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湖南工业经济运行情况及今年形势展望

2018年湖南工业经济运行情况及今年形势展望
2018年湖南工业经济运行情况及今年形势展望

2018年湖南工业经济运行情况及今年形势展望

2018年,全省积极应对国内外经济形势的诸多风险和挑战,进一步深化改革和创新发展,紧咬战略目标不动摇,科学施策、攻坚克难,全省工业经济保持在合理区间运行,结构继续优化升级,新动能持续成长,稳中向好的态势延续发展。

一、2018年全省工业经济运行情况和特点

(一)生产保持中高速增长。2018年,全省规模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4%,增速比上年提升0.1个百分点。回望历史轨迹,2012年以来,全省规模工业增速分别为14.6%、11.6%、9.6%、7.8%、6.9%、7.3%和7.4%,2016年增速创历史新低,2017—2018年稳中有升,全省规模工业增速在“L”型右侧中低位波动运行,呈现下有底上有顶的平稳运行特征。

(二)企业效益总体提升。1—11月,全省规模工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8.5%;盈亏相抵后,整个规模工业实现利润总额同比增长13.8%,增幅比主营业务收入高5.3个百分点。从收入成本率看,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为83.34元,同比减少0.03元,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为5.09%,同比提高0.24个百分点。从行业看,专用设备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对整个规模工业利润增长的贡献居前三位,利润分别增长54.7%、92. 6%和44.0%,3个行业合计拉动整个规模工业利润增长11个百分点,增长贡献率为79.8%。国有企业、大型企业经营效益提升明显,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利润同比增长19.5%,大中型企业实现利润增长15.6%,增速均高于整个规模工业。

(三)装备工业发展较好。2018年,在全省规模工业中,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1.9%,比整个规模工业增速高出4.5个百分点,约拉动全省规模工业增长3.4个百分点,贡献率达45.5%。主要构成行业中,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25.8%,拉动增长1.1个百分点,贡献率达到15.3%;汽车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2.4%,拉动规模工业增长0.6个百分点,贡献率为8.0%;金属制品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分别增长12.3%、9.7%和7.7%,均拉动增长0.3个百分点;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增长11.9%,拉动增长0.2个百分点。另外,仪器仪表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5.2%和3.0%。

(四)消费品工业稳定增长。与人们日常生活联系紧密的民生性消费品工业总体保持平稳增长态势,是支撑全省工业增长的可靠力量。2018年,在全省规模工业中,食品制造业、农副食品加工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1.8%和5.9%,均拉动全省规模工业增长0.3个百分点,贡献率均为4%左右。在体量相对较小的其他行业中,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业增长20.4%,拉动规模工业增长0.3个百分点;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增加值增长5.8%,纺织业增长7.9%,纺织服装、服饰业增长4.5%,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草制品业增长3.0%,家具制造业增长5.0%。另外,烟草制品业增长4.8%,拉动全省规模工业增长0. 3个百分点;医药制造业增长8.0%,拉动规模工业增长0.2个百分点。

(五)产业升级稳步推进。中高端产业发展态势好。在全省规模工业中,2018年高加工度工业、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0.1%和18.3%,增长速度明显领先制造业和整个规模工业,六大重点耗能行业增加值增长5.5%,低于整个规模工业。中高端产品生产快速增加。工业机器人产量增长5.9倍,微型计算机设备产量增长2.1倍,新能源汽车产量增长1.1倍,机床数控装置产量增长30.9%,电子工业专用设备产量增长85.5%,硬盘存储器产量增长27.4%,集成电路产量增长20%,工业自动调节仪表与控制系统产量增长18.8%。

(六)集聚发展态势持续向好。园区充分发挥全省工业经济发展主要载体和窗口作用。2018年,省级及以上产业园区(含省级工业集中区)规模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9%,增速比整个规模工业快1.5个百分点;增加值占全部规模工业的69.7%,集聚程度达到较高水平。

(七)非公经济活力较足。2018年,在全省规模工业中,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同比增长7.8%,增速比整个规模工业快0.4个百分点。从全年走势看,上半年非公有制经济增速持续低于全部规模工业;下半年,随着国家对民营经济发展精准帮扶政策红利的显现,增长速度明显回升,并逐步领先全部规模工业。其

中,非公经济占主导的股份制企业和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加值分别增长7.6%和15.3%。1-11月,全省规模以上非公有制经济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9.0%,比全省规模工业高0.5个百分点;实现利润总额增长12.5%,比上半年加快1.2个百分点;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为4.91%,同比提高0.15个百分点;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为85.06元,同比减少0.21元。

二、2019年全省工业经济运行形势展望

从发展外部环境和全省工业运行现状分析,2019年全省工业经济保持平稳增长具有诸多有利条件,但同时也面临和存在一些不利因素,需要清醒认识,迎难而上,积极应对。

(一)有利条件

1.稳中向好大势明朗,增长有内需保障。2018年,全国GDP比上年增长6.6%,同比略有减缓。尽管我国经济运行下行压力加大,但增长质量稳步提升,长期向好的大势没有变,仍处在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强大的国内市场需求能够为工业经济以及其他产业平稳增长提供良好支撑。近些年来,面对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持续加大的经济下行压力,我国始终保持战略定力,坚持不搞“大水漫灌”,紧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实施区间调控、定向调控,深化改革创新,持续调整优化结构,把经济增长建立在扩大有效供给和依托巨大的内部市场需求上,推动经济向高质量发展转变,提升了经济增长韧性,扩大了回旋空间。我国在实践中深化了对做好新形势下经济工作的规律性认识,不断积累和丰富了宏观调控经验,能够有效应对外部环境的深刻变化。处惊不变、未雨绸缪,岁末年初之际,我国已经开始为实现2019年经济平稳增长,打基础、作铺垫,有条不紊地开展系列安排。在促进国内需求方面,从2018年四季度开始,国家发改委对基建审批快马加鞭,将有效促进一批重大项目及早开工建设,形成有效投资需求,稳住汽车家电等热点产品消费措施也在酝酿制订中;在资金保障方面,财政部表示要适度扩大财政支出规模,支持重大在建项目建设;同时,较大幅度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规模,加快地方债发行节奏,支持重大在建项目建设和补短板。在营造宽松环境方面,继续加大减税降费力度,减轻企业负担,继续推进“放管服”改革,着力破解束缚企业手脚的制约,防止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不必要干扰。可以预见,随着一系列宏观调控组合拳的精准出击,我国工业经济以及其他产业经济平稳增长有基础、有条件、有保障。

2. 行业发展不乏亮点,增长有较强支撑。近些年,全省认真落实淘汰落后过剩产能任务,持续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扎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些行业发展出现阶段性回落,如采矿业、基础原材料工业等行业增速明显回落,但装备制造业、与居民生活相关紧密的消费品工业增势良好,全省具有后发优势的汽车、电子、医药等工业增长迅速,全省工业发展不乏亮点,有力支撑了全省工业的增长。从全国整体看,在汽车行业增势放缓、竞争加剧,电子、医药等行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的大环境下,随着我省这些行业规模的不断壮大,具有的后发优势逐步减弱,但在短期内仍将保持较快增长水平,能够为全省工业经济增长提供强力支撑。

