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型学校建设学习笔记-

学习型学校建设学习笔记-
学习型学校建设学习笔记-

学习型学校学习笔记

一、学习型学校的由来

“学习型学校”强调建立学生自主学习的环境,促进了教师的反思性实践,重视教师自我超越和创建集体共同目标,自觉调动教师自身的能动作用,转变教师传统观念,以达到提高教师的综合能力、集体的协作力和创新力。

二、创建学习型学校的意义

(一)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二)是建设中原经济区,把济源建设成为新兴中心城市的需要。

围绕这个新定位,在今后的发展中,济源将坚持按照“中原经济区充满活力的新兴中心城市”的标准来审视、谋划和推进济源的发展,高点站位、主动融入,进一步发挥自身独特优势,在中原经济区发展的大格局中发挥好“先行者”和“试验田”的作用。而我校将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我们自己的努力。我们的创建工作正是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为强大动力,把建设学习型学校这项顺应时代潮流、有利于长远发展的工作在本职岗位上进一步抓紧、落实、做好,为建设济源这一新兴中心城市在教育战线上做出自己的贡献。

(三)是学校发展的需要。

学校是文化传播和创造的园地。面向21世纪,面对学习型社会,具有竞争力的学校,只能是学习型学校。学习型学校的建设是时代的需要;是社会的需要;是深化教育改革的需要;是推进素质教育,培

养适应21世纪人才的需要。把学校建成一个学习型学校,这是学校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

(四)是学生发展的需要

建设学习型学校,更多的是让学生在学校这个系统中自我控制,自主学习,而学校能够提供给学生充分成长的环境。把学习变成学生主动搜寻、研究、调查、检验、提出质疑的过程。这就把单纯接受知识传授的学习过程,变成了让学生在开放性的现实情境中主动探索研究、获得亲身体验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培养乐于动手、勤于实践的意识和习惯以及创新

(五)是教师提高自身素质的需要。

学习,对一个锐意进取的教师来说,更是不可忽视的事情。教师只有坚持终身学习,才不会被历史淘汰。一名教师只有经常地进行学习研究,才能站在理论的高度,从平凡的、司空见惯的事物中看出新的方向、新的特征、新的细节,时刻指导与反思自己的教育实践。

而目前学校又面临这样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作为教师只有不断学习,经常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进行反思,对自己的知识与经验进行重组,使自己由单纯的“教学者”成长为研究型、专家型、复合型的教师,由“传道、授业、解惑”者变为学习型、创造型教师,这样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适应教育改革的需要。

三、创建学习型学校的策略方法

创建学习型组织的策略是明确可行的目标,使得组织内的成员能够清楚了解组织的方向,而目标的设定则由领导者与成员共同努力产生。根据以上的特征和条件分析,我认为创建学习型学校可以采取以下方法:

(一)营造有利的学习气氛.

(二)建立新的学习观和知识观。鼓励教师将工作与自身的学习和研究紧密结合,在教学中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成为“反思型教师”。

(三)树立学校的共同愿景,做为学校全体同仁努力的目标,让成员提出个人的愿景,经过讨论之后,凝聚为组织的共同愿景,共同愿景形成之后,即容易成为学校组织成员共同努力的目标。

(四)重视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科研能力等综合素质型的学者型教师队伍,教师除了个人生涯规划有关的进修外,也应针对所任教课程的发展及教材的选取补充等,继续延伸其教学专业知能。

(五)鼓励与奖励:学校应提供不断的学习机会,鼓励教师在不同课题上自我突破和超越。

四、创建“学习型学校”的流程管理

(一)营造学习与创新的环境和氛围

“学习”已经成为当代社会生活的通行证,也是参与社会竞争和自我发展、自我超越的必需的能力。

(二)以教育科研课题内容为指导,落实典型课,开展集体备课、说课、上典型课等教学活动

教师通过钻研教材、备课,然后互相交流自己的教学设计,努力构建崭新的教学模式、开展建模、说模功能,讲自己构建模式的指导思想、理论依据、模式功能、操作程序等等,较成功地构建一套新教育教学模式。

(三)以共同评课增强教师间的交流与对话,有效促进教学研究学习型学校的学习是针对共同目标而实现的,而不是由命令创造出来的,创造一种开放的气氛,提升教师们从实践上升到理论,从理论到实践的辩证思维活动,逐步形成教师自己的教学特色和教学风格,让他的才华、智慧不断地得到发挥,努力达到教师愉快地成功。

(四)创设教师与校外各界接触的氛围,加强教师与大学、教师培训机构、家庭、社区的联系

学校建设发展规划方案

学校建设发展规划方案 (2016—2020) 第一部分学校发展的基本情况 1、学校基本情况: 学校占地面积增至11820平方米,建筑面积2532平方米。通过改薄项目,新建单体三层教学楼一栋,食堂一座及食堂设施一套,班班通6套,配备单人课桌椅291套,音体美及实验器材各一套,大大改善了我校硬件设施,为搞好教育教学工作打下了基础。学校现有学生290人,其中女143人。教师19人,其中高级职称2人,中级职称2人,取得大学本科学历15人。近年来,每位教师参加国培两次以上,且全部合格,获得优秀学员5人次,参加省级培训5人次,县级培训每人至少4次以上。获得国家级优秀论文7篇,国家级指导奖5项,国家级课题一篇,市级优质课一次,县级优秀案例7篇,县级优质课6次。县级优秀学生5人次,县级优秀班集体3个。 学校以“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的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办学宗旨。与时俱进、追求卓越,不断开发丰富的文化资源、管理资源、教师资源和社会资源,使我们的每一个学生都能“立德、立言、立行,成人、成才、成功”,从而成为“会做人、会求知、会健体、会审美、会合作、会生活、会创造、有特长”的人。我们将以锲而不舍的精神和优异的成绩,回报家长、回报社会。 学校的信念是:让每一个学生扬起希望的风帆,让每一个教师领略教育品牌的韵味,让每一个家长享受子女成功的喜悦! 学校将以“安全、文明、优美、和谐”的校园环境为师生最大限度的发挥教

