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教育】最新八年级物理下册 10、1 浮力教案1新人教版word版
八年级下学期物理第十章第1讲浮力教案(人教版)

教案:八年级下学期物理第十章第1讲浮力一、教学内容本讲主要讲解浮力的概念、浮力的计算以及浮力的应用。
教材章节为第十章第一节,具体内容包括:1. 浮力的定义:物体在流体中所受到的向上的力。
2. 浮力的计算: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在流体中排开的流体重量,即 F浮 = G排= ρ液gV排。
3. 浮力的应用:浮力在生活中的应用,如船舶、救生圈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浮力的概念,掌握浮力的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浮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浮力现象,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浮力计算公式的理解与应用。
2. 教学重点:浮力概念的理解,浮力计算方法的掌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浮力演示器、浮力计算公式板书。
2. 学具:学生实验器材(如浮力计、物体等)、作业纸、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讲解浮力在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如船只浮在水面上、物体在液体中浮沉等。
2. 浮力概念讲解:介绍浮力的定义,引导学生理解浮力的含义。
3. 浮力计算讲解:讲解浮力计算公式 F浮 = G排= ρ液gV排,让学生掌握浮力计算方法。
4. 例题讲解:给出典型例题,讲解解题思路与方法,让学生学会运用浮力知识解决问题。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浮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所学内容。
6. 浮力应用讲解:介绍浮力在生活中的应用,如船舶、救生圈等。
7. 板书设计:列出浮力计算公式,强调关键知识点。
8.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浮力知识。
六、作业设计1. 题目:一个质量为2kg的物体在水中浮沉,求物体在水中的最大浮力。
答案:最大浮力 F浮 = G排= ρ水gV排 = 1000kg/m³ ×9.8m/s² × 0.002m³ = 19.6N。
2. 题目:一艘船的排水量为1000kg,求船在水中所受的浮力。
答案:浮力 F浮 = G排= ρ水gV排= 1000kg/m³ × 9.8m/s² × 0.001m³ = 98N。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10章第1节《浮力》教学设计

(四)课堂练习
1.教学内容:浮力的计算、阿基米德原理的应用。
2.教学实施: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当堂完成。练习题包括:
a.计算给定物体在液体中的浮力;
b.运用阿基米德原理分析实际问题;
c.设计浮力应用的创新方案。
(五)总结归纳
设想:通过实验演示和案例分析,让学生亲身体验阿基米德原理的应用,培养他们运用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浮力知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将浮力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是本节课的难点,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
设想:开展小组合作活动,让学生设计浮力应用的创新方案,如制作简易救生圈、浮力装置等,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热情,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2.通过学习浮力知识,使学生认识到物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3.培养学生尊重事实、严谨治学的科学态度,使学生养成敢于质疑、勇于探索的良好习惯。
4.引导学生关注环境保护,了解浮力在节能减排方面的应用,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3.探究作业:
a.选择一个感兴趣的浮力应用实例,如船舶、热气球等,通过查阅资料、访谈等方式,了解其工作原理和设计要点。
b.探究浮力在节能减排方面的应用,例如浮力在船舶设计中的优化,如何降低能耗等。
4.思考作业:
a.讨论浮力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思考如果没有浮力,我们的生活会发生哪些变化。
b.结合阿基米德原理,思考浮力在古代和现代科技发展中的作用,以及未来可能的创新应用。
2.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液体密度、物体体积等对浮力的影响是本节课的重点,学生需要掌握这些因素与浮力的关系。
八年级物理下册 10.1 浮力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案

第十章第1节浮力组织学生实验铁块在水中也受到浮力板书一、浮力:1. 浮力: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对物体向上浮的力叫浮力。
