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缘一个气质茶人
碣滩茶人——碣滩干发之路

碣滩茶人——碣滩干发之路务过农,教过书,经过商,与茶结缘大半辈子,瘦精瘦精,一干就发。
这就是被誉为“湘西茶王”、“三湘茶师”,视“茶”如命根子的茶人张干发。
张干发,不仅是一个人的名字,更是碣滩茶系列中“官庄毛尖”的代名词。
张干发1979年高中毕业后,为了改变家乡贫困落后的面貌,投身于教育事业,当起了村民办教师,并自费购书近万册,创办了家庭文化室,为山区人民提供了一座精神家园,这一事迹曾被中央和地市20多家新闻单位报道。
张干发本人,也于1983年被怀化地委授予“精神文明标兵”,共青团地委授予“模范共青团”光荣称号。
但他觉得自己所做的这一切远远不能改变山区的落后状况,认为只有经济发展了,教育乃至整个社会事业才能得到根本改善。
于是,从1984年开始,他利用丰富的茶叶资源创办了兴楠茶行。
1992年开始,张干发一是出外拜师学艺,二是从省农学院、茶科所请来专家、教授指点,提高制作水平,三是开发优质名牌茶叶,四是将产品进行“干发”商标注册,实行品牌效应。
从1996年开始,本着当地土质肥沃、雨量充沛、气候温和、有利于良种茶树的生长特点,先后从外地引进了国家级良种“福鼎大白”、“福云六号”、“大茶叶”等八个品种,建立了十多亩科普示范茶园,进行实验种植,然后将其四个适合我县生长的品种进行推广,采取“公司+农户”的模式,引进国家扶贫资金,由公司统一规划、统一技术、统一品种、统一指导,由农户分户管理,分户借贷、分户采摘上交给公司统一加工销售的“五统三分”规则,在官庄镇的毛湾界半山腰中建立高标准示范茶园五百余亩。
2001年与湖南省农垦茶厂签约,在官庄镇毛湾界区域内,共建500亩有机茶基地和2000亩低农残茶园基地的开发协议。
与湖南省茶叶公司和岳阳君山茶叶公司签订了一个长期供应名优茶的销售协议。
还与1200多户茶农有鲜茶叶收购协议,并承包了省委工作队扶持本县的长界乡茶场、荔枝溪乡茶厂、杜家坪乡茶厂及桃源的白洋坪茶厂等,原来的茶行也由此逐步发展成为一家下辖四厂、两场、一所、拥有无公害茶园面积7800亩,年销售收入18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2965万元,厂房面积8180平方米、职工人数38人、资源利用辐射到桃源、安化两县、受益农户达3万户以上的朝阳公司。
历代著名茶人茶事

历代著名茶⼈茶事在中国⼈⼼中,茶占有独特的地位。
⽇常⽣活中,许许多多话题都可以与茶相关,因为茶可以雅俗共赏,也可谓⽼少皆宜。
以下的这些茶界先贤,都是为我国的茶业发展做出了⾮常重要贡献的⼈。
汉唐茶⼈王褒、左思、杜育、王蒙、王肃释、皎然、陆⽻、常伯熊、裴汶、刘禹锡、⽩居易、李约、卢仝、温庭筠、⽪⽇休、陆龟蒙、释齐⼰。
宋元茶⼈丁渭、叶清⾂、⽂彦博、梅尧⾂、欧阳修、范仲淹、蔡襄、曾⼏、苏轼、苏辙、耶律楚材、黄庭坚、赵佶、陆游、杨万⾥、马钰、周必⼤、萨都剌、倪瓒。
明清茶⼈朱权、⽂征明、钱椿年、顾元庆、徐献忠、⽥艺蘅、张源、许次纾、屠隆、屠本畯、罗廪、闻龙、龙膺、徐勃、陈继儒、⽂震亨、张⼤复、⾼濂、周⾼起、释超全、李渔、杜睿、冒辟疆、冯可宾、查慎⾏、袁枚、乾隆、汪⼠慎、郑板桥、施闰章。
现代茶⼈吴觉农、周作⼈、柯永涛、王泽农、陈椽、陈学、庄晚芳、张天福、王镇恒、詹罗九、童启庆、程启坤、姚国坤、朱⾃振、刘勤晋、阮浩耕、陈⽂华、余悦、滕军、蔡荣章、范增平、罗庆江、施兆鹏、曹席宾、徐⾦华、吴赜宇(墩台茶⼈)。
