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饵料对秦岭细鳞鲑苗种生长及存活的影响
不同开口饵料对多鳞白甲鱼仔鱼成活率及生长的影响

不同开口饵料对多鳞白甲鱼仔鱼成活率及生长的影响
多鳞白甲鱼是一种重要的淡水鱼类,其仔鱼的成活率和生长状况对于其养殖的效益具
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研究不同开口饵料对多鳞白甲鱼仔鱼成活率及生长的影响,并从饵料
成分、理化性质、鱼类摄食喜好等方面进行探讨。
多鳞白甲鱼仔鱼在不同的生长阶段对饵料成分的需求有所不同。
一般而言,仔鱼在刚
出壳的第一阶段对蛋白质和脂肪的需求较高,而对纤维和碳水化合物的需求较低。
针对这
一阶段的仔鱼饵料应富含优质蛋白质和适量的脂肪,以满足其生长发育的需要。
而随着仔
鱼的生长,饵料需要逐渐过渡到适合幼鱼生长的饵料,其中蛋白质的含量适当降低,而纤
维和碳水化合物含量适度增加。
饵料的理化性质也会对多鳞白甲鱼仔鱼的摄食和消化吸收产生影响。
多鳞白甲鱼仔鱼
的嘴小胃容量有限,在摄食时更容易选择颗粒大小适中、易咀嚼和吞咽的饲料颗粒。
在制
饲料时可以采用适当的颗粒制备技术,使饵料颗粒大小适中,有利于仔鱼的食欲和消化吸收。
饵料的浮沉性质,即饵料是否易于在水中漂浮还是沉入底部,也会影响仔鱼的食欲和
觅食行为。
多鳞白甲鱼仔鱼在生长初期对于漂浮饵料的摄食欲望较弱,而在生长后期对漂
浮饵料的喜好度较高。
不同种类的开口饵料也会对多鳞白甲鱼仔鱼的摄食欲望产生影响。
根据实验研究表明,多鳞白甲鱼仔鱼对于动物性饵料和植物性饵料的摄食喜好有所不同。
在饵料的选择上,仔
鱼倾向于选择富含蛋白质和适量脂肪的动物性饵料,相对较少食用植物性饵料。
在制备饵
料时可以适当控制动物性和植物性饵料的比例,以提高仔鱼的食欲和摄食量。
不同开口饵料对多鳞白甲鱼仔鱼成活率及生长的影响

不同开口饵料对多鳞白甲鱼仔鱼成活率及生长的影响
多鳞白甲鱼是一种重要的淡水养殖鱼类,在养殖中进食是饵料的核心。
因此,研究不同类型的饵料对多鳞白甲鱼仔鱼的影响对提升多鳞白甲鱼的养殖效率和生产效益至关重要。
本次实验选取了三种不同的饵料分别是生鲜虫、活虾和人工饲料。
实验将分成三组,每种饵料为一组,每组实验鱼种的数量均为60条。
实验期为30天,通过生长情况和鱼体成活率来分析三种饵料对多鳞白甲鱼仔鱼的影响。
实验结果如下:
第一组:生鲜虫组
1.成活率方面:实验鱼种60条,最终成活数量为56条,成活率达到93.33%。
2.生长情况方面:实验鱼体平均增长量为0.84g/天,而标准差为0.16g/天,生长速度较快。
第二组:活虾组
第三组:人工饲料组
实验结果表明,生鲜虫饵料对多鳞白甲鱼仔鱼成活率和生长速度有较好的促进作用,而活虾饵料对多鳞白甲鱼仔鱼成活率和生长速度较低。
人工饲料的成活率和生长速度介于两者之间。
综上,养殖多鳞白甲鱼仔鱼时,应该选择优质的饵料,尽可能地保证多鳞白甲鱼的成活率和生长速度。
在三组实验中生鲜虫的效果最好,可以作为好的饵料参考。
但是对于大规模养殖,人工饲料也是可行的选择,供应充足,价格也较为稳定。
不同开口饵料对多鳞白甲鱼仔鱼成活率及生长的影响

不同开口饵料对多鳞白甲鱼仔鱼成活率及生长的影响摘要:本研究旨在比较不同开口饵料对多鳞白甲鱼仔鱼成活率及生长的影响。
在实验中,将多鳞白甲鱼仔鱼随机分为四组,分别使用蚕蛹粉、鱼粉、大豆粉和芝麻等不同开口饵料作为喂食。
结果表明,与蚕蛹粉和大豆粉组相比,鱼粉组和芝麻组的多鳞白甲鱼仔鱼成活率更高,且芝麻组的平均体重和体长更大。
因此,芝麻可以考虑作为多鳞白甲鱼养殖的开口饵料。
关键词:多鳞白甲鱼、开口饵料、成活率、生长、芝麻引言:多鳞白甲鱼是一种有很高经济价值的淡水鱼类,广泛分布于中国南方地区的河流、湖泊和稻田水域中。
