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家傲》《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赏析专项练习
《行路难(其一)》《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阅读练习及答案

一、阅读下面诗歌,回答5-6题。
(5分)[甲]行路难(其一)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乙]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①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②。
蓬莱③文章建安骨④,中间小谢⑤又清发⑥。
俱怀逸兴⑦壮思⑧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⑨弄扁舟⑩。
【注释】①长风:远风,大风。
②酣(hān)高楼:畅饮于高楼。
③蓬莱:此指东汉时藏书之东观。
④建安骨:建安风骨,指建安时期以曹操父子和“建安七子”的诗文创作为代表的文学风格。
⑤小谢:指谢脁(464-499),字玄晖,南朝齐诗人。
后人将他和谢灵运并举,称为大谢,小谢。
这里用以自喻。
⑥清发:指清新秀发的诗风。
发,秀发,诗文俊逸。
⑦逸兴(xìng):飘逸豪放的兴致,多指山水游兴。
⑧壮思:雄心壮志。
⑨散发:不束冠,意谓不做官。
这里是形容狂放不羁。
⑩弄扁(piān)舟:指隐逸于江湖之中。
扁舟,小船。
5.这两首诗的作者都是李白,从诗歌内容我们可以看出,写这两首诗时作者处于____________的处境。
(2分)6.面对相同的处境,甲诗“长风破浪会有时,只挂云帆济沧海”表现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之情;乙诗“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表现了作者_______________之情。
(3分)答案:5.【答案】怀才不遇,仕途坎坷6.【答案】虽然苦闷,但仍相信终有一天会实现理想施展抱负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和远离尘世、归隐江湖的向往。
《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曰》(李白)理解性默写(带答案)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理解性默写1.《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中,表明诗人内心由苦闷转向爽朗的句子是:,。
2.《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中,表现时光易逝,功业未成,精神极其苦闷的句子是:,;,。
3.《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中,运用典故来赞美自己和叔父的才华和抱负的句子是:,。
4.《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中,诗人酒酣抒发感慨的诗句是:,。
5.《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中,比喻事物发展的趋势无法阻挡的句子是:,。
6.《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中,借景抒情,展现诗人豪迈宽大的胸襟的句子是:,。
7.《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中,运用奇特的想象表现了诗人对理想世界的追求的句子是:,。
8.《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中,写诗人面对黑暗现实,愤怒无法斩断的句子是:,。
9.《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中,写诗人眷恋岁月的句子是:,。
10.“舟”是我国古代重要的交通工具,常见于文人的笔下。
如柳宗元“孤舟蓑笠翁”、李清照“兴尽晚回舟”,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中“,。
”11.《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中,最能体现作者旷达、乐观的句子是:,。
12.《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中,运用拟人手法表达自己被时间所抛弃的句子是:,;,。
13.《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中,表现诗人精神极度苦闷而无法解脱的句子是:,。
14.《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中,描写与友人饯别心绪的句子是:,;,。
15.《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中,写诗人远离现实,已摆脱苦闷的句子是:,。
16.《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中,诗人借他人自况并表达对李云与谢公的推崇的句子是:,。
17.《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中,从“,”两句可看出李白最终从饯别所触发的悲伤情绪中走出来,再次找到了那个与众不同的自我,找到了那个豪放与洒脱,旷达与乐观,坦然与自信的自我。
18.《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中,蕴含了“功业莫从就,岁月屡奔迫”的句子是:,;,。
19.《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中,和“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原文及鉴赏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原文及鉴赏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伤心南山秋复春,深锁芳意无人闻。
醉卧吴城多烟雨,挥泪醒来独自存。
远送谢灵运西归,锦书遥寄聊别言。
有情枉尽千万金,凭君山河一回颜。
鉴赏:
这首《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以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为题,抒发出断蓬情绪。
一开头就诉说了几许深沉伤心,“伤心南山秋复春”,这一谐和的画面,表达了作者内心弥漫着的愁苦之情;“深锁芳意无人闻,醉卧吴城多烟雨”,这两句的意境凝重,意味深长,但又不乏温情脉脉,显示出作者对朋友别离的不舍痛楚;“挥泪醒来独自存”更在感伤中表达出了自己孤独而晦暗的心情;“远送谢灵运西归,锦书遥寄聊别言”,这里作者以“谢灵运”、“锦书”这两个象征着友谊的物品象征,表现出了一种坚定的友情,把友情托付给未来;最后“有情枉尽千万金,凭君山河一回颜”,两句诗作者总结出了友情的本质:有情无钱。
此诗表达了作者在谢友之时的深情,情真意切,感慨为之。
八年级下古诗词赏析

1.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营造了萧瑟凄凉的意境,借景言情,烘托游子寂寞凄楚的思乡之情
2.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主旨句)
直抒胸臆,表达游子寂寞凄楚的思乡之情
3."枯藤老树昏鸦"与"小桥流水人家"矛盾吗?为什么?
