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四级网络工程师笔记

合集下载

计算机四级-网络工程师

计算机四级-网络工程师

操作系统原理一、操作系统概述1.操作系统(1)概念:是计算机系统的一个系统软件,能有效地组织和管理计算机系统中的硬件和软件资源,合理(公平对待不同用户程序,不发生“死锁”和“饥饿”)组织计算机工作流程,控制程序的执行,并向用户提供各种服务功能,使用户能灵活、方便、有效地使用计算机,并使整个计算机系统高效运行;位于硬件之上,支撑软件(软件的编制和维护)之下。

A.应用角度看主要作用:提供人机交互接口(提供给用户的接口是命令输入和系统调用);B.软件开发角度看作用:软件开发的基础平台;C.安全保护角度看作用:第一道安全防线;D.系统发展角度看作用:虚拟机和扩展机(2)特性A.并发性:执行期间具有相互制约关系;程序与计算不再一一对应;结果不再现并发过程失去封闭性;B.共享性:CPU、内外存储器、外部设备;C.随机性(异步性):何时退出?假死?中断?关机?重启?(3)功能:A.进程管理:对CPU进行管理。

包括进程控制(创建、撤销结束进程以及控制运行时候的各种状态转换)、进程同步(处理进程之间同步或互斥关系)、进程间通信(信息交换)和进程调度(按照一定算法从就绪队列中挑选一个进程让CPU执行它);B.存储管理:管理计算机内存资源。

包括回收与分配内存、存储保护(考虑程序可能发生越界的情况)和内存扩充(借助虚拟技术在逻辑上增加进程运行空间);C.文件管理:文件存储空间的管理(管理/创建/删除/命名文件);文件目录管理;文件系统的安全性(读写和存取权限)D.设备管理:除CPU和内存之外的所有输入输入设备,复杂外部设备分配和故障处理。

技术包括:中断技术、通道技术、虚拟设备技术和缓冲技术。

E.用户接区(作业管理):(4)常见的操作系统:Ubuntu、Windows、Unix、DOS、BSD2.操作系统分类:按页面使用环境和功能特征(1)批处理系统:分单道批处理系统和多道批处理系统,其中多道批处理效率和吞吐量较高但缺少人机交互性;指令有特权指令和一般指令;(2)分时系统:多用户共同、交互使用系统;独占性(用户感觉);及时性(3)实时系统:多路性,及时性,交互性,可靠性,有过载防护能力按计算机体系结构分类:(1)个人操作系统(2)网络操作系统:主从关系明显;有限制共享资源;(3)分布式操作系统:统一配置,所有主机使用一个操作系统;资源共享;相互通信;(4)嵌入式操作系统:成本低交互式系统是指用户交互式地向系统提出命令请求,系统接受每个用户的命令,采用时间片轮转方式处理服务,并通过交互方式在终端上向用户显示结果。

网络工程师考试笔记1-15

网络工程师考试笔记1-15

网络工程师复习笔记1至15章(旧大纲)第一章引论1.1计算机网络发展简史A)名词解释:(1)计算机网络------地理上分散的多台独立自主的计算机遵循规定的通讯协议,通过软、硬件互连以实现交互通信、资源共享、信息交换、协同工作以及在线处理等功能的系统。

(注解------此条信息分为系统构成+5个系统功能)。

(2)计算机网络发展的3个时代-----第一个时代------1946年美国第一台计算机诞生;第二个时代------20世纪80年代,微机的出现;第三个时代------计算机网络的诞生以及应用。

(3)Internet的前身------即1969年美国国防部的高级计划局(DARPA)建立的全世界第一个分组交换网Arparnet。

(4)分组交换------是一种存储转发交换方式,它将要传送的报文分割成许多具有同一格式的分组,并以此为传输的基本单元一一进行存储转发。

(5)分组交换方式与传统电信网采用的电路交换方式的长处所在------线路利用率高、可进行数据速率的转换、不易引起堵塞以及具有优先权使用等优点。

(6)以太网------1976年美国Xerox公司开发的机遇载波监听多路访问\冲突检测(CSMA/CD)原理的、用同轴电缆连接多台计算机的局域网络。

(7)INTERNET发展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69年INTERNET的前身ARPANET的诞生到1983年,这是研究试验阶段,主要进行网络技术的研究和试验;从1983年到1994年是INTERNET 的实用阶段,主要作为教学、科研和通信的学术网络;1994年之后,开始进入INTERNET的商业化阶段。

