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12学习】《改造我们的学习》学案

合集下载

《改造我们的学习》学案

《改造我们的学习》学案

改造我们的学习学案一、引言在现代社会中,学习是每个人都无法回避的重要任务。

然而,传统的学习方式往往过于枯燥乏味,缺乏趣味性和互动性。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我们需要思考如何改造我们的学习方式,使学习变得更加有趣和有效。

二、学习目标通过本学案的学习,我们将达到以下目标:1.理解什么是有效学习和无效学习;2.掌握改造学习的方法和技巧;3.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有效学习和无效学习的区别1. 有效学习有效学习是指通过合理的学习方法和技巧,以高效率和高质量地获取和掌握知识。

有效学习的特点包括:•专注力集中,没有干扰;•知识和技能能够长时间保持;•能够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2. 无效学习无效学习是指没有系统性和目的性,只是机械地重复学习内容,没有实质性的知识获取和掌握。

无效学习的特点包括:•没有目标和计划,随意学习;•学习内容和记忆容易遗忘;•缺乏实际运用的能力。

四、改造学习的方法和技巧要改造我们的学习方式,我们可以尝试以下方法和技巧:1. 制定学习计划制定一个合理的学习计划,包括学习时间、目标和内容等,能够帮助我们有条不紊地进行学习,提高效率和质量。

2. 分解学习任务将庞大的学习任务分解成小而具体的任务,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管理学习进度,增加学习动力和成就感。

3. 多种学习方式结合通过结合阅读、听讲、讨论、实践等多种学习方式,可以提高学习的多样性和趣味性,激发学习兴趣。

4. 制定学习目标明确学习目标,将其分解成具体的步骤和行动计划,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追踪学习进展,及时调整学习策略。

5. 反思和总结在学习过程中反思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效果,及时总结经验和教训,有助于我们发现问题并改进学习方式。

五、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改造学习方式十分重要。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良好学习习惯:1.定时复习:定期回顾所学知识,巩固记忆;2.积极思考:学会提问和思考,培养逻辑思维能力;3.解决问题:主动寻找和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4.养成阅读习惯:广泛阅读,拓展知识面,提高语言表达能力;5.合理安排休息时间:避免长时间疲劳学习,保持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状态。

改造我们的学习教学方案设计

改造我们的学习教学方案设计

改造我们的学习教学方案设计改造我们的学习教学方案设计(精选14篇)改造我们的学习教学方案设计篇1教材简析:这是一篇科学童话。

讲了小云雀和妈妈一路旅行,看到因为森林被乱砍滥伐带来的土地沙漠化,洪水泛滥的种种情景。

最终小云雀懂得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并有了明年去沙漠植树的美好愿望。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绳子,绿线中的饿两个只识不写。

理解由绳子组成的词语。

能用“可以……也可以……”造句。

3、认识森林对于环境保护的重要作用以及破坏森林给人类带来的危害,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你有自己的心愿吗?云雀也有自己的心愿,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读读这篇童话。

板书课题:云雀的心愿读课题(两种不同的读法只因为理解的角度不同)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生自读课文,思考:云雀的心愿会是什么呢?读一读相关的句子。

了解课文脉络,学习分段。

(1)默读课文,找找小云雀和妈妈都去了哪些地方呢?她们去了沙漠(2~4)自然段:讲小云雀和妈妈飞到一片沙漠的上空,看到黄沙漫天飞舞,小云雀直埋怨。

听了妈妈的介绍才知道都是人类乱砍滥伐的结果。

她们去了大河上空(5~10)自然段:讲小云雀跟妈妈飞到一条大河的上空,看到洪水泛滥成灾,感到害怕,妈妈告诉他这是人们破坏了“森林水库”的原结果。

(2)指名读第1自然段,试说出大意。

一(1)写小云雀跟妈妈到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3)云雀的心愿(14~15)自然段:云雀的心愿就是到沙漠植树,让沙漠重新变成绿洲。