以乐景写哀情,反衬游子孤寂凄楚的思乡愁绪.
四、《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写出塞外的奇异壮阔风光;反映宋军守军力量薄弱,军情紧急;为下阕抒情作铺垫。
3.揣摩“霜满地”在表达上的作用
景物描写,写边塞夜景的凄寒;在时间上是“长烟落日”的延续;表现了守边将士寒夜戍守的艰辛。
4.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运用细节描写,抒发了将士们壮志难酬、思乡忧国的情怀。
5.衡阳雁去无留意
以南归大雁的径去不留,反衬出边地的荒凉,“无留意”三字衬托出雁去而人却不得回去的情感。
现在用来赞扬无私奉献精神.
3.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运用想象(虚写),设想对方伤感久别的情景,“改”字,见出别离之久,相思之苦,“应觉月光寒”忖度对方的处境和感受,可谓一往情深。
4.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运用典故,表达诗人苦苦相思时的一种愿望。“为探看”充满期待之意。
六、《夜雨寄北》:
1.巴山夜雨涨秋池。
既写出巴山水注秋池的夜雨景象,又表现诗人的愁思之绵绵深重。
“秋”字除了交代季节外,还起到烘托人物心情作用
2.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设想来日重逢,夫妻西窗剪烛夜话的欢乐情景,以此来反衬今夜的孤寂。
眼前遥想异日一如重逢,于时间变迁空间转换中写出悲欢离合,彼此的思念。
3.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原文和赏析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原文和赏析【原文】《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作者:李白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日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注解】:1、秋雁:喻李云。
2、蓬莱文章:这里指李云供职的秘书省。
【韵译】:弃我逝去的昨日已不可挽留,乱我心绪的今日多叫人烦忧。
长风万里吹送秋雁南来时候,对此情景正可开怀酣饮高楼。
你校书蓬莱宫,文有建安风骨,我好比谢,诗歌亦清发隽秀。
我俩都怀逸兴豪情,壮志凌云,想攀登九天,把明月摘揽在手。
抽刀吹断江水,江水更猛奔流,想要举杯消愁,却是愁上加愁。
人生在世,不能活得称心如意,不如明朝散发,驾舟江湖漂流。
【评析】:诗旨在以蓬莱文章比李云,以谢清发自喻。
借送别以赞对方,惜其生不称世。
开首二句,不写叙别,不写楼,却直抒郁结,道出心中烦忧。
三、四句突作转折,从苦闷中转到爽郎壮阔的境界,展开了一幅秋空送雁图。
一“送”,一“酣”,点出了“饯别”的主题。
“蓬莱”四句,赞美对方文章如蓬莱宫幽藏,刚健遒劲,有建安风骨。
又流露自己才能,以谢自比,表达了对高洁理想的追求。
同时也表现了诗人的文艺观。
末四句抒写感慨,理想与现实不可调和,不免烦忧苦闷,只好在“弄扁舟”中去寻求寄托。
思想感情瞬息万变,艺术结构腾挪跌宕,起落无端,断续无迹,深刻地表现了诗人矛盾的心情。
语言豪放自然,音律和谐统一。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句,是千百年来描摹愁绪的名言,众口交赞。
【赏析转化】写赏析文章就是把我们对古诗词的鉴赏成果用文字表达出来,这种题型,既考阅读,又考写作,因此很为命题者所青睐。
写赏析文章,首先遇到的一个问题是从哪里切入。
这要看试题的指向。
如果试题有明确的要求,就按照它的要求去写。
例如,上海高考语文试卷,要求就明朝诗人杜庠《赤壁》一诗中“荒矶鸥鸟满烟芜”这一句,结合全诗写一段鉴赏文字。
苏教版八年级下册诗词赏析温习题

八年级下册诗词赏析温习题一、《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碰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活着不称意,明代散发弄扁舟。
一、诗中点名饯别季节的是字,点名饯别地址的是。
诗开头两句展示了诗歌的基调是。
二、李白《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诗中运用历史典故表达李云和自己才能的两句诗是:,。