学潜力,保证以“和谐、人文、民主、规范、务实”的学校管理,为师生实现理想插上腾飞的翅膀;以“赏、真、愉、乐”的教育理念,为师生搭建施展才华的平台;以“和谐、人文、书香”的校园文化,为师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2、学校现在的发展水平: (1)学校学、班额设置,达到了学校标准化建设标准。 (2)生均占地面积为40平方米,生均校舍面积为8.7平方米,花草树木等绿化面积600平方米,生均绿化面积各为2平方米。 (3)体育场地为3200平方米,生均体育运动场地为5.4平方米,有100米直道田径场1个,200米环形跑道1个,有标准硬化篮球场1个,排球场1个,沙坑1个,有单双杠等体育活动场地。 (4)学校建有一个标准的微机室。 (5)我校专任教师为19人,小学高级教师占51%,教师平均年龄为34.4岁,大专学历达标率为90%。 3、教育教学情况: 在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下,我校始终坚持以十八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和质量观,面向全体学生,面向每个学生的每个方向。多年来,我们始终坚持“德育为本,优化育人氛围;减轻负担,提高教育质量;适应需要,提高教师素质;环境育人,陶冶学生情操。”德育为本,就是教育学生怎样做人,培养他们的抗挫折精神和创新精神;减轻负担,使学生从过重的课业中解脱出来,努力方针学生的各方面能力,使用需要,就是要转变教师角色,使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环境育人,就是要加强环境的改善,使学生在良好的环境中得到熏陶,

学校德育工作体系

小陈小学德育工作管理体系 一、加强德育队伍的建设,营造全员育人氛围。 1、首先要抓好队伍建设。 建设一支坚强有力的班主任队伍和全员抓德育的工作队伍,要求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 2、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 班主任是德育工作的主力军,要有强烈的责任意识,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建立健全班主任培训制度,健全和完善班主任岗位职责、工作条例、班主任工作考核评估激励机制,坚持从形式和内容两方面公正、客观地衡量班主任工作,鼓励班主任主动认真地开展工作。开好每周的班会,针对存在的问题和取得的成绩及时提出批评或表扬。 二、抓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感恩励志教育。 1、利用午读对学生进行教育。每天下午上课之前每个班级进行10分钟的午读,各级午读的内容各不相同,通过短短的10分钟,渗透德育教育,潜意识地对学生进行文明行为习惯教育,教学生做人的道理,教他们从小懂得该做什么样的事,该做什么样的人,学会怎样做好事,做好人,为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2、利用班级管理对学生进行教育。如组织学生认真学习《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并对照进行教育训练,使其言行举止受到约束,逐步养成文明行为习惯。

3、利用校园广播对学生进行教育。每天早上上操之前和每天下午上课之前,学校广播室会播放一首感恩歌曲和一首励志歌曲,通过听这些歌曲,达到让学生学会感恩、有远大志向的目的。 三、加强班级建设,形成积极向上的良好班风 1、要求班主任老师根据班级的具体情况,充分利用每一节班会课,认真设计班会内容,写好教案,多讲身边人,身边事。 2、加强班级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树立班级形象,营造积极向上的良好班风,争创班级特色。 3、以活动为载体,在班级、年级中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教育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荣誉感、集体感。在班级中开展做文明事、说文明话、争当文明小学生的活动。活动中要给更多的学生参与的机会,创造一个展示个性的舞台,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 四、构建“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网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构建一个全方位的教育网络体系 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网络体系。即:学校——德育教育机构网络;家庭——学生家长和家长学校;社会——各级关工委组织和相关执法部门。 (二)开辟两块阵地,即:学校、家庭 1、学校是德育教育的主阵地,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地方,学校要充分利用学生在校园内的学习、生活等方面对学生行为习惯进行教育培养。

《大学校园规划设计规范》

大学校园规划设计规范 2009-09-18 15:55:38| 分类:建筑艺术设计知识| 标签:|字号大中小订阅 关于批准发布《普通高等学校建筑规划面积指标》的通知 建标[1992]245号 国务院各有关部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计委(计经委)、建委(建设厅)、教委(高教局):根据国家计委计标[1987]2323号文和建设部、国家计委[90]建标字第519号文的要求,按照国家计委计综合[1989]30号文的安排,由国家教委负责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建筑规划面积指标》,业经有关部门会审,现批准为全国统一指标,自1992年8月1日起施行。有关文化艺术院校的建筑规划面积指标,可根据本规划指标的原则,结合具体情况,由文化部另行制订,并报建设部和国家教委备案。本规划指标的管理及解释工作,由国家教委负责。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计划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教育委员会 1992年5月3日普通高等学校建筑规划面积指标 (内部发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工程规划建设的科学管理,改善教学工作条件,促进教育质量的不断提高,适应普通高等教 育事业发展的需要,制订本规划指标。 第二条本规划指标是编制、评估、审批普通高等学校总体设计任务书、校园总体规划和建设用地计划的重要依 据,也是有关部门监督检查普通高等学校工程规划建设标准 的尺度。 第三条本规划指标中的校舍规划建筑面积指标适用于

新建、改建、扩建的一般普通高等学校;规划建设用地指标 适用于新建的一般普通高等学校。重点普通高等学校、以培 养少数民族学生为主的普通高等学校、两地办学的普通高等 学校及有特殊需要的普通高等学校,经主管部门批准后,可酌情提高某些教学和生活用房的规划指标。 第四条普通高等学校工程的规划建设,必须执行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坚持勤俭办学,切实提高教学科研 用房的利用率,科学合理、节约用地,不占或少占良田好地。 第五条普通高等学校工程的规划建设应符合当地城市规划的要求。各项公用和生活福利设施应尽量利用当地提供 的社会协作条件。 第六条普通高等学校工程的规划建设应一次规划分期实施。改建、扩建学校的规划建设应在充分利用原有设施的 基础上进行。 第七条普通高等学校工程的规划与建设除执行本规划指标外,尚应符合第二章大学、专门学院校舍规划建筑面积 指标(节选) 第一节一般规定 第八条大学、专门学院的校舍规划建筑面积指标包括下列各种用房的建筑面积: 一、每所学校都必须配备的有教室、图书馆、实验室实习场

