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文阅读(期末复习)

合集下载

说明类文章阅读-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专题复习

说明类文章阅读-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专题复习

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复习:说明类文章阅读(一)阅读短文,完成下面小题。

载人航天飞行①人类要想进行航天飞行,要克服许多难以想象的困难。

且不说发射火箭时发动机所产生的强烈震动和巨大的噪声,单是加速上升和减速返回时所产生的几倍、几十倍的重力加速度,如不采取措施就会将人压成肉饼。

另外,太空是个超高温度的真空环境,人体若裸露在真空中,体内的液体会迅速气化沸腾而散逸。

最后,太空中还有足以致命的强烈辐射。

②为了了解太空这个陌生环境中各种影响生命的因素,在人类上天之前,必须先用动物进行实验。

通过动物实验为人类上天获得了许多重要的数据,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③当航天器在太空中作无动力轨道飞行时,由于离心惯性抵消了地球的引力,飞船、空间站等航天器及其里面的一切物品,均处于失重或微重力状态。

这改变了许多在地面上常见的现象,使单调艰苦的太空生活充满了许多意想不到的乐趣:④由于失重,衣服可以停留在空中并展开成方便的形状,穿衣时只要将四肢伸进去即可。

食物可以摆放在空中,然后用嘴去吸食,就像鱼儿在水中觅食。

太空睡眠倒是十分方便,无论什么姿势,无论什么地方都可以入睡。

但为了安全,应钻进睡袋,且睡袋要固定在舱壁或床板上,否则一觉醒来,所有人都会挤在通风口前面。

如果飞船加速或减速,还会被碰伤。

睡时手臂也应放进睡袋,不然在睡梦中会被卷进机器或碰着仪器开关。

⑤太空的个人卫生是一件十分麻烦的事。

如剃须前必须抹剃须膏,防止泡沫飞溅,而使用的剃须刀又必须能吸须渣以免须渣乱飞。

为避免刷牙时泡沫飞溅和洗脸时的水珠飞溅,太空中洁牙只能用洁齿纸等,而洗脸则只能用湿毛巾擦擦。

太空中淋浴更是一件大事。

在一个封闭的圆筒内,水从上面用压力压进来后就会飘在空中,粘在身上和筒壁上,为防止被水溺,淋浴者必须戴防水和供氧面罩。

脏水用水泵从下面抽出去,粘在筒壁上的水珠,要用吸尘器吸。

洗15分钟淋浴,准备和收拾的时间要两三个小时。

⑥到太空去行走,就是一件十分惊险的事情了。

首先,航天员必须穿上舱外活动航天服。

专题10说明文阅读-2022-2023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备考期末总复习(江苏南京专用)原卷版+解析

专题10说明文阅读-2022-2023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备考期末总复习(江苏南京专用)原卷版+解析

专题10说明文阅读(原卷版)一、(2022春·江苏南京·八年级统考期中)阅读《大自然的语言(节选)》,完成下面小题。

大自然的语言(节选)竺可桢①首先是纬度。

越往北桃花开得越迟,候鸟也来得越晚。

值得指出的是物候现象南北差异的日数因季节的差别而不同。

我国大陆性气候显著,冬冷夏热。

冬季南北温度悬殊,夏季却相差不大。

在春天,早春跟晚春也不相同。

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二十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十天。

所以在华北常感觉到春季短促,冬天结束,夏天就到了。

②经度的差异是影响物候的第二个因素。

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

所以沿海地区的春天的来临比内陆要迟若干天。

如大连纬度在北京以南约1°,但是在大连,连翘和榆叶梅的盛开都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

又如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或谷雨节,烟台要到立夏。

两地纬度相差无几,因为烟台靠海,春天便来得迟了。

③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

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而到秋天乔木的落叶则越往高处越早。

不过研究这个因素要考虑到特殊的情况。

例如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

这叫逆温层。

由于冷空气比较重,在无风的夜晚,冷空气便向低处流。

这种现象在山地秋冬两季,特别是这两季的早晨,极为显著,常会发现山脚有霜而山腰反无霜。

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脚反不适宜,就是这个道理。

④此外,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

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到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同1921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

