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经济核算课程期末复习计算题完整版

国民经济核算课程期末复习计算题完整版
国民经济核算课程期末复习计算题完整版

国民经济核算课程期末

复习计算题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国民经济核算课程期末复习计算题

第二章生产核算

1、根据国内生产总值及其使用表,用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计算GDP(单位:

2

(1)农业总产值280亿元,其中农民自产自用粮食价值35亿元;中间投入62亿元。

(2)工业总产值960亿元,其中企业间重复计算价值为238亿元;中间投入340亿元。

(3)建筑业总产值326亿元;中间投入83亿元。

(4)运输邮电业总产值188亿元;中间投入35亿元。

(5)贸易及餐饮业总产值237亿元;中间投入68亿元。

(6)其他营利性非物质生产部门营业收入452亿元;中间投入85亿元。

(7)其他非营利性非物质生产部门经常性业务支出530亿元,固定资产折旧为经常性业务支出的10%;中间投入76亿元。

(8)全地区最终消费支出1686亿元,资本形成总额为548亿元,自外地购入商品32亿元,向外地输出商品75亿元。

试根据上述资料分别用生产法和支出法计算该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

3.已知某地区2000年国民经济核算资料如下(单位:亿元):

(1)总产出8673亿元;

(2)中间消耗4124亿元;

(3)最终消费3658亿元;

(4)资本形成总额898亿元;

(5)固定资本消耗259亿元;

(6)货物和服务进口(含自外地购入)86亿元。

试计算该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净值及货物和服务出口(含向外地输出)。

4、已知某地区2000年以下统计资料:

(1)总产出16000亿元;

(2)最终消费8000亿元,其中居民消费6800亿元,公共消费1200亿元;

(3)资本形成总额3000亿元,其中固定资本形成总额2800亿元,库存增加145亿元,贵重物品净获得55亿元;

(4)出口1400亿元;

(5)进口1000亿元;

(6)固定资本消耗1800亿元;

(7)劳动者报酬5000亿元;

(8)生产税500亿元;

(9)生产补贴40亿元;

要求:(1)根据以上统计资料计算该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中间消耗、营业盈余;

(2)编制该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账户。

5、

(2)按生产法计算国内生产总值。

(3)计算国内生产总值在总产出中的比重。

参考答案:

1、生产法:国内生产总值(GDP)=总产出-中间消耗=61200-37180=24020(亿元)分配法:国内生产总值(GDP)=折旧+劳动报酬+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

=16200+14200+3950+4250=24020(亿元)使用法:国内生产总值(GDP)=总消费+总投资+净出口

=15170+8550+4700-4400=24020(亿元)

2、解:用生产法计算该地区GDP为

GDP=Σ(各部门增加值)

=Σ(各部门总产出–该部门中间投入)

=(280-62)+(960-340)+(326-83)+(188-35)+(237-68)

+(452-85)+(530+530 10%-76)=2277(亿元)

用支出法计算该地区GDP为

GDP=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出口-进口)

=1686+548+(75-32)=2277(亿元)

3、解:国内生产总值=总产出-中间消耗=8673-4124=4549(亿元)

国内生产净值=国内生产总值-固定资本消耗=4549-259=4290(亿元)

货物和服务出口=国内生产总值-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货物和服务进口

=4549-3658-898+86 =79(亿元)

4、解:(1)国内生产总值=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净出口=8000+3000+(1400-1000)=11400(亿元)

中间消耗=总产出-国内生产总值==4600(亿元)

营业盈余=国内生产总值-固定资本消耗-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

=00-(500-40)=4140(亿元)

(2)该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账户如下:

国内生产总值账户单位:亿元

5

农业:2300×34%=782(亿元);工业:9221×75%=(亿元);建筑业:1005×70%=(亿元);运输业:540×50%=270(亿元)

其他服务业:3270×25%=(亿元)

(2)国内生产总值=总产出-中间消耗

=2300+9221+1005+540+3270-(782+++270+)

=(亿元)

(3)总产出中增加值的比重=16336=%

第三章投入产出核算

要求:

(1)计算国内生产总值。

(2)第二产业增加值。

(3)第二产业消耗第一产业的直接消耗系数。

参考答案:

1.解:)3,2,1,(==j i x x a j ij

ij

2.解:(1)国内生产总值=总产出-中间消耗

=9085+42262+9853-(950+1950+441+4068+23140+3480+120+2100+931)

=24020(亿元)

(2)第二产业增加值=42262-(4068+23140+3480)=11574(亿元)

(3)第二产业消耗第一产业的直接消耗系数0963.042262

406821212===X x a 第四章 收入分配与使用核算

1、某国有如下资料:劳动报酬15000亿元,生产税2100亿元,所得税100亿元,生产补贴600亿元,固定资产折旧2800亿元,营业盈余7050亿元,来自国外的要素收入净额-60亿元。计算国内生产总值、国民总收入、国民净收入。

2、已知国民可支配收入50000亿元,总消费36000亿元,总投资11000亿元,进口1380亿元,出口1440亿元,来自国外的资本转移净额30亿元。计算国内生产总值、总储蓄、净金融投资。

3、假设某地区企业部门有关资料:

(1)当期增加值为2800亿元,其中劳动报酬1300亿元,生产税净额300亿元,固定资本消耗200亿元;

(2)当期利息收入10亿元,利息支出35亿元,对股东发放红利共800亿元,来自其它单位的投资收益200亿元,土地租金净支出5亿元,无形资产使用费净支出8亿元,外商企业中的留存收益15亿元。

要求:据此计算企业部门财产收入净额,并编制企业部门的原始收入分配账户。

4.已知某地区非金融企业部门增加值总计1680亿元,支付劳动报酬800亿元,上缴生产税150亿元,从政府获得生产补贴50亿元,支付无形资产使用费等财产收入142亿元,获得国债利息、红利等财产收入138亿元,支付职工社会保险金17亿元,为灾区及希望工程捐款8亿元,上缴现期所得税450亿元,资本形成总额500亿元,其中库存减少108亿元,固定资本消耗200亿元,资本转移收入净额150亿元。

试根据所给资料计算:该地区非金融企业部门的总营业盈余、原始收入总额和可支配总收入,并编制有关的收入分配帐户。

5、已知一时期居民消费率为70%,政府消费率为90%,又知该时期可支配收入非金融企业和金融机构为900亿元,居民为2500亿元;政府为800亿元。要求:(1)计算整个经济的消费率和储蓄率;(2)假定可支配收入的部分占有份额有变化,分别为非金融企业和金融机构占30%,政府占20%,居民占50%,则整个经济的消费率将为多少计算条件和结果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6、2001年我国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为2366元,且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人生

(1)平均每人消费性支出;

(2)消费率

(3)恩格尔系数

参考答案: 1、国内生产总值=折旧+劳动报酬+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

=2800+15000+2100-600+7050=26350(亿元)

国民总收入=国内生产总值+来自国外的净要素收入=26350-60=26290(亿元)

国民净收入=国民总收入-折旧=26290-2800=23490(亿元)

2、国内生产总值=总消费+总投资+净出口=36000+11000+1440-1380=47060(亿元) 总储蓄=国民可支配总收入-总消费=50000-36000=14000(亿元)

净金融投资=总储蓄-总投资-来自国外的资本转移净额=14000-11000-30=2970 (亿元)

3、解:(1)该企业部门财产收入净额

=当期利息收入-当期利息支出+ 投资收益-地租净支出-红利支出-无形资

产使用费净支出-外商企业收益留存

=10-35+200-5-800-

8-15=-653(亿元)

(2)该企业部门原始收入分配账户的编制步骤如下:

第一步:根据已知资料,计算该部门总营业盈余和净营业盈余。

总营业盈余=总增加值-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2800-1300-300 =1200

(亿元)

净营业盈余=总营业盈余-固定资本消耗=1200-200=1000(亿元)

第二步:将已知和计算的有关资料编入原始收入分配账户。

4)=780(亿元)

