声。
她……不敢看瑞珏的满是泪痕的脸。
然而她听见瑞珏的最后几句话,便坐起来,用手蒙住瑞珏的嘴。
瑞珏便不往下说了,只是把头俯在梅的肩上,细声啜泣。
梅表姐随张太太到高公馆避难与觉新重逢,当瑞珏了解到觉新和梅的旧情后,内心的不安促使她迫不及待地前去向梅诉说自己的烦恼,她希望梅能够放弃觉新,成全自己与觉新的感情。
(《家》)B.成语“舌战群儒”的故事出自《三国演义》。
它说的是面对曹操大军,东吴君臣和战难定。
为说服孙权联合抗曹,诸葛亮面对张昭、步骘等人的诘难,分别以刘备的大仁大义,苏秦、张仪的匡扶人国之谋等予以驳斥,驳得东吴群臣失色无语,为最终说服孙权扫清了障碍。
(《三国演义》)C.《子夜》故事是从上海丝业界大亨吴荪甫和他的二姐夫、金融界大亨杜竹斋乘坐“雪铁龙”汽车前去迎候从老家双桥镇到上海避难的吴老太爷开始的,但没想到,上海城中机械的噪音、耀眼的霓虹、薰人的香气、时髦的男女,都让吴老太爷神经发疼,无法接受。
(《子夜》)D.玛丝洛娃虽然曾指责聂赫留朵夫“你今世利用我作乐,来世还想利用我来拯救你自己!”但感动于聂为了改善她和她的难友恶劣的处境四处奔波说情,又重新爱上了聂赫留朵夫,最终之所以没有与他结婚,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她担心他们的结合会影响他的生活,她不愿意接受他为她作出牺牲。
(《复活》)E.由于深受骑士小说的影响,堂吉诃德梦想做一个勇敢的骑士外出行侠,闯荡天涯,扶困济危,扫尽世间不平,扬名寰宇。
虽然他的三次出巡都以失败告终,但仍执迷不悟,甚至在临终前,还特地交代,要他唯一的外甥女必须嫁给读过骑士文学的人,否则就剥夺她的遗产继承权。
(《堂吉诃德》)8.简答题。
(任选一题,100字左右)(1)贾宝玉见甄宝玉前后心情有什么变化?宝钗得知后有何反应?结果怎样?(《红楼梦》第115回)(100字左右)(5分)(2)爱斯梅拉达与她的小山羊在广场表演,“这里头有妖法呀,”人群里那个眼睛一直盯着爱丝美拉达的秃头男子阴险地喊道。
请说出这秃头男子是谁?他所说的妖法具体指什么事?为什么说他的喊声是阴险的?(5分)选做()题9.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6分)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曰:“敢问其次。
”曰:“宗族称孝焉,乡党称弟焉。
”曰“敢问其次。
”曰:“言必信,行必果①,硁硁②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
”曰:“今之从政者何如?”子曰:“噫!斗筲之人③,何足算也?”(《论语•子路》)【注】①果:果断、坚决。
②硁硁(kēng):象声词,敲击石头的声音。
这里引申为像石块那样坚硬。
③斗筲(shāo)之人:筲,竹器,容一斗二升。
比喻器量狭小的人。
(1)对上面这个选段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在孔子看来,“士”可以分为三个等次,其中最低一等的是“言必信,行必果”之人。
B.孔子认为,行事能有知耻之心,奉令出使各国能不辱使命,可称得上是最合乎标准的士。
C.在孔子看来,能够孝敬宗族中的长辈,能够尊重同乡里的同辈,仅能算作次一等的士。
D.孔子认为,由于执政的人器量过于狭小,所以尽管他们身居高位,但也够不上士的标准。
(2)孔子还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
结合选段中的相关内容,请概述孔子对“信”的看法。
(3分)答:。
三、现代文阅读(24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
生命的节奏与教育的节奏冯秀军①学校生活是一段生命的旅程,教育则是一场深入生命的探险。
那些对生命充满好奇的探险者,如蒙台梭利、怀特海、维果茨基,分别在不同的领域中发现了学校旅程中最重要的秘密:生命是有节奏的,睿智的教育期待着与生命的和鸣共振。
②自然拥有自身的节奏,如日月盈昃,寒来暑往;生命拥有自身的节奏,如呼吸吐纳、生老病死。
依据自然节奏的启示和生命自身的律动,人类创造了新的节奏,如音乐、诗歌、美术、数字。
作为一项面向生命的事业,教育也是一种依据生命的律动而创造的节奏。
教育面向生命,就必须探寻生命的节奏,合于生命的节奏,强化生命的节奏,并创造生命的节奏。
③教育的节奏要求教育者对生命节奏的敏感。
蒙台梭利从生命的节奏中敏锐地捕捉到了教育的敏感期。
“当某种特殊的敏感性在儿童身上被激起时,它就像一道光线照射到某处而不是其他什么地方,使得那个被光线笼罩的地方成了他的整个世界。
”“如果儿童不能根据他的敏感期所发出的一些指令行事,那么,一种自然征服的机会就永远地丧失了。
”因此,教育需要观察和发现,教育不能等待,不能忽略,不能错过。
④教育又必须等待,必须耐心等待生命的生长。
维果茨基从生命的节奏中发现了智力的最近发展区和教育最佳期。
他用心理学的实验告诉人们,只有当儿童在自己的发展中达到一定的成熟程度时,一定的教育才能有可能进行,这是教育的最低界限。
除了最低教育界限外,还存在着最高教育界限,两者之间就是“教育最佳期”。
早于或晚于最佳期的教育,或因超出最近发展区而无法对那些尚未成熟的心理机能施加影响,或因停留于现有发展水平而不能有效促进心理机能发展。
当我们急于造就神童和天才时,当我们因孩子面对“奥数”一脸茫然而怒火中烧时,当我们心灰意冷,要为孩子贴上不可救药的标签时,或许我们应该提醒自己:再等等看……⑤基于对生命节奏的哲学解读,怀特海为教育者绘制了一份生命的智力周期图:浪漫——精确——重归浪漫的综合。
童年的浪漫为精确阶段积累素材。
没有浪漫的冒险,要么是儿童被僵死的知识淹没,并因过早耗尽“内存”而“死机”;要么是教育者面对一个空洞的大脑——从本质上说,教育必须是将已存在于大脑中的活跃而纷乱的思想进行有序的排列,你不能教一个空洞的头脑。
所以,当我们听到一个儿童喃喃自语:山坡上开满了妈妈……且慢发出我们的嘲笑——这是一份多么美丽而珍贵的浪漫啊!因此,或许我们更应该这么做:以童年和成年共同的名义,归还童年的浪漫,保卫童年探险的权利。
儿童是成人之母,童年的生命体验至少与成年体验同等重要。
(《北京教育(普教版)》2019年第6期,有删节)10.下列关于“最佳期的教育”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最低教育界限和最高教育界限依据儿童发展的成熟程度区分,在它们二者之间实施的教育,“最佳期的教育”。
B.教育如果超出教育对象的最近发展区,就无法对尚未成熟的心理机能施加影响,因而不是“最佳期的教育”。
C.“最佳期的教育”要求教育不能停留于教育对象的现有发展水平,因为那样就不能促进他们心理机能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