就是说,春天提前九天。

⑤物候学这门科学接近生物学中的生态学和气象学中的农业气象学。

物候学的研究首先是为了预报农时,选择播种日期。

此外还有多方面的意义。

物候资料对于安排农作物区划,确定造林和采集树木种子的日期,很有参考价值,还可以利用来引种植物到物候条件相同的地区,也可以利用来避免或减轻害虫的侵害。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期末说明文阅读专项复习测评卷。(含答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期末说明文阅读专项复习测评卷。(含答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说明文阅读专项复习测评卷。

(含答案)天坛之美北京是中国的都城,历朝历代的帝王在城中建造各式各样的祭拜场所,其中最著名的要数天坛了。

天坛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位于北京故宫的正阳门外东侧,是明、清两代帝王祭天、祈谷和祈雨的场所。

它是现存中国古代规模最大的祭祀建筑群。

1998年XXX将其确认为“世界文化遗产”。

天坛以凝练的艺术形式表现了博大的精神内涵,将意境之美融于建筑之中。

天坛的祈年殿、皇穹宇、圜丘建造在南北中轴线上。

自南端向北,建筑高度连续性逐渐上升。

圜丘高5.18米,皇穹宇高19.2米,祈年殿上升到38米,比象征帝王的故宫太和殿还高出3米,成为中轴线的高峰。

这出人意料的“高”象征着“天”的至高无上,可见古人对“天”的无比崇敬。

古人认为天是圆的,地是方的。

因此,天坛分为内外两坛,坛墙南方北圆,象征天圆地方。

圜丘、皇穹宇、祈年殿都是圆形建筑,每一个建筑又形成很多的同心圆一直扩展到与天空相融。

这“圆”的设计,更是一种祥和的象征。

黄帝内经》中说:“清阳为天,浊阴为地。

”天坛是祭天之地,建筑采用了深蓝色的琉璃瓦,园内大面积种植四季常青的柏树——整体色调可谓是“青”色。

墨绿的树、深蓝的琉璃瓦和浅蓝的天空形成了色彩的深浅对比。

你知道这“青”色又象征着什么吗?天坛和故宫相比,两者之美截然不同。

故宫建筑群庞大,以气势取胜,而天坛建筑群少而精,以宁静著称;故宫的空间图形是方形的,而天坛的空间图形是开放式的一个个圆;故宫的颜色以红色为主,而天坛以青色为主;故宫以封闭式的一道道门、一面面墙为特点,而天坛以圆形为特点。

天坛不仅是中国古建筑中的明珠,也是世界建筑史上的瑰宝。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一项是(B)。

A.故宫太和殿是明、清两代北京最高的建筑,是帝王的象征。

B.天坛分为内外两坛,坛墙南北形状不同。

C.天坛的琉璃瓦采用深蓝色,是为了与浅蓝的天空相融合。

2.结合短文选择恰当的内容,将序号填在第六自然段的横线上。

期末专题复习:说明文阅读基本知识点+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期末专题复习:说明文阅读基本知识点+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说明文阅读基本知识点一、说明文的概念: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用来介绍事物或阐明事理的文章叫说明文。

二、说明文的分类:1.按说明对象分:事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事物说明文旨在介绍某一事物的形体特征,如《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等;事理说明文旨在解释事物本身的道理和内部规律,如《统筹方法》等。

2.按说明语言特征分:生动说明文/科学小品文/文艺性说明文、平实说明文二、说明文的说明对象1.明确事物说明文对象的方法技巧:①看题目②分析开头:有些说明文开头点明了说明对象,或稍加分析组合即可。

答题格式:一般是一个名词或名词性短语2.明确事理说明文对象的方法技巧:①事理说明文中,它的对象不能仅看题目,要通读全文,逐段分析,归纳总结,才能明确文章的说明对象;②要分析开头结尾段;③抓关键句,有可能在段落中心句、总结句或过渡句中点明;④事理说明文对象往往就是文章说明的主要内容。

答题格式:要指出说明内容,形成个短句:介绍了的 (对象+内容)3.对某个对象下定义:(答题格式)对象+是+本质特点和其它特点(从文中找)+中心语三、说明对象的特征答题方法:1.看标题(修饰、限制词;用比喻、拟人等暗含其特征);2. 把握文章中心句及连接词,如“首先、其次、还、也、此外”等词语;3.借助说明方法来捕捉说明事物的特征;4.划分层次,从内容上分析归纳说明事物的特征;5.对重要的信息进行筛选整合,也可从事物的定义入手。