(11~13)自然段:妈妈告诉小云雀,森林是一个巨大的空调器,森林里冬暖夏凉。

读课文指名读课文,对照正确、流利、通顺的要求,注意及时正音。

对于不能理解的新词可以通过解决。

随文学写“滥”“壤”“垮”“擦”四个字,能发现它们几个字的书写共同点。

三、作业读课文,看能否读出疑问。

抄写书后生字词语。

第二课时教材简析:这篇课文以小云雀和妈妈对话的形式,寓环保知识于有趣的故事中,说理形象通俗,语言富有情趣,适于朗读、复述训练。

高二语文:改造我们的学习学案

高二语文:改造我们的学习学案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教材语文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学校:年级:任课教师:语文教案 / 高中语文 / 高二语文教案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改造我们的学习学案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语文的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交流能力,学习语文是为了更好的学习和工作,为了满足人类发展和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高中高二语文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

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改造我们的学习》学案一、学习目标1、理解文章是怎样围绕观点选用材料进行逻辑论证的,了解议论文的要素特征2、明确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马列主义的基本原则,树立实事求是的学风。

3、学会筛选信息,积累文中成语。

二、学习重点1、清晰的思路,典型的例证2、准确、鲜明、生动的语言三、学习方法采用整体感知、勾画关键语句、精读重点语段的阅读方法四、教学时数:两教时第一课时学习要点:整体感知文章思路,研读第一部分。

学习步骤:1、导入:学生回忆已读的毛泽东的诗文,进入感知这一篇论辩色彩强烈的议论文。

2、在预读课文的基础上,自测《课课练》“识别记忆”应掌握的成语的含义:(1)、前仆后继(2)、生吞活剥(3)、等闲视之(4)、有的放矢(5)、哗众取宠(6)、徒有虚名(7)、若明若暗(8)、粗枝大叶(9)、夸夸其谈(10)、谬种流传(11)、华而不实(12)、可歌可泣3、根据单元学习重点和课文学习重点,要求筛选主要观点及其论据,筛选重要语句。

同学们速读全文,整体感知文章思路4、带着以下问题通读全文(1)、部分与部分之间、段落与段落之间都是有机联系的,文章少不了相应的关键句,请注意这些词语的筛选。

请首先画出显示文章思路的语句。

(2)、围绕文章题目,全文是如何展开的,段落与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是怎样的?议论问一般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本文符合这样的过程吗?具体说明。

《改造我们的学习》教案高中语文教案

《改造我们的学习》教案高中语文教案

《改造我们的学习》教案高中语文教案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改造我们的学习》这篇文章的主题和背景。

让学生掌握学习的重要性和方法。

1.2 教学内容阅读并理解《改造我们的学习》这篇文章。

讨论文章中提到的学习的重要性和方法。

1.3 教学方法通过阅读和讨论,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内容。

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方式,并尝试改进。

第二章:学习的重要性2.1 教学目标让学生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

让学生了解不同领域的学习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2.2 教学内容阅读并理解文章中关于学习重要性的部分。

讨论学习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2.3 教学方法通过阅读和讨论,让学生理解学习的重要性。

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学习目标和动机。

第三章:改造我们的学习方法让学生了解不同的学习方法。

让学生学会如何改造自己的学习方法。

3.2 教学内容阅读并理解文章中关于学习方法的部分。

讨论如何改造学习方法。

3.3 教学方法通过阅读和讨论,让学生了解不同的学习方法。

引导学生尝试改造自己的学习方法。

第四章:案例分析4.1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案例分析,理解学习方法的实际应用。

让学生学会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4.2 教学内容阅读并分析文章中的案例。

讨论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4.3 教学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让学生理解学习方法的应第五章:实践与反思5.1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巩固所学的学习方法。

让学生学会如何对自己的学习方法进行反思和调整。

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实践。

讨论实践过程中的问题和反思。

5.3 教学方法通过实践活动和讨论,让学生将所学的学习方法应用到实际中。

引导学生学会反思和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

第六章:学习计划与时间管理6.1 教学目标让学生学会如何制定学习计划。

让学生了解如何进行时间管理,提高学习效率。

6.2 教学内容阅读并理解文章中关于学习计划和时间管理的部分。

讨论如何制定学习计划和进行时间管理。

6.3 教学方法通过阅读和讨论,让学生了解学习计划和时间管理的重要性。

改造我们的学习教案(篇三)

