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钻头-岩石性质

合集下载

1 钻头

1 钻头
切线方向的,所以 Vs 也可能不是切线方向的。此线速度 以上三个运动都是发生在井底平面上的圆周运动。 (4)纵向振动 纵向振动的方向是垂直于井底平面的。当钻头轮齿双齿接触井底时,轮
Vs 就是轮齿对于岩石的绝对速度。
轴心在最低位置;当轮齿滚动转移到单齿接触井底时,轴心升到最高位置。这样,轮轴和整 个钻头随着牙轮滚动过程就产生了纵向振动,它构成了轮齿的动压入作用。 以上四种运动是复合在一起同时产生的。 在实际钻进时, 还有整个钻头的向下运动即钻 进。 (二)钻头的冲击、压碎作用 钻进时,钻头上承受的钻压经牙齿作用在岩石上。除此静载以外还有一冲击载荷,这是 由于钻头的纵向振动产生的。 在牙轮滚动过程中,以单齿和双齿交替与井底相接触如图 2-11 所示。 当单齿着地时,轮子轴心在 O 点,滚至双齿着地时,轮轴心降至 O1,,然后又滚向单齿 着地,如此交替进行,钻头便随牙轮轴心高低的位移而产生往复运动。
hmax 2 Rc sin 2 (
) cos 2Z
(2-12)
最大纵向位移即振幅与牙轮半径 Rc 成正比,与齿数成反比。 3.纵振速度 VV
VV
dh d ( Rc Rc cos c t ) cos dt dt
(2-13)
Rc c sin c t cos
当 ct
时(即当两齿着地时) VV 最大 2
cos Z
V max R c c sin R c c cos Z
(2-14)
由上式可知,牙轮的半径越大,转速越高,齿数越大,则冲击速度越大。 4.冲击载荷 Pi 牙轮钻头的牙齿破碎岩石时,不仅依靠静钻压 Ps,还依靠钻头纵向振动而使牙齿以最大 速度 Vmax 冲向岩石时所产生的冲击载荷 Pi 当钻头牙齿与岩石接触时,最大载荷 Pmax 为