2. 符号:F浮3. 用弹簧测力计测浮力:F浮=G-F4. 浮力的方向:竖直向上5. 浮力的施力物体:液体6.浸在气体中的物体也受到气体对物体的浮力。
进行实验并总结归纳总结归纳实验得出有关浮力概念的相关知识规X实验操作,引导学生对浮力的概念进行总结归纳有效启发知演示实验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对物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力。
观察液体压力显示装置在液体中受到液体压力而引起的形变比较物体各表面受到液体压力及压力和合力的情况。
识衔接情境分析已知:边长为L的立方体位于水面下h深处四个侧面所受压力F合=0N。
上、下两面所受压力关系∵p向上>p向下∴ F向上>F向下F浮= F向上-F向下结论:浮力是液体对物体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
演示实验乒乓球实验运用已有知识,推导讨论,得出结论。
观察,思考,分析实验分析结论:在状态1中乒乓球只受到液体对它向下的压力;在状态2中乒乓球受到液体对它向上和向下的压力,且向上的压力大于向下的压力,产生向上的浮力。
利用压强压力的知识推导得出浮力与物体所受液体压力的关系。
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态度,形成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提倡学习方式的多样化。
提高分析实验数据并得出结论的能力。
培养学生细致观察实验,分析浮力产生的原因。
培养学生根据实验及体验分析并由此提出问题的能力。
探究实验研究规律实验现象:1.将乒乓球放入瓶内,向瓶里倒水,乒乓球不浮起;2.将瓶下口堵住,乒乓球浮起。
板书二、浮力的产生浮力是液体对物体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
指导学生做小实验并提问把空饮料罐用手按入水桶,饮料罐进入水中越深,手的感觉有什么变化?你能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个什么样的科学问题?组织学生探究实验做实验体验饮料罐进入水中越深,手受到的压力越大。
根据实验体验,讨论交流,得出结论:饮料罐进入水中越深,浮力越大。
由此提出新问题:浮力大小和什么因素有关?分组实验选择实验器材设计表格培养学生依据事实提出科学问题的能力。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_浮力_教案[1].docx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_浮力_教案[1].docx](https://img.taocdn.com/s3/m/0c2f0a4ef524ccbff021841a.png)
备课教师:何培旺参与教师:芦加虎李玉桂齐桃芝审批领导:授课时间:2014年月n一、互阅作业:小组内成员互批作业,并在组内评出作业优秀,二、感情调节播放录像。
(包含H常生活屮常见到的现象:鸭子、轮船漂在水面±;潜水艇在水屮自由地上升和下潜;热气球载着重物飞上高空等) 同学们猜想这里面可能蕴含着什么知识呢?三、自学互帮(-)自学提示自学内容:1、决定浮力大小的因素有哪些?2、如何设计实验探究浮力的大小与排开液体重力的关系?3、如何拓展阿基米德原理公式,V幷、V物有怎样的关系?自学方法:动手实验观察思考、讨论交流。
(三)互帮小组同学们交流阿基米徳原理实验与公式推导过程。
四、探究释疑1.引入:以上节的称量法F j?=G—F引入2.演示阿基米德原理实验:(P54图1022浸没在水中石块受到浮力)(1)介绍实验器材。
(2)观察的现象。
(2)分析实验:F^=G-F=0.93 牛一0.33 牛=0.6 牛G ff=G 总一G 桶= 0.85 牛一0.25 牛=0.6 牛(3)实验结论的归纳和分析:F G in:—G^=P液gV摊结论:3.通过实验得出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板书:F浮=G排二P ^gV(1)理解原理的内容(2)适用于液体和气体。
(3)从F浮=卩液gV井可知物体受到的浮力只与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休的体积有关,而与物体的形状,质量等无关。
(4)讲清物体的体积V物与排开液体的体积V排的关系。
4.验证浮在水面上的木块受到的浮力跟它排开的水重有什么关系?实验P1795•例题分析(介绍分析法:从问题f已知)F^=G排二P液gV排五、练习反馈“武汉号”导弹驱逐舰在亚洲处于领先水平,参加了我国海军首批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的护航任务。
“武汉号”的排水量为7000t,是一种防空、反潜、反舰能力均衡的远洋驱逐舰。
(海水的密度为1.03X 103kg/m3, g 取10N/kg)(1)满载时,“武汉号”受到的浮力有多大?(2)若舰底某处距海面的深度为8m,则该处受到海水的压强是多少?(3)“武汉号”在巡航时,通过舰载雷达发现了口标。
八年级物理下册10.1浮力教案新人教版[1]
![八年级物理下册10.1浮力教案新人教版[1]](https://img.taocdn.com/s3/m/ea9513ff5901020206409c36.png)
八年级物理下册10.1浮力教案(新版)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八年级物理下册10.1浮力教案(新版)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八年级物理下册10.1浮力教案(新版)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浮力》教学设计本节课的学习是八年级下册,教材前几章已经学习了二力平衡、液体压强等知识和控制变量法探究多变量问题,在此基础上展开的,综合能力比较强。