学校德育队伍建设方案

灵宝职专德育工作队伍建设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等法规文件精神为指导,针对学校办学的新情况和德育工作的新特点,大力加强德育队伍建设,形成自身特色,从而促进学校工作全面发展。 二、工作目标 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制度上坚决落实,工作上具体扎实,探索德育工作规律,铸就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德育工作队伍,转变教师的训、压、管的封闭型模式,逐步建立导、帮、励的开放型模式,形成我校德育工作作风,概括起来就是师德高尚、敬业爱生、无私奉献、讲求教育与管理艺术,使学校的德育管理工作既井井有条,又充满活力,努力提升办学品味,开创德育工作的新局面。 三、采取措施 1、学校德育工作领导小组要发挥核心作用,加强对德育工作的管理和指导 学校成立德育领导小组,以校长为组长,组织对德育工作队伍的选拔、任用和考核,确立德育工作的近期和远期目标,督促德育工作人员改进工作方法,及时调整步骤,不断充实内容,探索创新德育工作的新思路、新途径。德育领导小组要作风优良,能深入实际,针对易出现的“智育硬,德育软”的不良倾向,筹划构建出学校德育管理机制。领导小组要重视德育工作规律,定期召开德育人员例会,集思广义,做好分层系列德育活动,为学校德育队伍工作明确方向,提高实效。 2、牢固树立“德育为先”、“德育有为”的两个观念,为德育队伍建设营造了正确的舆论导向 学校通过各种措施使全体教职工树立“德育为先”、“德育有为”的两个观念,使他们认识到学校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最基本的阵地,而班级是最能体现学校特征的组织形式,班级能否形成团结友爱、积极向上的班级氛围,直接影响着学校良好校风的形成,影响素质教育的开展,而作为班级的管理者——班主任,对良好班风的形成有着最直接、最重要的作用。 3、健全和完善规章制度,建立对班级德育工作的考核和激励机制 学校要建立一定的规章制度,如一日班主任常规,每周一次班主任例会制度等,要明确班主任的责、权、利,增加压力,形成竞争氛围。对班主任要定期检查,每学期进行班主任量化考核,按不同的等次对班主任工作进行奖励,并在校内大力表彰优秀班主任,通过新闻媒体把优秀班主任及时向社会推介,这样增强考核的导向功能,形成激励机制。 4、重视班主任队伍配备工作 学校要精心选拔教育教学经验足,能力、责任心强的教师担任班主任,建设良好的班风、校风。同时要适当安排一批年轻教师、新教师担任班主任,让他们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尽快成长,使班主任队伍后继有人。配备班主任时力求以老带新、以新促老、老少共进,形成比较合理的班主任队伍结构。

学校德育工作特色

学校德育工作特色 一、学校德育工作目标和策略: (一)指导思想: 学校确立了“学生为本”、“发展为先”、“体验为主”的德育理念,将学校的办学宗旨化到学生的道德实践中去,明确“育人”是学校工作的核心,并融会贯通于学校的各项课程中去。 明确“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遵循教育和学生成长的规律,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以真正意义上的健康教育为基点,突出鲜明的时代特征,树理想信念之魂,立民族精神之根,用科学的生命观为学生的幸福和未来奠基。 (二)培养目标 1、注重全面发展 把学生培养成为“讲责任、明事理、懂规、善思考、勤学习、重实践、会合作、有毅力、能创新”的全面发展的人才。 2、注重和谐发展 培养学生具有“心胸宽广、乐观豁达、进取向上”的品质;有“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关心自然”的责任心和诚实守信的作风,逐步使学生的“认知性实践、社会性实践、伦理性实践”获得和谐发展。 3、注重美德养成 培养学生“对己讲仪表、对人讲礼貌;回家讲孝道、社会讲公德”的美德,努力成为现代文明情操与道德行为基本一致的社会人。 (三)德育实施形态 几年来,学校逐步形成了“主体、生活、体验、和谐”的德育实施形态。 “主体”——指代的是主动发展、自主发展的学生; “生活”——强调的是与德育容相贴近的学生生活经历; “体验”——重视的是师生在动态的感性实践中,对生命历程的人生感悟; “和谐”——追求的是主体与客体、外显与隐、经历与发展的德育意义上的有机统一。二、学校德育工作具体做法: (一)在德育工作的管理上,我们追求“用创新的制度,完善措施的运作过程” 1、建立班主任队伍建设的长效机制 (1)三个结合 理论学习与专题研讨相结合; 技能培养和与自主体验相结合; 常规工作与特色工作相结合。 (2)三个意识 目标化意识、自主化意识、特色化意识”。 (3)三个到位 综合治理责任到位、师生互动和谐到位、常规管理措施到位。 (4)三个环节 计划管理抓常抓新、形成特色; 过程管理抓活抓细、注重养成; 效果管理抓点抓面、发展个性。

最新小学创建新优质学校三年规划和项目实施方案

西岗镇**小学 创建“新优质学校”三年发展规划和项目实施方案 (2016年——2018年) 第一部分学校创建基础 一、规模与环境 西岗镇**小学始建于1952年,为村办完小,位于西岗镇西北田岗村,服务于**八个自然村。学校占地面积9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327平方米。现有教职工14人,专任教师14人,其中高级教师2人,中级教师3人,分别占全体教师的14.3%和21.43%,中共党员3人。学校7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96人 二、优势与经验 传承“明德尚礼,勤奋博学”的校训和“求真知,做真人;立壮志,健身心”的校风,学校迈出了稳健的发展步伐,近几年来,学校领导班子锐意进取,严谨务实,坚持“行为文明,智能合格,身心健康,情趣高雅,技能自立”的办学理念,内强素质,外塑形象,不断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和业务能力的培养,学校取得了长足的发展。2016年9月,学校新领导班子确立了“让学生收获成长的快乐,让教师共享教育的幸福,让学校实现持续的发展”的办学目标,坚持“以德立校,质量强校,人和兴校,改革活校”的治校方略,整合资源、发扬优势、提升形象、创建特色的发展策略,立志在素质教育实践中创新发展。 三、问题与挑战 1、高素质教师队伍仍需倾力打造。 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是学校内涵发展的重心。目前我校的高层次人才还是严重不足,县级以上学科带头人数量不多。加上学校地处滕州市大西南,距县城30千米,给部分教师带来了交通、生活的不便,造成教师队伍不够稳定,人才引不进,留不住,扎不了根。近三年先后有多位教师调入中心小学等学校。我们要实现创建品牌学校的办学