茶圣陆⽻(唐)最先创⽴了中国茶道,为茶⽂化开创了⼀个新时代。
陆⽻⾃少年起便与茶结缘,以茶道为信仰,终其⼀⽣遍寻各地名茶。
尤其他耗尽⼼⾎编写的世界第⼀部茶叶著作——《茶经》,为茶叶发展做出了极⼤的贡献,其意义⾮同⼀般。
张⼜新(唐)唐代除了有茶学家陆⽻,还有张⼜新这位品茶家。
张⼜新是历史上17位“连中三元”的状元之⼀,是在朝为官的公务员,平时善于烹茶,对茶和⽔的关系有所研究。
他编撰的《煎茶⽔记》是茶史上最早论述茶汤品质和适宜喝茶⽤⽔的著作。
强调茶汤与⽔质的关系,将喝茶⽤⽔按等级划分开来,提出了烹茶⽤⽔的标准。
这才掀起了我国茶学史上有关鉴别烹茶⽔质的学术争论。
以⾄于我们现在喝茶,也会更多地关注喝茶⽤⽔,对后世影响深远。
茶僧——皎然(唐)他与陆⽻可说是不相伯仲,或者说是更淡泊更洒脱的⼈物,皎然是唐代最有名的诗僧、茶僧,也是中国⼭⽔诗创始⼈谢灵运的后代。
喝茶仪式感的句子

喝茶仪式感的句子1、佛能洗心,茶能涤性。
苦中有甜,甜中是苦,先苦后甘,人生亦如是,如饮黑茶。
生活禅,幸福茶,禅洱茯茶,一生幸福。
2、高山出好茶,名山出名茶,名茶在中华。
3、君子之交淡如水,茶人之交醇如茶。
4、人生就像一杯茶。
平淡是它的本色,苦涩是它的历程,清香是它的馈赠。
5、前世的五百次回眸,换来今生茶与杯的擦肩而过,一缕清香,一目倾城。
6、杯是茶的皿,茶是杯的命。
没有杯的茶,再香也不能凝聚;没有茶的杯,任你价值连城,也只是空杯。
7、喝一杯茶是一种茶缘,在不同的地点品饮守候着不同的缘分。
结缘,无论是结人缘,结茶缘,还是结佛缘,结法缘,都体现在一个“善”字上。
8、瓦铫煮春雪,淡香生古瓷。
晴窗分乳后,寒夜客来时。
9、浮生不在,茶语清香,注一湾水,取一瓢茶,入壶、出汤、浓稠甜蜜。
观而赏其妙,闻而悦其香。
10、侬家真个去。
公定随侬否。
着处是莲花。
无心变杨柳。
11、品茶是品茶人心的回归,心的歇息,心的享受,心的澡雪。
因此,品茶时要有一个最佳的心理环境即心境,才会真正体味到品茶的真谛,获得精神上的享受。
12、乱飘僧舍茶烟湿。
密洒歌楼酒力微。
江上晚来堪画处。
渔人披得一蓑归。
13、在又苦又甜的茶里,可以领悟到生活的本质和哲理。
14、把茶冷眼看红尘,借茶静心度春秋。
15、好茶不怕细品,好事不怕细论。
16、小鼎煎茶面曲池,白须道士竹间棋。
何人书破蒲葵扇。
记着南塘移树时。
17、人生就像一杯茶。
第一口苦,第二口涩,第三口甜。
回味一下,甘甜清香。
平淡是它的本色,苦涩是它的历程,清甜是它的馈赠。
18、延英引对碧衣郎。
江砚宣毫各别床。
天子下帘亲考试。
宫人手里过茶汤。
19、大抵,茶的妙处,抑或可以从中品出一种人生的滋味!20、七碗受之味,一壶得真趣。
21、山间乃是人家,清香嫩蕊黄芽。
22、茶是静谧的陪伴,浅斟漫饮的情怀里感伤的是独自沉浮的幽香;菊是寂寞的舞者,芳华落尽的怒放里展露的是清看淡观的傲骨,愿品茶赏菊有你陪我一生。
23、啊!登山如品茶,让你陶醉在其中;登山似看书,让你从中更多的知识;登山若轻风,让你心绪平静。
与茶文化有关的名人介绍

与茶文化有关的名人介绍从唐代开始,我国古人已用细煎慢品代替了解渴式的粗放吞饮,并有意识地把品茶作为能显示高雅素养、寄托感情和表现自我的活动。
下面是店铺精心为你整理的与茶文化有关的名人介绍,一起来看看。
与茶文化有关的名人介绍(733-804年),字鸿渐,唐复州竟陵(今湖北天门)人。
