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浆显示器的原理 郭艳光

合集下载

等离子体显示器又称电浆显示器

等离子体显示器又称电浆显示器

等离子体显示器又称电浆显示器,是继CRT(阴极射线管)、LCD(液晶显示器)后的最新一代显示器,其特点是厚度极薄,分辨率佳。

从工作原理上讲,等离子体技术同其它显示方式相比存在明显的差别,在结构和组成方面领先一步。

其工作原理类似普通日光灯和电视彩色图像,由各个独立的荧光粉像素发光组合而成,因此图像鲜艳、明亮、干净而清晰。

另外,等离子体显示设备最突出的特点是可做到超薄,可轻易做到40英寸以上的完全平面大屏幕,而厚度不到100毫米(实际上这也是它的一个弱点:即不能做得较小。

目前成品最小只有42英寸,只能面向大屏幕需求的用户,和家庭影院等方面)。

等离子显示器(PDP,Plasma Display Panel)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进入商业化生产以来,其性能指标、良品率等不断提高,而价格却不断下降。

特别是2005年以来,其性价比进一步提高,从前期以商用为主转变成以家用为主。

成像原理等离子显示器等离子显示技术的成像原理是在显示屏上排列上千个密封的小低压气体室,通过电流激发使其发出肉眼看不见的紫外光,然后紫外光碰击后面玻璃上的红、绿、蓝3色荧光体发出肉眼能看到的可见光,以此成像。

优越性厚度薄、分辨率高、占用空间少且可作为家中的壁挂电视使用,代表了未来电脑显示器的发展趋势。

工作原理等离子显示器是在两张薄玻璃板之间充填混合气体,施加电压使之产生离子气体,然后使等离子气体放电,与基板中的荧光体发生反应,产生彩色影像。

它以等离子管作为发光元件,大量的等离子管排列在一起构成屏幕,每个等离子对应的每个小室内都充有氖氙气体,在等离子管电极间加上高压后,封在两层玻璃之间的等离子管小室中的气体会产生紫外光,并激发平板显示屏上的红绿蓝三基色荧光粉发出可见光。

每个等离子管作为一个像素,由这些像素的明暗和颜色变化组合使之产生各种灰度和色彩的图像,类似显像管发光。

等离子彩电又称“壁挂式电视”,不受磁力和磁场影响,具有机身纤薄、重量轻、屏幕大、色彩鲜艳、画面清晰、亮度高、失真度小、视觉感受舒适、节省空间等优点。

电子显示屏工作原理

电子显示屏工作原理

电子显示屏工作原理现代生活中,电子显示屏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电视、计算机、手机还是广告牌等等,都离不开电子显示屏的应用。

那么,电子显示屏是如何工作的呢?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电子显示屏的工作原理。

一、液晶显示屏的工作原理液晶显示屏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一种电子显示屏。

它的工作原理是利用液晶分子在电场的作用下改变其排列状态来控制光的透过与阻挡,从而实现图像的显示。

液晶显示屏的基本结构主要由玻璃基板、液晶层、色彩滤光片和光电极等组成。

当电流通过光电极时,会产生一个电场,这个电场会对液晶分子产生作用力。

当电场的作用力足够大时,液晶分子会重新排列,改变其透光性质。

液晶层和色彩滤光片的结合则能够产生彩色图像的显示。

二、OLED显示屏的工作原理OLED显示屏是一种新型的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屏,与传统的液晶显示屏相比,它具有发光自身、更高的亮度和更广的视角。

