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二章 第一节 沙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同步测试

合集下载

高中地理必修3第二章第1节《荒漠化的防止——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高中地理必修3第二章第1节《荒漠化的防止——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荒漠化的成因
自然 原因
—1、气候干旱(气候异常) —2、植被覆盖率低 —3、地表物质疏松
—4、大风频繁
人为
原因?
巩固练习
读图,图中等高线表示一种风力堆积的形态,回答:
1、图中所示地区的盛行风风向是( B )
A、东北 B、西北
N
C、东南 D、西南
QP
840
830
0 30m
2、该类地形在我国可能广泛
C 6.荒漠化造成的危害是( )
A.全球变暖
B.臭氧空洞
C.土地生产力丧失
D.砍伐树木
7、下图是山麓冲积扇示意图,冲积扇上有甲~ 戊5个地点,塔里木盆地的绿洲多发生于哪个地
点( B)
A、乙
B、甲
C、戊
D、丁
目前,一条西起塔里木盆地,东至松嫩平原西部,东 西长约4500千米,南北宽约600千米的风沙带已在我国形 成。风沙带占我国陆地国土面积已达30%.读我国北方荒漠 化土地分布图,回答8—9题。
采1公斤发菜,需要 将10亩的草原用密集的 钢丝铁耙搂一遍,而被
搂过的土地恢复植被则 需要2~3年的时间。
1999~2002年,每 年涌入内蒙古采搂发菜 的人员近10万人次,全 区因搂发菜被破坏的草 原面积达1.95亿亩,其 中6000多万亩已经全部 沙化。
(2)过度放牧
追求短期的 经济利益
加速草原退化、 沙化进程
3、西北地区荒漠化的自然因素
(1)荒漠化的自然背景
干旱
物理风化和风 平地多疏松的 大风日数多,且 力作用强盛 沙质沉积物 集中在干旱季节
基本条件
物质基础 动力因素
包含着荒漠化 的潜在威胁
(2)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2.1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2.1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人口 增加 农作 侵入 牧区 草 地 变 旱 地 草 地 面 积 缩小 草 场 超载 牧场向环境 脆弱地区转 移
劳动 力需 求
荒漠化 加剧
①草场面积减少,剩下牧场的超载而衰退,牧场转移到生态 脆弱区,草地退化加剧
②开垦旱地防风固沙能力差,土地肥力易下降而荒废,荒漠 化加剧
过度开垦导致的恶性循环
“过度开垦→生态用水紧张→植 被退化→荒漠化加剧→土地肥 力减弱→再度开垦→荒漠化再 度加剧”
撒哈拉 沙漠 卡拉库 姆沙漠
塔克拉玛 干沙漠
纳米布 沙漠
大沙沙漠
世界荒漠的分布
巴塔哥尼 亚沙漠

陆地自然带的分布规律
(1)由于耕作技术落后,灌溉措施不当(漫灌导致地 下水位上升); (2)干旱气候条件下蒸发旺盛,盐分极易在地表聚 集而形成。
西北地区荒漠化的人为因素
人为因素 典型地区 能源缺乏地区 主要危害 固沙防止风沙前 移和抑制地表起 沙的植被遭破坏 半干旱的草原牧 加速了草原退化 区,干旱的绿洲 和沙化的进程 边缘 农垦区周围及荒 使土壤风蚀沙化 漠绿洲 及次生盐渍化
地 面 干 燥
盐渍化 沙漠 ____化 石漠 ____化
植物 蒸腾 减弱
荒 漠 化 空气 湿度 减小
降水 减少 蒸发 增强
二、荒漠化的成因(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1、自然因素? ⑴气候干旱
①地处亚欧大陆内部,距海遥远,受夏季风影响较小
②海洋湿润气流被山岭阻隔,难以深入
⑵气候异常
气候异常可以使脆弱的生态环境失衡,导致荒漠化 ①本区属温带大陆性气候,气温和降水的变率大
探究一、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 1.西北地区干旱的自然原因?
①深居内陆,距海遥远,受夏季风影响较小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习题及答案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习题及答案

