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成矿学与矿产资源调查评价

合集下载

矿产预测中区域化探异常的识别和评价

矿产预测中区域化探异常的识别和评价

矿产预测中区域化探异常的识别和评价摘要:区域化探异常识别与评价是矿产预测中的主要环节,是发现矿产资源并对其质量、规模进行评价的一种科学方法,是实现矿产预测的基础和条件,也是一套系统性的工作手段。

本文从矿产预测目的和区域化探异常识别、评价的作用入手,结合矿产工程实例,对区域化探异常的识别方法和异常评价的指标参数进行了简要分析,仅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矿产预测;区域化探异常;异常识别;异常评价一、化探异常分析相关技术体系1.1特殊景观区域具体化探技术地表生态作用以及条件是直接由地理景观决定的,对富集规律、地表迁移以及分散规律等都会造成直接影响。

所以,通过对特殊景观区域表生介质进行采样,可以发展元素异常,同时做出对比以及解释。

比较常见的特殊景观包含有:沿海低山丘陵、沿海冲积平原、岩溶景观以及热带雨林景观灯。

各个特殊景观区域里面,大多数元素的相应沉积富集系数均存在非常大的差异,通过特殊景观区域具体生地球化学特性所具有的特殊性。

可以非常直观地将不同元素具有的分带特性以及地异常特征准确区分出来,从而对可能矿种以及矿床种类进行判断。

对空间上矿产相关成矿系列进行深入研究。

1.2多元分析具体溯试技术所采用的这种测试技术主要包含的方法有:等离子质谱法、感藕离子体具体光谱法、利用X射线的相应荧光光谱法、利用全谱的相应直读光谱法以及中子活化法等日。

通过多元分析这种测试技术,可以有效发现区域元素之间的组合关系了解基性以及超基性岩各种元素组合之间的关系、区域元素自身稳定性强弱具体变化关系、表生条件相关富集元素之间的变量关系以及高温热液具体活动关系等,同时得到测区所有成矿因子数据,给矿产预测工作提供比较丰富的数据依据。

1.3质量监控技术对化探异常进行评价的时候,所应用的重要技术就包括质量监控技术,就是在基于标准物质的条件下,标准规范化探评价制度、具体操作步骤、措施以及方法,从而有效监控化探异常评价质量的一种方法。

现阶段,我国已经制定的化探异常相关分析标准物质已经超过了120个,同时对化探异常具体分析测试过程进行严格有效的质量监控。

矿产勘查学

矿产勘查学

矿产勘查:在区调基础上,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运用地质科学理论,使用多种勘查技术手段和方法对矿床地质和矿产资源所进行的系统调查研究工作。

找矿地质条件:一个矿床的形成往往是各种地质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矿床的形成和分布规律是受到一定地质因素所控制。

因此,在矿产勘查工作中,把这些控制矿床形成和分布的各种地质因素称为矿产勘查地质条件。

勘探工程间距:指单个截穿矿体的勘查工程所控制的矿体面积,通常以工程沿矿体走向的距离与倾斜的距离来表示最低工业米百分值:简称米百分率或米百分值,它是对工业利用价值比较高的矿产所提出的一项综合指标,是最低工业品位与最小可采厚度的乘积。

相似类比理论:相似的地质环境和成矿地质条件可以形成相似的矿产。

相似类比的内容;成矿背景、成矿条件、矿化信息、成矿规律和类别。

矿产勘查技术方法;指那些在矿产勘查活动中,能够直接获取工作区有关矿产形成与赋存的直接或间接的信息及各种参数的技术方法。

矿产资源:由地质作用形成于地壳内或地表的自然富集物,根据其产出形式数量和质量可以预期最终开采是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的,即具有现实和潜在经济价值的物质。

矿产勘查学:研究矿产形成与分布的地质条件、矿床赋存规律、矿体变化特征和研究工业矿床最有效的理论与方法。

矿产储量:是矿产资源量中查明资源的一部分,经勘查证实存在矿体,其产出形式、数量、质量能成为当前工业生产技术条件所开发利用,国家政策法规允许开发的原地矿产资源量。

矿产资源总量:是矿产储量、暂难利用的探明资源量和潜在资源量的总和。

地质编录:是在找矿及勘探工作中,把直接观察到的地质现象(包括采样分析、鉴定的成果)或经综合研究的结果,正确地、系统地用文字和图表加以表达与说明,以解决和反映找矿勘探工作中的地质问题。