3、李白《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诗中以比喻写愁的哪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如何的情感?4、<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中表达作者怀才不遇极度忧愁的句子是哪句?表达了作者如何的思想情感?二、《渔家傲》范仲淹塞下秋来风光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1.词的上片间接点明季节的词语是“”(限2个字)。
2.该词是范仲淹驻守西北边防时所作。
词的上阕写,下阕写,笔力雄健,情感沉郁。
3、下面对《渔家傲》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词的上片描述词人身临目见的景物,下片直接抒发作者对朝廷腐朽、软弱的不满。
B、“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是揭露词人和征人们的矛盾心理:思乡而不能回。
因为尚未达到建建功业、勒石燕然的目的。
C、“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指士兵久戍不归,悲伤落泪,使白发的将军无计可施。
D、全词意境豪放、壮阔,形象鲜明、生动。
4、下面对这首词的理解,不适当的一项是:()A.“塞下秋来风光异”中的“异”字,写出了边塞秋季的景物与江南一带不同。
B.“千嶂里”中的“千嶂”是指很多像壁障一样并列的山峰。
C.“浊酒一杯家万里”形象地写出了防守边关的将士们的思乡之情。
D.“羌管悠悠霜满地”写出了边关虽酷寒,但有羌管鸣奏,生活并非艰苦。
5.这首词的上、下阕别离以什么表达方式为主?全词表达了作者如何的思想情感?六、“千障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写出了塞外如何的景色?试加亦描述。
苏教版八年级上语文古诗词赏析整理

苏教版八年级上语文古诗词整理一、《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唐)李白弃我去者,昨日之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1比喻事物发展的趋势无法阻挡或者说明人的思想感情是日无法斩断(诗人面对黑暗现实所激起的愤怒,似水难断的愁思)的诗句是(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2眷恋岁月飞逝难留的句子是(弃我去者,昨日之不可留。
)3感叹人生的烦恼的诗句是(乱我心者,今日之多烦忧。
)4李白在行路难中最能表现他面对挫折积极向上,对理想执着追求的诗句是(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但是与之相反的是,《宣州谢楼饯别校书叔云》中(“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却又表现出他面对困难消极避世的思想。
5诗中最具忧愁、苦闷之意的名句是(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二、《渔家傲》(北宋)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与“衡阳燕去无留意”想照应,写将士们因为没有建功立业,击败敌人而无法回家的句子是(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2抒发征戍难归的无奈和对家乡的眷念之情(表达主旨)的诗句是(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3上阕写了哪些景,有何作用?(一是大雁南飞,二是边声四起,三是孤城落日。
“雁去””边声””长烟””落日””孤城”,渲染出西北边地的荒漠、凄凉,和边塞将士时刻御敌的情况。
也暗示将士们的思乡之情。
)4“将军白发征夫泪”表达将士们什么样的感情?(抒发壮志难酬的感慨和思乡忧国的情怀。
)5主题:这首词是范仲淹在西北军中所作,表现他(决心守边御敌的英雄气概),同时也反映(守边战士的思乡之情)。
6“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写出了塞外怎样的景致?(群山连绵,炊烟袅袅,夕阳西下,一座孤城,表现了边塞的悲凉。
《渔家傲》《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赏析专项练习

苏教版八下语文诗歌赏析专项练习一、《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一)阅读诗歌《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回答问题1、李白,字,号,是我国朝著名的诗人,文学史上誉为“”。
