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求子注意事项.

合集下载

泰安风俗

泰安风俗

泰安市独有的风俗民情泰安独特的婚俗在泰安有一种独特的婚俗?夜里娶媳妇。

据说,无论是属虎的、属龙的,都有犯相,都有忌讳,比如,鸡忌虎、马,白天嫁娶,属鸡的,难免会碰上属虎的和属马的,这是犯大忌的。

而夜里嫁娶,即使碰上了,黑灯瞎火的,看不清楚,权当没看见,也就不会有"倒霉"的事了。

因此,几百年来,在泰安市郊,这种习俗沿袭至今。

泰安近郊,嫁闺女都要"查日子",也就是根据男女双方的生辰八字,确定哪月哪日迎娶最好。

一般是要避开自己的出生月份和父母的出生月份。

但也有避不开自己或父母的出生月份的,因为除这个月份以外,其它月份对新郎、新娘都不利,所以只得定在父或母出生的月份,在这一个月内不能与父母见面,叫"爷娘月,不见面"。

泰安人又将爷娘月变通了法儿,待嫁的女儿可以回娘家,不过,只准说话,不许见面,娘儿俩只能隔墙交谈,只闻其声,不见其人。

闺女出嫁,娘要在陪送的箱子里押上枣、栗子、花生、一对芝麻阶、一对豆阶。

寓早立子,男孩、女孩花着生;芝麻阶、豆阶意为:押上一对芝麻阶,生个孩子好做官儿。

婚俗流传到现在,可以不押这些,但最要紧的一件催生袄还是必须送的。

据说闺女出嫁后,第一个冬天还一定要穿上娘家送的袄,这样就会早早生个胖小子。

另外一层意思,就是娘希望女儿早生贵子,在婆家能有个地位。

泰山岱下民俗许愿还愿这一民俗是泰山周围方圆几百里的古俗。

据民国时的泰安县志载:“泰山为五岳首,而圣田之庙在焉,既有求而必应,亦无感之不通。

上山祈愿一般在山顶碧霞祠向碧霞元君--- 泰山老奶奶祈诉。

”“贪者求富,疾者求安,耕者求岁,贾者求息,祈生者求年,未子者求嗣。

”并向元君许下承诺。

一旦实现就必须要还愿,既落实所许之承诺,若没达到目的,就再次祈求,最终满意后再行还愿。

许愿的方式多种多样。

有供奉献礼者,有挂袍送匾者,有捐资修庙者,也有植树造林者。

香社香社是民间进香的自发组织,由本村或十里八乡的善男信女组成。

泰山知识

泰山知识

泰山的香客你要许愿的话,最好在每月阴历的初一或者是十五去,一般到:1.岱庙的遥参亭。

2.山脚下红门的小泰山去许愿,那是泰山老奶奶的行宫。

3.灵应宫-泰山碧霞元君下庙。

位于灵山大街蒿里山东侧。

4.去山顶上的碧霞元君祠。

贡品看所求,如果事情比较大或是免灾,则要带整鸡整鱼等。

普通要带上3种或5种水果贡品,量不用太多,一种只带3个即可,买些元宝,别忘了香。

许完愿(要记住所许内容)要些贡品回家吃了,对你有利。

切记,应验的一定要去还愿!些许建议,敬请斟酌。

我就亲眼看见上整鸡整鱼的,而且就是在小泰山。

一般许的东西都是香火或者是袍子之类的。

某些人不要乱说话,神自在心中。

好像在升仙坊的一个地方也有烧香的,那是泰山老奶奶升仙的地方。

爬泰山许愿的注意事项:1、香可以在山下买,山上贵的没有边,山下10元/把,山顶可能100元/把;2、并不是只有玉皇顶的碧霞祠可以烧香,有很多上了年纪的老人都在“小泰山”也就是万仙楼烧香,就在山脚下,也很灵的;3、点香的时候,不准借别人的火点,所以自己带个火;4、买香的时候,许愿的人应当自己花香钱,别有朋友瞎积极帮忙付钱,忌讳;5、如果你还是决定去山顶许愿的话,上山和下山都要徒步,而不能做汽车和缆车。

