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课件(共27张PPT)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共26张PP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共26张PPT)

长征精神:不怕艰难险阻、勇往直前,战 胜一切困难的革命英雄主义的精神。
知识拓展
萧华将军与长征组歌
《长征组歌》的词作者萧华参加长征时才18岁,过 草地时任红二师政委,1964年9月任总政治部主任。萧 华在杭州疗养时,忆起那些艰苦卓绝的长征路上倒下去 的战友,夜不能寐,在床头上奋笔疾书,用激情和泪水 创作了《长征组歌》歌词。1965年8月1日,为纪念中央 红军长征胜利30周年,北京军区战友歌舞团举行的大型 声乐套曲《长征组歌——红军不怕远征难》在人民剧场 首场演出。《长征组歌》以深刻凝练的文笔,清新动人 的优美曲调,浓郁的民族风格和群众喜闻乐见的表演艺 术形式,讴歌了中国工农红军历尽艰险、英勇作战、无 私无畏的革命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自立于 世界民族之林的坚强意志。《长征组歌》数十年来演出 千余场,历演不衰。
四 渡 赤 水
想一想
四渡赤水的意义是 什么?
打乱了敌人的 追剿计划。
巧 渡 金 沙 江
想一想
巧渡金沙江的意义 是什么?
使红军跳出了敌 人的重重包围。
相关史事 泸定桥是大渡河上的一座铁索桥,长30余丈,铁索上铺着木 板。红军到达泸定桥时,敌人已把桥上的木板全部拆除了,只 剩下13条光溜溜的铁索。红军挑选了22名突击队员,冒着敌人 的枪林弹雨,抓住铁索匍匐前进,向敌人发起进攻,后面的战 士边爬边铺桥板。对岸的敌人吓呆了,他们燃起大火,企图阻 止红军前进,突击队员冲过火海,击溃敌人,占领了对岸桥头。
二、过雪山草地
遵义会议后,红军经过整编,提高了战斗 力。毛泽东指挥红军声东击西,四渡赤水,佯 攻贵阳,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然后挥师北 进,渡过金沙江,跳出敌人的重重包围。短暂 休整后,红军继续北上,强渡大渡河,飞夺泸 定桥,翻过了高耸入云、白雪皑皑的大雪山, 走过了杳无人烟、一望无际的茫茫草原,突破 敌人重兵把守的天险腊子口,进入甘肃。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共27张PP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共27张PPT)
•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一.战略转移与遵义会议
皆胜利
正确的方针
毛泽东:避敌主 力,集中优势, 各个歼灭敌人和 打运动战
正确的战术
周恩来、朱德: 大兵团伏击
红军反“围剿”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中央苏区五次反“围剿”敌我力量对比表
项目 次数
时间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1930.10 1931.4 1931.7 1933.2 1933.9
苦 不 苦
想 想 红 军 二 万 五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中国工农 红军长 征(共27 张PPT)ppt课 件完美 课件优 秀课件 公开课 课件
三.红军胜利会师陕甘
1.会师陕甘
1935年10 月,中共中央 带领中央红军 抵达陕甘革命 根据地吴起镇。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中国工农 红军长 征(共27 张PPT)ppt课 件完美 课件优 秀课件 公开课 课件
雪 山 忠 魂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中国工农 红军长 征(共27 张PPT)ppt课 件完美 课件优 秀课件 公开课 课件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中国工农 红军长 征(共27 张PPT)ppt课 件完美 课件优 秀课件 公开课 课件
累 不 累




老 前
红军过草地
辈 红军过草地穿的草鞋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中国工农 红军长 征(共27 张PPT)ppt课 件完美 课件优 秀课件 公开课 课件
遵义会议旧址内部
参加遵义会议的主要领导人
毛泽东
周恩来
张闻天
王稼祥
朱德
为什么说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 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遵义会议前,由于红军在“左”倾错误思 想的指导下,第五次反“围剿”遭到失败,付 出了惨重的代价,被迫战略转移。遵义会议的 召开,结束了“左”倾冒险主义在中央的统治, 确立了毛泽东的正确领导地位,在极端危险的 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 从而使党中央和红军能胜利完成长征,转到抗 日的前线,开始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课件: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共28张PP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课件: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共28张PPT)