穿脉和沿脉:穿:垂直或斜交矿体走向并穿过矿体的地下水平坑道。

沿:在矿体内或矿体与围岩接触带沿矿体走向掘进的地下水平坑道。

矿体的变化性质指某矿体变化标志在矿体不同空间位置上相互之间的联系特点与变化的特征和规律。

区域矿产资源战略评价:以新疆为例

区域矿产资源战略评价:以新疆为例

关 键 词 : 区域 矿 产 资 源 战 略 评 价 ;新 疆 ;战 略 管 理
中 图 分 类 号 :F 2 . 46 1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章 编 号 :17 -1 9 2O )4O 6 一5 6 10 6 应 ,矿产 资源 评价 主要 是 针对具 体 的矿 产 资源 开
长 期 以来 ,追求 GD P的 增 长 被 看 作 为 国 家 经 济发 展 的 目标 和 动力 ,各 国在增 长模 式 的选 择 上均 以 资源 的消耗 和 索 取为 中心 环 节 。矿产 资源 作 为经 济 和社 会 发 展 的重 要物 质基 础 ,提 高其 可供 性 自然 成 为促 进 经 济发 展 的必 然选 择 。世 界 上许 多 国家通
发利 用项 目,对其 产生 的直 接经 济社 会 效益 进行 定
量 、定性 的评 价 和预测 ,然 后在 评 价 和预测 的基 础
矿 产 资源 不仅 是 人类 赖 以生存 和发展 的最 重要 的物 质 来 源 ,更 是全 球经 济 的产 业基 础 。人类 目前
上对 项 目建 设 或 区 域 矿 产 资 源 开 发 提 出 相 应 建
坏。自 2 纪 9 O世 O年代 以来 ,各 国政 府在 考 虑 经济
与社会 可 持续 发展 问题 时都 把人 口、资 源与 环境 放 到 了相 当重要 的位 置上 。可 持续 发展 逐 渐成 为 各 国 资源 、环 境政 策 的 中心 目标 和 指导性 原 则 。可 持续 发 展体现 在 矿产 资源 开发 利用 方 面最 突 出的一 个要
和 7 以上 的农 业 生 产 资料 都 是来 自于矿 产 资 源 。 O/ 9 6
在 一 些地 区矿产 资 源开 发 利用 对 区域经 济社 会发 展 与 产 业格 局 的形 成 具有 重 大 的带 动作用 ,尤 其 是在

班公湖—怒江成矿带铬铁矿资源潜力评价

班公湖—怒江成矿带铬铁矿资源潜力评价

班公湖—怒江成矿带铬铁矿资源潜力评价作者:李中王成东来源:《南方企业家》2018年第01期摘要:矿产资源是我国各个行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因此我国开展了大规模的矿产开采工程,但建设的增多迫使我国矿产开采工程需要寻找更多的开采岩体。

班公湖的怒江地段中,存在许多的青岩体及外围铬铁矿资源,基于初步的研究发现,当中蕴含这许多的矿资,为了了解具体情况,需要对其矿资源潜力进行评估。

关键词:班公湖;丁青岩体;外围铬铁0 引言现代社会的许多行业都需要依靠矿产资源进行发展,而现代的矿资源状况出现了供不应求的现象,为了确保社会各行业的发展,需要开发更多的矿产开采点。

青岩体及外围铬铁矿,是班公湖怒江地段中,常见的一种矿产岩体,其其存在巨大的矿产潜力空间,为了证实其潜力,某实例矿产开采工程开展了一系列的岩体潜力评估工作。

实例解析班公湖-怒江某矿产开采工程,为了评估其特有的青岩体及外围铬铁矿资源潜力,开展了一系列的工作[1]。

该开采工程在前期,为了构建该地区地幔橄榄岩的岩相和地质构造图,将部分铬铁矿开采地区划分,将其余定位为研究区域。

之后在区域内向下钻探500米,钻探工作结束后,总结了150平方公里的铬铁矿地质简测图,以及丁青蛇绿岩体的1:5万蛇绿岩材料。

通过对材料的检测,分析蛇绿岩当中的含矿度,并标识出铬铁矿靶区1至2处。

前期工作完毕之后,该工程首先对1:5万范围的区域地质、磁法、重力进行综合性测量,其次依照大比例尺专项测量,对地质再次的进行测量,最终完成槽探、钻探和样品采集的实地工作。

工作进展与成果2.1地质监测中发现的矿物点该工程在进行1:5万区域地质测量中,通过测量结果发现了3处矿化点,并且与实际的对矿化点特质进行分析,初步了解了区域内的蛇绿岩分布、岩貌、矿化特征、构造等。

