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名师教案】2018-2019年七年级地理下册-8.1日本教案
湘教版地理初中七年级下册教案-8.1 日本15

日本【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在地图上指出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
2.利用地图描述日本的地形、地貌特点,分析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3.利用地图和资料分析日本是如何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
4.能够结合已有知识和资料说出日本民族构成和特点,以及中日文化渊源。
二、过程与方法: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充分运用图文资料,培养学生的分析和综合运用能力以及小组合作能力,树立团队精神。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日本自然环境和人文经济的认识,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求知欲,增强安全防震意识,初步形成因地制宜和可持续发展意识,提高学习地理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1.日本的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工业区的分布特点及原因。
2.日本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利弊。
自然环境与经济文化的相互联系。
【教学方法】读图(资料)分析法,小组讨论法。
【教学设计】1.在地图上指出某国家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
2.根据地图和其他资料概括某国家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
3.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联系某国家自然条件特点,简要分析该国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实例。
4.说出某国家与其他国家在经济、贸易、文化等方面的联系。
【教学准备】地理填充图册、地图册、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自主探究日本的自然环境请大家认真读图,从以下几个方面了解日本的自然环境:1.位置(海陆位置和经纬度位置)。
2.领土组成、地形、气候。
检查自学情况。
按要求自主学习,交流总结。
主动到黑板前指图识图,同位互相检查识图。
继续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承转请大家仔细看图,一定会有更多的发现。
探究学习日本的环境特点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日本轮廓和城市分布有何特点?为什么?南北狭长,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
城市主要分布在沿海平原地区。
地势平坦,交通便利。
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
承转大家一定很想知道,在这样的自然条件下,日本人都有哪些生活习俗呢?请看视频和图像资料。
湘教版地理初中七年级下册教案-8.1 日本5

第一节日本知识与能力1.在地图上指出某国家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
2.根据地图和其他资料概括某国家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
3.了解日本的东西方兼容的文化。
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地图的展示与分析,认识日本的自然环境,主要为地理位置、领土构成、地形及气候特征。
2.培养探究问题的能力和分析各地理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的能力。
情感与价值观1.培养防震意识。
2.培养合作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点1.认识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构成、地形及气候特征。
2.培养防震意识和能力。
教学难点1.自己读图,总结日本的自然环境。
2.分析一个国家的位置、地形、气候的方法。
教学方法讨论法、情境法、多媒体辅助教学、分析归纳法教学准备让学生搜集日本旅游的好去处和与地震有关的材料。
设计思路《日本》是在学生学习大洲——亚洲后,掌握了分析区域的方法情况下讲授的一节课。
如何将方法与知识有机结合是教学突破的重点。
所以,本节课采取了由表及里的方法。
从一位旅游者的食、住、玩等出发,引入了日本的海陆位置、气候、多火山和地震以及文化的特点。
由表及里,如抽丝剥茧,突出了以人地关系为核心的教学思想。
教学内容一、自主学习,完成知识目标,了解日本基本的自然环境(一)地理位置链接出示日本的地理位置图:找学生描述日本的半球位置、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并做出相应的评价)(二)领土构成链接展示“日本空白图”,找学生说出日本的领土组成;在图上指指日本的四大岛屿;口头问题:纬度最高、面积最大、首都、最高山脉所在的岛。
(三)地形特点链接展示“日本分层设色地形图”,找学生说说日本的地形特点(填空式)展示问题:观察日本的海岸线曲折对日本的哪些方面有利?(渔业、造船业、海上运输业和对外经济联系)点析:多山-森林资源丰富平原少-耕地资源缺乏二、(归纳)海陆位置——岛国——饮食习惯住:日本传统的民居,多是用质地较轻的建筑材料建筑的(图片1)师:为什么会是这样的呢?生:多地震。
讨论(1)日本为什么多山、多火山和地震?归纳:日本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交接处,地壳活跃,所以多山、多火山、地震、温泉。
七年级地理下册《8.1 日本》教学设计 湘教版

七年级地理下册《8.1 日本》教学设计湘教版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8.1节《日本》的内容包括日本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
本节内容旨在让学生了解日本的概况,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日本的相关知识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但对于日本这一国家,大部分学生了解不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全面了解日本的各个方面。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日本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基本信息。
