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税合并

合集下载

浅谈“两税合并”对吸引外资的影响

浅谈“两税合并”对吸引外资的影响
会 对税收 收入 产生积极 的影 响。 率过低 , 府的税收 收 税 政
此成 为影响纳税人决策最 为敏感 的因素 。 现行 《 企业所得 税法》 了规定 2 %的法 定税率外 , 除 5 对非 居 民企业 预提所 得税适用2 %的税 率 ; 符合条件 的小型微利 企业 . 0 对 减按
2 %的税率征 收企业所得税 :对 国家需 要重点扶 持 的高 0
一 一
入减 少 , 率过高也并不 必然导致 高税 收 。 税 只有适 宜的税 率才 能导致最 高的税 收。 中国2 %的税 率水平是 合理适 5
宜的税率水平 , 必将会对 社会经济产生 积极深远 的影 响。
另一位 美 国学者荷 蒙斯 ( em ) H l s 的一项研 究也表 明, 如果 国的公 司所得税税 率较高 ,但 同时该国政府对基础 设 施建设投 资较大 , 使投资者从 中受益较多 , 那么提 高税 率
是 . 们也应 看到 . 他因素的存 在会制约“ 我 其 两税合并 ” 对
2. %,其 中有 l6 国家的企 业所得 税税 率高 于或等 84 6 l个 于2 %。 主要 的周边 国家和地 区来 看 , 5 从 企业 所得税税率 最高 的是 日本 , 95 , 为3 . 最低 的我 国香港特 别行政 区为 % 1. 泰国为3%, 国为2 . 新加坡 为2%, 南为 7 %, 5 0 韩 7 %, 5 0 越 2 %, 国台湾为2 %。我 国周 边 1个 国家 ( 区) 8 中 5 8 地 的平均
税 率为2 . 67 %。德 意志银 行首席 经济 学家马 骏说 ,中 国
外商投资 的不利影 响 , 并将不 利影响 降至最低 。 其最 终效 果 是既不会造成外 资的撤资 , 不会阻碍外 资的涌入 , 也 中 国对外 商投资仍然具 有强劲的 吸引力 。

两税合一的意义是什么?

两税合一的意义是什么?

两税合一的意义是什么?
两税合一的意义如下所示:
1.两税合一实现了四个统一。

两税合一后,将实现四个统一:内资、外资企业适用同一的企业所得税法;统一并降低企业所得税税率;统一和规范了税前扣除办法和标准;统一税收优惠政策,实行强调产业优惠并兼顾区域优惠的新税收优惠体系。

四个统一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升级,有利于提高我国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也有利于推动我国税制的现代化建设和完善。