第一讲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基础题组20世纪70年代以前孔雀河流域胡杨林郁郁葱葱,而目前却有上百万亩胡杨林枯死。

下图为“新疆孔雀河下游枯死的胡杨林图”,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该地目前胡杨林大片枯死的主要原因有( )①土地退化②降水稀少③过度开垦④不合理用水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2.改善该地胡杨林生长环境的措施有( )①退耕还草还林②统筹安排流域用水量③实施人工降雨④人口迁移至上游地区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沙产业是指积极利用沙漠、戈壁的土地和景观资源,在科学技术的支撑下,变“沙害”为“沙利”, 向沙漠要效益的新兴产业。

下图是宁夏沙坡头地区草方格沙障景观图。

据此回答下面两题。

3.(2017云南曲靖一中月考)构筑草方格沙障的主要目的是( )①保护铁路线②削减风力③改变气候类型④增加旅游景观⑤提高沙层含水量A.②③⑤B.①②③C.①②⑤D.①④⑤4.(2017云南曲靖一中月考)下列不适合在该地区发展的沙产业是( )A.建材产业B.沙漠旅游休闲业C.光伏发电产业D.沙生中药材产业下表反映了兰陵溪小流域不同土地利用类型水土流失特征。

该流域4—10月的降水量为924.6 mm, 占全年降水量的84%。

[注:地表径流系数指的是同一时间段内流域面积上的径流深度(mm)与降水量(mm) 的比值,用小数或百分比表示。

]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5.(2017安徽宣城调研二)该流域最有可能位于( )A.长江三峡B.大兴安岭C.长江三角洲D.太行山区6.(2017安徽宣城调研二)下列四种土地利用类型中,水土保持效果最好的是( )A.茶园B.柑橘C.板栗D.乔木林提升题组灌区土壤次生盐渍化的主要原因是地下水位超过了临界水位和强烈的自然蒸发作用,使得含有盐分的地下水沿土壤毛细管上升到地表,水分蒸发后盐分滞留在土壤表层。