注: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还须防止事物的表面特征掩盖了事物的本质特征,须细读全文,作总体的分析和归纳。

四、概括某一段文字或某几段或全文的说明内容1.抓住或摘录关键词、句:如“首先、其次、还、也、此外”等提示语;过渡句、设问句、段首句、段尾句、文末点题句等;2如果文段是几层并列的内容,就可以把几个意思联结、归纳出一个主要意思;3.找文段中有结构类似的词语、短语或句子;4.划分结构层次,概括层意或段意。

5.看标点符号,如句号、分号、问号等,在几层意思中合并、筛选、归纳。

四年级下册语文试题- 期末复习。说明文阅读(含答案)人教部编版

四年级下册语文试题- 期末复习。说明文阅读(含答案)人教部编版

四年级下册语文试题- 期末复习。

说明文阅读(含答案)人教部编版爱听“高雅音乐”的跳舞草跳舞草是一种有“灵性”的植物。

当它听到优美的音乐或者有人对着它唱一首抒情的歌曲时,它会随着音乐的节奏开始舞动。

它的两片绿色嫩叶像一对舞伴,时而合抱,时而交叉,时而各自向后旋转180度,又深情相拥,再分开翩翩起舞。

整株跳舞草在音乐响起时,仿佛开始了一场友谊舞会。

这种植物对音乐的反应,让人们感受到了自然界的神奇和美妙。

1.这段话主要是围绕“跳舞草的特点”来写的。

2.选段的三个横线处,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A)阻挡过滤吸收;(B)过滤吸收阻挡;(C)吸收阻挡过滤;(D)过滤阻挡吸收。

本段没有涉及到这些词语,无法选择答案。

3.本段中没有表述与城市绿地的作用不一致的内容。

4.“据专家估算”这个词语在本段中没有出现。

5.本段没有涉及到那些为眼前利益而肆意伐树毁绿的人们的话题。

技术食品保鲜技术是指在食品生产、加工、运输、储存和销售等环节中,采取一系列措施,延长食品的保鲜期,保证食品的品质和安全。

目前,常见的食品保鲜技术包括以下几种:1.低温保鲜:利用低温抑制微生物繁殖和酶的活性,延长食品保鲜期。

常见的低温保鲜方法包括冷藏、冷冻、超低温冷冻等。

2.真空包装:将食品放入密封的塑料袋中,抽出其中的空气,防止氧化和微生物繁殖,延长食品保鲜期。

3.气调包装:将食品放入密封的包装袋中,通过控制包装内的气体成分和比例,延缓食品的氧化和微生物繁殖,延长食品保鲜期。

4.辐射保鲜:利用电子束、X射线、紫外线等辐射技术,杀灭食品中的微生物和昆虫,延长食品保鲜期。

5.酸奶发酵:将食品放入含有乳酸菌的酸奶中,利用乳酸菌的发酵作用,抑制其他微生物繁殖,延长食品保鲜期。

6.添加剂:在食品中添加一定量的防腐剂、抗氧化剂等化学物质,延长食品保鲜期。

以上是常见的食品保鲜技术,但也需要注意,这些技术并不能完全保证食品的安全和品质,还需要严格的生产、加工、储存和销售管理措施,以保证食品的安全和健康。

专题11:说明文阅读-2021-2022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好题汇编(部编版)(原卷版)

专题11:说明文阅读-2021-2022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好题汇编(部编版)(原卷版)

专题11 说明文阅读(一)(2021·吉林白山·八年级期末)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细菌和病毒①细菌和病毒都是可以致病的微生物,但彼此的特征区别很大。

细菌虽然小,要在光学显微镜下才能看见,但它除了拥有生命的基本单位核酸外,还有一大套赖以生存的配套设施,包括作为居住“公馆”的细胞壁,储存营养物质的“仓库”以及进行新陈代谢的“化工车间”。

依靠这些,细菌能够摄取外界的物质并加工成需要的能量。

②而病毒就更小了,也可怜得多,且不奢谈“库房”和“车间”,就连作为保护外壳的“茅草房”也没有,实际上它只有一个分子大小,用电子显微镜才能看得见。

整个家当也只有一条表示生命的核酸而已。

如果拿人来比喻,细菌最不济的起码也有一条裤子,有只讨饭碗和打狗棒。

所以细菌虽然必须在人体内部的良好环境中才能繁殖,但处在恶劣的环境中仍能生存较长一段时间,而病毒则像刚出生的婴儿,除了它的肚和一张吃奶的嘴以外便一无所有,毫无独立生存的能力。