教材将知识点教学分为三个部分:浮力的概念、浮力产生的原因、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使学生全面认识浮力,为学习阿基米德原理和物体的浮沉条件奠定了基础。
基于新课标的学习目标,我从以几方面进行教学设计:1、浮力概念的建立(1)通过多媒体展示图片先观察、再分析物体在为什么在水中的漂浮。
让学生充分感受浮力的存在通过向下压在水中浮着的小桶,体会手的感觉,观察放开手后的现象,学生可以感受到这些物体受到一个向上的力这就是浮力。
(2)探究下沉的物体是否也受到水的浮力?(图片展示沉到水底的石头,教师将手中器材沉入水槽中。
)先让学生猜想在水中下沉的物体是否也受到水的浮力?然后启发学生,如何证明自己的参想,可以小组讨论一下如何实验。
教师多媒体引导后,演示实验,得到结论的同时,获得第一种浮力的计算方法.称重法:F浮=G-F(3)多媒体展示热气球、孔明灯和飞向空中彩球,启发学生将浮力的施力物体由液体扩展到液体或者气体。
(4)根据上述所学知识结合课本小组讨论出浮力的概念,讲练结合解决浮力的几点讨论:浮力施力物体,浮力的方向,称重法计算浮力的大小。
黑板上练习的受力示意图,在水平面上,在斜面上的容器中的物体所受浮力的示意图,学生黑板上练习,解决浮力的方向。
八年级物理下册10.1浮力教案(新版)新人教版1

浮力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浮力和浮力的方向。
2.知道不仅浮体受到浮力,一切浸在液体中的物体都受到浮力。
3.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了解浮力是怎样产生的。
2.经历探索非浮体的浮力和探索浮力产生的原因。
3.从日常生活现象入手,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与动手操作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乐于探索生活中物理知识的兴趣;2.培养学生大胆猜想,在实验过程中勇于创新精神。
2重点难点1.知道不仅浮体受到浮力,一切浸在液体中的物体都受到浮力。
2.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
教学活动活动1【讲授】浮力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自由释放乒乓球,问学生兵乒球落地的原因是受到。
把乒乓球按入水中,乒乓球浮起来是因为受到。
今天一起来学习“浮力”的知识。
板书:第二节浮力二、进行新课:1.学生举例漂浮在液面上的物体。
介绍浮体定义。
板书:浮体:浮在水面或其它液面上的物体2.感受浮力?分组实验:取一只塑料球,将其按入水中,你的手会有什么样的感觉?松手后你看到的是什么现象?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学生回答:【感觉到塑料球对手有一个向上的托力。
松手后,塑料球从水中浮起来。
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水对塑料球产生了向上的浮力的作用。
】提问:浮力的方向指向哪里呢?演示实验验证猜想:用细线系住乒乓球,细线另一端悬挂入一重物,比较该细线与重垂线的关系。
(平行)学生回答:浮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
总结板书:液体对漂浮在液面的物体产生竖直向上的托力,称为浮力。
探究活动:探究液体对浸没其中的物体的浮力提出问题→进行假设→设计实验→得出结论学生分组讨论,各自提出假设,然后设计实验动手验证,最后得出结论。
教师巡回指导。
总结: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也受到浮力的作用!板书:一切浸在液体里的物体都受到竖直向上的浮力。
板书:物体在气体中也受到浮力。
探究问题:浮力产生的原因。
教师提问:复习一下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知道液体要对接触它的物体的各个方向都有压力的作用,同一深度的液体的压强处处相等;同种液体内部随着深度的增加,压强不断增大。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10.1浮力教案

教案: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 10.1 浮力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的第一节,主要讲述浮力的概念、计算以及阿基米德原理。
教材内容包括:1. 浮力的定义:物体在流体中所受到的向上的力。
2. 浮力的计算公式:F浮 = G F',其中F浮为浮力,G为物体的重力,F'为物体在流体中的实际受力。
3. 阿基米德原理:物体在流体中所产生的浮力等于物体排开的流体重量。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浮力的概念,掌握浮力的计算方法。
2. 使学生了解阿基米德原理,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浮力的计算公式的理解和应用。
2. 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浮力计、物体(如石头、木块等)、流体(如水、空气等)。
2. 学具:实验器材(如浮力计、物体、流体等)、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浮力计的工作原理,提问学生关于浮力的概念。
2. 理论知识讲解:讲解浮力的定义、计算公式和阿基米德原理。
3. 实验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测量不同物体在流体中的浮力,并记录数据。
4. 例题讲解:讲解浮力计算的例题,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计算方法。
5. 随堂练习:给出浮力计算的问题,让学生独立解答。