随着地上生物量的增加(绿色覆盖的密度增加),土壤表层的可溶性盐分逐渐减小。

下图为甘肃秦王川地区不同绿色覆盖下土壤盐分垂直分布示意图。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第2章第1节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共20张PPT)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第2章第1节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共20张PPT)
2.“生态裂谷”形成过程中,
附近的交错带( ) C
A、自然植被改善 B、风力侵蚀减弱 C、地下水流向绿洲区 D、流动沙丘转为固定沙丘
17
绿洲与荒漠的交错带生态环境脆弱,在其附近的绿洲区过量开采地 下水会使交错带生态环境退化,形成“生态裂谷”。图为“生态裂 谷”分布示意图。
3.“生态裂谷”出现后,为了绿
荒漠化的防治
--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1
一、荒漠化的概述
1、荒漠化的概念
• 概念: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及一些半湿润地 区的土地退化现象。
• 原因:它是自然因素(如气候变异)与人为因素 (如过度的经济活动)相互作用的产物。
• 形式: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次生盐渍化
荒漠化是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使原来不是 荒漠的地方变成荒漠。
2
2、全球及我国荒漠的分布
温带荒漠带:北半球中纬度大陆内部 热带荒漠带:回归线附近大陆的中、西部地区
3
自主探究
1-5组:阅读教材16-17页,分析西北地区荒 漠化的自然因素(结合位置、地形、气候、植 被、水文等自然特征分析) 6-9组:阅读教材18-19页,分析西北地区荒 漠化的人为因素。
欢迎各小组代表上台展示成果!
12
放羊娃 的故事
记者:“你为什么放羊?” 小孩:“赚钱呗。” 记者:“赚钱干什么?” 小孩:“娶老婆。” 记者:“娶老婆干什么?” 小孩:“生娃。” 记者:“生娃干什么?” 小孩:“放更多的羊。”
13
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次生盐渍化
14
人不治沙,沙必治人
15
随堂练习
1.下图为某区域环境变化示意图。
9
2、西北地区荒漠化的人为因素
人口激增对生态环境的压力(根本原因) 人类活动不当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3导学案 第二章 第一节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3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3导学案 第二章 第一节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3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导学案【梳理归纳】一、荒漠化的概念与表现1.概念:发生在及一些的一种土地退化,它是气候变异等自然因素与相互作用的产物.2.表现:耕地退化、草地退化、林地退化而引起的、石质荒漠化和 .干旱、半干旱地区半湿润地区人类过度的经济活动土地沙漠化次生盐渍化【注意提示】荒漠是指气候干燥,降雨量非常少的地区或自然景观,它包括沙漠、沙地、戈壁等.荒漠化是土地退化的现象,是一个变化过程,其结果可能出现荒漠景观.二、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1.西北地区的区域差异(1)植被景观:图中①为温带草原,②为荒漠草原,③为荒漠.(2)年降水量:图中A为400 mm,B为200 mm,C为50 mm.(3)土地生产能力:自东向西降水递减,土地的自然产出和载畜量也随之减少.2.西北地区生态环境的脆弱性气候,地表水贫乏,微弱,物理风化和风力作用显著,分布着大片 .干旱流水作用戈壁和沙漠【注意提示】我国与世界其他地区荒漠分布纬度的不同中国的荒漠位于35°N~50°N之间的温带和暖温带地区,比世界上其他荒漠带的范围(南北纬15°~35°之间)偏北l5°~20°左右,这主要是由西北地区所处的特殊位置和地形所造成的.中国是东亚季风盛行的地区,水汽主要来自由东南太平洋、南海、盂加拉湾和印度洋上吹来的湿润的夏季风.广大西北地区因探居内陆,距海遥远,夏季风到达那堕已是强弩之末,加之南部和东南边缘又有昆仑山.秦岭、吕梁山、大兴安岭等高大山系和巨大的青藏高原为屏障,湿润的海洋气流(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难以进入;西部和西北部的天山和阿尔泰山对大西洋水汽和北冰洋水汽也有一定的阻挡作用,因此夏季水汽非常贫乏,降水稀少.冬季,由于北方地形比较开阔,无高山屏障,来自蒙古一西伯利亚高压区的强大干冷气流直泻南下,导致气候异常寒冷干燥.这样,西北地区终年处于极端干燥的环境,形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具有典型大陆性气候的干旱和半干旱区.由于流水作用微弱,风成了塑造地貌的主要外力,疏松裸露的沙质地表受到强烈风蚀,沙土不断推移、堆积和发展扩大,便形成了今日广袤千里的荒漠.三、荒漠化的人为因素1.形成荒漠化的人为原因(1) 对生态环境压力加大.(2)人类活动不当,对、的过度使用和不合理利用.2.西北地区荒漠化的人为因素:、过度放牧、、不合理的灌溉.人口激增土地资源水资源过度樵采过度开垦四、不同历史时期的荒漠化过度开垦破坏固沙植被大规模移民开垦人口压力管理失误【注意提示】原生荒漠与次生荒漠的区别原生荒漠:指地质时期自然过程形成的荒漠.主要有塔克拉玛干沙漠、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库姆塔格沙漠、巴丹吉林沙漠、腾格里沙漠.其主要特点为水资源比较贫乏或很难利用,几乎寸草不生,治理难度大.次生荒漠:指人类活动造成的类似荒漠景观的严重土地退化.主要包括乌兰布和沙漠、库布齐沙漠、毛乌素沙地、小腾格里沙地(浑善达克沙地)、科尔沁沙地、呼伦贝尔沙地.其主要特点为土地下伏沙层裸露,原先固定和半固定的沙丘活化,水分、植物条件相对较好,治理难度较小.五、荒漠化防治的对策与措施1.荒漠化的危害:土地自然生产,影响西北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威胁当地甚至其他地区人们的生存环境.2.荒漠化防治的内容(1)预防 .(2)扭转的退化.(3)恢复 .日渐丧失经济和社会潜在荒漠化的威胁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荒漠化土地的生产力3.防治原则:坚持维护与提高相结合,治山、治水、治碱、治沙相结合.生态平衡经济效益4.防治措施(1)合理利用 .(2)利用和构筑防护体系.(3)调节用地之间的关系.(4)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 .(5)控制 .水资源生物措施工程措施农、林、牧能源问题人口增长【思考导读】1.议一议:沙漠化与荒漠化有何区别?2.想一想: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自然因素.3.想一想:草方格沙障固沙的原理是什么?4.大部分年降水量小于300 mm的内陆地区,应怎样防止土地荒漠化?5.黄土高原地区年降水量小于400 mm的沙地地区和年降水量略大于400 mm的东部旱地地区,在生态环境治理中应分别采取的主要措施是什么?【参考答案】1.沙漠化与荒漠化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沙漠化是属于荒漠化的一种形式,它是指单纯在风力作用下引起的沙质荒漠化.而荒漠化主要是指在干旱、半干旱和一些半湿润地区,生态环境遭受破坏后造成土地生产力衰退或丧失而形成荒漠或类似于荒漠景观的过程.2.(1)西北内陆地区东部有大兴安岭、贺兰山、秦岭,南部有青藏高原,这样来自东南和西南的夏季风湿润气流对本区来讲,或是强弩之末,或受阻挡难以深入.(2)西部的天山、阿尔泰山则将已经长途跋涉的西风气流阻挡在外.(3)本区的北部地形比较开阔,无高大山地作为屏障,就使得冬季来自蒙古高原、西伯利亚的干冷气流长驱直入,导致气候异常干燥寒冷.这样,西北地区夏季缺水,冬季干冷,在极端干燥的情况下,荒漠广布.强大的风力作用吹蚀地表,沙土不断移动、堆积,并发展扩大,广袤千里的荒漠自然成了我国西北干旱地区的典型景观.3.西北地区的人们利用麦草、稻草、芦苇等材料扎设的草方格沙障一方面可以增加地表粗糙度,削减风力;另一方面能截留水分,提高沙层含水量,有利于固沙植被存活.4.实施林草结合的防风固沙工程.5.沙地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是土地荒漠化,治理措施为治沙和合理利用草场相结合.旱地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主要是水土流失,治理措施主要是植树种草,打坝淤地,保持水土.【尝试练习】1.下图是“我国西北某类农业区示意图”.该类农业区国土整治面临的主要课题是( )A.水土流失的治理B.酸性土壤的改良C.荒漠化的防治D.河流的综合整治选C 由于此区域位于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干旱,季节性河流,水资源紧张,农业开垦破坏植被,导致土地荒漠化。

