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麻痹症week1,2
小儿麻痹症的早期症状 竟然是这样

小儿麻痹症的早期症状竟然是这样小儿麻痹症的早期症状都有哪些?这一问题大多数家长们并不是很清楚,其实小儿麻痹的症状是分5个阶段的,每个阶段的临床表现都是不同的。
小儿麻痹症的早期也就是前驱期的症状主要为发热、食欲不振等。
小儿麻痹症的临床表现:人类感染后,潜伏期为5~14天,绝大多数(95%)表现为不显性感染,部分表现为顿挫型或无瘫痪型,仅少数发生瘫痪。
1.前驱期主要症状为发热、食欲不振、多汗、烦躁和全身感觉过敏;亦可见恶心、呕吐、头痛、咽喉痛、便秘、弥漫性腹痛、鼻炎、咳嗽、咽渗出物、腹泻等,持续1~4天。
若病情不发展,即为顿挫型。
2.瘫痪前期前驱期热退后1~6天,体温再度升高,形成双峰热型。
头痛、恶心、呕吐加剧,全身肌肉疼痛,以颈背及四肢肌痛为甚,感觉过敏,不愿他人抚抱。
勉强使其坐起时,则以双手向后支撑,呈“三脚架征(tripod sign)”此期脑脊液大多有改变。
若病程止于此期,为无瘫痪型。
3.瘫痪期自瘫痪前期的3~4天开始,多在体温开始下降时出现瘫痪,逐渐加重,体温退至正常后,瘫痪停止发展,无感觉障碍。
可分以下几型:(1)脊髓型:肢体出现迟缓性瘫痪,分布不对称,下肢及大肌群较上肢及小肌群更易受累,腱反射消失,感觉存在。
尚可累及颈背肌、膈肌、肋间肌,出现竖头困难和呼吸运动障碍、矛盾呼吸;累及腹肌、膀胱肌,则出现尿潴留、便秘和大小便失禁。
(2)延髓型:又称脑干型或球型。
病变累及脑神经的运动神经核及延髓的呼吸、循环中枢。
占瘫痪型的5%~10%,呼吸中枢受累时可出现呼吸不规则、节律不整和异常呼吸;血管运动中枢受累时可有血压和脉率的变化。
脑神经受损时出现相应的神经麻痹症状和体征。
(3)脑型:较少见,表现为高热、躁动、惊厥或嗜睡、昏迷和肢体强直性瘫痪。
(4)混合型:以上几型同时存在,以脊髓型和延髓型并存多见,常有肢体瘫痪和呼吸受累。
4.恢复期瘫痪后1~2周,病肌开始恢复,自肢体远端开始。
一般病例8个月可完全恢复,严重者需6~8个月甚至更长。
小儿麻痹症

脊髓灰质炎脊髓灰质炎(poliomyelitis)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所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好发于儿童,通过粪便和咽部分泌物传播。
感染后绝大多数无症状。
有症状者大部分表现为发热、上呼吸道炎、肢体疼痛、头痛等症状,随之出现肢体瘫痪。
故又称为“小儿麻痹症”。
根据埃及木乃伊的尸骨推断,本病在公元1400 年以前即已存在。
我国在明、清两代的医学记载中,可以看到类似本病的记载,称为“小儿惊瘫”。
1908 年Landsteiner 与Popper 首次将患者脊髓接种猴子成功获得感染。
1949年Enders 等成功地用人胚细胞培养脊髓灰质炎病毒并加以传代。
1953年Salk发现接种甲醛溶液(福尔马林)灭活疫苗可预防本病,并在1955 年获得推广,使本病发病率显著下降,被誉为本世纪医学科学一大成就。
1960年开始使用Sabin 等发明的减毒活疫苗后,本病在世界许多地区受到控制。
1.传染源人是脊髓灰质炎唯一的传染源,由于隐性感染者可以60~6000倍于有症状者,因而无症状的带病毒者是最重要的传染源。
在流行季节,从2%~3%儿童的粪便中可分离出脊髓灰质炎病毒。
人感染后,从咽部检出病毒的时间为10~14 天,从粪便中检出病毒时间平均为2~4 周,最长为123 天。
患者的传染性以发病后7~10 天为最高。
2.传播途径本病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而日常生活接触是主要传播方式,被污染的手、食物、各种用具和玩具都可传播本病。
在家庭内、托儿所、学校内很容易传播本病。
虽然在苍蝇和污水中都曾分离出病毒,但消灭苍蝇并不影响本病发病率。
水型和食物型暴发流行亦罕见。
本病亦可通过空气飞沫而传播。
3.人群易感性和免疫力体液免疫在本病中起重要作用。
机体感染脊髓灰质炎病毒后在肠内可产生局部IgA 抗体,在血清中出现有保护性的中和抗体,并可维持终身。
当患者出现神经系统症状时,由于病毒已在单核巨噬细胞系统中复制,刺激免疫器官,产生免疫反应,故在血中即可检出中和抗体,在病程2~3 周达高峰,1~2 年后下降4 倍,然后保持终身。
小儿麻痹的早期症状,看完这些要警惕了!