陆羽精于茶道,有了陆羽,茶的原意“人在草木间”和茶道的本质“天人合一”才被广为流传。
其以著世界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而闻名于世,因被后人称为"茶圣"。
《茶经》是唐代和唐代以前有关茶叶科学和文化的系统总结,《茶经》是中国茶叶生产、茶叶文化历史的里程碑。
宋代陈师道在《茶经序》中评论:"夫茶之著书,自羽始,其用于世,亦自羽始。
羽诚有功于茶者也"。
陆羽不仅在总结前人的经验上作出了巨大贡献,而且身体力行,善于发现好茶,善于精鉴水品。
陆羽的贡献也日益为中国和世界所认识。
卢仝:“七碗”茶诗茶史留名卢仝(约795-835),号玉川子,济源(今属河南)人,唐代诗人。
对爱喝茶的人而言,对卢同的印象一定是他那首脍炙人口的「七碗茶歌」(《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卢仝一生爱茶成癖,他的这首《茶歌》,自唐以来,历经宋、元、明、清各代,传唱千年而不衰,至今诗家茶人咏到茶时,仍屡屡吟诵。
"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
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
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
五碗肌骨清。
六碗通仙灵。
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可谓人以诗名,诗则又以茶名也。
皎然:中国茶道之父皎然,俗姓谢,字清昼,湖州(今浙江吴兴)人,是南朝大诗人谢灵运的十世孙。
其是一位嗜茶的诗僧,不仅知茶、爱茶、识茶趣,更写下许多饶富韵味的茶诗。
与茶圣陆羽诗文酬赠,成为「缁素忘年之交」,共同探讨饮茶艺术,并提倡「以茶代酒」的品茗风气,对唐代及后世的茶艺文化的发展有莫大的贡献。
皎然与陆羽堪称为中国茶道的双子星座:一个为茶道始祖,一个为茶道之神;一个为茶道之父,一个为茶道之母。
精选品茶的朋友圈文案61条

精选品茶的朋友圈文案61条1、结缘,无论是结人缘,结茶缘,还是结佛缘,结法缘,都体现在一个“善”字上。
2、一杯茶水,清雅中带点苦涩。
刚刚抿一口,感觉很清淡,也有一股清香留在唇边。
大口喝下时,嗅到它的清香以外还有那份渐浓的苦涩。
再饮多杯,苦涩渐渐被弥盖,茶的香气随之浸透整个身心。
3、幸福有时候,真的就在身边,学会知足常乐,享受生活的味道。
人生不在于拥有多少,而在于你如何看待自己的拥有。
有些话,是早说的好;有些话,是不说的好。
珍惜眼前,不要等失去再后悔。
4、在温暖的午后,留一份闲暇给自己吧。
避开都市的喧嚣,在清幽与恬淡中收拾心情,摆上精致古朴的茶具,在神秘的茶香里,拨云撩雾般沉着地接受生命赐予的一切苦难财富,冷静品尝其中的苦与甜,在润滑如气的茶汤里静享心之宁静、世间万物、人生百态。
5、人在世间功名利禄浮浮沉沉,滚滚红尘荣辱炎凉,苦乐皆由心生、唯有淡泊,才能宁静,才能对人生做最深入、最细致、最独到、最有价值的品味。
这一切与品茶是何其相似。
6、在茶的深深禅意中做不去惊扰他人幸福的人用茶的完美姿态养水的清灵洁净用水的柔美坚韧养茶的宁静从容。
7、茶人各有所好,而茶道具各有所归,茶人们寻寻觅觅搜寻心爱的茶道具,而茶道具也静静地等待频率相近会欣赏它的茶主人,预示共谱出生动感人的茶艺术乐章。
