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人教版八上物理5.3第2课时 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综合应用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优秀教学案例:第五章第3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 让学生掌握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和应用,能够判断并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相关现象。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 利用多媒体展示凸透镜成像的实例,如放大镜、照相机、投影仪等,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凸透镜成像的原理和应用。
2. 设计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如用放大镜观察蚂蚁、用照相机拍摄风景等,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物理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创设问题情境,如“为什么放大镜能放大图像?”“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是什么?”等,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
5. 作业小结的设计:本节课的作业小结环节,要求学生运用凸透镜成像规律解决实际问题,并将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这样的设计既能够巩固所学知识,又能够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热情。
(三)小组合作
1.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思考,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2.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实验,让学生在合作中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 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展示,让学生在讲解中加深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理解,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四)反思与评价
(二)问题导向
1.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是什么?”“如何判断凸透镜成像的正倒和大小?”等,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 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探究,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分析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3. 引导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如用凸透镜成像规律解释照相机的工作原理等。
5.3凸透镜的成像规律第2课时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05】

A 放大镜
B 照相机
投影仪
D 监控摄像头
6.物体AB放在凸透镜前距光心处,请在图中用作图法画出AB的像 A′B′。要求表示出像的大致位置及像的性质。
第2课时
课堂导入
凸透镜成像的顾虑是什么样的?
一、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综合应用 实 验
成 像 规 律
二、凸透镜成像作图 ① u>2f
照相机
② u=2f
测焦距
③ f<u<2f
投影仪
④ u=f
不成像
④ u<f
放大镜
三、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正向,反向应用 正向应用 ①给出物距u和焦距f,判断成像特点及像距v
②给出物距v和焦距f,判断成像特点及物距u
练一练1:
1.为了使实验现象更明显,应在
的环境中进行实验。
2.测凸透镜焦距的方法:
(1)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调节凸透镜位置,使镜后出现最小最亮的光斑,此时
即为焦距;
(2)调节蜡烛和光屏,呈倒立、等大的实像,此时蜡烛到光心的距离为
3.实验前,应把烛焰中心、光心、光屏中心调
;依据
是:
。
课堂小结
课堂检测
1.小明用自制的“水凸透镜”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当蜡烛、“水 凸透镜”和光屏位于如图所示的位置时,光屏上呈现烛焰清晰的像,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此时成像特点与照相机的相同 B 此时“水凸透镜”的焦距为 C 调节“水凸透镜”的厚度可改变其焦距 D 蜡烛燃烧变短,光屏上的像会向上移动
,目的使像呈在光屏中心。
(否则找不到像)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5章第3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5章第3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案一. 教材分析《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是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5章第3节的内容。
本节主要让学生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理解实像和虚像的区别,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教材通过实验和实例,引导学生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掌握了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对光学有一定的了解。
但凸透镜成像与平面镜成像存在较大差异,需要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能够从实验中总结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三. 教学目标1.知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2.理解实像和虚像的区别。
3.能够运用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4.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2.实像和虚像的区别。
五. 教学方法1.实验法:通过实验让学生观察和总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2.实例法: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理解实像和虚像的区别。
3.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凸透镜、蜡烛、光屏、刻度尺等实验器材。
2.生活实例图片或视频。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复习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引导学生思考凸透镜成像与平面镜成像的异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展示实验器材,向学生介绍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
然后进行实验,让学生观察凸透镜成像的过程,并记录实验数据。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亲自动手操作,观察并记录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学生根据实验数据,总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总结进行点评,指出不足之处,并进行讲解。
5.拓展(5分钟)展示生活中的一些实例,让学生运用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解释这些现象。
学生分小组讨论,并向全班分享讨论成果。
6.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和实像与虚像的区别。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课件(二)

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实验拓展 在做实验时, 某同学无论怎样移动光屏, 都无法在光屏上视察到烛焰的 像。产生这一现象可能原因有哪些? 可能原因有: ①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上。 ②蜡烛的位置在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内; ③蜡烛的位置在透镜的焦点上;
典例分析
【典例1】(202X 黄石市)实验:某实验小组做“探究凸透镜成像 规律”的实验。 (1)为使凸透镜所成的像便于视察,该实验的环境光线应该较___暗(选 填“暗”“亮”)为好; (2)调节好蜡烛、凸透镜、光屏位置,如图所示,在光屏上看到烛焰 清楚的像,___照__相_(机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与此 时成像原理相同; (3)把蜡烛稍稍竖直上移,光屏上烛焰像会竖直___下___(选填“上”“下”) 移;
典例分析
【典例2】(202X 河北省)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蜡烛、凸 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烛焰在光屏上恰好成一清楚的像。下 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凸透镜的焦距是20cm B.将蜡烛和光屏都向右移动,光屏上成清楚的像,该规律应用在照 相机上 C.在贴近凸透镜的左侧放置一眼镜片,只向左移动光屏,可在光 屏上成清楚缩小的像,该镜片对光起发散作用 D.用f=15cm的凸透镜替换图中透镜,只向右移动光屏,可在光 屏上成清楚的像
答案:A
A.像变小,像距变小 B.像变小,像距变大
C.像变大,像距变小 D.像变小,像距变大
3.一凸透镜的焦距为f ,当物体从离凸透镜8 f 处向2 f 处移动的过程中, 其所成的像始终是 、 像,但像距将逐渐变 、像的大小将逐渐
变 。 答案:倒立、实、大、大
课堂检测
4.小明同学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其中焦 距为15cm的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刻线处,光屏和蜡烛分别位 于凸透镜两侧。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5章第3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2