2.让学生了解日本的经济、文化等特点。
3.培养学生的地图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日本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
2.日本的经济、文化等特点。
五. 教学方法1.地图阅读:通过地图让学生了解日本的地理位置、地形等基本信息。
2.图片展示:通过图片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日本的风土人情。
3.案例分析:通过分析日本的经济发展和文化特点,让学生深入了解日本。
4.小组讨论:让学生在讨论中加深对日本的理解。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日本的相关地图、图片、案例等教学资源。
2.设计好教学活动,准备好教学用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地图、图片等资源,向学生介绍日本的地理位置、地形等基本信息。
引导学生关注日本的位置和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展示日本的自然风光、风土人情等图片,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日本。
同时,向学生介绍日本的气候、经济、文化等特点。
3.操练(10分钟)设计一些关于日本的地理、文化等方面的问题,让学生通过阅读地图、讨论等方式回答。
检查学生对日本的基本了解程度。
4.巩固(5分钟)让学生结合教材,总结日本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基本信息。
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日本的经济、文化等特点。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日本的经济这么发达?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本经济发展的原因。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日本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特点,以及日本的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表现。
湘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8.1日本1教案

课题日本(一)教学重点了解日本的地形特点、气候特点和文化特征难点日本的地形特点、气候特点方法启发讨论讲授法直观教学法手段多媒体达标检测必做题幻灯片内的练习选做题完成新课堂P51-53教学过程课堂模式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目标展示目标1、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及首都等重要城市和海港的位置。
2、根据地图和资料,了解日本的地形特点、气候特点和文化特征。
知道本节课学习目标导学一、导入新课导入:让学生猜谜语:日出之国;樱花之国。
放映歌曲《芭拉芭拉之浪漫樱花》,这是描述了一种什么景观?(樱花飞扬)樱花是哪个国家的国花?(日本)让学生了解一下日本的国旗、国徽及日本的概况。
二、讲授新课㈠东亚岛国学生看多媒体,思考两个问题:⑴通过读图,判断日本在世界上的位置位置。
日本东部濒临_______洋,西北部隔_______海与_______、______、_______及韩国相望。
首都为。
⑵日本的领土构成上有什么特点?其中有几个岛屿面积比较大?练习:根据2000年统计资料,算一算中国和日本的人口密度。
并说说你对日本感性认识。
复习提问上节课的内容。
学生回忆,并回答问题自学指导⑴通过读图,判断日本在世界上的位置位置。
日本东部濒临_______洋,西北部隔_______海与_______、______、_______及韩国相望。
首都为。
⑵日本的领土构成上有什么特点?其中有几个岛屿面积比较大?P70人口(亿人)面积(万平方千米)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日本 1.27 37.8中国12.95 960教师总结:日本是一个地狭人稠的岛国。
观看《日本地形图》,并指导学生认识日本地形的特点。
(多山地丘陵,平原少,地形崎岖,海岸曲折,最大的平原是关东平原,没高的山峰是富士山,是一座活火山。
)教师讲授:日本不仅多山,而且多火山,特别是活火山,日本领士占全球内也面积四百分之一,而活火山占世界活火山的十分之一。
看富士山图]指定学生朗读图下的说明,并帮助学生分析富士火山的景观特点及其成因。
湘教版地理初中七年级下册教案-8.1 日本13

日本教案设计日本是个让我难以表达思想的国家,她与中国一衣代水的邻邦关系,她与中国曾有过的那段美好时段,但骨子底处总难挥去对那段罪恶历史的不快。
我欣赏日本作为二战战败国经济迅猛发展,嫉妒日本人自觉高效工作态度,震撼与日本教育的思维方式。
由于这些情结,在教授《日本》一节课时,立足国情,转变教学模式.教学目标:1、分析日本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并分析日本面临的海洋2.记住日本国土构成、首都和主要海港。
3.分析日本的地形、分析多火山、地震的特点及主要内容。
4. 分析日本气候与地理位置关系教学重点:领土组成,主要城市,濒临的海洋。
就日本位置、地形、气候的特征及对该国自然灾害、资源的影响,简单分析中国自然灾害成因。
教学过程:【导入】有这么一个国家,动漫很发达、和服、柔道、文字,猜猜是哪个国家?【课件展示】图片柯南、小丸子、和服、摔跤柔道、日本文字展示学习目标,抽学生读,明白学习任务【课件展示】日本国旗日本国花【课件展示】日本所学内容1、东亚岛国2、多山的地形3、受海洋影响的气候学生自主学习【活动】引导学生确定日本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并找出日本面临的海洋。
环节一:1、从这种纬度位置看,日本所处温度带与我们所在地一样吗?2、日本与哪些国家隔海相望?国家关系如何?(中国、韩国和朝鲜、俄罗斯)引导学生讨论。
(中日钓鱼岛问题,俄日北方四岛问题)环节二:日本称为“小日本”,日本国土面积和中国相比情况如何?日本的面积:37.8万平方千米,大小相当于中国云南省(云南省的总面积为39.4万平方公里,占全国陆地总面积的4.1%。
)(课件对比中国和日本面积,展示中国地图,让学生对比日本和云南大小)人口:1.25亿中国陆上国土面积:960万平方千米人口:最新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显示:中国总人口是137053.69万人。
其中: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现役军人共有133972.49万人;香港人口是709.76万人,澳门人口是55.23万人;台湾人口是2316.21万人。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8.1 日本

(2)日本进口原料和燃料主要选择什么运输方式?说出你的理由。
(讲解)因为日本是岛国,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海上交通便利。
(活动)读教材P72图8—7,完成下列问题。
(1)日本有哪些主要工业部门?