3.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增长有动力源泉。近些年,随着我国迈入中等收入国家水平的新阶段,居民消费结构和国民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加快,工业品市场需求结构不断变化,发展要求不断提高。经过市场和发展环境变化的锤炼和洗礼,工业企业清醒认识当前形势,主动适应环境变化的意识增强,不再简单地把增长建立在量的扩张上,而是加紧内功修炼,注重产品创新,提升制造技术水平,走质量提升的内涵式发展道路,努力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适应外部环境变化的能力不断提升;同时,这一转变也促进了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增强了工业经济发展韧性。增长质量不断提升在多个方面得到反映,如高技术产业、高加工度工业增长领先整个工业,占工业经济的比重提升;如适应市场需求的汽车、电子等行业增长迅速等。经济增长不仅是量的简单扩张,也是质的不断提升。2018年,全省工业技术改造投资同比增长38.1%,比整个工业投资增速高5.7个百分点;工业企业生产经营及景气状况调查结果显示,2018年有投资的企业,把设备升级改造、新产品开发列为最主要的投资方向,选择比例分别为6

4.5%和40.0%。企业技术创新蔚然成风,自我改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增强,为全省工业经济持续稳定增长提供了动力源泉和必要条件。

4.骨干企业生产持续回升,带动作用增强。2018年,在全省规模工业中,大型企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1.0%,增速比整个规模工业快3.6个百分点。2012年以来,大型企业生产增速呈现明显的下滑触底再大幅回升的过程,其中在2012—2016年期间,生产增速始终在整个规模工业下方运行,2016年为3.4%,为阶段性低谷水平;2017年大幅回升至9.7%,并在整个规模工业上方运行,2018年延续回升趋势。大型企业是整个规模工业的骨干力量,产业关联广,带动发展作用突出,生产增速回升将对整个规模工业平稳增长发挥关键性的作用。

(二)主要不利因素

1.有效供给能力有待提升,不少微观主体感到市场需求不足、订单难寻。虽然全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工业结构不断调整升级,但产业总体仍处在中低端水平、结构不够优化,在市场总需求适度增长、竞争激烈的环境下,不少企业感到需求不足,面临订单难寻的困难。2018年四季度企业生产经营及景气状况调查(以下简称“专项调查”)结果显示,在生产能力未充分发挥的企业中,有54.2%的企业反映“产品需求减少,订单不足”,24.1%的企业反映“产品竞争力不足”,说明全省规模工业的整体有效供给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升。

2.企业资金状况总体偏紧,投资意愿不强,应收账款增加。总体上,全省工业企业的资金状况偏紧,从四季度的专项调查结果看,反映四季度资金充裕的企业仅占

3.2%,主要是银行贷款门槛过高、手续繁杂、条件苛刻,有效抵押资产不足,企业经营状况不佳等三大原因造成融资难。资金状况不佳问题的存在,不仅增加了企业当前的生产经营难度,同时也影响了企业后续发展。在对投资的影响方面,专项调查结果显示,2018年四季度没有投资的企业中,55.8%的企业反映是“没有好项目”,32.8%企业反映“资金不足”,占比居第二位;对于2019年一季度投资计划,预计同比增加的企业仅占11.8%,持平的占75.3%。资金状况偏紧也造成了货款支付拖延和数额增加,2018年11月底,全省规模工业企业应收账款同比增长12.9%,总额占当期主营业务收入的12.6%,占比同比提高0. 5个百分点。

3.企业经营效益优劣不均,部分企业经营困难。在全省规模工业企业经营效益稳步提升的同时,也存在不少企业盈利稀薄甚至亏损的现象,企业经营效益优劣不均的现象比较突出,部分企业经营困难。2018年前11个月,经营亏损的规模工业企业达1147家,亏损面为7.1%,同比提高1.3个百分点。亏损企业亏损额同比增长45.1%。在盈利企业中,盈利不均的现象也比较突出。盈利额在15万元以内的企业有1821家,占11.3%;盈利额前20家企业,利润总额占整个规模工业的28.5%;盈利额前200家企业,利润总额占整个规模工业的49.5%。

4.企业发展预期趋向谨慎。专项调查结果显示,评价2018年四季度经营状况“良好”的企业占调查企业数的36.2%,预计下季度(2019年1季度)经营状况“良好”的企业占33.1%,环比下降3.1个百分点。从2018年1—4季度的调查结果看,预计下季度经营状况“良好”的企业占比指标分别为40.6%、36.6%、36.7%和33.1%,总体呈现不断走低的态势,显示企业发展信心有所降低。

(三)2019年走势判断

综合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分析,初步判断2019年全省工业经济增速将继续在“L”型右侧中低位围绕7%波动运行,下行压力有所加大。如果没有带动能力强的优质项目注入,全年增速在2018年的基础上继续提升的可能性不大。对于具体走势的预测,由于相关政策措施存在时滞效应,加之中美贸易存在诸多不确定性,预期呈现前低中高后稳的走势。

三、几点建议

(一)着力在招商引资、引进大项目上取得新突破。吃准吃透国家产业发展政策和导向,围绕资源优势和产业链建设抓好招商引资工作,紧咬目标不放松,专心致志持之以恒抓,以大吸纳、大集聚赢得大机遇,促进大发展。对招商绩效的评价,要创新工作思路,不仅要看引进的项目数量,更要看是不是引进了全国乃至全球行业上榜企业,是不是引进了重大龙头项目等具体事例进行综合评价,从而以龙头企业、龙头项目来带动产业的关联发展,为工业经济增长注入持续有力的增长动力。

(二)着力在深化改革、降低企业成本上取得新突破。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及各地围绕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纷纷出台了地方措施和工作方案,这些举措大多围绕降低企业税负、融资成本、制度性交易成本、电力成本等方面展开,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下阶段,随着各项改革迈入深水区,要加大力度在降

本减负、促进发展上取得更大成效。如用能用电价格,以及随用能用电、经营性收入征收的各项税费附加、基金之类的税费,在地方权限范围内能低则低。通过不断减轻企业负担,降低企业经营成本,营造更强的区域发展竞争力和更优良的营商环境,增强湖南汇集各路资源要素的吸引力。

(三)着力在产业培育、壮大重点产业链上取得新突破。围绕省委、省政府确定的20个产业链的龙头企业和核心区域,加大招商力度,做大存量、培育增量,推动湖南工业在转型升级中稳占制高点。在“长株潭”地区,要加快打造集成电路和消费性智能电子制造、汽车整车及关键部件、先进装备、高性能电池、运动型飞机及无人机等一批优势产业集群,积极发挥全省产业龙头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在“长株潭”周边地区,加快实施工业对接和配套发展,提升产业协作水平。在“湘南”地区,进一步提高产业转移承接发展能力,打造小电子和轻纺工业发展新洼地;提高有色金属冶炼和加工水平,推动新材料产业发展。在“大湘西”地区,立足资源环境特点,重点发展农林产品加工制造、特色绿色食品等产业。行业培育要专心专意,一抓到底,突出重点,形成合力,抓出成效。