因而病毒只能寄生在人或动物的细胞内部,靠“窃取”细胞里的现成营养才能生存,一旦被排出体外,病毒就活不了几个小时。

③大部分抗生素对细菌起作用,是因为抗生素可以抑制细胞繁殖,干扰它们形成新的遗传结构或者细胞壁。

而正因为病毒只能寄生在别人的细胞内,自己不能完成这些生化反应,所以抗生素对病毒全无作用。

④病毒的生存能力既然这么弱,为什么会坏得那样猖獗?例如埃博拉的感染力极强,病死率可达80%。

实际上大多数病毒远没有那么可怕,有的也不会使人得病。

冠状病毒本来致病的能力并不强,问题在于“变种”上。

变异的病毒和原来的不同了,他可能是无害的,但也可能变成“杀伤力”更大的病毒。

然而我们不必担心它会因反复变异而使杀伤力次第增大。

因为就杀伤力而言,变异就像赌博,总是有输有赢,不断地赢下去的机率是微乎其微的。

至少有史以来还没有过这样的记录。

如果有过,可能现在就没有我们的存在了。

⑤必须指出的是“杀伤力”的大小不仅取决于病毒一方,更重要的是人群的免疫力。

七年级语文上册专项复习 专题17 说明文阅读专练(含解析)

七年级语文上册专项复习 专题17  说明文阅读专练(含解析)

2024-2025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项复习专题17 说明文阅读专练一、阅读下文,回答小题。

“天问一号”上的科技新元素①“天问一号”成功着陆火星的背后,离不开大量科技新元素的支撑。

太空“千里眼”优势多②火星和地球间距离漫长,通信存在一定时延,在地球上无法控制着陆过程,必须让着陆巡视器自主完成这段旅程,这对敏感器提出的要求极为苛刻。

③相控阵敏感器是位置和速度测量的重要仪器。

在着陆阶段,为航天器持续提供高精度测量数据,成功助力着陆巡视器安全着陆火星表面。

它安装在火星着陆巡视器进入舱着陆平台下方,作用范围达数十千米,可谓火星探测器的太空“千里眼”。

④相控阵敏感器的雷达天线由多个辐射单元组成,就像生物学中蜻蜓的复眼,具有波束扫描快、指向灵活、目标容量大、抗干扰能力强等特点。

此外,相控阵敏感器具有提供9个方向的测量功能,航天器可切换其中任意4个方向同时测量距离速度信息,从而快速修正航天器的姿态测量误差,确保着陆巡视器方向控制准确无误。

⑤这是国内首次将相控阵体制雷达应用于地外天体着陆测量。

小型“传动器”作用大⑥火星探测任务的重头戏就是在火星表面巡视,这个过程必须万无一失。

但火星表面地形复杂,火星车如何准确传递运动指令,进而灵活行走、爬坡下坎呢?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科学家们从原材料、热处理、机械加工、精密测试与试验等基础方面入手,通过不断探索和开拓创新,一路闯过了多道难关,成功研制出火星车移动分系统核心传动部件——悬架减速自锁装置,确保了火星车在转向、过坡中更自主灵活。

⑦据介绍,在火星车左右两侧悬架上,分别装备了2种结构精密的悬架减速自锁装置。

该装置体形小、重量轻,整套传动装置相互配合,使火星车6个行走车轮独立实现抬升和降落,实现车体姿态和高低调节,以适应火星表面地形,保证爬坡下坎行动自如。

如果将火星车比作一辆马车,那么悬架减速自锁装置就是驾驭这架“马车”的“车夫”。

“超薄外套”脱颖而出⑧火星着陆阶段,着陆发动机产生的热量会使周围温度超过1000℃,而在火星巡视阶段,着陆器将要面对﹣130℃的工作环境,这种极热极寒考验超出了世界上常规隔热保温材料——气凝胶的耐温极限范围。