三牙轮钻头工作原理

三牙轮钻头工作原理

在石油钻井中,牙轮钻头能适应各种地层的钻井,是主要的破岩工具之一。

牙轮钻头在井底工作时的运动状态和受力状态是相当复杂的。

国内外对牙轮钻头的工作原理,无论在理论研究或者实验研究方面都作了大量的工作,这些研究成果为钻头的设计使用提供了依据。

三牙轮钻头在井底的运动,决定牙轮与牙齿的运动,也就直接决定牙齿对地层岩石的破碎作用。

因此,在了解钻头破碎岩石的工作原理之前,首先应了解钻头在井底的运动。

一、钻头的公转钻头牙轮绕钻头轴线作顺时针方向旋转的运动简称为钻头的公转。

钻头公转的速度就是转盘或者井下动力钻具的旋转速度。

钻头公转时,牙轮绕钻头轴线旋转,牙轮上各排牙齿绕钻头轴线旋转的线速度不同,外排齿的线速度最大。

二、钻头的自转钻头旋转时,沿着从牙轮底平面到牙轮尖部的方向看,牙轮绕自身的轴线作反时针方向的旋转称自转。

牙轮的转动是岩石对牙齿的吃入破碎作用产生反作用的结果。

牙轮自转转速的影响因素有公转转速、钻头结构、齿面结构、钻井参数和岩石性质等。

普通情况下,牙轮自转的转速比钻头公转的转速快。

把牙轮自转转速与钻头公转转速之比称为轮头比,轮头比的值普通在 1--1.5 之间。

三、钻头的纵振(轴向振动)钻头工作时,对一个牙轮而言,牙齿与井底的接触是单齿、双齿交替进行的。

单齿着地时,牙轮的轮心处于最高位置,双齿着地时则轮心下降。

牙轮在转动过程中,轮心位置不断上下变换,使钻头沿轴向作上下往复运动,这就是钻头的轴向振动。

纵振振幅就是轮心的垂直位移,它与牙齿的齿高、齿距等钻头结构参数及岩性有关。

在软地层,牙齿吃入深、振幅小,硬地层则振动加剧。

振动的频率与牙轮齿数及牙轮转速成正比。

在旋转钻井中,钻头纵振频率普通为 100~500 次/min。

此外,由于井底不平,钻头产生振幅较大的低频振动。

据国外资料介绍,低频振动的振幅就是井底凹凸部份的高差,普通为 10mm 摆布,频率低于 50 次/min。

低频纵振对钻头是不利的因素,在硬地层中会造成跳钻。

岩石与钻头

岩石与钻头

岩土钻掘 σ1
(a)压缩试验
矿业大学
σ3
2
σ =
1
σ P=
(b)拉伸试验
2005 版权所有 Copyright--DQPI 夏慧芬
岩土钻掘
矿业大学
2. 三轴应力下岩石的强度和变形的特点
τ B
O
? ? ? ? ?
?
1 2
?1? ?3
?
1 2
? 1? ? 3
cos
2?
? ? ?
?
1 2
?1 ? ? 3
岩土钻掘
五、岩石的抗压入破碎强度
矿业大学
岩石的硬度(即抗压入强度):岩石抵抗外力压入的能力。
平底圆柱压模压入岩石时,在压头下的岩体中发展了轴 对称分布的三向应力状态,这种应力状态使压头下岩石的强 度会急剧增大,同时多数岩石具有塑性性质。
2005 版权所有 Copyright--DQPI 夏慧芬
岩土钻掘
a2
?
z2
? ?
z
P-岩石平均压强 a-压头底面的半径 z-距岩石表面的深度ν-岩石泊松比
2005 版权所有 Copyright--DQPI 夏慧芬
岩土钻掘
矿业大学
压入实验确定岩石的硬度和塑性系数
W
D
E O吃入深度ε/m
(a)脆性岩石
WD B W0A
O
EC
吃入深度ε/m
(b)塑脆性岩石
W0 O 吃入深度ε/m
岩土钻掘 一、应力应变曲线
矿业大学
二、强度(简单应力)
主要内容
三、强度(复杂应力)
四、弹性
2005 版权所有 Copyright--DQPI 夏慧芬
岩土钻掘

钻探工艺技术 第一章 岩石的性质

钻探工艺技术 第一章 岩石的性质

• 四、岩土的弹性、塑性脆性 • 外力作用于岩石时,岩石发生变形。随后, 载荷不断增加,变形也不断发展,最终导 致岩石破坏。 • 岩石的变形可能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外力 消除后岩石的外形和尺寸完全恢复原状, 这种变形称为弹性变形;另一种是外力消 除后岩石的外形和尺寸不能完全恢复而产 生残留变形,这种变形称为塑性变形。
• 一、强度 • (一)岩石强度的概念 • 岩石的强度是指岩石在各种外力(拉伸、压缩、弯曲或剪切等)作用下, 抵抗破碎的能力。常用的强度单位为Pa(N/m2)。 • 坚固岩石和塑性岩石(如粘土)的强度,主要取决于岩石的内连结力和 内摩擦力。松散性岩石的强度主要取决于内摩擦力。 • 岩石的内连结力主要是矿物颗粒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或者是矿物颗粒 与胶结物之间的连结力,或者是胶结物与胶结物之间的连结力,一般 颗粒之间相互的作用力大于胶结物之间的连结力;而胶结物之间的连 结力又大于颗粒与胶结物之间的连结力。 • 岩石的内摩擦力是颗粒之间的原始接触状态即将被破坏而要产生位移 时的摩擦阻力。岩石的内摩擦阻力构成岩石破碎时的附加阻力,且随 应力状态而变化。
• 二、岩石的可钻性划分 • 地质勘探钻进工作中,经常用以下方法来划岩石的可钻性 级别。 • 1.刻划对比法 • 刻划对比法是比较粗略的,但操作简单易行。具体指标如 下: • (1)大拇指甲:刻划1~3级的岩石矿物; • (2)铁刀:刻划3~4级的岩石矿物; • (3)普通钢刀:刻划4~5级的岩石矿物; • (4)锉刀:刻划5~6级的岩石矿物; • (5)合金刀:刻划7~8级的岩石矿物。
• (三)岩石强度的测定方法 • 强度一直是各工程部门衡量材料力学性质 的通用指标。钻探工作常采用各单元应力 (压、拉、弯、剪)形式的极限强度作指标; 其中,最常用的是单(轴)向抗压强度指标。 • 单向抗压强度是指岩石试样在破碎时,单 位初始断面积上的最大破碎力,也就是说, 单向抗压强度σ等于总压力P和岩样断面S之 比。