小儿麻痹的早期症状,看完这些要警惕了!
当小孩子出现身体发热等轻微症状的时候,很多没有经验的父母不会警惕起来,觉得孩子不会有什么大事的,但这有可能是小儿麻痹的早期症状,所以要尽早送孩子去检查。
1、前驱期小儿麻痹症的表现有发热、乏力、全身不适、上呼吸道感染及胃肠炎症状,持续1~4天。
2、瘫痪前期可在前驱期表现消失后1~6天再次发热(双峰热),而至本期,或由前驱期直接进入,或以本期直接起病,有高热、剧烈头痛、呕吐、颈强直、克氏征阳性等,同时小儿麻痹症的表现常有全身肌肉疼痛、多汗等。
3、瘫痪期多于病程2~7日,体温开始下降时出现瘫痪并逐渐加重,至体温正常后停止。
瘫痪有以下几类:①脊髓型:最常见,呈不对称弛缓性瘫痪,多为下肢,其次上肢,颈背肌、隔肌、
胁间肌亦可瘫痪,近端大肌群较远端小肌群瘫痪出现早且重,感觉多不受影响。
这些都是常见的小儿麻痹症的表现。
4、麻痹症起先是发烧、头疼、腹泻、呕吐和全身不舒服,家长往往认为是伤风感冒,或是消化不良。
经过1-4天以后退烧,退烧几天以后,再次发烧,而且比第一次还高。
突出的表现是知觉过敏样疼痛,不让别人触摸,同时伴有脸红、头痛、喉咙痛、呕吐、多汗,接着出现嗜睡等症状。
经过3-7天以后出现麻痹,常见的部位是下肢。
麻痹出现后1周,如果不继续发展,则可以逐渐恢复。
小儿麻痹症

小儿麻痹症文章目录*一、小儿麻痹症的概述*二、小儿麻痹症的典型症状*三、小儿麻痹症的病因病机*四、小儿麻痹症的检查诊断鉴别方法*五、小儿麻痹症的并发症*六、小儿麻痹症的防治方案小儿麻痹症的概述1、定义脊髓灰质炎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严重危害儿童健康的急性传染病,脊髓灰质炎病毒为嗜神经病毒,主要侵犯中枢神经系统的运动神经细胞,以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损害为主。
患者多为1~6岁儿童,主要症状是发热,全身不适,严重时肢体疼痛,发生分布不规则和轻重不等的弛缓性瘫痪,俗称小儿麻痹症。
脊髓灰质炎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包括程度很轻的非特异性病变,无菌性脑膜炎(非瘫痪性脊髓灰质炎)和各种肌群的弛缓性无力(瘫痪性脊髓灰质炎)。
脊髓灰质炎患者,由于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受损,与之有关的肌肉失去了神经的调节作用而发生萎缩,同时皮下脂肪,肌腱及骨骼也萎缩,使整个机体变细。
2、别称脊髓灰质炎3、发病部位全身4、传染性有传染性5、高发人群1~6岁儿童6、科室感染科、儿科小儿麻痹症的典型症状1、小儿麻痹症的典型症状小儿或青年发热,出现不对称的弛缓性肢体瘫痪或延髓麻痹而无感觉障碍者,经常几乎都是脊髓灰质炎,不过也可能由柯萨奇病毒和某些埃可病毒和肠病毒71型引起的。
脊髓损害以腰段颈椎为主。
脑干或大脑也可被侵袭。
神经原受毁坏,瘫痪不能恢复;如充血水肿挤压可不同程度或完全恢复。
瘫痪特点是弛缓性、双侧不对称,不按周围神经干支配区分布,不伴感觉障碍非均衡性。
起病可缓可急,主要表现为发热,一般在38℃~39℃之间,伴多汗,并有咳嗽、流涕等上呼吸道炎症现象,经过2~3天体温可恢复正常。
1~6天后,再次发热,与第一次发热形成两次发热高峰,即“双相热型”。
这是脊髓灰质炎发热的特殊热型,凭此可与感冒相鉴别。
随后,逐渐出现肌肉疼痛、知觉过敏、项背强直,以至出现肢体瘫痪等典型症状。