OLED显示屏的工作原理很简单,它是将有机发光材料作为发光层,通过在其两端加上电流形成电子与空穴的复合来产生发光。

OLED显示屏的结构主要由玻璃基板、发光材料层和电极等组成。

当正向电流通过电极时,电子会从阴极产生并穿过发光材料层,与从阳极产生的空穴复合,产生光子并发光。

OLED显示屏的亮度和颜色可以通过控制电流的大小和材料的配比来调节。

三、LED显示屏的工作原理LED显示屏是利用发光二极管(LED)的发光特性来实现图像的显示。

它具有亮度高、能耗低、寿命长等优点,已经成为室内外大屏幕广告、舞台背景、电子显示牌等的首选。

LED显示屏的基本结构由许多发光二极管组成,它们被按照像素排列在一块面板上。

当正向电流通过LED时,正负电荷会在PN结附近复合,此时会释放能量并产生光子。

由于不同的材料会有不同的能隙,因此发出的光子会呈现不同的颜色。

四、投影显示屏的工作原理投影显示屏是现代显示技术的重要应用之一,它可以将图像或视频投影在屏幕上。

投影显示屏的工作原理是利用镜头将光源产生的光投影到屏幕上,形成可见的图像。

电动液晶显示器显示工作原理

电动液晶显示器显示工作原理

电动液晶显示器显示工作原理电动液晶显示器是一种常见的显示设备,广泛应用于电视、电脑、手机等电子产品上。

它采用了电动液晶技术,能够实现高清、色彩丰富的图像显示。

本文将介绍电动液晶显示器的显示工作原理。

一、电动液晶的基本原理电动液晶是一种特殊的液晶材料,它具有液体和晶体的双重特性。

在没有外加电压的情况下,液晶分子呈现为无序排列,无法通过光的偏振。

当施加电压时,液晶分子会发生定向排列,光线经过液晶层后会发生偏振,从而改变了透过液晶的光线的方向。

二、液晶显示的构成和工作原理液晶显示器由液晶屏、驱动电路和背光模块等组成。

其中,液晶屏起到显示图像的作用,驱动电路则负责控制液晶分子的定向排列。

1. 液晶屏液晶屏由两块平行的玻璃基板组成,中间夹着液晶材料。

液晶材料充满整个屏幕,形成了一个液晶层。

液晶层上方还有一层透明电极和色彩滤光片。

通过调节电极上的电压,可以改变液晶分子的排列情况。

2. 驱动电路驱动电路是液晶显示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施加不同的电压来控制液晶分子的排列状态。

液晶显示器一般采用两种常见的驱动方式:被动矩阵和主动矩阵。

被动矩阵驱动方式是将液晶显示屏分为多行多列的网格,每个像素由行和列的交叉处控制。

它的优点是成本较低,缺点是刷新率低,容易出现串扰现象。

主动矩阵驱动方式采用了薄膜晶体管(TFT)的结构,每个像素点都对应一个独立的晶体管,能够精确地控制液晶的开闭状态。

主动矩阵具有刷新率高、图像质量好的特点,是目前较常用的驱动方式。

3. 背光模块为了使得图像能够显示出来,液晶显示器需要背光模块提供亮度。

背光模块一般采用冷阴极荧光灯(CCFL)或LED作为光源。

它位于液晶层的背后,通过透过液晶层的方式照亮整个屏幕。

三、液晶显示器的显示过程当电源开启时,图像信号经过驱动电路被传输到液晶屏。

液晶屏上的透明电极会根据接收到的电压信号,调节液晶分子的排列状态。

而背光模块则提供了足够亮度的光线。

液晶显示器的显示过程可以简单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 电信号传输:图像信号通过驱动电路被传输到液晶屏。

显示器工作原理

显示器工作原理

显示器工作原理
显示器工作原理主要由电子束的发射、偏转和扫描三个过程组成。

首先,显示器通过发射电子束来产生图像。

这一过程是通过加热阴极来释放电子,而这些电子则会被聚束电极所吸引,形成一个电子束。

接下来,电子束会经过偏转系统。

偏转系统会根据输入信号来控制电子束的位置,进而决定图像的显示位置。

最后,电子束会在屏幕上进行扫描。

扫描是通过水平和垂直的偏转电场来实现的,使得电子束在屏幕上来回扫描。

当电子束扫描到特定位置时,会通过撞击荧光物质来激发光的发射,从而形成图像。

显示器上的像素点由许多这样的荧光物质组成,它们能够发射不同颜色的光,通过电子束的扫描,就能够形成丰富多彩的图像。

电子显示屏工作原理

电子显示屏工作原理

电子显示屏工作原理电子显示屏,也称LED显示屏,是一种高亮度、高清晰度的电子设备,广泛应用于户外广告牌、电子信息显示、舞台背景等领域。

本文将介绍电子显示屏的工作原理。

一、基本构成电子显示屏主要由发光二极管(LED)、驱动电路、控制电路和外壳等部分组成。

1. 发光二极管(LED):是电子显示屏最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半导体材料的特性能将电能转化为光能。

