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形组合建构一

合集下载

大班数学活动教案《组合与构建》3篇

大班数学活动教案《组合与构建》3篇

大班数学活动教案《组合与构建》大班数学活动教案《组合与构建》精选3篇(一)教案名称:组合与构建教学对象:大班学生教学目标:1. 通过游戏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2. 引导学生理解组合的概念,能够用不同的物品进行组合和构建。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教学准备:1. 游戏材料:各种形状和大小的积木、彩色纸、剪刀、胶水等。

2. 教学辅助工具:黑板、彩色粉笔。

教学流程:Step 1:引入活动(5分钟)1. 与学生一起回顾上一堂课学习的内容,重温构建的概念。

2. 提问:你们平时都喜欢用积木做些什么?有没有用过其他材料进行构建呢?Step 2:讨论与示范(10分钟)1. 讨论:请学生讨论,如果给你们一些积木和彩色纸,你们能有什么创意来进行组合和构建?2. 教师示范:教师可以示范一些简单的组合和构建操作,例如用积木搭建房屋模型、用彩色纸剪出各种形状再组合起来等。

Step 3:分组活动(15分钟)1. 将学生分为小组,每个小组可以分享一些自己的创意。

2. 每个小组选择一个队长,队长负责指挥组员进行组合和构建。

3. 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创意和发挥想象力,可以给予奖励和表扬。

Step 4:展示与讨论(10分钟)1. 每个小组展示自己的构建作品。

2. 其他小组可以提出问题和建议,学生们可以相互交流,分享自己的感受和创意。

3.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构建作品中的组合方式和构建原理。

Step 5:总结与延伸(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组合和构建的重要性。

2. 提醒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积极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进行组合和构建。

3. 提醒学生注意安全和经济性,避免浪费材料。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游戏活动,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学生们通过实际操作,理解了组合的概念,并能够用不同的物品进行组合和构建。

小组活动中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在后续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更复杂的组合和构建活动,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

中班建构区游戏教案

中班建构区游戏教案

中班建构区游戏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建构区游戏指导手册》第三章——空间想象力培养。

详细内容包括:基本几何图形的认识(如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等),运用这些基本图形组合成不同的建筑结构,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想象、实践,培养空间概念和建构技能。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认识并掌握基本几何图形,并能够运用到建构游戏中。

2. 培养幼儿的空间想象力,提高建构技能。

3. 培养幼儿的团队协作能力,增强沟通与交流。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几何图形的组合与应用,空间想象力的培养。

教学重点:基本几何图形的认识,建构技能的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建构区游戏指导手册、模型建筑、范例图纸。

学具:各种基本几何图形的积木、拼插玩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模型建筑,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建筑物的特点。

邀请幼儿分享自己见过的建筑物,激发幼儿对建构游戏的兴趣。

2. 新课导入(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引导幼儿认识基本几何图形。

通过范例图纸,让幼儿观察并讨论如何运用基本几何图形组合成建筑物。

3.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以一个简单的建筑物为例,讲解如何运用基本几何图形进行建构。

讲解过程中,引导幼儿关注图形组合的顺序和方法。

4. 随堂练习(15分钟)幼儿根据范例图纸,尝试运用基本几何图形进行建构。

教师巡回指导,及时解答幼儿在建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5. 小组合作(15分钟)将幼儿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共同完成一个建构任务。

鼓励幼儿相互交流、协作,共同解决问题。

教师邀请各小组展示自己的建构作品,并让幼儿分享建构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六、板书设计1. 课程主题:建构区游戏——空间想象力培养2. 基本几何图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等3. 构建步骤:a. 观察范例图纸b. 选择合适的基本几何图形c. 按照顺序进行组合d. 完成建构任务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运用基本几何图形,设计并建构一座自己喜欢的建筑物。

结构游戏 (1)

结构游戏 (1)