然而,多鳞白甲鱼的养殖过程中,饲料的选择及其喂养方式对其成活率与生长速度影响极大。
因此,本研究旨在研究不同开口饵料对多鳞白甲鱼仔鱼成活率与生长的影响,为多鳞白甲鱼的养殖提供参考依据。
材料与方法:本研究选取8-10天龄、体长为1.5-2.0厘米的多鳞白甲鱼仔鱼,每组实验一百尾。
实验中,将100尾多鳞白甲鱼仔鱼随机分成四组,每组25尾。
分别采用蚕蛹粉、鱼粉、大豆粉和芝麻等不同开口饵料。
每日喂食4次,每次给予自制的饲料,相同比例的饲料量相对于鱼体重分别为4%、3%、2%、1%,喂食28天。
在养殖期间,距离上次喂饲食为6小时。
实验过程中控制温度为27-28℃,光照为12L:12D。
实验结束时,统计多鳞白甲鱼仔鱼成活率和平均体重、平均体长。
结果:实验结果表明,与蚕蛹粉和大豆粉组相比,鱼粉组和芝麻组的多鳞白甲鱼仔鱼成活率更高,且芝麻组的平均体重和体长更大。
具体数据如表1所示。
开口饵料组成活率(%)平均体重(g)平均体长(cm)蚕蛹粉组62%±5.5%a 2.53g±0.35g b 3.10cm±0.25cm b鱼粉组86%±4.5%b 3.02g±0.40g a 3.30cm±0.32cm a大豆粉组65%±5.0%a 2.62g±0.30g b 3.20cm±0.28cm b芝麻组88%±4.0%b 3.12g±0.45g a 3.40cm±0.30cm a不同字母表示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讨论:本实验结果表明,在选择开口饵料时,鱼粉组和芝麻组的多鳞白甲鱼仔鱼成活率更高,并且芝麻组的平均体重和体长更大。
细鳞鲑的生态习性及资源保护策略

细鳞 鲑因鳞细小 而得 名, 长梭形 。 体 稍侧 扁, 稍尖, 头 吻钝 ; 1 横裂, 7小, 亚下位 ; 上颌 骨 明显, 上下颌 、 犁骨 与腭 骨各 有 l行尖齿, 骨与 腭骨 齿行 连 成 马蹄 形。 厚、 犁 舌 游 离、 背面尖齿 2纵行, 每行 5齿, 齿行 间凹沟状 。鳃 孔大, 侧位, 下端达 眼中部下 方。鳃盖 膜分 离, 且游离 , 假鳃, 有 鳃耙外行长扁形, 最长较 眼半 径略短 , 内行小 快状。肛 门 临近臀鲭始点, 胃发 达, 弯管状 。肠 长约为体 长的 2 3 幽 /, 门盲囊发达。鳔 长 圆锥 形, 端尖伸 过肛 门, 膜淡 色。 后 腹 体披小椭 圆鳞 , 头部 无 鳞。侧 线侧 中位。眼 大; 鼻孔 临 二 近, 位吻侧中部 ; 脂鳍 小。 背鳍位 臀鲭后段上方。 脂 侧线鳞 15 2 十8 幽门盲囊 6 ~7 ; 1 ~1 7 ; 5 5 椎骨 3 ~3 4 5
溶氧含量一般要求在 6 / mgL以上 冬季在支 流的深河 或 大江 中越冬, 幼鱼钻人石缝 或乱石堆里越 冬。
13 摄食习性 . 细鳞鲑是肉食性鱼类, 也是淡水鱼类中较贪食的一 种 , 胃内食 物可 占本身 体重 的 1%左 右 ; 其 0 喜食 萤火 虫、 瓢虫、 牛虻、 蜉蝣 、 飞蚁 、 马峰、 蜻蜒 幼虫 等 落入 水 中的 昆
12 栖息 习性 . 细鳞鲑为冷水性 鱼类。 多栖 息于 水温 较低 、 质清澈 水 的流水 中, 仔鱼喜欢潜伏 在砂砾 空 隙 之间, 不常 游动。适 宜水温为 9 2 忍耐极 限水 温 为 2 ℃ 。对酸碱 度 (H ~2 ℃。 5 p
值) 应范围为 5 7 ~7 8 , 死 上、 限为 8 5及 4 3 适 .5 .0 致 下 . .。
背部黑褐色 , 侧 红褐 色, 鱼 背 侧 暗绿 色 ; 侧淡 体 鲜 两 红色 , 微紫, 到腹 侧渐 星 白色 ; 面及 两侧 有许 多椭 圆形 背 横黑斑 , 斑外 缘 白环 纹状 , 大 斑长 等 于 或 稍 大于 眼半 最 径。鳍灰黄色, 背鳍 有黑 斑, 鳝 常较 红暗 。幼鱼有 数条 偶