2018年广东工业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2018年广东工业经济运行情况 2018年,广东规模以上工业总体运行平稳,民营工业生产较为活跃,支柱产业起到有力支撑作用,中高端工业行业占比进一步提升,全省工业经济发展可望继续保持相对稳定的增速,但同时也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 一、全省工业经济运行的特点 (一)总体运行平稳。2018年,广东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完成增加值32305.16亿元,比上年增长6.3%,增幅比前三季度提高0.3个百分点,比上年回落0.9个百分点。从行业增长面看,全省规模以上工业41个大类行业中,有31个行业实现增长,比前三季度增加2个行业;从产品产量增长面来看,全省在产的481种工业产品中,有271种实现增长,增长面为56.3%,比前三季度提高0.2个百分点。从重点企业增长情况看,全省百强企业工业增加值增长13.5%,保持较高增速,发展势头良好,增幅高于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平均水平7.2个百分点,百强企业增加值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35.6%,对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的贡献率为70.5%,拉动增长4.5个百分点。 (二)重工业每个季度增速均保持在7.0%以上。2018年,全省规模以上重工业累计完成增加值22023.75亿元,同比增 7.2%,增幅高于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平均水平0.9 个百分点,重工业对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76.2%,拉动全省规模以

上工业增长4.8个百分点;全省规模以上轻工业累计完成增加值10281.41亿元,增长4.6%,增幅低于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平均水 平1.7个百分点,但比前三季度提高0.8个百分点。 (三)民营企业生产活跃。2018年,全省规模以上民营工 业企业累计完成增加值16282.14亿元,增长9.1%,增幅高于前 三季度0.4个百分点,高于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平均水平2.8个百分点,民营增加值总量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超过一半 (50.4%),对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的贡献率达70.8%,拉动增长4.5个百分点,比前三季度提高0.3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国有控股企业累计完成增加值5610.56亿元,增长7.2%,增幅比前三季度回落0.7个百分点,高于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平均水平0.9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累计完成增加值11921.94亿元,增长2.0%,增幅比前三季度提高0.2个百分点,但低于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平均水平4.3个百分点,增速相对较低。 (四)支柱行业支撑作用明显。2018年,全省规模以上工 业三大支柱行业保持较好发展势头,增速均高于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平均水平。其中,龙头行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的27.1%,全年实现增长9.4%,增幅与前三季度持平,高于全省规模以上工业3.1个百分点;电气 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长7.1%,增幅比前三季度提高0.3个百分点,高于全省0.8个百分点;汽车制造业增长7.4%,增幅比前三季度回落1.1个百分点,高于全省1.1个百分点。三大行业合计对全省

湖北电网运行情况分析(2011-2014)

2011年湖北省电力运行情况 来源:电力处 2011年,我省电力运行总体平稳有序,电力供应保障有力。全省电力行业抗击了三季 连旱和旱涝急转等自然灾害,经受了电煤资源与运力持续紧张、煤价飞涨以及火电企业全面亏损等特殊困难的严峻考验,在全国18个省市尤其是周边省市都在拉闸限电的情况下,资源禀赋最差的我省打赢了保电这场硬战、恶战、苦战,为全省“十二五”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电力支撑。截止年底,全省全口径装机容量达5314.08万千瓦,增长8.28%;全年发电量2101.67亿千瓦时,增长4.20%;全社会、工业用电量分别为1450.76、1046.01亿千 瓦时,同比增长9.04%、8.60%。 一、电力生产与供应难中求进,成绩斐然 全年发电形势复杂多变,省内主要河流全年总体偏枯,但“丰期不丰、枯期不枯”,火电增发对全省电力供应起主要支撑作用,煤价上涨导致火电企业普遍严重亏损。前三季度我省水电来水少,火电组煤难;四季度枯水期来水充沛,水电大发,火电被迫让路压至最小开机方式运行。从全年电力运行情况看,来水的不确定性直接影响了电煤组运工作,也增大了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困难。 (一)全口径发电量稳步增长,发电计划执行情况良好。全年全口径发电量2101.67 亿千瓦时,增长4.20%。总发电量居全国第7 位。不含三峡,全省发电1324.58亿千瓦时,增长12.58%,其中水电389.63亿千瓦时,下降4.36%;火电933.28亿千瓦时,增长21.12%。厂网密切配合,较好地完成了全年发电量计划(完成率100.35%),其中水电100.41%,火电100.28%。 (二)全年来水总体偏少,水电欠发严重。全年湖北电网统调水电厂累计入库水量约8500亿立方米,同比减少一成多,且时空分布极不均匀。春、夏季丰水期来水严重偏枯, 冬季枯水期却来水较丰;鄂西北汉江干流来水总量较多,其他水库来水同比减少一至二成。全年水电发电量1166.72亿千瓦时,同比下降6.35%,水电电量占全部发电量的55.51%,较去年下降近10个百分点。主力水电厂中,除葛洲坝受益于三峡调节年发电量略增外,其他均不同程度减发,其中,三峡累计发电777.09亿千瓦时,下降7.31%;丹江41.08亿千瓦时,下降8.16%;水布垭、隔河岩分别为31.31、23.86亿千瓦时,同比下降8.47%、4.13%,非统调小水电共计发电79.97亿千瓦时,同比下降12.97%。 (三)火电大幅增发支撑全省电力供应,发电量及设备利用小时数创历史新高,但煤价居高不下火电企业全面亏损。全年火电发电933.28亿千瓦时,增长21.12%;火电机组平均利用小时数达5049小时,同比增加543小时,火电机组发电量和设备利用小时数均创历史新高,对全省电力保供工作起到主要的支撑作用。在火电设备利用小时数上升、煤耗下降的前提下,由于电煤资源及运力持续紧张,煤价居高不下,煤质普遍下降,广大火电企业“买市场煤,发政治电”,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全力支持全省保电工作。但由于火电机组“越发越亏”,企业自身经营十分困难。初步统计,全省火电企业本年度累计亏损18.5亿元。四季度以后,水情及用电需求有所缓解,加之全力组煤,统调电厂存煤最高达460万吨,创历史最高纪录。 二、电力消费稳步增长,工业后发地市用电增速相对较高 全年电力需求前高后低总体呈稳步增长态势,前三季度全省用电持续保持两位数平稳较快增长,四季度后逐步放缓。从单月用电量绝对值来看,7月份全社会用电144.85亿千瓦时,工业用电108.16亿千瓦时,创历史最高记录,其中7月份我省工业用电量首次过百亿。 (一)全社会和工业用电稳步增长,第一产业用电同比微降,第二产业和城乡居民生活用电增速稳健,第三产业用电快速增长。2011年,我省全社会及工业用电量增速分别为9.04%、