2. 驱动电路:负责向LED提供动力,控制LED的亮度和颜色。

常见的驱动方式有常流驱动和矩阵驱动。

3. 控制电路:控制整个显示屏的各项功能,接收外部信号,并转化为显示屏上的对应内容。

4. 外壳:保护电子显示屏的内部元件,同时具备防水、防尘、耐高温等特性。

二、工作原理电子显示屏的工作原理可以概括为电能转化为光能,具体可分为点阵驱动和矩阵驱动两种方式。

1. 点阵驱动方式点阵驱动是使用传统的7段数码管模型作为基本显示单元,通过发光二极管(LED)按照特定排列方式进行排列。

显示内容是通过控制LED的亮灭来实现。

点阵驱动方式按照显示的位数可以分为4位、8位、16位等,通常使用较少的IO引脚来控制显示。

通过控制驱动电路和控制电路,发出特定的信号给LED,从而显示出相应的字符、数字或符号等。

2. 矩阵驱动方式矩阵驱动是将LED按照一定规格排列成矩阵,并使用列选和行选的方式对LED进行控制。

矩阵驱动方式可分为静态矩阵和动态矩阵两种。

静态矩阵是通过显示内容设置LED的亮灭来实现;而动态矩阵是通过高频率的刷新,使得人眼看到的是连续的画面。

矩阵驱动方式相对于点阵驱动方式来说,可以实现更高的分辨率和更复杂的显示效果。

三、工作流程电子显示屏的工作流程主要包括信号输入、信号处理、列选与行选、驱动LED的亮灭。

1. 信号输入:控制电路接收到外部设备(如电脑、机器人等)发来的信号。

2. 信号处理:控制电路将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处理,转化为LED可以识别的信号。

3. 列选与行选:矩阵驱动方式下,控制电路对列选和行选进行控制,选择要点亮的LED。

等离子显示原理解读

等离子显示原理解读

等离子显示原理解读一. 等离子的定义及等离子显示屏的结构「等离子显示屏」在台湾又名「电浆显示器」,虽然译名不同,但意义相通。

要了解等离子显示屏,便先要了解一下什么是等离子。

在物理学的角度来说,「等离子」是指「第四种物质」;但当放在医学的学度上,「等离子」便是指「血浆」;另外,「等离子」亦可解作原形质或原生质,即包含了细胞核及细胞质的场所。

然在Plasma Display Panel(PDP)的世界中,「等离子」是指「放电现象」。

等离子显示屏是由前后两片玻璃面板组成。

前面板是由玻璃基层、透明电极、辅助电极、诱电体层和氧化镁保护层构成,并且在电极上覆盖透明介电层(Dielectric Layer)及防止离子撞击介电层的MgO 层;后板玻璃上有Data电极、介电层及长条状的隔壁(BarrierRib)并且在中间隔壁内侧依序涂布红色、绿色、蓝色的荧光体,在组合之后分别注入氮、氖等体即构成等离子面板。

现时,各个等离子显示屏板面厂房均以生产42吋VGA(16:9)的等离子屏幕为主,因此每个细胞体的大小约为0.36mm。

但当分辨率由VGA提高至XGA时,细胞体的尺寸会缩小至0.24mm,这样便会附带着其它原素的改变,如间隔壁的尺寸、电极尺寸、介电层膜厚度、萤光体的厚度、形状也会产生变化。