目标,还需要培养一批在县、市级较为知名的学科领袖和大批德才兼备的骨干教师。形成一支以中青年教师为主体的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科研能力强、教学效果好、管理水平高的教师队伍是学校的当务之急。 2、办学内涵提升任重而道远。 提升学校文化品位是学校内涵发展的关键,也是目前全校师生面临的重大课题。因为学生来源不理想。留守儿童、困难家庭子女较多,家庭教育盲区多,带来了德育教育、行为规范教育上的一系列问题。目前学校校园文化内涵还不够丰富,如何深化学校的文化内涵,更好地发展新的办学特色,打造学校办学品牌,还需长时间的探索和实践。 3、提高教学质量,还需励精图治。 在减负增效的背景下,严格规范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有效性,推进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学质量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生命,高效课堂更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阵地。全体师生要通过不遗余力的共同奋斗,研究对策,切实提高教学效率,保证教学质量在同类学校中连续保持领先。 4、加强课程建设和教科研工作任务艰巨。 学校教科研的整体状况还不容乐观,相对名校而言,目前我校的课题数量少、层次低,尤其是一线教师的市级以上独立课题匮乏。今后,如何进一步转变教师观念,开拓教研新思路,探索教研新形式,使校本教研制度不仅在校园内生根、发芽,而且能获得经久不衰、持续不断的生命力,从而进一步推动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是学校进一步发展的关键。 5、数字化校园建设有待加强。 学校信息化建设投入不够平衡。硬件投入多,软件投入相对较少。特别是资源开发、网站维护和建设、办公软件开发投入少。部分信息技术设备的应用水平还需进一步提高。部分教师对信息化建设的认识不足,学校缺乏科学的符合实际的长期信息化发展规划。学科信息化建设还比较薄弱,特色学科资源和信息教学平台缺乏,电子政务、协同办公水平有待加强。

杨寨中心小学学校德育体系建设工作汇报

一、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 我校认真贯彻落实上级的文件精神和意见要求,根据学生思想实际和学生年龄特征,整体构建小学阶段德育体系,根据不同教育阶段学生身心特点、思想实际和理解接受能力,合理设置德育目标内容,努力拓展德育渠道,科学实施德育评价,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和引导,使学校德育更具科学性,更富实效性,更好地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我校重点突出养成教育,学习和践行《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校纪校规为重点的做人做事基本道理和文明行为;初步养成孝敬父母、团结同学、讲究卫生、勤俭节约、遵守纪律、文明礼貌的良好行为习惯,逐步培养起良好的意志品格和乐观向上的性格;树立基本的是非观念、法律意识和集体意识;开展以中华传统美德为重点的民族精神教育,了解乡土文化,热爱祖国文化,逐步培养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情感。 1、具体德育模式: 学校实施“一二一分步式”德育模式下的德育教学。即:一个中心--以学校教育为中心;两个方面:学校和家庭教育;一个目标:把学生培养成有道德的人。学校采用分层次教学,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每个年级组制定自己授课计划和配档表,规定在一定时间段的完成目标,使学生的道德修养台阶式提高。 我校德育的基本途径主要有德育课程和其他学科教学、班队会活动、各种课外校外活动等。 2、德育课程建设: 德育课程的开设是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就学生成长而言,在德育方面需要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教育形式、内容和方法,以达到国家提出的德育工作要突出针对性和实效性的要求。在目前国家开设的课程中,小学只有“品德与生活”和“品德与社会”属德育课程,这两门课程在内容、途径和方法上有一定的局限性,难以满足不同年龄段学生德育发展的需求。 我们坚持以德育创新发展为主线,在全面实施国家德育课程的同时,根据本校学生现状和学校教育的实际,对学生德育教育的内容进行重新整合,依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对不同年级的学生分层次开展德育教育工作,采取“一二一分步式”德育教育模式,开发并实施了每周一课时的德育校本课程,学校组建了由课程部牵头的德育校本课程研发小组,制定了《德育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方案》,各班主任教师根据学校德育校本课程研发原则,针对学校、学生及教师自身实际,提交课程专题及研发设想,然后由政教处组织研发小组进行选题,细化了对德育活动的综合设计,力求做到教育内容丰富多彩,活动形式灵活多样,使每一节特色德育课都成为一个完整和谐的、富有弹性的教育空间,使学生的道德发展成为了一种自然、愉快的过程,让每一个学生在参与中获取知识,在教师的关爱中健全人格,在课程化的德育课堂与系列化的德育活动中学会做人。德育校本课程的开设,提高了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整体性和针对性,解决了学校德育工作的随意性问题,构建了以拓展性实践活动为主,融知识性、实践性、趣味性为一体的、系统而又具有本校特色的德育课程体系,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3、德育教育渗透到各科教学。学校以教学为主,因此通过德育课之外的其他各科教学向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最经常的、最基本的途径。 语文课中,通过分析课文中事物和人物的是非、善恶、美丑,可以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受到思想品德的感染和教育。音乐、美术课通过艺术形象使学生受到美好道德情操的熏陶。传统文化课是教育学生热爱祖国、人民的好教材。数学、科学课可以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的基础教育。 4、加强家校联系,充分发挥家长的作用。一是通过学生的德育课前置作业,需要家长的协助完成,不但促进学生与家长的沟通和亲近,而且让家长了解了学校对学生的德育教育,

浙江师范大学校园总体规划(三期)

