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小学语文 第27课 海的女儿 公开课教学反思
【新】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27 海的女儿教学反思1.docx

《27 海的女儿》教学反思《海的女儿》是个经典童话,童话对小学生来说有着巨大的吸引力。
《海的女儿》是一个美得让人心碎的故事。
心爱的人近在咫尺,却又远在天涯。
小人鱼本可以理所当然地赢回属于自己的爱恋,却又不得不为了他人的幸福而牺牲自己,她令人心伤的远逝成为人类心灵净化的经典。
每一次读《海的女儿》,都是一次心灵的净化;这一次讲《海的女儿》,却是我心灵的锤炼。
1.教学效果(思效)。
孩子们对这个故事很感兴趣,文本的语言比较通俗易懂,孩子们很容易就能理解文章的内容。
我决定采用正反两方辩论的方式展开教学,让孩子们在激烈的辩论中完成对本课深层含义的挖掘。
于是,我精心设计了这样的环节:小人鱼在追求幸福的过程中,承受了那么多的痛苦可最后却变成了泡沫,你认为她是成功的吗?没想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班级辩论的气氛浓郁。
有的说,她是幸福的,因为她敢于追求自己的爱情。
还有的说,我认为她是不幸的,她为了王子牺牲了那么多,王子却娶了别人。
有的说,我认为她是幸福的,虽然王子没娶她,但是文中说王子已经越来越喜欢小人鱼了,这个是最重要的。
竟然还有人说,爱就是付出,小人鱼虽然变成了泡沫,可王子的幸福就是她的幸福。
教室里热闹极了,下课的铃声已响,可孩子们丝毫没有停止的想法。
他们你一言我一语地抒发着自己对幸福的理解。
2.教学收获(思得)。
这堂课比较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注重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使之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课堂上,听孩子辩论,我微笑着,频频点头。
让我欣喜的是,我的宝贝们真的长大了,小人鱼带给他们的喜怒哀乐,也是他们对自己的生活得失的理解,他们悄悄地从小人鱼的身上学到了爱与付出、慈悲与善良。
让孩子变得有思想、有见解,不正是我们的教学目标之一吗?3.不足之处(思失)。
课堂上没有用眼神或者语言对学生的发言做出鼓励性评价,即使有一些,语言评价、身体激励也不够丰富多彩。
课上太严肃,师生之间不够融洽和亲密,缺乏相互交流、鼓励和信任,还需在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上下功夫,使学生尽早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7课《 海的女儿》教案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7课《海的女儿》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描写人物外貌特征和品质的词语。
–掌握课文中生字词的读音和意义。
–掌握课文中生字词的使用方法,能够正确运用在句子中。
2.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通过课文内容进行简单的问题回答。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能够描述和讨论课文中的人物形象。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敬畏之心。
–培养学生对乡土情怀的感受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掌握词语的意义及使用方法。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复述和讨论课文内容。
2.教学难点–掌握课文中生字词的读音和意义。
–能够用所学的词语描述课文中的人物形象。
三、教学准备1.课文教材2.课文录音或朗读材料3.生字词卡片4.黑板、彩色粉笔5.讲台、投影仪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相关图片或视频引入海洋主题,激发学生对海洋的好奇心和热爱。
2. 学习课文(15分钟)1.听录音,跟读课文,感受诗意的语言。
2.学习生字词,理解词义和用法。
3.分角色朗读,讨论课文中人物形象等内容。
3. 阅读理解(15分钟)1.回答课后问题,检测对课文的理解。
2.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海的想象和感受。
4. 语言运用(15分钟)1.学习并运用课文中的词语,描述海的女儿形象。
2.完成相关练习,巩固词语的使用方法。
5. 拓展延伸(10分钟)1.展示相关图片或视频,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海洋生物。
2.自由讨论,探讨海洋对人类和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以《海的女儿》为主要教学内容,通过课文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之美,培养乡土情怀。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表现出对海洋的浓厚兴趣,但也存在有些学生词汇掌握不够扎实,难以准确描述人物形象的情况。
因此,在后续教学中,需要加强词汇的巩固和运用,以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同时,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资源,拓展学生的视野,使他们对海洋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第八单元 27《海的女儿》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第八单元27《海的女儿》一、教材分析《海的女儿》是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主要围绕着一个鱼儿的故事展开,通过描述海洋生物之间的互助和友爱来表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主题。