原始收入总额=总营业盈余+财产收入净额=780+(138-142)=776(亿元) 可支配总收入=原始收入总额+经常转移收入净额=776+(0-17-8-450)=301(亿元)

该地区非金融企业部门的收入分配帐户如下(单位:亿元):

收入形成帐户 单位:亿元

5、(1)消费率=%;储蓄率=%

(2)消费率=53%。计算结果的变化说明收入的部门占有结构状况对经济整体的消费率水平具有重要影响。

6、(1)平均每人消费性支出为元

(2)消费率%

(3)恩格尔系数%

第五章资本形成与金融交易核算

1、某企业1999年有关资本形成统计资料如下:

(1)可支配总收入801万元;(2)固定资本消耗万元;(3)缴纳资本税万元;(4)接受捐赠万元;(5)其他资本出让40万元;(6)用于购买生产设备资金万元;(7)年初库存32万元;(8)年末库存万元。

要求:根据以上资料计算该企业当期资本形成总额,并编制资本账户。

2、报告期居民可支配收入5000亿元,当期消费支出2000亿元,实物投资支出2000亿元,银行存款800亿元,购买股票和债券700亿元,向保险机构缴600亿元。

计算:(1)居民储蓄额;(2)居民的净金融投资额;(3)居民的金融负债额;

(4)编制居民可支配收入使用帐户、资本帐户和金融帐户并解释二者关系。

3、已知企业增加值180亿元,支付劳动报酬60亿元,支付生产税10亿元,政府生产补贴亿元,上缴政府所得税30亿元,支付财产收入(包括分红、利息等)20亿元,支付医疗、食堂、学校等非物质生产部门5亿元,支援灾区捐款亿元,利息收入亿元,资本转移收入净额10亿元,资本形成总额。

要求:(1)计算企业初次分配总收入;(2)计算企业可分配总收入;(3)计算企业总储蓄;(4)计算企业净金融投资;(5)根据已知数据和计算的全部数据,编制非金融企业部门的资金流量帐户。

4、假设某一核算期某国各机构部门与国外未发生资本转移,在该核算期内,各机构部门所发生的全部资本转移项目如下:政府部门共征得赠予税89亿元,同时政府部门对其他机构部门拨付的固定资产款项和实物合计562亿元;此外金融机构在核算期末的资本转移收入为368亿元,资本转移支出为375亿元;企业部门在核算期末的资本转移支出共计455亿元;住户部门未发生任何资本转移收入与支出。

请根据以上资料计算企业部门的资本转移收入及净额。

5、某企业在一时期内购入机器设备价值3500万元,同期报废生产机器一台,价值460万元,购入软件花费320万元,并且获赠一片土地,价值4300万元,出售厂房一块,价值1400万元。同时期初原材料价值450万元,半成品和产成品价值630万元;期末原材料价值670万元,半成品和产成品价值840万元。根据以上材料,计算该企业本期的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存货增加以及资本形成总额。

(1(2)已知这一时期的可支配收入为1850亿元,计算该国的投资率。

参考答案:

1、解:

(1

贵重物品 总 净 获 得 = + +0 =(万元)

(2)资本账户

※说明:由于企业没有最终消费,可支配收入全部形成储蓄。

2、解:(1)居民储蓄额=居民可支配收入-当期消费支出=5000-2000=3000亿元

(2)居民的净金融投资额(净贷出)=居民储蓄额-实物投资支出=3000-2000=1000亿元

(3)居民的金融负债额=金融资产总额-净金融投资额

=(银行存款+股票和债券+保险缴款)-净金融投资额

=(800+700+600)-1000=1100亿元

的资金余缺,反映了净贷出的去向或净借入的来源。

3.(1)企业初次分配总收入(原始收入)

=增加值-(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财产收入—财产支出

=180-(60+)+-20=

(2)可支配收入=

(3)可支配收入=

(4)净金融投资==+ =-4

4

为562亿元。则根据资本转移项目的平衡关系有,各部门的资本转移收入总和等于资本转移支出总和。

即89+企业部门资本转移收入+368=562+455+375

企业部门资本转移收入=562+455+375-89-368=935(亿元)

企业部门资本转移收入净额=935-455=480(亿元)

5.固定资本形成价值=当期获取的有形固定资产+当期获取的无形固定资产+当期获取的附着在非生产资产上的资本形成-当期处置的原有固定资产价值=3500+320+4300-(460+1400)=6260(万元)

存货增加=存货期末价值-存货期初价值=(670+840)-(450+630)=430(万元)

资本形成总额=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存货增加=6260+430=6690(万元)

6.(1)在帐户的来源方,可以计算得到

资本转移收入=资本转移收入净额+资本转移支出=-30+45=15(亿元)

合计=总储蓄+资本转移收入净额=810-30=780(亿元)

在帐户的使用方,根据左右平衡的原则有使用方的合计为780亿元,可以计算得到:

资本形成总额=合计-其他非金融资产获得减处置-资金余缺=780-0-20=760(亿元)

固定资本形成总额=资本形成总额-存货增加=760-120=640(亿元)

(2

第六章国民资产负债核算

1、设有如下资料(单位:亿元):有形资产4000,非金融无形资产400,金融资产320,对外金融负债360。计算国民资产负债总额。

2、已知某机构部门2003年某核算期的有关资产负债资料如下(单位:万元):

(1)期初资料

固定资产 600

存货 500

其他非金融资产 300

现金和存款 200

证券 200

股票及其他股权 300

其他金融资产 100

长期贷款 400

商业信用 600

其他负债 200

(2)期内流量资料

实物投资额 300

金融投资

其中:现金和存款 1500

证券 200

股票及其他股权 300

其他金融资产 200

金融负债:

其中:长期贷款 1300

其他负债 450

(3)重估价资料

非金融资产 50

证券 50

其他金融资产 50

根据上述资料:

(1)编制该部门2003年期末资产负债账户。

(2)计算该部门期末金融资产与全部资产比率、流动资产与全部资产比率、债务资产比率。

1、国民资产负债总额=非金融资产+(金融资产-对外金融负债)

=有形资产+非金融无形资产+国外金融资产净额

=4000+400+320-360=4360亿元

流动资产与全部资产比率=流动资产/资产总额=(1700+450)/4850=%

债务资产比率=金融负债/资产总额=(1700+600+650)/4850=%

第八章国民经济账户的综合及其关系

1.已知A国某年的收入再分配有关核算资料如下:

(1)原始总收入亿元;原始净收入亿元;

(2)现期所得税和财产税等收入亿元,此项支出为亿元;

(3)社会缴款收入963亿元,该项支出为亿元;

(4)现金社会福利收入为亿元,支出为亿元;

(5)其他各种经常转移收入亿元,支出亿元。

根据以上核算资料:

(1)计算A国某年的国民可支配收入;

(2)编制A国某年的收入再分配账户。

2.某国非金融企业部门某年核算资料如下:

(1)总产出800亿美元,中间消耗500亿美元;

(2)付劳动报酬200亿美元,缴纳生产税净额70亿美元;

(3)财产收入6亿美元,财产支出1亿美元;

(4)经常转移收入3亿美元,经常转移支出2亿美元;

(5)企业部门无消费功能;

(6)资本转移净额10亿美元;

(7)资本形成总额50亿美元(固定资本形成、库存增加)

要求:(1)编制非金融企业部门生产账户、收入形成账户、初次分配收入账户、再分配收入账户、可支配总收入使用账户、资本账户;

(2)计算各账户的平衡项;资本账户中,非金融企业部门是资金剩余还是资金短缺,数额是多少?