一般高精细化的改变,意即高密度化的结构,相对会造成亮度的下降及IC成本的倍增。

而Pioneer及富士通精细的等离子显示屏板面产品解析度可高达SXGA,但仍可表现高亮度的效果。

世界各地逐渐开始高质素的数码扩播,等离子显示屏渐渐打入电视市场,因此提高画质将会是新款等离子显示屏的当前要务。

二. 等离子显示屏细胞的发光原理等离子显示屏可以说是在一个母体中放进许多细小而带有萤光体的管道,由传统的手法去控制,一种是直流电(DC-),另一种是交流电(AC)。

1964年,美国伊利诺大学开发了AC型等离子显示屏面板,经历了多年的技术改革,现时等离子技术是利用交流电,因为它简单的结构能延长等离子显示屏的寿命。

TFT-LCD 与 电浆电视

TFT-LCD 与 电浆电视
發光原理 電漿顯示面板上有很多發光細胞每個發光 細胞前後都有透明電極,當電極通電後,格 中特殊氣體就會發出紫外線,被發光細胞壁 上的螢光物質吸收後,而發出紅綠藍三種不 同的可見光
電漿電視基本上可說是許多 微小螢光燈集合而成的,每 個螢光燈擁有利用隔牆分隔 出的RGB三個發光細胞,施 加高電壓後,發光細胞分別 發出R、G 、B三色光
完美的線性、不受磁性干擾
TFT-LCD作用原理
電流通過電晶體產生電場變化 電流通過電晶體 液晶分子偏轉改變了光線的偏極性 偏光片決定畫素的明暗狀態 上層的彩色濾光片讓每個畫素各包含紅藍綠 上層的彩色濾光片讓 三顏色<光的三原色> 畫素發出紅藍綠色彩構成了面板上的影像畫面 → → →
→ 。
濾出紅綠藍光
改變光的偏極性
決定明暗
TFT-LCD 與 電漿電視
S09558004 生科一 林信宏
何謂TFT-LCD
所謂的TFT-LCD
原文為 Thin Film Transistor Liquid Crystal Display 中文為 薄膜電晶體 液晶顯示器
( TFT ) ( LCD )
TFT-LCD面板基本結構為就像是三明治-- 上層:玻璃基板+彩色濾光片 中間:液晶 下層:玻璃基板+電晶體
特性 完美的線性 不受磁性干擾
電漿電視的優點
畫質極佳 低輻射 大畫面 沒有視角問題
電漿電視的缺點
成本高 有烙印現象 較耗電
問題討論 TFT-LCD中文全名?
薄膜電晶體 液晶顯示器
舉出三個TFT-LCD的優點
壽命高、零輻射、低耗能
電漿是第幾態?

舉出二種自然界中的電漿
大氣閃電、極光
電漿具哪二種特性?
TFT-LCD的應用

crt显示器的原理

crt显示器的原理

crt显示器的原理
CRT(阴极射线管)显示器是一种使用电子束技术显示图像的设备。

它由一个真空管、阴极、阳极、聚焦系统和光栅组成。

阴极是CRT显示器的电子枪,它产生并加速电子束。

当电流
通过阴极时,热效应产生的热量使电子从阴极上发射出来,并形成一个高速电子束。

阳极是电子束的目标,它包含一个特殊的荧光涂层,能够将电子束的能量转化为可见光。

当电子束击中阳极上的荧光涂层时,涂层发光,从而形成图像。

为了确保电子束能够精确地击中阳极,CRT显示器配备了一
个聚焦系统。

聚焦系统使用电磁场将电子束聚焦成一个细小的点,以便绘制出清晰的图像。

此外,CRT显示器还具有一个光栅结构。

光栅是由红色、绿
色和蓝色石墨所制成,以形成一个二维网格。

每个光栅点的颜色由控制电子束的信号决定。

当电子束击中光栅上的特定点时,该点的颜色得以显示。

整体上,CRT显示器运作原理如下:阴极发射电子束,聚焦
系统将电子束聚焦到一点,电子束击中阳极上的荧光涂层,荧光涂层发光并显示图像。

通过控制电子束的路径和荧光涂层的发光,CRT显示器能够显示出各种颜色和图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一代的顯示器------電漿平面顯示器班級科研所博士班姓名姜志忠任課教師郭艷光新一代的顯示器------電漿平面顯示器(報告學生:姜志忠)顯示器的歷史發明於1897年的映像管,歷經兩次世界大戰,在顯示器領域早已築起不可搖撼的領導地位。