A. 大于100mm
B. 等于100mm
C. 等于50mm
D. 小于50mm
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光路分析 利用凸透镜三条特殊光路中的任意两条可以画出相应的光路图,从而 判断出像距的大小和成像的具体情况。 (1)当u>2f 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此时 f<v<2f,光路图如图所示。
2f f
f 2f
(2)当u=2f 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此时v=2f,光路图如图所示。
2f
f
f
2f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第5章 第3节 课时2
学习学习目目标标
1.通过学习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光路分析,体会三种特殊光线在 做图中的重要性; 2.通过学习凸透镜成像规律,获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光路图; 【难点】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调节。
知识学习回目顾标
(3)当 f<u<2f 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此时v>2f, 光路图如图所示。
2f
f
f
2f
新知探究
(4)当u=f 时,折射光是一束平行光,不能相交,其反向延长线也不能 相交,所以不能成像,光路图如图所示。
2f
f
f
2f
(5)当u<f 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此时v>u,光路图如图所示。
f
f
思考讨论:观察右边的图片你 能总结凸透镜成实像时的规律 吗?
成实像时物远 像近像变小
照相机:倒立、缩小、实像 投影仪:倒立、放大、实像
成虚像时物远像 远像变大
放大镜:正立、 放大、虚像
1. 在露天环境下放映电影,试镜头时,发现屏上的影像小了一点,应 当怎样调整放映机( B )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5章 第3节 凸透镜成像原理应用之二

类型之三 放大镜 [2017·广东梅州月考]清晨,露珠下面的草木叶脉更加清晰,这是因为
露珠起到 放大 镜作用的结果。看到的叶脉是 正立 、 放大 的虚像。 【解析】 圆形透明的露珠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草木的叶脉距离透镜很近,
(二)(1)人看物体的条件:物体发光或反射光线进入人眼; (2)平面镜成的虚像是正立的、等大的,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3)凸透镜成的虚像是正立的、放大的;凸透镜的实像是倒立的,有放大的, 也有等大的,也有缩小的;凸透镜所成的像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4)小孔成像成倒立的实像,有放大的、也有等大的、也有缩小的; (5)凹透镜的虚像是正立的、缩小的。
3.(对应例 3)[2016·江苏淮安期中]如图所示,透过放大镜,观察到邮票上熊猫 正立、放大的像,则邮票到放大镜的距离( B )
A.大于放大镜的焦距 B.小于放大镜的焦距 C.位于一倍至两倍焦距间 D.等于放大镜的焦距
4.(对应例 4)[2016·吉林期末]小杨学了“平面镜成像”和“凸透镜成像”后, 总结出关于实像和虚像的一些特点,其中错误的是( C )
当课 堂时 测作 评业
1.(对应例 1)[2017·湖北武汉]如图所示,早期照相馆里摄影师取景时看到的 像是倒立的。有几位同学对此现象展开了讨论。
甲:将照相机靠近两位照相的人,可以看到两位照相人的全身像。 乙:调整相机和两位照相人之间的距离,人像变小时,应减小相机镜头和胶 片之间的距离。
丙:要使人像更亮,必须在两位照相的人身后进行“补光”。 丁:现在的相机利用光学或电子技术,把倒立的像转变成正立的,便于观察。 这些说法正确的是( C )
5.3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5.3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20232024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章第三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教材主要从物距和像距的角度,介绍了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和应用。
具体内容包括:1. 当物距u大于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距2f小于v小于f;2. 当物距u等于2f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像距v等于2f;3. 当物距u在f到2f之间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像距v大于2f;4. 当物距u小于f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能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2. 学会通过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理解和应用。
2.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凸透镜、光屏、蜡烛、光具座、测量工具。
2. 学具:学生实验器材、实验记录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如投影仪、放大镜等,引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2. 理论讲解:介绍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引导学生理解物距和像距的关系。
3. 实验探究: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不同物距下的成像情况,引导学生通过实验验证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4. 例题讲解:出示一些与凸透镜成像相关的实际问题,如照相机、望远镜等,引导学生运用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解决问题。
5. 随堂练习:学生独立完成一些与凸透镜成像有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1. u > 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f < v < f2. u = 2f,成倒立、等大的实像,v = 2f3. 2f > u > 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v > 2f4. u < 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七、作业设计1. 题目:一个物体距离凸透镜10cm,凸透镜的焦距是5cm,求成像情况。
5.3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课件)人教版(2024)物理八年级上册