高中地理必修3第二章第1节《荒漠化的防止——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高中地理必修3第二章第1节《荒漠化的防止——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灌溉不当
地下水位上升 盐分地表聚集
蒸发旺盛
次生盐渍化
活动
非洲萨赫勒地区土地退 化与社会的贫困化问题
点拨:
萨赫勒地区正处于干旱与半干旱、热带沙漠 与热带草原的过渡地带;津德尔是其中有代表性 的居民点,其月均温都在22℃以上,甚至达到 33℃,可想而知其蒸发量是巨大的。在降水方面, 这里的年降水量不足500毫米,且基本集中在夏季, 特别是7、8两个月。以其有限的而且特别集中的 降水状况与其全年的高温、高蒸发量相比,确实 是个容易产生环境问题的敏感地区。客观上,这 里就潜在着荒漠化的自然因素,这是本地区的地 理位置和当地的水热条件所决定的。
四、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
1.荒漠化防治的措施
在现有经济技术条件下,以防为主,保护 有计划地恢复荒漠植被,重点治理已遭沙丘入 侵、风沙危害严重的地段,因地制宜地进行综 合治理。
2.荒漠化防治的具体措施
(1)合理利用水资源
(2)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 防林体系
经过多年围封禁牧和生态治理,内蒙古 浑善达克沙地生态环境逐步好转、恢复 。
点拨:
对图的分析,要知道“垦荒地区”处于亚 欧大陆的中部偏北的地方,虽处于西风带但远离 水汽来源,故降水稀少。从其周边的内陆湖“里 海”、“咸海”的分布特点,可以推断,这是 一个半荒漠向干草原的过渡地带,是一个生态 环境比较脆弱的地区,其自然地理状况必定是 寒冷、干旱、大风。
2.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来,前苏联在 总结大规模垦荒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采取 了一系列综合防护措施。仔细分析这些措 施,你认为该地区防治荒漠化(土壤风蚀) 的主要方向是什么?