改造我们的学习教案(篇三)

改造我们的学习教案一、教学目的:1.掌握议论文的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的“三段式”逻辑思路和论证结构。

2.学习运用在对比中褒贬分明的论证方法。

3.学习准确、严谨、生动、活泼的语言。

二、教学重难点:1.理清并学习本文严密的逻辑思路和结构。

2.筛选主要观点和论据。

3.筛选重要语句。

三、教学时数: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语背景简介。

1.本文是毛泽东同志在延安干部会议上所作的报告。

2.本文是1941年延安整风运动的重要学习文件。

3.延安整风是对过去几次“左”右倾机会主义的清算。

4.整风运动的内容主要是“整顿三风”,即: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

当时,毛泽东同志作了三个动员报告:整顿学风——《改造我们的学习》整顿党风——《整顿党的作风》整顿文风——《反对党八股》在中国共产党艰难成长的历史上,1941年是个值得纪念的时期,在建党20周年的时候,毛泽东同志在革命圣地延安发动了著名的“延安整风运动”,三篇文章其中影响最大的是《改造我们的学习》。

二.解题:教师板书课题,将“改造”误写为“改进(改善)”。

学生指出。

“改进”“改善”是在原基础上改进一步,“改造”是彻底改变,改掉旧的,建立新的。

“改造”的程度重于“改变”“改善”等,而且要破旧立新,反映出毛泽东对当时极为不满,对教条主义深恶痛绝,而且这不是个别现象,程度深,面积广,希望彻底改造学风,否则革命事业就难以前进。

三。

研读课文,指导学生把握全文的论证结构。

1、尽量调动学生自求,自知。

提炼论点、加小标题、缩写等手段,一方面促使学生认真阅读课文,一方现培养学生的概括力、文字组织能力。

在具体操作中,可将三个问题分化,逐一提出解决。

给充分必要的思考、缩写时间后,解答问题。

)2.用“跳读法”把握全文要点启发:“我们拿到一本论著,想用最快的速度大体了解全书内容要点,可以采用什么方法呢?(明确:可以看封面后边的内容提要,并快速浏览目录页上的章节标题等)那么,我们拿到一篇议论文,想在最短的时间里迅速把握全文要点,可以采用什么方法呢?(明确:可以采用首尾跳读法,即速读文章的开头、结尾和每一部分开头的话;如果文中有小标题,当然还应抓住各部分的小标题。

【K12学习】《改造我们的学习》学案_1

【K12学习】《改造我们的学习》学案_1

《改造我们的学习》学案学习目标掌握常见词语的读音及成语的含义。

掌握多种论证方法的综合运用。

学习本文准确、严谨、生动、活泼的语言。

掌握筛选信息的方法,提高辨析内容和筛选重要语句的能力。

明确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马列主义的基本原则,树立实事求是的学风。

课文解读关于“墙上芦苇”和“山间竹笋”解缙,字大绅,吉水人,明朝洪武年间进士,曾草疏万言书,指斥时政,明太祖很赏识他的才能。

一生中官职几经起落,终被人陷害,死于狱中。

曾与黄淮等人奉旨撰《古今烈女传》,又有《文毅集》十六卷。

《明史》中有他的传。

解缙治学严谨,鄙视那些哗众取宠,徒有虚名的人。

有一次,一个秀才找他联对,念道:“牛跑驴跑跑不过马;鸡飞鸭飞飞不过鹰。

”解缙听了大笑,当场也作了一副对联送他:“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秀才听了,顿时满面羞愧。

课文重点语句探究.部分中,提到我国近百年来的历史,在此阶段,究竟有哪些人物奋斗牺牲、前仆后继,去摸索救国救民的真理?提示:在这阶段,主要有1839年的林则徐禁烟运动,1851年洪秀全领导太平天国,1895年康有为倡导戊戌变法,1911年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他们是在中国共产党出世以前为救国救民而摸索真理的代表。

