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枚邮票看汉口茶业

合集下载

近代羊楼洞制茶业的特点及其影响_定光平

近代羊楼洞制茶业的特点及其影响_定光平
101
具体地说 ,羊楼洞的红茶制作是从近代才开始 的 ,主销英国等欧洲国家。 当时主要为广东商人设 庄采办 ,时称“广东帮” ,多属洋商买办性质。 19世 纪初 ,英— 印— 中三角贸易体系形成 ,中国已开始 在经济上卷入近代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羊楼洞茶业 经济发展速度由此加快。除山西商人继续在羊楼洞 收制青砖茶外 ,大批广东茶商也于道光四年 ( 1825 年 )前后涌入羊楼洞采制红茶。 1840年 ,羊楼洞红 茶号已达 50多家 ,年制红茶 10万箱 ,每箱 50斤 , 总产达 500万斤。 1850年羊楼洞茶号增加到 70多 家 ,年制红茶达 30万箱 ,约 1500万斤。在红茶外销 鼎盛的同光年间多达上百家 ,其中较著名的有兴 太、源 太、 百 昌、 隆 昌、 瑞 昌、 新 商、 仁 和 等 20 多 家 。 [1 ](卷 14) 19世纪 90年代后 ,由于英属殖民地印 度、锡兰红茶的迅速兴起 ,英商开始逐渐退出华茶 市场 ,转而购买印锡红茶 ,并限制华茶进口 ,汉口对 英出口红茶逐渐减少。 受国际茶叶市场环境的变 化 ,羊 楼洞红茶出口 下降到 1910年的 19258箱 , 96. 29万斤 [2 ]。 从运销来看 ,在上海开埠以前 ,羊楼 洞红茶“运往外国者 ,必先在湘潭装箱 ,然后再运广 东 (广州 )放洋” [3 ]( 。 p45) 上海开埠后 ,对外贸易的中 心由广州逐渐转移到上海 ,羊楼洞红茶则经新店河 入长江 ,至汉口后转运上海 ,然后漂洋过海至以伦 敦为中心的整个欧洲市场。也有部分红茶由驻汉俄 商收购后经陆路运往俄国。羊楼洞制茶手工业正是 随着红茶制作的兴盛而开始勃兴。
卷入近代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后羊楼洞抓住当时有利的国际契机依托整个茶区包括鄂南的蒲圻崇阳通城嘉鱼咸宁通山兴国湘北的临湘赣北的修水等州县的产茶地发挥自身优势使传统制茶手工业得到快速发展一度发展为湘鄂赣三省交界州县著名的茶叶集散和加工中心所产洞茶在汉口茶市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从一枚邮票看汉口茶业

从一枚邮票看汉口茶业

从一枚邮票看汉口茶业陶兆娟【期刊名称】《茶叶》【年(卷),期】2011(037)003【摘要】茶文化与邮票的结合是我国饮茶风俗的生动反映,汉口书信馆发行的茶担图邮票则是茶文化邮票中的代表。

它以茶业入画,展现晚清民国时期汉口茶业的兴盛状况,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

%When elements of the Chinese tea culture are incorporated into stamps, the stamps then turn to be a vivid reflection of Chinese customs surrounding tea drinking. Tea-carrying figure stamps issued by Hankou Letters Hall are representative of such stamps. With focus on tea business, they showed the flourishing of Hankou tea business during the late Qing and the Republican period.【总页数】2页(P179-180)【作者】陶兆娟【作者单位】中国茶叶博物馆,杭州31001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S272【相关文献】1.一枚邮票与十四枚邮票的故事 [J], 高宏;蒋志岩2.从一枚加贴邮票的定时递明信片说起 [J], 金培;3.国家邮政局正式启动邮票销毁工作销毁邮票30多亿枚、元,销毁量占库存总量的94% [J], 胡小娟4.从一枚齐瓦当看古代齐地的祈子风俗 [J], 安立华5.从一枚婚戒看“后疫情时期”消费新观 [J], 毛文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24浙江高考真题历史(6月)(教师版)