2、《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是一首送别诗。
写送别情景的诗句是,。
3、在南朝宋代诗人中,“大谢”指,“小谢”指。
4、“建安骨”又称,指东汉末年建安时代以、、三父子为首的作家群的诗文风格。
5、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一、二两句蕴含了作者对时光飞逝,功业难成的精神苦闷,也饱含着诗人对污浊的政治现实的感受。
B、三、四两句读者面前展现出一幅壮阔明朗的万里秋空图画,也展示出诗人豪迈阔大的胸襟。
C、五、六两句,上句赞美李云的风格刚健,下句自比小谢,流露出对自己才能的自信。
D、最后两句写作者在精神上遭受重压之后,放弃对进步理想的追求,显示出逃避现实的消极色彩。
6、简要谈谈你对“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一句的理解和看法。
答案:1.太白青莲居士唐浪漫主义诗仙;2.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3、谢灵运谢眺;4、建安风骨曹操曹丕曹植刚健清新;5、D6、表明作者对现实的不满,从而寄情山水,超脱尘世的豁达胸襟,但也表现了作者逃避现实的消极悲观的思想。
(二)对《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李白的一位官为校书郎的族叔李云将要离去,李白为饯别行人而写成此诗。
诗中不直言离别,而是重笔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牢骚、愤懑。
B、此诗开头两句展示了这首诗的基调,但并没延续着写烦说忧,而是展现出另一番天地。
其中三、四句写春季天高气爽,万里长风中雁群高飞,面对着这样开阔的景致,可以在高楼上把盏痛饮。
C、结尾两句说在这个社会里理想不能实现,诗人将解除烦忧、获取自由的希望寄托在明朝,这虽是一个渺茫的幻想,但表现了他那不甘沉沦的、豁达乐观的精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八下语文诗歌赏析专项练习一、《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一)阅读诗歌《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回答问题1、李白,字,号,是我国朝著名的诗人,文学史上誉为“”。
2、《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是一首送别诗。
写送别情景的诗句是,。
3、在南朝宋代诗人中,“大谢”指,“小谢”指。
4、“建安骨”又称,指东汉末年建安时代以、、三父子为首的作家群的诗文风格。
5、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一、二两句蕴含了作者对时光飞逝,功业难成的精神苦闷,也饱含着诗人对污浊的政治现实的感受。
B、三、四两句读者面前展现出一幅壮阔明朗的万里秋空图画,也展示出诗人豪迈阔大的胸襟。
C、五、六两句,上句赞美李云的风格刚健,下句自比小谢,流露出对自己才能的自信。
D、最后两句写作者在精神上遭受重压之后,放弃对进步理想的追求,显示出逃避现实的消极色彩。
6、简要谈谈你对“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一句的理解和看法。
答案:1.太白青莲居士唐浪漫主义诗仙;2.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3、谢灵运谢眺;4、建安风骨曹操曹丕曹植刚健清新;5、D6、表明作者对现实的不满,从而寄情山水,超脱尘世的豁达胸襟,但也表现了作者逃避现实的消极悲观的思想。
(二)对《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李白的一位官为校书郎的族叔李云将要离去,李白为饯别行人而写成此诗。
诗中不直言离别,而是重笔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牢骚、愤懑。
B、此诗开头两句展示了这首诗的基调,但并没延续着写烦说忧,而是展现出另一番天地。
其中三、四句写春季天高气爽,万里长风中雁群高飞,面对着这样开阔的景致,可以在高楼上把盏痛饮。
C、结尾两句说在这个社会里理想不能实现,诗人将解除烦忧、获取自由的希望寄托在明朝,这虽是一个渺茫的幻想,但表现了他那不甘沉沦的、豁达乐观的精神。
