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谈职业和兴趣
胡适 思想 总结

胡适思想总结胡适(1891-1962)是中国现代思想家、文化评论家、作家和教育家,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
他的思想深深地影响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尤其在教育与文化领域的改革上做出了重要贡献。
胡适的思想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胡适强调科学、民主和自由。
他认为,只有通过科学的方法和精神,才能真正解决问题,推动社会进步。
他主张民主政治和法治社会,认为只有建立起真正的民主制度,才能达到国家治理的最佳状态。
他也非常重视个人的自由和权利,主张全面的个人自由发展,反对权威主义和专制主义。
第二,胡适提倡现代教育。
他认为,教育是国家进步的基石,只有通过教育来培养人才,社会才能得到良好的发展。
他主张推崇科学和实用主义的教育方法,反对教条主义和空洞的传统教育。
他提出了“立志志学学”、“东西学结合”等教育理念,强调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实践能力。
第三,胡适倡导文化独立。
他认为,中国必须摆脱对外文化的依赖,拥有自己独立的文化体系。
他主张对传统文化进行批判性反思,并与西方现代文化进行对话和交流。
他的“革命三人组”理论,即将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日本文化进行对照,寻找其中的优点和缺点,以推动中国文化的发展,并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提供文化支持。
第四,胡适强调实践和行动。
他认为,只有通过实践和行动,才能真正理解和改变社会。
他主张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反对只纸上谈兵、不实践的空谈主义。
他在教育和文化改革方面,不仅提出了理论,还亲自实践,积极参与教育改革和文化事业,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做出了实质性的贡献。
综上所述,胡适是一位思想开明、进步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他的思想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深深地影响了中国近代教育与文化的发展。
他的科学、民主和自由的思想,激发了人们对自由、人权和民主的追求。
他的现代教育理念,为培养人才和推动社会进步提供了重要思路。
他的文化独立思想,促使中国文化从传统走向现代。
他的实践与行动,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注入了活力。
胡适先生给大学毕业生的忠告(完整版)

胡适先生给大学毕业生的忠告
胡适
有个防身药方只有三味药:
第一味药,“问题丹”,就是说:每个人离开学校,总得带一两个麻烦而有趣味的问题在身边作伴,这是你们人世的第一要紧的救命宝丹。
问题是一切知识学问的来源,活的学问、活的知识,都是为了解答实际上的困难,或理论上的困难而得来的。
年轻人世的时候,总得有一个两个不大容易解决的问题在脑子里,时时向你挑战。
只要你有问题跟着你,你就不会懒惰了,你就会继续有知识上的长进了。
第二味药,叫做“兴趣散”,这就是说:每个人进人社会,总得多发展一点专门职业以外的兴趣——“业余”的兴趣。
四年过去,你们感觉你们手里的文凭真可以代表你们每个人终身的志愿,终身的兴趣吗?——换句话说,你们今天不懊悔吗?明年今天还不会懊悔吗?你们在这四年里,没有发现什么新的,业余的兴趣吗?没有发现自己在本行以外的才能吗?总而言之,一个人应该有他的职业,又应该有他的非职业的玩意儿。
第三味药,我叫他做“信心汤”,这就是说:你总得有一点信心。
我们的信心只有一句话:“努力不会白费”,没有一点努力是没有结果的。
古人说“信心可以移山”,又说“功不唐捐”(唐是空的意思),又说“只要功夫深,生铁磨成绣花针”。
青年的朋友,你们有这种信心没有?