8、散诞向阳眠。
将闲敌地仙。
诗情茶助爽。
药力酒能宣。
9、品饮黑茶:品陈年香茗之醇厚,洗古往今来之尘世10、一个人的成熟,并不表现在获得了多少成就上,而是面对那些厌恶的人和事,不迎合也不抵触,只淡然一笑对之。
当内心可以容纳很多自己不喜欢的事物时,这就叫气场。
11、爱品茶或红酒:早晨起床后感觉一身轻松,很享受地读书,旅游纪念品摆放在桌子上、心里甜蜜地想着一个人!12、有时候更喜欢一个人,随手一杯咖啡,一盏茶,享受生活带给我的一缕清闲。
13、细细的品味着茶味的苦涩甘甜,体悟着、起伏,荣辱,品味着人世的苦乐、炎凉。
14、山僧后檐茶数从,春来映竹抽新茸。
一个女人喝茶唯美句子

一个女人喝茶唯美句子一个女人喝茶唯美句子 11、湾清泉,释放自己,一注清酒,人生挚友,一杯清茶,岁月我有。
2、有时候更喜欢一个人,随手一杯咖啡,一盏茶,享受生活带给我的一缕清闲。
3、文人的灵感都是饭后茶余发生的。
4、我最喜欢的生活是在阳光普照的傍晚,风拂过的柳树下,一杯茶,一本书,一个人。
5、一个人,一杯茶,一首歌,一颗无法入睡的心。
谁没有过糟糕的一天?6、清闲一日,手执一杯香茗,品味四季蕴味,尝出人生精彩。
少顷,清茶已淡,心素如简。
7、喝茶是一个人的习惯,喝酒是两个人的心情。
喝茶是心静沉思,喝酒是肆意放纵。
8、茶再好,也有变淡的时候;茶再差,也有芳香的一刻。
9、茶和禅都是一个味道,是回归天真、单纯、惬意心态的味道。
10、欧世楠花语代表孤独,但是花茶中加一点蜂蜜可谓苦乐参半。
11、人的一生总有注定错失的因缘,和你携手相伴的人或许不是你要的那杯茶,但你还是要强忍着苦涩饮下。
12、从来佳茗似佳人。
13、一人一茶一心境!一个人可以散步,喝酒、读书、远行;但一个喝茶却是少而又少。
14、香分花上露,水吸石中泉。
15、人在的时候,以为来日方长什么都有机会,其实人生是减法,见一面少一面。
16、交友如茶,淡而清香。
17、在夏日的午后,沏一壶溢香的花茶,氤氲的水汽里弥散着如烟雾般迷蒙的记忆。
18、生活不要安排太满,人生不要设计太挤。
不管做什么,都要给自己留点空间,好让自己可以从容转身。
留一点好处让别人占,留一点道路让别人走,留一点时间让自己思考。
任何时候都要记得给人生留点余地,不冒进,不颓废,不紧张,不松懈,得到时不沾沾自喜,失去时不郁郁寡欢,得失之间淡定从容。
19、品饮花茶,先看茶胚质地,好茶才有适口的茶味,窨入一定花量,配以精湛的加工技术,才有好的香气。
20、品饮青茶:色香俱浓怡心神,苦尽甘来攻自成。
21、置身于碧绿山头云上的院子,绵绵山脉环绕,在这聆听到最纯净大自然,一笔一画一景一物,一茶一咖啡一心境。
22、一人,一茶,一心境,闲时,饮一杯茶,无关风月,不争名利。
茶艺学习心得体会(精选32篇)

茶艺学习⼼得体会(精选32篇)茶艺学习⼼得体会 什么是⼼得体会? ⼼得体会是指⼀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字。
语⾔类读书⼼得同数学札记相近;体会是指将学习的东西运⽤到实践中去,通过实践反思学习内容并记录下来的⽂字,近似于经验总结。
茶艺学习⼼得体会(精选32篇) 当我们经过反思,对⽣活有了新的看法时,有这样的时机,要好好记录下来,这样有利于培养我们思考的习惯。
相信许多⼈会觉得⼼得体会很难写吧,以下是⼩编为⼤家整理的茶艺学习⼼得体会(精选32篇),希望对⼤家有所帮助。