(8)ICCC------国际计算机通信会议(9)CCITT------国际电报电话咨询委员会(10)ISO------国际标准化组织(11)OSI网络体系结构------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1.2计算机网络分类(1)网络分类方式------a. 按地域范围------可分为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b. 按拓扑结构------可分为总线、星型、环状、网状c. 按交换方式------电路交换网、分组交换网、帧中继交换网、信元交换网d. 按网络协议------可分为采用TCP/IP,SNA,SPX/IPX,AppleTALK等协议1.3网络体系结构以及协议(1)实体------包括用户应用程序、文件传输包、数据库管理系统、电子邮件设备以及终端等一切能够发送、接收信息的任何东西。

计算机四级考试网络工程师考点:网络安全与信息安全

计算机四级考试网络工程师考点:网络安全与信息安全

计算机四级考试网络工程师考点:网络安全与信息安全计算机四级考试网络工程师考点:网络安全与信息安全网络安全与信息安全是现代互联网关注的重点。

你知道网络安全与信息安全包括哪些内容吗?下面是店铺为大家带来的网络安全与信息安全的知识,欢迎阅读。

一、密码学1、密码学是以研究数据保密为目的,对存储或者传输的信息采取秘密的交换以防止第三者对信息的窃取的技术。

2、对称密钥密码系统(私钥密码系统):在传统密码体制中加密和解密采用的是同一密钥。

常见的算法有:DES、IDEA3、加密模式分类:(1)序列密码:通过有限状态机产生性能优良的伪随机序列,使用该序列加密信息流逐位加密得到密文。

(2)分组密码:在相信复杂函数可以通过简单函数迭代若干圈得到的原则,利用简单圈函数及对合等运算,充分利用非线性运算。

4、非对称密钥密码系统(公钥密码系统):现代密码体制中加密和解密采用不同的密钥。

实现的过程:每个通信双方有两个密钥,K和K',在进行保密通信时通常将加密密钥K公开(称为公钥),而保留解密密钥K'(称为私钥),常见的算法有:RSA二、鉴别鉴别是指可靠地验证某个通信参与方的身份是否与他所声称的身份一致的过程,一般通过某种复杂的身份认证协议来实现。

1、口令技术身份认证标记:PIN保护记忆卡和挑战响应卡分类:共享密钥认证、公钥认证和零知识认证(1)共享密钥认证的思想是从通过口令认证用户发展来了。

(2)公开密钥算法的出现为2、会话密钥:是指在一次会话过程中使用的密钥,一般都是由机器随机生成的,会话密钥在实际使用时往往是在一定时间内都有效,并不真正限制在一次会话过程中。

签名:利用私钥对明文信息进行的变换称为签名封装:利用公钥对明文信息进行的变换称为封装3、Kerberos鉴别:是一种使用对称密钥加密算法来实现通过可信第三方密钥分发中心的身份认证系统。

客户方需要向服务器方递交自己的凭据来证明自己的身份,该凭据是由KDC专门为客户和服务器方在某一阶段内通信而生成的。

计算机四级网络工程师学习笔记(很详细)

计算机四级网络工程师学习笔记(很详细)

第1章网络及其系统设计本章要点:1.1 网络的基本概念1.2 局域网、城域网与广域网1.3 宽带城域网的设计与管理1.4 接入网技术1.1 网络的基本概念1.1.1 网络的定义计算机网络是指将地理位置不同的功能相对独立的多个计算机系统通过通信线路相互连在一起、由专门的网络操作系统进行管理,以实现资源共享的系统。