第一部分规划说明 1.总则 1.1规划依据 1.2规划原则 1.3规划指导思想 1.4 规划用地面积及范围 2.浙江师范大学现状及发展规模2.1学生、教职工规模 2.2校园用地规模 2.3 学校现有建筑规模 3.浙江师范大学现状分析及评价3.1校园土地利用及建筑评价3.2校园环境评价 4.规划布局 4.1规划布局构思 4.2功能分区规划 4.3教学区规划 4.4学生生活区规划 4.5体育运动区规划 4.6集中绿化区规划5.校园环境、绿化景观规划5.1 校园环境景观规划 5.2 校园绿化景观规划 6.道路系统规划 7.竖向设计 8.给排水规划 9.电力、电讯规划 10.建筑面积指标 第二部分图纸1.规划总平面彩图 2.交通分析图 3.景观绿化分析图 4.功能分区图 5.景观节点图 6.总平面图 7.给水总平面图 8.排水总平面图 9.电气总平面图

第一部分规划说明 1.总则 近年来,随着浙江经济的飞速发展,浙江的教育事业也面临大好的发展时机。抓住机遇发展高等教育是实施“科教兴省”,促进教育与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 浙师大地处浙江省金华市北郊风景秀丽的芙蓉峰下。其前身是创建于1956年的杭州师范专科学校,1962年发展成浙江师范学院,1965年搬迁至金华,1985年改名为浙江师范大学。现校园占地1913亩,担负着培育全省中学骨干教师的重任。学校现有16个学院,46个专业,全日制在校生达19,208人。其中,研究生374人,专科生2618人,本科生16,216人。2004年下半年,在校学生人数将达到20,708人。预计到2005年以后,在校学生人数将稳定在25,000人。 浙江师范大学于1956年建校,至今已走过48个春秋,期间历经学校迁址、撤销、恢复、合并等曲折发展过程,一度造成学校建筑功能布局不合理,土地资源利用率低等问题。近年来,随着国家的改革开放,遵循科学是“第一生产力”的方针,教育机构的重要性显著突出。随着社会发展的需求,浙江师范大学的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校园建设与日常教学、生产、生活的矛盾日益突出。一个优秀的校园总体规划,对校园从建设到使用的技术经济合理性,以及对今后教学、科研、生产、生活等物质环境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因此迫切需要一个能适应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校园总体规划来指导建设,在2001年《浙江师范大学校园总体规划(二期)》的基础上,特制定《浙江师范大学校园总体规划(三期)》。1.1规划依据 1.1.1《城市规划法》 1.1.2《普通高等学校建筑规划面积指标》 1.1.3《浙江省一级重点普通中学评估办法(试行)》 1.1.4《金华市城市总体规划》 1.1.5《浙师大校园总体规划设计任务书》(三期) 1.1.6浙江省发展计划委员会浙计社会[2003]815号文件《关于浙江师范大学校园三期扩建工作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 1.2规划原则 1.2.1规划应具有超前性与可行性 规划设计在浙师大发展规模预测的基础上,根据有关规定和定额指标,充分吸取国内外大学规划的精华,同时结合浙师大的实际情况,全面考虑,使之具有可行性及可持续发展性。 1.2.2总体规划与控制性详细规划相结合 学校的发展是连续不断变化的,并不存在最终的理想状态,因而要求考虑充分,对校园规划保留建设余地。学校建设以总体规划为指导,控制性详细规划相结合。 1.2.3因地制宜和合理发展相结合 校园建设基地的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对校园形态的构成起着决定性作用。合理地、科学地、巧妙运用这些自然条件与社会条件,塑造浙师大独具特色的校园形象,使校园的发展有一个清晰的脉络。 1.2.4协调发展与提高生活质量相结合

德育特色学校建设方案

德育特色学校建设方案 一、指导思想: 现代德育充分关注人和人的生活,学校德育将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引导学生去建构个人完整的道德生活,获得个性的完满,实现学校德育目的。我校始终坚持“教育必须先育人”和“德育促教学”理念,扎扎实实推进德育工作。在德育工作中,坚持不断创新工作方法,努力提高工作实效。德育特色校的创建工作及其重要,我们深刻体会到“发展才是硬道理”,只有重视创建工作,学校发展才能有效扎实地推进;只有创建工作细化,才能务实地开展好德育特色校的创建。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教育理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针,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以特色求发展,以质量求生存”的宗旨,传承、弘扬环保.科技教育特色,从自身特点出发,大胆探索和实践,锐意进取,深化改革,丰富内涵,着力抓好学校特色建设,凸现环保,科技精神文化,形成鲜明风格,提升办学品位,全力推进素质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二、历史背景与现状分析 正阳小学多年来,始终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在传承中超越,在积淀中发展。在机遇与挑战面前,正阳人始终以永恒的追求与卓越的雄心,一次又一次地奏响了发展旋律的最强音。 在多年办学的风雨历程中,我校全体教育工作者,呕心沥血,克难求进,逐渐形成了“环境.科技”为代表的校本特色。所取得的丰硕成果被地方各界所共识,并产生强大的社会效应,在市内外颇有知名度。 在几代人的努力下,我校环境,科技教育已呈特色,优势明显,在多年的实践与探索中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与丰厚的资源,我校已成为国家级绿色学校,拥有经验丰富及教科研能力较强的教师队伍。我校的环保活动和科技活动在本地区具有较大的影响力和较高的知名度,特色活动在我校开展已有近十年的历史,而且长盛不衰。新世纪初,我们提高目标定位,确定了“以特色促发展”“以特色打造品牌”的发展思路,并逐步引向深入并拓宽领域,形成一种文化与精神引领学校各项工作的实施与开展,形成鲜明的办学风格,使师生在教学相长的基础上拓展成为我校的办学个性,从而深化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三、创建目标与方向 (一)总体目标:传承正阳人艰苦创业的精神,吸收宝贵的实践经验,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发挥自身优势,谋求特色发展,传承、积淀、弘扬、升华我校环保,科技特色。用两年左右的时间让我校德育工作走上校本化、特色发展之路,继续保持国家级绿色学校和省科技示范校的荣誉,在绿园区内外享有更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学校中长期发展规划实施方案