岩石的力学性质及其与钻头破碎机理的关系

岩石的力学性质及其与钻头破碎机理的关系

岩⽯的⼒学性质及其与钻头破碎机理的关系岩⽯的⼒学性质及其与钻头破碎机理的关系体会:Ⅰ、钻头⼀般破岩过程:压⼊剪切⽛轮:(1)主要⽅式—冲击、压碎,作⽤来源:①静压,②冲击载荷(⽛齿交替接触井底);(2)剪切作⽤,来源:①⽛齿吃⼊地层,楔形⾯对岩⽯的正压⼒与摩擦⼒合⼒,②主要来源:⽛轮滚动的同时产⽣⽛齿相对地层的滑动。

刮⼑:主要⽅式—剪切,辅以研磨和压碎PDC:主要⽅式—剪切,辅以研磨和压碎[1]P19:刮⼑和PDC钻头破岩是压⼊和剪切综合作⽤的结果,从⽽是破岩所需的纵向压⼒⼤⼤减⼩。

试验证明⼤约只相当于静压⼊破岩的1/6---1/4。

Ⅱ、可利⽤研磨性理论的⼀些结论解释如下现象:相对于泥岩,砂岩表⾯粗糙度⾼,摩擦⼒⼤,所以:PDC钻头钻遇砂岩时扭矩呈现⾼频⾼幅振荡⽛轮钻头扭矩增⼤但仍呈钻遇泥岩是的平直状。

Ⅲ、PDC⼑翼数量对扭矩的影响⼑翼数越多,扭矩越平稳;越少,扭矩波动越⼤。

原因:⼑翼数少,⼑翼钻头周期性接触井底波动越⼤,从⽽导致扭矩波动⼤。

实例:克深202井钻吉迪克第三套砂砾岩层,采⽤6⼑翼PDC,钻压10--12t,扭矩曲线平直;下部泥岩段,钻压10--12t,扭矩波动⼤11—16KN.m,扭矩曲线呈⾼频振荡。

地层可钻性分级、梯度规律地层可钻性梯度规律[3]①地层埋深越深越难钻,②年代越⽼越难钻由以下实例可知:地层可钻性梯度规律受埋深压实和成岩年代两种因素控制。

体会:浅部地层不存在特别难钻的地层。

如⼤北202井1324~3900m井段,对纯岩性地层钻时⼀致,含少量的砾⽯即可导致钻时上升。

3496.46~3783.23m 采⽤95/8″Power-V +16″M1665SSCR PDC 3685~3706m为褐⾊泥岩,钻时31~43min/m;3715~3723m为褐⾊含砾泥岩和含少量(5%左右)砾的褐⾊泥岩,钻时51~103min/m。

例:济阳凹陷①地层埋深越深越难钻,②年代越⽼越难钻古⽣界奥陶系地层,虽然由于造⼭运动上升⾄1800~2000m,但其平均可钻性为6.09,其深度与东营组相当,但其平均Kd值却⽐东营组⾼1倍多。