2、小儿麻痹症的分类临床表型差异很大,有两种基本类型:轻型(顿挫型)和重型(瘫痪型或非瘫痪型)。
小儿麻痹症状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小儿麻痹症状
导语:小儿麻痹是威胁到很多婴幼儿健康成长的一种问题,而且现在在生活当中越来越多的新生儿会出现这种现象,如果得不到很好的缓解和治疗,那么对
小儿麻痹是威胁到很多婴幼儿健康成长的一种问题,而且现在在生活当中越来越多的新生儿会出现这种现象,如果得不到很好的缓解和治疗,那么对于他今后的一个健康成长都会带来不利的伤害,所以说对于小儿麻痹的一个预防工作,是所有家长们都不能够忽视的下面就去了解这是小儿麻痹症状的一个表现,
在照顾小孩子的时候家长对于这些问题都不能够轻易的去忽视,只要你尽早的发现孩子出现的异常问题,才可以帮助他们去解决,这样子在一定程度上才能够降低因为小儿麻痹给孩子一生带来影响。
儿麻痹症乃是由小儿麻痹症病毒引起的急性疾病。
病毒有三种型,即1,2,3型。
潜伏期是由五至三十五天,但通常是七至十四天,尤以有瘫痪症状的病例。
病者可有轻微症状如发烧、头痛、喉痛、呕吐、肚泻、或便秘。
小部份会出现肌肉疼痛,和四肢及面部的肌肉无力。
呼吸和进食功能可能受到影响,因而威胁生命。
脊髓灰质炎俗称小儿麻痹症,该病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
病毒主要由饮食污染或飞沫传播,损害部位为脊髓前角的运动神经元(下运动神经元)。
表现为在瘫痪前期发热3-4天后或体温下降后出现瘫痪,可为脊髓型、延髓型、脑炎型或混合型。
经过1-2周进入恢复期,病肌复元,或形成持久性麻痹后遗病.
以上就是小儿麻痹的症状介绍,希望通过这些介绍之后大家可以更加全面的去认识这种问题,这样子在生活当中当发现孩子出现类似的。
婴幼儿小儿麻痹症状分析

婴幼儿小儿麻痹症状分析婴幼儿小儿麻痹症状,也被称为小儿麻痹症,是一种常见的儿童疾病。
它主要由肠道病毒引起,通常在夏秋季节流行。
小儿麻痹症的主要症状是肌肉无力和麻痹,严重的情况下甚至可能导致呼吸肌麻痹。
在本文中,我们将对婴幼儿小儿麻痹症状进行详细分析,以便更好地了解这一疾病。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小儿麻痹症的传播途径。
小儿麻痹症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当感染者咳嗽、打喷嚏或说话时,病毒会通过空气中的飞沫传播给其他人。
此外,接触感染也是一种传播途径,当一个人接触到感染者的体液,如唾液、粪便或尿液时,也有可能感染上小儿麻痹症。
小儿麻痹症的症状通常在感染后的7到14天内出现。
最常见的症状是肢体无力,特别是下肢。
患儿可能会出现站立或行走困难,甚至无法站立。
此外,他们的手臂和躯干肌肉也可能受到影响,导致握力减弱或无力。
有些患儿可能会出现颈部和面部肌肉无力的症状,这可能会导致呼吸和吞咽困难。
除了肌肉无力和麻痹,小儿麻痹症还可能引起其他一些症状。
例如,患儿可能会出现发热、头痛、咳嗽和喉咙痛等感冒症状。
有些患儿可能会出现腹痛、呕吐和腹泻等胃肠道症状。
此外,一些患儿可能会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如疲劳、失眠、焦虑和抑郁等。
在诊断小儿麻痹症时,医生通常会根据患儿的症状和体征进行评估。
他们可能会进行神经系统检查,以评估肌肉力量和反射。
此外,医生还可能会进行实验室检查,如脑脊液分析和病毒检测,以确认诊断。