(2)日本工业集中分布在哪里?说出这样分布的原因。
(讲解)日本资源贫乏,国内市场狭小,多优良港湾,便于进口、出口产品,形成以加工贸易为主的经济。
(1)日本农业生产有何特点?
(2)日本工业发达,为何使用小型农业机械?
(3)日本北海道渔场的形成原因是什么?
(学生交流)
提高学生自学能力,提高合作意识。
此处采用学生交流、教师点评的方式,体现了课堂上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精讲
点拨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经济高速发展,对工业原料和燃料的需求越来越多;但日本地域狭小,资源贫乏,国内供给严重不足,对外依赖十分严重;日本大量进口原料和燃料,如煤、石油、铁矿等,依靠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劳动力优势,加工进口的原料,大量出口工业制成品,形成“加工贸易经济”。
精讲
点拨
日本的海岸线曲折,海岸线总长约3万千米,是世界上海岸线最长的国家之一。日本沿岸曲折,多优良港湾,这对日本的渔业、造船业、海上运输和对外贸易都十分有利。
让学生理解日本海陆位置的优越性。
日本是一个多地震、火山的国家,下面我们一起了解一下日本的地形及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多山的
地形
读教材P69图8—1,完成下列问题。
开门见山,直接导入。
东亚岛国
读教材P69图8—1,完成下列问题。
(1)读图说一说日本的纬度位置。
(2)说一说日本濒临的海洋与隔海相望的国家。
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8.1 日本4-湘教版

一起游日本 教学案例【教材分析】本课作为“走进国家”这一章的第一节,对于以后的学习将起到示范作用。
现将本课的结构分析如下:【学情分析】学生学习过前面的课程,对大洲、区域有一定了解,有一定的基础。
七年级学生思维活跃,但分析归纳能力尚有欠缺,还需要更恰当的引导才能更好地发挥。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1、在地图上指出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2、根据地图和其他资料概括日本的自然环境特点;3、根据地图归纳日本交通的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1、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联系日本自然条件特点,简要分析日本发展经济的优势和劣势条件、发展经济的主要措施和经济特点;2、举例说出日本与其他国家在经济、贸易、文化等方面的联系。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了解日本的自然、社会特征,掌握学习国家地理的基本方法,培养全球意识和理性爱国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重点:日本的地形和气候; 难点:日本发达的经济。
【教学方法】情境设置法、谈论法、引导法、提问法等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课堂导入:播放视频《Yokoso Japan!》,提示学生注意:1、视频中出现了哪些事物?2、视频描述的是哪个国家?进入课题:日本是我们一衣带水的邻国,它有着美丽的自然、人文景观和独特的文化。
今天老师准备了一架神奇飞船,我们大家一起去游一游日本吧!活动:行前准备在出发之前,我们得弄清楚日本的位置,和它的基本状况。
(学生通过阅读课文,查看地图,对照轮廓图说出日本的地理位置和领土组成。
)一、日本的地理位置:1、经纬位置30°N~45°N,125°E~145°E。
位于东半球、北半球;地处北温带,中纬度地区。
2、海陆位置位于亚洲的东部,太平洋西北部,西北部隔日本海与俄罗斯、中国、朝鲜及韩国相望。
二、日本的领土组成:1、日本领土主要由哪几个大岛组成?2、在地图上找到太平洋、日本海、朝鲜海峡、濑户内海、东京湾、津轻海峡。
最新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8.1-日本教案

8.1 日本一、教学目标1.在地图上指出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
2.根据地图和其他资料概括日本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
3.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联系日本自然条件特点,简要分析日本发展经济的优势和劣势条件、发展经济的主要措施及经济特点。
4.根据地图归纳日本交通的特点。
5.根据资料说出日本的东西方融合的文化特点和人口(或民族、宗教、语言)等人文地理要素的特点。
6.举例说出日本与其他国家在经济、贸易、文化等方面的联系。