中国石油大学钻井工程第1章岩石的工程力学性质剖析讲解

中国石油大学钻井工程第1章岩石的工程力学性质剖析讲解
化合 组合 元素 ─→ 矿物 ─→ 岩石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名称 正长石 斜长石 石英 白云母 黑云母 角闪石 辉石 橄榄石 方解石 白云岩 高岭土 氧化铁
常见的造岩矿物
化学成分 kAISI3O8 NaAISI3O8或CaAI2SI2O8 SIO2 KAI2(SI3AI)O10(OH)2 K2(MgFe)6(SIAI)8O20(OH)4 Na、Ca、Mg、Fe、AI的硅酸盐 Ca、Mg、Fe、AI的硅酸盐 (MgFe)2SIO4 CaCO3 CaMg(CO3)2 AI2SI2O5(OH)4 2FeO3•3H2O或Fe2O3
100~250
7~25
岩石名称 页岩
抗压强度 (MPa)
各向异性的特点。
不均质性 如果物体中不同部分的物理、化学性质不同,称该物体 是不均质的。
岩石一般为非均质体。这是由岩石成分、颗粒大小、颗 粒间的联结强度 、孔隙度(密度)等不均质性造成的。
测定岩石的力学性质时,不同部位的实验结果常存在很 大的差异,因此,采用统计学理论,去合适的均值作为 代表。
(2) 岩浆岩 花岗岩、玄武岩、安山岩、橄榄岩、辉长岩、闪长岩、流纹岩等;
(3) 变质岩 片麻岩、片岩、大理岩(方解石)、千枚岩、板岩、石英岩等;
(4) 过渡岩性(泥质、砂质、粉砂质): 泥岩—砂质泥岩—粉砂质泥岩-页岩; 砾岩-砂岩-泥质砂岩-泥质粉砂岩-粉砂岩; 石灰岩-含泥质灰岩、泥灰岩、砂质石灰岩、粉砂质石灰岩、含泥质白云岩、 砂质白云岩、粉砂质白云岩-白云岩。
形成的岩石
砾岩 砂岩 页岩等
具有层理构造和含 有化石
已形成岩石,在岩浆活动、地壳运动产 变质岩 生的高温、高压条件下,使原岩石成分、

岩石与钻头

岩石与钻头

4.1 岩石的机械性质
2. 按塑性系数k分类
级别 K
脆性 1 1
塑脆性 低塑性高塑性
塑性
2 345 6
1~2 2~3 3~4 4~6 >6
4.2 钻头
直接破碎岩石的工具,按破岩原理分为三类: 1. 切削型 2. 冲击压碎剪切型 3. 研磨性
4.2 钻头
一、刮刀钻头
1. 分类:
两翼型,三翼型,四翼型,正反阶梯型。
4. 特点: 结构简单,成本低,但扭矩大(钻柱易损坏) — 适用于软、 中软地层
4.2 钻头
二、牙轮钻头
是目前使用最为广泛的钻头。有单牙轮、双牙轮、 三牙轮、四牙轮钻头。三牙轮钻头最为普遍。
(一) 结构:钻头体、巴掌、牙轮轴、牙轮、轴承、密封 件、水眼等部分组成。
三 牙 轮 钻 头
4.2 钻头
(1) 牙轮 用合金钢经过模锻而成的锥体,牙轮锥面或铣出牙齿(铣齿钻头)
1. 按硬度分类
类别 软 中 软 中 硬

坚硬 极硬
级别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kg/mm3
≤10
10~ 25~ 25 50
50~ 100
100~ 150~ 200~ 300~ 400~ 500~ 600~ 150 200 300 400 500 600 700
>700
机械性能:岩石在外力作用下,由变形到破碎过程中表现出来
的性质。取决于组成矿物的性及质胶结情况。包括:强度、硬 度、脆性和塑性、研磨性、可钻性。
4.1 岩石的机械性质
1. 强度:抵抗外力破坏的能力。
孔隙度大 颗粒接触面积小 强度低(容易破坏) 胶结物不同强度不同:硅质、石灰质、铁质、泥质胶结物(强度逐渐减小)

