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母亲和书阅读答案word版本 (3页)

合集下载

母亲的书阅读答案

母亲的书阅读答案

母亲的书阅读答案
19.阅读全文,根据你的理解,将下面的表格补充完整。

(6分)
20.文章结尾说“母亲没有正式认过字,读过书,但在我心中,她却是博古通今的”,这样说矛盾吗?你是怎样理解的?(3)
21.请比较第⑤段画线的句子与下面的改句在表达效果上的不同。

(3分)
原句:外婆早过世了,水绿缎子上绣的樱桃仍旧鲜红得可以摘来吃似的。

改句:外婆早过世了,水绿缎子上绣的樱桃仍旧鲜红。

22.文章第⑨段画线部分主要运用了几种描写手法?具有什么表达作用?(4分)
23.仿照下面的示例,写一段话,赞美《母亲的书》中的这位母亲。

(80字左右)(4分)
19、一本新书“第一个给我的母亲。

”这句话是全文结构看什么样的角色呢?
20、“妈妈,你知道他的儿子,和儿子不知道怎么你!”表达什么样的感情?
21、文章记述了母亲主要是用什么办法呢?请举例说明。

22、总结特征的母亲,简洁的语言和概要介绍文章的主旨。

23、概括的母亲和书之间发生了什么。

母亲与书阅读答案(文档3篇)

母亲与书阅读答案(文档3篇)

母亲与书阅读答案(文档3篇)以下是网友分享的关于母亲与书阅读答案的资料3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就爱阅读感谢您的支持。

第一篇篇一:母亲与书谷景峰阅读答案谷景峰⑴我七岁那年,母亲带我去小学报名,老师嫌我个矮,不收,母亲费了好多口舌才使老师动了恻隐之心。

可是我并未用心读书。

开学不到一个月,就逃学去田里打雀。

不知母亲从哪里得到的消息。

这天晚上,母亲坐在煤油灯下为我做鞋。

她脸色阴沉,一边做一边叹气。

我刚躺下,母亲扭过头来问我,今天干啥去啦?我说上学去啦。

母亲突然拿起剪子,咔咔咔把纳好的鞋帮铰成两半。

我懵了。

你逃学,撒谎,这么大点儿就骗人骗到啥时候?母亲流着泪把鞋帮铰碎,我哭着跪在母亲面前,抱住母亲的双手,坦白了错误,保证以后一定好好读书。

⑵父亲早年参加了八路军,家里只有爷爷奶奶母亲和我。

爷奶年迈,身体不好,里里外外,沉重的担子压在母亲一个人的肩上。

她白天下地干活儿,夜里纺线,织布,为爷奶和我缝补衣裳,常常是通宵达旦,真是太难了。

⑶母亲不停地教训我:刚刚摸上书本就逃学,长大了能成个啥人?不好好读书能有出息?⑷这是刻骨铭心的永远的记忆。

⑸我再也不逃学了,而是专心致志勤奋地学习。

每天放学回家,母亲都要问我学了些什么,并要我读给她听,写给她看,虽然她一个字也不认识。

在母亲的督促检查下,我的学习成绩在班里名列前茅。

⑹我祖上并无读书之人,家里更谈不上藏书。

可是母亲对书却情有独钟,每听到街上有收破烂的吆喝声,她就跑(走)出去,以高于其收购价买下旧书。

她把皱皱巴巴的旧书整治得平平展展(很平整),整整齐齐(很整齐)地摞在柜子上的一角,有人问,她说等我长大了好读。

⑺我9岁那年春季一天的清晨,邻居德二爷来要一本旧书,说是赶集卖菜籽做包装用纸。

母亲不在,奶奶顺手从柜上拿了厚厚的一本给了他。

母亲回来闻说,马上去找德二爷讨,可德二爷已经走了。

母亲急了,赶忙从村上小卖铺买了几大张包货纸,扭动着尖尖的小脚,追到五里外的东黄坨集市上,好在德二爷的菜籽还没开张,母亲用包货纸换来那本旧书,那是一本线装的《诗经》。