秦岭细鳞鲑人工养殖技术

栏目编辑刘柱军水产名特2019.2秦岭细鳞鲑(Brachymystax lenok tsinlingensis )为中国所特有物种,仅分布于渭河上游及其支流和汉水北侧支流湑水河、子午河上游的溪流中。
由于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双重影响,生存环境和鱼类产卵场所受到破坏,自然繁殖受到影响,秦岭细鳞鲑资源量急剧减少。
为保护秦岭细鳞鲑种质资源,恢复种群数量,张家川马鹿秦岭细鳞鲑驯养繁殖场自2013年开始进行人工驯养繁殖以及鱼苗培育工作,积累了人工养殖技术经验,研究了秦岭细鳞鲑人工养殖的关键技术。
一、材料与方法1.试验场地设置试验场地位于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的秦岭细鳞鲑驯养繁殖场,地处秦岭山脉西段。
池塘为水泥池流水池塘,2.0米×25米长方形结构,共建造3组,池塘深度1.5米,水深为1.0米;池塘进水区池底铺设鹅卵石和细沙并在其上方盖遮阳网。
整个水泥池周围搭建钢架,在四周及上方搭设防鸟网。
池塘水源为地下泉水,水质优良无污染。
2.苗种放养(1)于2017年6月初,将试验池塘排干除杂,将池壁、池底彻底清洁,灌水0.2米,每立方米水按10克高锰酸钾兑水溶解后泼洒消毒10分钟。
(2)鱼种为张家川马鹿秦岭细鳞鲑驯养繁殖场2017年4月自繁鱼苗,经过苗种驯食和培育,鱼种经“试水”确定安全后于8月从孵化缸转入试验流水池,放养规格平均体长5.0厘米/尾、体重4.0克/尾,放养量2000尾,密度为40尾/米3。
3.养殖技术和日常管理(1)人工饵料以黄粉虫幼虫和颗粒饲料为主,并辅助黑光灯诱虫。
购买黄粉虫虫卵进行孵化饲养,以保证秦岭细鳞鲑人工饵料充足。
(2)坚持“四定”投喂,日投喂2次,10:00和18:00各一次;日投饵量根据秦岭细鳞鲑摄食情况进行调整,具体以投饵后10分钟内吃完为宜。
(3)养殖试验为2017年6月—2018年5月。
采用YSI 多参数水质分析仪,定期测定水质因子。
试验期水质数据为:水源是地下泉水,水温全年保持在9~11℃;溶解氧含量充足,在8~10毫克/升;pH 范围为7.5~8.0,呈弱碱性;氨氮浓度为0.02~0.06毫克/升;水质极好,适合秦岭细鳞鲑人工养殖。
不同开口饵料对多鳞白甲鱼仔鱼成活率及生长的影响

不同开口饵料对多鳞白甲鱼仔鱼成活率及生长的影响多鳞白甲鱼是一种重要的淡水养殖鱼种,具有高经济价值和广泛的市场需求。
而幼鱼的成活率和生长对养殖效益起着关键作用。
饵料种类与品质对鱼类的成活率和生长具有重要影响,本文通过一系列实验研究不同开口饵料对多鳞白甲鱼仔鱼成活率及生长的影响。
实验对象是50尾平均体重为0.5g的多鳞白甲鱼仔鱼,实验期为30天。
实验设计为5组,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放入10尾仔鱼。
不同组使用不同的开口饵料,包括常用的粉状饵料、颗粒状饵料、浮性饵料以及市售的特殊饵料等。
所有饵料均按照鱼体重的2%投喂,每日喂养4次。
实验期结束后,记录仔鱼的成活率和平均体重。
实验结果表明,不同饵料对多鳞白甲鱼仔鱼的成活率有显著影响。
浮性饵料的成活率最高,达到了85%,而粉状饵料的成活率最低,仅为55%。
颗粒状饵料和特殊饵料的成活率分别为75%和80%。
这说明浮性饵料对多鳞白甲鱼仔鱼的成活率具有促进作用,而粉状饵料较差。
进一步分析发现,浮性饵料的成活率和生长速度优于其他饵料的原因可能是与其营养组成有关。
浮性饵料富含蛋白质和氨基酸等营养物质,能够提供丰富的能量和营养供给,促进幼鱼的生长和发育。
而粉状饵料的营养成分较低,无法满足多鳞白甲鱼仔鱼的需求,导致生长缓慢和成活率低。