2。
胡适寄语北大毕业生原文

胡适寄语北大毕业生原文导读:胡适是中国现代著名学者、诗人、历史家、文学家、哲学家。
下面是相关的寄语,希望对你有帮助。
胡适寄语北大毕业生原文:天下绝没有白费的努力这一两个星期里,各地的大学都有毕业的班次,都有得多的毕业生离开学校去开始他们的成人事业。
学生的生活是一种享有特殊优待的生活,不劣稚一点,不脸吵闹闹,社会都能纵容他们,不肯严格的要他们负行为的责任。
现在他们要撑起自己的肩膀来挑他们自己的担子了。
在这个国难最紧急的年头,他们的担子真不轻!我们祝他们的成功,同时也不忍不依据自己的经验,赠他们几句送行的赠言,虽未必是救命毫毛,也许做个防身的锦囊罢!你们毕业之后,可走的路不出这几条:绝少数的人还可以在国内或国外的研究院继续做学术研究;少数的人可以寻着相当的职业;此外还有做官、办党、革命三条路;此外就是在家享福或者失业亲居了。
走其余几条路的人,都不能没有堕落的危险。
堕落的方式很多,总括起来,约有这两大类:第一是容易抛弃学生时代求知识的欲望。
你们到了实际社会里,往往学非所用,往往所学全无用处,往往可认完全用不着学问,而一样可以胡乱混饭吃,混官吃。
在这种环境里即使向来抱有求知识学问的人,也不免心灰意懒,把求知的欲望渐渐冷淡下去。
况且学问是要有相当的设备的;书籍,实验室,师友的切磋指导,闲暇的工夫,都不是一个平常要糊口养家的人的能容易办到的。
没有做学问的环境,又谁能怪我们抛弃学问呢?第二是容易抛弃学生时代理想的人生的追求。
少年人初次和冷酷的社会接触,容易感觉理想与事实相去太远,容易发生悲观和失望。
多年怀抱的人生理想,改造的热诚,奋斗的勇气,到此时候,好像全不是那么一回事了。
渺小的个人在那强烈的社会炉火里,往往经不起长时期的烤炼就熔化了,一点高尚的理想不久就幻灭了。
抱着改造社会的'梦想而来,往往是弃甲抛兵而走,或者做了恶势的俘虏。
你在那牢狱里,回想那少年气壮时代的种种理想主义,好像都成了自误误人的迷梦!从此以后,你就甘心放弃理想人生的追求,甘心做现在社会的顺民了。
论胡适的择业就业观

见 :你如 迁 就 父母 、 “ 兄长 、 爱人 之所 好而 去学 工程 ,
结果工程界里多了一个饭桶 , 国家社会失去了一个 第一 流 的诗 人 、 说 家 、 小 文学 家 、 剧 学家 , 是可 戏 不 惜了吗? 【 兴趣可以促使一个人发奋学习并成才。 ”
“ 子说 的 ‘ 孔 知之 者不如 好 之 者 .好之 者 不 如 乐之 者 ’便 是 这个意 思 。”] , [3 3 8
胡 适 是 近 代 著 名 的哲 学 家 、 史学 家 , 文化 历 新 运 动 的主 要 倡导 者之 一。 同样 。 适 也积 极 投 身 于 胡 教 育 实践 , 曾经 担任 过 北大 教授 、 国公 学 校长 、 中 北
这3 O来个苹 果 加 以分 类 。例如 茎 的长短 、 果脐 的大 小 、 上棱 角和 圆 形 的特征 、 皮 的颜 色 、 开后 测 果 果 切
、
第1 期
2社 会 需 要 .
吴云峰: 论胡适的择业就业观
. 5 2.
