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必修一新教材第三章第三节海水的运动教案设计

合集下载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第三节海水的运动学案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第三节海水的运动学案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第三节 海水的运动课标解读 课标要求 素养达标运用图表等资料,说明海水运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说明海水运动的原理、分类,以及相关特征。

(综合思维)2.结合实例说明人类利用海水运动规律开发海洋的主要途径。

(人地协调观)3.运用图表等资料,说明海浪、潮汐和洋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综合思维)自主学习·必备知识基础预习一、海浪1.表层海水运动的基本形式:海浪、① 潮汐 、洋流。

2.海浪的主要类型(1)常见海浪:由风力形成。

风速越大,浪高越高,② 能量 越大。

(2)海啸:③ 海底地震 、火山爆发或水下滑坡、坍塌引起海水的波动,形成的巨浪。

(3)风暴潮:在强风等作用下,近岸地区海面水位的急剧升降。

3.海浪的影响(1)影响人们在海滨及④ 海上 的活动。

(2)热带、温带的沿海地区均可能遭受风暴潮的袭击;海啸和风暴潮往往给沿岸地区带来灾难性后果。

(3)塑造⑤ 海岸地貌 的主要动力。

减缓海岸侵蚀的措施{工程措施:修建海堤等生物措施:种植海岸防护林等二、潮汐1.定义:潮汐是海水的一种周期性⑥ 涨落 现象。

2.成因:月球和太阳对地球的引力。

3.变化规律{一天中通常有两次海水涨落,白天为潮,夜晚为汐农历每月的⑦‾和⑧‾前后,潮汐现象最为明显初一 十五4.对人类活动的影响:⑨ 潮间带 采集和养殖、沿海港口建设和航运、潮汐发电等。

三、洋流1.概念:海洋中的海水,常年比较稳定地沿着一定方向作大规模的流动。

2.分类(按海水温度){暖流:从水温高的海域流向水温低的海域的洋流寒流:从水温低的海域流向水温高的海域的洋流3.影响(1)影响海洋⑩ 生物资源 和渔场的分布。

(2)影响海洋航行。

(3)影响海洋污染物的⑪ 扩散 与净化。

◆疑难辨析 暖流水温一定比寒流水温高吗?不一定。

影响水温的因素比较多,有纬度、季节等。

如阿拉斯加暖流流经地区的纬度比加利福尼亚寒流流经地区的纬度高,所以虽然它是暖流,但它的温度比加利福尼亚寒流的温度低。

【教案】海水的运动高一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教案】海水的运动高一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第三节海水的运动表层海水最基本的运动形式有海浪、潮汐、洋流。

波浪:海面的波状起伏现象。

潮汐:海水周期性涨落现象。

洋流:海水大规模定向运动。

一、海浪1、定义:海浪就是海里的波浪。

并且人们通常用波峰、波谷、波高、波长等要素来描述海浪。

2、组成要素:波峰:海浪周期性运动的高处部分。

波谷:海浪周期性运动的低处部分。

波长:相邻波峰之间的水平距离。

波高:相邻波峰到波谷之间的垂直距离。

3、成因:(1)风浪海浪一般由风力形成,称为风浪。

风速越大,海浪越高,能量越大。

在强风等作用下,近岸地区海面水位急剧升降,称为风暴潮。

风暴潮根据风暴的性质,通常分为由温带气旋引起的温带风暴潮和由台风引起的台风风暴潮两大类。

温带风暴潮,多发生于春秋季节,夏季也时有发生。

其特点是:增水过程比较平缓,增水高度低于台风风暴潮。

主要发生在中纬度沿海地区,以欧洲北海沿岸、美国东海岸以及我国北方海区沿岸为多。

台风风暴潮,多见于夏秋季节。

其特点是:来势猛、速度快、强度大、破坏力强。

凡是有台风影响的海洋国家、沿海地区均有台风风暴潮发生。

案例:P58 1953年荷兰遭受风暴潮袭击阅读材料,分析此次风暴潮损伤严重的原因及研究的防御措施?(2)外力海底地震、火山爆发或水下滑坡、坍塌都可能引起海水的波动,甚至形成巨浪,形成海啸。