2.两税合一使内资企业和外资企业公平竞争。

企业所得税两税合并,对我们来说是期待已久振奋人心的好消息。

不过由于历史原因,企业所得税在实际征缴过程中,有内紧外松的现象,可以说内资企业和外资企业是在不公平的起点上竞争。

两税合一预示着内资企业将获得公平竞争的机会,标志着我国市场经济更趋于成熟。

两税合一后,内资企业税率的降低,会增加企业利润,增强盈利能力,提高与外资企业的竞争力。

3.两税合一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假外资和地方政府崇洋媚外的势头。

假外资即经济学上所谓的返程投资,指国内企业携资本到国外注册一家公司,进而由这家公司返回国内投资,从而享受包括税收在内的各种外资优惠政策。

假投资虽然是内资企业求发展的无奈选择,但却有着
相当的危害。

大量返程投资企业未被纳入境外投资管理体系,形成管理真空,影响了中国国际收支统计的质量。

关于“两税”合并问题的思考

关于“两税”合并问题的思考
Xl t l ! OnMac 1 O 7,I h lr 6  ̄ rh 6 2 O nt eme t gc w oed mo o g e s e e tr r eic metxw p s e yhg i k t,Whc ih n e n e ei t h l e sc n r s ,n w nep i n o n " s a 鹕 a s d b i ht es c i h s  ̄e tr g an g i w sa e c u i zn oeg a i li C ia.An =n h e P I a d sg i c  ̄ e c" t an tx”c mbn t fo t e砌 tn n t fr i e tr rs ’ tg t t iigf rin c p t n h n " l a  ̄y gt U  ̄ n lnf a c t“ w i a A i o ia o rm h i n e me t " o eg n ep e c n i
8tx l l al t o n
adt te“w i a d io h i n tant x”cmbn t a o if e c oeg meca t8ivsn n n l a tptep u n tf s fri a i l o ia o cnn tn u n efri i n l n  ̄hn ’ n e ̄ e t das cnso h o r gc ae oeg cpt a o i "l n a
税 合 并 不 会 影 响 外 商 的投 资规 模 , 可 以杜 绝 假 外 资 的 泛 滥等 , 而在 两税 合 并 的 过 程 中 , 订 出切 实可 行 的 还 从 制
过 渡 性措 施 。
[ 关键词] 两税合并 ; 企业所得税 ; 资企业 外
[ 中图分类号]8042 [ F1. 2 文献标识码 ] [ A 文章编号]61 71(I } 一 OO 0 1 — 1 2 ) 0 O2 一 3 7 2 (7 6

两税合并如何影响我国产业发展

两税合并如何影响我国产业发展

修改了部分对外资 的优 惠政策 ,主要涉
及到外资独享 的税前 扣除优 惠 、生产性 企业再 投资退税优 惠 、纳税义务 发生时
投资 ,是 因为其具有更 大的更有潜力 的
市 场 。这 些 研 究 结 果 与 国 内 学 者 的研 究
直 以来 ,关于两税合 并很多人都
会担心的 一个 问题就是 : 一 税制合并后 , 税
部 分 税 前 优 惠 扣 除会 被 取 消 ,生 产性 企 业 的再 投 资 行 为 也 不 再享 受 退 税 优 惠 政 策 , 两 免 三 减 半 ”的 纳税 义 务 优 惠 时 问 “ 也 将 会 被取 消 。 同 H 寸,新 税 法 确 定 了 以 “ 业优惠为 主 、 产 区域 优 惠 为 辅 ”的税 收 优 惠 政 策 ,对 于 需 要 重 点 扶 持 的 高新 技 术 企 业 , 按 1 % 的税 率 征 收 , 于符 合 减 5 对 要 求 的 小 型微 利 企 业 减 按 2 %的 税 率 征 0
承原先两 部 《 业 所得税 法 》 企 的基 础上
税 收法 律规 定享受 低税 率税 收优 惠 的 ,
可 以在 新 法 施 行 后 的 5 内 ,逐 步 过 渡 年 到 新法 规定 的税 率 。

都会为在 世界各地分散建 厂的企业提供
补 贴 ,但 跨 围 企 业 往 往 选 择 更 大 的 国家
长三角地区 ( 上海 、 江苏 、 浙江 ) 2 19家外 商投资企业对税 收优惠及其他影 响因素 重要 性程度 的评价 进行 了 问卷 调查 。 结
果如表。
税合并后 ,处 于产业分工链条低层 次上
的外 资被排 除出中国的产业体 系 ,这无
疑会提升 中国的产业分工水平 ,加 快中

两税合并对利用外资的影响

两税合并对利用外资的影响

两税合并对利用外资的影响一、“两税合并”的相关背景“两税合并”是指将《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条例》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合并统一成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在税基、税率、税收优惠等方面对内外资企业一视同仁。

这是中国市场经济体制走向成熟、规范的标志性事件。

所谓企业所得税,是指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一切企业(不包括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就其来源于中国境内外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而征收的一种税。

企业所得税以纳税人取得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为征税对象,税率有法定税率和优惠税率两种。

法定税率是33%;优惠税率是指对应纳税所得额在一定数额之下的企业给予低税率照顾,分为18%和27%两种。

长期以来,我国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和《外商投资企业和国外企业所得税法》两套税制。

从1994年税制改革之后,“两税合并”的呼声便此起彼伏。

早在2000年前,财政部就已经着手调研两税合一的可能性。

后来,东南亚金融危机,由于担心影响引资力度,一度停止;2001年入世后,随着关税大幅降低,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合并又被推至台前。

2004年8月,财政部、国税总局将两税合并的草案提交到国务院;2005年1月12日,财政部部长在一次会议上高调呼吁:“统一内外资企业所得税税率已经迫在眉睫,现在时机已经成熟,不能再拖了。

”国家税务总局局长谢旭人也高调表态,坚决支持内外企所得税制度改革。

然而,不久后便“风云突变”,外资企业对“两税合一”发出了自己的声音。

54家在华投资的世界500强跨国公司向财政部、商务部和国家税务总局提出书面意见,要求延长税收政策优惠期,对中国要搞两税合并,表示了不同意见。

除触及了切身利益的外资企业反应强烈之外,来自商务部和沿海地区地方政府官员的阻力也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两税合并进程。