具体事迹,可参看中国近代史有关史料。

.为什么当时的许多马列主义的学者在研究历史时也是“言必称希腊”?提示: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的弱国,成为世界列强瓜分的对象。

为使中国强盛起来,有不少有志之士便到英、法、德、日等强国去学习,俄国十月革命胜利之后,又有不少人到苏联去学习。

在当时,学习外国形成一股风,特别在知识分子中,影响很大。

但不少人的学习方法是教条主义的,这种教条主义的方法也影响到党内,在研究马列主义理论时,也只是生搬硬套外来的东西,而不重视研究本国的历史和现状。

论证方法分析例证法文中常引用典型事例证明论点。

如部分在提出论点之后,作者便概述了二十年来党对马列主义的认识、学习和发展的历程等概括性的事例作论据。

(完整版)《改造我们的学习》教案(2024)

(完整版)《改造我们的学习》教案(2024)
感谢观看
2024/1/30
29
时间管理
为了提高学习效率,我会制定详 细的学习计划,合理分配时间, 确保每天的学习任务都能按时完
成。
心态调整
面对学习中的困难和挑战,我始 终保持积极的心态,相信只要努 力就一定能够克服。同时,我也 会与同学、老师交流心得,共同
解决问题。
2024/1/30
20
05
实践活动设计与实施
2024/1/30
2024/1/30
5
教学方法与手段
讲授法
通过教师讲解,引导学 生理解文章的主要观点
和思想内涵。
2024/1/30
讨论法
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 ,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
见解和看法。
案例分析法
多媒体教学
结合具体案例,帮助学 生理解如何将理论知识
应用于实际学习中。
6
利用多媒体课件、视频 等教学资源,丰富教学 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制定计划
学生制定详细的学习计划,包 括学习内容、时间安排、复习
方法等。
执行计划
学生按照计划执行,不断调整 和完善,确保学习效果。
监督检查
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计划进行监 督检查,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指
导。
2024/1/30
24
06
课程总结与反思
2024/1/30
25
回顾本次课程重点内容
介绍了改造学习的必要性和重要 性,引导学生认识到改造学习对 于个人成长和未来发展的重要性

详细讲解了如何制定学习计划、 如何高效学习、如何记忆和复习 等改造学习的具体方法和技巧。
通过实例分析和互动讨论,帮助 学生深入理解改造学习的实践应 用,并引导学生将所学方法应用

《改造我们的学习》学案

《改造我们的学习》学案

《改造我们的学习》学案一、预习案【学习目标】1、能理清文章的论证结构,找出论点,分清文章的引论、本论、结论三部分,分析各部分的逻辑关系。

2、能分析课文中运用的例证、对比论证及引证法,能说明这些论证方法的使用特点及对论证论点的作用。

3、引导学生学习对问题的辩证分析的方法。

一、解题“我们”是指全党的同志,特别是党的干部;“学习“是指全党同志的学习,特别是对马列主义理论的学习,而且这里的学习主要指学习态度,也即学风,是学习的根本问题。

思考:标题中为何使用“改造”而不用“改变”?二、导读背景本文是毛泽东同志在延安干部会议上所作的报告。

本文是1941年延安整风运动的重要学习文件。

延安整风是对过去几次“左”右倾机会主义的清算。

整风运动的内容主要是“整顿三风”,即: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

当时,毛泽东同志作了三个动员报告:整顿学风——《改造我们的学习》;整顿党风——《整顿党的作风》;整顿文风——《反对党八股》二、通读全文,画出思维导图:提示:本文作为一篇议论文,又可以找到基本的结构形式,即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三个大的组成部分。