类型成因常见海浪由风力作用形成,海浪越高,能量越大海啸海底地震、火山爆发或水下滑坡、坍塌都可能引起海水的波动,甚至形成巨浪风暴潮在强风等作用下,近岸地区海面水位急剧升降。

当强风与海水涨潮同时发生,海水水位暴涨,风暴潮来势倍增。

热带、温带的沿海地区均可能遭受风暴潮的袭击4.海浪与人类活动(1)影响人们在海滨和海上的活动冲浪等活动需要选择浪较高的时候进行,可以增加挑战性出海捕捞、勘探、航行等海上活动处于安全考虑,需要选择浪小的时候。

在海上活动要密切关注天气预报,选择适宜活动的海浪条件。

(2)海啸和风暴潮能量巨大,往往给沿岸地区带来灾难性后果。

(新教材)统编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三章第3节《海水的运动》优质说课稿

(新教材)统编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三章第3节《海水的运动》优质说课稿

(新教材)统编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三章第3节《海水的运动》优质说课稿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统编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三章第3节《海水的运动》。

第三章讲述地球上的水。

水是生命的摇篮。

具有丰富的水,是地球不同于其他行星的重要特征。

水的三态变化,使得水在不同水体之间、不同空间之间循环运动,促进了地球上的物质迁移和能量转换,对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具有深刻的影响。

在本章,我们重点探讨以下问题:地球上的水是如何循环运动的?水循环主要有哪些地理意义?海水的温度、盐度和密度存在怎样的时空分布规律?海水的运动具有哪些特征?本章内容包括三节,讲述水对人类的生存发展和环境的关系,它所揭示的"人与自然"的关系也更为密切。

本节课内容主要讲述海水的运动,是关于海洋的知识,承载着实现本章教学目标的任务。

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下面我将从课程标准、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和学科素养、教学重难点、学情分析、教学方法、教学准备、教学过程等环节进行说课。

一、说课程标准。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版2020年修订)“内容要求1.8运用图表等资料,说明海水的运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二、说教材。

本节内容是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的第三节。

本节教材以图片创设情景,引起学生思考导入。

接着教材以文字叙述、示意图和案例形式阐述海浪的形成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然后教材以文字叙述、案例、活动形式阐述潮夕的形成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最后教材以文字叙述辅以案例形式阐述洋流的形成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本节内容分为“海浪”、“潮汐”和“洋流”三部分。

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图表资料、结合自然实际教学。

三、说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

(一)教学目标了解海浪、潮汐、洋流的成因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二)核心素养1.人地协调观:学生通过对海洋运动的认识,理解人类与海洋的相互关系,合理利用和保护海洋,促进可持续发展,树立正确的人地协调观。

2.综合思维:运用图表等资料,归纳海水运动的规律及对人类的影响,培养读图、阅读、概括和对比法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高中地理必修一 第3章第3节 海水的运动教学设计

高中地理必修一 第3章第3节 海水的运动教学设计

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第三节海水的运动本节课主要内容是学习海水运动的形式——海浪、潮汐、洋流以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教材主要以文字叙述、景观图像、案例分析、探究活动等进行呈现,以文字叙述为主,一一列举海浪、潮汐及洋流的概念及运动规律,以及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1.人地协调观:学生通过对海水运动的认识,了解海水运动对海洋污染的影响,树立保护海洋的环境意识。

2.综合思维:能够运用海水运动规律,说明相关的自然现象变化过程。

3.区域认知; 运用图表等资料,分析海水运动的分布规律。

4.地理实践力:观察、描述海水运动方向,具备一定的科学探究的意识和能力。

重点:掌握海水运动的基本形式——海浪、潮汐和洋流及其运动规律。

难点:掌握海浪、潮汐和洋流的成因和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多媒体自制教具(一)引入课题情景引入我们学过世界历史,在二战中,诺曼底登陆是关键的一次战役。

1944年,盟军在英国集结,计划在夜间横跨英吉利海峡,登陆法国诺曼底地区。

此战涉及多兵种的合作,海军要求在海水水位最低时行动,便于爆破队破坏德军在海岸带布置的障碍物,保护登陆舰安全靠岸;陆军登陆部队要求在海水水位最高时行动,减少士兵在海滩上暴露的时间;空降部队要求行动时有明亮的月光,便于识别地面目标。