本文情节简单,语言生动,适合小学生阅读。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主要人物及故事情节。
2.认识生词:海草、水母、粉红、珊瑚。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综合阅读的能力,提高阅读理解水平。
2.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生物的关注和热爱,激发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爱护他人、互助友爱的品质。
2.培养学生对自然生物的敬畏和保护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1.理解课文,把握主要人物,掌握关键情节。
2.词语理解和解释。
难点1.学生对于一些生词的理解和运用。
2.启发学生在生活中关注自然,体验自然之美。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教师简要介绍本单元主题,并激发学生对海洋生物的好奇和兴趣。
2. 学习课文让学生自读课文,了解故事大意,然后集体朗读,师生一起分析关键词语,帮助学生理解。
3. 分组讨论以小组形式,讨论课文中涉及到的友爱和互助的情节,引导学生发表个人看法。
第二课时1. 复习回顾上次课文内容,考查学生对于之前学习内容的掌握情况。
2. 生词学习将本文中的生词进行解释和学习,让学生掌握这些生词的意思。
3. 分角色朗读让学生分角色进行课文朗读,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第三课时1. 小组讨论让学生自由讨论本文中的主题和作者想表达的意义,引导学生产生深刻的思考。
2. 构思作文让学生以《海的女儿》为题目,展开想象,构思自己的小故事,并进行书写。
3. 课堂展示鼓励学生将自己的作文展示给全班同学,分享自己的想法和故事。
五、教学反思通过这一单元的教学设计,我发现学生在阅读《海的女儿》这篇课文时,对于海洋生物的认识和情感表达更加丰富,也增强了他们对自然的敬畏和保护意识。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阅读能力,引导他们关爱自然,努力做一个有爱心的人。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7课《海的女儿》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7课《海的女儿》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海的女儿》是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课文,讲述了小人鱼为了追求幸福,不惜付出巨大的代价,最后化为泡沫的感人故事。
本文语言优美,情节曲折,具有很强的趣味性和想象力,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课文还蕴含了真善美的价值观,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独立阅读课文并理解其中大意。
但学生在分析人物心理、感悟文章情感方面尚有不足,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培养。
此外,学生对神话传说类的故事较为感兴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人物形象;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学会分析人物心理,体会文章情感;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小人鱼为了追求幸福不惜付出生命的勇敢和善良,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人物形象;2.难点:分析人物心理,感悟文章情感;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课文所描绘的画面,激发学习兴趣;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3.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互相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4.情感教育法:以情促知,以知育情,引导学生感悟文章情感,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操。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课件,辅助教学;2.课文音频:准备课文朗读音频,方便学生跟读、欣赏;3.相关资料:收集与小人鱼故事相关的资料,拓展学生视野;4.黑板:用于板书重点内容;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海的图片,引导学生发挥想象,谈谈自己对大海的认识。
然后引入课文,询问学生:“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与海有关的故事,你们猜猜是什么故事?”2.呈现(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大意。
四年级下语文27 海的女儿教学反思2

《27.海的女儿》教育反思《海的女儿》是四年级下册的第八单元的第三篇课文,这是一篇略读课文。
