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把小学数学教学与生活相联系
小学数学教学联系生活实际运用探析

小学数学教学联系生活实际运用探析小学数学教学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
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但其实际应用却无处不在,小学数学教学应该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在课堂中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探析小学数学教学如何联系生活实际运用,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一、生活实际中的数学数学是一门具有丰富内涵的学科,它不仅是一种学科,更是一种思维方式。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无论是购物、理财、出行还是做菜,一切都离不开数学。
比如在购物中,我们需要计算折扣后的价格;在理财中,我们需要计算利息和本息和;在出行中,我们需要计算路程和时间;在做菜时,我们需要计算食材的比例和时间。
这些都是数学在生活中的具体体现,小学数学教学应该抓住这些生活实际,从中引出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 通过故事引入数学问题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通过故事的形式引入数学问题是一个很好的方式。
故事中的情景和人物可以让学生产生共鸣,从而引起他们对数学问题的兴趣。
比如在故事中出现了购物、理财、出行、做菜等情景,老师可以通过这些情景引出相关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在情景中感受数学的重要性,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 利用实际物品进行教学在数学教学中,老师可以利用一些实际物品进行教学,比如水果、蔬菜、玩具等。
通过这些实际物品,可以引出一些数学问题,比如购买水果的数量和价格、蔬菜的重量和价格等。
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数学的重要性,从而提高他们对数学的兴趣。
3. 进行实地考察和实践活动小学数学教学可以进行一些实地考察和实践活动,比如参观超市、实地测量、实地计算等。
通过这些实地活动,可以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数学,了解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5. 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该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在课堂中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比如在教学中,可以引入一些与学生生活相关的数学问题,比如家庭理财、购物清单、旅行规划等,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他们的生活中的重要性。
小学数学教学与学生生活实际的有效结合

小学数学教学与学生生活实际的有效结合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有时候学生很难将书本知识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
小学数学教学需要与学生生活实际有效结合,让学生在掌握数学知识的能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和意义。
下面我们来探讨一下如何实现小学数学教学与学生生活实际的有效结合。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
在教学整数时,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温度计、海拔高度等实际物体,让学生感受温度上升和下降的整数变化,体会海拔上升和下降的整数变化,这样学生就能够理解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在教学分数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实际物体切割、分配等活动,让学生感受到分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通过这些实际例子,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数学知识,同时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主动去思考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实际生活案例,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巩固数学知识。
在教学面积和周长时,可以设计学校周围的场地、操场等实际测量案例,让学生通过实际测量活动,计算出场地的面积和周长。
在教学时间时,可以设计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时间问题,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时间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通过这样的实际案例教学,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不仅巩固了数学知识,同时也提升了数学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可以利用数学游戏和数学竞赛等形式,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通过数学游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巩固数学知识,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
通过数学竞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竞争意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同时也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和意义。
教师可以结合社会实际,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数学计算时,可以结合社会实际,引导学生通过购物、打折、找零等生活实际,巩固数学计算的能力。
在教学图形时,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社会实际的房屋建筑、景观规划等案例,体会图形的实际应用。
小学数学教学与学生生活实际的有效结合策略探究

小学数学教学与学生生活实际的有效结合策略探究小学数学教学与学生生活的有效结合是提高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的重要途径。
以下是一些探究小学数学教学与学生生活有效结合策略的方法:1. 建立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在教学中要注意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联系起来,让学生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在教授分数概念时,可以通过食物的分割或零花钱的使用等实际情境来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2. 利用真实的情境进行数学教学:以学生身边的实事为背景,创设真实的情境,模拟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教学“长度”时,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实地测量,让学生亲身感受到长度的概念和计量方法。