泰山民俗之向泰山奶奶求子和生育礼俗求子进山求子的最多,天南海北的都有。

求男孩者在碧霞祠拴一个金男娃,求女孩拴一个金女娃。

并以此向泰山老奶奶许愿。

生育礼俗-----岱下方圆几百里曾有一套完整的生育程序。

一是择定吉日。

欲求生子,须由妻子出面,带上礼品去求当地的“神妈子”择定吉日,安排求子仪式。

二是筹备供事。

主要是购置香烛、火纸、供品等。

供桌的摆放是两碗馒头,两个盘子——鱼和鸡蛋,两个果碟——枣和栗子。

供品前摆三个香炉一字排开。

红布条写上求子者的住址和丈夫姓名,装入火纸折成的纸盒中,将供桌抬往神妈子家。

三是举行仪式。

由求子的妇女点燃三炷香,插在香炉上,与神妈子一起跪在供桌前,由神妈子祈祷泰山老奶奶送子,然后将红布条焚烧。

最新泰山求子注意事项汇编

最新泰山求子注意事项汇编

(二)求子到泰山求子,也被称作“拴娃娃”、“押子”,是泰山信仰民俗中影响最大的一种民俗事象。

泰山求子与碧霞元君作为生育神的功能密切相关,也与泰山雄踞东方主万物发生的观念有深层的联系。

向碧霞元君求子的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明代中期。

明嘉靖十一年(1532年),皇太后遣太子太保来到泰山,为明世宗向碧霞元君求子,这是现在见到的最早的泰山求子史料。

[21]在灵岩寺大雄宝殿的北墙上,我们还发现了一则记述明代万历年间求子还愿习俗的珍贵碑刻资料,《万历四十三年东昌府聊城县求子还愿记事题名碑》[22]:山东东昌府聊城县六里八甲人士,见在李大夫营居住,奉佛还愿,保安信女郭门李氏,同男郭一兰、男妇陈氏,因为乏嗣,今于圣母位前祈讨一子,以得,平安。

无伸可报,今发虔心,不昧前愿,施舍僧帽一百顶并鞋一百双,敬诣灵岩寺钟楼云房,散施僧众。

祈保儿男,长命百岁,永受安泰。

万历四十三年四月□日立这是至今所见民间泰山求子的时间最早的文字记录。

郭门李氏与儿子、儿媳一起向圣母碧霞元君求子,愿望得以实现,为了“不昧前愿”,向灵岩寺的僧众施舍僧帽一百顶,鞋一百双。

这则史料至少为我们提供了三个方面的信息:万历年间民间已有向泰山碧霞元君求子的习俗;他们求的是碧霞元君,但还愿时却来到灵岩寺施舍,这说明了灵岩寺和泰山在民间信仰上一体化的特点;另外,这则史料还告诉我们,民众的信仰是不分佛道的,他们求的是碧霞元君,还愿却在佛寺灵岩,再一次证明了民间信仰非佛非道、亦佛亦道的特征。

上述两则史料,至少说明在明朝中期,到泰山求子已经是民间非常流行的习俗。

到泰山上拴娃娃,比较有名气的地方主要有三处:山顶碧霞祠送子娘娘殿,山下王母池,登山半途中的斗母宫。

除了这三处以外,泰山上几乎凡是供奉碧霞元君的地方,都兼有为求子者送子的职能。

泰山碧霞元君、送子娘娘和王母娘娘的神案上,常年摆放着很多泥娃娃,这些泥娃娃大都光着身子,有的戴着红兜兜,带着项圈,或坐或爬,都是男孩,而且还故意夸张地露着“小鸡儿”(男性生殖器)。