他们纷纷在不同场合表达了对两税合并可能影响外资引入的担忧,两税合并的草案最终搁浅。

专题系列讲座:两税合一

专题系列讲座:两税合一

九、哪些行业将受到负面影响 当然,也有两类股票在税改中会受到相反的影响。首先, 电子元器件、专用设备、医药制造、计算机及设备、通信设 备、生物制品、电器机械、计算机应用服务等行业内享受行 业性优惠的公司较多,享受不到税率下降的优惠。但是未来 相关行业性优惠仍会存在,因而受税改的不利影响不大。其 次,汽车、航空等行业中龙头股目前普遍享受地区性或外资 优惠税率,如果内外资税并轨,将承受一定程度的政策性风 险。
看点三: 鼓励企业回报社会 新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规定,企 业发生的公益性捐赠支出,在年度利润总额12%以内的部 分,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第九条)。这比最 初提交全国人大审议草案所规定的10%的比例还提高了两 个百分点。中国社会科学院财政与贸易经济研究所副所长 高培勇说:‚这体现了中国进一步鼓励公益性捐赠,通过 税收手段推动社会财富的第三次分配,缩小贫富差距的意 识和决心。‛
新所得税法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实行‚产业优惠为主、 区域优惠为辅‛的新税收优惠体系。除了上述的行业优惠外, 新所得税法实施后,仍然会有特定区域继续享受优惠。 新所得税法规定的区域优惠主要有两类:一类是‚5+1地 区‛,即五个经济特区+浦东新区,这些地区仍将拥有原先的 所得税优惠。第二类是西部地区12个省份的企业所得税优惠, 根据现行税法规定,这些地区实行15%的优惠税率,并于2010 年截止。不过,新税法授予国务院在2010年后有权继续执行 此项优惠,国务院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此项优惠实施到何时。 此外,我国现行企业所得税法的优惠政策大多是针对外 资的,为了避免外资企业在新税法实施后受到巨大冲击,国 家可能会根据实际情况,延长新旧税法的过渡期。
三、税率调整后哪些行业将受益 根据2007年上市公司税率数据统计,综合、采掘、金融服 务、房地产四大行业的现行税率在30%以上,这四个行业在本次 税率调整中受惠最为明显。其次,食品饮料、信息服务、化工、 商业贸易和黑色金属五个行业的现行税率在25%-30%之间。而机 械设备、农林牧渔、家用电器、电子元器件、餐饮旅游、信息 设备等行业的现行税率在20%以下,其中部分行业将继续受到产 业政策和地域经济的扶持,不会上调税率,因此也就不会产生 变化。 从具体公司来看,2007年半年报显示,工商银行、建设银 行、中国人寿、交通银行等金融类公司的企业所得税税率均为 33%,四家公司今年三季度净利润合计为1607.05亿元,简单按 照税率下调8%计算,净利润将增加128.56亿元。其中,仅工商 银行就将增加净利润约51.11亿元,约增加每股收益0.015元。 不过,同一行业公司的所得税税率也不尽相同。中信证券 半年报披露,该公司总部及深圳地区的证券营业部适用的所得 税税率为15%;而海通证券则披露,公司企业所得税税率为应纳 税所得额的33%。

“两税合并”是否会引发外商撤资

“ 两税 合并 ”及 其原 因 改革开放以来 ,为了更好地吸引外资,我国政 府相继 出台了一系列涉外税收优惠政策 ,其中之一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tD 4
IQ §
维普资讯
20 年第 1 .6 0 期 c 总第 24 5 期)
北 N R 0 唧
方 经