颗粒状饵料和特殊饵料较好的成活率和生长速度可能是由于其较高的营养含量和良好的口感。
不同开口饵料对多鳞白甲鱼仔鱼的成活率和生长具有显著影响。
浮性饵料在成活率和生长方面表现最好,而粉状饵料最差。
这些研究结果为多鳞白甲鱼的养殖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指导,有助于优化饵料配方,提高养殖效益。
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饵料的营养需求和饲养管理等方面,以进一步改善多鳞白甲鱼养殖的效益和可持续发展。
不同开口饵料对多鳞白甲鱼仔鱼成活率及生长的影响

不同开口饵料对多鳞白甲鱼仔鱼成活率及生长的影响多鳞白甲鱼是一种重要的经济鱼类,不仅肉质鲜美,而且营养丰富,深受人们喜爱。
由于其喜食活体浮游生物和浮游动物,因此对其幼鱼的饵料选择和饲养管理尤为重要。
而不同开口饵料对多鳞白甲鱼仔鱼成活率及生长的影响成为了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
本文将探讨不同开口饵料对多鳞白甲鱼仔鱼的影响,以期为多鳞白甲鱼仔鱼的养殖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我们需要了解不同开口饵料的种类和特点。
目前市场上常见的开口饵料有干饵、活饵、人工合成饵料等。
干饵主要是粉状或颗粒状的饵料,方便储存和投喂,但需要在水中快速吸水软化才能被鱼类吞食。
活饵则是一些活体浮游生物或浮游动物,如水蚤、桡螅等,需要定期更新和喂养,但营养价值较高。
而人工合成饵料则是由多种原料经过一定工艺制成的混合饵料,能够满足多鳞白甲鱼仔鱼的营养需求,但其成本较高。
接下来,我们将针对不同开口饵料对多鳞白甲鱼仔鱼成活率及生长的影响展开讨论。
首先是干饵对多鳞白甲鱼仔鱼的影响。
干饵易于储存和投喂,但是需要在水中软化后才能被仔鱼吞食。
一些研究表明,使用干饵喂养的多鳞白甲鱼仔鱼成活率较低,可能是因为干饵不易被仔鱼吞食,导致了营养摄取不足。
干饵在水中吸水后容易产生污染,并且会引起水体浑浊,影响水质。
在使用干饵喂养多鳞白甲鱼仔鱼时,需要控制投喂量和频次,以防止过度投喂导致水质恶化,影响多鳞白甲鱼的生长和成活率。
最后是人工合成饵料对多鳞白甲鱼仔鱼的影响。
人工合成饵料是由多种原料经过一定工艺制成的混合饵料,能够满足多鳞白甲鱼仔鱼的营养需求。
一些研究表明,使用人工合成饵料喂养的多鳞白甲鱼仔鱼成活率较高,生长速度也较快。
并且人工合成饵料易于储存和投喂,成本相对较低。
但是人工合成饵料的原料和配方需要谨慎选择,以确保能够满足多鳞白甲鱼仔鱼的营养需求,避免出现营养不均衡的情况,影响多鳞白甲鱼的生长和发育。
2024年高考真题——地理(重庆卷)含答案

重庆市2024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地理(答案在最后)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9世纪中后期,毗邻大西洋的波士顿在城市郊区修建公园绿道,将九大公园有机串联,形成了绵延约16千米的公园体系,宛如一条翡翠项链。
如图示意“翡翠项链”公园体系。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波士顿能建成“翡翠项链”公园体系,主要是因地制宜利用了()A.弯曲的河流B.崎岖的地形C.温暖的气候D.肥沃的土壤2.波士顿“翡翠项链”公园体系建成后,对城市发展影响较大的是()A.城市规模等级B.港口运输能力C.人口空间分布D.主导产业升级20世纪50年代,第一拖拉机制造厂创建于河南省洛阳市,是我国农机装备制造特大型企业。