二、力挽狂澜万里行——长征过程
1.寻访团一的任务:搜集长征故事,课前寻访团成员熟读故事,课堂上给同学们来讲 一讲。 2.寻访团二的任务:搜集长征故事,课前寻访团成员分角色表演长征途中发生的感人 故事,课堂上给同学们现场演一演。 3.寻访团三的任务:搜集长征歌曲,课前寻访团成员学唱歌曲,课堂上给同学们现场 唱一唱。 4.寻访团四的任务:搜集长征诗歌,课前寻访团成员背诵诗歌,课堂上给同学们现场 诵一诵。
2 红军长征播下了革命种子,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了
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一分钟强化,
挑战自我
三、历经艰险终会师——长征胜利
是什么支撑着红军克服艰难险阻走完两万五千里创造这 一人类奇迹的?
小组探讨: 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说说你认为“长征精神”
是一种怎样的精神?它包含哪些内涵?
不怕牺牲、前赴后继的精神; 勇往直前、坚韧不拔的精神; 众志成城、团结纠正了—— 2.肯定了—— 3.取消了——
为什么说遵义会议是我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呢?
会前:
博古等人的错误指挥,第五次反“围 剿”和长征初期军事上的失利。
会后: 毛泽东、周恩来负责指挥,中国革命
开始走上胜利的道路
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 央的正确领导,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 救了革命,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 标志。
你能想象出红军战 士在长征途中会遭遇哪 些困难?
红军纵横12个省份、攻占700多座县城,跨越了近100条江河,征 服了约40座名山险峰,其中包括20余座海拔4000米以上的皑皑雪山,穿 过了被为“死亡陷阱”的茫茫草地。
红军长征途中,进行了300余次战斗,几乎平均每天就有一次遭遇战 ,路上一共368天,有15天用在打大决战上,有235天用在白天行军上, 18天用在夜间行军上。在总长约25000华里的路上,只休息了44天,平 均走365华里才休息一次,日平均行军71华里。一支大军要在一个地球上 最险峻的地带保持这样的平均速度,可说近乎奇迹。

2018年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课件(共26张PPT)

2018年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课件(共26张PPT)

长 征 经 过
初期受挫: 冲破四道封锁线,人员伤亡过半,转而进军贵州 1 月,党中央在 遵义 召开会议。 历史转折: 1935 ____年__ 四渡 赤水河,打乱敌人追剿计划 冲出重围: _____ 跳出敌人包围圈 雪山 ,过草地 爬_____ ____
金沙江 , 巧渡_______ 泸定桥 强渡大渡河,飞夺_______ 六盘山 翻越______
纪 念 红 军 长 征 胜 利 八 十 二 周 年
17.中国工农红军长 征
六盘山 甘 夹金山 大渡河 西 康
飞夺泸 定桥
005

西



乌江
遵 义 会 议
湘江
赤水河 湖 南 福 建 广 西 广 东 江 西
金沙江 云 南


1、遵义会议批判了博古、李德在军事指 挥上的错误,避免了中国革命遭到更为严 重的损失。 2、遵义会议对中央领导机构进行改组, 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 导。 3、遵义会议在极端危急的历史关头,挽 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 它因此而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 攸关的转折点。
农 村 革 命 根 据 地 图
湘鄂西、湘鄂边、洪湖
鄂豫皖
川陕
湘鄂赣 左 右 江 湘赣
闽浙赣 中央
海陆丰
红军的五次反“围剿”
时间 第 一 至 四 次 第 五 次 军队人数 敌 我 领导人 战略战术 避敌主力 诱敌深入 集中优势 各个击破 分散兵力, 进攻冒险, 防御保守。 结果
1930年 至 1933年
小组合作
阅读下列内容,感悟长征 精神:
《 长 征 组 歌 》 两 首
四渡赤水出奇兵
横断山,路难行,敌重兵,压黔境, 革命乐观主 战士双脚走天下,四渡赤水出奇兵。 义精神 乌江天险重飞渡,兵临贵阳逼昆明, 敌人弃甲丢烟枪,我军乘胜赶路程, 调虎离山袭金沙,毛主席用兵真如神。 不怕艰难险 雪皑皑,野茫茫,高原寒,炊断粮。 阻和牺牲的 红军都是钢铁汉,千锤百炼不怕难。 革命英雄主 义气概 雪山低头迎远客,草毯泥毡扎营盘。 风雨侵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 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 坚定革命理 想信念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共26张PPT)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共26张PPT)
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参加遵义会议的主要领导人
毛 泽 东
周 恩 来
张 闻 天
王 稼 祥
朱 德
博 古
模拟会场,讨论“红军队伍该由谁来指挥”。
遵义会议召开的时间、地点、内容及 历史意义分别是什么?
1)时间、地点: 1935年1月;遵义 2)内容:
1.批判了党中央领导人在军事上、组织上的错误 2.肯定了毛泽东关于红军作战的基本原则 3.增选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
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一.战略转移与遵义会议
中央苏区“五次”反围剿敌我力量对比
小组合作探究一:为什么前四次胜利了 前三次反“围剿”中,毛泽东采取了避敌主力,诱敌深入、集入 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和打运动战的方针 ,第四次使用大兵 团伏击敌人的战术。
小组合作二:说说第五次反“围剿 ”失败的故事,并分析失败的原因 。
遵义会议会址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会议内容: 批判了 博古、李德在军事上的错误 肯定了 毛泽东军事上的正确主张 选举了 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
组成了(会后) 成立了三人军事指挥小组
遵义会议 1935 年1月 ______ _____ 会议意义: 结束了 “左”倾教条主义错误在中央的统治 确立了 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 挽救了 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 是
长征的胜利 ①遵义会议后,红军继续长征,经过了哪些重 要的地点和事件?
四渡赤水河、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 桥、过雪山草地
阅读P71-74,小组合作完成下列问题
② 哪一事件使红军摆脱了蒋介石几十万军队 的围追堵截,掌握了作战的主动权? 巧渡金沙江 ③长征的胜利的时间?长征的意义?
1936年10月,红二、四方面军先后与红一方面军 在甘肃会宁、静宁将台堡会师,长征胜利结束。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共27张PP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共27张PPT)