并”问题争论不体 ,争论的焦点之一在于 “ 两税合并”的实施是否会引发外商撤资。文章基于外商直接投资理论,
姑合我 国利用外资的 实际,简要说 明了 “ 两税合 并”的原 因,重点分析 了 “ 两税合 并”不会 引发 外商大规模撒 资的 理 由,最后提 出了 “ 两税舍 并” 的政策选择问题 。 关键词 :两税合并 ;外商撤 资;涉外税收 ;优惠政 策 中田分类号 :F 1 . 3 804 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 —9 3 (O6 1 O0— 3 05 1X 2O )0 一O6 0
革 ,尤其是对涉外税收优惠政策的调整 , 从而逐渐 营造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 3 给予外资企业所得税 方面的优 惠政 策暴露 . 就是对内外资企业实行不同的所得税 ,其差异主要 出了许 多问题 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税率,内资企业所得税的实 方面 ,给予外资企业所得税方面的优惠政策 际税率在一般地 区为 3 %,沿边、沿疆、沿海 为 3 使 已经在资本 、技术和管理等方面具有优势 的外商 2 %,特区为 1% ,而外资企业所得税实际税率 具有了更大的优势 ,而将内资企业置于不平等的竞 4 5 是在这三个税率基础上分别减半征收 ,对减半后不 争地位 ,使他们面临更加严峻的市场环境。另一方 足 l%的则按 1%征收。二是对 内资企业设 有计 面,很多外资企业在投资时仅仅将商品产业最没有 O 0 税工资,而外资企业没有,全部的工资都在企业所 附加利润的组装环节放在中国,或者将在其本国或 得税的税基之外 。我 国正在酝酿实施 的 “ 两税合 地区已经很难经营的夕阳产业转移到中国,产业技 技术外溢效应”不强 ,造成了我 国 并”政策正是针对这两点进行的。按照财政部拟定 术水平低下 ,“ 引资的结果是市场让出去了 , 却没有学习到先进的 的草案 ,两税合并后 内外企所得税税率将统一 到 2 %,对内外平等对待。 4 技术 ,这与我国的引资 目标相违背。此外 ,给予外 涉外税收优惠政策对我国扩大外商投资的规模 资企业所 得税方 面的优 惠政策造 成 了数额 巨大的 可以说是功不可没 ,然而财政部为什么在此时会提 “ 假外资” ,即中国企业的资金先通过其他渠道 “ 走 出实行 “ 两税合并 ” ,取消所得税优 惠呢?原 因主 出去” ,然后在 以外资 的身份 回到 国内投 资设厂 , 要 有 以下三个 方 面 : 享受 国家给予外资企业的各种税收优惠 , 国家的 使 1 我 国的投 资环 境不 断改善 . 财政收入受损。 据财政部统计 ,2O 年全 国财政收入 比 20 O4 03 “ 两税合并”实施的 目的就 是为了给所有企业 年增加 5 0 30 亿元 ,比预算增 收了 30 亿元 ,因 0 60 创造一个稳定 、公平、透明的税收环境,促进我国 此 ,降低 内资企业所得税税率不会对财政收入 以及 内资企业的发展。然而,很多人担心 内外资企业所 经济的发展构成大的影响。另一方面 ,我国的投资 得税并轨对外商投 资可能会产生负面影响,造成外 环境在不断改善 ,2O 年 中国吸引外商直接投资 商撤资 ,因此反对实施 “ 04 两税合并” 。 达到 60 0 亿美元 ,连续多发展 中国家位居第一 ,从 二、“ 两税合并”不会引发外商大规模撤资 而利用涉外税收优惠政策吸引外资已经没有显著意 “ 两税合并”的反对者们认 为 ,中国面临世界 义。 范围激烈的引资竞争 ,不宜取消 国家给予外资企业 2 与 WT . O规 则对接 要 求政策 上的统 一 在所得税上的优惠政策。如果取消优惠 ,外资有可 我国已经处于一种新的经济发展和国际贸易环 能将部分流向韩国、越南等优惠非常明显 的国家。 境之中 ,最重要的是我 国已经加入 W O T ,成 为世 笔者认为 ,“ 两税合并”可能会造成我 国吸引外 资 界贸易组织的一员 ,这必将促进我国传统经济运行 的数量在短期减少 ,但并不会引发外 国直接投资者 政策措施 的革新 ,改变市场的竞争方式和竞争手 一 大规模的撤资。 段 ,加速我国融 人世界经济一体化 和全球化 的进 1 影响外 商投 资的最主要 因素是 东道 国整体 . 程。而竞争手段和方式的革新 ,必然带来税制的改 的投 资环境 ,而不 只是税 收优 惠政 策

解读“两税合一”新税法2008年1月1日开始施行

解读“两税合一”解读“两税合一”新税法2008年1月1日开始施行企业所得税指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一切企业(不包括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就其来源于中国境内外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而征收的一种税。