该著作叙述海公主小人鱼为了寻求到一个人的崇高的不死的魂灵,抛弃了海底无拘无束的日子和300年长命的生命,把美好的歌喉丢掉在狠毒的巫婆手里,忍耐住把鱼尾变成人腿后所带来的巨大苦楚,用她的爱、她的心和她年青的生命,去寻求那永生而崇高的人的魂灵,并经过“仁慈的作业”去共享人的全部永久的美好。
作家歌颂了小人鱼对爱情、魂灵、抱负的寻求,表现了她仁慈纯真的质量、刚强的意志和献身精力。
教育要点:了解课文内容,深化领会小人鱼的心里活动。
教育难点:感触小人鱼执着地寻求美好日子的精力和英勇、仁慈的质量。
一、教育效果环绕本课要点,我做到了以下几点:(一)屡次朗诵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在讲课初,我让学生屡次朗诵课文,并给出要求:第一次朗诵把课文中的生字词处理掉,第2次朗诵了解课文内容,并能说出主要内容。
(二)捉住人物心思描绘,感触小人鱼的精力和质量这篇神话与其他神话不同,这篇神话里的心思描绘比较多。
在学习时,我先引导学生找出描绘小人鱼心思的语句,然后让学生重复朗诵人物的心思描绘,经过小人鱼的心里独白表现小人鱼执着地寻求美好日子的精力和英勇、仁慈的质量。
(三)续写《海的女儿》小人鱼为了寻求美好不吝忍耐无止境的苦楚以至于献身自己的生命,让学生续写《海的女儿》,训练学生的幻想才能和续写才能。
二、成功之处这节课我觉得成功的当地有两个:(一)捉住人物的心思描绘,环绕人物的心思描绘,我让学生重复品读,感触小人鱼的崇高质量,并让学生了解了心思描绘能够刻画人物特色。
(二)课堂上,我让学生续写《海的女儿》,训练了学生的续写才能和幻想力,能够进步学生的写作水平。
三、缺乏之处缺乏之一:在教育过程中,由于课文较长,学生在课堂上读的时刻不多。
缺乏之二:在领会人物性格时,有的学生了解不到位。
四、改善办法针对缺乏之一:在教育过程中,由于课文较长,学生在课堂上读的时刻不多。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海的女儿教案及教学反思

人教部编版
小学
语文资料
Education product introduction is a life-easy product introduction based on Internet extension
27 海的女儿教学反思3
《海的女儿》介绍小人鱼亲自参加王子的婚礼,忍受身体和精神的苦痛,一步步变成泡沫,走向死亡的故事。
这是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
成功之处:
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读通文章之后出示一些重点语句。
我在教学中能够放手给学生,让他们在文本中充分品味挖掘语言的魅力内涵。
让学生边读边想象,由理解句子表面的意思过渡到感悟作者蕴藏在句子中的情感,小组讨论阶段,学生在充分讨论的过程中对作者的情感就有了一定的感悟,再通过教师的点拨指导,认识上就更深一层次,对今后阅读安徒生的作品帮助很大。
不足之处:由于注重了写作方法的学习,对朗读的指导就比较少,在以后的教学中要注意教学时间的合理分配。
部编四年级语文下册《海的女儿》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附教学反思

部编四年级语文下册《海的女儿》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海的女儿》这则寓言故事的基本情节和主题;2.能够理解故事中的角色性格及其转变;3.掌握部分生僻词汇的意思和运用。
能力目标1.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理解能力;2.培养学生的合作与表达能力;3.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情感共鸣。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2.培养学生的爱心和理解他人的能力;3.培养学生对自然和环境的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理解故事中的人物及情节;2.掌握生僻词汇的使用。
难点1.理解寓言故事的深层含义;2.运用生僻词汇进行语境理解和拓展。
三、教学准备1.课件:包含故事内容、生词解析等;2.教学素材:包括图画、实物、PPT等;3.教学工具:黑板、彩色粉笔、音响等;4.教学评价工具:课后小测、作品集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通过讲述与故事主题相关的情境故事引入课堂,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 故事阅读(30分钟)1.教师朗读故事,学生跟读;2.小组讨论故事情节及人物性格;3.学生自主朗读并理解故事内容。
3. 生词学习(10分钟)1.教师解释生词意思;2.学生进行生词造句练习。
4. 分组讨论(20分钟)1.学生分组讨论故事讲解问题,互相解答;2.展示不同小组的答案。
5. 总结反思(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并引导学生进行教学反思,提出下节课的期望。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设计整体运用了寓言故事《海的女儿》作为教学内容,通过生动形象的讲解,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故事背后的内涵,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讨论、表达自己的见解,展现出良好的合作与表达能力。
但在教学生词部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待加强,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加注重生词的运用和拓展。
在教学结束时,学生对故事的理解和情感共鸣得到提升,培养了学生的爱心和环境保护意识。