2017年汽车工业经济运行情况

2017年汽车工业经济运行情况 发布时间:2018-01-12 来源:装备工业司 2017年汽车工业实现平稳健康发展,产销量再创新高,连续九年蝉联全球第一,行业经济效益增速明显高于产销量增速,中国品牌市场份额继续提高,新能源汽车发展势头强劲。 一、汽车销量同比增长3% 2017年,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901.5万辆和2887.9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2%和3%。 12月,汽车生产304.1万辆,同比和环比分别下降0.7%和1.3%,销售306万辆,同比和环比分别增长0.1%和3.5%。 (一)乘用车销量同比增长1.4% 2017年,乘用车累计产销分别完成2480.7万辆和2471.8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6%和1.4%。其中,轿车产销分别完成1193.8万辆和1184.8万辆,同比分别下降1.4%和2.5%;SUV产销分别完成1028.7万辆和1025.3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2.4%和13.3%;MPV产销分别完成205.2万辆和207.1万辆,同比分别下降17.6%和17.1%;交叉型乘用车产销分别完成53万辆和54.7万辆,同比分别下降20.4%和20%。

12月,乘用车产销分别完成261万辆和265.3万辆,同比分别下降1.3%和0.7%。其中,轿车产销分别完成123万辆和120万辆,同比分别下降1.3%和4.4%;SUV 产销分别完成113.5万辆和117.3万辆,同比分别增长4.2%和8.4%;MPV产销分别完成19.9万辆和22.8万辆,同比分别下降19.5%和16%;交叉型乘用车产销分别完成4.6万辆和5.2万辆,同比分别下降25.6%和18.7%。 1.1.6升及以下乘用车销量同比下降1.1% 2017年,1.6升及以下乘用车累计销售1719.3万辆,同比下降1.1%,占乘用车销量比重为69.6%,下降1.8个百分点。 12月,1.6升及以下乘用车销售188.8万辆,同比下降2.3%,占乘用车销量比重为71.1%,下降1.1个百分点。

2018年温州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2018年温州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2018年,全球经济复苏稳中有变,经济增长有所下调。中国经济增长6.6%,总体上处于合理的增长区间,经济增长质量继续改善。我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深化改革开放,优化发展环境,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提升经济运行质量。全市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供求结构持续优化,动能转换加快步伐,人民生活持续改善,高质量发展成效初显。 据初步核算,2018年我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6006.2亿元,经济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首次突破六千亿大关,经济总量居全省第3位,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7.8%。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41.8亿元,比上年增长2.0%;第二产业增加值2379.5亿元,增长7.6%;第三产业增加值3484.9亿元,增长8.2%。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2.4∶39.6∶58.0,第三产业比重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2018年我市经济增速分别高于全国和全省1.2和0.7个百分点,居全省第3位,已经连续15个季度稳定运行在7.5%-8.5%的增长区间。 (一)生产形势总体平稳,实体经济支撑作用增强。2018年,由于工业增速提升,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服务业发展减缓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但是服务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近六成。一是工业产销提速。2018年,我市工业经济在支柱行业、重点优势企业等带动下,实现了平稳较快的发展态势,但是企

业分化发展比较明显。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1921.2亿元,同比增长8.6%,其中4618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996.2亿元,占比重51.9%,同比增长8.4%,增速比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全年工业生产呈现“高开低走”的态势。工业销售产值增长8.5%,其中,内销产值和出口交货值分别增长8.8%和6.3%。从分行业看,规上工业33个大类行业中,有28个行业增加值实现正增长,有13个行业增速超过10%。五大传统支柱产业同比增长10.7%,其中电气、泵阀和服装增加值分别增长11.4%、26.8%和11.6%,比规上工业高出3.0、18.4和3.2个百分点。大企业引领作用增强,规上工业大、中、小型企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0.8%、6.6%和8.0%。二是服务业较快增长。2018年,我市服务业继续发挥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但是拉动力度有所减弱。全年实现服务业增加值3484.9亿元,同比增长8.2%,分别高出一产、二产增速6.2和0.6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59.3%。现代服务业较快增长。2018年,规上服务业中,科技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17.9%,增速比上年提高10.0个百分点;互联网和软件信息技术服务业、商务服务业、居民服务业营业收入分别增长44.9%、25.1%和21.9%,增速分别高于规上服务业39.7、19.9和16.7个百分点。在重点服务业领域中,全市旅游总收入增长18.8%,网络零售额增长25.5%,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增长15.9%,保费收入增长9.6%,邮政业务总量增长26.7%,这些行业指标保持较快增长态势,形成了服务业发展的“亮点”。三是农业生产总体平稳。2018年,全市农林牧渔业增

经济运行分析报告6篇

《经济运行分析报告》 经济运行分析报告(一): 2016年一季度经济运行状况分析报告 今年以来,我县主动适应外部经济发展的新常态,用心应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充分利用内部各种用心因素,不断克服经济运行中存在的新问题和新困难,紧扣调结构、稳增长、促改革、惠民生的主题不放松,一季度全县经济运行开局稳定,发展态势行稳致远。 一、一季度我县八大主要经济指标数据在全市状况比较 (一)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25018万元,同比增长7.9%,高比全市0.6个百分点,排全市12个县市区第4位、东部6个县第2位。 (二)完成规模工业增加值63088万元,同比增长5.8%,低于全市0.2个百分点,排全市第8位、东部6县第4位。 (三)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71973万元,同比增长14.9%,高出全市0.1个百分点,排全市第6位、东部6县第3位。 (四)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5783万元,同比增长11.5%,低于全市0.1百分点,排全市第4位,东部6县第3位。 (五)完成财政总收入28389万元,同比增长22.67%,高出全市5.12个百分点,排全市第2位、东部6县第2位。 (六)实际利用内资275070万元,同比增长21.5%,低于全市0.16个百分点,排全市第6位、东部6县第5位。 (七)实现进出口总额853万美元,完成进度的16%,排全市第4位、东部6县第2位。 (八)实现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14元,同比增长11%,高出全市0.6个百分点,排全市第12位。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576元,增长9.8%,低于全市0.2个百分点,排全市第8位、东部6县第4位;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72元,增长12.2%,低于全市0.3个百分点,排全市第9位、东部6县第5位。 二、一季度经济运行呈现的主要特点 (一)总体经济平稳。一季度实现GDP250187万元,同比增长7.9%。其中一产业62834万元,同比增长2.4%;二产业65488万元,同比增长4.2%;三产业121865万元,同比增长12.9%。三次产业比分别为25.1:26.2:48.7。第三产业贡献率达77.7%,成为拉动县域经济增长的主力军。 (二)农业备耕有序。一季度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10739万元,增长2.4%,其中农业产值14925.7万元,增长2.2%,林业产值5407.33万元,增长6.8%,牧业产值85721.34万元,增长1.8%,渔业产值3394.8万元,增长5.1%,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1289.89万元,增长7.6%。呈现如下特点:一是农业种粮用心性有所下降,尽管国家继续实行农业三项补贴等惠农政策,但仍然对种粮刺激性不大;二是规模种植发展形势良好,经多年培育和措