企业所得税税率有法定税率和优惠税率两种。

法定税率是33%;优惠税率是指对应纳税所得额在一定数额之下的企业给予低税率照顾,分为18%和27%两种。

新税法博弈过程·2004年12月7日,财政部部长金人庆宣布,合并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将是2005年的税制改革4大工作重点之一,一场围绕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并轨的辩论随即展开。

·2005年1月6日,有媒体报道称,54家在华跨国公司联合向国务院法制办提交了一份报告,要求“取消对外资企业优惠政策应有一个5到10年的过渡期” 。

·2005年1月12日,金人庆在“2005 年全国财政学会年会”上表示,“统一内外资企业所得税税率已经迫在眉睫,现在时机已经成熟,不能再拖了。

”·2005年1月16日,在“中国经济形势报告会”上,中国财政部常务副部长楼继伟解释了两税合一草案的主要内容。

·2005年1月17日,在“中国经济形势报告会”上,商务部外资司司长胡景岩在演讲中,着力强调了外资企业对中国经济的重要拉动作用。

·2005年1月24日,两会尚未召开之际,来自商务部外资研究院的消息称,“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合并方案将不会在今年审议,所以明年不可能实施。

”·2005年7月12日,在同日国务院新闻办的新闻发布会上,商务部部长助理陈健则提出,现阶段中国相对劳动力成本在上升,资源又短缺,在没有相对稳定的、可靠的替代政策的情况下,应该继续保持吸收外资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2005年11月16日,财政部副部长楼继伟的最新表态是,“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合并的草案尚未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

”·2006 年 3月的全国政协会议上,政协提案组将《关于尽快统一内外资企业所得税的提案》列为本次政协会的一号提案。

两税合并谁将受益?

2 %¨4%¨ 5 扣 除 %
异 业务招待费 销售收入净 额 1 0 与 内资 的差 :旅店 、饮食 、娱 乐.运输、建 50 万元 以下扣 除 比例 不得 超过 销售 ; 筑安 装、金 、保险 、租赁 、设计 咨询及其他 融 收入净额5 。 % 销售 收八净额 1 0 服务 性行业 收入总额在 5 0万元 以下 的 , 50 业务 0 万元以上, 不得超过销售收入净额 ! 税前列支不得超过业务 收入总额的 1 % 0 3%
等工业国家相 比,我 国现 行名义税率属 于较低水平 。与周边 国家相 比,我 国税
率 内资 偏 高 ,外 资偏 低 ,而 韩 国 、新 加 坡的税率较低 。
改对 外资企业 的影响稍有延迟 。
二、两税合并 的利弊
1 两税合并是 否会造成外资的 .
表1 :内外资企业所得税 的差异
3 % 3 年应 纳税额 1 0~3 万元 之
资产 的税务 处理 外资固定资产 税务处理 的优 惠:1 、开采石油的企业 . 固定 资产 可以不留残值 . 旧 折 年限不少于 6 年。2 .由于提高使用率 .常年 处于 日夜运转状 态的设备 .受酸碱 等强 烈腐蚀 的设备 ;尚可使 用年份比规定 的折 旧年 限短的固定资产可 缩短 折旧年限
主 要原 因 , 资企 业 进 入 中 国 , 期 是 外 早 看 中 了 中 国 的 劳 动 力 成 本 便 宜 ;其 次 是 中 国 的市 场 ,税 收 优 惠 并 非 吸 引 外 资 的首 要 因素 。 D 、 我 国 的 产 业 集 群 优 势 日益 增
三 、对证券市场的影响
间 .2 % 7
( )各 国对外 资企业 的税 收优 惠政 2
策 比较 。
; 0 地方税率 3 3 %( %,由省人民政府决定是否减免) f 在境内未设立机构 , 得的利润 、 取 利息等 按 照 2 % 税率, 0 征收预提所 得税

中国实施两税合并的原因及其对FDI的影响分析

中国实施两税合并的原因及其对FDI的影响分析背景介绍过去的中国税收体系由营业税和增值税两种税税组成,这两种税税针对的是不同的经济活动,给企业带来的税收负担往往没有达到效益最大化。

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和贸易关系的拓展,为了维持企业对当地经济的贡献和经济发展的势头,中国实施了两税合并政策,这不仅能够简化企业的税收缴纳流程,提高其对于政府税收政策的透明度和可预期性,而且能够对中国未来的FDI产生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分析中国实施两税合并的原因以及这一政策可能对中国未来FDI的发展产生的影响。