(3)计算该国非金融企业部门的储蓄率和投资率。

3.有关某地区非金融企业部门国民经济核算资料如下:

资料一:

有关收入分配、支出资料:该地区非金融企业部门增加值总计800亿元,其中支付劳动报酬300亿元,上缴生产税100亿元,从政府获得生产补贴10亿元,支付银行利息等50亿元,获得国债利息、红利等财产性收入40亿元,用于职工生活困难补助支出8亿元,支援灾区捐款5亿元,上缴所得税40亿元。

资料二:

有关资本转移、资本形成资料:资本形成总额380亿元,其中库存减少10亿元;固定资本消耗200亿元,资本转移收入净额3亿元。

要求:

(1)根据所给资料计算该地区非金融企业部门的总营业盈余、原始收入总额和可支配总收入,并编制收入形成账户、原始收入分配账户、收入再分配账户。

(2)计算该地区非金融企业部门的固定资本形成总额、资金余缺,并编制部门资本账户。

(3)计算该地区非金融企业部门的储蓄率和投资率。

参考答案:

1.解:

国民可支配总收入=

国民总收入+(现期所得税和财产税等收入-现期所得税和财产税等支出)+(其他经常转移收入-其他经常转移支出)

= +(963++)-(++)= (亿元)

国民可支配净收入=国民可支配总收入-固定资本消耗

=国民可支配总收入-(国民总收入-国民净收入)

= ()= (亿元)

(2)A国某年收入再分配账户单位:亿元

使用来源

现期所得税和财产税等支出国民总收入

其他经常转移支出固定资本消耗

社会缴款支出国民净收入

现金社会福利支出现期所得税和财产税等收入

其他各种经常转移支出其他经常转移收入

国民可支配总收入社会缴款

固定资本消耗现金社会福利收入

国民可支配净收入其他各种经常转移收入

合计合计

2.(1)账户如下:(单位:亿美元)

总营业盈余=增加值-劳动报酬-生产税净额=300-200-70=30

=30+6-1=35

可支配总收入==35+3-2=36

资金余缺=总储蓄

资金短缺4亿美元。

(3)该地区非金融企业部门的储蓄率为100%;

该地区非金融企业部门的投资率=非金融投资/可支配收入总额= 50/36=% 3.解:

(1)总营业盈余=增加值-劳动报酬-生产税净额=800-300-(100-10)= 410(亿元)

原始收入总额=总营业盈余+财产收入净额=410+(40—50)= 400(亿元)

可支配总收入=原始收入总额+经常转移收入净额=400+(0-8-5-40)=347(亿元)

收入分配账户如下:

收入形成账户

(2—(—10)= 390(亿元)

资金余缺=净储蓄+资本转移净额—资本形成总额+贵重物品净获得 =(347-200)+3—(380 200+0) = —30(亿元)

(3)

该地区非金融企业部门的储蓄率为100%;

该地区非金融企业部门的投资率=非金融投资/可支配收入总额 = 380/347=%

国民经济核算练习题(2)

国民经济核算原理试题及答案 系别:班级:姓名:学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题2分,共20分) 1.理论上说,下列不属于生产核算范围的是______。 C A.企业自制设备 B.住户自有住房服务 C.家务活动 D.毒品生产 2._____反映了生产过程中各产业相互之间的生产与使用关系,对产业部门之间的货物服务流量做了详细的描述。 C A. 国民收入与生产核算 B. 资金流量核算 C. 投入产出核算 D. 资产负债核算 3.投入产出表中,第三产业行与第一产业列交叉项的数值,从横向上看表示_______ B A. 第三产业部门在生产过程中消耗第一产业部门的产品数量 B. 第三产业部门的产品提供给第一产业部门作为生产消耗使用的数量 C. 第一产业部门在生产过程中消耗第三产业部门的产品数量 D. 第一产业部门的产品提供给第三产业部门作为生产消耗使用的数量 4.某生产氧气的企业经理称其资产过亿,具体为海水2500万,空气2500万,设备厂房2500 万,员工价值2500万,流动资产2500万。显然,这种说法只能作为一种宣传。根据国民经济核算的资产定义,其经济资产价值应该为______。 B A 12500万 B 7500万 C 5000万 D 2500万 5.下列关于持有损益说法正确的是_____。 A A 名义持有损益=实际持有损益+ 中性持有损益 B 实际持有损益=名义持有损益+ 中性持有损益 C 中性持有损益=名义持有损益×实际持有损益 D 名义持有损益=实际持有损益×中性持有损益 6. 下列不属于我国常住单位的是______。 D A.我国某企业拥有的船只在国际水域航行 B.我国受国外单位委托的代理商 C.中国驻美国的大使馆 D.中国驻外使馆的外籍工作人员 7. 按照希克斯给出的定义:“收入是一个人在一星期当中所能消费的最高价值,并且预期 他在周末的处境会和周初一样好。”国民经济核算中与此对应的指标应是____。 D A 原始收入 B 劳动者报酬 C 储蓄 D 可支配收入 8.在一个三产业投入产出表中,直接消耗系数a21的数值为0.2864,它所代表含义是__。 A A.第一产业生产1单位总产出对第二产业的消耗量

国民经济核算课程期末复习计算题完整版

国民经济核算课程期末 复习计算题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国民经济核算课程期末复习计算题 第二章生产核算 1、根据国内生产总值及其使用表,用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计算GDP(单位: 2 (1)农业总产值280亿元,其中农民自产自用粮食价值35亿元;中间投入62亿元。 (2)工业总产值960亿元,其中企业间重复计算价值为238亿元;中间投入340亿元。 (3)建筑业总产值326亿元;中间投入83亿元。 (4)运输邮电业总产值188亿元;中间投入35亿元。 (5)贸易及餐饮业总产值237亿元;中间投入68亿元。 (6)其他营利性非物质生产部门营业收入452亿元;中间投入85亿元。 (7)其他非营利性非物质生产部门经常性业务支出530亿元,固定资产折旧为经常性业务支出的10%;中间投入76亿元。 (8)全地区最终消费支出1686亿元,资本形成总额为548亿元,自外地购入商品32亿元,向外地输出商品75亿元。 试根据上述资料分别用生产法和支出法计算该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 3.已知某地区2000年国民经济核算资料如下(单位:亿元): (1)总产出8673亿元; (2)中间消耗4124亿元; (3)最终消费3658亿元; (4)资本形成总额898亿元; (5)固定资本消耗259亿元; (6)货物和服务进口(含自外地购入)86亿元。 试计算该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净值及货物和服务出口(含向外地输出)。 4、已知某地区2000年以下统计资料: (1)总产出16000亿元; (2)最终消费8000亿元,其中居民消费6800亿元,公共消费1200亿元; (3)资本形成总额3000亿元,其中固定资本形成总额2800亿元,库存增加145亿元,贵重物品净获得55亿元;

国民经济核算练习题(1)

1.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我国法人单位不包括住户)。 2.计算中间消耗时,对投入的原材料的值应按(C.现行市场价格 )进行核算。 3.农业部门在计算总产出时,通常采用(C.产品法)。 4.已知某地区国内生产总值为z1000亿元,总产出为7200亿元,其中固定资产折旧为500亿元。则该地区中间投入为(B.3200 )亿元。 5.按可比价格计算中国2004年GDP为136515亿元,2003年GDP为124670亿元,则中国2004年的经济增长速度为( C.9.5% )。 6.投入产出表中反映各产业部门之间技术经济联系的象限是( A.第1象限 )。 7.若工业部门对农业部门的直接消耗系数为0.132,说明( B.工业部门每生产单位产品消耗农业产品的数量为0.132 )。 8.某商店进货100万元,全部售出后得到销售收入130万元,则商业总产出为(A.30万元 )。 9.已知某年国民可支配总收人为9.5亿元,当年固定资产折旧为0.5亿元,总消费为6.5亿元,则总储蓄为(A.3亿元 )。 10.如果一部门在一时期内的经济总量如下:增加值为1000亿元,原始总收入为400亿元,可支配总收人为300亿元,总储蓄为300亿元。根据各部门在生产、收入分配和消费中的特点判定,该部门应该是( B.企业部门 )。 11.我国某地区城镇居民在2004年的恩格尔系数为0.42,按联合国提出的恩格尔系数的数量界限,则该地区城镇居民生活水平状况为( C.小康水平 )。 12.各机构部门投资的主要资金来源是( D.储蓄 ) 13.在国民经济各机构部门中,通常属于投资资金富余的主要部门是(A.居民部门 )。 14.金融资产的获得与处置的估价(D.不包括手续费、佣金和金融交易税 )。 15.国民资产负债核算的资产指(B.经济资产)。 16.在对外经济核算中,确定货物进出口的计价是(C.进出口均按离岸价计算 )。 17.从国外购买证券和向国外出口货物应分别记人国际收支平衡表的(B.前者为借方,后者为贷方 )。 18.一国国民经济是由该( C.经济领土 )上的常住单位组成的。