2024浙江高考真题历史(6月)(教师版)

2024浙江高考真题历史(6月)姓名___________ 准考证号____________本试题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6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考生注意:1.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分别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答题时,请按照答题纸上“注意事项”的要求,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上规范作答,在本试题卷上的作答一律无效。

一、选择题Ⅰ(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 古人云:“五帝官天下,三王家天下,家以传子,官以传贤。

”文中的“家天下”反映的是()A. 禅让制B. 世袭制C. 内外服制D. 郡县制2. 研究发现,内有帐篷形象(遗物或壁画)的墓葬,东汉时分布于当时边疆地区的内蒙古、辽宁、山西及甘肃等地;魏晋南北朝时期数量增多,分布范围扩大,但集中在北方及西北地区,中原地区也有少数发现,隋唐时期主要分布在关中及中地区。

据此可知()A. 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逐步交融B. 经济重心逐渐南移C. 北方的主要民居类型发生变化D. 边疆和内地一体化3. 据下图可知,汉唐时期()A. 纳入巡视对象的官员群体不断扩大B. 监察机构的职责限于巡视地方官吏C. 地方行政权力是现不断强化的趋势D. 决策、执行、监察的权力系统已确立4. 明嘉靖中,陕西蒲城要求在乡儿童于望日在社庙集合,参加圣谕宣讲,“庶一社之长幼卑尊皆惕然以省,翕然以悟,而无悖德悖礼者也”。

雍正十年(1732)以后,清朝在湖南永绥、粤东等少数民族聚居区开设义学,宣讲《圣谕广训》,使苗、黎儿童渐知礼义,然后课以经书。

这可以反映出明清时期()A. 儒学开始渗透基层B. 儿童的教化受到重视C. 边疆局势日趋稳固D. 乡约与法律逐渐合流5. 1875年,《申报》评论某经济实体时写道:“夫贸易可以设立公司者,其需本总在数百万与数十万也,故无论至富之家可以与分,即中下之产亦可以与分。

客商与近代汉口茶市的兴衰

客商与近代汉口茶市的兴衰

客商与近代汉口茶市的兴衰作者:袁北星来源:《江汉论坛》2010年第03期摘要:茶行作为近代汉口八大行之一,其行业内部形成了收购、加工、销售一条龙的完整的运行机制,实现了向以机器生产为标志的近现代工业业态的转化,其兴衰也深受国际市场的影响。

而在近代汉口茶市每一阶段的发展过程当中,都离不开客商的积极参与。

众多客商在汉口茶市的作为,推进了以汉口为中心的茶叶销售网络的形成,促成了汉口茶叶行销以出口为主的市场导向,促进了汉口茶商群体意识的觉醒和茶叶交易市场的规范发展,推动了汉口茶叶制作技术创新及工商一体化格局的形成。

关键词:客商;近代汉口;茶市兴衰中图分类号:K29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854X(2010)03-0084-04一、引言中国农业社会的城市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以行政和军事职能为主的城市,一类是以传统商业和手工业职能为主的城市,汉口即为后者。

“肇于有明中叶,盛于启正之时”的汉口到清康雍乾嘉时期,商贸转运更加繁荣,“往来要道,居民填溢,商贾辐辏,为楚中第一繁盛处”。

汉口商业地位的形成和提升离不开其沿河滨江的地理区位优势。

在商业贩运时代,汉口凭借交通优势,建立起四通八达的商业网路。

长江沿线市镇的商业贩运均以汉口为中转地,汉口成为内陆商业中心。

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发达的商贸网络不仅提升了汉口的区域地位,也使汉口在全国的经济地位举足轻重:“汉口不特为楚省咽喉。