两税合并政策的原因两税合并政策的实施源于中国税收法制的不断完善和全球贸易发展的趋势,其具有以下的原因:降低税收负担中国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贸易国之一,对外经济依存度已经超过了40%。

为了维持中国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中国税收政策需要更具有竞争力,以支持企业的成本储备。

由于营业税和增值税两种税税的计算方法和适用条件不同,企业在实际的经济活动过程中不可避免地承担了多重税收负担。

两税合并之后,企业将只需要承担一种综合性税税制度,从而降低了企业的税收负担,提升其在国外市场上的竞争力。

###加强贸易调节2020年,COVID-19疫情的爆发和贸易局势迅速恶化,其中美中贸易战的影响尤为明显。

尽管在此次贸易战中,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尽可能减少对中国企业的影响,包括在税收政策上的调整,但是对于国际贸易环境的变化,中国税收政策的局限变得更加明显。

两税合并政策的实施是一个针对目前贸易环境变化的应对措施,也是为了更好地保护中国经济利益而做出的重要改革。

###促进税收征收的透明性营业税和增值税两种税税的实行方式、征收对象、征收标准有所不同,缺乏一致性和标准性,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税务机关对企业的征税和税收管理工作的开展。

而两税合并后,税收征收的标准和程序将更为透明,税务机关将有更多的精力和能力去更好地筹备税收征收工作,进一步提升税收管理质量和效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两税合并一、税收优惠的利弊分析(一)税收优惠的正面效应税收优惠政策的效应一直以来是学者争论的焦点。

对于其正面效应,刘蓉认为:首先收入有“自偿”效应,这种自偿机制类似于减税的效应机制。

此外,税收优惠还有社会公平效应,其实现途径包括为低收入者提供生活必需品的优惠、所得税的优惠和财产税的优惠。

李宗卉、鲁明泓在研究了《外商投资企业及外国企业所得税法》和相关税收优惠政策的基础上,通过对以城镇为单位建立的经验分析模型进行计量分析,其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的税收优惠政策对吸引FDI有较为明显的作用。

(二)税收优惠的负面效应更多学者探讨了两税并存情况下税收优惠的弊端。

张燕生等从宏观经济基础的角度解释了税收优惠的负面效应。

一是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经济大国,经济增长过度依赖出口和外商直接投资增长拉动,持续加剧了国际上的贸易利益冲突,也带来经济和产业安全问题。

二是长期使用鼓励出口和优惠外资的促进措施虽然大大缓解了外汇和资本缺口,但也存有着另一种资源错配、价格扭曲和福利净流出的问题。

三是国际收支长期双顺差会导致实际资源净输出和发展受制于人的困境。

四是缺少对内开放的配合,尤其是民营经济的积极参与。

致使开放带来的技术外溢、结构升级和主体成长低于改革预期。

徐芝君分析了两税并存的状况:(1)扭曲了企业行为,使财政大幅减收。

据统计,从改革开放到现在,已经注销的加现存的外资企业计有100多万家,其中有四分之一的企业利用“两免三减”的税收优惠政策根本没有正常纳过税。

而内外有别的税制同时也扭曲了内企行为。

很多内资企业大肆效仿外企避税,结果造成税收收入的隐性减收。

(2)削弱内企竞争力,危及内企生存。

加入WTO前,尽管我国外资企业在享受税收等诸多方面有优待,但因为受到我国相关法律在其他方面的限制,内外资企业竞争并不激烈。

但我国已步入WTO后的过渡期,随着对外开放力度的加大,外资进入的地域限制、股权份额限制、市场准入限制等逐步取消,内资企业将真正面临严峻的生存挑战。

(3)影响我国利用外资结构的优化和产业结构的调整。

现行涉外税收规定的“两免三减”是普惠制政策,更多体现的是规模刺激,而缺乏结构引导力,一些外国企业甚至把污染重、能耗高的产业转移到我国。

其结果不但消耗了我国有限的资源,而且不利于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经济的均衡发展。

安体富、王海勇也强调了两税并存中存有的违反公平竞争原则,损害经济效率的问题。

他们指出,内资企业的实际所得税据测算约为外企的两倍,不利于我国民族产业和幼稚产业的发展;两税并存也使得企业所得税制复杂化,带来了征收管理上的不规范,也给一些“假外资”、“假合资”现象提供了制度上的激励。