重点:组建计算机网络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实现资源共享。

这里既包括计算机网络中的硬件资源,如磁盘空间、打印机、绘图仪等,也包括软件资源,如程序、数据等。

1.1.2 网络的发展过程1.终端-通信线路-计算机阶段人们通过通信线将计算机与终端(terminal)相连,通过终端进行数据的发送与接收。

2.计算机-计算机网络阶段以通信子网为中心,多主机多终端。

1969年在美国建成的ARPAnet是这一阶段的代表。

在ARPAnet上首先实现了以资源共享为目的的不同计算机互连的网络,它是今天因特网的前身。

3.计算机网络成熟阶段国际标准化组织于1984年颁布了“开放系统互连基本参考模型”问题的研究,即为OSI参考模型。

4.高速的计算机网络阶段光纤在各国的信息基础建设中被逐渐广泛使用,这为建立高速的网络辅垫了基础。

千兆乃至万兆传输速率的Ethernet已经被越来越多地用于局域网和城域网中,而基于光纤的广域网链路的主干带宽也已达到10G 数量级。

1.1.3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1.以通信所使用的介质分类有线网络和无线网络2.以使用网络的对象分类公众网络和专用网络3.以网络传输技术分类广播式网络和点到点式网络4.以网络传输速度的高低分类低速网络和高速网络5.按互连规模与通信方式分类局域网、城域网与广域网重点:最常用的两种计算机分类方法为:(1)按传输技术将其分为广播式网络与点-点式网络;(2)按覆盖范围与规模将其分为局域网、城域网与广域网。

1.1.4 计算机网络的应用1.办公自动化计算机网络能过将一个企业或机关的办公电脑及其外部设备联成网络,可以实现在信息共享和公文流传。

(四级)网络工程师-基础知识

(四级)网络工程师-基础知识

标题:全国计算机考试四级网络工程师复习考点总结1——基础知识篇内容:1、广播式网络中,一个节点广播信息,其他节点都可以接收信息,是因为多个节点共享一个信道。

2、宽带城域网在组建方案中一定要按照电信级运营的要求,考虑社会冗余、线路冗余、路由冗余、以及系统故障的快速诊断与自动恢复。

3、弹性分组环(RPR)采用双环结构,顺时针外环,逆时针内环,可以实现“自愈环”功能,结构和FDDI相同,每个节点都执行SRP公平算法。

4、光以太网是以分组位单位传输数据,ATM以信元为单位传输数据。

5、xDSL(ADSL、HDSL、RADSL、VDSL),ADSL上行速率为16-64Kbps,下行速率为1.5-8Mbps,最大传输距离为5.5KM。

6、光纤到同轴电缆混合网(HFC),使用电缆调制解调器(Cable Modem),上行信道载波范围5-42MHz,上行带宽在200kbps-10Mbps,下行信道载波范围450-750MHz,下行带宽在10-36Mbps。

7、802.16无线城域网标准,802.11无线局域网标准。

8、802.11对CSMA/CD进行了调整,采用CSMA/CA或DCF协议,CSMA/CA利用ACK 信号来避免冲突发生。

9、网络操作系统可以提供的管理服务主要有网络性能分析、存储管理、网络状态监控。

10、Internet/Intranet提供的服务主要包括:web服务、E-mail服务、FTP服务、IP电话服务、网络电视会议服务、电子商务服务、公共信息资源的在线查询服务。