万水千山只等闲——感悟长征“魂”
四渡赤水 红一、红二、红四三大主力甘肃会师 遵义会议旧址 飞夺泸定桥 吴起镇会师 强渡大渡河 爬雪山 过草地 巧渡金沙江
红军过雪山时御寒用的棉片 草根树皮也成了粮食 腰带也拿来充饥 红军过雪山时御寒用的棕背心
万水千山只等闲——感悟长征“魂”
红军在长征过程中遇到哪些困难和问题?
突破湘江 强渡乌江
意义
粉碎了--------企图 保存了--------力量 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达标检测
1、在第几次反“围剿”失败后红军被迫开始进行长征 ___ C A、三 B、四 C、五 D、六 B 2、毛泽东在党中央的核心地位确立是在_____
时 代 的 音 符
我们如何继承和发扬长征精神 ——感悟长征“魂”
回顾长征,结合学习和生活谈一谈长征 给你的感悟与启示?
小结
红 军 不 怕 远 征 难
起因 过程 :
红军第五次 反“围剿”失败 爬雪山 过草地
被迫长征 江西瑞金 1934.10 冲破四道 封锁线
强渡大渡河 飞夺泸定桥 三大红军主 力甘肃会师 1936.10 四渡赤水 巧渡金沙江 遵义会议 1935.1
005
飞夺泸定桥 四渡赤水 遵义会议 渡过乌江, 夺取遵义 瑞金 1934年10月 中央红军开 始长征
强渡大渡河
巧渡金沙江
冲破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
重走长征路——感知远征难
吴起镇 过草地 爬雪山 甘肃
005
1936年 10月红 军三大 主力会 师
1935年10月 中央红军到 达陕北
飞夺泸定桥 四渡赤水 遵义会议 渡过乌江, 夺取遵义 瑞金 1934年10月 中央红军开 始长征
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 历史 上册 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共26张PP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 历史 上册 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共26张PPT)

渡过
乌江,
夺取
遵义


冲破四道封锁线,渡 过湘江
蒋介石已判明红军 的意图是到湘西会 师,因此在通往湘 西的路上,设置重 兵。如果去湘西, 红军就有全军覆没 的危险。在危急关 头,毛泽东提出了 改向敌人力量薄弱 的贵州前进的主张, 得到多数人的支持。 1935年1月,红军强 渡乌江,到达遵义, 把敌人的堵截部队 远远地抛在了湘西。
本课小结
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一:战略转移和遵义会议 1、背景: 2、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3、长征的过程: 4、遵义会议 二、过雪山草地 三、红军胜利会师陕甘 1、长征的结束 2、意义
课堂练习:
B 1、1934年,中央红军进行长征的主要原因是( )
A.将革命形势推向全国 B.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 C.建立新的革命根据地 D.北上抗日
黄 陕

西
腊子 口
西
大 毛尔盖

渡 泸定
雪 山
四 川


安顺 河



金水
贵 南


贵阳

广 西



西 瑞金福
1934.