茶艺学习⼼得体会1 作为院拓所接触到的第⼀门课程——中国茶艺。
在学习这门课程之前,只知道中国茶叶历史悠久、种类繁多,只知道喝茶有很多保健功效,除此之外也没有更多的认识了。
在学习了整整⼀周的茶艺课程之后,我对茶具、茶的种类,泡茶的基本流程都有了⼀定的认识。
这门课和其他科⽬不同,它是⼀门实践性课程,更注重的是我们的实际操作能⼒。
虽然中间换了⼏位⽼师,但⽼师们都很耐⼼负责。
⽼师⼀开始先是对⼀些基本理论知识的讲解,接着让我们看视频,然后亲⾃给我们做⽰范。
因为是第⼀次接触这门课,所以我对这些茶具都特别感兴趣。
我家不是那种经常喝茶的家庭,在家⼏乎没有泡过茶。
很多⼯具是上了这门课之后才认识的。
例如形状如夹⼦的称呼茶夹;形状如勺⼦的称呼为茶勺;形状是⼀个环形的⽃称呼为茶漏;形状为⼀根细头针形状的称呼为茶针或茶茶通;形象为⼀扁平弯头⽊棍称呼为茶刮;形状为花瓶造型的称呼为茶瓶。
茶艺学是⼀门新的学科,它包含有知、情、意的部分,是综合的学科,也是整合的科学。
学习了茶的相关知识之后,各种体会也慢慢随着茶知识的提⾼⽽产⽣。
⽼师给我们看的视频,也让我们知道了制作茶叶的过程需要多么的认真和负责的态度,勤劳的茶农从采茶,到杀青,揉捻,⼲燥,每⼀个步骤都那么重要,容不得半点马虎,正是因为他们认真的⼯作和细⼼的态度,才能让我们在家⾥喝上⾹⽓扑⿐,热腾腾的好茶。
它们的加⼯⽅法让我⼤感茶的复杂以及深刻的内涵,这些都蕴藏着⾼尚的品质。
赞美茶人的语句

赞美茶人的语句
茶人是一种特殊的人群,他们热爱茶,热爱生活,热爱自然。
他们不仅是茶叶的品鉴师,更是茶文化的传承者。
以下是我对茶人的赞美语句:
1. 茶人是一群有情有义的人,他们用心去品味茶叶,用心去传承茶文化。
2. 茶人是一群有修养的人,他们懂得如何用茶来调节身心,让自己更加健康。
3. 茶人是一群有品位的人,他们懂得如何品味茶叶的香气、滋味和口感,从而更好地欣赏生活的美好。
4. 茶人是一群有智慧的人,他们懂得如何用茶来表达情感,用茶来交流思想,用茶来传递文化。
5. 茶人是一群有耐心的人,他们懂得如何等待茶叶的冲泡过程,从而更好地享受茶叶的美味。
6. 茶人是一群有创意的人,他们懂得如何将茶叶与其他食材搭配,创造出更多美味的茶饮。
7. 茶人是一群有情怀的人,他们懂得如何用茶来表达对生命的敬畏和对自然的热爱。
8. 茶人是一群有责任感的人,他们懂得如何保护茶叶的生态环境,从而更好地保护我们的地球家园。
9. 茶人是一群有文化底蕴的人,他们懂得如何将茶文化与其他文化相融合,创造出更多的文化价值。
10. 茶人是一群有爱心的人,他们懂得如何用茶来关爱他人,用茶来传递温暖和关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结缘一个气质茶人
作者:陈勇光
来源:《海峡茶道》2016年第04期
一碗茶汤
蕴山水
他的手里捧着一碗茶汤,他的眼睛里倒映着山水。
这么多年来,隐于终南山也好,游学异国他乡也好,他常以茶教化人,以箫、琴、诗画等显化高雅的情操,或许他更像是一位跋山涉水的精神朝圣者,在朝圣的路上,他把一碗茶汤变作一些茶人们的圣物。
2015年10月第二届中华煎茶道大会灵岩茶祭时,马守仁老师带着一众煎茶弟子在灵岩寺的草木芳华中,袈裟泉畔汲水煎茶,品茗论道,管弦颂雅,用一碗茶汤通连起千年前降魔藏禅师开创煎茶风气的时代。
一碗茶汤是风雅,也是修行,诵起“降魔开风气,陆羽续茶经,拂拭尘埃尽,悠然心地明。