C. 透镜位置不动,把蜡烛移到30 cm 刻度线处,向
右移动光屏,光屏上会再次得到清晰的像
D. 透镜位置不动,把蜡烛移至45 cm 刻度线处,向
右移动光屏,光屏上会再次得到清晰的像
感悟新知
知2-练
感悟新知
知1-练
例 1 [淮安模拟]如图3 所示,用焦距为10 cm 的凸透镜做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解题秘方:根据凸透镜的成像规律解题。
感悟新知
知1-练
(1)为了使像成在光屏中央,应调节烛焰和光屏的中心位于 凸透镜的主___光__轴_上。 解析:为了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中央,要调节烛焰、光 屏的中心都位于凸透镜的主光轴上。
感悟新知
知1-讲
将发光二极管从远处逐渐移向凸透镜,每次都将发光 二极管向凸透镜移近4 ~5 cm,并调节光屏到凸透镜的距 离,使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观察像的大小、倒正,测量 物距和像距的大小。
当光屏上看不到发光物体的像时,撤去光屏,从光屏 一侧透过凸透镜观察像的大小、倒正。
感悟新知
知1-讲
深度思考什么情况下,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是像距?如 何调节光屏使成像最清晰?
知识点 2 凸透镜成像规律
1. 凸透镜成像的静态规律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知2-讲
感悟新知
知2-讲
情 况
物距u
1 u>2f
2 u=2f 3 2f>u>f
4 u=f 5 u< f
像的性质 正倒 大小 虚实 像距v
应用
倒
缩小
实
2f>v 照相机、摄像机、 >f 摄像头
倒 等大 实 v=2f 测焦距
倒
放大
实
v>2f
投影仪、幻灯机、 电影放映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例题3:如图是小阳制作的多用途手 电筒,AB处是可插入胶片的小插口,CD、 EF是可左右伸缩的套筒,DF处装入凸透镜。 当手电简先作照明用时,调节套筒,使灯 泡灯丝处于________位置,射出平行光线;
在此基础上,作幻灯机右”)移动,才能在前方 屏幕上观察到________ (填“正立”或 “倒立”)放大的实像。请你再动脑思考 指出该手电筒另外一项不同的功能: _________________。
戊
典例分析
例题1:如图所示,处于主光轴上 的物体AB经凸透镜后在光屏上成像为 A’B’,请你根据图中所给的条件画出 凸透镜,并确定焦点F的位置。
B
A’
A
B’
答案:
B
F A F
A’ B’
答案:缩小 实 左
照相机
例题2:小丽研究凸透镜的成像规 律时,使用的透镜焦距为10cm,他们把 蜡烛和凸透镜分别放在如图所示位置, 然后调节光屏到合适的位置,则显示出 一个倒立、 (选填“放大”或 “缩小”)的( )像。像的位置在 60cm刻度处的 侧(选填“左”或 “右”),在照相机和投影仪中,成像 情况与此类似的是
cm
10
20
40
60
80
100
1、分析光屏上得不到烛焰像 的原因。
(1)烛焰、透镜、光屏三者中心不 在同一高度。 (2)若2f>u>f但很靠近1倍焦距, 导致像距很大,光屏移动距离不够。 (3)若u<f凸透镜成虚像,光屏上 不能承接到像。 (4)若u=f,烛焰光经凸透镜后为 平行光,不能成像
2、不完整凸透镜的成像情况 当凸透镜不完整时,仍能成完 整的像,所成像的亮度减弱,不如 原来的清晰。
乙
凸透镜成像的五种光路
3、当物体在1倍焦距到2倍焦距之 间(即f<u<2f),成像如图丙所示,成 倒立、放大的实像,可应用于投影仪。
丙
凸透镜成像的五种光路
4、当物体在焦点上(即u=f),成 像如图丁所示,不成像。
丁
凸透镜成像的五种光路
5、当物体在1倍焦距内(即u<f), 成像如图戊所示,折射光线不成像,折 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于一点,人眼 透过凸透镜看到放大、正立的虚像。可 用于放大镜。
第3节 凹凸镜成像的规律
第2课时 凹凸镜成像规律的综合应用
新课导入
我们了解了凸透镜成 像的规律,现在来探索凸 透镜成像规律在生活中的 应用。
新课推进
凸透镜成像的五种光路
1、当物体在2倍焦距以外(即u>2f), 成像如图甲所示,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可应用于照相机。
甲
凸透镜成像的五种光路
2、当物体在2倍焦距(即u=2f), 成像如图乙所示,成倒立、等大的实像, 可应用于确定焦距。
答案:焦点 右 倒立 取下套筒可作放大镜 用(其它合理说法均可)
课后作业
P99第2、3、4、5、6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