沙质土壤极易遭受风蚀



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__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课后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__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课后新人教版必修3

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课后篇巩固提升基础巩固中国现有荒漠化土地267.4万平方千米,其中风蚀荒漠化187.3万平方千米,土壤盐渍化17.3万平方千米,冻融荒漠化36.3万平方千米。

荒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下图所示的我国9个省级行政区域。

据此完成第1~2题。

1.荒漠化的实质是( )A.耕地退化B.草地退化C.土地退化D.林地退化2.从图中看出,我国土地荒漠化分布较普遍,这些荒漠化形成的原因主要有( )①风蚀、水蚀和盐渍化②风蚀、水蚀和沼泽化③过度开垦和过度放牧④常年在副热带高气压带的控制下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过度樵采、过度放牧等。

2.C3.下列荒漠化问题与所对应的地区,正确的是( )A.黄土高原——盐渍化B.云贵高原——沙漠化C.江南丘陵——红漠化D.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石漠化区的主要环境问题是沙漠化。

读我国部分区域简图,完成第4~5题。

4.图例所示的环境问题是( )A.水土流失B.土地荒漠化C.环境污染D.湿地破坏5.治理该环境问题的有效措施是( )A.提高植被覆盖率B.大力修建水电站C.人工增雨D.大力发展耕作业4题,图示地区共同的环境问题是土地荒漠化。

第5题,图示地区土地荒漠化产生的原因主要是植被覆盖率低,风力较大,过度开垦,过度放牧。

提高植被覆盖率是防治土地沙漠化的重要措施。

5.A合理利用水资源,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是防治荒漠化的重要对策和措施。

据此完成第6~7题。

6.不同地区的水资源利用方式不同,下列各项中合理的是( )A.农作区——减少水井数量B.牧区草原——合理分配河流上、中、下游水资源C.干旱地区——减少水井数量D.农作区——推广节水农业,防治土壤次生盐渍化7.绿洲地区防治荒漠化的合理做法是( )A.绿洲外围的沙漠边缘封沙育草,保护、恢复、发展天然灌草植被B.绿洲前沿建立农田防护林网C.绿洲内部营造乔、灌木结合的防沙林带D.水源丰富区设置沙障工程6题,农作区应改善耕作和灌溉技术,推广节水农业,防治土壤次生盐渍化;牧区草原应减少水井数量;干旱的内陆地区应合理分配河流上、中、下游水资源。

人教版高二地理必修3知识讲解:第二章第1节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人教版高二地理必修3知识讲解:第二章第1节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人教版高二地理必修3知识讲解:第二章第1节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一、知识讲解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1、荒漠化指发生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及一些半湿润地区的土地退化。

荒漠化主要表现为耕地退化、草地退化、林地退化而引起的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和次生盐渍化。

2、西北地区范围: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阿尔金山-古长城一线以北,包括新疆、宁夏、甘肃北部和内蒙古大部。

西北地区地形地貌:以高原和盆地为主,东部和中部(内蒙古境内)是辽阔坦荡的高原;西部(新疆境内)是山脉和盆地相间分布。

西北地区最为显著的自然特征是干旱,以荒漠、草原景观为主,其成因:深居大陆内部-远离海洋-水汽难以到达。

3、由于受夏季风影响程度不同,西北地区自东向西降水量逐渐递减,因此干旱程度增加,土地的自然产出和载畜量逐渐减少;贺兰山以东的内蒙古高原主要属于半干旱的草原地带;贺兰山以西形成了大片的沙漠和戈壁,只有一些高耸的山地迎风坡地带,降水稍多。

山地迎风坡降水和冰雪融水成为绿洲农牧业生产的主要水源。

4、荒漠化形成的自然因素-为荒漠化创造条件:①基本条件→气候干旱少雨;②物质条件→地面疏松,为沙质沉积物;③动力条件→大风日数多且集中;④气候异常也可以影响到荒漠化的进程。