母亲和书阅读理解及答案

母亲和书阅读理解及答案

母亲和书阅读理解及答案导读:母亲和书那一年,我的生母突然去世,我不到八岁,弟弟才三岁多一点儿,我俩朝爸爸哭着闹着要妈妈。

爸爸办完丧事,自己回了一趟老家。

他回来的时候,给我们带回来了她,后面还跟着一个小姑娘。

爸爸指着她,对我和弟弟说:“快,叫妈妈!”弟弟吓得躲在我身后,我噘着小嘴,任爸爸怎么说就是不吭声。

“不叫就不叫吧!”她说着,伸出手摸摸我的头,我扭着脖子闪开,就是不让她摸。

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从来不喊她妈妈。

有一天,我把妈妈生前的照片翻出来挂在家里最醒目的地方,以此向后娘。

怪了,她不但不生气,而且常常踩着凳子上去擦照片上的灰尘。

有一次,她正擦着,我突然向她大声喊着:“你别碰我的妈妈。

”好几次夜里,我听见爸爸在和她商量:“把照片取下来吧!”而她总是说:“不碍事儿,挂着吧!”头一次我对她产生了一种说不出的好感,但我还是不愿叫她妈妈。

孩子没有一个是省油的灯,大人的心操不完。

我们大院有块平坦、宽敞的水泥空场。

那是我们孩子的乐园,我们没事便到那儿踢球、跳皮筋,或者漫无目的地疯跑。

一天上午,我被一辆突如其来的自行车撞倒,重重地摔在水泥地上,立刻晕了过去。

等我醒来的时候,已经躺在医院里了,大夫告诉我:“多亏了你妈呀!她一直背着你跑来的,生怕你留下后遗症,长大了可得好好孝顺她呀……”她站在一边不说话,看我醒过来便伏下身摸摸我的后脑勺,又摸摸我的肚子。

我不知是怎么搞的,第一次在她面前流泪了。

“还疼?”她立刻紧张地问我。

我摇摇头,眼泪止不住。

“不疼就好,没事就好!”回家的时候,天已经全黑了。

从医院到家的路很长,还要穿过一条漆黑的小胡同,我一直伏在她的背上。

我知道刚才她就是这样背着我,跑了这么长的路往医院赶的。

没过几年,三年自然灾害就来了,只是为了省出家里一口人吃饭,她把自己的亲生闺女,那个老实、听话,像她一样善良的小姐姐嫁到了内蒙古。

那年小姐姐才18岁,我记得特别清楚,那一天,天气很冷,爸爸看小姐姐穿得太单薄了,就把家里唯一一件粗线毛大衣给小姐姐穿上,她看见了,一把给扯了下来:“别,还是留给她弟弟吧,啊!”车站上,她一句话也没说,只是在火车开动的时候,向女儿挥了挥手。

琦君《母亲的书》阅读答案.doc

琦君《母亲的书》阅读答案.doc

琦君《母亲的书》阅读答案《母亲的书》是当代女作家琦君的一篇描写母亲的著名散文,文中的母亲没有正式认过字、读过书,却有丰富的生活经验和的生活知识从这个角度上看,母亲是一位学识渊博的人。