专业课计算题

2001 A 综合题(每题13,计52分) 3.1 某板框过滤机的过滤面积为0.4m2,在恒压下过滤某种悬浮液,4小时后得滤液量80m3,(过滤介质阻力不计)。 试求:(1)若其它情况不变,过滤面积加倍,可得滤液多少? (2)若过滤4小时后,用5m3的水洗涤滤饼,需要多长的洗涤时间?(洗水的粘度与滤液的相同)。 (3)若以上情况不变,折卸和组装时间为2小时,求生产能力(以m3(滤液)/h)? 3.2填料吸收塔某截面上的气、液相组成为y=0.05,x=0.01(皆为溶质摩尔分率),气膜体积传质系数k y a=0.03kmol/(m3·s),液膜体积传质系数k x a=.02kmol/(m3·s),若相平衡关系为y=2.0x,试求两相间传质总推动力、总阻力、传质速率及各相阻力的分配。 3.3在填料塔内用稀硫酸吸收空气中的氨。当溶液中存在游离酸时,氨的平衡分压为零。下列三种情况下的操作条件基本相同,试求所需填料高度的比例: (1)混合气含氨1%,要求吸收率为90%; (2)混合气含氨1%,要求吸收率为99%; (3)混合气含氨5%,要求吸收率为99%。 3.4图中表述了聚式流化床压降与流速的关系,请指出,①、②、③线段分别代表什么阶段, ④和⑤分别代表什么现象? P 流化床压降与流速的关系图

2001 B 3.1用板框压滤机在恒压强差下过滤某种悬浮液,测得过滤方程式为:2V θ252105A V V -?=+ 式中:V —滤液体积,m 3; A —过滤面积,m 2; θ—过滤时间,s 。 试求:(1)欲在30min 内获得5m 3滤液,需要边框尺寸为635mm ×635mm ×25mm 的滤筐若干 个; (2)过滤常数K 、q e 、θe 。 3. 2图中表述了聚式流化床压降与流速的关系,请指出,①、②、③线段分别代表什么阶段?④和⑤分别代表什么现象? 3.3在填料吸收塔内用清水吸收含溶质A 的气体混合物,两相逆流操作。进塔气体的初始浓度为5%(体积%),在操作条件下相平衡关系为Y=1.75X ,分别计算液气比为4和2时的出塔气体的极限浓度和液体的出口浓度。(画出操作线和平衡线) 3.4 含氨1.5%(体积含量)的气体通过填料塔用清水吸收其中的氨(余为惰性气体),平衡 关系可用y =0.8x 表示。用水量为最小值的1.2倍,气体流率G =0.024Kmol/m 2s ,总传质系 数K y a =0.060Kmol/m 3s ,填料层高度6m ,试计算出塔气体中的氨含量。 P 流化床压降与流速的关系图

《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2002)》:综述

《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2002)》:综述 第一部分综述 (一)基本框架 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由基本核算表、国民经济账户和附属表三部分构成。 基本核算表包括国内生产总值表、投入产出表、资金流量表、国际收支表和资产负债表;国民经济账户包括经济总体账户、国内机构部门账户和国外部门账户;附属表包括自然资源实物量核算表和人口资源与人力资本实物量核算表。 基本核算表和国民经济账户是本体系的中心内容,它通过不同的方式对国民经济运行过程进行全面的描述。附属表是对基本核算表和国民经济账户的补充,它对国民经济运行过程所涉及的自然资源和人口资源与人力资本进行描述。 (二)基本关系 1.基本核算表与国民经济账户之间的关系 在本体系中,基本核算表与国民经济账户都是对国民经济运行过程及结果的描述,两者之间既密切联系,又相对独立。每张基本核算表侧重于经济活动某一方面的核算,所有的基本核算表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对国民经济活动进行全面的核算。 国民经济账户则侧重于对经济循环过程的核算,各个账户按生产、收入分配、消费、投资和融资等环节设置,相互之间通过平衡项来衔接,既系统地反映了经济循环过程中每个环节的基本内容,又清楚地反映了各环节之间的有机联系。 2.基本核算表之间及与附属表的关系 (三)基本概念 1.常住单位 在我国的经济领土上具有经济利益中心的经济单位称为我国的常住单位。这里所说的经济领土由我国政府控制的地理领土组成,它包括我国大陆的领陆、领水、领空,以及位于国际水域,但我国具有捕捞和海底开采管辖权的大陆架和专属经济区;它还包括我国在国外的所谓领土“飞地”,即位于其他国家,通过正式协议为我国政府所拥有或租借、用于外交等目的、具有明确边界的地域,如我国驻外使馆、领馆用地;不包括我国地理边界内的“飞地”,即位于我国地理领土范围内,通过正式协议为外国政府所拥有或租借、用于外交等目的、具有明确边界的地域,如外国驻华使馆、领馆用地及国际组织用地。一经济单位在我国的经济领土范围内具有一定的场所,如住房、厂房或其他建筑物,从事一定规模的经济活动并超过一定时期(一般以一年为操作准则),则该经济单位在我国具有经济利益中心。

国民经济单选题

B 12、不存在通货膨胀的情况下,中性资产持有收益(C ) A、大于零 B、小于零 C、等于零 D、不能确定 10.编制国外账户应以( B )为基准货币单位。 A.外国货币B.本国货币 C.美元D.既可以用本国货币,也可以用外国货币 6.编制物价指数的紧缩法是运用( A )方法。 A、帕氏指数 B、拉氏指数 C、理想指数 D、超越对数指数 C 6.常住单位是指(C )。 A.在一个国家地理领土内的经济单位 B.在一个国家经济领土内的经济单位 C.在一国经济领土内具有经济利益中心的经济单位 D.在一国地理领土内具有经济利益中心的经济单位 3、产业部门分类的依据是(D ) A、投入生产要素的同一性 B、生产活动的周期 C、中间产品的消耗情况 D、主产品的同质性 17、餐饮业兼营生产和转卖两种业务。转卖业务的总产出( A )。 A、只计算其附加费 B、按全部收入计算 C、既可只计算其附加费,也可按全部收入计算 D、以上都对 3、产品生产过程中的产出(C)。 A、就是中间产出 B、就是最终产出 C、包括中间产出和最终产出两部分 D、以上都不对 22、储蓄是可支配收入中没有用于最终消费的部分,其数值(D ) A、只能为正数 B、只能为负数 C、可能为零 D、既可能为正,也可能为负或零 25、储蓄率是指(D ) A、总储蓄与GNP之比 B、净储蓄与GNP之比 C、总储蓄与净储蓄之比 D、储蓄额与可支配收入额之比 8、从账户上看,收入形成账户中的营业盈余和混合总收入和原始收入分配账户中的营业盈余和混合总收入之间的差额是(A )。 A零B支付国外的经常转移收入 C支付国外的生产税净额D支付国外的财产收入