中 习闻 乐器 , 大 喜 , 辄 又时 以细 手 按 拍 , 父奇 之 , 未
除 了 个 人 的 兴趣 爱 好之 外 , 业 的 另一 个 标 准 择
就 是社 会 需 要 。关于 升 学如 何 选 科 , 到社 会 上 去如 何 择 业 , 适 认 为 ,社 会 的标 准 : 会 上 所需 要 的 , 胡 “ 社 是 最 易发 财 的 , 时 髦 的 是什 么 ?这 便 是社 会 的 标 最 准 。台湾 大 学钱 校长 告诉 我 说 , 年 台大 招生 , 考 今 投
一
、
1 . 个人 兴趣
行 , 他 学 医 。上大 学后 , 利略 却对 几何 感 兴趣 , 要 伽
便 改学 数 学 , 来创 造 了新 的天 文学 、 理 学 , 为 后 物 成
胡适先生给大学毕业生的忠告

胡适先生给大学毕业生的忠告胡适先生曾是中国著名的思想家、学者,也是中国近代文化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
在他潜心研究思辨人生、社会问题的同时,也默默地为大学毕业生提供着指引和忠告。
胡适先生曾说:“大学者,尽其学而知之,尽其智而行之。
”那么,他给大学毕业生的忠告又有哪些呢?直面现实,不断学习胡适先生认为,大学毕业生应该直面现实,认真对待自己的学业和职业发展。
他曾说过:“人只有在脚踏实地、扎扎实实地工作中才能成为一名真正的专家。
”因此,他建议大学毕业生在职业规划上要保持开放的心态,不断学习新知识,拥有打破陈规的勇气。
同时,胡适先生也鼓励大学毕业生在职业发展中坚定自己的方向并努力去实现它,他曾经说过:“人生的意义在于实现自己的理想,而不是追求别人的赞誉或荣誉。
”因此,大学毕业生应该认真思考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优势特长,并为此而奋斗。
注重实践,培养独立思考能力除了坚定自己的方向,胡适先生也强调大学毕业生应该的实践能力。
他认为,学生应该联想生活与学问,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探索、创新、改进,在实践中获得知识和经验。
同时,胡适先生也认为,一个人应该具有独立思考能力,而不是随波逐流。
在他看来,独立思考能力是创新能力的源泉,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基础。
因此,他建议大学毕业生要勇于挑战旧有观念,勇于探求新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思考能力。
坚持个人品德,发扬人文精神最后,胡适先生还强调了大学毕业生应该保持个人品德和发扬人文精神。
在他看来,一个人的品德决定着他的人生成功与否,应该努力做一个有道德、有责任心、有担当的人。
而人文精神则是文明进步的动力,能够使人更好地对待自己、对待他人,并创造更美好的社会。
最后,让我们再次回到胡适先生的话语上来:“人生能有多大意义,不在于拥有多少物质财富,而在于我们自己所能做出的贡献。
”因此,作为一名大学毕业生,应该不断完善自己,不断提高自己的精神素质和学问水平,为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做些无用之事也许能成大用

做些无用之事,也许能成大用每晚9点更新电台节目城市住久了,会喜欢爬满青苔或牵牛花的墙,也许是喜欢“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的意境吧,我家隔壁的TIT园,就有好多这样的墙,每次去,总会绕过去看一看。
是的,我现在开始喜欢做一些无用的事了。
昨晚翻书,读到林少华《异乡人》写的一个细节,为之一动——某日早上,我悲哀地发现,大弟用叫“百草枯”的除草剂,把院落一角红砖上的青苔喷得一片焦黄,墙角的牵牛花被熏得蔫头耷脑。
问之,他说:青苔有什么用,牵牛花有什么用,吃不能吃,看不好看!是哦,生活中“哲学什么用,能当饭吃吗?”“画画有什么用,能卖钱吗?”“旅行有什么用,能赚到钱吗?”这样的问题,像一种植入的思维惯性,总要问有没有用。