以下是的阅读答案,欢迎大家参考!母亲的书琦君①母亲在忙完一天的煮饭,洗衣,喂猪、鸡、鸭之后,就会喊着我说:“小春呀,去把妈的书拿来。

”②我就会问:“哪本书呀?”③“那本橡皮纸的。

”④我就知道妈妈今儿晚上心里高兴,要在书房里陪伴我,就着一盏菜油灯光,给爸爸绣拖鞋面了。

⑤橡皮纸的书上没有一个字,实在是一本“无字天书”。

里面夹的是红红绿绿彩色缤纷的丝线,白纸剪的朵朵花样。

还有外婆给母亲绣的一双水绿缎子鞋面,没有做成鞋子,母亲就这么一直夹在书里,夹了将近十年。

外婆早过世了,水绿缎子上绣的樱桃仍旧鲜红得可以摘来吃似的。

一对小小的喜鹊,一只张着嘴,一只合着嘴。

母亲告诉过我,那只张着嘴的是公的,合着嘴的是母的。

喜鹊也跟人一样,男女性格有别。

母亲每回翻开书,总先翻到夹得最厚的一页。

对着一双喜鹊端详老半天,嘴角似笑非笑,眼神定定的,像在专心欣赏,又像在想什么心事。

然后再翻到另一,用心地出,起花来。

好像双鞋面上的喜桃,是母永久的本,她心里什么案和色,都仿佛从上面化出来的。

⑥母什么叫本橡皮呢?是因的又厚又硬,像皮的色,也不知是什么材料做的,非常的,再怎么翻也不会撕破,又可以防潮湿。

母就它一个新式的名称——橡皮。

其是一种非常古老的,是太外婆手裁起来外婆,外婆再母的。

是双折,中的里,有会着母心中的至宝,那就是父从北平的来信,才是“无字天”中真正的“ ”了。

母当着我,从不抽出来重,直到花儿累了,菜油灯花也微弱了,我背《》《孟子》背得伏在桌上睡着了,她就会悄悄地抽出信来,和父隔着千山万水,低知心。

⑦母生活上离不了手的另一本是黄。

她在床小几抽里,厨房碗橱抽里,都各放一本,随取出来翻,看今天是什么的日子。

黄上一年二十四个日,母背得瓜熟。

每次翻开黄,要眼前个日在哪一天,她是从念起,一直念到当月的那个日止。

母亲的书阅读理解答案

母亲的书阅读理解答案

母亲的书阅读理解答案母爱是什么?有人说,母爱是大海,深情而广阔;有人说母爱是高山,高大而挺拔;有人说,母爱是阳光,明媚而温暖。

以下是小编搜集并整理的母亲的书有关内容,希望在阅读之余对大家能有所帮助!母亲的书阅读理解答案①从小到大,我上过那么多年学,后来又教书,天天生活不离书,和书打的交道最多,也读过很多本书,而母亲的书却是我怎么读也读不完的一本。

②母亲在忙完一天的煮饭,洗衣,喂猪、鸡、鸭之后,就会喊着我说:“小春呀,去把妈的书拿来。

”③我就会问:“哪本书呀?”④“那本橡皮纸的。

”⑤我就知道妈妈今儿晚上心里高兴,要在书房里陪伴我,就着一盏菜油灯光,给爸爸绣拖鞋面了。

⑥橡皮纸的书上没有一个字,实在是一本“无字天书”。

里面夹的是红红绿绿彩色缤纷的丝线,白纸剪的朵朵花样。

还有外婆给母亲绣的一双水绿缎子鞋面,没有做成鞋子,母亲就这么一直夹在书里,夹了将近十年。

外婆早过世了,水绿缎子上绣的樱桃仍旧鲜红得可以摘来吃似的;一对小小的喜鹊,一只张着嘴,一只合着嘴。

母亲告诉过我,那只张着嘴的是公的,合着嘴的是母的。

喜鹊也跟人一样,男女性格有别。

母亲每回翻开书,总先翻到夹得最厚的一页。

对着一双喜鹊端详老半天,嘴角似笑非笑,眼神定定的,像在专心欣赏,又像在想什么心事。

然后再翻到另一页,用心地选出丝线,绣起花来。

好像这双鞋面上的喜鹊樱桃,是母亲永久的样本,她心里什么图案和颜色,都仿佛从这上面变化出来的。

⑦母亲为什么叫这本书为橡皮纸书呢?是因为书页的纸张又厚又硬,像树皮的颜色,也不知是什么材料做的,非常坚韧,再怎么翻也不会撕破,又可以防潮湿。

母亲就给它一个新式的名称——橡皮纸。

其实是一种非常古老的纸,是太外婆亲手裁订起来给外婆,外婆再传给母亲的。

书页是双层对折,中间的夹层里,有时会夹着母亲心中的至宝,那就是父亲从北平的来信,这才是“无字天书”中真正的“书”了。

母亲当着我,从不抽出来重读,直到花儿绣累了,菜油灯花也微弱了,我背《论语》《孟子》背得伏在书桌上睡着了,她就会悄悄地抽出信来,和父亲隔着千山万水,低诉知心话。

母亲的书阅读练习及答案

母亲的书阅读练习及答案

母亲的书阅读练习及答案《母亲的书》阅读材料母亲的书琦君从小到大,我上过那么多年学,后来又教书,天天生活不离书,和书打的交道最多,也读过很多本书,而母亲的书却是我怎么读也读不完的一本。