可按三大块列一个简要提纲。

四、阅读思考:本文有一个重要论点“理论和实际的统一”贯串全文,成为连结全文的中心线索。

这一论点和全文的中心论题(也可以叫论点)是什么关系呢?这一论点是怎样将全文的各部分材料连结起来的呢?【学习目标】1、识记课文中的生字词,理解课文中成语的含义。

2、能理清文章的论证结构,找出论点,分清文章的引论、本论、结论三部分,分析各部分的逻辑关系。

3、能分析课文中运用的例证、对比论证及引证法,能说明这些论证方法的使用特点及对论证论点的作用。

【重点难点】1、能理清文章的论证结构,找出论点,分清文章的引论、本论、结论三部分,分析各部分的逻辑关系。

2、能分析课文中运用的例证、对比论证及引证法,能说明这些论证方法的使用特点及对论证论点的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改造我们的学习》学案学习目标1.掌握常见词语的读音及成语的含义。

2.掌握多种论证方法的综合运用。

3.学习本文准确、严谨、生动、活泼的语言。

4.掌握筛选信息的方法,提高辨析内容和筛选重要语句的能力。

5.明确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马列主义的基本原则,树立实事求是的学风。

课文解读关于“墙上芦苇”和“山间竹笋”解缙(1369—1415),字大绅,吉水人,明朝洪武年间进士,曾草疏万言书,指斥时政,明太祖很赏识他的才能。

一生中官职几经起落,终被人陷害,死于狱中。

曾与黄淮等人奉旨撰《古今烈女传》,又有《文毅集》十六卷。

《明史》中有他的传。

解缙治学严谨,鄙视那些哗众取宠,徒有虚名的人。

有一次,一个秀才找他联对,念道:“牛跑驴跑跑不过马;鸡飞鸭飞飞不过鹰。

”解缙听了大笑,当场也作了一副对联送他:“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秀才听了,顿时满面羞愧。

(引自黄荣章《古今楹联拾趣》)课文重点语句探究1.第一部分中,提到我国近百年来的历史,在此阶段,究竟有哪些人物奋斗牺牲、前仆后继,去摸索救国救民的真理?提示:在这阶段,主要有1839年的林则徐禁烟运动,1851年洪秀全领导太平天国,1895年康有为倡导戊戌变法,1911年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他们是在中国共产党出世以前为救国救民而摸索真理的代表。

具体事迹,可参看中国近代史有关史料。

2.为什么当时的许多马列主义的学者在研究历史时也是“言必称希腊”?提示: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的弱国,成为世界列强瓜分的对象。

为使中国强盛起来,有不少有志之士便到英、法、德、日等强国去学习,俄国十月革命胜利之后,又有不少人到苏联去学习。

在当时,学习外国形成一股风,特别在知识分子中,影响很大。

但不少人的学习方法是教条主义的,这种教条主义的方法也影响到党内,在研究马列主义理论时,也只是生搬硬套外来的东西,而不重视研究本国的历史和现状。

论证方法分析1.例证法文中常引用典型事例证明论点。

如第一部分在提出论点之后,作者便概述了二十年来党对马列主义的认识、学习和发展的历程等概括性的事例作论据。

第二部分在论证“还有很大缺点”时,列举了研究现状、研究历史、学习理论三个方面“极坏的作风”,也是用概括性的事例来论证。

在后面接着论证主观主义学风使“理论和实际分离”时,则列举了“教哲学的不引导学生研究中国革命的逻辑,教经济学的不引导学生研究中国经济的特点,教政治学的不引导学生研究中国革命的策略,教军事学的不引导学生研究适合中国特点的战略和战术”,“在延安学了,到富县就不能应用。

经济学教授不能解释边币和法币,当然学生也不能解释”等典型事例加以证明,使论证充分有力。

2.引证法作者在举事例的同时,为了增强说服力,有时还引用革命导师的论断来加以证明。

如第三部分中为了强调客观实际的重要性,作者指出:“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教导我们说:应当从客观存在着的实际事物出发,从其中引出规律,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

”在论证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学习态度时,作者则引用了斯大林关于“把革命气概和实际精神结合起来”的论述,从而增强了论证效果。