2012年食品工业经济运行情况

2012年食品工业经济运行情况 2012年,我国食品工业在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形势下,认真落实中央关于“稳中求进”的总方针,保持了持续健康较快发展,全年实现食品工业总产值近9万亿元,比上年增长21.7%。 一、生产稳定增长 2012年,全国规模以上食品工业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0%,增速回落3.0个百分点,比全国工业高2.0个百分点。其中农副食品加工业增长13.6%,食品制造业增长11.8%,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增长12.5%,烟草制品业增长9.3%,分别比全国工业+3.6、+1.8、+2.5、-0.7个百分点。 据测算,全年食品工业完成工业增加值占全国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11.2%,对全国工业增长贡献率12.6%,拉动全国工业增长1.3个百分点,是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重要驱动力。 分季度看,一季度食品工业增加值增长15.6%、二季度增长10.4%、三季度增长11.2%、四季度增长10.5%,分别比全国工业 +4.0、+0.9、+2.1、+0.5个百分点。增速在大幅回落之后,已趋于稳定。 二、实力不断增强 2012年规模以上食品工业企业33692家,占同期全部工业企业的10.1%;从业人员707.04万人,比上年新增39.70万人。完成现价食品工

业总产值89551.84亿元,同比增长21.7%。 分行业看,农副食品加工业实现现价工业总产值52369.00亿元,食品制造业完成15859.56亿元,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完成13540.69亿元,烟草制品业完成7782.58亿元,同比分别+23.4%、+21.0%、 +20.1%、+15.6%。 三、行业优势鲜明 2012年,我国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国内生产总值按可比价格计算,一季度同比增长8.1%、二季度增长7.6%、三季度增长7.4%、四季度增长7.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前三季度逐月回落,8月增幅最低为8.9%,12月回升至10%。 食品工业认真落实中央关于“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在消费需求拉动下,保持稳定增长。6月份食品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为全年最低 9.7%,12月份回升至11.5%。 消费需求是促进食品工业较快增长的内生动力。 (一)消费需求快速增长。伴随城镇化进程,城镇消费群体增加。2012年城镇人口71182万人,占总人口比重52.57%,比上年末增加2103万人;乡村人口64222万人,同比减少1434万人。 (二)消费水平不断上升。2012年我国人均收入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959元,实际增长9.6%;农村人均纯收入7917元,实际增长10.7%。消费支出明显增加,消费能力加强,恩格尔系数下降。农

中国工业经济20XX春季运行报告

中国工业经济20XX春季运行报告 2021年3月18日,工业和信息化部运行监测协调局、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联合发布了《中国工业经济运行2021年春季报告》。全文如下: 中国工业经济运行2021年春季报告 2021年是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我国工业受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产品出口持续下滑,工业价格低位运行,生产增速在年初跌至近十年最低点。在中央“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惠民生”一揽子计划和各项政策措施的持续作用下,我国经济成功地克服了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影响,工业经济较快扭转了增速大幅下滑势头,呈现出回升向好的运行态势。 一、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取得的积极成效 工业生产止跌企稳,回升向好态势逐步巩固。规模以上工业生产增速由2021年6月份的16%一路下滑到2021年1-2月的 3.8%,之后止跌回升,3月份增速达到8.3%,11月、12月分别达到19.2%和18.5%,2021年1-2月增速达到20.7%,呈现明显的“V”字形运行轨迹。2021年,全部工业增加值达到13.5万亿元,比上年增长8.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其中轻、重工业分别增长9.7%和 11.5%,2021年1-2月分别增长14.5%和23.7%。

东部地区稳步回升,中、西部地区加快增长。2021年,东、中、西部地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分别增长9.7%、12.1%和15.5%。今年1-2月,东、中、西部地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9.4%、24%和22.1%。 工业品出厂价格持续回升,企业效益状况明显改善。工业品出厂价格在经历了从2021年四季度开始近半年的大幅下滑后,从2021年4月份开始到今年2月份,环比保持了连续11个月的回升。今年1-2月,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增长4.9%。 2021年1-11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盈亏相抵实现利润2.59万亿元,同比增长7.8%;上缴税金总额2.11万亿元,增长14.8% ;企业亏损面由1-2月25.3%缩小到17.4%,亏损企业亏损额同比下降33.5% 。 中小企业经营困难有所缓解,吸纳就业能力明显增强。2021年,规模以上中小型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3.6%;今年1-2月增速达到21.6%。2021年1-11月实现利润1.75万亿元,上缴税金1.17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18.2%和14.2%,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比重分别为67.4%和55.2%。随着生产形势好转,中小企业吸纳就业人数逐月攀升。2021年9-11月,规模以上中小型企业从业人员平均人数达到6870万人,比3-5月增加453万人,比6-8月增加315万人。

工业经济运行情况及年走势分析

年工业经济运行情况及年走势分析

————————————————————————————————作者:————————————————————————————————日期:

2006年工业经济运行情况及2007年走势分析 2006年,大渡口区克服了宏观调控和重钢生产经营形势的影响、克服了百年一遇的特大旱灾和持续高温所带来的种种困难,确保了全区工业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实现了“十一五”良好开局。 一、2006年工业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 (一)工业生产、效益逐月趋好 ——年初,工业经济各项指标全面下滑,呈现“低开低走”局面。2006年开年以来,我区工业经济受国家宏观调控政策(钢材价格大幅下降,1月份普钢平均售价跌至去年以来的最低点,导致生产成本与销售价格倒挂)和重钢集团高炉炉况不顺,生产进度放缓的双重影响,全区工业生产、效益各项指标全面下滑。1—3月,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34.2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8.2%,出现自2000年以来的首次负增长;全区工业利润亏损2909万元,其中驻区企业亏损尤为严重,亏损额高达9593万元;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自2000年以来首次跌破100%,下滑到99.8%,下降74.8个百分点,下降幅度之大,在我区工业发展史上罕见。一季度,我区区内生产总值按可比价格计算(下同),仅比去年同期增长0.3个百分点,

其中由于规模以上工业经济大幅下滑,影响全区经济下滑10.4个百分点。 ——半年止,工业经济负增长局面得到遏制,实现趋势性逆转。进入二季度,重钢工业形势逐步好转,有效带动全区工业的稳步回升:一方面,钢材售价与生产成本倒挂现象得到扭转,使企业止亏赢利;另一方面,1350m3高炉运行正常,使钢产量较快增长。5月止,规模以上工业负增长局面得到遏制,实现趋势性逆转,6月止实现工业总产值83.9亿元,增长4.6%。工业增加值也由年初的下降9.0%逆转为6月止增长3.4%(见图1)。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137.9%,与重庆市平均水平的差距缩小至5.4个百分点。 图1: 上半年工业总产值及增加值增速走势(%) 10 5 2月3月 4月5月6月-5 -10 增加值总产值 ——全年,工业经济发展平稳,工业生产稳步增长。随着钢