11、网络需求详细分析主要包括总体需求分析、综合布线需求分析、网络可用性与可靠性分析、网络安全分析和网络工程造价评估。

12、节点数为250-5000个,三层结构来设计,节点数为100-500个,不设计接入层,5-250个不涉及接入层和汇聚层。

13、层次之间的上联带宽与下一级带宽之比一般控制在1:20。

四级网络工程师高频考点随身学

四级网络工程师高频考点随身学

四级网络工程师高频考点随身学目录操作系统原理 (2)第一章操作系统概论 (2)第二章操作系统运行机制 (6)第三章进程线程模型 (9)第四章并发与同步 (14)第五章内存管理 (18)第六章文件管理 (26)第七章 I/O设备管理 (35)第八章死锁 (40)计算机网络 (42)第一章网络技术基础 (42)第二章局域网基础 (47)第三章Internet基础 (52)第四章 Internet基本服务 (57)第五章新型网络应用 (64)第六章网络管理与网络安全 (70)1操作系统原理第一章操作系统概论1.操作系统概述★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系统中的一个系统软件,它是这样一些程序模块的集合——它们能有效地组织和管理计算机系统中的硬件及软件资源,合理地组织计算机的工作流程,控制程序的执行,并向用户提供各种服务功能,使用户能够灵活、方便、有效地使用计算机,并使整个计算机系统能高效地运行。

★操作系统作为系统软件,位于软件系统的硬件之上,支撑软件之下。

★从计算机应用角度看,操作系统是几乎入入都要使用的系统界面和接口;★而从软件设计和开发的角度看,操作系统起着系统软件开发基础和工具的作用;★而在黑客和网络攻击者看来,操作系统是他们要攻破的第一道防线;★从扩展角度看,将操作系统功能分成若干层次,每一个层次完成特定的功能,从而构成一个虚拟机。

★在计算机系统中,集中了资源管理功能和控制程序执行功能的一种软件,称为操作系统。

2.操作系统特征★ 并发性并发性是指在计算机系统中同时存在若干个运行着的程序。

①从宏观上看,这些程序在同时向前推进。

②从微观上看,在单处理器的环境下,这些同时运行着的程序是交替在中央处理器上运行的。

在多处理器系统的环境中,在处理器一级上,程序是并发执行的。

★ 共享性共享性是指操作系统程序与多个用户程序共用系统中的各种资源。

资源的共享性主要针对:①中央处理器:中央处理器是所有程序都必须使用的最重要的资源,操作系统必须采用恰当的调度策略,对多个并发程序分配处理器资源。

计算机四级网络工程师考试必备知识

计算机四级网络工程师考试必备知识

计算机四级网络工程师考试必备知识导语:为了让大家的备考复习更高效,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计算机四级网络工程师考试必备知识,欢迎大家参考!1、配置单个IP地址参与OSPFRouter(config)#routerospf63Router(config-router)#work131.107.25.10.0.0.0area02、网络地址参与OSPFRouter(config-router)#work133.181.0.00.0.255.255area03、定义参与OSPF的子网地址Router(config-router)#area0range212.37.123.0255.255.255.04、配置被动接口(包括路由器和第三层交换机的配置)Router(config-router)#passive-interfaceEther0Router(config-router)#passive-interfacevlan3735、配置路由过滤Router(config)#access-list12denyanyRouter(config)#routerospf63Router(config-router)#distribute-list12inserial06、配置管理距离Router(config-router)#distance1037、配置OSPF引入外部路由的花费值Router(config-router)#redistributemetric1008、配置引入外部路由时缺省的标记值Router(config-router)#redistributetag109、配置引入外部路由时缺省的外部路由类型Router(config-router)#redistributeconnectedmetric-type1subs10、配置IP地址池的名称Router(config)#ipdhcppoolttt/234。

计算机四级《网络工程师》考试重要知识点

计算机四级《网络工程师》考试重要知识点

计算机四级《网络工程师》考试重要知识点计算机四级《网络工程师》考试重要知识点网络工程师是通过学习和训练,掌握网络技术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网络技术人员.yjbys店铺收集了一些关于计算机四级《网络工程师》考试重要知识点,希望大家认真阅读!ATM网1、ATM协议参考模型用户面:提供用户信息的传输。