10.
1934年10
月中央红军 8万多人, 从瑞金出发, 向红二、六 军团所在地 湘西进军
开始长征
红军长征突破 湘江烈士纪念 碑园
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烈士纪念碑园
湘江战役是关系中央红军生死存亡的一战。 1934年11月27日至12月1日,中央红军在湘江上游广西境内的兴安县、全州县、灌 阳县,与国民党军苦战五昼夜,最终从全州、兴安之间强渡湘江,突破了国民党军 的第四道封锁线,粉碎了蒋介石围歼中央红军于湘江以东的企图。但是,中央红军 也为此付出了极为惨重的代价。部队指战员和中央机关人员由长征出发时的8万多人 锐减至3万余人。 湘江战役是中央红军突围以来最壮烈、最关键的一仗,我军与优势之敌苦战,终于 撕开了敌重兵设防的封锁线,粉碎了蒋介石围歼红军于湘江以东的企图。 红军虽然 突破了第四道封锁线,但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课件 (共26张PP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课件 (共26张PPT)
转折点
4、结果
5、意义
知识巩固
1、红军长征起止时间是( B
A、1933年10月——1934年10月 B、1934年10月——1936年10月 C、1934年10月——1935年10月 D、1935年10月——1936年10月

2、关于遵义会议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C )
A、确定了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B、挽救了党和红军 C、跳出了敌人的围追堵截 D、停止了博古等人的“左”倾错误领导
王明(1904~1974),原名陈绍禹, 安徽金寨县人,中共前期重要领导人之 一。 李德(奥托·布劳恩)(1900~1974), 德国慕尼黑人,共产国际派中国红色政 权军事顾问。
由于党中央主要领导人在军事指 挥上犯了严重的“左”倾错误,导致 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红军被迫进 行战略转移。
什么是“左倾”和右倾错误呢?
倾向。无论“左倾”和右倾,都会给社会主
义革命和建设事业带来危害。
红军长征:
(1)开始时间: 1934年10月 (2)出发地点:
江西瑞金、于都和福建长亭、宁化 (3)实质:
战略转移
(4)初期受挫:
冲破四道封锁线;突破湘江,人员伤亡过半。

遵义
瑞金 1934年10月 中央红军开 始长征
冲破四道封锁线
转 折 点
由胜利走向胜利, 建立新中国。
长征的转折——遵义会议:
内容
①批评了……肯定了…… ②改组了……增选了…… ①、确立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意义
②、挽救了党和红军 ③、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吴起镇
005
过草地 爬雪山
1935年10月 中央红军到 达陕北
1936年10月 红军三大主 力会师 飞夺泸定桥 四渡赤水 遵义会议 瑞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一位美国记者赞叹道:“每一场革命都 有它自身的传奇,毛泽东率领数万工农红 军所完成的战略转移,就是中国革命史上 的伟大传奇。”他所说的“伟大传奇”是 指红军(C ) • A.千里跃进大别山 B.开辟井冈山革命根 据地 • C.两万五千里长征 D.开辟敌后战场
• 2、毛泽东于1935年10月著诗《七律· 长征》: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诗中 表达了红军哪一次胜利会师的喜悦心情( ) B A.遵义会议 B.会宁会师 C.井冈山会师 D.吴起镇会师 • 3、王明路线滔天罪,五次围剿敌猖狂,红军主力 上征途,战略转移去远方。—长征组歌。你认为 “红军主力上征途”的主要目的是( ) B A.准备北上抗日 B.保存实力,进行战略大转 C.红军的战略战术 D.扩大革命根据地,传播革命
强渡乌江
蒋介石调集重兵,在红军 通往湘西的道路上,布置新的 防线。若红军继续西进,无异 虎口投食。 在这危急关头,毛泽东提 出弃湘西、取贵州的主张,得 到多数人赞同。红军强渡乌江, 占领遵义城。
1935年时的贵州遵义城 中央红军在长征途中取得的最大一次胜利战役是遵 义战役。1935年2月26日至28日,中央红军在贵州遵义 地区击溃、歼灭敌人两个师又8个团。也是红军在长征 途中占领的最大城市。
二.过雪山草地
四 渡 赤 水
红军四渡赤水
巧 渡 金沙江
飞夺泸定桥
爬雪山
过草地
三.红军胜利会师陕甘
1.会师陕甘
1935年10 月,中共中央 带领中央红军 抵达陕甘革命 根据地吴起镇。
陕北吴起镇
2.长征胜利
1936年10月, 红二方面军和红 四方面军到达甘 肃会宁地区,于 红一方面军胜利 会师。红军三大 主力师会师,宣 告长征胜利结束。
• 4、一个美国知名学者在谈到长征时说道:“它不 是一般意义上的‘行军’……是为了避开蒋介石的 魔爪而进行的一次生死攸关、征途漫漫的撤退, 是一场险象环生、危在旦夕的战斗。”这里“蒋 介石的魔爪”具体是指( ) C A.“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B.北伐战争 C.对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围剿” D.南昌起义 5、长征,人类战争史的奇迹。红军长征使中国革命 转危为安主要是指(C ) A.国民党不再围剿红军 B.革命取得了成功 C.保存了革命的基干力量 D.国民党已无力围剿红军
• 6、一位历史学家在评论1935年的一次会议时 说:“这次政治局扩大会议的召开是史无前 例的,它是中国共产党党史上一个里程碑。 ”这次“会议”是( ) B • A.中共一大 B.遵义会议 • C.中共二大 D.八七会议 • 7、小明参加“重走长征路”旅游活动,你是 导游,为小明选择最合适的旅游路线( ) A • A.瑞金——遵义——吴起镇——会宁 • B.上海——遵义——西安——吴起镇 • C.瑞金——武汉——西安——会宁
遵义会议旧址
参加遵义会议的主要领导人
毛 泽 东
周 恩 来
张 闻 天
王 稼 祥
朱 德
博 古
模拟会场,讨论“红军队伍该由谁来指挥”。
遵义会议召开的时间、地点、内容及 历史意义分别是什么?
1)时间、地点: 1935年1月;遵义 2)内容:
1.批判了党中央领导人在军事上、组织上的错误 2.肯定了毛泽东关于红军作战的基本原则 3.增选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
会宁会师楼
3.长征胜利的历史意义
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 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 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红军长征播下 了革命种子,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 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长征胜利的原因?
• 1、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首的新的党 中央正确的领导 • 2、全党全军和军民的团结 • 3、红军战士坚定的信念和坚持不懈的奋斗 精神。