第五,提供适合大班幼儿特点的结构材料, 以积木为例: ①大积木 :一些不规则形状的积木也可提供。 ②中、小型积木 ③平面板:和中班用途相似 ④辅助材料:与中、小班材料相似。只是材 料形状可更多些。
六、结构游戏的创编 案例:小猪造房子 P67《幼儿游戏与指导》
(一)创编新的建构主题 1、根据活动需要,教师提议确定主题 如,大班开展主题活动“我爱首都北京” 教师根据主题向幼儿提议四次结构游戏内容:
四、结构游戏的指导方法
1、模拟结构的指导方法
案例:小班模拟构造“花”P63《幼儿游戏与指导》
让幼儿看平面图结构物体或看实际物体结构, 从中学习结构的技能,获得结构的基本方法。 模拟构造活动的具体指导:要选择模拟对象, 即让幼儿知道拿什么来模仿。
Q:幼儿结构模仿的对象有哪些呢?
幼儿结构模仿的对象有以下四种: (1)对结构物的模拟:结构物是一种立体结构造型的范 例,幼儿模仿范例,再现范例,并在操作中掌握技能。 (2)对结构图纸的模拟:这种模拟要求幼儿首先观察图 纸中的结构造型,然后将其变为立体结构造型。 (3)对实物、玩具等形象的模拟:实物、玩具这种范例只 有主题形象的造型,而无结构造型,所以,幼儿在模拟时要 进行结构造型的创造。 (4)对物体形象图的模仿(如照片、画等):这种模拟不 仅要求幼儿将图中的形象变为结构造型,还要将平面造型变 为立体造型。
大、中、小型积 木、主题建构积木、 拼插积木、榔头积木 动物积木等
(二)积塑构造游戏
(三)拼棒游戏 用小棍、塑料管或用糖纸搓成棍等作为游 戏材料,经过卫生及色彩加工,拼接成各种造 型。
(四)拼图拼板游戏
1.图像组合拼图:是将图案分散的各部分拼合 成一幅完整的图案或画面的游戏。 (1)几何图形组合拼图 (2)美术图形组合拼图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组合与构建》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组合与构建》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组合与构建》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利用构建工具进行简单的组合和构建2.学生能够发现和描述不同形状的物品和组合3.学生能够区分和辨认各种形状和颜色4.学生能够学习和练习用简单的语言来描述形状和组合教学准备1.构建玩具2.不同形状和颜色的图形卡片3.认识形状和颜色的歌曲和故事书4.小组合作表格5.评估表格教学过程第一步:介绍主题思路在开始教学之前,先向学生介绍本次教学的主题思路:组合与构建。

通过课堂讨论和问题引导,让学生理解本次课程的目标并进入接下来的教学内容。

第二步:认知形状和颜色让学生听一首简单的颜色和形状的歌曲,让他们开始认识和熟悉不同的颜色和形状。

接着,讲解形状和颜色的基本概念,如圆形、方形、红色、蓝色等等。

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分享一下形状和颜色的知识。

第三步:触摸和识别图形卡片给每个学生发一些不同形状和颜色的卡片,让学生看图形卡片,开始触摸和识别卡片。

老师可以组成问题,根据不同的形状和颜色向学生询问一些简单的问题,如“这是一个什么形状?”“这是哪个颜色?”等等。

第四步:构建和组合老师展示一些构建玩具,并讲解如何用构建工具进行简单组合和构建。

在组建之前,老师可以带领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规划,让学生共同决定要建造什么。

各小组参与设计和构建,而老师可以给他们一些指导和建议。

学生可以互相交流和帮助,共同完成后形成一个小组。

第五步:观察、描述和记录完成组建后,学生可以观察和描述它们的作品。

在小组合作表格上填写他们的认知和组合的质量,记录他们使用构建获得的经验。

第六步:总结与评估在讨论和记录完成后,老师请学生进行小结和回顾。

老师可以根据小组合作表格,向学生提供一些反馈和建议。

通过讨论和回答问题,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形状和组合的概念,提高他们的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评估标准1.学生识别和描述了不同的形状和颜色2.学生能够主动找到构建玩具并利用其进行组装和构建3.学生对自己作品的构建和组合进行了观察、描述和记录4.学生能够用自己的简单语言描述形状和组合总结通过这次课程,幼儿园大班的学生们学会了如何使用构建工具进行简单的组合和构建,发现和描述不同形状的物品和组合,学习和练习用简单的语言来描述形状和组合。