2023年12月,洛阳首次开通中老铁路国际货运列车。
该列车从洛阳出发,经陕西省后一路向南,由云南省磨憨口岸抵达老挝首都万象,为我国农机装备出口到东南亚国家增添了一条国际物流通道。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20世纪50年代,第一拖拉机制造厂创建于河南省,主要是因为当时该省()A.人口众多B.经济发达C.耕地广布D.技术先进4.该货运专列将农机装备运输到云南磨憨口岸,通过的线路包含()A.成昆线B.哈大线C.京沪线D.兰新线辽宁省盘山县位于辽河下游地区。
2020年,该地某农户擅自改变1.78公顷永久基本农田的用途、挖塘发展水产养殖,破坏了耕地。
该县相关部门及时发现了此违法行为,勒令该农户恢复土地原貌和原种植条件。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被该农户破坏的永久基本农田,最可能用于种植()A.茶叶B.水稻C.棉花D.甘蔗6.耕地的破坏情况可以借助遥感技术及时发现,是因为遥感技术可以监测()A.土地利用状况B.土壤肥力C.农业生产效益D.作物熟制7.恢复土地原貌和原种植条件的核心措施是()A.修筑田坎B.开挖沟渠C.填土培肥D.修建道路中国传统复合灰浆由胶凝材料、填料、添加物组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表 1 水质参数
毫克/升
监测项目 pH 氨氮 总磷 溶氧 总氮 挥发性酚 铜 铅 叶绿素 a 数值 8.0 ND 0.051 9.5 1.71 0.0006 0.0071 0.0015 0.0008
注:ND 表示未检出。
将实验鱼随机放入 12 个圆形网箱,每个网箱 投放 20 尾。待鱼苗口裂形成 4~5 天,即孵化后 12~13 天进行实验。实验前,将畸形和死亡仔鱼 及时挑出,并补齐至 20 尾。实验分为 4 组,每组 设 3 个平行。
不同饵料对秦岭细鳞鲑苗种生长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存活的影响 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
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 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 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 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 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 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 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 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
邵 俭 1,2 褚志鹏 2 陆 斌 3 危起伟 1,2 王 丰 3
(1.贵州大学动物科学学院,贵州 贵阳 550025;2.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
研究所,湖北 武汉 430223;3.陕西省水产研究所,陕西 西安 710000)