《国民经济核算》考试计算题归纳

《国民经济核算》考试计算题归纳 2007年7月 1.某刚>金融企业部门某年核算资料如下: (1)总产出800亿元,中间消耗500亿元; (2)付劳动报酬200亿元,缴纳生产税净额70亿元; (3)财产收入6亿元,财产支出1亿元; (4)经常转移收入3亿元,经常转移支出2亿元; (5)企业部门无消费功能; (6)资本转移净额10亿元; (7)资本形成总额50亿元(固定资本形成、库存增加)。 要求: (1)根据以上资料计算非金融企业部门的增加值、总营业盈余、初次分配总收入、可支配总收入及资金余缺‘ (2)编制原始收入分配账户及可支配收入使用账户。(20分) 2.某企业2006年有关资本形成统计资料如下: (1)可支配总收入801万元;(2)固定资本消耗530.1万元;(3)缴纳资本税44.6万元; (4)接受捐赠81.9万元;(5)其他资本出让40万元;(6)用于购买生产设备资金814.5万元;(7)年初库存32万元;(8)年末库存17.6万元。 要求:(1)计算该企业总储蓄指标; (2)根据以上资料计算该企业当期资本形成总额,并编制资本账户。(10分) 答案 1.(20分) 解:(1) 增加值=总产出一中间消耗=800-500=300 (2分) 总营业盈余=增加值一劳动报酬一生产税净额=300-200-70=30 (2分) 初次分配总收入=总营业盈余十财产收入一财产支出=30十6-1=35 (2分) 可支配总收入=初次分配总收入十经常转移收入一经常转移支出=35+3-2=36(2分) 资金余缺=总储蓄十资本转移净额一资本形成总额=36+10-50=一4 (2分) (2)账户如下;(单位:亿元) 原始收入分配帐户 (5分) 可支配总收人使用帐户 2.(1)企业无消赞功能,故企业可支配收入就等于总储蓄,为801万元(2分) (2)资本形成总额=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库存变化+贵重物品净获得 =814.5十(17.6—32)十O=800.1(万元) (3分)

专业课真题

2012年 考试科目:721 中国文物博物馆学及物质文化 一、名词解释(必答,每题10分,共120分) 1、大溪文化 2、漆烟墨 3、谯斗 4、春山秋水 5、唐寅 6、铊具 7、垂花门 8、郎世宁 9、史墙盘 10、歙砚 11、龟兹五铢钱 12、珐华器 二、论述题:(选答其中四题,每题45分,共180分;多选按得分最低题计算) 1、新石器时代玉器的工艺特色 2、1950年以后汉长安城的考古发现与研究 3、博物馆管理办法的主要内容及其产生的影响 4、评述我国釉陶的发展过程 5、宋元取得的科技成就及原因 6、春秋以来西晋地区的青铜器的地方特色及其原因(大意,具体记不清了) 2011年 考试科目:721 中国文物博物馆学及物质文化 一、名词解释(必答,每题12分,共120分) 1、徐渭 2、三角缘神兽镜 3、解谪瓶 4、平安帖 5、六齐 6、南宋四家 7、曾昭燏 8、营造法式 9、筌蹄 10、御土窑 二、论述题:(选答其中4题,每题45分,共180分;多选按得分最低题计算) 1、山东新石器文化的传播和影响 2、两周玉器的特点 3、简述二里岗青铜器特征 4、两汉都城礼制建筑考古发现 5、汉到唐农业耕作方式及农具 6、龙泉窑考古发现并简述龙泉窑瓷器特征 7、评述并展望中国博物馆志愿者工作

2010年 考试科目:721 中国文物博物馆学及物质文化 一、名词解释(必答,每题10分,共120分) 1.、陵阳公样 2、火烧山 3、新砦遗址 4、艺文类聚 5、吴门四家 6、范宽 7、淳化阁法帖 8、戗金锥刻 9、独乐寺 10、博物馆管理办法 11、永通万国 12、中国青铜时代 二、论述题:(选答其中4题,每题45分,共180分;多选按得分最低题计算) 1、概述东周时期各地王陵的考古发现并分析其陵寝制度 2、汉至魏晋南北朝时期金银器的考古发现及其意义 3、概述中国铜镜的起源和东周至宋代铜镜的特点 4、谈谈你对考古遗址展陈及遗址博物馆的看法 5、谈谈你对唐宋“官窑”及官窑制度的看法 6、概述中原地区的考古文化及其在古代文化进程中的作用 2009年 考试科目:721 中国文物博物馆学及物质文化 一、名词解释(必答,每题12分,共120分) 1、格古要论 2、游春图 3、活字印刷 4、赵佶 5、昭陵六骏 6、程君房 7、桐荫侍女图 8、纳石失 9、南禅寺 10、八大山人 二、论述题:(选答其中4题,每题45分,共180分;多选按得分最低题计算) 1、评述最近30年来良渚文化的重要考古发现和研究成果。 2、评述夏商时期大型城址的考古发现与研究。 3、简述商至西周时期青铜器造型和组合的特征及其发展变化规律。 4、简述汉代手工业的主要成就。 5、简述唐末宋初越窑的主要成就及其影响。 6、评述中国博物馆常年免费开放的利弊得失(须举例说明)。

国民经济核算电大复习题单选

国民经济核算 一、单项选择题(共20 道试题,共100 分。) 1. 如果个人收入等于570元,而个人所得税等于90元,消费等于430元,利息支付总额为10元,个人储蓄为40元,个人可支配收入则等于(C ) A. 500元 B. 480元 C. 470元 D. 400元 2. 有权拥有资产和承担负债,能够独立从事经济活动和及其它实体进行交易的经济实体称为(A )。 A. 机构单位 B. 机构部门 C. 基层单位 D. 产业部门 3. 收入分配核算的起点指标是(D )。 A. 政府税收 B. 劳动报酬 C. 营业盈余 D. 增加值 4. 某公司的主营业务是为社会提供咨询服务,该公司属于(C ) A. 第一产业 B. 第二产业 C. 第三产业 D. 无法确定产业范围 5. 下列收入属于财产收入的是(A ) A. 存款利息 B. 政府发放的生活补贴 C. 贷款 D. 彩票中奖 6. 企业的总产出是指企业(D )。 A. 生产过程中最初投入的价值 B. 生产过程中对货物和服务的中间消耗的价值 C. 上缴政府的生产税净额 D. 生产出的货物和服务的全部价值 7. 服务的特点是(B ) A. 为社会提供物质产品 B. 生产和消费同时进行 C. 其总产出只能采用虚拟核算的方式 D. 无增加值核算的内容 8. 下列行为属于转移性收支的是(B ) A. 某居民家庭年底收到股票分红300元 B. 某企业捐赠100万给希望工程 C. 政府给某小区建设公用电话亭 D. 银行收取利息税 9. 投入产出表的第Ⅰ象限从纵向看,表明(B )。 A. 某个产业部门的产品提供给各个产业部门作为生产消耗使用的数量 B. 某个产业部门在生产过程中消耗各产业部门的产品数量 C. 各产业部门提供给某个产业部门产品的数量 D. 各产业部门生产中消耗某产业部门产品的数量 10. 基层单位是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为了进行(B)确定的基本核算单位。 A. 生产和收入分配核算 B. 生产核算和投入产出分析 C. 资金流量核算 D. 国际收支核算 11. 金融账户的使用方记录的是(A ) A. 金融资产的增加 B. 金融负债的增加 C. 国际收支净误差及遗漏 D. 资金余缺 12. 国内生产总值的实物构成不包括(D )。 A. 消费品及服务 B. 用于积累的货物 C. 出口货物和服务 D. 进口货物和服务 13. 下列不属于市场产出核算的内容是:C A. 企业为全社会提供物质产品; B. 房地产公司进行商业房屋买卖; C. 政府为全社会提供的公共服务 D. 餐饮业为社会提供服务 14. 下面不属于经济资产的是(B) A. 土地 B. 公海 C. 厂房 D. 债券 15. 某企业将本单位一批价值10万元的设备无偿转让给兄弟企业。该交易属于(B) A. 经常转移 B. 资本转移 C. 现金转移 D. 无法判断