泰山求子注意事项电子教案

泰山求子注意事项电子教案

(二)求子到泰山求子,也被称作“拴娃娃”、“押子”,是泰山信仰民俗中影响最大的一种民俗事象。

泰山求子与碧霞元君作为生育神的功能密切相关,也与泰山雄踞东方主万物发生的观念有深层的联系。

向碧霞元君求子的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明代中期。

明嘉靖十一年(1532年),皇太后遣太子太保来到泰山,为明世宗向碧霞元君求子,这是现在见到的最早的泰山求子史料。

[21]在灵岩寺大雄宝殿的北墙上,我们还发现了一则记述明代万历年间求子还愿习俗的珍贵碑刻资料,《万历四十三年东昌府聊城县求子还愿记事题名碑》[22]:山东东昌府聊城县六里八甲人士,见在李大夫营居住,奉佛还愿,保安信女郭门李氏,同男郭一兰、男妇陈氏,因为乏嗣,今于圣母位前祈讨一子,以得,平安。

无伸可报,今发虔心,不昧前愿,施舍僧帽一百顶并鞋一百双,敬诣灵岩寺钟楼云房,散施僧众。

祈保儿男,长命百岁,永受安泰。

万历四十三年四月□日立这是至今所见民间泰山求子的时间最早的文字记录。

郭门李氏与儿子、儿媳一起向圣母碧霞元君求子,愿望得以实现,为了“不昧前愿”,向灵岩寺的僧众施舍僧帽一百顶,鞋一百双。

这则史料至少为我们提供了三个方面的信息:万历年间民间已有向泰山碧霞元君求子的习俗;他们求的是碧霞元君,但还愿时却来到灵岩寺施舍,这说明了灵岩寺和泰山在民间信仰上一体化的特点;另外,这则史料还告诉我们,民众的信仰是不分佛道的,他们求的是碧霞元君,还愿却在佛寺灵岩,再一次证明了民间信仰非佛非道、亦佛亦道的特征。

上述两则史料,至少说明在明朝中期,到泰山求子已经是民间非常流行的习俗。

到泰山上拴娃娃,比较有名气的地方主要有三处:山顶碧霞祠送子娘娘殿,山下王母池,登山半途中的斗母宫。

除了这三处以外,泰山上几乎凡是供奉碧霞元君的地方,都兼有为求子者送子的职能。

泰山碧霞元君、送子娘娘和王母娘娘的神案上,常年摆放着很多泥娃娃,这些泥娃娃大都光着身子,有的戴着红兜兜,带着项圈,或坐或爬,都是男孩,而且还故意夸张地露着“小鸡儿”(男性生殖器)。

拜泰山老奶奶可以求什么拜泰山奶奶许愿的规矩

拜泰山老奶奶可以求什么拜泰山奶奶许愿的规矩

拜泰山老奶奶可以求什么拜泰山奶奶许愿的规矩
泰山,这是碧霞元君的道场,碧霞元君就是我们说的泰山奶奶,是得到了很多人的喜爱,从它的佛像上来看,是非常的平易近人,泰山奶奶上身后的反应?
1.泰山老奶奶许愿禁忌:泰山奶奶许愿不能做缆车。

2.泰山奶奶上身后的反应:泰山奶奶是不会上人的身上的,而且这是大神,也不是一般人能请得动的。

3.一般说泰山奶奶会上身的人,多数是骗子,要是想要让泰山奶奶保佑自己,那就去泰山上拜泰山奶奶,她会保佑你的,会驱除你身上的邪灵。

泰山奶奶之所以受到人们的尊重,主要是以下两个原因:
1、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王锡爵《东岳碧霞宫碑》记载:“元君能为众生造福如其愿,贫者愿富,疾者愿安,耕者愿岁,贾者愿息,祈生者愿年,未子者愿嗣,子为亲愿,弟为兄愿,亲戚交厚,靡不相交愿,而神亦靡诚弗应。