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映像管被廣泛使用在軍事上的電子裝置和雷達方面,這個基礎提供了顯示器得以快速成長與提升技術的契機。

映像管具有畫質優良和價格低廉的特點,長久以來一直被採用為電視和電腦的顯示器,維持其不可替代的地位。

然而,年產180億美元,已經構築起堅實堡壘的映像管,如今卻也同樣在技術上,面臨著薄膜電晶體液晶顯示器(TFT LCD)、電漿顯示器(PDP)等各種平面顯示器(FPD)的挑戰,其領導地位已開始動搖。

進入90年代,LCD、PDP等各種技術逐漸商品化,緊緊跟在位居顯示器領先地位的映像管後面,亦步亦趨。

據了解,目前業界除映像管以外,有將近十種的顯示器相關技術正在開發,並且即將商品化。

目前桌上型電腦顯示器仍以CRT為主流,CRT 是Cathode Ray Tube 的縮寫,這是電腦螢幕和電視機的主要元件(其構造如上圖所示),它利用電子束打在塗滿磷化物(phosphor) 的弧形玻璃上,後端則是使用陰極線圈放出的負電壓,以驅動電子槍將電子放射在弧形玻璃上,由於CRT 本身是真空的,因此放射出來的電子不會受到空氣分子的阻礙,可以很準確的在弧形玻璃上發出光亮,得以讓人類看到電腦的執行結果,也稱為映像管。

CRT 可以分為單色和彩色兩大類,單色的CRT 只有一個電子槍,而彩色則有亮紅、綠色和藍色三支電子槍來組合成為不同的顏色,因為電子槍藉由打在弧形玻璃的磷化物上來顯示顏色,所以磷化物之間的距離越小,代表所製造出來的顯示器的解析度越高,這個距離稱為點距(dot pitch),通常常見的點距有0.22、0.25 或是0.28 mm。

CRT 也常稱為VDT (Video Display Terminal),但是嚴格來說,CRT 代表的是映像管本身,而VDT 則是整個電腦顯示器。

CRT的缺點是體積龐大,而取產生的輻射線,有危害人體健康的疑慮;而筆記型電腦使用的LCD,雖然亮度、視角廣度等問題已漸獲改善,但由於產品不易大型化(受制於堅固性和產品良率問題,只能做到30吋以下),又給了尺寸可大型化的電漿顯示器未來可望應用在家庭壁掛式電視機、桌上型電腦顯示器、工業顯示設備、及航空顯示設備等。

目前日本富士通已生產出42吋的電漿顯示器,價格約120萬日圓,台灣廠商目前已知有製造電漿顯示器的計畫,該公司曾宣稱這一兩年可以開始生產,不過據了解似乎不大順利。

不過可預期的是電漿顯示器將在21世紀佔有一席之地。

平面顯示器(flat display panel,FDP):目前大部份的電視機所採用的顯示器多為CRT(陰極射線管),這種型式的顯示器有諸多的缺點,如體積過大、過重、尺寸受限、視角較小;新一代的顯示器---平面顯示器,則具有輕、薄(40吋的顯示器厚度不超過10公分)的優點,且視角更大、尺寸變大畫質也不受影響,因此成為各家廠商研發的重點。

平面顯示技術:包含低溫多晶矽TFT LCD 、反射式TFT LCD 、矽單晶反射式液晶光閥、顯示器構裝技術、場發射顯示器、電漿顯示器等;電漿顯示器在電子專賣店有時可以看到,目前價格仍相當昂貴平均每吋要一萬元,但未來潛力無窮已有多家廠商投入資金進行研發。