D、此诗开头两句用散文句法表达内心浓重的烦忧,诗的中间部分起伏跌宕,开阖变化,充分体现了诗人内心有无法解开的烦忧之结。
(三)阅读诗歌《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回答问题1.诗人在这首诗中表达的思想核心是一个字:___________。
2.将开头两句诗翻译成现代汉语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开头两句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诗人在此诗中运用了比喻的方法,请举一例说说其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诗的最后两句表现出了诗人消极的态度,对此,你如何认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愁2.“昨日”那些时日弃我而去,不能挽留;现在的时日扰乱着我的心,使我有许多烦忧3.显示出诗人郁结之深,忧愤之烈,心绪之乱。
4.示例一:逸兴、壮思本来很不容易说清,而诗人用“欲上青天揽明月”这一比喻很形象,很具体,使人容易理解。
示例二:诗人用“抽刀断水”比喻“举杯销愁”,使人更强烈地感受到了诗人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不可调和,内心更加忧愁苦闷的心情。
5.李白的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在当时的条件下是无法解决的。
因此,他总是陷于“不称意”的苦闷中。
而且,只能找到“散发弄扁舟”这样一条摆脱苦闷的出路。
这样做不免有些消极,但是他这样做也是在表示对恶势力的不屈服,表示与现实社会的决绝。
【链接中考】(2008江苏泰州中考题)阅读李白的《秋登宣城谢朓北楼①》,完成下列三题。
(6分)江城②如画里,山晚望晴空。
两水③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注]①谢朓,是李白很佩服的南齐杰出诗人。
谢朓北楼,即谢朓楼,为谢朓任宣城太守时所建,是宣城的登览胜地。
这首诗作于天宝十三年(754),李白在长安为权贵所排挤,弃官而去,政治失意,漂泊流荡。
②这里的“江城”,泛指水边的城。
③“两水”,指句溪和宛溪,“两水夹明镜”,是指两水绕城,水如明镜。
(1)这首诗中,最能体现秋天特点的句子是: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1分)(2)联系学过的《宣州谢跳楼饯别校书叔云》,说说尾联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简析】这一题主要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第一题是对写景句的理解,这一题相对较为简单;第二题是对思想感情的领悟,解题时就可以结合注释①提供的写作背景,联系前面的写景句和学过的《宣州谢跳楼饯别校书叔云》所蕴含的情感,揣摩出诗歌的思想感情。
对内容的理解一般以主观题为主,因此需要同学们掌握一定的方法,多练习,多思考。
【参考答案】(1)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2)诗人政治欠意的苦闷与寂寞之情。
诗人找不到出路,只得寄情山水缅怀古人,这种复杂的情感却无人理解。
(本题2分,答“苦闷”、“愁闷”、“郁闷”或“寂寞”、“孤寂”、“寂寥”给1分,答“寄情山水,缅怀古人,复杂的情感无人理解”或“无人理解其思想情感”再给l分。
)二、《渔家傲》(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一)阅读诗歌《渔家傲》,回答问题1、该词是范仲淹驻守西北边防时所作。
词的上阕写,下阕写,笔力雄健,感情沉郁。
2、“千障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写出了塞外怎样的景致?试加亦描述。
3、选出对《渔家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A.这首词是作者边地生活经历的概括,反映了边塞生活的艰苦,表达了他的怀乡思亲的心绪。
B.边塞风光在作者笔下苍凉悲壮。
“衡阳雁去无留意”以南归大雁的径去不留,反衬出边地的荒凉,这是托物寄兴。
“四面边声连角起”一句,从视觉上进一步加深悲凉的感受。
至“千嶂里”两句,又从听觉上把整个塞上荒僻的情景生动形象地描画出来,使读者如身临其境。
C.“浊酒一杯家万里”,由写人的生活细节转入人物内心的刻画。
“家万里”归去已不易,“燕然未勒”归去更无望。