学校发展规划实施方案 (2017-2018学年) 罗 庄 完 小 罗庄完小学校发展规 划

为了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对基础教育的发展要求,促进学校健康、和谐、可持续发展,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本学年实施方案。 一、学校基本现状分析 罗庄完小创建于1963年。学校占地6393平方米,现有教师13人,7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83人。 1.学校历史悠久。学校为社会输送了大量的人才,以优秀的教育质量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 2.学校师资力量较弱。教师学历全部达标,其中在岗教师13人,其中代课教师2人,有7个本科生,6个大专生。专任教师合格率100%,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合格率100%,校长岗位培训合格率100%。一支政治过关、业务过硬、勇于创新、具有先进理念和掌握现代化教育教学方法的新型教师队伍,已成为解一小向更高层次攀登的强有力的基础,成为学校未来可持续发展的中坚力量。 3.环境整洁优美。2012年落成使用的主教学楼色彩典雅,校园布局紧凑有致,校园内四季如春,为师生身心健康提供了保证。 4.教学条件得到改善。在市、县教育局的领导支持下,不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学校现拥有一个网络机房,共有计算机47台。学校现有实验、仪器、图书、阅览等专用教室6个,为发展学生个性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 5.学校办学质量较高。学校坚持全面育人,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各项工作成绩显著。 在学校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的同时,办学效益不断提高,近年来,学校先后被评为县规范化学校、市平安和谐校园。 但是,学校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1、敬业精神受到冲击。目前在整个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下,教师的敬业精神受到多种因素的冲击,青年教师的吃苦、奉献精神不如老教师,理想、信念,职业道德教育还待加强。 2、教师队伍综合素质虽然不低,但由于缺少竞争的机制和环境,教师队伍齐而不尖,缺少名师的引领,要加强培养不同层次的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 3、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还需培养、强化。 通过现状分析,不难看出:尽管学校发展面临着不少问题,但学校的外部环境和内在优势,为学校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实现学校的跨越式发展,创造学校新的辉煌,是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和义务。 二、规划的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上级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教育质量观,全面深化素质教育。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追求教育质量,办好人民群众满意的学校,立足学校、教师、学生发展三位一体的新的制高点,励精图治,开拓创新,进一步提升学校办学品位,确保学校健康、和谐、可持续发展。 三、总体目标 努力把学校办成“文明、和谐”的学习型组织,办成学生喜欢、家长满意、社会赞誉的品牌特色学校。 四、主要任务 1.办学条件。对校园布局合理调整,要完成“班班通”建设。要逐年增加图书室藏书,达生均30册标准。要适当添置教学设备,争取每班教室添置一套多媒体教学设备。

学校德育工作体系

学校德育工作体系 一、加强德育队伍的建设,营造全员育人氛围。 1、首先要抓好队伍建设。 要花大力气建设好一支坚强有力的班主任队伍和全员抓德育的工作队伍,要求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加强值日值班领导和对值班教师和值周学生的检查制度,做到随时、随地。 2、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 班主任是德育工作的主力军,要有强烈的责任意识,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要加强班主任、年级之间的联系。建立健全班主任培训制度,健全和完善班主任岗位职责、工作条例、班主任工作考核评估激励机制,坚持从形式和内容两方面公正、客观地衡量班主任工作,鼓励班主任主动认真地开展工作。开好每周的班会,针对存在的问题和取得的成绩及时提出批评或表扬。本学期将开展班级管理经验交流会,达到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的目的。二、德育常规教育常抓不懈 开学第一个月,各班要利用班会组织学生认真学习贯彻《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通过对学生集中进行行为规范系列教育,强化训练,培养学生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能力。通过具体的强化训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主组织活动、管理评价,逐步使学生从“要我这样做”转变为“我应该这样做”,使良好的行为习惯内化为自觉的行动,重视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让学生终身受益。以学校、班级管理为一体,形成一个良好的校风。加强值班领导、值班教师和值周学生常规检查反馈、督促作用,使常规管理达到精细化。 三、抓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感恩励志教育。

以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为重点,上好“文明礼仪第一课”。通过举行校园礼仪风采展示、“手拉手、一帮一,大手牵小手”等一系列的教育活动,加强学生文明礼仪规范教育。从平时的点滴做起,培养学生文明礼貌和衣着打扮的良好习惯,传承中华民族的美德。要求教师耐心细致地做好后进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做到不讲过头话,少批评、多鼓励,少指责,多帮助。 四、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有的放矢抓好年级学生管理。 学生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有不同的心理和生理的特点,根据学生的特点,抓好学生不同阶段的管理和教育,有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因此,本学期要求各年级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合理安排活动,制定循序渐进的德育养成程序,以培养学生的竞争及诚实守信、自立自爱的意识。 五、加强班级建设,形成积极向上的良好班风 1、要求班主任老师根据班级的具体情况,充分利用每一节班会课,认真设计班会内容,写好教案,多讲身边人,身边事。政教处要利用主题班会、推门班会课等形式进行检查,并把评比结果列入对班主任的评价中。 2、加强班级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树立班级形象,营造积极向上的良好班风,争创班级特色。 3、以活动为载体,在班级、年级中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教育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荣誉感、集体感。在班级中开展做文明事、说文明话、争当文明中学生的活动。活动中要给更多的学生参与的机会,创造一个展示个性的舞台,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 六、加强学科德育渗透功能。 继续开展学科德育渗透教育活动,充分发挥各学科自身的特点,做到传授科学文化知识与加强学生思想修养相统一,灵活随机