5、荒漠化形成的人为因素-加剧荒漠化进程(起决定性作用)(1)形成荒漠化的人为原因:A.来自于人口激增对生态环境的压力;B.由于人类活动不当,对土地资源、水资源的过度使用和不合理利用。

(2)主要表现:①过度樵采;②过度放牧;③过度开垦。

6、西北地区的次生盐渍化主要分布在在有水源灌溉的绿洲地区。

原因是由于耕作技术落后,灌溉措施不当,另外由于干旱的气候条件下蒸发旺盛,盐分极易在地表聚集而形成。

(1)荒漠化的防治内容:A.预防潜在荒漠化的威胁;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的退化;恢复已经发生荒漠化的土地的生产力。

(2)荒漠化的防治原则:坚持维护生态平衡与提高经济效益相结合,治山、治水、治碱(盐碱)、治沙相结合的原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二章第一节沙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同步测试一、单选题(共15题;共42分)1.草方格沙障的主要作用是A. 固定沙丘B. 绿化环境C. 吸收地下水D. 增加降水2.关于自然条件对荒漠化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A. 多雨年利于荒漠化的发展B. 岩石裸露有利于风沙活动C. 气候因素决定荒漠化的发展D. 大风天多且集中为风沙活动提供了条件3.对不同程度荒漠的治理思路,正确的是()A. 半干旱农牧过渡和旱农区应当建立以绿洲为中心的防护体系B. 对已经发生荒漠化的土地主要还是放弃C. 对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要设法扭转D.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对人类活动的最主要影响是资源缺乏4.西藏是我国沙化土地扩展的三大省区之一,沙化土地主要分布于“一江两河”(雅鲁藏布江、拉萨河、年楚河)等河流谷地、湖盆地与山前冲洪积平原。

据2019年《第四次中国荒漠化和沙化状况公报》,西藏全区荒漠化土地面积43.27万km2,比2019年第三次全国土地荒漠化和沙化监测减少了789km2,遏制住了荒漠化面积增长的势头。

读“西藏‘一江两河’流域地理要素统计图”,回答下列问题。

(1)2019年前西藏荒漠化扩展迅速的主要原因是()A. 自然环境干冷脆弱B. 滥垦、滥伐、滥牧等过度利用土地C. 开矿、筑路等工程建设D. 气候趋向于干暖化(2)2019年已遏制住了西藏荒漠化扩展的势头,主要采取的治理措施可能有()①保护天然植被②合理安排工农业生产规模③在荒漠化区域栽培速生阔叶林④将下游居民迁到河流上游A. ①②B. ③④C. ①③D. ②④5.对不同程度荒漠的治理思路,正确的是()A. 半干旱农牧过渡和旱农区应当建立以绿洲为中心的防护体系B. 对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要设法扭转C. 对已经发生荒漠化的土地主要还是放弃D.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对人类活动的最主要影响是资源缺乏6.读我国新疆某荒漠化区域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⑤地草原景观形成的主要原因最有可能是()A. 蒸发量小B. 水源充足C. 地势低洼D. 风速小(2)图①地区无人为扰动,多年保持稳定,为维护生态安全,该地区适宜()A. 植树B. 种草C. 栽灌木D. 自然演化7.截至2019年,我国荒漠化土地总面积262.37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27.33%。

读我国2019年(与2019年相比)荒漠化类型动态变化图,完成下列各题。

(1)我国水蚀荒漠化土地主要分布于()A. 南方地区B. 北方地区C. 西北地区D. 青藏地区(2)我国土壤盐渍化的最主要原因是()A. 气温升高,蒸发加大B. 灌溉方式不合理,只灌不排等C. 地势低洼,地下水溢出地表D. 过度放牧,草场大面积退化(3)影响图示荒漠化面积动态变化的人类活动主要有()A. 洞庭湖区推行退田还湖政策B. “三北”防护林T程建设C. 呼伦贝尔草原煤矿大规模开采D. 云贵高原开荒种植玉米8.读“我国某区域示意图”(左图)及“该地为防范某生态问题的措施图”(右图),完成下列各题。