”这四旬偈时,会想起一个严谨威仪的茶人,情怀是情怀,规矩是规矩,恭敬一碗茶汤,恭敬与这碗茶汤有关的人、器、物、礼仪等,才能体悟茶之道。
马守仁先生有话曰:“茶汤不凉,我愿终生面对。
”
他以一位茶人的身份行走在尘世中,用一碗茶汤告诉人们:这其中有真义。
茶之气质即
茶人之气质
程龙伟,号且饮且读,安徽华夏茶书院院长。
其人瘾于茶,嗜茶成癖,以为清谈;瘾于读,嗜读博览,以为学识;瘾于琴,嗜其清韵,以为淡远。
面对纷繁功利之社会,华夏茶书院传递中正、宽博、平和、雄健之文化精神,提倡“器以载道,以艺近道”,以茶体现儒佛义理和内涵。
他崇尚茶道至简,追求古朴自然适用之茶器。
程龙伟认为,茶之气质即为茶人之气质,而茶之根本气质在于平和与包容,故习茶之要义并非学会驾驭茶,而是向茶学习,学习茶之平和与包容,以使人亦养成此种气质。
内具茶人气质,外则于司茶饮茶之举手投足,待人接物之一言一行,无不彰显中正、自然、清俊之风貌。
再辅以雅洁之器物、素美之华服,则内外兼修,气若幽兰。
反之,若愈是精研茶者,愈是养成傲慢我执、唯我独尊之性情,则不称茶人之名矣。
冲淡
之美
李婉清,妙天红茶书院主人,婉清宋瓷创办者,宋代美学及茶道研究及推广者,爱茶人,茶会及雅集专业策划者,美学生活家。
自幼热爱传统文化,好古瓷,琴事,诗词等。
投身于研究传统文化数年,根据自己的领悟逐渐建立了一套宋式茶道及审美体系。
常言“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游于艺,故自由天地间,从心所欲不逾矩。
”提倡通过对美学与茶事的不断修炼以提高对自然的感知力与艺术的创造力,最后达到“坐忘”的忘适之适自由境界。
并认为“茶是心灵沟通自然的媒介,亦是当今社会其它文化的载体,是传统文化振兴之翼。
”
李婉清认为,茶道艺术的诞生,在人生忘我的那一刹那,即所谓的“静照”。
美感的养成在于能空,人的精神能休憩也在于能空。
茶道的艺境便是为了创造这样一个境界,如王国维所追求与描写的本体世界:兹有一物焉,使人超然于利害之外,而忘物与我之关系。
此时也,吾人之心无希望,无恐怖,非复欲我,而但知之我也。
空灵对物象造成距离,使人不沾不滞,物象得以孤立绝缘,“境至静矣,如隔蓬山,思之思之,逐由静见深。
”
“凝神于茶,心入于境”便是心灵与茶合为了一体。
茶,在清香流动中莹然自静,茶道,便是席上的音乐与舞蹈,意味深长叹谓生命的旋律。
心灵的境界照应在茶的世界里,从而,在这里,一切情感都闪烁着智慧的光辉。
在这个世界里,人们可以去感知,去感受,去抒情,去想象,去理解和认识,这时的茶境可以是诗境,亦可以是画意,深情在虚实的艺境中走向了茶的精神世界一心灵的自由和高蹈……
在茶的雅集中
体会美好
稻谷茶文化工作室主人吴国栋老师,是茶美学文化、传统与现代文化雅集推广者。
他带领近六十位学生策划举办了如“终南山·访隐”“觉·禅与瑜伽”、“青城山诗词作法与山野茶雅会”、与韩国天台宗的茶道访问交流等各类雅集。
稻谷茶文化团队有—群温婉悟静的女子,以“品茗、赏器、茶服文化、茶文化课堂、雅集文化、茶文化游学、茶文化推广活动”等形式,进行茶文化学习、修养心性、创造美好时尚品质生活。
走进茶修课堂的女子,就如洗净凡尘,好学精进、永不放弃对美的执着,这些美好的天性常在习茶的每一个微小细节里体现出来。
稻谷茶修师友,相信爱茶的人一定是善良多一点,美好多一点,爱上茶生活,是优雅、健康、现代、时尚生活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