统计学计算题

统计学习题答案 三、计算题 1、某班级40名学生,某门课程考试成绩如下: 87 65 86 92 76 73 56 60 83 79 80 91 95 88 71 77 68 70 96 69 73 53 79 81 74 64 89 78 75 66 72 93 69 70 87 76 82 79 65 84 试根据以上资料编制组距为10的分配数列。 解:所编制的分配数列如下所示: 某班学生某门课程考试成绩分组资料 2、某工业局所属10个企业(工厂)计划利润和实际利润如下: 单位:万元 (1 (2)按利润计划完成程度分组,分为三组。 ①未完成计划者; ②完成计划和超额完成计划10%以内者; ③超额完成计划10%以上者。 (3)汇总各组企业数、实际利润和计划利润。 解:(1)根据资料,算得各厂利润计划完成程度指标如下 (2)(3)某工业局所属企业利润计划完成情况统计表

三、计算题 1某企业产量计划完成程度为103%,实际比上年增长5%,试问计划规定比上年增长多少? 解:设计划规定比上年增长x%,则有 15% 103%100%1% x +=?+ 于是,有 15% %100%100% 1.94%103% x += ?-= 2某企业计划生产某产品工时消耗较上期降低5%,实际较上期降低4.5%,试确定降低劳动量计划完成程度指标。 解:降低劳动量计划完成程度(%)= 100% 4.5% 100.5%100%5%-=- 实际执行结果表明,降低劳动量还有0.5%没有完成。 3某公司所属甲、乙两分公司销售额资料如下: 金额单位:万元 计算上表各空栏数字,并分别说明各是什么类型的指标。 解:表中各空栏数字计算结果如下: 金额单位:万元 本期计划、本期实际、上期实际三个指标为总量指标;实际比重(%)为结构相对指标;计划完成(%)为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本期实际为上期实际(%)为动态相对指标。 4某产品按五年计划规定最后一年产量应达到50万吨,计划执行情况如下表:

国民经济核算综合测验(题库)及参考答案

国民经济核算期中测验_0003 一、单项选择题(共 20 道试卷,共 100 分。) 1. 如果个人收入等于570元,而个人所得税等于90元,消费等于430元,利息支付总额为10元,个人储蓄为40元,个人可支配收入则等于(C )矚慫润厲钐瘗睞枥庑赖賃軔朧碍鳝绢。 A. 500元 B. 480元 C. 470元 D. 400元 2. 有权拥有资产和承担负债,能够独立从事经济活动和与其它实体进行交易的经济实体称为( A )。 A. 机构单位 B. 机构部门 C. 基层单位 D. 产业部门 3. 收入分配核算的起点指标是( D )。 A. 政府税收 B. 劳动报酬 C. 营业盈余 D. 增加值 4. 某公司的主营业务是为社会提供咨询服务,该公司属于( C ) A. 第一产业 B. 第二产业 C. 第三产业 D. 无法确定产业围 5. 下列收入属于财产收入的是( A ) A. 存款利息 B. 政府发放的生活补贴 C. 贷款 D. 彩票中奖 6. 企业的总产出是指企业( D )。 A. 生产过程中最初投入的价值 B. 生产过程中对货物和服务的中间消耗的价值 C. 上缴政府的生产税净额 D. 生产出的货物和服务的全部价值 7. 服务的特点是(B ) A. 为社会提供物质产品 B. 生产和消费同时进行 C. 其总产出只能采用虚拟核算的方式 D. 无增加值核算的容 8. 下列行为属于转移性收支的是( B ) A. 某居民家庭年底收到股票分红300元 B. 某企业捐赠100万给希望工程 C. 政府给某小区建设公用亭 D. 银行收取利息税 9. 投入产出表的第Ⅰ象限从纵向看,表明(B )。 A. 某个产业部门的产品提供给各个产业部门作为生产消耗使用的数量 B. 某个产业部门在生产过程中消耗各产业部门的产品数量 C. 各产业部门提供给某个产业部门产品的数量 D. 各产业部门生产中消耗某产业部门产品的数量 10. 基层单位是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为了进行( B )确定的基本核算单位。 A. 生产和收入分配核算 B. 生产核算和投入产出分析 C. 资金流量核算 D. 国际收支核算 11. 金融账户的使用方记录的是(A ) A. 金融资产的增加 B. 金融负债的增加 C. 国际收支净误差与遗漏 D. 资金余缺 12. 国生产总值的实物构成不包括(D )。 A. 消费品及服务 B. 用于积累的货物 C. 出口货物和服务 D. 进口货物和服务

最新国民经济核算计算题

国民经济核算计算题

1.已知某地区如下国民经济统计资料(单位:亿元): (1)农业总产值280亿元,其中农民自产自用粮食价值35亿元;中间投入62亿元。 (2)工业总产值960亿元,其中企业间重复计算价值为238亿元;中间投入340亿元。 (3)建筑业总产值326亿元;中间投入83亿元。 (4)运输邮电业总产值188亿元;中间投入35亿元。 (5)贸易及餐饮业总产值237亿元;中间投入68亿元。 (6)其他营利性非物质生产部门营业收入452亿元;中间投入85亿元。 (7)其他非营利性非物质生产部门经常性业务支出530亿元,固定资产折旧为经常性业务支出的10%;中间投入76亿元。 (8)全地区最终消费支出1686亿元,资本形成总额为548亿元,自外地购入商品32亿元,向外地输出商品75亿元。 试根据上述资料分别用生产法和支出法计算该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 解:用生产法计算该地区GDP为 GDP=Σ(各部门增加值)

=Σ(各部门总产出–该部门中间投入) =(280-62)+(960-340)+(326-83)+(188-35)+(237-68) +(452-85)+(530+530×10%-76)=2277(亿元) 用支出法计算该地区GDP为 GDP=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出口-进口) =1686+548+(75-32)=2277(亿元) 2.已知某地区2000年国民经济核算资料如下(单位:亿元): (1)总产出8673亿元; (2)中间消耗4124亿元; (3)最终消费3658亿元; (4)资本形成总额898亿元; (5)固定资本消耗259亿元; (6)货物和服务进口(含自外地购入)86亿元。 试计算该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净值及货物和服务出口(含向外地输出)。 解:国内生产总值=总产出-中间消耗=8673-4124=4549(亿元)