岩石性质

岩石性质
哪种应力状态下,岩石的破坏都是因为其内部的拉应力超过岩石的抗拉强度,或者是剪应
力超过其抗剪强度而引起的拉伸破坏或剪切破坏。
二、多向应力条件下岩石的力学性质
在实际的钻井条件下,尤其是深井钻井,井下岩石处
于多向受力状态。井底岩石受到钻头钻压、钻井液液柱
压力、孔隙压力及周围岩石挤压力(简称围压)的作用。
的能力。塑性系数定义为岩石破碎前耗费的总功AF与
岩石破碎前弹性变形功AE的比值,用以定量表征岩石
在压入破碎条件下的塑性及脆性大小。岩石的硬度和塑
性系数是通过岩石硬度试验来测定的。
岩石硬度试验装置如图所示。测定方法是将岩样
置于压模和垫板之间,均匀加载使压模压入岩样,直至破碎,记录并绘制压力—压入深度
别是84.5MPa和30MPa 。
③ 岩石的强度随着围压的增加明显增大。当围压高到一定数值时,有些岩石的强度
便趋于常数。
三、岩石的硬度和塑性系数
在石油钻井过程中,钻头破碎岩石是以“压入破碎”为主要特点的。例如:牙轮钻头
的牙齿在纵向载荷多用下压入岩石,使齿下面的岩石产生体积破碎,形成坑穴;刮刀钻头
基本相等。因此,可以通过简的单轴试验确定复杂应力条件下的弹性常数。
② 随着围压的增大,岩石表现出由脆性到塑性的转变,并且围压越大,岩石破坏前所
呈现的塑性也就越大。在应力应变曲线中,使峰后曲线变得平行或者基本平行于横轴(应
变轴)的围压,称为“脆-塑转化临界围压”。如德国大理岩和茂名泥岩的脆-塑转化围压分
力。岩石的力学性质对研究岩石的破碎方法、井壁稳定问题以及钻头的设计与选择、合理
钻进参数的优选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简单应力条件下岩石的力学性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硬度与抗压强度区别:
硬度是岩石表面的局部抵抗外力压入的能力,抗压强度
则是岩石整体抗压的能力。
• 塑性系数 表征岩石塑性和脆性大小的参数。
压入硬度和塑性系数的测定方法——压入试验
6
7
7
1—液缸缸体; 2—液缸柱塞; 3--岩样; 4—压头 5—压力计; 6—千分表; 7—柱塞导向杆
岩石硬度试验装置
5. 岩石的破碎特征
1). 脆性岩石
• 只有弹性变形无塑性变形。 • 破碎特点是:变形深度ε很小,而破碎深h度远大于变形 深度 • 破碎面积S0 远大于压模面积S
S
ε
h S0
p
ε
2). 塑脆性岩石
• 先产生弹性变形后产生塑性变形,最后发生塑性破碎。
• 破碎特点是:ε较大,但h>ε,且S0 >S。
④ 一般情况下 抗拉强度<抗弯强度≤抗剪强度<抗压强度。
⑤ 垂直于地层层面方向的岩石强度>平行于地层层面方向的岩石强度。
3. 复杂应力条件下岩石的力学性质
(1) 三轴岩石试验 σ1 σ1 σ1 σ1
σ2=σ3
σ3 σ2
σ2=σ3
σ2
σ3
常规三轴试验:
σ1
3
σ1
P=σ2=σ3