二、教材分析本节教材包括“东亚岛国”、“多山的地形”、“深受海洋影响的气候”、“高度发达的经济”、“东西方融合的文化”、“人口与主要城市”六部分内容,知识结构如下:本节是学生在认识大洲,了解地区之后走近的第一个国家。
因此,本课从内容上是前面知识的延伸与应用,学好它又为今后学习其他国家提供了方法和思路,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为了让学生学会比较全面地分析一个国家的特征,本节教材中“目”的数量是本章中最多的,比较全面地介绍了日本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特征。
“东亚岛国”所对应的课程标准内容是“在地图上指出某国家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
本课程标准内容可以细化为:“能对照地图说出该国的半球位置、海陆位置、纬度位置”和“知道该国的领土构成及首都”。
虽然都要求“在地图上指出”,但是,对于国家的地理位置,“标准”更侧重于对照地图描述。
地理位置一般包括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而经度位置侧重于判断东西半球位置,纬度位置侧重于高、中、低纬度位置和温度带。
对于国家的领土构成及首都,“标准”侧重于对照地图知道。
按照“标准”的设计思路,教材正文文字不多,简单地叙述了日本的海陆位置、领土组成、面积大小、轮廓特征,内容简洁。
正文之前是日本地图和“活动”。
通过读图活动得出正文部分的“结论”。
这样编排的主要目的是有效贯彻“标准”的要求,突出能力培养,发挥教科书的学习引导功能。
教材把“面积大小”和“轮廓特征”放在此“目”中,这是为了突出“东亚岛国”的地理特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本》
本节教材,具体教学内容包括东亚岛国、多山的地形、温湿的气候、东西融合的文化、发达的经济、主要城市。
学习本节知识,主要是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精神,同
时让学生讲解,使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得到进一步锻炼,让学生真正“活”起来、动起来。
【知识与能力目标】
1.在地图上指出日本的位置、领土构成和首都。
2.根据地图和资料,说出日本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简单说明日本多山、多地震的主要原因。
3.能根据地图和资料分析说明日本的气候特点和成因。
4.举例说明东西文化对日本的影响。
5.联系日本的自然条件,说出日本是怎样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用实例说明高新技术产业在日本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及日本的贸易特点;对我国发展经济的启示。
6.根据资料和地图,说出日本的交通特点和主要城市。
【过程与方法目标】
本节教材是国家地理部分的第一节,学好这节对以后国家的学习会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教材中设计了较多的活动题,或因图起、或因表生、或计算而得答案、或探讨而有结论,无不要求学生勉力亲为,从学习的过程中得到获取知识的乐趣。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和习惯;通过对日本经济依赖性强的分析,培养看待问题要一分为二的辨证思想;在教师创设的一系列问题情境中体会并树立发展经济要保护世界环境的人地观;通过学习日本因地制宜、扬长避短的发展经济方式,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方向和趋势有所理解,学以致用。
【教学重点】
日本的地理位置、经济发展特征;日本的工业布局.
【教学难点】
日本的工业布局及其原因.
教师准备
1.对学生进行分组,布置查找有关日本的工业、农业和文化的有关知识。
2.查阅学生制作的课件。
3.进行部分课件的制作。
学生准备
查阅日本相关资料。
【导入新课】
利用课件,播放日本相关的动画片中的主要人物,给学生创设良好的视听环境,引入新课。
(板书第一节课题:第一节日本)
一、东亚岛国
【讲授新课】
师:展示课件,指导读图:
日本的位置?
生:积极读图,上讲台指出日本所临海域:日本海、太平洋、濑户内海。
(日本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北部)。
师:利用课件,指导读图:日本的领土组成?
讲述:日本首都东京,居民主要是大和族,通用日语。
生:读图指出日本主要岛屿(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及3900多个岛屿组成)。
聆听,思考,读图找出日本首都东京。
师:指导活动:计算中国、日本的人口密度
说明:中国的领土面积是日本的25倍多,日本的人口密度约是中国的2.5倍。
引导得出结论。
生:计算中国与日本的人口密度。
日本:336人/平方千米
中国:135人/平方千米
总结:日本是一个地狹人稠的国家。
师:问:世界有几大板块?