国民经济核算期末题库

1.反映国民经济生产最终成果的统计指标是:(国内生产总值)。 2.在国民经济核算中,划分国内经济活动和国外经济活动的基本依据是:(常住单位和非常住单位。) 3.一个国家的经济领土,(包括在国外的领土飞地。) 4.有权拥有资产和承担负债,能够独立从事经济活动和与其他实体进行交易的经济实体称为:(机构单位)。 5.常住单位是指:(在一国经济领土内具有经济利益中心的经济单位)。 6.机构单位可以分为两类:(住户和法人单位)。 7.常住单位定义中的经济领土不包括:(国外驻该国的使馆和领馆用地)。 8.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属于:(第二产业)。 9.在国民经济核算中,机构单位根据经济活动的市场特征可分为:(营利性机构单位和非营利性机构单位)。 10.国民经济基层单位根据生产产品或服务的同质性分类形成:(产业部门)。 11.某公司的主营业务是为社会各界提供咨询服务,该公司属于(第三产业)。 12.保险公司属于(金融机构部门)。 13.在收入分配阶段,反映国民经济收入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结果总量特征的指标是:(国民原始收入、国民可支配收入)。 14.市场价格中的要素价格是根据(劳动报酬、固定资本消耗和营业盈余)。 15.国民经济核算账户中方法是国民经济核算的根本方法。他运用的基本原理市(会计帐户的基本原理)。 1生产核算的核心是(国内生产总值)。 2生产成果总价值是指(生产消耗的转移价值、劳动要素使用的报酬价值、资本要素使用的报酬价值)。 3某企业下列产出中属于非市场产出的是(企业自制设备价值10亿元)。 4下列哪一项不列入国民经济生产总值的核算:(政府给贫困家庭发放的一笔救济金)。 5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增加值的是(中间消耗)。 6用支出法计算国内生产总值时,不需要计算(营业盈余)。 7下列说法错误的是(某建筑去年已经完成今年的销售金额应加入今年的GDP ) 8在当期粮食产量中,根据使用去向可以判断,属于最终产品的是(用做畜牧业饲料消耗的粮食)。 9一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大于国民总收入,说明该国公民从外国取得的收入(小于)外国公民从该国取得的收入。 10下列收入属于财产收入的是(当年存款利息收入) 11企业的总产出包括是指企业生产出货物和服务的全部价值) 12已知某地区国内生产总值为2000亿元,总产出为3600亿元,其中固定资产折旧为100亿元,则该地区中间投入为1600亿元。 13已知我国某年企业部门总产出为700亿元,中间投入为2000亿元,固定资产折旧100亿元,支付劳动报酬3000亿元,支付生产税净额900亿元,则期营业盈余1000亿元。 14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生产税的是(现期所得税) 15下列不同的产业部门核算的方法也不同,其中按产品法计算的是(农业部门) 16工业企业自建厂房的生产活动及其产出成果(包括在建筑业总产出中) 17农业部们总产出计算的特点是(在一个生产单位内允许产品的重复计算) 18金融业的总产出(是其金融中介服务的总产出与金融次要活动总产出之和) 19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企业中间消耗的是(大型机床更新) 20可比价GDP为1100亿元,现价GDP为1000亿元,则物价指数为(90.91) 21国内生产总值的是实物构成不包括(进口货物和服务) 22生产帐户的平衡项是(增加值) 23三种方法计算国内生产总值的结果是(理论上相等,但实际中会有差异) 24某部门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度是指(该部门增加值增量与国内生产总值增量之比) 1投入产出分析的核心内容和重要工具是(投入产出表) 2投入产出表按照考察的时间期限不同分为(静态投入产出表和动态投入产出表) 3产品生产过程中的产出(包括中间产出和最终产出。) 4实物型投入产出表的局限性在于(计量单位不统一,使用范围有限) 5投入产出表的第1象限主要反映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之间的(技术经济联系) 6投入产出表的核心部分是(第1象限) 7投入产出的第1象限从横向看表明(某个产业部门的产品提供给各个产业部门作为生产消耗使用的数量)

第九章 国民经济核算 综合练习题参考答案

第九章国民经济核算综合练习题参考答案

第九章国民经济核算综合练习题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A 2.C 3.A 4.B 5.C 6.A 7.C 8.D 9.A 10.B 11.C 12.A 13.D 14.B 15.D 二、多项选择题 1.ABC DE 2.ACD 3.ABC DE 4.ABC DE 5.AB DE 6.ABCE 7.AB CD 8.ABC 9.ACDE 10.AC 三、判断分析题 1.√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四、名词解释题

1.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一个国家在本国(或地区)领土上,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全部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它以地域为统计标准。 2.支出法:也叫最终产品法,从使用角度考察GDP,是指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领土上,在一定时期内居民、厂商、政府和国外部门购买最终产品和劳务的支出总额。其计算公式:GDP=C+I+G+(X-M) 3.收入法:又叫生产要素法,从分配角度考察GDP,是指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领土上,在一定时期内生产要素所有者得到的报酬总和。其计算公式:国内生产总值=生产要素收入总和+折旧+间接税净额=工资+利息+地租+利润+折旧+(间接税-政府补贴) 4.生产法:也叫部门法。从生产角度考察GDP,是指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领土上,在一定时期内各部门的增值的总和。其计算公式:国内生产总值=各部门增值的总和=农业和采矿业的增值+建筑业和制造业的增值+交通和公用事业、

批发和零售商业、金融保险和不动产、劳务、政府的增值 5.实际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按不变价格计算的GDP。用公式表示为: 6.名义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按当年市场价格计算的一年所生产的全部产品和劳务的价值。用公式表示为: 7.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间内按人口平均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其计算公式:某年人均(GDP)=某年全国GDP/某年平均人口数 8.国内生产净值(NDP):是指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领土上,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按市场价格计算的净值,即新增加的产值。

考研专业课自测试题及答案现代汉语.doc

一、填空(本大题共 3小题,每空 1分,共 12 分) )联流程的板式换热器,共( 9 )板、热流体换热共( 1 )程、每程( 4 )流道、冷流体换热共( 2 )程、每程( 2 )流道、流程组合表式( 1*4/2*2 )。 2均质操作是一种特殊的()过程,包括()、()双重功效。 3、压力容器产生边缘应力的条件的是连接的两部分受力后(变形)不同,且互相(约束)。 二、选择题(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5分) 4、压力容器凡是当连接的两个壳体的经线曲率没有共切线时,必然产生( B )。 A、横压力 B、横推力 C、临界压力 5、对辊式馒头机两个成型辊的转动方向为( A )。 A、同向旋转 B、反向旋转 C、一个转动、一个不转 6、饺子成型机要改变面皮的厚度,应调节( C )。 A、叶片泵的定子 B、输面绞龙与机筒的间隙 C、内外面嘴的环隙 7、要生产酥性饼干应选用饼干机的类型为( B )。 A、摇摆冲印式饼干成型机 B、辊印式饼干成型机 C、辊切式饼干成型机 8、 其临界压力P 临

(A)、 P 临A > P 临B ; (B)、 P 临A = P 临B ; (C)、 P 临A < P 临B 三、简答(本大题共 11小题,每小题4 分,共 44分) 么? 答:采用高强度钢制造外压容器时,对提高外压容器的临界压力值的影响不大。因为外压容器的临界压力值与材料的弹性模量有关,材料的弹性模量越大,外压容器的临界压力值越大。而高强度钢与普通钢的弹性模量值相差不大,因此,两种材料的临界压力值相差不大。采用高强度钢使得成本会增加。 10、分别写出半径为R的球形容器和圆筒形容器的第一、第二曲率半径; 1)球形容器:第一曲率半径、第二曲率半径;R 1= R= 2 R、 2)圆筒形容器:第一曲率半径、R 1=∞;第二曲率半径;R= 2 R 11、设计食品烤炉时,为达到节能的目的,结构方案上应采取哪些措施? 答:结构方案上应采取的措施: 1、选取好的保温材料 2、采用合理的保温层厚度 3、加强炉体密封 4、减小炉体的外表面积 5、提高炉体内表面的反射能力 6、选择节能的辐射元件等 12、列管式换热器热补偿结构的形式有哪几种?试画出其中一种的原理简图。 答:列管式换热器热补偿结构的形式有热补偿圈法、浮头法、U型管法、填料函式 13、液体搅拌机加挡板的作用是什么?挡板是否越多越好?在什么情况下液体搅拌机需加挡板? 答:液体搅拌机加挡板的作用:改变流型、增加湍动、防止打漩。

国民经济核算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模考吧网提供最优质的模拟试题,最全的历年真题,最精准的预测押题! 国民经济核算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一、单选题(本大题25小题.每题1.0分,共25.0分。请从以下每一道考题下面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并在答题卡上将相应题号的相应字母所属的方框涂黑。) 第1题 生产税不包括( )。 A 产品税 B 销售税 C 营业税 D 所得税 【正确答案】:D 【本题分数】:1.0分 【答案解析】 [解析] 生产税是指政府对生产单位从事生产、销售和经营活动以及因从事生产活动使用某些生产要素所征收的各种税、附加费和规费,如产品税、销售税、营业税等,但不包含任何针对企业利润、盈余及其他收入所缴纳的税收,如所得税等。 第2题 下列不能视为经济资产的是( )。 A 建筑物、机械设备等固定资产 B 股票、债券等金融资产 C 空气、公海以及在可预见的将来不具有商业开发价值的地下矿藏等 D 土地的所有者出租的土地 【正确答案】:C 【本题分数】:1.0分 【答案解析】 [解析] 经济资产必须同时具备以下两个条件:①资产的所有权已经确定;②其所有者由于持有或使用它们而能够在目前或可预见的将来获得经济利益。C 项,