”从这个记载就可以看出来,泰山奶奶在人们的心目中,就是无所不能的,能实现人们很多的愿望。

2、泰山奶奶是非常的平易近人,和蔼可亲,还乐善好施,大众能感觉到她的亲切,从而更加的信赖泰山奶奶,每年的农历三月十五是泰山奶奶的生日,很多香客都来拜。

去泰山许愿的注意事项:
1、香还是在山下购买,山下比较便宜,山下10块钱一把,到了山顶就不一样了,可能要卖到100块钱一把。

2、烧香不是只有玉皇顶的碧霞祠可以烧香,年纪大了的人也是可以在小泰山,也就是万仙楼烧香,在小泰山烧香也是很灵验的。

3、点香的时候要注意,是不能借火的,所有打算要点上,就需要自己带一个打火机。

4、买香的时候,还是自己给自己的钱,尤其是许愿的香。

5、要是去山顶许愿的话,要徒步上下山,不能做汽车或者是缆车,这样许愿才能更加的灵验。

泰山求子注意事项

泰山求子注意事项

(二)求子到泰山求子,也被称作“拴娃娃”、“押子”,是泰山信仰民俗中影响最大的一种民俗事象。

泰山求子与碧霞元君作为生育神的功能密切相关,也与泰山雄踞东方主万物发生的观念有深层的联系。

向碧霞元君求子的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明代中期。

明嘉靖十一年(1532年),皇太后遣太子太保来到泰山,为明世宗向碧霞元君求子,这是现在见到的最早的泰山求子史料。

[21]在灵岩寺大雄宝殿的北墙上,我们还发现了一则记述明代万历年间求子还愿习俗的珍贵碑刻资料,《万历四十三年东昌府聊城县求子还愿记事题名碑》[22]:山东东昌府聊城县六里八甲人士,见在李大夫营居住,奉佛还愿,保安信女郭门李氏,同男郭一兰、男妇陈氏,因为乏嗣,今于圣母位前祈讨一子,以得,平安。

无伸可报,今发虔心,不昧前愿,施舍僧帽一百顶并鞋一百双,敬诣灵岩寺钟楼云房,散施僧众。

祈保儿男,长命百岁,永受安泰。

万历四十三年四月□日立这是至今所见民间泰山求子的时间最早的文字记录。

郭门李氏与儿子、儿媳一起向圣母碧霞元君求子,愿望得以实现,为了“不昧前愿”,向灵岩寺的僧众施舍僧帽一百顶,鞋一百双。

这则史料至少为我们提供了三个方面的信息:万历年间民间已有向泰山碧霞元君求子的习俗;他们求的是碧霞元君,但还愿时却来到灵岩寺施舍,这说明了灵岩寺和泰山在民间信仰上一体化的特点;另外,这则史料还告诉我们,民众的信仰是不分佛道的,他们求的是碧霞元君,还愿却在佛寺灵岩,再一次证明了民间信仰非佛非道、亦佛亦道的特征。

上述两则史料,至少说明在明朝中期,到泰山求子已经是民间非常流行的习俗。

到泰山上拴娃娃,比较有名气的地方主要有三处:山顶碧霞祠送子娘娘殿,山下王母池,登山半途中的斗母宫。

除了这三处以外,泰山上几乎凡是供奉碧霞元君的地方,都兼有为求子者送子的职能。

泰山碧霞元君、送子娘娘和王母娘娘的神案上,常年摆放着很多泥娃娃,这些泥娃娃大都光着身子,有的戴着红兜兜,带着项圈,或坐或爬,都是男孩,而且还故意夸张地露着“小鸡儿”(男性生殖器)。