而云贵、四川、湖南、广西、陕西、河南、江西之货,皆于此焉转输,虽欲不雄天下,不可得也。

天下有四聚,北则京师,南则佛山,东则苏州,西则汉口。

然东海之滨,苏州而外,更有芜湖、扬州、江宁、杭州以分其势,西则惟汉口耳”。

后来的研究者也颇有同感,称汉口为国内主要的物资集散城市,不负九省通衢的美誉,湖北、湖南、江西、河南、四川、甘肃、陕西、云南、贵州等省物产,都集中于汉口分配,九省所需物资亦以汉口取给,商圈辐射范围的广大,国内很难找出第二处。

近代汉口茶叶市场的兴衰沉浮,便是处于这样一个历史地理条件和商业贸易环境之中。

我与武汉的邮缘(上)

我与武汉的邮缘(上)

邮坛纵横我与铁汉論邮嫁(上)◎宋晓文2020年春节,武汉遭遇前所未见的新冠病毒侵袭而封城。

全国人民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自觉宅在家中抗击疫情。

作为集邮爱好 者,正好利用这段时光,整理自己数十年的藏品。

在此过程中,发现不少藏品与武汉有关,因此有了本文的创意,经过数十天的奋战终于 完稿,以飨关心、关注和关爱武汉的读者朋友。

八十年代初相识我与武汉结缘,最早要追溯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初。

当时因为收集到两套1949年武汉市军 管会交通接管部邮政处发行的中南区邮票。

_套是“工农兵图”邮票,由汉口国光印铸厂和大明印刷 厂印制(图 1);另一套是“五 角星 图”邮为了用好这笔善款,真正能解前线医护人员所 需,拍卖伊始,市邮协秘书处即积极与具体援助的医护人员对接,了解他们的需求,并四处 联络采购口罩等紧缺物资。

听说由于连日的过度紧张与疲劳,一些医护人员难以入眠,秘书 处的工作人员又多方咨询,购得可以促进睡眠的便携仪器。

3月13日中午,首批捐赠物资通 过中国邮政抗疫捐赠绿色通道,发往对口武汉 支援的上海市第四人民医院以及华山医院。

上 海市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出面接受了捐赠物资, 并对集邮爱好者们的关心表示感谢。

3月14日晚,送往武汉的捐赠物资也顺利抵达。

著名邮票设计家张安朴得知这次活动的消息后,特地提供了一幅为抗击疫情创作的绘画,票,由国光厂印制(图2)。

正是“五角星图”邮票让我认识了武汉,因为图案上有武汉三镇的标识。

时任湖南株洲电 力机车厂工会俱乐部主任的周纪华,从力詹爱绘画和集邮,经人介绍受武汉市军管会交通接管部 委托设计了这两套邮票。

最初的方案是以江汉关钟楼为主体,上面飘 扬一面红旗,背景为红旗放射光芒。

由于 图案是双色套印有困难,故被否决。

随即他又设计出两个图稿, 一为把武汉三镇绘入五角星中,用齿轮和 麦穗把五角星连起,上下绘有飘带,书有“中华邮政”“华中区”和“1949”字样;另一即为“工农兵图”。