母亲在忙完一天的煮饭,洗衣,喂猪、鸡、鸭之后,就会喊着我说:“小春呀,去把妈的书拿来。

”我就会问:“哪本书呀?”“那本橡皮纸的。

”我就知道妈妈今儿晚上心里高兴,要在书房里陪伴我,就着一盏菜油灯光,给爸爸绣拖鞋面了。

橡皮纸的书上没有一个字,实在是一本“无字天书”。

里面夹的是红红绿绿彩色缤纷的丝线,白纸剪的朵朵花样。

还有外婆给母亲绣的一双水绿缎子鞋面,没有做成鞋子,母亲就这么一直夹在书里,夹了将近十年。

外婆早过世了,水绿缎子上绣的樱桃仍旧鲜红得可以摘来吃似的;一对小小的喜鹊,一只张着嘴,一只合着嘴。

母亲告诉过我,那只张着嘴的是公的,合着嘴的是母的。

喜鹊也跟人一样,男女性格有别。

母亲每回翻开书,总先翻到夹得最厚的一页。

对着一双喜鹊端详老半天,嘴角似笑非笑,眼神定定的,像在专心欣赏,又像在想什么心事。

然后再翻到另一页,用心地选出丝线,绣起花来。

好像这双鞋面上的喜鹊樱桃,是母亲永久的样本,她心里什么图案和颜色,都仿佛从这上面变化出来的。

母亲为什么叫这本书为橡皮纸书呢?是因为书页的纸张又厚又硬,像树皮的颜色,也不知是什么材料做的,非常坚韧,再怎么翻也不会撕破,又可以防潮湿。

母亲就给它一个新式的名称——橡皮纸。

其实是一种非常古老的纸,是太外婆亲手裁订起来给外婆,外婆再传给母亲的。

书页是双层对折,中间的夹层里,有时会夹着母亲心中的至宝,那就是父亲从北平的来信,这才是“无字天书”中真正的“书”了。

母亲当着我,从不抽出来重读,直到花儿绣累了,菜油灯花也微弱了,我背《论语》《孟子》背得伏在书桌上睡着了,她就会悄悄地抽出信来,和父亲隔着千山万水,低诉知心话。

母亲生活上离不了手的另一本书是黄历。

她在床头小几抽屉里,厨房碗橱抽屉里,都各放一本。

初中语文 琦君《母亲的书》阅读答案

初中语文 琦君《母亲的书》阅读答案

琦君[母亲的书]阅读答案[母亲的书]是当代女作家琦君的一篇描写母亲的著名散文 , 文中的母亲没有正式认过字、读过书 , 却有丰富的生活经验和的生活知识从这个角度上看 , 母亲是一位学识渊博的人。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阅读答案 , 欢迎大家参考 !母亲的书琦君①母亲在忙完一天的煮饭 , 洗衣 , 喂猪、鸡、鸭之后 , 就会喊着我说 : 〞小春呀 , 去把妈的书拿来。

〞②我就会问 : 〞哪本书呀?〞③〞那本橡皮纸的。

〞④我就知道妈妈今儿晚上心里高兴 , 要在书房里陪伴我 , 就着一盏菜油灯光 , 给爸爸绣拖鞋面了。

⑤橡皮纸的书上没有一个字 , 实在是一本〞无字天书〞。

里面夹的是红红绿绿彩色缤纷的丝线 , 白纸剪的朵朵花样。

还有外婆给母亲绣的一双水绿缎子鞋面 , 没有做成鞋子 , 母亲就这么一直夹在书里 , 夹了将近十年。

外婆早过世了 , 水绿缎子上绣的樱桃仍旧鲜红得可以摘来吃似的。

一对小小的喜鹊 , 一只张着嘴 , 一只合着嘴。

母亲告诉过我 , 那只张着嘴的是公的 , 合着嘴的是母的。

喜鹊也跟人一样 , 男女性格有别。

母亲每回翻开书 , 总先翻到夹得最厚的一页。

对着一双喜鹊端详老半天 , 嘴角似笑非笑 , 眼神定定的 , 像在专心欣赏 , 又像在想什么心事。

然后再翻到另一页 , 用心地选出丝线 , 绣起花来。

好像这双鞋面上的喜鹊樱桃 , 是母亲永久的样本 , 她心里什么图案和颜色 , 都仿佛从这上面变化出来的。

⑥母亲为什么叫这本书为橡皮纸书呢?是因为书页的纸张又厚又硬 , 像树皮的颜色 , 也不知是什么材料做的 , 非常的坚韧 , 再怎么翻也不会撕破 , 又可以防潮湿。