诗、酒、哲学、艺术,甚至爱情,都是无甚用的,为什么你会喜欢了?其实啊,偶尔做一些无用的事,也很好啊,比如闲时发个呆,喝个茶,听个音乐,或者站在窗口欣赏街上的美女,哪怕纯粹YY,也能让心情放松。
梁文道说过:“读一些无用的书,做一些无用的事,花一些无用的时间,都是为了在一切已知之外,保留一个超越自己的机会,人生中一些很了不起的变化,就是来自这种时刻。
”世事就这么奇妙,有的人,做点无用的事,留下的东西,却让人受用无穷,比如王世襄。
王世襄生于名门世家,却沉迷于各种雕虫小技。
他玩的东西五花八门,粗算就有蟋蟀、鸽子、大鹰、獾狗、掼交、烹饪、火绘、漆器、竹刻、明式家具等等。
沉潜日久,他于诸般玩技靡不精通,写下好多文字。
2003年,荷兰王子专程向他颁发“克劳斯亲王奖最高荣誉奖”,理由是:如果没有他,一部分中国文化还会被埋没很长一段时间。
王世襄曾自嘲地说:“我自幼及壮,从小学到大学,始终是玩物丧志,业荒于嬉。
秋斗蟋蟀,冬怀鸣虫……挈狗捉獾,皆乐之不疲。
而养鸽飞放,更是不受节令限制的常年癖好。
” 当然,主要是他有学问,能玩也能写,大凡他玩过的东西,都留下了文字记载和他研究的心得。
过去在一般人眼里,架鹰走狗斗蛐蛐是游手好闲者所为,经他加以描述和总结,这些东西立马升格,一变而成为了文化。
胡适的毕业赠言

学 校谓 卒 业 之 日为 C o m m e n c e m e n t D a y ,
译 言肇 始之 日也 。” “ 卒业之 学生 或另入
他种更 高等学 校 , 或辍学 执业谋 生养 家 , 其实 皆新事业 肇始 之时也 。” 因此 , 大学 生毕业 后 , 可喜可 贺 , 无 须伤感 ! 倘 能“ 持
“ 他的业余工作使他成为前世纪晚期世界思想界的一个重
镇” 。再其 次 , 做人 总得有 一点信 人生艰难黼 , 创业 不易 , J I > 。 ∞ H l 田 。 广 > z冈 心, 然而 “ 功不唐 捐” 。“ 在 你最 悲观最失 望的时候 , 那正 是你必 须鼓起坚 强的信 心的时候 。” 上 个世 纪 3 0年 代 的 中 , 社 会 动荡 , 局 势多 变 , 年 轻
研 究 的 问题 ” , 二是“ 总得 多 发展 一 点非
得 先 自己反省 : 不可专 责备别 人 , 更不 必责备 社会 。” 有些
毕 业生 应该想 想 , “ 为什么 同样一 张文凭 ,别人 拿 了有效 , 你 拿 了就 无效 呢? 还 是仅仅 因为别人 有 门路 有援助 而你 没 有 呢? 还是 因为别人 学到 了本 事而你没 学到 呢? ” 只有 具备
研究” ; 二是 “ 年 富力强 ” ; 三是 “ 即为吃饭
计, 学问绝不 会辜 负人 ” ; 四是 “ 吃饭 而不
求学 问” , 几年 后 , “ 要 被后 进少年 淘汰 ” 。
针 对有人 忧虑研究 条件 不够 , 胡 适认 为 , “ 你有 了决心 要研究 一个 问题 , 自然 会撙 衣节食 去买书 ,自然会 想 出法子来 设置 仪器 。” 至 于时 间 , 他更 举 出达尔文 一生
胡适学术成就概述

胡适学术成就概述胡适(1891-1962),字适之,安徽绩溪人。
胡适是二十世纪前半期中国动荡社会中一个响亮的名字,中国近百年学术史、文化史、思想史甚至教育史上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
他曾遭到批判,而今日在学术自由的空气里,胡适再次成为备受关注的人物之一。
然而不论是毁是誉,不可否认的是,胡适在文学、史学、哲学、道德、教育、文化等诸多思想和学术领域都以“但开风气不为师”为己任,做了许多令人瞩目的开拓性工作。
北京大学的欧阳哲生教授曾说:“胡适留下的文字多达2000多万字,他可能是上个世纪写作量最大的大师级人物了。
”[i]胡适自己也常说:哲学是他的“职业”,历史是他的“训练”,文学是他的“娱乐”。
他在其所涉足的领域的成就可以简要概括如下:在文学领域,他开创了一条“用白话文作新文学”的路子。
胡适以《文学改良刍议》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暴得大名”并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军人物之一。