治疗小儿麻痹症的方法通常是支持性治疗,旨在减轻症状和促进康复。
这包括休息、保持适当的水分摄入、使用退热药物来缓解发热等。
对于严重病例,可能需要住院治疗,以监测呼吸和心脏功能,并提供支持性护理。
预防小儿麻痹症的最有效方法是接种疫苗。
小儿麻痹症疫苗通常与其他疫苗一起在儿童接种计划中提供。
接种疫苗可以帮助儿童建立免疫力,减少感染的风险。
尽管小儿麻痹症是一种常见的儿童疾病,但大多数患儿的预后是良好的。
他们通常会在数周或数月内康复,并恢复正常的肌肉功能。
小儿麻痹症,小儿麻痹症的症状,小儿麻痹症治疗【专业知识】

小儿麻痹症,小儿麻痹症的症状,小儿麻痹症治疗【专业知识】疾病简介小儿麻痹症又称脊髓灰质炎(poliomyelitis,以下简称polio),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
流行时以隐匿感染和无瘫痪病例为多,儿童发病较成人为高,普种疫苗前尤以婴幼儿患病为多,故称小儿麻痹症(Infantile paralysis)。
临床表现主要有发热、咽痛和肢体疼痛,部分病人可发生弛缓性麻痹。
其主要病变在脊髓灰质,损害严重者可有瘫痪后遗症。
自50年代末普遍采用疫苗预防本病后,其发病率已大大下降,天花于70年代被消灭后,小儿麻痹症已定为本世纪末下一个被消灭的目标。
疾病病因一、易感人群1~5岁小儿发病者最多,4个月以下婴儿很少得病,近年来小儿普遍服用疫苗,机体感染脊髓灰质炎病毒后,血清中最早出现特异性IgM,2周后出现IgG和IgA。
保护性中和抗体,可维持终身。
病后对同型病毒有持久免疫力,二次发病者罕见。
二、传染源人类是脊髓灰质炎唯一的传染源,患者自潜伏期末可以从鼻咽分泌物中排毒,粪便的排毒期自发病前10日至病后4周,少数可达4月。
无症状带病毒者是最重要的传染源。
三、传播途径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而日常生活接触是主要传播方式,被污染的手、食物、用品、衣物、玩具都可传播本病。
少数情况下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
五、其他遍及全世界,多见于温带。
散发式流行,夏秋季发病率最高,热带和亚热带和发病率在各季节无显著差别。
过去流行以Ⅰ型病毒为主,Ⅲ型最少。
大规模服用疫苗后,Ⅰ型病毒减少,ⅡⅢ型相对增多。
5、病原知识脊髓灰质炎病毒属于小核糖核酸病毒科、肠道病毒属。
大量存在于患者的脊髓和脑部,在鼻咽部、肠道粘膜与淋巴结内亦可查到,按其抗原性不同,可分为Ⅰ、Ⅱ、Ⅲ3个血清型,型间偶有交叉免疫。
病毒可用人胚肾、人胚肿、猴肾及Hela细胞等培养。
耐寒,低温(-70℃)可保存活力达8年之久,在水中,粪便和牛奶中生存数月,在4℃冰箱中可保存数周,但对干燥很敏感,故不宜用冷冻干燥法保存。
谈谈小儿麻痹症

谈谈小儿麻痹症
作者:麻洁
来源:《现代养生·下半月版》 2013年第4期
麻洁
脊髓灰质炎俗称小儿麻痹症,是一种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急性病症。
该病毒一般经由粪-口途径传播,也可通过受粪便污染了的食品及奶传播,但目前并无证据证实疾病可由昆虫传播。
脊髓灰质炎病毒分为I、Ⅱ、Ⅲ型,潜伏期是由五至三十五天,以七至十四天最为常见。
被病毒感染的患儿通常在瘫痪前期出现发热症状,3-4天体温下降后出现瘫痪。
一般经过1-2周的时间进入恢复期,病肌复元或形成持久性麻痹的后遗症。
一般来讲,临床上小儿麻痹引起的伤残比死亡更普遍。