生:思考回答:六大板块。
师:展示课件:“六大板块示意图”:
生:观察,找出日本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师:利用课件描绘“板块推移—多火山地震—火山隆起”的过程。
师:补充:日本国的两个别称(“地震国”和“世界火山博物馆”)
指导读图:(板书:二。
多山的地形)
生:阅读资料:富士山。
读图找出日本最大平原:关东平原。
师:说明:日本多山的地形和狭窄的平原为其短小湍急河流的形成提供了条件。
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生:得出结论:日本的水能资源丰富。
师:展示课件:日本国花—樱花开谢的推进。
讲解:樱花于每年3、4月间盛开。
日本地形狭长,地域差异很大,南部是亚热带
季风气候,北部是温带季风气候,所以樱花由南向北,逐渐开放。
先是琉球的冲绳岛、鹿儿岛,然后北移,大约以每天20千米的速度前进,直至北海道,时间从3月—7月,这正是气候所带来的差异。
生:观察课件,仔细聆听教师的讲解,通过樱花的开谢过程认识到日本南北气候的差异,说出日本的主要气候类型: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
师:展示课件:东京与北京的气温、降水资料。
引导学生比较,进行评价。
(板书:三、温湿的气候)
生:观察、比较,得出结论:东京与北京纬度相近,但东京冬季较温和,夏季较凉爽,气温年较差较小,降水量较丰沛且季节分配较均匀,因此气候具有海洋性特征。
师:介绍鉴真东渡、派遣唐使等历史小故事,引起兴趣,了解日本在古代文化上受我国影响很大。
指导阅读:
(板书:四、东西融合的文化)
生:阅读“日本与外来文化”。
体会日本文化特色。
师:展示课件:日本主要工业产品占世界市场比例和世界排名。
强调:日本国民生产总值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
(板书:五、发达的经济)
生:观察体会。
录像机占世界市场比例的85%,世界排名第一;小汽车占世界市场比例的22%,排名第一;船舶占世界市场比例的42%,排名第一,钢铁占世界市场比例的26%,排名第二。
师:提问:日本是二战战败国,为什么战败后经济能迅速恢复,如此发达?
生:思考、讨论。
师:追问:日本经济发达,是因为它的工业原材料丰富吗?
展示:日本主要工业原料进口量占原料需求量的百分比。
生:观察、思考、体会:日本国内铁矿、煤炭、石油等矿产资源非常贫乏,工业原料、燃料非常缺乏,大量原材料需要从国外进口。
师:再问:那么日本究竟有哪些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
生:讨论:
小结:(1)岛国多港湾,海运便利。
(2)科技发达。
(3)劳动力素质高。
(4)管理效率高。
师:小结:日本为:“进口—加工—出口”型经济。
主要贸易对象为美国、中国和欧洲。
师:展示课件,提问:日本的工业分布?
介绍:日本工业高度集中于三湾一海,它的工业产值占全国的3/4,重化学工业达4/5以上,是世界一个著名工业带。
生:读图找出三湾一海:东京湾、大阪湾、伊势湾、濑户内海。
师:日本的工业部门:
补充:青岛松下电子部品(保税区)有限公司是青岛电子元件六厂与日本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和松下电子部品株式会社投资设立,产品广泛应用于录像机、VCD、电视机、信息通讯设备等领域。
生:列举所知所见的日本生产的电子、家用电器、汽车等产品或品牌。
师:介绍:日本耕地面积狭小,但生产水平很高,重视机械化、集约化、水利化经营,采用生化技术,精耕细作,单产高。
生:找出农业三大生产部门:稻米、畜产、蔬菜。
师:引导学习日本渔业:
说明:日本暖流与千岛寒流交汇处。
生:介绍世界四大渔场之一的北海道渔场。
渔港:函馆、下关。
师:引导学习日本交通运输业。
生:阅读:“日本的交通运输业”。
【课堂小结】
日本是亚州东部、太平洋西北部的一个岛国,是我们一衣带水的邻邦,地狹人稠,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多火山地震。
主要属温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具有明显的海洋性特征,日本文化在古代受中国影响很大,中日交往由来已久,但日本在历史上曾做出过对不起我国乃至世界人民的事情,从情感上说,我们是抵制日本的,但包括我国在内的世界很多国家人民最终还是接受了日本产品,日本的经济高度发达,工业布局集中于濑户内海和太平洋沿岸,扬长避短,使日本在二战后不到二十年时间里就迅速崛起,成为世界经济强国。
学习了日本的经济,你有什么感受?日本是怎么做出大经济的?我国可以向日本借鉴哪些经验?
日本气候南北差异很大,学生理解起来难度较大,借助于课件,用日本国花—樱花开谢的推进,时序的早晚来帮助学生理解,新颖,有趣,学生乐于学,接受起来非常顺利。
课堂上第二节时可以组织学生做填图游戏,内容主要是四大岛屿、富士山、关东平原、东京、著名港口、其他较大城市等,寓教于乐,效果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