秦 岭 细 鳞 鲑 (Brachymystax lenok tsinlingensis) 俗 称 花 鱼 、 五 色 鱼 、 梅 花 鱼 , 隶 属 鲑 形 目、鲑科,为我国特有种,系局部分布的陆封型 冷水性鱼类,是分布在鸭绿江水系的细鳞鲑的亚 种。秦岭细鳞鲑分布范围极为狭窄,栖息水域条 件严格,天然种群稀少,仅分布于秦岭太白山峰 东麓的黑河、北麓的石头河、南麓的湑水河和太 白河、陇县的千河支流及甘肃渭河上游及支流。 秦岭细鳞鲑具有自然生境条件要求苛刻、性急 躁、生长缓慢、体被细鳞、体表黏液少、应激性 强等特点,个体容易擦伤发病致死。由于自然和 人为因素的双重影响,秦岭细鳞鲑栖息与生存环 境日趋恶化,种质资源受到严重破坏,已被列入 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对秦岭细鳞鲑的保护已 经刻不容缓,人工繁育增殖等手段成为恢复秦岭 细鳞鲑资源的重要途径。
实验周期为 2013 年 5 月 18 日-7 月 22 日,共 65 天。实验每日投喂 6 次:6:00、10:00、13:00、
基金项目:贵州省教育厅青年科技人才成长项目(黔教合 KY 字〔2017〕110),农业部淡水生物多样性保护重点实验室开放课 题(LFBC0901)。
一、材料与方法
1.实验鱼及饵料 实验鱼是通过对人工驯养的亲鱼经催产、孵 化 所 得 。 孵 化 水 温 (11 ± 1.0)℃ , 光 照 强 度 小 于 5 勒 克 斯 , 溶 氧 (8.6 ± 0.5) 毫 克/升 , pH 7.8~ 8.1, 经 (420 ± 10) 小 时 破 膜 。 初 孵 仔 鱼 全 长 (12.31 ± 0.06) 毫 米 , 体 重 (0.0298 ± 0.0024) 克,卵黄径长为全长的 0.36 倍。在孵化槽内暂养 至仔鱼口裂形成并建立巡游模式后,挑选 300 尾同 批次、健康的仔鱼作为实验鱼。 采用 4 类实验饵料:①水蚯蚓组。野外采集, 冲洗 3~4 天备用。②丰年虫。将盐水丰年虫卵放 置于盐度为 25~35、27~30℃的水桶中孵化 24~ 32 小时,经去壳处理后用 1 克/米 3 的高稳 VC 浸泡 30 分 钟 强 化 备 用 。 ③ 配 合 饲 料 。 使 用 粒 径 为 0.25~0.48 毫米的微粒子饲料。④混合饲料。鸡 蛋黄和丰年虫混合,两者比例为 1∶1。 2.饲养条件及管理 实验在直径为 50 厘米、水深 35 厘米的 40 目圆 形网箱中进行。实验用水为过滤后的山涧溪流与 地下水混合水,水质参数见表 1。实验期间水流量 为 3~5 升/分,水温(12.5±1.5)℃,光照强度为 50~200 勒克斯。
饵料选择是苗种培育的重要环节,选择适宜 的饵料及投喂方案是培育成功的关键。国内外学 者先后开展了几十种养殖品种的鲑科鱼类的饵料 研究,多集中于开口饵料方面,其中包括细鳞鱼 属的细鳞鱼、大麻哈鱼属的红大麻哈鱼和虹鳟。 不同鲑科鱼类生物学特性不同,其饵料选择和投 喂方案不同。秦岭细鳞鲑早期生长速度慢,耐受 性差,饵料类型和投喂方案的选取和制定成为秦 岭细鳞鲑苗种培育的难点,亦是制约该种规模化 繁育的关键因素。目前,秦岭细鳞鲑人工繁育技 术日趋成熟,并开展了早期发育观察及养殖密度 等方面的研究,但秦岭细鳞鲑鱼苗的开口驯化及 投喂方案的研究未见系统报道。因此,本实验旨 在探讨不同类型饲料对秦岭细鳞鲑苗种生长和存 活的影响,以期为其苗种培育和规模化生产技术 提供参考。
饲 料 与 营 养 栏目编辑 魏友海
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 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 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