3. 注重数学与其他学科的融合:将数学知识与其他学科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能力。
在教学“面积”时,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绘制地图和测算农田面积来结合地理学知识。
4. 利用游戏和竞赛活动:通过游戏和竞赛活动设计,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组织数学游戏、数学竞赛等,让学生在竞争中学习,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并提高他们的数学能力。
5. 引入技术手段:利用计算器、互联网等技术手段,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数学概念和运算方法。
在教学“几何”的时候,引导学生使用几何绘图软件进行绘制和计算。
6.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提出数学问题,并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教学“简单方程”时,可以通过提供实际的情境,鼓励学生用方程式来表示和解决问题。
7. 培养数学思维:通过数学游戏、数学思维训练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使用数学推理题目、逻辑问题等训练学生的推理和分析能力。
教师和学校应该注重将数学教学与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创设真实的情境和实践机会,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和学习动力。
只有当学生理解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并能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才能真正提高数学学习的效果和质量。
小学数学教学与生活实际的结合

小学数学教学与生活实际的结合
将小学数学教学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它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
下面是一些结合实际生活的教学示例:
购物计算:在数学课堂上,可以通过模拟购物活动来让学生学习货币概念、加减法和找零等技能。
让学生计算购物清单的总价、找零的金额,帮助他们理解货币的价值和使用。
餐饮分数:教授分数概念时,可以通过餐饮场景进行教学。
让学生计算菜单中食物的分数比例,例如半份、四分之一和八分之一,并讨论它们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食谱中的配方。
测量与图形:在教授测量和图形概念时,可以带学生到室外进行实地测量和绘制图形的活动。
例如,在学校的操场上测量尺寸、绘制平面图,或者在花园中测量植物的高度和周长。
时间管理:教授时间概念时,可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时间管理进行教学。
让学生绘制自己的日程表,计算各项活动所需的时间,并讨论如何有效地安排时间以完成任务。
数据收集与分析:通过实际的数据收集活动,让学生在数学中学习统计和概率概念。
例如,让学生调查班级同学的喜好或兴趣,并使用图表和图形展示数据分析的结果。
这些结合实际生活的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更加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并将数学与他们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提高他们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与学生生活实际的有效结合

小学数学教学与学生生活实际的有效结合小学数学教学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很多教学都是脱离学生生活实际的,导致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不高,学习效果不理想。
如何将小学数学教学与学生生活实际有效结合起来,成为了教育工作者们需要面临和解决的问题。
小学数学教学与学生生活实际的结合有着重要的意义。
学生生活实际是学生的认知起点,将数学教学与学生生活实际结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
通过与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可以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帮助学生将抽象的数学概念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使学习更加直观与深刻。
通过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可以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 利用真实情境教学。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一些真实的情境来引入数学知识,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感受并理解数学的应用价值。
在教学中引入购物情境,让学生体验购物时计算金额的过程,理解金钱的价值,同时加深对数学计算的理解和记忆。
2. 利用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行教学。
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引入一些学生生活中常见的问题,让学生从中感受数学知识的应用。
教学中可以引入测量问题,让学生在测量自己身高或者教室的尺寸时,感受数学测量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积极思考问题,培养他们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利用课外实践活动进行延伸。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一些与数学知识有关的课外实践活动,比如学校组织的数学实践游戏、数学实验活动等。
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学生不仅能够在游戏中轻松地感受数学知识的神奇,还能够在实验活动中动手实践,从而对数学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
4. 利用多媒体和信息技术进行教学。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和信息技术手段,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设计一些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让学生通过多媒体和信息技术的展示,感受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
小学数学教学与生活实践的结合

小学数学教学与生活实践的结合一、引言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不仅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重要工具,也是我们解决实际问题、进行科学研究的基础。