泰山求子的规矩

泰山求子的规矩

泰山求子的规矩泰山求子,又称为泰山礼宾,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仪式。

它起源于山东泰山,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

泰山求子作为一种重要的礼仪活动,有着严格而庄重的规矩。

下面我们来详细介绍一下泰山求子的规矩。

首先,泰山求子的时间一般是在农历的春季和秋季,选在一个吉祥的日子进行。

在这一天,求子的人会整装待发,提前向泰山的神明祈福,希望能够得到他们的庇佑,获得健康的子嗣。

在进山之前,参与者要先进行净身洗浴,以洁身自好。

随后,在山门前行三揖九拜的礼,向泰山神明致敬。

接着,他们要沿着石阶一步一个踏实地向上攀登,同时要保持谦虚、谨慎的心境。

在攀登途中,求子的人需要经过九座门洞,每经过一座门洞都要鞠躬行礼,表达对泰山神明的敬意。

同时,他们还要记住不得说脏话、争吵和闹事,以保持整个仪式的庄重和肃穆。

当终于到达泰山的神峰之巅时,求子的人要对泰山神明再次行拜礼,表达他们的虔诚和敬仰之情。

接下来,他们会像登山时一样,依次通过九座门洞,并持香进入泰山的神庙,向神明祷告。

完成这一过程后,求子的人会选择一个神位拜祭,然后再在神庙中跪拜九次,向泰山神明表达心愿和祈祷。

最后,他们会留下一份自己的心愿,希望能够得到神明的保佑。

这份心愿会由山顶的僧侣负责燃烧,象征着将祈愿带到天上。

泰山求子的规矩不仅仅是一次登山活动,更是一种信仰和文化的传承。

它教导人们谦虚谨慎的精神,让人们明白只有通过自身的努力和虔诚,才有可能得到上天的眷顾和善待。

泰山求子的规矩也给我们提供了一种值得借鉴的行为准则。

在现代社会,我们也应该学习这样的谦虚和敬畏,尊重自然和宇宙的力量。

无论是在家庭中还是社会中,都应该保持谦虚、积极的心态,努力奋斗,用自己的善行和努力去谱写美好的人生。

总之,泰山求子的规矩是一种独特而庄重的礼仪活动。

它以山东泰山为背景,通过一系列的仪式和行动,带给人们前所未有的感受和启迪。

同时,泰山求子的规矩也是一种道德和精神的指导,教导人们谦卑、敬畏和勤奋的品质。

泰山求子的规矩

泰山求子的规矩

泰山求子的规矩
泰山求子,是古代中国的一项传统风俗习惯。

对于无子嗣的家庭
来说,泰山求子是一种心灵上的安慰和重要的希望。

以下是一些关于
泰山求子的规矩,以供参考:
1、选择合适的时间和地点。

通常来说,选择传统节日和农历的某
些黄道吉日是比较好的选择。

同时,应当选择清静祥和、气场浓厚的
地方。

2、准备香烛、水果、纸锭、鲜花等供品。

这些软硬兼施的祭品可
以祈求神仙的庇佑、护佑,并期待神仙的垂爱赐予自己一个可爱的孩子。

3、全家人员参加。

如果夫妻都想要孩子,应该一起去参拜泰山神庙,以示夫妻情深、意气相投。

因为泰山求子既关乎到夫人婆的妊娠,也关乎丈夫的性能力和生殖健康,故而参拜的时候应该全家人员参加。

4、尊重神仙、遵守规矩。

求子过程中要注意遵守神庙的规矩和安排。

遵循太监的领导,排队、轮值、不喧哗,避免不必要的冲突和不
良行为。

5、虔诚祈祷、保持心境宁静。

在拜神的过程中,要虔诚地向神仙
祷告、诉说自己的心愿,同时保持宁静、稳定、正常的心理状态,避
免杂念和负面情绪的干扰。

当然,泰山求子虽然是一种传统的风俗习惯,但俗话说得好,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

在想要孩子的同时,还应该关注到自身的身体和心理健康,规律作息、自然调养、心理舒缓、劳逸结合,才能真正做到“半命非命,全命也非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求子
到泰山求子,也被称作“拴娃娃”、“押子”,是泰山信仰民俗中影响最大的一种民俗事象。

泰山求子与碧霞元君作为生育神的功能密切相关,也与泰山雄踞东方主万物发生的观念有深层的联系。

向碧霞元君求子的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明代中期。

明嘉靖十一年(1532年),皇太后遣太子太保来到泰山,为明世宗向碧霞元君求子,这是现在见到的最早的泰山求子史料。

[21]在灵岩寺大雄宝殿的北墙上,我们还发现了一则记述明代万历年间求子还愿习俗的珍贵碑刻资料,《万历四十三年东昌府聊城县求子还愿记事题名碑》[22]:
山东东昌府聊城县六里八甲人士,见在李大夫营居住,奉佛还愿,保安信女郭门李氏,同男郭一兰、男妇陈氏,因为乏嗣,今于圣母位前祈讨一子,以得,平安。