小儿麻痹后遗症则是一种严重的致残性疾病,往往会造成患儿的肢体终生残疾,进而影响患儿的生活、生长和发育,同时还为小儿生活自理、学习以及进入社会造成了严重障碍,使患儿的身心各方面都受到了打击。
小儿麻痹症的治疗应从患儿的全面障碍和需要来人手,以帮助他们得到全面的康复,即不仅身体而且精神和社会生活都应得到相应的康复照顾和治疗,使他们和健康人一样生活、学习和工作。
全面康复一般包括医疗康复、教育康复、职业康复和社会康复等。
小儿麻痹疫苗是预防小儿麻痹症的有效途径,其有效性可达百份之九十以上。
疫苗可分为口服及注射两种,一般从婴儿期便开始接受预防接种。
小儿麻痹疫苗最基本要接受三剂,以四剂为最佳,在流行区域可能需要更多次,以保证预防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星期天,我在家有些闲空时,常常站在窗前看看街上的行人。
兴高采烈的孩子们手挽着手走着,红领巾随风飘摆。
看到他们我就想起我童年的一段苦难经历。
我出生在X 国。
我刚刚学走路就突然得了小儿麻痹症,双腿失去了知觉。
父母卖了家里的几件东西把我送进医院,希望能治好我的病。
但是治疗无效。
大夫宣称我要终身残废。
【2】我幼小的时候,母亲背着我。
但是等我渐渐长大了,我对自己的不幸越来越感到难过。
不知多少次我对母亲说:“妈妈,我要走路,让我站起来吧。
”这使我母亲十分伤心。
虽然我还小,可是我老是想:“要是能走路,那该多快活,那怕走一次,甚至一步也好。
【3】当时这是我的唯一愿望。
这个愿望真让我父母的心都碎了。
我的父母根本没钱,可是仍然想办法把我送到每一家有名的医院。
可是得到的回答到处都一样--我的病是治不好的。
【4】我的生活就是这样一年一年地熬着。
但我始终没有放弃能治愈的希望。
等我长大一点,我产生了一种想法--我是中国人,我的病准能在中国治好。
我不断地要求父母带我回国。
我十岁那年,全家回到了我日夜想念的祖国。
当我被放在祖国的温暖的土地上,我的兴奋和喜悦是难以言表的。
可我是个残废,不能在祖国的土地上站着。
难以忍受的痛苦压在心头。
【5】不久我就被送往一家儿童医院。
几位医生对我进行了彻底的检查。
我记不得他们检查了多长时间。
我用颤抖的声音对他们说:“治治我吧,让我站起来吧。
”这时我脑海里浮现出一串串痛苦的回忆。
我回忆起在X国几次被送到医院去的情景。
检查完毕了。
一位老医生笑着对我说:“我看你还能走路,最好你现在就住院吧。
”我简直不能相信自己的耳朵。
我有生以来第一次落下欢乐的眼泪。
【6】几天以后,我的腿动了手术。
医生和护士就象照顾自己的女儿和妹妹一样照顾我。
那位老医生每天来到我的床边问我感觉怎样,胃口好不好。
又过了十几天,我的腿开始变得温暖起来。
为了使我尽快地恢复功能,医院为我进行了中西医会诊。
除了打针和吃药外,医生们还为我针灸和按摩。
三个月后,我已能平稳地站在地上,但是仍不能迈步。
护士们为我特制了一双鞋。
她们帮我穿上,扶我站起来。
几位年轻的护士每天不厌其烦地带我到花园,扶我练习走路。
花园里百花盛开,阳光灿烂。
每当来到这里,我的心里就说不出的高兴。
一天,我突然觉得我的腿能独立走动,一步,又一步!我不由得高兴得喊出来:“我能走了,我的腿能走了。
”从那天开始,我坚持独立行走。
【7】X国的医学很先进,但没能治好我的病。
我在X国生活了十年也没能在该国的土
地上走过一步。
如今我已能在祖国的土地上阔步而行。
是祖国的亲人使我获得了充满幸福和希望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