然而,在实际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常常会发现许多学生对于数学感到困惑和恐惧,他们觉得数学是一门难以理解和掌握的学科。
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我们需要将小学数学教学与生活实践相结合,让学生从现实生活中找到数学的存在,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
二、小学数学教学与生活实践的结合1.教学内容与生活情境相结合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将教学内容与生活情境相结合,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学习数学。
例如,在讲解“分数”这一概念时,教师可以引入分蛋糕的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理解分数的意义。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同时也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实践活动与数学问题相结合除了将教学内容与生活情境相结合外,教师还应该注重将实践活动与数学问题相结合。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些有趣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测量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测量中应用长度单位和测量工具,从而加深对长度单位的理解。
3.家庭作业与生活实践相结合家庭作业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可以通过布置与生活实践相结合的家庭作业,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数学知识。
例如,教师可以布置一些与购物相关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在实际购物中应用加减法。
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
三、结语小学数学教学与生活实践的结合,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数学素养,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将教学内容与生活情境相结合,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布置与生活实践相结合的家庭作业。
同时,教师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让他们在数学学习中不断探索和创新。
通过将小学数学教学与生活实践相结合,我们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数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它贯穿于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无论是计算日常开销、购物打折、制定旅行计划还是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都需要数学的知识和技巧。
当我们购买商品时,需要计算折扣后的价格;当我们制定旅行计划时,需要计算路程和时间等等。
小学数学教学应该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结合,让学生能够理解数学的实际应用意义。
数学教学应该贴近学生的兴趣和实际经验。
小学生正处于认识世界、探索生活的阶段,对于他们来说,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与他们自身的经验和兴趣息息相关。
教师可以通过选取与学生生活经验相关的教材和例题,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去发现数学的规律和应用。
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测量自己的身高和体重,通过比较分析数据,引导学生了解度量衡的概念和方法;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做小组活动,设计数学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这样,学生就能够更加主动地参与学习,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效果。
小学数学教学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思维是一种逻辑推理和抽象思维能力,它可以帮助学生分析和解决各种问题。
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数学教学的核心目标,它不仅涉及到数学知识的掌握,还包括数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
小学数学教学应该通过提供一些生活实际的问题或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然后提出一些与实地考察相关的问题,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运用数学方法进行分析和求解。
小学数学教学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和创新精神。
数学是一门充满乐趣和创造性的学科,它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教师可以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和方法,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
教师可以利用数学游戏、数学竞赛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和想法,鼓励学生进行探究和实践。
通过这些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数学创造力。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小学数学教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是教学理念中的一个重要观点。
教学者们认为,小学数学教学不能仅停留在纸上谈兵,而应该把数学知识融入到孩子的日常生活中去,让孩子能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孩子的实用性思维和动手能力。
首先,小学数学教学与生活实际紧密相关是基于小学生的实际情况而言的。
小学生处于人生的成长发育期,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是不可分割的。
小学数学教学必须紧密结合生活实际,通过数学问题的综合训练锻炼孩子的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孩子在生活中切实感受到数学的乐趣和应用价值。
其次,小学数学教学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可以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能力范围有限,他们更加注重学习与生活的联系和实用性。
因此,小学数学教学必须借助生活实例,使孩子们看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从而提高了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再者,小学数学教学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可以培养孩子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数学不是死硬的公式和算式,它更多的是在解决实际和抽象问题中体现出来的创造性思维。