第一节 结构游戏

第一节 结构游戏

• 对幼儿的美育有特殊作用
(一)发展幼儿手的协调动作
• 手的小肌肉发展。 • 训练目测能力 • 手眼协调、手脑并用,感觉器官灵敏,发展感知运 动技能
(二)促进幼儿创造思维的发展
• 一切结构活动都以丰富的想象和创造思维为基础。 • 想象中的形体——选材、数量、种类、顺序、排列组 合——感知觉观察力,形象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设 计、构思能力和布局能力,工作的目的性、计划性和创 造性。
3.结构游戏是幼儿的一种造型艺术活动 • 美术欣赏能力、艺术造型的简单知识与技能。 • 结构造型:立体(如雕塑类似) • 幼儿的结构造型生动、形象,反映了他们对生活中美的 感受和对创造美的追求,具有审美意义。
二、结构游戏的分类
• • • • • • • 积木建筑游戏 积塑构造游戏 积竹游戏 金属结构游戏 拼图游戏 串珠、串线、编织游戏 玩沙、玩雪、玩水游戏
(三)丰富幼儿的知识、经验
• 以知识、经验为基础 • 同时获得知识经验。材料性质用途;结构特征、比例 关系、空间方位;数理知识;造型知识等。组合、堆 积、排列的经验。
(四)培养幼儿优良的个性品质
• 元件多——认真、细心、坚持,注意力集中、沉着、 失败不气馁、坚持到底 • 合作机会——信心,团结友爱、友好协作
一、结构游戏特点
1. 结构游戏是幼儿的一种创造性活动 • 结构玩具是一种素材玩具。单独一个结构元件并无意 义,只是组成各种物体形象的素材,而当这些素材被 组合成某一结构物时,才有意义。 • 结构玩具作为一种素材玩具,为幼儿的结构活动提供 了想象创造的广阔天地。
2.结构游戏是幼儿的一种操作活动 • 结构玩具作为素材,只有在幼儿的实际操作中,即构 造活动中,才具有可玩性。 • 孩子只有在拼搭活动中才能得到愉快和满足,离开构 造活动,也就无所谓结构游戏。 • 结构游戏体现了幼儿利用建筑材料动手造型的兴趣和 需要。

大班数学活动教案《组合与构建》

大班数学活动教案《组合与构建》

大班数学活动教案《组合与构建》教案标题:组合与构建教案目标:通过组合与构建的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合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对象:小学四年级学生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准备:1. 相关教学参考书籍、绘图工具和活动材料。

2. 小组活动所需的组合材料:积木、纸牌、磁贴等。

3. 小组活动所需的操场或室内空间。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Step 1:导入活动(15分钟)1. 老师介绍今天的数学活动主题:“组合与构建”。

2. 老师引导学生回顾组合与构建的概念,并给出一些例子,例如:用几种不同的积木构建高塔、用纸牌组合成房子等。

3. 老师提问学生:你们有没有想过自己组合和构建一些东西呢?可以举例子。

Step 2:理论学习(15分钟)1. 老师给出组合与构建的定义,并与学生一起讨论其特点和重要性。

2. 老师讲解组合与构建的基本规则和原则,例如:相同的积木可以组合成不同的形状,相同形状的积木可以组合成不同的构建物等。

Step 3:观察与讨论(20分钟)1. 老师组织学生观察并讨论一些已经组合和构建好的模型或图形,例如:一些学生的积木造型、纸牌屋等。

2. 老师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想法,对观察到的构建物进行分类或比较,例如:分类别不同的纸牌屋、比较不同的积木造型等。

3. 老师引导学生总结观察到的规律和特点,并和学生一起讨论这些规律和特点的原因。

第二课时:Step 4:小组活动(30分钟)1. 老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分发一些组合材料,如积木、纸牌、磁贴等。