P=σ 2=σ


在钻压889.7N(200磅)、转速55r/min的固定条件下,用直径31.75mm
(1-1/4in)的微型钻头在岩心上钻孔,以钻进2.4mm孔深所需要的时间td 作为岩石可钻性指标,由此把岩石分为易钻的和难钻的。
为应用方便,常用 Kd=Log2td 作为可钻性指标,称为可钻性级值。
(3)可钻性分级
级别 td/秒
Ⅰ <4 Ⅱ 4~<8 Ⅲ 8~<16 Ⅳ 16~< 32 Ⅴ 32~< 64 Ⅵ 64~< 128 Ⅶ 128~< 256 Ⅷ 256~< 512 Ⅸ 512~< 1024 Ⅹ ≥ 1024
Kd
<2
2 ~< 3
3 ~< 4
4 ~< 5
5 ~< 6
6 ~< 7
7 ~< 8
8 ~< 9
9 ~<10
Cb C r (t t t ) H
第一节
1.几个概念
岩石的工程力学性质
一、岩石的机械性质(力学性质)
岩石的力学性质— 石受力后表现出来的变形特性和强度特性。 弹性——岩石在外力作用下产生变形,外力撤除后变形随之消 失,恢复到原来的形状和体积的性质称为弹性。相应的变形称 为弹性变形。 塑性——岩石在外力作用下产生变形,外力撤除后变形不能完
•Δvs 可通过称重量获得,它等于失重除以金属的密度再 除以摩擦总路程。 •ω的物理意义是,在9.8牛的垂直载荷作用下与岩石产 生单位路程的摩擦时金属圆盘的磨损体积。 • ② 相对磨损量ω0 • 相对磨损量就是单位摩擦路程中的钢的磨损体积 Δvs 与岩石磨损体积ΔvR 的比值,即 • • ω0 =Δvs /ΔvR 岩石按研磨性系数大小可分为12级。
S
p
ε
h S0
ε
3). 塑性岩石
• 只有塑性变形而无脆性破碎 • h=ε,S0 =S。
S
p
ε
h S0
ε
二、影响岩石力学性质的因素分析
1.岩石结构 (1)对晶质岩石,由硬度较高的矿物组成的岩石,其硬度也较高。 如玄武岩(斜长石、辉石,6)>白云岩(4)>石灰岩(3)。 (2)砂岩的强度随着石英(7)含量的增加而增大;
E 2(1 )
G
2. 简单应力条件下岩石的力学性质
简单应力条件:岩石受单一外载(压、拉、剪、弯)作用。 (1)试验方法
抗压试验
抗拉试验-巴西实验
P A
t
p r0 t
c
抗剪试验
抗弯试验
P s A
3Pl b 2 2bh
破坏方式
(2)一般规律:
① 在简单应力条件下,大部分岩石都接近弹性脆性体,岩石的破坏表 现为脆性破坏。 ② 岩石的弹性模量与所加载荷大小及应变种类有关。当载荷较小时, 弹性模量接近常数,且各种应变情况下的弹性模量相差不大。当载 荷较大时,在受压缩的情况下,弹性模量将随载荷的增大而增大; 在受拉伸的情况,弹性模量则随载荷的增大而减小。 ③ 在动外力(如声波)作用下,大多数岩石服从直线虎克定律。
≥10
分类
极软