通过生活中的真实事件和故事,让孩子们贴近现实情况,发现问题,自创方法,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积累、发掘创新思维的潜能。
最后,小学数学教学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可以提高孩子的生活能力和应变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须强调训练,充分发挥数学实用价值。
引导孩子们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提高孩子的生活能力和应变能力,例如让孩子购物、旅游、理财等,在日常生活中实现应用价值。
总之,小学数学教学与生活实际是紧密关联的。
只有从实际出发,紧密结合生活,在教学中创造多种形式多种手段,更加注重综合素质和实用性,才能更好的让孩子们学会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把小学数学教学与生活相联系
数学源于生活,数学植根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蕴藏在生活中的每个角落。
以生活实践为依托,将生活经验数学化。
数学也是哲学的一门衍生物。
是解决生活问题的钥匙,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可必不可少的工具。
因此,数学都能在生活中找到其产生的踪迹。
面向21世纪的数学教学,我们的理念是“人人学有用的数学,有用的数学应当为人人所学,不同的人学不同的的数学”,“数学教育应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将数学与学生的生活、学习联系起来,学习有活力的、活生生的数学”。
如何根据教材的特点,把枯燥的数学变得有趣、生动、易于理解、让学生活学、活用、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与实践能力呢?通过反复思考,我就从课堂教学入手,联系生活实际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把数学问题生活化。
一利用生活经验来解决问题
低年级学生尽管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但他们对周围的各种事物、现象有着很强的好奇心。
我就紧紧抓住这份好奇心,结合教材的教学容,创设情境,设疑引思,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作为实例,引导学生利用自身已有的经验探索新知识,掌握新本领。
1.借用学生熟悉的自然现象学习数学
在教学“可能性”一课时,先让学生观看一段动画,在
风和日丽的春天,鸟儿在飞来飞去,突然天阴了下来,鸟儿也飞走了,这一变化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这时老师立刻抛出问题:“天阴了,接下来可能会发生什么事情呢?”学生就会很自觉地联系他们已有的经验,回答这个问题。
学生说:“可能会下雨”,“可能会打雷、电闪”,“可能会刮风”,“可能会一直阴着天,不再有变化”,“可能一会儿天又晴了”,“还可能会下雪”……老师接着边说边演示:“同学刚才所说的事情都有可能发生,其中有些现象发生的可能性很大如下雨,有些事情发生的可能性会很小如下雪……在我们身边还有哪些事情可能会发生?哪些事情根
本不可能发生?哪些事情发生的可能性很大呢?”通过这一创设情境的导入,使学生对“可能性”这一含义有了初步的感觉。
学习“可能性”,关键是要了解事物发生是不确定性,事物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让学生联系自然界中的天气变化现象,为“可能性”的概念教学奠定了基础。
2.结合生活经验,在创设活动中学数学
在教“元角分的认识”一课中,我首先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母亲节快到了,小明想给妈妈买一件礼物,就把自己攒的1角硬币都拿出来,一数有30个,拿着这么多硬币不方便,于是小明就找隔壁的老爷爷来帮忙想办法,老爷爷说这好办,收了小明的30个1角硬币,又给了小明31元钱,小明有点不高兴,觉得有点吃亏。
你们说小明拿30个1角
硬币换31元钱的纸币亏不亏?为什么?首先组织学生讨论:有的学生将这30个硬币一角一角地数,每10个1角放在一起,然后再告诉大家这10个1角就是1元,3个10个1角就是3元,所以30个1角和3元是相等的;第二,根据学生的分析,再组织学生观察已分好的硬币,从中找规律:“看看元和角之间有什么关系?”学生很快得出结论:“1元10角相等”,“10个1角就是1元”,“1元就是10个1角”,“1元=10角”。
这样教学,让学生感到数学中的知识有的是我们在生活实际中已经会的,但没有找到规律,我们可以运用经验,通过创设活动,把经验提炼为数学,充实和改善自己的认知结构。
3.依托儿童生活事例,渗透数学思想和数学知识
如在教“统计——最喜爱吃的水果”一课时,我在组织学生对生活实际生活情况的调查与统计的过程中,用学生生活中接触最多的不同颜色积木代替不同的水果,而一块积木代表一位同学最喜欢的水果。
在搭积木的实践活动中渗透统计的思想:积木要放在同一桌面上才能看出谁搭得高,同样在统计中也要用横线表示相同的起点;谁搭的积木最高,表示喜欢那种水果的人数最多。
正是在这样的活动中,把统计中深层次的数学思想生活化了。
总之,教师要结合教学容尽可能地创设一些生动、有趣、贴近生活的例子,把生活中的
数学原形生动地展现在课堂中,使学生眼中的数学不再是简单的数学,而是富有情感、贴近生活、具有活力的东西。
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数学具有丰富的涵,它具体表现在灵活运用之中。
特别是小学数学,它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有着其特殊的应用价值,能活学还不够,还应在活学的基础上学会活用,使数学知识真正为我们的学习、生活服务。
1.数学知识贴近生活,用于生活
在学习了米、厘米以及如何进行测量之后,让学生运用掌握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如测量身高、测量手臂伸开的长度、测量一步的长度、测量教室门的宽度以及测量窗户的宽度等活动,以此加深学生对厘米和米的理解,巩固用刻度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同时,使学生获得日常生活中一些常识性数据。
特别是使学生通过对自己身体高度的测量,感觉自己正在成长的快乐。
在这个活动中既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又培养了学生实际测量的能力,让学生在生活中学、在生活在用。
2.增强策略意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效率
在现代社会里做任何工作或者解决任何问题,为了提高效率,都要讲究策略,所以在数学教学中应重视策略研究。
如教“可能性”时,设计了这样一道实践练习题,“要过六一儿童节了,小明要为班里的同学准备一个摸奖游戏,其中
准备了6个白球、2个黄球、3个绿球,设有三个奖: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奖品有铅笔、铅笔盒、一个足球。
现在小明要请同学们帮他设计一个摸球有奖游戏规则,你能帮帮他吗?学生在看到题目后,经过讨论都能确定摸到绿球为一等奖,摸到黄球为二等奖,摸到白球为三等奖;但在奖品的分配上出现了分歧,这时老师作为指导者告诉学生在奖品的分配上要考虑奖品的价钱,学生再次经过热烈的讨论,最后确定了摸球有奖游戏规则。
在这样的实际运用中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创造意识和策略意识有所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有所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