6. 板书设计:列出浮力的计算公式和阿基米德原理。
7. 作业设计:布置浮力计算的作业题目,让学生回家后练习。
六、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一个物体在空气中的重力为10N,放入水中后,测得物体受到的浮力为8N,求物体的重力和浮力。
(2)一个物体在空气中的重力为5N,放入水中后,测得物体受到的浮力为7N,求物体在水中的重力和浮力。
2. 答案:(1)物体的重力为10N,浮力为8N。
(2)物体在水中的重力为5N,浮力为7N。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是否能够理解浮力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是否能够运用阿基米德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10.1浮力教案

教案: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 10.1 浮力一、教学内容1. 浮力的概念:介绍浮力是什么,以及浮力的计算公式。
2. 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条件:讲解物体在液体中浮沉的条件,以及如何判断物体在水中的状态。
3. 阿基米德原理:介绍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以及如何应用阿基米德原理计算浮力。
4. 浮力的应用:介绍浮力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船舶、救生圈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浮力的概念,掌握浮力的计算公式。
2. 使学生能够判断物体在水中的状态,了解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条件。
3.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阿基米德原理,能够运用阿基米德原理计算浮力。
4. 培养学生对浮力应用实例的兴趣,提高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浮力的计算公式,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和应用。
2. 教学重点:浮力的概念,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条件,阿基米德原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浮力计、物体(如石头、木块等)、液体(如水、盐水等)。
2. 学具:笔记本、笔、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用浮力计测量不同物体的浮力,引导学生思考浮力是什么。
2. 讲解浮力的概念:介绍浮力的定义,讲解浮力的计算公式。
3. 讲解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条件:通过实验和讲解,使学生了解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条件。
4. 讲解阿基米德原理:介绍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讲解如何应用阿基米德原理计算浮力。
5. 浮力的应用:介绍浮力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船舶、救生圈等。
6. 例题讲解:讲解有关浮力的例题,使学生掌握解题方法。
7. 随堂练习:布置随堂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浮力1. 概念:浮力是什么2. 计算公式:F浮 = G排 G物3. 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条件:(1) 物体密度小于液体密度:上浮(2) 物体密度等于液体密度:悬浮(3) 物体密度大于液体密度:下沉4. 阿基米德原理:F浮 = G排= ρ液V排g5. 浮力的应用:船舶、救生圈等七、作业设计1. 题目一:计算下列物体的浮力(1) 一块质量为2kg的石头放入水中,石头的体积为0.5立方分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资料参考参考范本——【初中教育】最新八年级物理下册 10、1
浮力教案1新人教版word版
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
____________________部门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浮力是怎样产生的;
(2)理解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观察,了解浮力是怎样产生的
(2)通过收集、交流关于浮力应用的资料,了解浮力应用的社会价值。
具有初步的收集信息的能力和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2)初步建立应用科学知识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浮力的概念及决定浮力大小的因素。
2、难点:探究决定浮力大小的因素。
(三)教学准备
烧杯、水、酒精、木块、乒乓球、小石块、细线、弹簧测力计、溢水杯、小桶
(四)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景,引入新课
叙述日常生活中常见到的现象:鸭子、轮船漂在水面上;潜水艇在水中自由地上升和下潜;热气球载着重物飞上高空等)
同学们猜想这里面可能蕴含着什么知识呢?