模考吧网提供最优质的模拟试题,最全的历年真题,最精准的预测押题! 不属于任何机构单位,或即使是属于某个机构单位但不在其有效控制下,故不是经济资产。 第3题 收入法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公式为( )。 A 产量×价格 B 总产出-中间消耗 C 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货物和服务出口-货物和服务进口) D 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 【正确答案】:D 【本题分数】:1.0分 【答案解析】 [解析] B 项是生产法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公式;C 项是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公式。 第4题 已知某国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经常项目差额160亿美元,资本和金融项目差额为-100亿美元,误差与遗漏为10亿美元,则该国储备资产增减额为( )。 A 无法确定 B -70亿美元 C +60亿美元 D +270亿美元 【正确答案】:B 【本题分数】:1.0分 【答案解析】 [解析] 由净误差与遗漏差额=-(经常账户差额+资本和金融账户差额+储备资产差额)得,储备资产差额=-(160-100+10)=-70(亿美元)。 第5题 下列单位中不属于我国常住单位的是( )。 A 国外在华投资的企业

国民经济核算计算题

1 1、报告期居民可支配收入5000亿元,当期消费支出2000亿元,实物投资支出2000亿元,银行存款800亿元,购买股票和债券700亿元,向保险机构缴600亿元。 计算:(1)居民储蓄额;(2)居民的净金融投资额;(3)居民的金融负债额;(4)编制居民可支配收入使用帐户、资本帐户和金融帐户并解释二者关系。 解:(1)居民储蓄额=居民可支配收入-当期消费支出=5000-2000=3000亿元 (2)居民的净金融投资额(净贷出)=居民储蓄额-实物投资支出=3000-2000=1000亿元 (3)居民的金融负债额=金融资产总额-净金融投资额 =(银行存款+股票和债券+保险缴款)-净金融投资额 =(800+700+600)-1000=1100亿元 资本帐户和金融帐户的联系在于金融帐户解释了资本帐户 记录的在非金融投资中的资金余缺,反映了净贷出的去向或净借 入的来源。 E (3)恩格尔系数47.7% G 1、根据国内生产总值及其使用表,用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计算GDP (单位:亿元)。 =61200-37180=24020(亿元) 分配法:国内生产总值(GDP)=折旧+劳动报酬+生 产税净额+营业盈余 =16200+14200+3950+4250=24020(亿元) 使用法:国内生产总值(GDP)=总消费+总投资+净 出口 =15170+8550+4700-4400=24020(亿元) J 1、假设某地区企业部门有关资料: (1)当期增加值为2800亿元,其中劳动报酬1300亿元,生产税净额300亿元,固定资本消耗200亿元; (2)当期利息收入10亿元,利息支出35亿元,对股东发放红利共800亿元,来自其它单位的投资收益200亿元,土地租金净支出5亿元,无形资产使用费净支出8亿元,外商企业中的留存收益15亿 元。 要求:据此计算企业部门财产收入净额,并编制企业部门的原 始收入分配账户。 解:(1)该企业部门财产收入净额 =当期利息收入-当期利息支出+ 投资收益-地租净 支出-红利支出-无形资产使用费净支出-外商企业收益留存 =10-35+200-5-800-8-15=-653(亿元) (2)该企业部门原始收入分配账户的编制步骤如下: 第一步:根据已知资料,计算该部门总营业盈余和净营业盈余。 总营业盈余=总增加值-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2800- 1300-300 =1200(亿元) 净营业盈余=总营业盈余-固定资本消耗=1200-200=1000 (亿元) 第二步:将已知和计算的有关资料编入原始收入分配账户。 原始收入分配账户 单位:亿 2、假设某一核算期某国各机构部门与国外未发生资本转移,在该 核算期内,各机构部门所发生的全部资本转移项目如下:政府部 门共征得赠予税89亿元,同时政府部门对其他机构部门拨付的 固定资产款项和实物合计562亿元;此外金融机构在核算期末的 资本转移收入为368亿元,资本转移支出为375亿元;企业部门在核算期末的资本转移支出共计455亿元;住户部门未发生任何

考研专业课历年真题

经济学历年真题 暨南大学2009年西方经济学试题 一、简述 1、描述资本供给曲线 2、简述蛛网模型 3、阿罗的不可能性定理解决了什么问题? 4、请作图说明既定产量下如何实现成本最小化? 5、什么叫货币乘数?它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6、简述当税率提高时,IS曲线、均衡收入和利率有什么变化? 二、计算题 1、给出经济模型,计算GDP,政府转移支付乘数,税收的影响,GDP变化所需要的政府转移支付提高量(麻烦,4个问号)关于国民收入核算。 2、关于需求函数为Q=24000-500P,供给函数为Q=6000+1000P,求均衡产量和价格。 三、论述题 1、为什么完全竞争市场上短期均衡时P=MC,而在长期均衡时P=MC=AC? 2、今年以来,我国的宏观调控转变为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当宽松的货币政策,请结合当前的背景论述这种转变的必要性及其可能带来的影响。 3、请论述2008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保罗-克鲁格曼的主要理论贡献。 2008年暨南大学西方经济学考研试题 简述5*9' 1.国民生产总值和国内生产总值的区别 2.社会福利函数 3.寡头市场弯折的需求曲线, 4.新凯恩斯主义对短期总供给的推导 5.说明石油价格上涨如何影响消费者剩余 论述3*20' 1.运用新贸易理论说明部门内贸易的原因 2.通货膨胀对收入再分配的影响 3.外部性对资源配置的影响 计算3*15' 1.关于最优产量和最优价格的计算 2.关于最优效用数的计算 3.关于总需求函数的数学表达式的推导 2007年暨南大学西方经济学考研试题 考研加油站 https://www.360docs.net/doc/08916090.html,/ 一.问答题,60分 1.简述序数效用理论。请用图形说明 2.为什么完全竞争市场可以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 3.简述“看不见的手”原理和帕累托最优条件。

国民经济核算练习题加答案

第一章总论 一、简答题 1.什么是国民经济核算?国民经济核算的功能有哪些?它为何能够赢得来自经济学界和宏观经济管理部门的如此重视? 2.何谓常住单位和非常住单位?区分它们的简要原则是什么?试举例说明。 3.如何区分国民经济核算中的机构部门和产业部门?列举现实生活中的经济单位,分别将其归入所属机构部门和所属产业部门,并比较机构部门分类与产业部门分类在国民经济核算及其分析中的作用。 二、单项选择题 1.国民经济核算是对_____所进行的系统定量描述。 A. 物质生产活动 B. 非物质生产活动 C. 社会经济活动 D. 国民经济活动总体2.下列属于我国常住单位的是_______。 A. 外商投资企业 B. 外国领事馆 C. 季节性来华务工人员 D. 外国机构在中国的临时办事处 3._____反映了生产过程中各产业相互之间的生产与使用关系,对产业部门之间的货物服务流量做了详细的描述。 A. 国民收入与生产核算 B. 资金流量核算 C. 投入产出核算 D. 资产负债核算 答案: 三、多项选择题(答案有两项或两项以上) 1.国民经济核算的主要特点是_____。 A.以宏观经济理论为基础 B.以货币作为统一的计量单位 C.引入工商企业会计的复式记账原理 D.以一国经济总体为核算对象 E.提供一套完整的数据体系 2.国民经济核算与工商企业会计的关系表现为________。 A.国民经济核算运用了工商企业会计的账户形式 B.两者在核算方法及核算原则上一致 C.国民经济核算数据主要来源于工商企业会计核算 D.两者的核算对象和目的不同 E.国民经济核算引入了工商企业会计的复式记账法 3.下列企业和单位中,属于中国经济领土范围内的常住单位的是_____。 A.日本驻华大使馆 B. 中国驻洛杉矶领事馆 C. 正在利比亚执行为期三个月维和任务的中国工兵小分队 D. 深圳的一家中韩合资网络游戏开发公司 E. 海尔集团在美国新收购的一家冰箱生产企业. 答案: 四、判断题 1.国民经济核算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计算若干核心指标,而是要描述国民经济运行过程方方面面的全景,提供的是一个完整的数据体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