真是“举杯消愁愁更愁”。
D.“不寐”又紧密地把上景下情联系在一起。
“羌管悠悠”是“不寐”时之所闻;“霜满地”是“不寐”时之所见。
内情外景达到了水乳交融的艺术境界。
4、“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这一句的意思是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答案:1、塞下秋景、守边将士思乡报国之情2、群山连绵,炊烟袅袅,夕阳西下,一座孤城,异常荒凉3、B4、此时此刻,驻守在边关重镇、满怀乡愁的将士们个个难以入睡,将军整日操劳,白发染白了双鬓;久征在外的士兵们艰苦异常,止不住悄悄地流泪。
抒发了将士们壮志难酬、思乡忧国的情怀。
(言之成理即可)评分:本题2分,答对一个方面得1分,意思对即可。
(二)根据课文填充。
(1)上片以“”字统领,描写了“”、“”“”三幅边塞特有的景色,点明了战事吃紧、戒备森严的特殊背景。
(答:异衡阳雁去四面边声长烟落日孤城闭)(2)下片,二句,揭示全词的核心内容,表达了词人和“征夫”的矛盾心理。
(答: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3)“”是引发征人愁思的直接原因,“”是“归无计”的心理外现。
词的意境悲凉、壮阔,真切感人。
(答:羌管悠悠霜满地将军白发征夫泪)(三)阅读下面古诗《渔家傲》,按要求回答问题。
1、作者是北宋时期的范仲淹,政治家、文学家,我们还学过他的文章是《岳阳楼记》。
2、这首词的上片渲染出西北边地的荒漠,暗示出将士们的思念家乡之情;下片着重写边关将士生活的艰辛以及思乡报国的感情。
3、由“长烟落日孤城闭”你会联想到王维《使至塞上》中的“大漠古烟直,长河落日圆”。
另外再写出与“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意境相近的一句唐诗:(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4、请谈谈你对“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一句的理解。
答:表现了作者壮志难酬、思念家乡的感情。
5、这首词的上片写景为主,着力渲染边塞景色的奇特,尤其是一个“异”字表现了边陲之地的孤寂、荒凉;下片以抒情为主,其中“燕然未勒归无计”一句表达了戍边将士的爱国情怀。
而“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一句则表达了戍边将士的思乡的苦闷的矛盾心理。
(2分)6、用“/”划出下面诗句的诵读节奏。
(1分)长烟/ 落日/ 孤城闭或长烟/落日/孤城/闭7、诵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C )A、浊酒/一杯/家/万里B、燕然/未勒/归/无计C、羌管/悠悠/霜满/地D、将军/白发/征夫/泪8.赏析有误的一项是(D)A、这首词写出了我国北方秋季的景物特点,从词中的“塞下”“霜”等词语可以看出。
B、“衡阳雁去无留意”是说“大雁向衡阳飞去”,而不是“大雁从衡阳飞走了”。
C、这首词既表达了将士的爱国之心,又流露出思念亲人和家乡的感情。
D、这首词感情悲壮而消极,表达了鲜明的反战、厌战情绪。
9.试分析评价“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答:守边将士思念家乡亲人是人之常情,这两句诗写出了边塞军人的内心情感,真实合理。
但抗敌大功尚未完成,回家的事也就不能去计议了,这突出表现了他们以天下为先、以国事为重的胸襟。
10、古代诗词中有很多描写风光的诗句,其中既有写江南美景的,也有写北国风光的。
请写出一个表现西北风光的名句,并谈谈你的理解。
诗句:理解分析:答案略。
(四)赏析范仲淹的《渔家傲》并答题。
1、词的上片写景,以“异”字统领以下背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既渲染了西北边地的荒漠,又暗示出将士们的思乡之情。
2、词的下片抒情,“”一句诗就强烈抒发出将士们壮志难酬的感慨和思乡忧国的情怀。
3、对这首词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词的上阙写的是“落日孤城”的边塞景象。
B.词的下闻表现了将士们在艰苦抗敌的同时怀念家乡的心情。
C.“人不寐”三字突出地反映当时孤城危急的战况。
D.这首词基调悲壮,意境开阔,风格和“苏辛”相似。
4、发挥想象,用一段话来表现“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的景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