下节课的教学将更加注重学生的主动学习,并加强对生词的学习和运用。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7课《 海的女儿》教案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7课《海的女儿》教案及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海的女儿》是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小人鱼为了追求幸福和真爱,不惜付出巨大代价,最终化为泡沫的感人故事。
本文语言优美,情节跌宕起伏,富有想象力,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蕴含着真善美的价值观,适合四年级学生阅读。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于本文中所表现的真善美价值观还需要进一步引导。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对小人鱼的付出和牺牲产生疑问,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适度引导,帮助学生理解和感悟。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故事的发展脉络。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理解课文中所表现的真善美价值观。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珍惜幸福、关爱他人的意识,激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四. 教学重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理解。
2.课文情节的把握和真善美价值观的引导。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增强阅读体验。
2.情感教学法:以情感人,引导学生感悟小人鱼的美好品质。
3.自主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课件或黑板报。
2.与课文相关的故事背景资料。
3.生字词卡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或黑板报,展示大海的美丽画面,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大海的了解和印象,从而引出本文的主人公——小人鱼。
2.呈现(10分钟)教师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生边听边思考:课文讲述了小人鱼怎样的故事?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体会人物的情感。
教师适时提问,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如:小人鱼为什么离开家乡?她付出了什么代价?4.巩固(10分钟)学生自主学习生字词,组内交流学习心得。
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运用词语造句。
5.拓展(10分钟)讨论:如果你是小人鱼,你会为了幸福付出这样的代价吗?学生各抒己见,教师总结:珍惜眼前的幸福,关爱他人,才能真正拥有美好的生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7.海的女儿》教学反思
《海的女儿》是四年级下册的第八单元的第三篇课文,这是一篇略读课文。
该作品讲述海公主小人鱼为了追求到一个人的高洁的不死的灵魂,放弃了海底自由自在的生活和300年长寿的生命,把美妙的歌喉丢弃在恶毒的巫婆手里,忍受住把鱼尾变成人腿后所带来的巨大痛苦,用她的爱、她的心和她年轻的生命,去追求那永生而崇高的人的灵魂,并通过“善良的工作”去分享人的一切永恒的幸福。
作家讴歌了小人鱼对爱情、灵魂、理想的追求,表现了她善良纯洁的品格、坚强的毅力和牺牲精神。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深入体会小人鱼的内心活动。
教学难点:感受小人鱼执着地追求幸福生活的精神和勇敢、善良的品质。
一、教学效果
围绕本课重点,我做到了以下几点:
(一)多次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在讲课初,我让学生多次朗读课文,并给出要求:第一次朗读把课文中的生字词解决掉,第二次朗读理解课文内容,并能说出主要内容。
(二)抓住人物心理描写,感受小人鱼的精神和品质
这篇童话与其他童话不同,这篇童话里的心理描写比较多。
在学习时,我先引导学生找出描写小人鱼心理的句子,然后让学生反复朗读人物的心理描写,通过小人鱼的内心独白体现小人鱼执着地追求幸福生活的精神和勇敢、善良的品质。
(三)续写《海的女儿》
小人鱼为了追求幸福不惜忍受无止境的痛苦以至于牺牲自己的生命,让学生续写《海的女儿》,锻炼学生的想象能力和续写能力。
二、成功之处
这节课我觉得成功的地方有两个:
(一)抓住人物的心理描写,围绕人物的心理描写,我让学生反复品读,感受小人鱼的高尚品质,并让学生明白了心理描写可以塑造人物特点。
(二)课堂上,我让学生续写《海的女儿》,训练了学生的续写能力和想象力,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三、不足之处
不足之一:在教学过程中,由于课文较长,学生在课堂上读的时间不多。
不足之二:在体会人物性格时,有的学生理解不到位。
四、改进措施
针对不足之一:在教学过程中,由于课文较长,学生在课堂上读的时间不多。
因为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讲授时课时少,没有过多的时间让学生在课堂上朗读,这里就要在上课前让学生做充分地预习。
针对不足之二:在体会人物性格时,有的学生理解不到位。
面对这个问题,我让学生按小组学习模式来学习,根据课文内容充分地讨论体现人物特点的细节,不仅从心理描写下手,还要从环境描写、动作入手,从多方面分析人物,感受人物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