母亲就给它一个新式的名称——橡皮纸。

其实是一种非常古老的纸 , 是太外婆亲手裁订起来给外婆 , 外婆再传给母亲的。

书页是双层对折 , 中间的夹层里 , 有时会夹着母亲心中的至宝 , 那就是父亲从北平的来信 , 这才是〞无字天书〞中真正的〞书〞了。

《母亲的书》琦君阅读答案

《母亲的书》琦君阅读答案

《母亲的书》琦君阅读答案做阅读理解不要急着去做题。

做题之前,必须读两遍文章。

第一遍速读,从题目入手,思考题目主要想记叙什么,说明什么物,议论什么等,然后进入正文作浏览,了解各段大概意思,建立起对文章的整体认识,集中解决一个问题——选文写的是什么?琦君(台湾)①从小到大,我上过那么多年学,后来又教书,天天生活不离书,和书打的交道最多,也读过很多本书,而母亲的书却是我怎么读也读不完的一本。

②母亲在忙完一天的煮饭,洗衣,喂猪、鸡、鸭之后,就会喊着我说:“小春呀,去把妈的书拿来。

”③我就会问:“哪本书呀?”④“那本橡皮纸的。

”⑤我就知道妈妈今儿晚上心里高兴,要在书房里陪伴我,就着一盏菜油灯光,给爸爸绣拖鞋面了。

⑥橡皮纸的书上没有一个字,实在是一本“无字天书”。

里面夹的是红红绿绿彩色缤纷的丝线,白纸剪的朵朵花样。

还有外婆给母亲绣的一双水绿缎子鞋面,没有做成鞋子,母亲就这么一直夹在书里,夹了将近十年。

外婆早过世了,水绿缎子上绣的樱桃仍旧鲜红得可以摘来吃似的;一对小小的喜鹊,一只张着嘴,一只合着嘴。

母亲告诉过我,那只张着嘴的是公的,合着嘴的是母的。

喜鹊也跟人一样,男女性格有别。

母亲每回翻开书,总先翻到夹得最厚的一页。

对着一双喜鹊端详老半天,嘴角似笑非笑,眼神定定的,像在专心欣赏,又像在想什么心事。

然后再翻到另一页,用心地选出丝线,绣起花来。

好像这双鞋面上的喜鹊樱桃,是母亲永久的样本,她心里什么图案和颜色,都仿佛从这上面变化出来的。

⑦母亲为什么叫这本书为橡皮纸书呢?是因为书页的纸张又厚又硬,像树皮的颜色,也不知是什么材料做的,非常坚韧,再怎么翻也不会撕破,又可以防潮湿。

母亲就给它一个新式的名称——橡皮纸。

其实是一种非常古老的纸,是太外婆亲手裁订起来给外婆,外婆再传给母亲的。

书页是双层对折,中间的夹层里,有时会夹着母亲心中的至宝,那就是父亲从北平的来信,这才是“无字天书”中真正的“书”了。

母亲当着我,从不抽出来重读,直到花儿绣累了,菜油灯花也微弱了,我背《论语》《孟子》背得伏在书桌上睡着了,她就会悄悄地抽出信来,和父亲隔着千山万水,低诉知心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母亲和书阅读答案
那一年,我的生母突然去世,我不到八岁,弟弟才三岁多一点儿,我俩朝
爸爸哭着闹着要妈妈。