普通高校校园规划建筑面积指标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工程规划建设的科学管理,改善教学工作条件,促进教育质量的不断提高,适应普通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制订本规划指标。 第二条本规划指标是编制、评估、审批普通高等学校总体设计任务书、校园总体规划和建设用地计划的重要依据,也是有关部门监督检查普通高等学校工程规划建设标准的尺度。 第三条本规划指标中的校舍规划建筑面积指标适用于新建、改建、扩建的一般普通高等学校;规划建设用地指标适用于新建的一般普通高等学校。重点普通高等学校、以培养少数民族学生为主的普通高等学校、两地办学的普通高等学校及有特殊需要的普通高等学校,经主管部门批准后,可酌情提高某些教学和生活用房的规划指标。 第四条普通高等学校工程的规划建设,必须执行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坚持勤俭办学,切实提高教学科研用房的利用率,科学合理、节约用地,不占或少占良田好地。 第五条普通高等学校工程的规划建设应符合当地城市规划的要求。各项公用和生活福利设施应尽量利用当地提供的社会协作条件。 第六条普通高等学校工程的规划建设应一次规划分期实施。改建、扩建学校的规划建设应在充分利用原有设施的基础上进行。 第七条普通高等学校工程的规划与建设除执行本规划指标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和指标的规定。 第二章大学、专门学院校舍规划建筑面积指标 第一节一般规定 第八条大学、专门学院的校舍规划建筑面积指标包括下列各种用房的建筑面积: 一、每所学校都必须配备的有教室、图书馆、实验室实习场所及附属用房、风雨操场、校行政用房、系行政用房、会堂、学生宿舍、学生食堂、教工住宅、教工宿舍、教工食堂、生活福利及其他附属用房共十三项。 二、学校根据需要可以配备的有专职科研机构用房、夜大学函授部用房、研究生用房、进修生及干训生用房、留学生用房、外籍教师用房共六项。 本规划建筑面积指标中未包括下列八项用房。学校如有需要,可根据实际情况报请主管部门另行审批: 一、工科院校的生产性工厂及其附属用房,农林院校的生产性农场、牧场、林场及其附属用房,医学院校及个别体育院校的临床实习医院,师范院校的附中、附小、附属幼儿园,各类学校附设的子弟中小学。 二、已离休、退休、调出教职工及已故教职工遗属所使用的教工住宅、食堂、浴室、医务所、托儿所幼儿园等生活福利附属设施。 三、生产性工厂、农场、牧场、林场职工所需的住宅、宿舍、食堂、浴室、医务所、托儿所幼儿园等生活福利附属设施。 四、个别学校的函授部因校外辅导站不足,必须在校内对部分学员进行集中辅导,需要增加建设的少量学生宿舍、学生食堂及教室。 五、地方政府另有规定的住宅小区公共配套设施。 六、采暖地区的供暖锅炉房。 七、设防地区的人民防空地下室。 八、自行车棚。 第九条大学、专门学院各项校舍的规划建筑面积指标应采用不同的基本参数。 本指标中每校都必须配备的十三项校舍中,教室、图书馆、实验室实习场所及附属用房、风雨操场、校行政用房、系行政用房、会堂、学生宿舍、学生食堂、教工食堂、生活福利及其他附属用房等

学校德育建设工作方案

学校德育建设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了更加重视学生德育工作,采取有力措施,加强德育阵地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中体验,在活动中感悟,促进了学生和谐发展,特制订本方案。 二、领导小组: 组长: 三、具体措施: 除充分发挥共青团、班主任的组织作用外,我校还必须注重以下“四个阵地”建设。 (一)校园环境阵地。 1、时刻保证校园环境整洁。

2、办好文化长廊,争取两周一更换内容。 3、美化校园内原有景点,书声广场,读书亭,智慧泉等,让校园的一草一木、一亭一景无时不成为鞭策、激励学生的眼睛。 4、校园广播建设,做到天天有内容。 (二)课堂教学阵地。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各个学科的特点渗透德育,让学生在学好各科知识的同时,收到德育熏陶。 (三)课外活动阵地。 1、组织学生读经诵典活动,阅读中华传统美德读本、爱国主义教育读本等书籍,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传统美德意识。 2、利用升旗仪式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理想、前途教育。 3、在重大节日和纪念日,举行文艺汇演、书法、绘画、演讲比赛等活动,

增强学生爱党、爱祖国、爱人民的思想感情。 4、定期组织团员到Xx福利院进行慰问演出,对学生进行孝敬教育。 5、组织学生在后山林地进行植树劳动,使学生在实践中接受爱劳动等教育。 这些活动的开展,既丰富了学生课余文化生活,又使学生受到良好的德育渗透。 (四)社区德育阵地。 1、利用家长会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让学生和家长一起观看感恩演讲。 2、组织学生到Xx社区进行打扫街道等公益劳动,培养学生爱家乡爱社会的良好品行。 3、请法制副校长到校为学生进行法制教育。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加强学校德育工作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加强学校德育工作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二、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建设目标,也是从价值目标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居于最高层次,对其他层次的价值理念具有统领作用。富强即国富民强,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经济建设的应然状态,是中华民族梦寐以求的美好夙愿,也是国家繁荣昌盛、人民幸福安康的物质基础。民主是人类社会的美好诉求。我们追求的民主是人民民主,其实质和核心是人民当家作主。它是社会主义的生命,也是创造人民美好幸福生活的政治保障。文明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特征。它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文化建设的应有状态,是对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概括,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支撑。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理念,集中体现了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

生动局面。它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社会建设领域的价值诉求,是经济社会和谐稳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三、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对美好社会的生动表述,也是从社会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它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属性,是我们党矢志不渝、长期实践的核心价值理念。自由是指人的意志自由、存在和发展的自由,是人类社会的美好向往,也是马克思主义追求的社会价值目标。平等指的是公民在法律面前的一律平等,其价值取向是不断实现实质平等。它要求尊重和保障人权,人人依法享有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权利。公正即社会公平和正义,它以人的解放、人的自由平等权利的获得为前提,是国家、社会应然的根本价值理念。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它通过法制建设来维护和保障公民的根本利益,是实现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的制度保证。 四、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是从个人行为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它覆盖社会道德生活的各个领域,是公民必须恪守的基本道德准则,也是评价公民道德行为选择的基本价值标准。爱国是基于个人对自己祖国依赖关