(1)右图中的草方格沙障()A. 改变气候类型B. 可以削减风力、截留水分C. 吸烟滞尘,美化环境D. 可以增加土壤腐殖质,提高植被成活率(2)左图中的甲处能够发展水果种植的主导因素是()A. 光照强B. 温差大C. 土壤肥沃D. 有灌溉水源9.图所示地区是我国荒漠化扩大较快的地区之一图中所示各河流()A. 主要补给水源是大气降水B. 上游流量大于下游C. 流量季节变化小D. 侵蚀作用弱,含沙量小10.下列哪些做法不利于沙尘暴的防治()A. 禁止在草原上滥挖“发菜”和其他野生药材B. 营造防护林带C. 鼓励牧民在草原上放牧山羊D. 建立沙尘暴监测、预报系统11.“红色荒漠”形成的人为原因主要是()A. 滥伐森林B. 开山取石C. 过度放牧D. 风化作用12.下列有关我国的荒漠与世界荒漠的说法,正确的是( )A. 都是终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B. 都远离海洋,深居内陆C. 都是温带大陆性气候D. 现代荒漠主要是人为原因造成的13.关于沙漠化及其防治的叙述,正确的是()①对沙漠化防治要针对不同自然条件和各种外力作用的性质采取不同的措施②沙漠化防治的具体技术和措施要适应当地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现状③目前仍有一定生产力,但已开始面临荒漠化危险的土地,可暂不作为治理的重点④贫困是导致森林被砍伐,草地被破坏,进而使土地荒漠化的一个重要原因A. ②③④B. ①②③C. ①②④D. ①③④14.下图为非洲大陆荒漠化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非洲荒漠化严重区主要出现在()A. 热带雨林带B. 热带草原带C. 热带荒漠带D.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2)造成非洲荒漠化的主要人为原因有()①人口增长—荒漠化面积与人口密度呈正相关②过度砍伐—大约600万公顷的森林遭到砍伐③过度放牧—大约2.4亿公顷的草场遭到破坏④过度开垦—耕地面积扩大是荒漠化的首要因素A. ①③B. ②③C. ①④D. ②④15.近几十年来,我国沙漠化土地的主要成因是()A. 降水量少,蒸发旺盛B. 厄尔尼诺现象导致的气候变异C. 人类工农业生产及其他生产活动D. 大面积的污染二、综合题(共3题;共48分)16.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1:“红色荒漠”是指在我国南方湿润红土地区的土地荒漠化。

这些地区地形以丘陵及山区为主,由于高强度的经济活动和滥用资源(主要是砍伐森林),植被覆盖率在30%以下,加之年降水量大且多暴雨,易形成水土流失,土地生产力下降,土地资源丧失,导致红壤裸露,形成“红色荒漠”。

材料2:“红色荒漠”形成结构示意图。

(1)根据上图和文字资料,分析南方“红色荒漠”形成的潜在自然原因和主要人为原因,将下列正确选项的代号填入对应字母的横线中。

①破坏植被②年降水量大且多暴雨③人口增加④水土流失⑤自然条件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E________。

(2)南方地区“红色沙漠”的形成对地理环境的不利影响可以描述为()(选择填空)A. 当地表层土壤的流失B. 当地地表变得崎岖不平C. 下游易淤积河道和湖泊D. 下游形成沉积平原(3)简要说明防治南方地区“红色荒漠”的措施。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库布齐沙漠和巴丹吉林沙漠(图A)位于我国内蒙古中西部,近几十年来面积都明显扩大。

库布齐沙漠东北部分布着大面积的裸岩,这种岩石成岩程度低,沙粒较大,沙粒间胶结程度差,结构强度低,遇雨即溃,逢风即散。

内蒙古库布齐沙漠生态治沙模式(图B)在2019 年巴黎气候大会上引起了世界关注。

(1)分析图A中沙漠扩张的自然原因。

(2)简述裸岩对当地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影响(3)与巴丹吉林沙漠相比,库布齐沙漠治理的有利条件有哪些?(4)指出库布齐沙漠生态治沙模式的核心环节,归纳该模式在促进当地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