无伸可报,今发虔心,不昧前愿,施舍僧帽一百顶并鞋一百双,敬诣灵岩寺钟楼云房,散施僧众。

祈保儿男,长命百岁,永受安泰。

万历四十三年四月□日立
这是至今所见民间泰山求子的时间最早的文字记录。

郭门李氏与儿子、儿媳一起向圣母碧霞元君求子,愿望得以实现,为了“不昧前愿”,向灵岩寺的僧众施舍僧帽一百顶,鞋一百双。

这则史料至少为我们提供了三个方面的信息:万历年间民间已有向泰山碧霞元君求子的习俗;他们求的是碧霞元君,但还愿时却来到灵岩寺施舍,这说明了灵岩寺和泰山在民间信仰上一体化的特点;另外,这则史料还告诉我们,民众的信仰是不分佛道的,他们求的是碧霞元君,还愿却在佛寺灵岩,再一次证明了民间信仰非佛非道、亦佛亦道的特征。

上述两则史料,至少说明在明朝中期,到泰山求子已经是民间非常流行的习俗。

到泰山上拴娃娃,比较有名气的地方主要有三处:山顶碧霞祠送子娘娘殿,山下王母池,登山半途中的斗母宫。

除了这三处以外,泰山上几乎凡是供奉碧霞元君的地方,都兼有为求子者送子的职能。

泰山碧霞元君、送子娘娘和王母娘娘的神案上,常年摆放着很多泥娃娃,这些泥娃娃大都光着身子,有的戴着红兜兜,带着项圈,或坐或爬,都是男孩,而且还故意夸张地露着“小鸡儿”(男性生殖器)。

来拴娃娃的都是婚后多年不育的妇女,有的由婆婆陪着来,或者由妯娌、邻居大娘大婶陪同,求子者来到神案前,烧香叩头,祷告一番,然后便从神案上选取一个泥娃娃,交给主持仪式的道士。

道士取出一根红绳,拴在泥娃娃的脖子上,红绳的一端系着一个铜钱,道士摇动红绳以钱击罄,一边口中念道:“有福的小子跟娘来,没福的小子坐庙台。

姑家姥家都不去,跟着亲娘回家来。

”之后,道士给未来的小孩起一个通俗而吉祥的乳名,嘱咐求子的妇女回家把泥娃娃放到卧室里。

求子的人将泥娃娃用红包袱包起来带走,求子仪式也就结束了。

上述仪式是就一般而言概括出的求子仪式。

2003年春节期间,我在泰山岱顶进行了为期一周的田野调查。

其中,2月1日至2月3日(农历正月初一至正月初三)三天,我连续在碧霞祠内进行随机采访,特意对送子娘娘殿前求子的香客进行了调查。

调查只是在这三天的上午进行。

三天里,送子娘娘殿前的人流一直不断,求子者络绎不绝。

与传统求子仪式相比,求子者只能隔着殿门口的木栅栏向殿内的送子娘娘叩拜,因此也就没法到殿内神案前挑选泥娃娃。

神案前的泥娃娃,事先已经被殿内值班的道士用红绸布和红绳包好,来求子者叩拜、交钱后,值班师傅就从神案上随便拿一个递给求子者。

当然,这些泥娃娃全部是男孩。

来求子的人一般都会向值班的师傅询问求子的程序,值班师傅会说:“先在殿前磕三个头,然后交钱。

”当问需要交多少钱时,师傅最常用的回答是:“一般的几十块钱,随个人的心愿,求贵子、贵子吗。

”据我观察,交钱最少的是二十元,一般的为四五十元,也有给一百元的。

但少于二十元,师傅会拒绝接受,当然也不会将泥娃娃给求子者。

拿到泥娃娃后,求子者一般会问师傅:“求回去的孩子往哪儿放啊?”师傅会告诉说:“放在箱子柜上。

”求子若是夫妇一起来的,一般由男的揣到怀里(由于是冬天,一般多放到大衣或羽绒服里面)。

来求子者并不都是妇女,男女都有。

春节期间,河北东光县的香客特别集中,我随意访问了几个东光县来求子的香客。

有一位老年妇女,进碧霞祠大门以后,一步一磕头,给庙内所有的神都磕了一遍,最后来到送子娘娘殿前。

她告诉我,她有了一个外甥孙子,大胖孙子,当年不是来泰山求的,是在家里求的泰山老奶奶,如今求的全都实现了,这次专门到泰山来给老奶奶挂袍。

用她的话说,现在生活好了,什么都有了,但是,“有钱不如有人啊!”
东光县龙里乡高家庄的一位还愿男子,当年是他自己一个人来求的,求后生有一男孩,已七岁了,这次来还泥娃娃。