校园文化建设总体规划方案

校园文化建设总体目标规划

丁河一中校务办 丁河一中校园文化建设总体目标规划 指导思想 校园文化建设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大力加强和建设校园文化是学校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人文精神培养为核心,以服务全校师生为宗旨,以素质拓展为目的,立足实际,突出特色,通过加强校园文化活动的基础设施建设,创新校园文化活动的内容,拓展校园文化活动的领域,规范校园文化活动的模式,努力构建具有我校特色的校园文化体系,使我校校园文化朝着政治化、正规化、多样化、群体化、艺术化方向发展。 二、目标任务 总体目标: 遵循“整体规划,分项实施,逐步完善”的原则,按照“校园建设营造整体美、绿色植物营造环境美、名人佳作营造艺术美、人际和谐营造文明美”的思路,使我校形成“竞争、合作、求是、创新”的优良校风。争取校园设施出精品、文化活动出成果、制度建设有特色,使校园文化成为教育、激励全校师生和促进素质教育开展的有效载体,使育人环境得到全面优化,为创建省、市文明学校奠定坚实的基础。 具体目标要求和工作任务: (一)环境建设

1、绿化、美化工作 目标:把学校建成四季常绿、四季有花、恬静雅致、自然优美的校园。 工作任务: ①做好绿化、美化环境工作。校园绿化、美化,以实用、经济、美观为原则,以绿色植物造景为主,做到点面结合,使校园成为工作、学习、休憩的理想场所。 ②加强对绿化工作的目标责任制管理。设专职绿化人员,定期对全校花草、树木、绿篱进行修剪、养护。 2、工作学习环境: 目标:为师生员工创设一个整洁舒适、竞争合作、文明向上、创新进取、愉快学习、健康成长的工作学习环境。 工作任务: ①对教室、办公室、多功能教室、图书室、阅览室、实验室等内部设施进行全面的检修或升级。 ②规范室内物品放置,强化室内外卫生要求,按照“分块整顿,综合治理”的原则,规范劳动时段,清除卫生死角,做到窗明几净,空气清新,保持各公共场所整洁,使室内外物品放置整齐,学习办公用品摆放有序,张扬人文精神,浓郁学术气息,营造“祥和、快乐、健康、幸福”的工作学习生活氛围。 ③开展“绿色教室”、“绿色办公室、“图书角”“文明班”“文明寝室”等评选活动。 ④定期、不定期进行各种形式的检查评比活动。 3、人文景观建设: 目标:加强人本文化建设,体现“协调和谐、美观大方、有效育人”的原则。 工作任务: ①适当设置人文景观。 ②在学校设置体现公民道德规范、职业道德要求、素质教育实施、课程改革目标、人文精神培养、终身发展需要等内容要求的名人名言标语。 ③修缮、增设宣传橱窗、黑板报、名人墙、丁河地方特色——高台等。 (二)校风校纪:

高校校园总体规划概述

高校校园总体规划概述 高校分类 一、高校类型: 普通高校:专科,多科,综合——国家统招、委托代培、干部进修、教师进修、自费。 成人高校继续教育:广播电视、职工大学、函大、夜大、进修班提高班自学考试证书制度。 二、高校类别: 综合; 理工:附属科研生产开发基地; 农林:附属农林、畜牧、实验基地; 医药:附属医院; 师:附属实验中小学; 语文财经政法; 艺术:附属艺术展示、演出场馆; 体育:附属体育场馆; 其它 高校组织机构 校务委员会:校长,副校长——秘书长,总务长,教务长。 校级机关院系机构 1、各种常设委员会 2、校办、外办、教务、科研、生产、人保、财会、行政、基建、档案: 校刊、学报、编辑部;;;研究所;学院-系-专业-教研室与实验室;技术、劳动服务公司、街道办事处、校医院(医务室)、附中、附小、托幼。 3、继续教育学院 4、研究生院 5、图书馆 高校学制 国家统考,保送推荐。 校园规划的基本依据——事业规划主要容 一、有关上级部门批文及主要规划依据文件、规、规定。 二、学校性质(综合、多科、专科、住读、走读)。 三、学校类别(综合、理工、农林、医药、师、财经、政法、艺术、体育等)。 四、学制(学习年限:大专、本科、研究生部)。 五、学校规模(折合全日制本科生学生人数、起始规模、长远规模)。 六、学校组织机构(教学、科研、生产、后勤等)。 七、教职员工编制。 八、重要固定资产估算。 九、建设资金来源,基建标准与控制总投资。 十、建设进度计划。 校园规划的广度与深度 一、广度 1.全国各省、市、自治区高校战略布局。

2.省、市、区、县高校校址选择。 3.校园总体综合规划。 4.校园局部详细规划。 5.老校园的重建、改建与扩建规划。 二、深度 1.规划期限及图纸比例 控制时间图纸比例 近期规划 5年 1 : 500 中期规划 lO年 1 :2000—1:1000 远期规划 15年 1:10000—1;5000 近期规划:管网设计、竖向设计、单体设计、环境设计。 中期规划:群体布局;道路座标定位、边缘线;分区建筑系数;容积率;建筑层数高度;建筑红线划定。 远期规划:校园主要出入口、道路结构、功能分区、土地利用(近期、远期) 高校校址选择 一、校址选择的基本原则 1.有利于学校——社区——社会的互利互补。 2.少投入、早建成。 3.少占或者不占用农田、尽量利用丘陵山坡。 4.为校园长期扩建留有可能性。 二、校址选择的具体要求 1.适宜的人文环境、自然景观生态环境。 2.良好的自然技术条件(地形、地质、气象水文等)。 3.充足的土地面积与合宜的形状。 4.有利的基础设施:对外交通、运输、通讯水源、电源、三 废处理等。 校园与城市关系发展历史 第一阶段:学校附属于城市某栋建筑之中。 第二阶段:学校设于城市独立的建筑之中。 第三阶段:学校拥有多栋建筑或分散于城市街区或集中成城市形成 孤岛。 第四阶段:教学与居住分离 第五阶段:校园规模越来越大 1、城市保留校本部,郊区另建分部。 2、城区保留作分校,郊区另建校本部。 3、近郊形成大学文教区; 4、远郊新建科学城(研究机关一高校、研究机关;高校一研制 开发;高校一技术开发) 5、结合旧城改造,校园由郊外回归城市 高校校园规模 一、校园规模可分为起始规模、合理规模以及最大规模。 二、校园规模控制主要有两类基本参数:一是学生人数,二是校园 土地面积。 三、校园学生人数合理规模主要取决于事业规划、其规模参数指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