近代汉口茶叶贸易特征分析

近代汉口茶叶贸易特征分析
国外的茶叶比例逐渐上升 。18 86年 以后 , 国对华茶 叶贸易 英
二、茶叶在汉口出口土货中的地位 日趋衰落
茶叶是汉 口出 口土货 中的重要商 品 ,在汉 口开埠 后的 1 0多年里 , 几乎 占据土货 出口的半壁江 山。 正如一位英 国领 事所讲 : 1 6  ̄ 8 3年 间汉 口出 口贸易 的增 长主要归 功于 “8 1 16 茶叶出 口额的增 长”1 l 1 。然而随着汉 口贸易的兴盛 , 各地土货 云集 ,茶 叶在汉 口出口土货 中的地位 逐渐下 降。从 16 ~ 86 11 9 9年两者 出 口额看 ( 2) 汉 口土货出 口额 总体呈增 长 图 ,
汉 口具有独特 的区位优势 和交通优势 , 开埠 以后 , 大批外 商
争相来汉采办茶叶 , 叶输 出集散中心的地位逐渐形成 。虽 茶
然 失去了英 国这一大 主顾 ,但是 由于俄 国市场茶叶需求 旺
盛, 使得 汉 口茶叶输 出保持 了长时间的繁荣 , 在华茶衰 落的
5 0年代 的充分发 展 ,华中茶业及汉 口茶市的重要性 已经引 起西方商人来汉直接 贸易的愿望 ,但是直到汉 口开埠后 , 汉 口茶叶才真正在华茶贸易中分 占重要份额 。 旺盛 的市 场需求 推动 了华茶 贸易 的迅 速发展 。 16  ̄ 86 18 年 , 8 6 华茶贸易进 入巅 峰时期 ,8 6年茶叶出 口量达到历 18 史最高值 2 1 19担。在繁荣的茶 叶市场 的带动下 , 口茶 27 9 汉 叶出 口稳 步增 长 ,8 6 18 16 ~ 8 6年茶 叶 出 口总 量达 18 5 6 2565
3 ・ l

l 0 O
,、
8 0
誉6 0


4 0 2 0

武汉史上首套邮票名为《担茶人》

武汉史上首套邮票名为《担茶人》
记者与相关卖家交流, 发现这些扫描 版本的来源多样,有的是由卖家本人扫描, 有的则干脆是从网上搜罗整合而来。 最牛 的卖家,甚至能根据购买者的任何需求,去 寻找图书,并“定制”出扫描版本。
这些扫描图书的价格相当低廉:1989 年出版的《中国大百科全书》(戏剧卷),原价 为 75 元,网店所卖的扫描版只要 10 元;类 似《史玉柱的人生哲学》这样的通俗读物, 扫描版甚至低至 2 元。
20
文化新闻
2013年 9月 13日 星期五 责编:周璐 美编:职文胜 版式:丽菲 责校:谷未黄
汉口江滩码头上停泊的大小运茶商船
1893年 5月 20日,武汉发行了历史上的第一套邮票,名称为《担茶人》
俄商在汉口品茶,评茶
俄商和中国茶叶工人在砖茶库房内称茶
武汉史上首套邮票名为《担茶人》
“汉口茶港”茶馆昨日揭牌 馆内收藏百余张近代茶文化照片
此次展览命名“新故相资”,即新知识 与古代文化的相互补充与融合。 杨坤秉认 为,近几十年来,传统书画遭遇了巨大的挑 战,不能一味为了创新,就丢掉了古代文化 的根基。
武汉美术馆馆长樊枫评价说, 杨坤秉 书法作品在习得古人之韵外, 多有一份楚 地艺术家少有的书卷气。
据悉, 本次展览持续至 9 月 18 日,市 民可免费观展。
本报讯(记者 万 建 辉)毗邻汉口江滩老武汉
风情雕塑群的“汉口茶港”昨日揭牌。 该馆选址近 代俄国在汉茶厂专用码头, 与一般茶馆不同,这 里还藏有近百幅反映近代汉口茶文化的珍贵老 照片。
记者昨日走进“汉口茶港”,见到这批珍贵照 片。 据工作人员介绍, 这些照片系从俄罗斯、英 国、法国的博物馆和外国茶友处收集而来。 其中 很多照片来自位于俄蒙边境的恰克图市档案馆, 反映了当年俄国在汉口的顺风、阜昌、新泰、柏昌 四大茶厂的生产经营流程。 恰克图是当年中俄 “万里茶路”的重要中转地,在俄语中,意为“有茶 的地方”。

浅谈武汉茶叶市场

浅谈武汉茶叶市场

浅谈武汉茶叶市场1.武汉茶叶市场在中国的发展1.1中国茶叶发展史概要1.1.1最早发源地中国最早的可考证的茶叶历史出现在三国时期(公元220-280年)的西南地区,在西南地区发现野生大茶树的记载。