无锡市2018年经济运行情况

2018年全市经济运行高开稳走、稳中向好。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438.6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7.4%,与2017年持平。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25.07亿元,同比下降0.3%;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5464.01亿元,同比增长8.0%;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5849.54亿元,同比增长7.1%。 一、工业生产 2018年全市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618.71亿元,同比增长9.0%,较去年提升0.4个百分点。 从工业产销看,2018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销率为98.4%。30种重点产品中14种产品产量呈现增长,其中产量增速较快的有:装备制造工业中的电子元件、集成电路、工业锅炉产量同比分别增长17.6%、11.6%、11.6%;消费品工业中的用钢质船舶、电动自行车、合成纤维聚合物产量同比分别增长34.5%、20.3%、18.4%。 二、固定资产投资 2018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5.8%,较去年提升1.1个百分点,其中工业投入同比增长10.5%,较去年提升4.6个百分点。 从产业投向看,2018年第二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0.7%,其中工业技改投入同比增长15.1%;第三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8%,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9.4%。 从房地产销售情况看,2018年全市商品房销售面积1378.35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6.6%,较去年回升24.0个百分点;商品房实现销售额1582.44亿元,同比增长26.2%,较去年同期提升13.0个百分点。 三、消费品市场 2018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672.70亿元,同比增长9.0%。 从行业分类看,批发和零售业完成零售额3382.76亿元,同比增长8.9%;住宿业和餐饮业完成零售额289.94亿元,同比增长9.5%。 从22个大类商品限上零售额来看,15个类别实现正增长,增长面为68.2%。主要商品中,通讯器材类、五金电料类、文化办公用品类、石油及制品类表现比较突出,增速均超15%,同比分别增长33.3%、23.8%、18.9%、16.1%。 四、对外贸易 2018年全市实现进出口总额934.44亿美元,同比增长15.0%,其中出口总额567.81亿美元,同比增长14.7%。以人民币计2018年全市进出口、出口和进口总额同比分别增长12.0%、11.6%和12.6%。

工业经济运行分析会材料

上半年全市经济运行分析联席会议汇报提纲 今年以来,我市经信系统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市委、市政府确定的“转方式,调结构,塑特色,扩总量”的工作思路,以实施“4455”工程为抓手,抢抓机遇,精心组织工业经济运行,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生产形势良好,经济效益稳步提高。 一、工业经济运行主要特点 (一)工业生产平稳增长,工业增加值增幅逐月提高。上半年,全市工业累计完成工业增加值比同期增长16.78%,居全省第2位,比一季度提高1.53个百分点,比4月累计增幅提高0.53个百分点,比5月份提高0.11个百分点。 (二)重点产品产量持续增长。上半年,全市重点调度的35种产品,累计同比增长的有26种,下降的9种,其中,生产电解铝44.9万吨,增长31.28%,氧化铝174.9万吨,增长21.59%,三轮车49.66万辆,增长5.6%,橡胶轮胎外胎228.5万条,增长32.93%,客车4411辆,增长10.80%,电力电缆7.71万千米,增长38.25%,机制纸及纸板85万吨,增长16.78%,纱55.11万吨,增长19.88%,钢材239.9万吨,增长26.47%,冷轧薄板83.68万吨,增长34.19%,无缝钢管80.89万吨,增长45.31%,铝材82.13万吨,增长61.51%,铜材10.43

万吨,增长16.69%。祥光铜业由于二期工程停产对接影响产量,上半年累计生产精炼铜8.23万吨,下降15.87%。 (三)经济效益保持较快增长。主要经济指标增幅都在35%以上。1-5月份,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987亿元,增长39.4%,实现利税183亿元,增长37.8%,利润128亿元,增长40.7%。 (四)“4455”工程整体运行良好。“4455”工程是我市“十二五”期间加快工业经济“转方式、调结构、扩总量、塑特色”的具体抓手,即培植铜、铝、化工(含化工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4大战略支柱产业,培育生物医药、新能源、高端制造和节能环保4大战略新兴产业,发展轴承加工、冶金板材、畜禽加工、钢管加工和钎具等5大民营特色产业,壮大50户龙头骨干企业。到“十二五”末,“4455”工程的奋斗目标是:四大支柱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350亿元,四大新兴产业达到700亿元,5大民营特色产业达到1630亿元,50户重点企业中20户主营业务收入过100亿元,30户过30亿元。 今年1-5月份,四大支柱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71亿元,增长39.36%,实现利税53.9亿元,增长33.36%。 四大战略新兴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6.87亿元,增长21.64%,实现利税13.13亿元,增长41.42%,实交税金4.1亿元,增长25.92%。其中,xxx电动车生产了5259辆,同比

在全省工业经济形势分析会上的讲话

在全省工业经济形势分析会上的讲话 湖北省经信委副主任、党组副书记万勇 (2009年10月21日) 同志们: 在应对危机保增长、保目标的关键时刻召开这次会议,既是一个认清形势、寻找差距、找准问题的分析会,又是一个明确目标、鼓劲加压、狠抓落实的动员会。欧阳主任、张洪书记对开好这次会议十分重视,提出了明确的工作要求。上午,新民同志通报了前三季度全省工业经济运行情况,各市州也分别进行了交流发言,讲得都很好,我都赞同。下面,我就当前的工业经济形势、四季度工作安排以及明年工作思路的初步考虑,再强调几点意见: 一、充分肯定前三季度经济运行工作,正确把握当前工业经济形势 经过今年以来的艰苦努力,全省工业经济逐渐回升,特别是近几个月回升加快,整体表现好于预期。前三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3329.5亿元,增长14.7%,增速较上半年提高2.2个百分点,企稳向好的态势趋于明朗。主要表现在: 一是当月增加值创历史新高。6月份以来,当月工业增加值规模不断扩大,9月份历史性突破400亿元,达到432.4亿元,比去年最高的6月份380.2亿元还高出52亿元,当月增速达到21.8%,是今年来首次超过20%,表明工业生产回升的速度在加快。 二是轻工业持续快速增长。金融危机以来,全省轻工业持续保持20%以上快速增长,前三季度增速达到23.8%,比去年1-7月还高0.2个百分点,轻工业已恢复到危机前的增长水平。食品、纺织、电子信息等产业增势强劲,增速分别达到39.4%、27%、39.7%,对全省工业增长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 三是重工业回升态势明显。下半年以来,全省重工业增速稳步回升,8月份突破两位数,9月份达到11.3%,较上半年提高3.4个百分点。特别是受金融危机影响较大的汽车、化工行业增速已回升至16.5%、14.1%,钢铁、有色行业降幅也收窄至7.6%、6.9%,建材行业增长36.7%。就我省而言,重工业提速将有利于全省工业经济的稳步回升。 四是多数市州保持较快增长。全省17个市州除林区外均保持增长,11个增速超过20%,其中黄冈、荆门、咸宁、荆州、孝感、恩施6个市州超过24%,武汉增长12.9%,较上半年回升2.8个百分点,宜昌、襄樊分别增长19.2%、23.3%,十堰、黄石增速回升至8%和5%。在金融危机的年份,能保持这种增长局面是不容易的。 五是用电形势逐渐好转。从6月份开始,工业用电扭转下降局面,6、7、8月分别增长0.78%、4.85%、8.87%,9月份扣除线损因素增长2.95%。从净用电情况看,工业用电呈逐月好转趋势,预计后期用电形势将继续好转,这是一个积极的信号。 在今年宏观环境极为复杂严峻的形势下,我省工业经济能够取得这样一个局面,的确来之不易。这既是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实施扩内需、保增长政策措施的结果,也是全省经信委系统特别是经济运行战线艰苦努力、顽强拼搏的结果。当然,对于当前的工业经济形势,我们要进行客观、辩证地分析。一方面,要看到经济运行中的积极因素增多,如近几个月工业增速明显加快,主要行业总体上呈加快回升态势,出口以及利润降幅都在收窄,发电量和用电量也出现增长,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连续七个月高于50%,这些都是积极的信号,预示着工业经济企稳回升的态势基本确立,快速回升的惯性基本形成。如果宏观形势不发生大的逆转,我们自身也能把握得好,可以预言,全省工业经济又将进入新的增长通道;另一方面,我们也要看到世界各国经济回暖,主要靠政策刺激推动,经济内生动力尚未形成,世界经济复苏可能会漫长曲折,外需不足带来的不利影响短期内难有大的改变;民间投资动力不足,工业投资增速大幅回落;工业品出厂价格持续下行,工业效益状况仍不乐观;信贷投放的节奏和结构性问题比较突出,中小企业贷款增幅和保证率较低,贷款难的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产能过剩矛盾进一步凸显,部分行业和企业的生产经营困难,等等。我们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风险意识和责任意识,思想不懈怠,工作不放松,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进一步巩固工业经济企稳回升的势头。同时,还要及早谋划,主动应对,积极推动新一轮的发展。 二、扎实做好四季度工作,确保实现全年工业保增长目标 当前正处在经济企稳回升的关键时期,做好四季度经济运行工作,不仅直接关系到全年目标的实现,还关系到明年的起步,更关系到金融危机下一个阶段的经济发展。为此,我们要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第一,继续强化目标保增长。年初省政府确定今年全省工业增长目标为14%,从目前情况看,只要四季度形势不发生大的变化,完成目标是有把握的。按照14%的增速测算,全年增加值总量目标是4380亿元,前三个季