最终指挥部选择了6月6日,设置问题,让学生思考1. 为什么盟军把登陆日选在6月6号(农历闰四月十六日)这一天呢?2.海水水位变化是怎么变化的,里面蕴藏着什么样的秘密呢?要回答这两个问题,请同学们翻开书,找到今天学习的教学内容—海水的运动。

首先了解海水的运动形式有哪几种?一、海浪的概念及海浪活动(板书)学生阅读教材,注意读图思考简单介绍海水运动包括海浪、潮汐、洋流。

一、海浪的概念及特点设置问题:海浪有什么特点?①海浪的构成②海浪的成因学生归纳总结:⑴海浪的构成:海浪是由波的方向、波峰、波谷构成。

⑵海浪的成因:海浪是由风力形成的,风力越大,浪的能量越大(“风平浪静”便是这个缘故)。

第三单元 地球上的水(三)海水的运动(教学设计)高一地理(人教2019必修第一册)

第三单元 地球上的水(三)海水的运动(教学设计)高一地理(人教2019必修第一册)

一、单元信息二、单元目标3.1运用示意图,说明水循环的过程及其地理意义。

3.2运用图表等资料,说明海水性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3运用图表等资料,说明海水运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三、教学设计第三单元地球上的水第3课时海水的运动————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论坛【教学内容】海水的运动【教学课时】1课时【导入】今天我们举行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论坛青年组第三次会议,继续讨论研究黄河三角洲面临的发展问题,参加本次青年论坛的主要有东营代表团、滨州代表团、潍坊代表团、德州代表团、淄博代表团和烟台代表团。

今天我们继续第二个议题——靠海吃海。

(学生分组,角色扮演)海洋中可利用的资源还有哪些?结合所在城市的海洋利用讨论后发言。

【教师】进行本次会议第一项:建设大规模冲浪基地的发展前景。

首先我们邀请潍坊代表团发言介绍中国国际风筝冲浪基地——滨海海洋公园。

【学生】发言(山东滨海海域辽阔,海滩平坦无暗礁,风能资源丰厚且风向稳定,适合风筝冲浪等水上运动项目开展,把这里确定为中国国际风筝冲浪基地非常合适。

风筝冲浪被视为当今世界的“海上芭蕾”。

该运动结合了水上滑板和空中风筝的娱乐性,开始受到越来越多的人喜爱。

【教师】冲浪是利用了海浪来完成的。

海浪是如何形成的呢?它对人类活动产生的影响冲了体现在冲浪方面,还有哪些方面呢?【思考】1.海浪的成因2.海浪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板书】一、海浪1.成因及类型2.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学生】讨论并发言【教师】海浪除了我们常见的风浪,还有风暴潮和海啸。

(展示图片)他们会给沿岸地区带来灾难。

【教师】海浪只是海水的一种形式,希望滨海新区充分发挥大海带给它的优势,以滨海海洋公园为依托,以冲浪基地为主导,发展生态旅游,促进本区域的经济发展。

大海给我们的礼物还有很多,比如夏天的时候很多人喜欢去海边赶海拾贝壳、抓螃蟹等,这同样是海水的运动送给我们的礼物。

这种运动形式就是潮汐。

接下来进入本次会议第二项:潮汐电站建设的远景规划。

3.3海水的运动—洋流教学设计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

3.3海水的运动—洋流教学设计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
b.采访航运公司或渔民,了解洋流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c.参观海洋馆或相关科普展览,增加对洋流知识的了解。
a.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教学计划,提供难易程度不同的学习任务。
b.在课堂教学中,关注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进度和策略,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跟上教学节奏。
c.加强课后辅导,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进行针对性指导,提高学生整体水平。
5.评价与反馈,促进教学相长:
a.设计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课堂问答、作业、实践报告等,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2.实例引入:介绍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如北大西洋暖流对欧洲西部气候的影响,让学生感受到洋流的重要性。
3.设疑法:提出问题:“为什么有些地区的气候会四季如春?这与洋流有什么关系?”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为学习洋流知识做好铺垫。
(二)讲授新知
在讲授新知环节,我将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洋流的概念:讲解洋流的定义,让学生了解什么是洋流。
3.3海水的运动—洋流教学设计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洋流的概念、成因及分类,掌握世界主要洋流的分布规律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掌握运用地图、图表等工具分析洋流分布及影响,提高空间分析和综合分析能力。
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现实生活中与洋流相关的地理现象,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五)总结归纳
在总结归纳环节,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学生总结: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洋流的概念、成因、分类、分布规律及影响。
2.教师点评:针对学生的总结,进行点评,强调重点、难点知识。
3.知识拓展:介绍与洋流相关的趣味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拓宽知识面。
4.课后作业:布置与本节课相关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