而且我国目前以区域性优惠为主的所得税优惠政策,加剧了区域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目前这种“普惠制”的所得税优惠政策,并没有对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产生明显的引力作用,反而为那些劳动密集型、技术含量不高的投资项目带来大量利润,不利于我国外资结构的优化和产业结构的调整。

二、两税合并的可行性有鉴于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带来的负面效应,学术界对两税合并呼声很高。

徐芝君指出,两税合并至少在以下几个方面有积极的意义:(1)巩固税基、保证财政收入稳定增长。

取消外企税收优惠,为反避税奠定了基础,能有效避免外企税收流失。

同时有助于减少内资企业边缘化倾向,减少“假外资”造成的财政收入的隐性减收。

内外资企业公平税负将使内资企业发展后劲更足,从而为中央和地方财政提供更充足的税源。

(2)有利于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和经济健康均衡发展。

以“特惠制”代替“普惠制”,即税收优惠政策不再泛泛给予各类企业,而是集中在国家战略发展和产业政策明显倾斜的产业,更有利于吸引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的外资进入我国,减少引进外资的盲目性,提升引进外资质量,优化我国产业结构,最终提升内资企业和民族产业竞争力,从而有利于我国长期经济安全。

(3)缓解人民币升值压力。

尽快实行两税合并,将会有效减少高耗能、低技术含量的外资项目进入,降低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的顺差及外汇储备增长速度,这在一定水准上可以缓解人民币升值的压力。

世界银行经济学家威勒和莫迪的研究表明,跨国公司在实现一体化扩张的过程中,最关心的因素为基础设施、现有外资状况、工业化水准和市场容量等,而不是优惠政策。

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的投资环境已大有改善,国内市场进一步放开,国外资本和产品将大量涌入,在近10年内世界上难以找到一个能取代中国的庞大市场。

我国社会稳定,奥运会、世博会、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等带来的商机所具有的吸引力,具备办企业所必需的条件。

在此背景下,外国投资者的关注点已从享受优惠政策转到占有中国市场上来,特别是随着越来越多的大公司总部的迁入,我国的产业集群优势日益增强,在这种形势下,税收优惠政策的调整总体而言不会改变外资进入中国的决策。

钟炜也强调,通过对外国直接投资影响的结构性分析发现,取消外资享有的超国民待遇不会导致外资的大量撤离。

企业的规模和投资类型不同,对税收因素的敏感性也不同。

来自我国香港和台湾的外商投资企业以小规模的劳动密集型企业为主,这类投资主要是为了利用我国廉价的劳动力出口导向型投资,它们对包括税收在内的各种生产和经营成本敏感度较大,而国内的市场规模和经济的发展对其影响不大,并且这些企业一般规模较小,流动性较高。

因此,当税率提升和税收优惠取消使经营成本提升时,这类投资就很有可能撤离,而转到周边低税国家和地区。

而来自欧美和日本的外商投资企业规模大,其主要动机是占领海外市场,多倾向于长期投资,并不太注重短时期的经营成本,而更关注投资地经济和政治的稳定性,以及充足的有技能的劳动力供应和富有效率的政府管理体制。

就进入我国的跨国企业而言,它们为了在中国的长远发展,已经做了大量初期投入,因此不会仅仅因为税率的提升和税收优惠的减少而轻易撤资,或者停止后期投入。

而且规模较大的跨国公司因为对我国经济和政府财政收入有着较大的影响力,因此和政府保持着良好的关系,政府往往给予其各种优惠待遇,除了税收优惠以外,还提供财政补贴和条件优越的土地使用政策。

因此即使税收优惠减少,这些外资企业还能获得其他优惠政策作为替代,因此外资进入的趋势不会发生根本性改变。

詹正华在文章中也解释了税收政策对FDI影响弱化的部分原因。

因为大量的跨国公司在经历进入阶段的“介入性投资”(象征性地与中国国内企业共同出资,参股比例较低,不占经营主导权)后,都相继进入“整备期”,开始步入“收获期”,对华投资目标转型成为利用资金、网络、信息等综合优势,提升出资比。