求子得遂心愿,要来泰山还愿,把求的泥娃娃再送回来,直接交给殿内的师傅。

送泥娃娃的时候,一般要向送子娘娘殿前的功德箱里施钱,大多为一二十元,少的也是五元。

有一个看上去有五十多岁的男子,匆匆来到送子娘娘殿前,从黑色手提包里拿出用红布包的泥娃娃,放在门口的木栅栏里面,往功德箱中扔下一块钱,也没有磕头,就匆匆离开。

我追上去,问他为什么不把泥娃娃交到殿里,他边走边对我说:“送错了,送错了。

”然后急匆匆地离开了碧霞祠。

后来我了解到,如果求子不得或者像那位老年男子那样,求男孩得了女孩(送错了),当年不能再来求,必须隔一年才能再来。

那位男子不磕头,大概也是准备着第二年再来吧。

另有一种说法,求子三个月后没有怀孕,可以再来求;再过三个月还可以举行第三次求子仪式。

三次求子而无身孕,就不能再求了,俗谓之“求子比过三”。

[23]东光县大单乡仉王村的王凤党,当年在泰山求的儿子,今年孩子已经15岁了,他每年春节都来山上烧香,已经连续来了16年。

孩子出生后,第二年他就把泥娃娃送回来了。

按照传统的说法,泰山上求得的孩子不能到泰山上来,因为怕老奶奶把他收回去。

但春节期间在碧霞祠送子娘娘殿值班的道士柳师傅告诉我:“在这里(碧霞祠)求的孩子也可以来泰山,但有个说法,要等孩子长到几岁后才能来。


至于请道士给未来的孩子起乳名的做法,在我调查的三天里一个都没有见到。

或许春节期间香客太多,师傅们也确实忙不过来;或许,来求子的人都没有经验,不知道交了钱求子以后,还有这么一个可以请庙里的师傅给孩子起名的权利。

泰山求子,除了到庙里拴娃娃以外,还有一种押子的习俗。

这一习俗和古代人们对于石头的崇拜有关,而在民间信仰中,泰山的石头又特别灵验(可以以“泰山石敢当”为例)[24]。

人们认为,只要在名山或庙前的树杈上压(押)上一块石头,就能够很快怀孕生子。

我一直认为,这种押子的行为,除了与灵石崇拜有关,其行为本身带有很强的模仿巫术的色彩。

将石头放置在树杈之间,这和人类的生殖性交行为极为相似。

当然,这只是我的猜测,没有得到更多的证据。

在泰山北麓的灵岩寺,大路两边和寺院的树林里,到处可见古人押子的遗留物证。

很多当年押在树杈间的石头,由于年代久远已经和古树合为一体,这也形象地说明了这种习俗的古老和传承不断。

近年来,到泰山上求子的人在拴娃娃以后,还要在树上拴一个红布条,名为“拴子”,据说和原来“押子”是一样的意思。

实际上,这种习俗的产生与泰山的管理背景有关。

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登泰山的人越来越多。

普通游客到泰山后,见到山上树杈间压的石头,不解其意,由于从众心理所致,普通游客也在树上乱压石头。

如此以来,致使泰山上下的树枝难以承受,严重者甚至会将树压死,已经影响到泰山树木的生长。

在这种背景下,泰山管理部门只好严禁人们在树上压石头。

这对于通过押子来求子者是个打击,但又无法网开一面。

后来,就出现了用拴红绳代替押石头的“拴子”的说法,至于何时起源、为何用红绳代替,已经无从查考。

如今,满山遍野的红绳倒成了泰山的一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