《中国工业经济》论文标准格式

资源枯竭型国有企业退出障碍分析 (二号宋体,加粗,居中) (空一行) 于立,孟韬(四号仿宋,居中) (东北财经大学产业组织与企业组织研究中心,辽宁大连 116025)(五号宋体,居中) (空一行) [ 摘要 ](前面空2格,五黑,加粗,空1格再写文字)本文根据我国三个产业内部各个行业的历年资料,分析总结我国中小企业在各个行业的构成比重、变动趋势与行业集中度,并依此对我国中小企业的产业选择、行业定位及其政策措施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五号仿宋,单倍行距) [ 关键词 ](前面空2格,五黑,加粗,空1格再写文字)中小企业;行业结构;行业集中度;行业定位(五号仿宋,单倍行距) (空一行) 一、(四号仿宋加粗居中); ㈠(小四仿宋加粗空2格);(这里的序号用插入—特殊符号—数字序号里插) 1、(五号仿宋加粗空2格) 正文(五宋)单倍行距 [基金项目](小五黑,加粗,顶格,空1格再写文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资源枯竭型国有企业退出问题研究”(批准号02BJY065)。(小五宋)[作者简介](小五黑,加粗,顶格,空1格再写文字)于立(1960-),男,辽宁大连人,东北财经大学产业组织与企业组织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孟韬(1972-),男,山东青岛人,产业组织与企业组织研究中心研究人员。(小五宋)

(注释)(小五宋)插入——引用——脚注和尾注——脚注(页面底端),编号格式选1,2,3……编号方式选每页重新编号,应用更改:将更改应用于整篇文档。 表1 电信市场统计(五黑,加粗,居中,表1后面空2格再写文字,表格也居中) 注:(六宋,前面空2格) 资料来源:(六宋,前面空2格) 图1 企业同质性条件下企业自由的进入和扩张导致租金的耗散(五黑,加粗,居中) 注:(六宋,前面空2格) 资料来源:(六宋,前面空2格) 【参考文献】(五黑,加粗,居中,与上文空一行) [1]Williamson O.Corporate Finance and Corporate Governance[J].Journal of Finance,1988,(5). [2]Kuhn,Thomas S.The Structure of Scientific Revolutions[M].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96. [3]李京文着.技术进步与产业结构选择[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 (小五宋,人名后不加“着”、“编”、“主编”、“合编”) P P 产业供求(小五

【2021年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汇报发言】 工业经济运行情况汇报

【XX年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汇报发言】工业经济运行情况 汇报 **县xx年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汇报 **县人民 ___ (xx年7月日)尊敬的各位 ___:根据会议安排,下面我就**县xx年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作简要汇报。 一、上半年经济运行基本情况今年以来,**县以重点产业、重点工作、重大项目为抓手,坚定发展信心,抢抓发展机遇,落实发展措施,上半年实现了时间任务双过半。上半年,全县预计实现生产总值21.3亿元,同比增长15.1%,完成计划的4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8亿元,同比增长7.6%;第二产业增加值实现9.2亿元,增长21%;第三产业增加值6.3亿元,增长15.4%。预计完成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7.5亿元,增长48%,完成全年计划的55%;预计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8亿元,完成市级下达任务的55%。 (一)调结构,工业经济强力带动。积极调整工业结构,结合资源优势,培育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着力解决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工业总量进一步壮大。上半年,预计完成现价工业总产值36亿元(含电力),同比增长38%,占全年计划的53%,其中:预计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0.5亿元,同比增长36.5%,占全年计划的53.9%;实现增加值5.8亿元,同比增长37.6%,占全年计划的58%。全社会用电量预计达1.14亿度,同比增长5.2%,其中:工业

用电量7700万度,同比增长6.9%。重点工业项目建设进展顺利,福润肉类15万吨肉食品 ___项目即将进入试运行阶段;“**红”集团总部及生产线建设项目综合楼、茶文化展示厅中心工程竣工,标准厂房完全竣工1幢,累计完成投资2000万元;摩尔农庄建设项目开工建设,光缆迁改全面结束,供水管网全面架通;工业园区综合服务中心、大勐统河三级电站建设、卡湾二级电站建设等重大建设项目稳步推进。 (二)强基础,农业生产形势趋好。以农民增收为主要目的,加大农业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做强主导产业,做优特色产业,推进农业区域化布局、规模化发展和产业化经营。全县预计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1.6亿元,同比增长30.7%,完成计划的27%。入榨甘蔗52.3万吨,完成计划的102.5%。预计收购香料烟11.3万担,完成计划的102.5%。预计实现小春粮食总产3.81万吨、干茶总产1.16万吨、肉类总产5.09万吨,分别增长1.1%、9.1%、27.5%,完成计划的21.6%、70.5%、47.1%。 (三)抓服务,第三产业日趋活跃。努力扩大消费需求,强化市场监管,促进非公经济稳步发展。截至6月底,全县个体私营户数可达1.6户,注册资金20.5元,上缴税金3.6元,第三产业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24.5%。抓好旅游服务,生态旅游建设迈出新步伐,预计上半年可接待游客75万人次,实现旅游业总收入1.6亿元。