低溫多晶矽TFT LCD 低溫多晶矽薄膜電晶體液晶顯示器(TFT LCD)乃製造商全力投入之下一世代技術,本所亦已投入大尺寸及高解析度之應用研發工作,先後完成低溫複晶矽薄膜電晶體元件設計、製程模組開發、製程流程整合及測試等工作,元件電子遷移率達130 cm2/V×S、Ion/I off > 1E7、I off < 0.15 pA/um,並藉由此元件製程開發過程衍生多項專利申請中,其最大突破在於製程模組之成功開發並植入製程流程,如TEOS Oxide製程、PH3 Treatment製程、雷射回火製程與氫化製程皆有重大突破,元件製程技術漏電流之表現更為全球至今發表文獻中最佳之成果,本所將應用此技術研製大尺寸高解析度面板。

反射式TFT LCD反射式液晶顯示器(Reflective LCD)係利用環境光為顯示光源,具有省電、全彩顯示、高亮度、高對比等優點。

本技術結合單偏光片、反射式彩色濾光膜、散射式反射板等相關技術,已克服傳統反射式液晶顯示器技術無法達到之全彩顯示以及反射率不佳、雙重影像等缺點。

本技術已成功移轉國內廠商,目前正積極開發散射式反射板技術以充分利用環境光進一步提高反射式LCD之亮度。

矽單晶反射式液晶光閥矽單晶反射式液晶光閥(Si-Wafer LCD)為發展液晶投影機中投影光閥之關鍵零組件,本所開發出以單晶矽為基板之液晶顯示器,亦建立驅動電路及像素之設計技術,並配合晶圓廠後段製程的調整,提高平坦度及反射率。

在液晶方面,建立了工作模式及製程相關技術,已完成0.55”QSVGA(400x300)等級之矽單晶反射式液晶光閥,並應用於投影機及頭配式顯示器,未來將積極從事SXGA(1280x1024),UXGA(1600x1200)等高解析度技術之開發。

本產品除可應用在投影機和頭配式顯示器外,還可應用於監視器、背投影電視、電視遊樂器、影像電話及行動電話觀景窗上。

顯示器構裝技術輕薄短小之開發趨勢對於平面顯示器產品尤其重要。

為配合此一需求,本所特別發展顯示器構裝相關技術--TAB和COG技術;捲帶式晶粒接合技術(TAB;Tape Automated Bonding)為目前廣泛應用於顯示器構裝之主要技術,製程主要分為捲帶設計、內引腳接合、封膠、外引腳接合等步驟;晶粒-玻璃接合技術(COG;Chip on Glass)則提供了顯示器產品的高密度構裝技術能力,更適合於通訊產品之需求。

場發射顯示器場發射顯示器(FED)技術原理與陰極射線管(CRT)類似,是將CRT用螢光粉與尖端放電電子源分置於兩片基板,利用高電場將電子從尖端釋出,再利用高壓加速撞擊螢光板而發出亮光。

本所研發的場發射顯示器特點是省電、無視角限制,特別是高亮度,其亮度可達攜帶式電腦螢幕的10倍,而且其15 lumen/watt的能量效率已被證實,本所正積極開發其相關應用,特別是應用於車內或是戶外的顯示看板技術。

電漿顯示器電漿顯示器(PDP)技術原理係利用惰性氣體(Ne, He, Xe等)放電時所產生之紫外線激發彩色螢光粉後,再轉換至人眼可接受之可見光。

依據限流工作方式不同,可分為直流型(DC)與交流型(AC),首先研發出來的是AC型的PDP,目前的產品多以交流型為主,並可依照電極的安排區分為二電極對向放電(Column Discharge)與三電極表面放電(Surface Discharge)兩種結構,整個電漿顯示器市場尚處於起步階段,在技術與性能方面,本所正致力開發其相關應用以改善發光效率、提高亮度、增加對比,並降低操作電壓、節省耗電以解決生產技術問題、提高生產良率。