专题16 非连续性文本(说明文)阅读【知识梳理+达标检测】八年级语文下册期末专题复习

专题16 非连续性文本(说明文)阅读【知识梳理+达标检测】八年级语文下册期末专题复习

(概括),然后再说到中国石拱桥的特点(概括),接下来 以赵州桥、卢沟桥为例具体解说(具体)。 ②先总说后分说。《苏州园林》:先总说苏州园林的特 点,然后从四个主要角度和三个次要角度加以分说。 ③从现象到本质。《恐龙无处不有》:用在南极发现恐
龙化石这一事实佐证“板块构造”的理论就采用了从现
象到本质的顺序。
递进式 并列式 承接式
事理说明文多采用递进式结构,一层一层地剖析事理。多用于逻辑顺序的说明文。
文章各部分的内容没有主次之分,没有轻重之别,是平行式结构。多用于空间顺序的 说明文。
各层之间按照事物发展过程安排层次,前后互相承接。多用于时间顺序的说明文。
一、知识考点梳理
类别
时密性 (修饰限制 性词语)
关联词语
恰当地使用关联词语,可使语言表达更连贯、更严密,使语义 更具层次感,突出说明内容的重点,从而更好地体现说明文语 言准确的特点。举例:《中国石拱桥》中“这个创造性的设计 ,不但节约了石料,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而且在河水暴涨的时 候,还可以增加桥洞的过水量,减轻洪水对桥身的冲击”一句 ,准确地使用“不但……而且……”这一组关联词,层次清楚 地说明了这种设计的优越性。同时递进的句式进一步突出了“ 增加桥洞的过水量,减轻洪水对桥身的冲击”这一实用效果。
一、知识考点梳理
角度
特征
知识点4 说明文语言
作用
修辞的使用
运用比喻、拟人、夸张、排比等修辞方法。举例:《大雁归来》 中“每次出发之前,都有一场高声而有趣的辩论,而每次返回之 前的争论则更为响亮”,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将大雁描写得生动 形象。
生动形象性
使用记叙、描写(富有表现力的动词、形容词)。举例:《大自然 的语言》第一段用“苏醒”“萌发”“次第开放”“孕育果实 表达方式的使用 ”“销声匿迹”“衰草连天”“风雪载途”等词语描写四季景色 ,生动地说明了自然现象与气候的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人体器官有可能自愈吗
• 1. ①发现了可快速修复组织的特殊基因在成 年生物体中也具有活性。②研制出一 种微型椬 人器,让它监控并促进器官自愈^ (意思对即可。 一点1分,共2分)
• 2. 打比方,作比较。(2分)把生病的人体比 作感染病毒的电脑,把诱导多功能干细胞所起 的作用比作磁盘格式化,把这种特殊基因比作 杀毒软件,并将两者进行比 较,生动形象地说 明了这种基因作用更强大,能在成年生物体中增 强组织器官的修复能力。(意思对即可。2分) (共4分)
• 3. 逻辑順序。第⑤段指出研究成果,第⑥段介 绍工作原理和过程,第⑦段展望应用 前景。 (意思对即可》“说明顺序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1分简要分析”2 分。共3分)
• 4.“可以”示例:放在第①段中合适,因为这个 例子说明的是人体本身具有自愈能力,与第① 段开头提到的依靠遗传而获得的自愈能力是一 致的。(意思对即可。 一句1分,共3分)
• 2.(2分)可以。应该放在第④段中。因为这 段材料突出说明了榫的连接功用,而选文第④ 段也正好说明的是榫的连接功用。不可以。因 为材料主要说明榫在家具结构中的重要的作用, 而选文主要说明榫卯在古代木构建筑中的作用。
• 3.(3分)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这段承接了 上文对榫卯技术方面的介绍,引出了下文对榫 卯能衍生出的文化的介绍。 答出作用的,给1 分;分析合理,给2分。
(四) 怪风揭秘
• 1、怪风特点、形成原因、怪风危害(意思对即 可)
• 2. 焚风是气流受到山脉阻挡时沿着山坡上升 而形成的热而干燥的风。(答到“气流受到山 脉阻挡时沿着山坡上升而形成”,得1分;答 到“热而干燥”,得1分)
• 3.①不能,“巧妙地”是指“灵活地、灵巧地” 的意思,如果删去就变成了“怪风虽怪,但如 果我们加以利用,有些怪风也可以为人类造 福”,不符合原意。这体现了说明性语言的准 确性。
• “不可以”示例:因为本文主要说明的是以科学 手段通制病变,使病变的器官自愈 的问題,(2 分)而这则材料所讲的是人体自身靠遗传就具有 的自愈能力。(1分) (意思对即可。共3分)