控制面:负责呼叫控制和连接控制功能。

管理面:负责网络维护和完成运行功能。

面管理:执行与整个系统有关的管理功能。

层管理:处理的运行和维护功能。

物理层:主要是传输信息;ATM层:主要完成交换、路由及多路复用;ATM适配层AAL:主要负责与较高层信息的匹配。

(1)、物理层:由两个子层组成,物理介质子层和传输汇聚子层。

物理介质子层支持纯粹与介质有关的位功能。

传输汇聚子层把ATM信元流转换成在物理介质上传输的位,如把帧匹配成在传输系统中所用的格式(SDH、PDH、基于信元的格式)、信元定界等功能。

(2)、ATM层:基本功能是负责生成信元,它不管载体的内容,且与服务无关。

主要功能有多路复用、多路复用分解、信元VPI、VCI的转换,信元头的产生和去除,流控。

(3)、ATM适配层:由两个子层组成,分段和重组子层(SAR),把高一层的信息单位分段成ATM信元,或者把ATM信元重组成高一层的信息单位;汇聚子层(CS)与服务有关,可以完成的功能有信报标识和时钟恢复等。

信元类型(1)空信元(物理层):为了使信元流的速率与传输系统可用的有效负载容量相匹配而在物理层插入或除去的信元。

(2)有效信元:没有头差错的信元或已经由头差错控制进程修正过的信元。

(3)无效信元(物理层):有头差错且尚未由头差错控制进程修正的信元。

(4)指定的信元(ATM层):使用ATM层服务为应用提供服务的信元。

(5)非指定的信元(ATM层):尚未指定的信元2、ATM层信元结构:字节是按递增顺序发送,从第一个字节开始,字节中的位是按递减顺序发送,从第8位开始。

GFC总流控;PT有效载荷类型,;CLP信元丢失优先权;HEC信元头差错控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最常用的两种计算机分类方法为:(1)按传输技术将其分为广播式网络与点-点式网络;(2)按覆盖范围与规模将其分为局域网、城域网与广域网。

2、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管理信息系统(MIS)3、 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 企业资源计划4、Logical Link Contral,逻辑链路控制5、high-performance radio local area network 高性能无线局域网6、在企业网的范畴内,话音通信技术比较成熟的是DECT技术标准,数据通信以802.11为主要的通行标准。

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DECT为适应数据业务和多媒体业务的发展,提出了DECT分组无线业务(DPRS),而数据通信也有了下一代的通信标准HiperLAN/2。

7、无线蜂窝系统蜂窝通信概念最早是由贝尔实验室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它是一种使用频率复用的智能方法,以使有限的带宽可以容纳巨大数量的用户。

无线蜂窝系统在传输中使用大量低功率的基站,每个基站只覆盖有限的区域。

用这种方式,每次建立一个新基站时,容量就会增加,因为同样的频谱在指定的区域内可以被复用几次。

蜂窝的基本原理是把覆盖区域分为大量相连的小区域,每个小区域都使用自己的无线基站。

对这些小区域以智能的方式分配信道,这样可以减小干扰、提供充分的性能以满足这些区域的通信量。

8、宽带城域网建设最大的风险是基本技术方案的选择,一般有三类选择:基于SDH的城域网方案、基于10Ge的城域网方案和基于RPR的城域网方案。

9、作为用户接入网的主要有三类:计算机网络、电信通信网与广播电视网。

数字化使这三种网络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这造成了通信、计算机与广播电视等产业的会聚,出现了经营业务相互融合,进而促进这些产业的重时,同时开辟大量新的信息服务市场,即现了所谓的“三网融合”与“数字会聚”。

10、我们经常提及的移动通信网络一般都是有中心的,要基于预设的网络设施才能运行。

例如,蜂窝移动通信系统要有基站的支持;无线局域网一般也工作在有AP接入点和有线骨干网的模式下。

但对于有些特殊场合来说,有中心的移动网络并不能胜任。

比如,战场上部队快速展开和推进,地震或水灾后的营救等。

这些场合的通信不能依赖于任何预设的网络设施,而需要一种能够临时快速自动组网的移动网络。

Ad hoc网络可以满足这样的要求11、网络需求详细分析主要包括:网络总体需求分析、综合布线需求分析、网络可用性与可靠性分析、网络安全性需求以及分析网络工程造价计算。