爸爸办完丧事,自己回了一趟老家。

他回来的时候,给
我们带回来了她,后面还跟着一个小姑娘。

爸爸指着她,对我和弟弟说:“快,叫妈妈!”弟弟吓得躲在我身后,我噘着小嘴,任爸爸怎么说就是不吭声。

“不叫就不叫吧!”她说着,伸出手摸摸我的头,我扭着脖子闪开,就是不让
她摸。

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从来不喊她妈妈。

有一天,我把妈妈生前的照片翻出
来挂在家里最醒目的地方,以此向后娘示威。

怪了,她不但不生气,而且常常
踩着凳子上去擦照片上的灰尘。

有一次,她正擦着,我突然向她大声喊着:
“你别碰我的妈妈。

”好几次夜里,我听见爸爸在和她商量:“把照片取下来吧!”而她总是说:“不碍事儿,挂着吧!”头一次我对她产生了一种说不出
的好感,但我还是不愿叫她妈妈。

孩子没有一个是省油的灯,大人的心操不完。

我们大院有块平坦、宽敞的
水泥空场。

那是我们孩子的乐园,我们没事便到那儿踢球、跳皮筋,或者漫无
目的地疯跑。

一天上午,我被一辆突如其来的自行车撞倒,重重地摔在水泥地上,立刻晕了过去。

等我醒来的时候,已经躺在医院里了,大夫告诉我:“多
亏了你妈呀!她一直背着你跑来的,生怕你留下后遗症,长大了可得好好孝顺
她呀……”
她站在一边不说话,看我醒过来便伏下身摸摸我的后脑勺,又摸摸我的肚子。

我不知是怎么搞的,第一次在她面前流泪了。

“还疼?”她立刻紧张地问我。

我摇摇头,眼泪止不住。

“不疼就好,没事就好!”
回家的时候,天已经全黑了。

从医院到家的路很长,还要穿过一条漆黑的
小胡同,我一直伏在她的背上。

我知道刚才她就是这样背着我,跑了这么长的
路往医院赶的。

没过几年,三年自然灾害就来了,只是为了省出家里一口人吃饭,她把自
己的亲生闺女,那个老实、听话,像她一样善良的小姐姐嫁到了内蒙古。

那年
小姐姐才18岁,我记得特别清楚,那一天,天气很冷,爸爸看小姐姐穿得太
单薄了,就把家里唯一一件粗线毛大衣给小姐姐穿上,她看见了,一把给扯了
下来:“别,还是留给她弟弟吧,啊!”车站上,她一句话也没说,只是在火
车开动的时候,向女儿挥了挥手。

寒风中,我看见她那像枯枝一样的手臂在抖动,回来的路上她一边走一边叨叨:“好啊,好啊,闺女大了,早点寻个人家
好啊,好!”我实在是不知道人生的滋味儿,不知道她一路上叨叨的这几句话
是在安抚她自己那流血的心。

她也是母亲,她送走自己的亲生闺女,为的是两
个并非亲生的孩子,世上竟有这样的后母?望着她那日趋隆起的背影,我的眼
泪一个劲往外涌。

“妈妈!”我第一次这样称呼了她,她站住了,回过头来,
愣愣地看着我,不敢相信这是真的,我又叫了一声“妈妈”,她竟“呜”的一
声哭了,哭得像个孩子。

多少年的酸甜苦辣,多少年的委屈,全都在这一声
“妈妈”中融解了。

母亲啊,您对孩子的要求就是这么少……
这一年,爸爸因病去世了,妈妈先是帮人家看孩子,以后又在家里弹棉花,攫线头,她就是用弹棉花、攫线头挣来的钱供我和弟弟上学。

望着妈妈每天满身、满脸、满头的棉花毛毛,我常想亲娘又怎么样?!从那以后的许多年里,
我们家的日子虽然过得很清苦,但是,有妈妈在,我们仍然觉得很甜美,无论
多晚回家,那小屋里的灯总是亮的,橘黄色的灯光是妈妈跳动的心脏。

只要妈
妈在,那小屋便充满温暖,充满了爱。

我总觉得妈妈的心脏会永远地跳动着,却从来没想到,我们刚大学毕业的
时候,妈妈却突然地倒下了,而且再也没有起来。

妈妈,请您的在天之灵能原
谅我们,原谅我们儿时的不懂事,而我永远也不能原谅自己。

我知道在这个世
界上,我什么都可以忘记,却永远不能忘记您给予我们的一切……
世上有一部永远写不完的书,那便是母亲。

阅读题:
1、“世上有一部永远写不完的书,那便是母亲”这句话在文章的首尾反
复出现,抒发了作者对母亲_______的感情。

2、本文共写了六件事,详略安排得当。

找出文中详写的两件事,用“为了……,妈妈……”的句式分别概括这两件事。

3、去火车站回来的路上,妈妈一边走一边叨叨“好啊,好啊,闺女大了,早点寻个人家好啊,好!”妈妈真的是认为这样好吗?她为什么要总说好?
4、体会“她竟“呜”的一声哭了,哭得像个孩子”这句话,联系上文,
写出妈妈的哭所包含的复杂感情。

5、作者把母亲比做一部永远写不完的书,想一想,还可以把母亲比做什么?仿照作者的句子,请把你的想法写在下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