• 4.(4分)(1)(2分)“功臣”一词说明了 榫卯结构对山西木塔的抗震起到了重要作用; 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形象性。
• (2)(2分)“迄今为止” 说明距今6900年 的浙江河姆渡遗址上的建筑,只是到目前为止 发现的最早的榫卯木结构建筑;体现了说明文 语言的准确性。
• 5.(3分)一榫一卯总关情关联着人的情 感。简单、实用的榫卯,效果是如此的神 奇、伟大,让作者深深为之折服;并由此 领悟到,事物都是有关系连接在一起的, 其精髓就是榫入卯眼。
说明文阅读(期末复习)
(一)匾额和匾额文化的前世今生
• 1.①从读者的日常生活、熟悉的事物入手,使说明 对象通俗易懂,更容易让读者理解和接受。②引出 本文的说明对象一匾额,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意近即可)
• 2.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将“匾额”比作 “建筑的眼睛”,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匾额对于建筑 的重要——匾额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是建筑 的灵魂,让建筑充满灵气。
• 5、①利用大自然,为人类造福;②采取防范措 施,避免或减少大自然对人类的危害;③从大 自然的规律中获得启示或警醒;④认识自然, 丰富我们的科学知识;⑤激发后人探索大自然
(五)一榫一卯①总关情
• 1.(5分)(1)(2分)介绍了榫卯的平衡 与耗能两功效。(2)(3分)不能调换。第④ 段介绍榫卯的连接功用,第⑤⑥段介绍榫卯的 两种功效。而榫卯的两种功效是因连接而生发 的,④段和⑤⑥段间存在着逻辑关系。
• ②不好,“抛”是一个人为动作,这里运用了 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那场风的 威力很大,“吹”只是风吹的意思,因此“抛” 体现了语言的生动形象。
• 4、(1)运用了引用的说明方法,有力地说明 了大自然也造出了许多怪风。
• (2)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具体真切地说 明了台风对人类的危害最大。
• 3.(3分)先介绍母系社会姓氏的产生与 区别,再介绍夏、商、周三代姓氏功能的 新变化,最后介绍大约在秦汉时代姓氏混 合为一的情况。(答出一方面给1分,意思 对即可)
(三)荔枝材料三则
• 1、【答案】C【解析】荔枝的“大喘气”会使果 肉中的糖类物质被迅速消耗,维生素C也会迅速 下降。
• 2、【答案】C【解析】荔枝的“大喘气”才是它 不易保存的主要原因。
• 3.不能删去。“几乎”表示范围,表示十分 接近全部。如果删去,就变成了普通人家全 都不再悬挂匾额,显得绝对,不符合实际情况。 “几乎”一词的使用,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 准确性。
• 4.示例一:“博雅斋”。一个人只有广泛阅 读,才能使自己知识广博,气质优雅。示例 二:“潜修屋”。一个人只有静下心来澘心 读书,才能提高自己的修养。(言之有理即可)
• 3、材料一:荔枝难以保鲜的特点和原因。
• 材料二:中国唐代能工巧匠保鲜荔枝的技术 方法。
• 材料三:中国凭借先进的荔枝保鲜技术打败 商业竞争对手。
• 启示:科技是生产力;历史积累的经验和技 术是巨大财富;针对事物特点进行研究和实 践,帮助我们在竞争中取胜。我们要重视科 研技术的发展和历史积累的传承。
(二)姓氏的产生与发展
• 1.(2 分〉示例一:中国的“姓”,一般认为 产生于母系氏族社会。示例二:母系氏族社会, “姓”代表母系血统。示例三:母系氏族社会, “姓”是按母系血缘来区分的。(意思对即可)
• 2.(2分)示例一:夏、商、周三代严格实行 “同姓不婚”的制度,秦国姓嬴,亚国姓姬, 秦晋两国可以世代通婚,因此成语“秦晋之好” 成为婚姻的代用词。示例二:秦国姓嬴,晋国 姓姬,秦晋两国可以世代通婚,因此成语“秦 晋之好”成为婚姻的代用词。(意思对即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