PDP的優點:1、輕、薄:相同尺寸的PDP,其深度只有CRT的1/3、重量只有1/3,因此可以輕易的掛在牆上擺設上較不占空間。

2、不受磁場的影響,畫質較穩定,適合使用在交通運輸工具上。

3、影像不會扭曲:PDP是數位控制的顯示器,所有像素的位置能精確掌控,即使在邊緣或轉角處;而CRT為類比控制的顯示器,在顯示器的邊緣顏色會不均勻。

4、視角更寬廣,可大到160度,因此在任何角度都能輕鬆的觀賞。

5、壽命長(指的是亮度減為原有一半所需的時間),可連續使用超過20000小時和CRT幾乎一樣,而LCD只有5000小時。

6、尺寸更大,40吋到60吋都有。

電漿(Plasmas):在以前提到物質的三態,為固態、液態、氣態,其實物體的狀態有第四態的存在---電漿。

電漿是一種部分離子化氣體,其成份包括大量中性氣體原子和少量的陽離子及電子。

在自然界中,如地球外圍的電離層、太陽表面、或是星際氣體中,皆存在著電漿(太陽產生的電漿,向宇宙發散出去,形成太陽風;這些帶電粒子被地球的磁場捕捉後,在南北極和大氣層中的氣體分子相撞,形成極光)。

此外,若在真空室中通入氣體至數十至數百毫托耳的壓力,並於外部加入交直流電場,使氣體被游離而形成一帶正負電粒子的集合體,亦可生成電漿,在實際的應用上大部分是利用高電場,提供足夠的能量讓原子或分子內部的電子脫離原子或分子的束縛;其實電漿在日常生活中早已存在,例如日光燈內的氣體在使用時就是一種電漿。

真空室內的氣體形成電漿態時,系統所存在的自由度很多,並有無數次碰撞在發生,包含了中性原子與中性原子之間、中性原子與離子間、中性原子與電子間、離子與離子以及離子與電子間的碰撞,使得電漿系統中不斷重覆著游離、激發、弛豫,及結合等動作。

而當原子在激發及弛豫動作時,將以發光的方式釋放出能量,成為可用肉眼看到的電漿顏色。

在工業應用上,可利用其粒子的高熱動能,以引發熱和融合反應而產生能源;或利用外加電磁場控制粒子雲動狀態,來製造雷射或其他電磁波源,即各型原子、分子、離子、電子束。

更可直接利用其間粒子的高能量與活潑化學性質從事化學合成、材料製造、表面處理等工業應用,為近世紀半導體材料製造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體系。

電漿濺射鍍膜、電漿化學氣相沈積、電漿氧化、電漿及活化離子蝕刻、離子濺射等為幾個著名例子。

另一方面,亦可利用電漿系統中激態原子、分子、離子放射出的大量光子來製造各種光源,如離子雷射、弧光燈,或縮小至微米尺度製造電漿平面顯示器等。

微粒電漿 (Dusty plasma):在電漿系統中,若加入一群微粒子(約為數個微米大小 10-6 m),則電漿裡的電子會因為其質量較輕(約為質子的1/1000),具有較高的行動力(mobility)而依附在微粒子上使其帶負電。

因此在微粒電漿中便至少有四種以上的元素,其中電子、離子、與中性原子為原來氣體解離下的產物,另外還加上帶著負電荷的微粒子。

加入最後這項元素後,使得電漿變得更加複雜了。

其中電子、離子和微粒為具有電性之元素,中性原子則是不帶電。

因此在古典力場下,要考慮電子與電子、離子與離子、微粒與微粒、電子與離子、電子與微粒、離子與微粒之間的庫侖力場,還要考慮這些粒子(包含中性原子)在相互撞擊時產生不同的動量交換。

雖然如此複雜,我們仍可以因其所具有的物理性質來作一些近似消去的工作。

在實驗系統中,隨著觀察者所要觀察的時空尺度的不同,對於時空尺度相差甚遠的一些運動行為,可被近似成簡單的單元物理量。

舉例來說,因電子的質量遠比離子來的輕,其對外力的反應時間便相對的比離子來得快的多,而微粒又比離子的反應時間來得更慢了(Me << Mi << Md , Te << Ti << T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