中软

中硬

极硬
2. 岩石研磨性( Rock Abrasiveness) • 岩石磨损钻头切削刃材料的能力称为岩石的研磨性。

• • •
• • • •
1).岩石研磨性的概念 在钻进过程中,钻头在破碎岩石的同时,也被岩石 磨损,我们把岩石磨损钻头的能力称为岩石的研磨性。 2).岩石研磨性的测定方法及其分类 ① 研磨性的测定 对于大部分矿物和岩石,金属盘的单位摩擦路程的 磨损不取决于圆盘的旋转速度,只与载荷p成正比, Δvs =ωp 式中 Δvs —圆盘的单位摩擦路程磨损量,立方厘米/米; ω—研磨系数; p—摩擦面上的接触压力,牛。
第一章
钻 头
概 述
1. 钻头类型
(1)按结构及工作原理分类
刮刀钻头、牙轮钻头、PDC钻头、 金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石钻头 (2)按功用分类
全面钻进钻头、取心钻头、扩眼钻 头
2. 钻头尺寸系列
4-3/4 ~ 26 in
3. 工作指标
钻头进尺(米) 钻头工作寿命(小时) 机械钻速(米/小时) 单位进尺成本(元/米):
C pm
抗弯强度—岩石单纯受弯曲应力作用时的强度。
• 弹性模量和泊松比 虎克定律:
E
σ—应力;ε—应变;E—弹性模量
G
τ—应力; γ—剪应变;G—剪切弹性模量
泊松比:
y x z z
(各向同性材料)
x
弹性系数之间的关系:
x , y x z z
• 本节重点
1. 岩石的力学性质(受力表现出来的变形特性和强度特性)。 2、岩石的强度(抗拉强度<抗弯强度≤抗剪强度<抗压强度) 3、岩石在三轴应力条件下的强度与变形特性
岩石在三轴应力条件下的强度明显增加。随着围压的增大,岩
石强度增大。 随着围压的增大,岩石由脆性向塑性转变,且围压越大,岩石 破坏前呈现的也塑性越大
岩石对动载的抗力要比静载大得多。随着冲击速度增大,硬度增大, 塑性系数 减小。
但在冲击速度小于10米/秒时,岩石硬度和塑性系数变化不大,接近 于静载时的数值。 在10000米深度范围内: 强度:岩盐<泥页岩<石灰岩<石膏<白云岩;
砂岩强度取决于胶结物及胶结程度。
塑性:岩盐>石灰岩>泥页岩>石膏>白云岩>石英岩
4. 温度的影响
地温梯度约为30度/km。
5. 液体介质的影响
高温条件下塑性增大强度减小。
分散性介质对岩石强度有降低的作用。
三、岩石的可钻性和研磨性
1. 岩石可钻性(Rock Drillability) (1)概念
岩石可钻性可理解为岩石破碎的难易性,它反映了是岩石抵抗钻
头破碎的能力。
(2)评价方法
4、有效应力与各向压缩效应的概念; 5、岩石硬度和塑性系数的概念、计算 6、岩石硬度和塑性分级(硬度:6类,12级,塑性3类,6级)
7、岩石的可钻性和研磨性
3).影响岩石研磨性的因素
(1)化学岩的研磨性 化学岩的研磨性与组成岩石的矿物的硬度成正比。 研磨性由小到大的顺序为: 硫酸盐岩、碳酸盐岩、硅质岩石、铁—镁长石岩、石英。 (2)碎屑岩的研磨性 砂岩的研磨性与岩石的硬度成反之,即随着岩石胶结强度的降 低其研磨性增大。 在硬度相同时粉砂岩的研磨性比砂岩要小。 (3)介质的影响 具有冷却作用和润滑作用的介质将减少磨损量,而具有分散 和磨损作用的介质将增大磨损。
σ3=326 σ3=165 σ3=85 σ3=50 X σ3=0 X σ3=23.5 X σ3=0
σ3=217.5
σ3=155
σ3=55.5 X σ3=27.5
4.岩石的硬度和塑性系数
• 硬度的概念
岩石抵抗其它物体表面压入的能力 。石油工业中的岩
石硬度是压入 硬度,也称为史氏硬度,是由前苏联史立涅 尔提出的。
σ1>σ2=σ3
σ1<σ2=σ3
(2) 一般规律 岩石在三轴应力条件下的强度明显增加。随着围压的增大,岩石
强度增大。 随着围压的增大,岩石由脆性向塑性转变,且围压越大,岩石破 坏前呈现的塑性也越大。岩石从脆性向塑性转变的压力(围压)
称为临界压力。不同的岩石,临界压力不同。 在各向均匀压缩状态下,岩石永远不会破坏。
硅质胶结>钙质>铁质>泥质。
(3)同种岩石孔隙度增大,密度降低,强度降低。 因此,岩石的强度一般随埋藏深 度的增加而增大。 2. 井底各种压力 (1)有效应力(外压与内压之差)越大,岩石强度越大,塑性越大。 (各向压 缩效应)。 (2)井内液柱压力与孔隙压力之差越大,岩石强度越大,塑性越大。
3. 载荷性质的影响
• 岩石硬度和塑性系数的计算:
塑性系数:
Kp
岩石破碎前耗费的总功 AF OABC面积 岩石破碎前弹性变形功 AE ODE面积
岩石按塑性系数分类(3类、6级)
类 别 级 别 塑性系数 K
脆 性 1 1 低塑性 2 >1-2
塑 —— 3 2-3
脆 ——→ 4 3-4
性 高塑性 5 4-6
塑 性 6 >6-∞
全恢复的性质。相应的残余变形称为塑性变形。
脆性——岩石在外力作用下变形量很小(小于3%)时就发生
破坏的性质。 相应的破坏称为脆性破坏。
强度——岩石在外力作用下发生破坏时的最大应力。 抗拉强度—岩石单纯受拉伸应力作用时的强度。 抗压强度—岩石单纯受压缩应力力作用时的强度。 抗剪强度—岩石单纯受剪切应力作用时的强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