为确保经营利益,在投资整备期跨国公司的独资、控股、实质性投资在对华投资中的比例将会增加。

而所有这些进程,并不会因为税收政策的调整而终止。

根据商务部研究院的相关调查统计,82%的跨国公司未来将继续扩大对华投资,无论是生产、销售、技术开发的投资规模与速度都在逐步提升。

调查显示35%的跨国公司处于投资整备阶段,并计划开展新一轮对华投资。

还有一方面原因是对大型的跨国公司而言,实施国际战略远比关注较低的税收风险重要得多。

税收可能在小型跨国公司的成本结构中占据重要地位,但对大型跨国公司而言,税收风险一般可通过内部转让定价在国际间轻易化解,较宜为跨国公司所内部化。

郭培莉、王海勇指出,因为我国超过70%的外资来源于与我国尚未缔结避免双重征税协定或虽有协定但并不包括饶让条款的国家和地区,因此税收优惠政策并不是大多数外商投资者关注的重心。

实际上,目前在与我国签订税收协定的79个国家或地区中,仅有15个在与我国签订避免双重征税的协定中包含有税收饶让条款,而81%的国家并未实行税收饶让制度。

而且来自实行税收饶让制度国家的FDI占我国FDI总额不到25%,所以说,我国大多数FDI并没有将税收因素作为投资决策的重心。

针对有种观点认为现在实行两税合一会造成国家财政收入减少,国家没有充足的财力消化改革成本,吴霖认为,两税合一在合并初期对财政收入会有所影响,但长远作用反而会增加财政收入,而且当前财政能消化和承受。

理由有如下几点:(1)从经济运行情况看,我国国民经济进入了一个新的快速增长期,为税制合并创造了良好的宏观经济环境。

(2)快速增长的税收收入为国家承受减税所带来的压力提供了空间。

“两税合一”后,内资企业实际税收下降会造成贡献的税收收入减少,外资企业实际税率会由此提升造成贡献的税收收入增加,但因为内资企业贡献的所得税在所得税总额中的比重远大于外资企业,总体来看,“两税合一”后会减少收入。

这几年我国税收持续高速增长,就为财政拿出一部分收入支持税制改革创造了条件,从而形成“经济—税收—经济”的良性循环。

这几年税收增幅极大,但税收实际征收率的提升终归有个限度,而且会存有收益递减规律,而时下这样一个税收增长的强劲期,就为两税合一创造了空间和条件。

三、两税合并的实行钟炜指出,我国将要进行的企业所得税并轨的宗旨是:内外资企业所得税税率合并,税前各个项目要统一,另外税收优惠要做适当调整。

本着这一原则,相关学者对如何进行两税合并给出了各自的方案。

李家鸽、谷传军提出两税统一要遵循以下主要原则:(1)适度课税原则,在使企业的税收负担尽量减轻之余,又要能满足财政需要;(2)税收公平原则,即既要保持不同纳税能力的纳税人必须交纳不同的税,又要使具有相同能力的纳税人交纳相同的税;(3)兼顾产业结构原则,即把税收优惠尽力放在国家支持的、需要尽快发展的行业上面。

(一)两税合并的方案吴霖提出了他对“两税合一”的具体构想。

首先要确定纳税人的界定。

统一后的企业所得税,应以民法中定义的企业法人为纳税人,可称之为公司所得税。

这主要是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考虑:(1)可以解决我国现行税法中总公司与分公司、母公司与子公司纳税主体难以界定的问题。

(2)可以使企业所得税与个人所得税的界限更加分明,前者以法人为纳税人,后者以自然人为纳税人,这种划分方法可以有效地涵盖多种所得的征收面。

(3)符合国际惯例。

目前世界各国的税制多对所得分别课征公司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

统一后的公司所得税应由全国人大立法通过,使之具有较高的法律级次。

其次是要确定税率:(1)税率形式。

目前国际上所得税税率主要有累进税率和比例税率。

从世界各国税制改革发展来看,公司所得税税率变化有两个明显的趋势,一是降低边际税率,二是缩小税率跨度,因此我国统一后的公司所得税应选择一档的比例税率为宜。

(2)税率水平。

我国现行所得税税率为33%,但与周边和其他国家相比,并不很高,世界上其他国家的税率大多在25%~45%之间。

我国因为大量存有税收优惠政策,现行企业所得税的名义税率和实际税率相差很大。

所得税负级差给内外资企业的公平竞争带来了极大的不利影响。

因此,根据现行内外资企业所得税的实际负担水平,借鉴国际的通行做法和考虑周边国家的所得税负担水平,在不过多地影响国家财政收入的前提下,税率应定在25%左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