3.对比论证的第三部分运用了典型的对比论证方法,把主观主义的学习态度同马列主义的学习态度,从表现、特点等方面逐一加以对照,揭示了主观主义的危害,论证雄辩有力。

另外第一部分谈成绩是从正面来论证改造我们学习的重要性,而的第二部分谈缺点则是从反面来论证改造我们学习的必要性,这也是一种对比。

学习本文准确、鲜明、生动的语言本文语言准确、鲜明。

作者还善于使用口语、成语和文言词语,善于运用修辞手法,使语言生动活泼。

语言的准确性,一是表现在用词的恰当上。

如第一部分在谈到我党“幼年”时期和“现在”对马列主义认识上的差距时,分别称之为“何等肤浅,何等贫乏”和“深刻得多”“丰富得多”。

“肤浅”和“深刻”是用以表明认识程度的一组反义词,“贫乏”和“丰富”是用以表示认识广度的一组反义词,作者不但用这两组反义词相对举,说明两者的差距,而且在“肤浅”“贫乏”之前都加上了“何等”二字,说明其严重的程度;而在“深刻”“丰富”之前却未加“何等”,是在后面用了“得多”二字,更准确地反映了客观的实际情况。

再如第一部分的论点用了“日益结合”的提法,“日益”一词很客观地写出了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逐步结合的过程,用词也是很准确的。

再如“错误常常是正确的先导”一句中,“常常”一词也用得很恰当,如不用就会把这一特称判断变成了全称判断,就犯了以偏概全的毛病。

二是表现在用词的分寸掌握得很好,如文中说,“共产党领导机关的基本任务,就在于了解情况和掌握政策两件大事”,“基本”二字很有分寸,表明了说的并不是所有的任务,而是主要的根本的任务。

又如第二部分在列举了主观主义学风的表现之后,说;“当然,上面我所说的是我们党里的极坏的典型,不是说普遍如此。

但是确实存在着这种典型,而且为数相当地多,为害相当地大,不可等闲视之的。

”先强调是“极坏的典型”,不是“普遍”的,然后又用了两个“相当地”,这样既表明了不是一片漆黑,同时又使人看到了问题的严重性,用词是很有分寸的。

语言的鲜明性,一是表现在作者善于进行正反对比。

如第二部分在谈到学习理论方面存在的问题时,作者写道:“他们违背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所谆谆告诫人们的一条基本原则:理论和实际统一。

他们既然违背了这条原则,于是就自己造出了一条相反原则:理论和实际分离。

”这样把两条相反的“原则”对举,显得鲜明有力。

另外第三部分中把主观主义态度和马克思列宁主义态度加以对比,也是十分鲜明的。

二是表现在爱憎分明的态度上。

作者拥护什么,反对什么毫不含糊。

如当谈到主观主义的实质时,作者大声疾呼:“这种反科学的反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主观主义的方法,是共产党的大敌,是工人阶级的大敌,是人民的大敌,是民族的大敌,是党性不纯的一种表现。

大敌当前,我们有打倒它的必要。

只有打倒了主观主义,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真理才会抬头,党性才会巩固,革命才会胜利。

”一连串的排比,是非爱憎分明。

语言的生动性,一是表现在作者很善于使用口语和富有表现力的成语上,如用“闭塞眼睛捉麻雀”“瞎子摸鱼”来形容主观主义者不注重调查研究,用“言必称希腊”“对于自己的祖宗,则对不住,忘记了”这样的口语说明主观主义者不注重研究历史,使显得活泼,有风趣。