猜想包含的知识(液体或气体对物体有一个向上的力或提到“浮力”)。
二、探求新知
针对浮力这种常见现象,你想知道哪些有关浮力知识呢?
学生活动:展开想象,分组交流、讨论,各抒己见。
提出一系列问题:1.什么是浮力?它有方向吗?2.漂浮的物体受到浮力,那么下沉物体是否受浮力?3.浮力大小等于什么?4.浮力大小与什么有关?5.物体的浮沉有条件吗?等。
教师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板书。
下面我们先探究:什么是浮力,有无方向,方向向哪?
探究一:什么是浮力,它有方向吗?
教师演示:
①出示一个很深的量筒,将一个乒乓球放进去。
问:谁有办法不把量筒倒过来,就能把乒乓球取出来?你为什么能想到这个办法呢?
②左手拿一个乒乓球,松手,让学生注意观察它的运动状态;再把乒乓球放在右手手心上,松开左手时乒乓球还会下落吗?为什么?
③展示加水后量筒中的乒乓球和手中的乒乓球,让学生进行对比。
鼓励学生观察、对比、思考回答。
学生体验:将木块放入水中并逐渐压入水底,然后放手。
一是体会:手的感觉;二是观察:木块塞最终的情况。
尝试得出结论。
1.定义: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向上的托力,这个向上的托力叫浮力。
探究二:下沉的物体是否也受到浮力
大家知道皮球漂在水面上受浮力,那么在水中下沉物体是否也受浮力呢?讨论一下看如何用简单实验来说明这一个问题?
学生探究:分组讨论,利用学具探讨:下沉的物体也受到浮力作用。
到讲台展示:用弹簧秤测小石块在空气中重力,再将小石块浸入水中,发现弹簧秤示数变小,说明小石块受一个向上的力,即浮力,所以在液体中下沉的物体也受浮力。
教师活动:巡回指导,发现做实验好的学生典型。
并引导学生归纳出测浮力的方法:用称重法测浮力。
得出结论:一切浸在液体中的物体都会受到液体对它向上的浮力。
(F浮=G-F)
探究三:探究浮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下面我们来进行一个造船比赛:用大小相同的橡皮泥做船,用砂石作货物,看一看,谁做的船载的货物多?并思考:浮力的大小可能跟什么因素有关?
造“船”比赛。
学生每组一块大小相同的橡皮泥设计造船。
并观察交流船只的差异,讨论,大胆猜测,交流讨论:浮力的大小可能跟什么因素有关?
将饮料瓶慢慢压入水桶,体会浮力的变化,观察水位变化情况,物体浸入液体中的体积变化情况。
从中获得启示,进一步想象:浮力的大小可能跟什么因素有关。
教师板书学生的猜测,并引导学生合并归类,引导各小组认领实验课题。
探究:
根据课本探究,如果其它猜想要求学生回家探究。
第二天交出探究报告。
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即:浸入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与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与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物体的密度、质量、体积、物体的形状等无关。
教师活动:总结学生的结论:浸入液体中的物体所受到的浮力只跟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
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分析,得出浮力与物体排开液体的质量有关,最终推出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即阿基米德原理。
然后说明阿基米德原理不仅适用于液体也适用于各种气体。
(F浮=G 排)
(五)小结
(六)作业
动手动脑学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