具体来说,该区域的矿化点的岩貌主要为斜辉橄榄,在蛇绿岩体的北部分布较多,分布形状多位条带状。

后续的观测中发现,区域的东南方向蛇绿体厚度逐渐变薄,北侧出现辉石岩墙、辉长辉绿岩席。

地质学与矿产资源勘探研究矿产资源形成与富集

地质学与矿产资源勘探研究矿产资源形成与富集

地质学与矿产资源勘探研究矿产资源形成与富集地质学是研究地球构造、物质组成及其演化变化的学科,而矿产资源勘探则是在地质学的基础上,通过对地下矿产资源的调查、勘探和评价,为后续的开采作业提供依据。

矿产资源形成与富集是矿产资源勘探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

本文将重点探讨地质学与矿产资源勘探在矿产资源形成与富集方面的重要作用。

一、地质学在矿产资源形成与富集中的角色地质学作为矿产资源勘探的基础学科,对矿产资源形成与富集有着重要的影响。

首先,地质学通过对地球构造和地质过程的研究,揭示了矿产资源形成的基本规律。

例如,从大地构造角度,地壳运动和板块构造对矿产资源形成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构造断裂和岩浆活动形成的热液矿床。

从地质过程角度,侵蚀、沉积和变质等过程对矿产资源的形成和富集都有重要的影响。

其次,地质学通过对地质条件、岩石组成等的综合分析,确定了矿产资源形成与富集的有利环境和勘探标志。

通过研究地质构造和岩层的性质,可以识别出有利于矿产资源形成与富集的地质体,并为矿产资源的勘探提供指导。

二、矿产资源形成与富集的主要机制1. 热液成矿:热液成矿是指地壳内部的热水溶液在一定的地质过程和条件下,通过溶解、迁移和沉淀等作用形成矿床的过程。

热液成矿是各类金属矿床形成的重要机制之一,如铅锌矿床、铜矿床等。

在热液成矿过程中,地质学通过研究构造断裂、岩浆活动等,确定热液成矿作用的空间分布和时间演化规律,为矿产资源的勘探提供了重要依据。

2. 沉积成矿:沉积成矿是指河流、湖泊、海洋等地质环境中,矿物物质通过沉积作用积聚形成矿床的过程。

沉积成矿主要包括沉积物重矿物的富集和生物成矿,如石油、煤炭、铁矿等。

地质学通过对地质体的岩性、粒度、组成等特征的分析,确定了矿藏的形成环境以及富集规律。

此外,地质学还通过对古地理、古气候等的研究,揭示了各类沉积成矿的形成机制。

3. 变质成矿:变质成矿是指岩石在高温、高压等条件下发生变质作用,并产生矿物质的过程。

第十四章矿产预测和勘查评价

第十四章矿产预测和勘查评价

第十四章矿产预测和勘查评价矿产预测、勘查与评价是地质学的应用与实践,是矿床学理论与国民经济建设之间的桥梁,也是矿床学学科向外拓宽,与经济科学、管理科学、信息技术和勘查工程技术的交叉领域。

近年来矿产预测、勘查和评价三方面都已成为内容相当深广、方法技术性较强、发展很快的学科领域,本章从矿床学知识拓宽的角度,简要介绍其中的一些最基本的概念和方法。

第一节矿产预测一、矿产预测有关基本概念矿产资源(Mineral resources)是指在地壳内部或表面天然形成的固态、液态或气态堆积体,它们现在能够、或潜在地可以成为有经济价值的开采对象。

与第一章所论述的矿床概念比较而言,矿产资源是矿床的“超集”,是矿床概念向“潜在地可以成为有经济价值的开采对象”的拓宽,这一拓宽在一定程度上强调了矿产的经济属性。

矿产资源概念的明确,密切了矿床学、成矿规律和矿产预测研究与社会济经发展之间的联系,丰富了这些学科的研究内容,扩大了其应用范围。

矿产资源形势分析、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和矿产资源规划,已成为成矿规律研究和成矿预测的新的服务领域。

成矿预测(Metallogenic prognosis)和矿产预测(Mineral resources prognosis)含义相似。

前者主要将矿产资源(或矿产地)作为地质实体,较强调从地质成因上研究矿床的形成、分布规律,通过研究成矿地质条件、找矿标志来评价一个地区或地段未知矿产资源的存在状况,包括潜在矿产资源的质量(矿种、矿床类型、开发利用条件)、数量(资源潜力-各级资源量乃至低级储量)和空间位置(找矿远景区或找矿靶区),故更多地属于地质学范畴;后者除了考虑矿产资源的上述地质属性,同时较多考虑其技术经济属性,即开发利用的可能性和可行性,故较多地具有经济内涵。

从对矿产资源勘查和预测的本质意义上讲,将二者分开使用更合适。

矿产资源评价(Mineral resources assessment)的含义与矿产预测有较大重叠,主要差别是前者更多用于小比例尺情况下,更强调矿产资源“量、质”的估计或评价;后者可指各种比例尺的预测,“位、质、量”并重。