简要说明红军长征的路线图
• 1934年10月,中央革命根据地——突破湘江 四道防线——强度乌江——占遵义——四渡 赤水(体现了毛泽东的指挥才能)——巧渡金沙江 (跳出敌人的包围圈)——强度大渡河——飞夺 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1936年10 月在甘肃会宁会师(标志长征胜利结束)

• 长征是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特有的魅力使它就 像一部最完美的神话,突破时代和国界,在世界 上广为传扬。同时,它又像一处取之不尽的艺术 宝藏,吸引着中外的新闻记者、战史专家和艺术 家。长征不但是战争史上的奇迹,而且还是20世 纪中华民族灵魂最壮美的写照——用马克思主义 武装起来的中国共产党及它领导的工农红军是战 无不胜的。长征精神,过去是、现在是、今后仍 将是我们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让我们代代 高呼:长征精神万岁!
1935年10月 中央红军到 达陕北
1936年10月 红军三大主力 会宁会师 飞夺泸定桥 四渡赤水 遵义会议 瑞金
强渡大渡河巧渡ຫໍສະໝຸດ 沙江湘江战役 冲破四道封锁线
1934年10月 中央红军开 始长征
长征的过程
江西瑞金武阳渡口(红军长征出发地之一) (1)长征开始:1934年10月,中央红军8万多人离开中 央革命根据地,踏上了向西突围的漫漫征途。
3)意义:
1.结束了“左”倾冒险主义在党中央的统治 2.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 3.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为什么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 转折点?(提示:可从会前红军的处境、会上的 重大决议、会议产生的影响、会后的战争形势四 个方面分析)。
会前,左倾错误路线的领导,致使红军面临全军覆没的 危险。 会上,批判了党中央领导人在军事上、组织上的错误, 肯定了毛泽东关于红军作战的基本原则,增选毛泽东为 政治局常委。 会议产生的影响:结束了“左倾”冒险主义在党中央的 统治,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是中国 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会后,红军胜利完成长征,转到了抗日的前沿阵地,开 始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一.战略转移与遵义会议
三更大金乌五万红《 军喜渡沙蒙岭水军七 过岷桥水磅逶千不律 后山横拍礴迤山怕 尽千铁云走腾只远长 开里索崖泥细等征征 颜雪寒暖丸浪闲难》 。,。,。,。, ·
中央红军长征开始与结束的时间地点?经过哪些省?主要过程?
005
吴起镇
005
过草地 爬雪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