18.读“我国西北地区沙地分布及内蒙古某县人口增长与荒漠化发展” 图,回答下列问题(1)说明在宁夏平原由于不合理的灌溉出现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形成过程(2)说出该县荒漠化不断发展的主要原因(3)说出西北地区的气候类型答案解析部分一、单选题1.【答案】A【解析】【分析】草方格沙障“固沙”是其主要作用,通过增大地表粗糙度,减缓风力;增加地表覆盖,截流水分,以利用植被生长,起到固沙的目的。

【点评】本题属于知识性试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草方格沙障的主要作用。

2.【答案】D【解析】【分析】多雨年抑制荒漠化的发展;岩石裸露,地表物质坚硬,不利于风沙活动;人为因素决定荒漠化的发展;大风为风沙活动提供动力,大风天多且集中利于风沙活动。

故选D。

3.【答案】C【解析】【分析】半干旱的农牧业过渡地带由于过度开垦而导致荒漠化加重,故应合理开垦,退耕还草,恢复植被,A错误;对已经发生荒漠化地区应加强治理,B错误;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对人类活动的最主要影响是水资源不足,D错误。

故选择C。

【点评】本题考查荒漠化与治理。

本题解题关键掌握我国区域生态环境保护的基本措施。

4.【答案】(1)B(2)A【解析】【分析】⑴读图可知,图中西藏地区畜均草地面积下降,说明牲畜数量增加,同时耕地面积增加,说明存在过度农垦现象,所以2019年前西藏荒漠化扩展的原因为过度放牧及滥垦滥伐,故选B。

⑵2019年已遏制住了西藏荒漠化扩展的势头,遏制荒漠化的途径可以包括保护天然植被,合理安排工农业生产,而在该地区栽培速生阔叶林不宜成活,上游地区海拔高,气温低,不利于人类生存,不可行,故选A。

故答案为:(1)B(2)A【点评】试题以西藏地区荒漠化范围扩大材料为背景,考查人类对荒漠化问题形成的影响以及人类治理荒漠化的措施。

5.【答案】B【解析】【分析】半干旱的农牧业过渡地带由于过度开垦而导致荒漠化加重,故应合理开垦,退耕还草,恢复植被,A错误;对已经发生荒漠化地区应加强治理,C错误;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对人类活动的最主要影响是水资源不足,D错误。

【点评】本题解题关键掌握我国区域生态环境保护的基本措施。

6.【答案】(1)B(2)D【解析】【分析】(1)荒漠地区水源充足的地方才可能形成草原景观;图中⑤地降水少,草原景观形成的主要原因最可能是水源充足,B正确。

(2)无人为扰动,该地区适宜自然演化,D正确。

故答案为:(1)B(2)D。

【点评】主要考查荒漠化的防治和形成原因。

7.【答案】(1)A(2)B(3)B【解析】【分析】(1)我国有风蚀荒漠化、水蚀荒漠化、冻融荒漠化、土镶盐渍化等4种类型的荒漠化土地,我国水蚀荒漠化土地主要分布于我国南方地区。

(2)土壤盐渍化是自然或人类不合理的灌溉造成的含盐碱较多的地下水水位上升,同时随着地表蒸发,盐分在土壤中逐渐积累而形成的土壤退化现象,我国土壤盐渍化的最主要原因是灌溉方式不合理,只灌不排等。

(3)影响图示荒漠化面积动态变化的人类活动主要有“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所以B正确。

8.【答案】(1)B(2)D【解析】【分析】(1)草方格沙障是一种防风固沙,涵养水分的治沙方法,用麦草,稻草,芦苇等材料在沙漠中扎成方格形状,主要为了削减风力、截留水分,保护公路不被沙漠化。

(2)该区域为西北河西走廊地区,气候干旱,降水量小,左图中的甲处位于石羊河中上游地区,有灌溉水源,水源相对下游地区充足一些,甲处能够发展水果种植的主导因素有灌溉水源。

9.【答案】B【解析】【分析】由图可知,图示区域位于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区,河流补给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河流上游由于融雪量大,故上游流量大于下游,本区气候为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季节变化明显,河流流量季节变化大,含沙量大。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图示区域根据图例在图中的分布进行准确定位,只要知道了区域所在的位置,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