1961年在云南省的大黑山密林中(海拔1500米)发现一棵高32.12米,树围2.9米的野生大茶树,这棵树单株存在,树龄约1700年。

1.1.2茶叶用途的历史转变起初人们将大的茶叶放在水中煮,茶汤用作药用,嫩叶则作为蔬菜食用,随着时间的推移,茶慢慢得成为一种珍贵的食品,只为皇家御用。

有钱人士仅用它来宴请上宾。

逐渐的,茶慢慢发展成为了酒的替代品。

魏晋南北朝开始出现了一些以茶养廉示俭的事例。

1.1.3 茶文化兴起唐朝是封建文化的顶峰,也是茶文化形成的主要时期。

茶的引用从皇宫显贵,王公爵士直至僧侣道士,文人雅士,黎民百姓,全国上下几乎所有人都饮茶。

茶的饮用越来越普遍,文人雅士嗜茶众多,开始将茶与诗词歌赋结合起来。

如大诗人白居易,一生嗜茶,每天吃早茶(“起尝一瓯茗“ 《官舍》),午睡起一碗茶(“起来两瓯茗“《食后》),晚茶(“晚送一瓯茶”《管闲事》)。

世界著名的第一本完整的茶书《茶经》也出于唐朝。

中国茶艺在世界享有盛誉,在唐代就传入日本,形成日本茶道。

16世纪后中国茶艺被西方引进同时,做茶的技术也随之而日益进步,人们饮茶的方式从原先的熬煮茶汤变成了只将沸水冲入干制的茶叶以得茶汤。

茶成为了人们间交流的纽带,友谊的桥梁。

人们喜欢聚在一起,泡壶好茶,吟诗作乐,享受好时光。

1.2 武汉茶市的发展茶叶历史发展重心的转移沿着长江流域由西向东,从西汉时期的巴蜀转移到三国两晋时期的华中区域,东晋南朝时期长江下游开始逐步成为中国茶叶市场发展的重心。

当茶叶市场的重心转到湖北地域,武汉由于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深厚的历史人文底蕴成为了华中茶叶市场对外的窗口,汉口作为中国的四大名镇以埠为商贸发展的基础成为了重点市场发展区域的核心,成为国内、国外的茶业通商源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Ha k u t a b sn s e e t d i t mp n o e u i e s r f c e n sa l s
T O Z aja A hou n
( hn ai a tamuem,H nzo3 0 1 , hn C ian tn le su o a ghu 10 3 C ia)
物几乎无所 不及。为此 , 人们把 邮票誉 为“ 国家 的 名片” 袖珍百科 全书” 和“ 。人们收集 邮票 、 欣赏邮 票 以至研究邮票 , 希望从中汲取丰富的信息和知识 。 而茶文化与 邮票 的结合正是我 国饮茶风俗 的生动
反映。
开办 了各 自为政 的“ 书信馆” 并 发行 邮票 , , 人们 通 称为 “ 埠 邮票 ” 83年 , 商 。16 上海 公共 租 界 工部 局 建 立 “ 海 工部局 书信馆 ” 17 上 ,87年前后 上 海 工部 书 信
中的代表 。它 以茶业入 画 , 展现 晚清 民国时期汉 口茶业 的兴盛状况 , 具有深刻 的历史 意义。
关业
文献标识 码 : E 文章编号 :578 2 (0 1 0 -190 0 7 -9 1 2 1 )30 7 - 2
中图分类号 :S7 T22
馆在 汉 口设立 了一处 邮政 代 办 所 , 门收 发 汉 口与 专 上 海 以及厦 门 、 江 、 州 、 台 、 京 等 我 国沿 海 、 镇 福 烟 南 沿江 各大 通商 口岸 之 间 的 往来 邮件 。后来 , 由于汉
说 起 茶文 化 邮票 , 不能 不提 的就 是茶 担 图 邮票 。
Abs r c W h n ee n s o h i e e ta c lu e a e i c r o a e n o sa s,t e sa st n ta t e lme t ft e Ch n s e u t r r n o p r td i t tmp h tmp he
so e h or hn f a kutab s esd r gtelt Q n n eR p bi np r d h w dtef u sigo n o u i s u n e iga dt e u l a e o . l i H e n i h a h c i
Ke r s sa s Ha k u;e ; u i e s y wo d t mp ; n o t a b sn s
我 国具 有几 千 年 的 饮 茶 历史 , 形 成 了 内涵 丰 并
及装束打扮 , 极为贴近百姓生活。茶叶贸易作为一 种商业 内容反映在邮票上 , 在早期邮票 中是仅有 的 种 。可见 当 时茶 叶 作 为 一项 重 要 的外 贸 物 资 , 在