12、划分IP地址技术的发展阶段示意图1314、路由表是当路由器传输IP分组时用于查询路由以决定分组所要发送的下一个路由,它分为动态路由表和静态路由表。

15、边界网关协议BGP是外部网关协议的主要内容,BGP-4是它的新版本,BGP路由选择协议包括:打开分组、更新分组、存活分组和通告分组等四个分组,并通过这些分组选择出较好的路由。

16、为了屏蔽下层不同的物理细节,100BASE-T为MAC 和高层协议提供了一个100M 传输速率的公共透明接口,其功能与Ethernet的AUI接口相同。

MII接口向上通过MAC子层的接口提供载波侦听与冲突检测的信号,向下支持10Mb/s与100Mb/s的接口,同时集线器可与其交换控制信息。

17、中继器中继器工作在物理层,它的作用是将衰减后的信号经过接收、放大、整形后再向与它相连的另一个缆段发送出去。

中继器使用的目的是增传输介质的长度,它所连接的结点仍然共享一个冲突域,所以中继器不属于网络互联设备。

18、集线器集线器的英文称为“Hub”,即是“中心”的意思,集线器的主要功能是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再生整形放大,以扩大网络的传输距离,同时,把所有结点集中在以它为中心的节点上,建立起一个物理上的星型网络结构。

它工作于物理层并采用CSMA/CD介质访问控制方式。

19、网桥像一个聪明的中继器。

中继器从一个网络电缆里接收信号,放大它们,将其送入下一个电缆。

相比较而言,网桥对从关卡上传下来的信息更敏锐一些。

网桥是一种对帧进行转发的技术,根据MAC分区块,可隔离碰撞。

网桥将网络的多个网段在数据链路层连接起来。

网桥类似于中继器,也是用于连接两个网络段,但它工作在数据链路层。

网桥在工作时要先分析帧的地址字段,再决定是否把收到的帧转发到另一个网络段上去。

即网桥接收到数据帧后,先检查帧的源地址与目的地址,如果两个地址在同一个网络段上,就不转发;如果两个地址在不同的网络段上,就把帧转发到目的地址所在的网络段上。

20、透明网桥一般用于连接以太网段,而源路由选择网桥则一般用于连接令牌环网段。

21、Premises Distributed System综合布线布线系统(PDS)它是一种集成化通用传输系统,在建筑物和园区范围内,利用双绞线或光缆来传输信息,同时可以连接电话、计算机、会议电视和监视电视等设备的结构化信息传输系统。

22、综合布线系统是由6个独立的子系统所组成:包括工作区子系统、配线子系统、干线子系统、设备间子系统、管理子系统与建筑群子系统。

23、交换机的工作原理单台交换机堆叠交换机模块化交换机交换机拥有一条背部总线和内部交换矩阵。

这个背部总线的带宽很高,交换机的所有的端口都挂接在这条背部总线上。

当收到数据包后,处理端口会查找内存中的地址对照表以确定目的MAC地址的网卡连接接在哪个端口上,随后通过内部交换矩阵,迅速地将该数据包传送到目的端口。

若目的MAC地址不存在,则这才广播到所有的端口,在接收到端口的回应后,交换机会“学习”新的地址,并把它添加入其内部的MAC地址表中。

使用交换机通过MAC地址表,只允许必要的网络数据通过它。

这样有效地将网络进行“分段”。

通过交换机的这种过滤和转发方法,有效地隔离广播风暴,减少了错误包的出现。

24、VLAN的技术特点(1) VLAN工作在OSI参考模型的第2层数据链路层。

(2) 每一个VLAN都是一个独立的逻辑网段和广播域,其广播的信息只发送给该VLAN中的结点。

(3) 每一个VLAN都是一个独立的网络,各自有惟一不同的子网号,VLAN之间只能通过第3层路由才能进行通信而不能直接完成通信。

25、BPDU(Bridge Protocol Data Unit)网桥协议数据单元26、交换表的建立交换机在初始开机的时候,交换表是空的,使用时,慢慢“学习”建立起它的交换表。