用“粗枝大叶”“夸夸其谈”“生吞活剥”“一知半解”等成语来形容主观主义者的不细心调查,空谈理论,无知、教条,都很形象、深刻,同时也很简练。

二是表现在灵活使用一些文言词语,古为今用上。

如“无实事求是之意,有哗众取宠之心”,“为之一新”,“等闲视之”,“若明若暗”,“诸如此类”,“懂得甚少”等等,言简意赅,富于表现力。

三是表现在多处运用比喻、排比、对偶等修辞手法上。

如用“留声机”比喻留学生一切照搬外国,用“钦差大臣”“瞎子摸鱼”等比喻主观主义者不了解实际乱发号施令,既贴切生动又通俗易懂。

文中多处使用排比,如“这种作风,拿了律己,则害了自己;拿了教人,则害了别人;拿了指导革命,则害了革命”,语意跌宕,层层深入。

在描绘主观主义态度的表现时,连用了三个“在这种态度下”,分别从三个方面加以揭示,气势连贯,揭露深刻。

文中对偶的句子除了引用解缙的对联外,还有“不以为耻,反以为荣”,“华而不实,脆而不坚”,“无实事求是之意,有哗众取宠之心”等等。

都增加了语言的生动性。

能力训练一、基础知识.给下列加横线的字注音。

前仆后继()华而不实()滥调()生吞活剥()有的放矢()谬种流传()谆谆告诫()哗众取宠()2.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粗枝大叶自以为是一知半解引人入胜B.漆黑一团责无旁贷发号施令言简意该c.弥天大罪旁证博引微不足道文过饰非D.主观臆断革命气慨误人不浅实是求事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关联词,最恰当的一项是()①不是为了要解决中国革命的理论问题、策略问题而到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那里去找立场、观点,为了单纯地学理论而去学理论。

②如果有人真正想诊治自己的毛病的话,我劝他把这副对子记下来;再勇敢一点,把它贴在自己的房子里的墙上。

③打倒了主观主义,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真理才会抬头,党性才会巩固,革命才会胜利。

④不论是近百年的和古代的中国史,在许多党员的心目中漆黑一团。

A.就是不妨只要还是B.而是或者只有还是c.而不妨只要而是D.就是或者只有而是4.下面句子中空白处的三个短语,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但是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革命之后,才找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个最好的真理,作为解放我们民族的最好武器,而中国共产党则是拿起这个武器的、和。

A.宣传者组织者倡导者B.倡导者宣传者组织者c.宣传者倡导者组织者D.倡导者组织者宣传者5.选出下列各句修辞手法运用不同类的一项()A.找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个最好的真理,作为解放我们民族的最好的武器。

B.他们起到了留声机的作用,忘记了自己认识新鲜事物和创造新鲜事物的责任。

c.有些人对于自己的东西既无知识……从外国故纸堆中零星地捡来的。

D.……不懂得中国,对于中国昨天和前天的面目漆黑一团。

二、阅读语段,完成文后问题请加高你最短的那块“板”有一个著名的木桶理论,其观点颇耐人寻味。

它的内涵是,木桶的最大盛水量不取决于最长的木板,而取决于最短的那一块木板。

这也就是所谓的“短板效应。

”这个理论给我们的启示是多方面的。

万物之灵的人类是大自然的杰作,但作为个体,我们每个人在做人、学习、工作方面都有这样那样的缺憾和不足,都或多或少存在着瑕疵和败笔,这些不尽如人意之处就是我们身上最短的那块木板。

A就说做人吧。

现实生活中,有许多人或德盛于才,或才旺于德,或德才兼备而健康不佳。

遗憾的是,不少人对自己的这些“短板”①,不愿设法修补加高它,却②于自己的“长板”,错误地认为一俊可以遮百丑。

B在学习方面,很多同学人为地给自己制造了“短板”。

本来,基础教育阶段开设的课程都是应当认真学好的,但一些学生过早偏科,急于给自己定位,完全按个人的兴趣和爱好行事。

把全部心思用于专修一门或某几门课程,将其他基础课程置诸脑后。

爱好理科的,整天沉湎于数理化的演算中而③,对语文则不闻不问;喜欢文史哲的,终日搜集文史哲方面的资料而痴情不改,对数学则④。

幻想仅凭几门功课的优势打天下,无休止地在“长板”上大做,从不花气力去加高自己的“短板”。

结果造成了长者愈长,短者愈短,如此作为,怎能全面开发智力、太高综合素质?又如何能建立起自己富丽堂皇、巍峨坚固的知识殿堂?c再拿语文的学习来说,大多数同学虽认识到了语文的重要性,但对听说读写四种基本的语文能力却不是⑤。

有的只钟情于阅读,但懒于动手写作,视作文为畏途,每次作文不是⑥,便是一拖再拖,书读得不少,却写不出像样的作文;有的只醉心于写作,而疏于广泛阅读和积累,日久天长,导致阅读理解能力、分析鉴赏能力的萎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