富的茶文化。老百姓常说 : 开门七件事 , “ 柴米油盐 酱 醋茶 ” 。可 见 , 茶 ”已 成 为 国 人 日常 生 活 的 一 “ 部分 。
信馆协商 , 19 从 83年 1 1日起 , 口代办所改为 月 汉 完全由本 地 自办 的 “ 口书信 馆 ” H no oa 汉 ( akw L cl
收稿 日期 :0 1 2— 8 2 1 一O 2 作 者简介 : 陶兆娟( 9 5 一) 女 , 16 年 , 浙江杭州人 , 中国茶叶博物馆 , 文博助理馆员 , 主要从事展厅讲解及管理工作
约, 开放 了通 商 口岸 。外 国势 力 在个 通 商 口岸 先 后
彩 缤 纷 的“ 寸 之 地 ” , 印 的 图案 涉 及 政 治 、 方 上 绘 经
济、 历史 、 地理 、 天文 、 气象 、 际、 言、 人 语 文艺 、 体育 、
科学 、 术 、 土、 技 风 人情 等 等 各 个 领域 。世 间万 事 万
而 邮 票 从 14 80年 在 英 国诞 生 以来 ,7 10多 年
里 , 世 界各 国各地 区发 行 了数 十万 种 。在 这 些 五 全
对外 经 济活 动 中 的重 要性 , 是 当时 欧美 国家 对 华 也 茶有 相 当需 求 的例证 。
这枚茶担图邮票是由汉 口书信馆发行。为了理 清脉 络 , 先简要介绍下汉 口书信馆 。14 80年, 鸦片 战争失败后 , 清政府与帝 国主义国家签定不平等条


Jun l f e 2 1 ,7 3 :7 o ra o a 0 1 3 ( ) 19—10 T 8
从 一枚 邮票 看 汉 口茶 业
陶 兆 娟
( 中国茶叶博物馆 杭州 30 1) 10 3
摘 要 茶文化与邮票的结合是我国饮茶风俗的生动反映, 1书信馆发行的茶担图邮票则是茶文化邮票 汉3
在我国的邮政史上 , 发行过数以万计的各类邮票 , 晚 清早期邮票凤毛麟角极难寻觅 , 以农业特别是 茶 而 业入画的更是微乎其微 , 这枚茶担 图邮票 以运送茶 叶 的普 通农 民为主 图 , 现 了 当时 一 般 茶 工 的 劳 作 表
口本地商务的 日 益发达 , 该代办所 的业务也随之逐 渐发展 , 寄出信件数量不断增加 , 经过与上海工部书
t r o b ii e e t n o i e e c s ms s r u d n e r k n . T a c r i g f u e s mp u n t e a v vd r f ci f Ch n s u t u r n i g t a d n i g l o o o i e —ar n g r t y i a s is e y Ha k u L t r l a e r p e e tt e o u h s mp . W i o u n t a b sn s , t e s u d b n o et s Hal r e r s na i f s c t e v a s t fc s o e u ies h y h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