他为中国的新文学翻开了历史性的一页。
他的《尝试集》首次以白话文写诗。
《终身大事》是新文学运动中第一部问世的独幕话剧。
译著《短篇小说》(第一集)包括了都德、莫泊桑、契诃夫等举世公认的一流作家的作品,打破了以往用文言文翻译外文的惯例,采用白话文译介外国作品。
胡适对古典文学的贡献一是他先后写了《〈水浒传〉考证》、《〈西游记〉考证》、《〈三国演义〉考证》、《〈醒世姻缘〉考》、《中国古典小说研究》等多种研究考证中国古典小说的著作。
特别是他的《〈红楼梦〉考证》首次提出《红楼梦》一书是曹雪芹的自叙传体小说,标志着新红学的崛起,对后来周汝昌、俞平伯等红学家影响深远。
二是他写了一部《白话文学史》,较早系统地探索中国通俗文学。
“他钩沉出近千年的白话,尤其唐、宋以来的白话小说……胡适写出《白话文学史》(卷上),就是告诉人们:白话文学是有很长又很光荣的历史的,而不是这三四年几个人凭空捏造出来的,国语文学乃是一千多年历史进化的产儿。
”[ii]在中国传记文学史上胡适也是值得一提的,“他提倡传记文学是为了保存真实的历史材料,并着眼于它的感化功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的一个朋友对我说过一句很深刻的话:“你要看一个国家的文明,只需要考察三件事:第一,看他们怎么对待小孩子;第二,看他们怎么对待女人;第三,看他们怎么利用闲暇时间。
”——胡适
离开学校之后,大家总得寻个吃饭的职业。
可是你寻得的职业未必就是你所学的,或者未必是你所心喜的,或者是你所学而实在和你的性情不相近的。
在这种状况之下,工作就往往成了苦工,就不感觉兴趣了。
为糊口而作那种“非性之所近而力之所能勉”的工作,就很难保持求知的兴趣和生活的思想主义。
最好的救济方法只有多多发展职业以外的正当兴趣与活动。
一个人应该有他的职业,又应该有他的非职业的玩艺儿,可以叫做业余活动。
凡一个人用他的闲暇来做的事业,都是他的业余活动。
往往他的业余活动比他的职业还更重要,因为一个人的前程往往全靠他怎样用他的闲暇时间。
他用他的闲暇来打麻将,他就成个赌徒;
你用你的闲暇来做社会服务,你也许成个社会改革者;
或者你用你的闲暇去研究历史,你也许成个史学家。
你的闲暇往往定你的终身。
英国十九世纪的两个哲人,弥儿(l)终身做东印度公司的秘书,然而他的业余工作使他在哲学上、经济学上、政治思想史上都占一个很高的位置;斯宾塞(Spencer)是一个测量工程师,然而他的业余工作使他成为前世纪晚期世界思想界的一个重镇。
古来成大学问的人,几乎没有一个不是善用他的闲暇时间的。
特别是在这个组织不健全的中国社会,职业不容易适合我们性情,我们要想生活不苦痛或不堕落,只有多方发展业余的兴趣,使我们的精神有所寄托,使我们的剩余精力有所施展。
有了这种心爱的玩艺儿,你就做六个钟头的抹桌子工夫也不会感觉烦闷了,因为你知道,抹了六点钟的桌子之后,你可以回家去做你的化学研究,或画完你的大幅山水,或写你的小说戏曲,或继续你的历史考据,或做你的社会改革事业。
你有了这种称心如意的活动,生活就不枯寂了,精神也就不会烦闷了。
佛典里有一句话:“福不唐捐。
”唐捐就是白白的丢了,我们也应该说:“功不唐捐!”
没有一点努力是会白白的丢了的。
在我们看不见想不到的时候,在我们看不见想不到的方向,你瞧!你下的种子早已生根发叶开花结果了!
胡适20岁考取了清华庚子赔款留学美国官费生,进入康乃尔大学,选读农科。
在美国留学7年(1910年—1917年),共写了17卷日记。
第一卷确实有打牌等零碎记录,但从第三卷开始,就是扎扎实实的读书笔记了,侧重分析研究、阐述思想。
在这段时期,他学习了德国文学、
法国文学、英国文学、哲学、心理学、政治学和经济学。
这些学科的学习构建了胡适的知识体系,为其以后治学提供了一个参照系。
他的一生在文学、哲学、史学、考据学、教育学、伦理学、红学等诸多领域都有研究,按他自己的话说:哲学是他的“职业”,历史是他的“训练”,文学是他的“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