XX2018年经济运行分析 及20xx年经济工作思路

XX20xx年经济运行分析及2019年经济工作 思路 及xx年经济工作思路【内容摘要】 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xx区以新发展理念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固定资产投资xx亿元,同比增长xx%;自营进出口xx亿元,同比增长xx%;实际利用外资xx万美元,同比增长xx%;一般公共预算收入xx亿元,同比增长xx%。全年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xx亿元,同比增长xx%;固定资产投资xx亿元,同比增长xx%;自营进出口xx 亿元,同比增长xx%;实际利用外资xx亿美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xx亿元,同比增长xx%。 二是转型发展迈出新步伐。围绕“中国制造2025”、xx“制造强省”和xx“一中心一基地一高地”建设,xx区依托优势产业和龙头企业,按照“一区多园”的理念,构建了xx特色产业园区布局,促进资源要素集聚、产业转型升级。目前xx产业园已经开工建设,xx完成规划设计,xx区力争用3-5年时间打造一批省内领先、全国知名的特色产业园区,全力打造xx经济区产业新高地。 三是招商引资实现新突破。按照“引进大项目、完善产业链、培育产业集群、打造产业基地”的发展思路,进一步完善招

商机制,努力以招商引资重点突破推动xx区全面发展。组建xx 产业招商服务局,在北京、上海、深圳分别成立了3个国内驻点招商办事处和驻欧洲(德国)办事处,构建了“兵种”“战区”立体招商格局。成功举办xx区(北京)新春恳谈会、xx企业投资推介会、xx恳谈会、xx发布会等重大招商活动。xx产业园、xx产业园、xx区等一批重大项目落地;特别是“xx洽谈会”上,xx、xx、xx等重大项目集中签,总投资达xx亿元,xx区进入三次创业的黄金发展期。 四是项目建设取得新进展。根据项目进展和新签约项目情况,排定“xx”重大产业项目任务书,制定任务书、路线图、时间表、责任人,并展板公示、督查考核。今年累计编排项目xx 个,总投资xx亿元,目前已经建成投产xx个,开工在建xx个,即将开工建设xx个,前期推进xx个。xx个项目列入市级重大项目,年度任务完成投资xx亿元,已累计完成投资xx亿元,年底可完成投资超xx亿元。xx服务中心根据项目的差异及需求的不同,分环节、分阶段的灵活指定最优化的审批流程,为项目审批提供“一窗式”“一对一”的精准服务,并落实首接负责制和限时办结制。 五是科技创新取得新成效。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制定前瞻性产业技术创新“三年行动计划”,大力推进中国制造2025示范园区、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国家重点实验室、院士工作站、众创空间等科技创新及成果转化平台建设。强化科技成果

(完整版)企业数据统一上报及经济运行监测分析平台

企业数据统一上报及经济运行监测分析平台 篇一:《XX市工业经济运行监测分析解决方案》XX市工业经济运行监测分析解决方案一、前言工业经济运行工作是政府管理经济的重要方式,对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随着经济形势的日益复杂和快速变化,作为整个经济运行工作基础的运行监测分析工作在许多省、市日益得到重视和加强,纷纷建立平台,充实调节手段,落实经费保障,以利政府出台针对性的政策,帮助企业应对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当前XX市工业经济运行监测分析工作横向存在部门之间信息交流不畅、共享难的问题,纵向存在企业数据收集难的问题,已难以适应工业经济快速发展的要求。二、系统简介XX市工业经济运行监测分析系统由XX市下辖X个市辖区、X个县X个子系统组成,用户分为“市、县、企业”三级,是三级串联、双向互动、交叉共享、双系统运行的即时数据平台。系统围绕企业经济运行数据的‘申报、审核、统计、分析’等各个环节,由下到上可以分级上报数据,由上到下可以设权查询信息,公开数据信息可以共享,同时可以了解企业反映的生产经营困难和问题,帮助企业在市场中获得更强的竞争力。加强经济运行监测,提高经济形势分析工作的准确性、预见性和针对性, 提升经济决策的科

学性和提升服务企业能力,为市委、市政府领导决策提供参考依据。三、系统功能系统主要包括四方面内容:一是工业企业主要经济指标月报,重点企业主要经济指标旬报、重点工业产品生产旬报和节假日生产经营日报四个调度报表,涉及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利润、利税、两项资金占用、流动资金需求等50余项经济指标以及90多类工业产品产量。二是重点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包括生产分析、效益分析、重点项目建设和投产分析。三是企业生产经营中出现问题的预警机制。四是促进工业平稳健康发展的建议措施。监测分析系统建设的原则和主要内容按照“调度及时快捷、用户使用方便、信息采集准确、政企信息互动、资源共享互利”的原则规划设计了7个子系统。1、信息直报系统。信息直报系统是监测分析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企业数据直报和各市运行情况直报两个模块。各企业报送重点产品产能、产量、库存、平均价格及订单、出口、用电、产值等指标。2、数据分析系统。系统对各市和企业报送的数据进行汇总归档,建立数据库。各用户分省、市、县、企业等不同权限,根据需要进行相关查询,系统提供分类数据库和相关图表的导出功能。3、信息发布系统。信息发布系统包括运行快报、运行月报、行业情况、综合资料、国家资讯、市地情况、经济指标、财经资讯等8个信息模块,供各用户分权限参阅。4、业务催报系统。系

2013年度全市工业经济工作要点

2013年度全市工业经济工作要点 201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之年,也是我市工业经济跨越发展的重要一年。为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工业经济发展目标,特制定本要点。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定不移推进“工业兴市”战略,积极开展“项目大建设年”活动。以“壮腰工程”为契机,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壮大规模和优化结构为主攻方向,以“两手抓”(一手抓现有企业、一手抓招商引资)为重点,以项目建设为突破口,以优化环境为保障,大力推进思想大转变、结构大调整、项目大建设、实力大提升,努力打造百亿园区(张城垸工业园、金平工业园),十亿乡镇(新厂、东升、桃花山、高陵、高基庙),奋力推进全市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二、发展规划 (一)主要经济指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180亿元,同比增长28%;工业增加值48亿元,同比增长26%。(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规划见附表) (二)骨干企业发展目标。入库税收过100万元以上企业达30家,其中过亿元企业1家(楚源)、3000万元至5000万元企

业3家(吉象、荆江源、劲牌酒业)、1000万元至3000万元企业3家(德永盛、顺发钢铁、精密件)、100万元至1000万元企业23家(零部件、金利丰、扬子江、金驰机器、祥锦汽配、西普机械、华新水泥、致源电子、金象矿山、格瑞特玻璃、红森化工、佳亿实业、兴源纺织、霖坤红源地毯、万顺木业、华美阳光、鑫隆塑业、得力新材料、辉源电力、长江矿山、保尔新汽配、新兴汽配、世纪铸造)。 (三)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发展目标。2013年新增规模企业20家以上。 (四)招商引资目标。全年招商引资到位资金56亿元以上。 三、主要工作措施 围绕上述思路和目标,今年将着力推进五大战略,突出抓好四个重点。 (一)着力推进五大战略 一是推进“大园区”战略。把建设大园区作为聚集大产业、培育大企业的主要载体。进一步完善园区规划,加快园区建设,提升园区功能。重点抓好园区配套和完善服务功能,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以工为主,以商辅工,以园养园,多渠道筹集资金,开展土地征用、房屋拆迁和基础设施建设,及早谋划园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环境评价工作,推进工业园区创业服务中心、孵化基地建设,加快园区房地产、商贸、物流等产业发展,实现园区政务、商务、服务三配套。加快入园企业的审批、落地、投产步伐,明确企业投资强度,注重产业布局,提高企业的投资效益,坚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