固体矿产资源调查评价项目成果指标释义

固体矿产资源调查评价项目成果指标释义

固体矿产资源调查评价项目成果指标释义一、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3)(一)定义在勘查工作程度只达到普查阶段要求的地段,地质可靠程度为推断的,资源量是根据有限的数据计算的,其可信度较低。

可行性评价仅做了概略研究,经济意义介于经济的—次边际经济的范围内,可行性评价可信度低。

(二)验收标准1、大致查明普查区的地质、构造情况,矿床(点)和各类异常的含矿性以及矿产分布规律和成矿远景。

2、在工作中所使用的勘查工程布置大致相当于以往勘探规范中金属和非金属矿床第一、二勘探类型的D级储量,煤炭资源简单和中等构造、稳定和较稳定煤层的C级储量所采用的工程要求。

3、大致掌握矿体(层)的形态、产状、矿石质量特征。

4、大致了解了矿床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和其他开采技术条件。

5、通过对矿石加工选(冶)性能的类比研究,作出是否具有工业利用价值的评价;对于组分复杂,矿物颗粒较细,在国内尚无工业利用成熟经验的矿产,应进行可选(冶)性试验或实验室流程试验。

6、对矿床的可行性评价已经做过概略研究。

(三)计量单位按照《矿产工业要求参考手册》中规定的“储量单位”执行。

二、经工程验证的预测资源量(3341)(一)定义根据区域地质调查研究成果、物探、化探、遥感等异常资料,经过少量勘查工程验证的,并与地质特征相似的已知矿床类比而估算的潜在矿产资源。

其工作成果可以作为部署普查工作的依据。

(二)验收标准1、大致了解工作区内的地质构造情况,矿点、矿化点、各类异常的分布范围和成矿远景。

2、在工作中所使用的勘查工程布置相当于以往勘查规范中金属和非金属矿床第一、二勘探类型的E级储量,煤炭资源简单和中等构造、稳定和较稳定煤层的D级储量所采用的工程要求。

3、初步了解了矿体的产状、规模、分布范围、矿石的品级和自然类型。

4、大致了解了矿床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和开采技术条件。

5、与地质特征相似的已知矿床进行类比,通过概略研究进行相应的投资机会评价。

(三)计量单位按照《矿产工业要求参考手册》中规定的“储量单位”执行。

中国地质调查局工作标准1∶5万区域矿产调查技术要求

中国地质调查局工作标准1∶5万区域矿产调查技术要求

5.野外工作技术要求5.1地质矿产填图技术要求5.1.1地质矿产填图的目的任务地质矿产填图的目的任务是提高测区内地质矿产研究程度,基本查明地质特征,大致查明成矿条件,发现新矿(化)点,为物化探异常解释、成矿规律研究和找矿靶区圈定提供基础地质资料。

5.1.2基本要求(1)应充分收集、分析、应用区内已有的地、物、化、遥、矿产资料。

特别是要充分利用1:2.5万遥感解译成果、遥感影像图,提高研究程度和工作效率。

(2)地质矿产填图必须以野外实测为主、野外调查和室内修编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3)地质矿产填图应充分应用新技术、新理论、新方法,不断提高区内地质、矿产研究程度和填图质量。

必须采用数字填图技术。

(4)地质矿产填图方法要充分考虑区内地形、地貌、地质的综合特征及已知矿产展布特征,对成矿有利地段,要有所侧重。

对做过1:5万区调的地区,可根据区域矿产调查目的要求进行修测,修测的主要任务是实测矿产和与成矿有关的含矿层、标志层、控矿构造、矿化带、蚀变带、物化探异常区和与成矿有关的其它地质体。

对于未开展1:5万区调的地区,地质填图应达到1:5万地质简测程度。

(5)地质矿产填图尽可能使用符合质量要求的地形图为底图,其比例尺应大于或等于1:5万比例尺,野外手图应为1:2.5万比例尺,无1:2.5万比例尺地形图时可使用1:5万比例尺地形图放大至1:2.5万比例尺。

使用GPS定点。

(6)地质研究程度:基本查明区内地层、构造和岩浆岩的产出、分布、岩石类型、变质作用及矿化作用等特征。

(7)矿产研究程度:初步了解含矿层、矿化带、蚀变带、矿体的分布范围、形态、产状、矿化类型、分布特点及其控制因素、矿石特征、矿石工业利用性能等。

5.1.3地质矿产填图方法和研究内容(1)沉积岩沉积岩采用岩石地层方法填图。

基本查明岩石地层单位的沉积序列、岩石组成、岩性、矿物成分、结构、构造、岩相、厚度、产状、构造特征以及接触关系、地球化学特征,查明其含(控)矿性质、时空分布变化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