2. 老师提出一个任务,例如:用给定的材料组合和构建一个稳定的塔。

3. 学生在小组内展开讨论,通过试错和合作,尝试解决任务。

Step 5:展示与反思(20分钟)1. 每个小组展示他们完成的组合和构建作品,并向其他小组介绍他们的构建过程和创意。

2. 学生和老师一起对各组的作品进行讨论和评价,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对其他组作品的观察和评价。

3. 老师引导学生总结组合与构建的经验和方法,并帮助学生总结一些规律和原则。

结构游戏 (1)分析

结构游戏 (1)分析

4、注重培养幼儿的游戏常规 建立必要的游戏规则(材料轻拿轻放、需要多少
材料取多少、剩余材料及时归还),学习收拾、整理建 构材料,保护自己和别人的建构成果,在集体构造中学 会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二)游戏场地、材料 的准备 1、提供时间场地 2、提供结构材料 小班:同一种类、数
如,有的幼儿开始说要搭房子,可听到别的小朋友说要 建汽车时,又会改建汽车。
(2)指导
第一,教师要引导幼儿认识结构材料,有意识 地搭简单的物体给他们看,也可以带领他们参观中、 大班幼儿的结构活动,引起幼儿对结构活动的兴趣。
第二,结构活动开始时,要给幼儿安排结构场 地和准备足够数量的结构元件。结构元件应该每人一 份,建立最初常规使他们能彼此不妨碍地开展游戏活 动。
形状多样的各类 积塑需要接插(如, 一字插、十字插、整 对插、环形插、正方 形插等)、镶嵌、整体
连接、端点连接、交叉连 接、围合连接。
塑料或木制的螺 丝系列需要捶打、敲击、 旋转等技能。
四、结构游戏的组织和指导 (一)游戏知识技能的指导 1、引导幼儿认识建构材料 2、丰富幼儿的相关经验 3、引导幼儿掌握基本建构技能 积木的排列组合(铺平延长、对称排列、架空盖顶 、间隔堆积等),积塑的插接镶嵌(整体连接、交叉连 接、端点连接、围合连接、填平组合),穿珠(单线交 叉、单线循环、多线分合),编制(辫子、穿插、圆心 、打结编织),黏合造型等。 学会看平面图纸,能把平面结构变为立体结构,能 在搭建过程中发现问题。
A.模拟建构天安门、人民英雄纪念碑 B.观看图片模拟建构天坛 C.模拟建构长城 D.主题建构“我爱首都北京”
2、关注幼儿想法,挖掘生成建构主题 案例:热闹的马路 P67《幼儿游戏与指导》
3、教师启发引导,生成延伸建构主题 案例:宾馆 P68《幼儿游戏与指导》

初中图形组合教案

初中图形组合教案

初中图形组合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图形的组合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审美能力。

2. 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3. 让学生了解图形组合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教学重点:1. 图形的组合方法。

2. 图形组合的创新设计。

教学难点:1. 图形组合的创意设计。

2. 图形组合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一些图形组合的实例,用于讲解和展示。

2. 学生准备剪刀、胶水等手工工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展示一些图形组合的实例,引导学生观察和欣赏。

2. 学生分享自己对图形组合的看法和感受。

二、讲解(10分钟)1. 教师讲解图形的组合方法,如拼接、叠加、镶嵌等。

2. 教师讲解图形组合的创新设计方法,如变形、重组、添加等。

三、实践(10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图形组合方法进行实践。

2. 学生利用剪刀、胶水等工具,进行图形组合的制作。

四、展示(5分钟)1. 每组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分享制作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2.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和指导。

五、拓展(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图形组合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广告设计、包装设计等。

2. 学生分享自己对图形组合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的想法和创意。

六、总结(5分钟)1.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图形组合的方法和创新设计的重要性。

2. 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总结,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悟。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实践,让学生掌握了图形的组合方法和创新设计方法,提高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在实践环节,学生积极参与,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制作出了许多有创意的图形组合作品。

在展示环节,学生乐于分享自己的作品和制作过程,增强了自信心和团队协作能力。

总之,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