由于高速缓存的空间是有限的。

交换机每次查询交换表时所使用到的表项,都盖上一个时间戳;同时交换机每存入一个新的表项时,也给它盖上一个时间戳。

经过长时间没有被使用到的表项,即被删除,以便交换表有足够的空间来加入新的表项。

27、交换表命令的显示1).大中型交换机在交换机的超级用户模式下,输入命令“show cam dynamic”2).小型交换机在交换机的超级用户模式下,输入命令“show mac-address-table”28、交换机的交换结构1)软件执行交换结构2)矩阵交换结构3)总线交换结构4)共享存储器交换结构29、交换机的交换模式1)快速交换模式(这个数据帧将无法经过校验、纠错,即被直接转发,即使是有错误的数据帧,仍然被转发到网络上。

)2)碎片丢弃交换模式(交换机接收到数据帧时,先检测该数据帧是不是冲突碎片,如果不是冲突碎片,也不保存整个数据帧,而是在接收了它的目的地址就直接进行转发操作;如果该数据帧是冲突碎片,则直接将该帧丢弃。

)3)存储转发交换模式(它将接收到的整个数据帧保存在缓冲区中。

它把数据帧先存储起来,然后进行循环冗余码校验检查,在对错误帧进行处理后,才取出数据帧的目的地址,进行转发操作。

)30、A VLAN = A Broadcast Domain = Logical Network (Subnet)一个VLAN=一个广播域=一个逻辑网络(子网)31、帧的格式分为两种。

ISL:Inter-switch link,是CISCO交换机独有的协议IEEE802.1Q:是国际标准协议,被几乎所有的网络设备生产商所共同支持32、所谓的Trunking是用来在不同的交换机之间进行连接,以保证在跨越多个交换机上建立的同一个VLAN的成员能够相互通讯。

其中交换机之间互联用的端口就称为Trunk端口。

trunk这个词是干线或者树干的意思,不过一般不翻译,直接用原文。

33、为交换机端口分配VLAN1)Catalyst 3500Switch-PHY-3548#configure tSwitch-PHY-3548(config)# (全局配置模式)Switch-PHY-3548(config)#int f0/24Switch-PHY-3548(config-if)# (交换机端口配置模式)Switch-PHY-3548(config-if)#switchport access vlan 248 (将端口f0/24划分在248号VLAN中)Switch-PHY-3548(config-if)#2)Catalyst 6500Switch-PHY-6500>(enable) set vlan 42 5/20Switch-PHY-6500>(enable)比较这两种情况34、交换机的工作原理交换机通过一种自学习的方法,自动地建立和维护一个记录着目的MAC地址与设备端口映射关系的地址查询表。

转发帧的具体操作是,在查询保存在交换机高速缓存中的交换表之后,交换机根据表中给出的目的端口号,决定是否转发和往哪里转发。

如果数据帧的目的地址和源地址处于交换机的同一个端口,即源端口和目的端口相同,基于某种安全控制,数据帧被拒绝转发,交换机直接丢弃。

否则按与目的MAC地址相符的交换表表项中指出的目的端口号转发该帧。

在转发数据帧之前,在源端口和目的端口之间建立一条虚连接,形成一条专用的传输通道。

再利用这条通道将帧从源端口转发到目的端口,完成帧的转发。

35、1)第二层交换机第二层交换机工作在OSI参考模型的第二层,即数据链路层。

它依据数据帧中的目的MAC地址进行数据帧的线速交换。

第二层交换机不具有路由功能。

但具有虚拟网功能,可以划分VLAN,但不同的VLAN成员之间不能直接通信,只能通过路由器来完成。

2)第三层交换机第三层交换机是工作在网络层的设备。

它将二层交换技术和路由技术有机地结合为一体。

可以说,第三层交换机是具有路由功能的二层交换机。

第三层交换机依据数据包中的目的IP地址,进行路径选择和快速的数据包交换。

它可以实现不同逻辑子网、不同VLAN之间的通信。

在第三层交换机中,增加了一个第三层交换模块,由该模块完成路径选择功能。

而第三层交换机的数据交换仍由第二层交换模块完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