高中地理 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 第三节 海水的运动讲义 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新人教版高一第一册地理教案

高中地理 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 第三节 海水的运动讲义 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新人教版高一第一册地理教案

第三节海水的运动课标内容核心素养目标运用图表等资料,说明海水运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1.观察、描述海水运动方向,具备一定的科学探究的意识和能力。

【地理实践力】2.通过图表资料,分析海水运动的分布规律。

【区域认知】3.能够运用海水运动规律,说明相关的自然现象的变化过程。

【综合思维】4.海水运动对海洋污染产生的影响,树立保护海洋环境的意识。

【人地协调观】知识清单一海浪1.海水最基本运动形式:海浪、潮汐、洋流。

2.海浪(1)定义和要素:海里的波浪。

人们通常用波峰、波谷、波高、波长等要素描述海浪。

(2)成因①由风力形成。

浪高越高,能量越大。

②海底地震、火山爆发或水下滑坡、坍塌可能会引起海水的波动,甚至形成巨浪,这种巨浪称为海啸。

③强风作用形成风暴潮。

(3)影响:塑造海岸地貌。

知识清单二潮汐1.定义:海水的一种周期性涨落现象。

2.成因:与月球和太阳对地球的引力有关。

3.规律:一天两次海水涨落。

白天的海水涨落称为潮,夜晚的称为汐。

农历每月的初一和十五前后,潮汐现象最明显。

4.影响:潮间带采集和养殖、沿海港口建设和航运、潮汐发电等。

[微思考]“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这是大诗人苏东坡咏赞钱塘潮的千古名句。

为什么这个时间钱塘潮潮涌最大?提示农历八月十六日至十八日,太阳、月球、地球几乎在一直线上,所以海水受到的引潮力最大。

知识清单三洋流1.定义:海水常年比较稳定地沿着一定方向作大规模的流动。

2.分类(1)暖流:从水温高的海域流向水温低的海域。

(2)寒流:从水温低的海域流向水温高的海域。

3.影响(1)影响海洋生物资源和渔场的分布。

寒暖流交汇处易形成渔场(2)影响海洋航行。

(3)影响海洋污染。

[拓展延伸]秘鲁沿岸的上升流秘鲁地处南半球大陆西岸,盛行东南信风(离岸风),不断吹拂表层海水流向西北,底层海水上泛形成上升流,营养盐类上泛,形成世界著名的大渔场。

海啸就是由海底地震、火山爆发、海底滑坡或气象变化产生的破坏性海浪,呼啸的海浪水墙每隔数分钟或数十分钟就重复一次,摧毁堤岸,淹没陆地,夺走生命财产,破坏力极大。

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第三节海水的运动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最新整理)

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第三节海水的运动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最新整理)

2019-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第三节海水的运动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9-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第三节海水的运动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9-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第三节海水的运动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的全部内容。

第三节海水的运动一、海浪1.海水运动形式:海浪、潮汐、错误!洋流。

2.海浪的主要形式(1)风浪:由错误!风力形成.风速越大,浪高越错误!高,能量越错误!大。

(2)海啸:海底错误!地震、火山爆发或水下滑坡、坍塌可能会引起海水的波动,形成巨浪。

(3)风暴潮:在错误!强风等作用下,近岸地区海面水位急剧升降。

3.海浪是塑造海岸地貌的主要动力。

人们通过错误!工程和生物措施来减缓海浪对海岸的侵蚀。

1.判断正误。

(1)海浪最常见的形式是海啸。

(×)(2)海底地震会引起风暴潮。

(×)2.塑造海岸地貌的主要动力是( )A.海浪 B.风浪 C.海啸 D.风暴潮答案A解析海浪是塑造海岸地貌的主要动力。

3.举例说明风暴潮和海啸的破坏性。

提示破坏沿海地区生产和生活设施;影响沿海地区正常的生产和生活秩序;造成财产损失;危及生命安全。

——————————————--—--—-————--—-二、潮汐1.定义:海水的一种错误!周期性涨落现象。

2.涨落特点(1)日变化,一天涨落错误!两次:白天的海水涨落称为错误!潮,晚上的海水涨落称为错误!汐.(2)月变化:错误!农历每月的初一和错误!十五前后最为明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第三节海水的运动教案
海浪对人类活动列表归纳总结:


成因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由风力形成(最
常见的一种形
式)
1、灾难性的海浪、风暴
潮、潮汐给沿岸地区带来
灾难性后果
2、影响人们在海滨和海上
活动
3、海浪是塑造海岸地貌的
主要动力,人们通过工程
措施和生物措施来减缓海
浪对海岸的侵蚀。

如修建
海堤、种植海岸防护林等


海底地震、火山
爆发或水下滑
坡、坍塌形成(特
殊形式)



在强风等的作用
下,近岸地区海
面水位急剧升降
(特殊形式)
课前准
备,自主
学习:
学生回答
学生讨论
回答
培养学生的自
学能力
联系生活实际
感知海浪的类

过渡你们听过赶海吗,赶海需要在落潮后进行,我们继续了解海水的另一种形式--潮汐
潮汐的概念及成因、出现规律指导自学:
1、什么是潮汐?
2、潮汐的类型及成因?
3、潮汐的出现规律
课前准备,课堂检查
难点突破:我们都知道潮汐每天涨落两次,每天的时间
都会发生变化,而且潮汐还有大潮小潮之分,这些现象
是如何产生的呢?
演示潮汐的形成,引导生观看,思考大小潮的形成原因,
潮汐师补充讲解
请一位学生回顾月相变化歌,
初一新月不可见,只缘身陷日地中。

初七初八上弦月,
半轮圆月面朝西。

满月出在十五六,地球一肩挑日月。

将潮汐的发生时间对应月相
列表总结:
潮汐现

发生时间对应
月相
形成原因
日变化每天两涨两

月球的引潮力





初一、十五、
十六
新月
满月
日与月引潮力叠加,此时
日地月在同一条线上


初七、初八和
廿二、廿三
上弦
下弦
日与月引潮力削弱;此时
日地连线与地月相垂直
课前准
备,自主
学习:
学生回答
生看视频
观察思考
培养学生自主
学习能力
让学生首先了
解潮汐的形成,
教师补充以加
深学生的理解,
突破难点
培养学生观察、
比较能力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
知识模块教师活动学生
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复习上节课海浪和潮汐的知识点;
故事引入:一位游客在英国海滩上捡到一只漂流瓶,内
有一封信,按信封上的地址,此信被送到一位74岁的名
叫斯塔娜的老太太手里。

这位老太太读着此信,声泪俱
下。

原来,此信是她56年前的情人——英军上尉乔治,
在军舰开到非洲佛得角的时候写来的,当时怕再也见不
到朝思暮想的恋人,于是给斯塔娜写了一封信装入瓶内
投入大海。

不久,乔治殉职海底。

谁想此瓶竟漂流了56
年。

漂流瓶56年后终归其主,它是在什么作用下从非洲漂到
英国海滩的呢?
引入课题:海水的运动——洋流生回忆上
节课知识

听故事
复习巩固知识
故事引入,吸引
学生注意
三、新课
教学
洋流的概念、分类课前准备,指导自学
1、什么是洋流?
2、洋流的分类?
3、洋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师总结概念及分类:
1、洋流:海洋中的海水,常年比较稳定地沿着一定方向
作大规模的流动。

(指导学生注意关键词:常年、一定
方向、大规模)
2、暖流:从水温高的海区流向水温低的海区
3、寒流:从水温低的海区流向水温高的海区
难点突破:用图指导学生判断寒暖流
师讲述:寒流和暧流可以从海水温度变化规律、纬度变
化状况等温线弯曲方向等几个方面加以区分,如下图所
示:
生课前准
备,回答问

培养自主学习
的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