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醉(中篇小说梗概)
格非《迷舟》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

格非《迷舟》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格非《迷舟》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导语】:作者简介格非,原名刘勇,男,1964年生于江苏省丹徒县。
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知识讲解+巩固练习(含答案):第17课 紫藤萝瀑布

知识1.作者简介。
宗璞(pú),原名,女,1928年出生,当代作家,常用笔名宗璞,笔名另有丰华、任小哲等。
著名哲学家之女,自幼生长于清华园,吸取了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之精粹,学养深厚,气韵独特。
1951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外文系。
曾在中国文联、文艺报等单位工作。
1960年调入《世界文学》编辑部。
“文革”前作品主要有短篇小说《红豆》《桃园女儿嫁窝谷》《不沉的湖》《后门》《知音》等,《红豆》曾受到不应有的批判。
“文革”后,有短篇小说《弦上的梦》、中篇小说《三生石》,获全国优秀中短篇小说奖。
1981年北京出版社出版了《宗璞小说散文选》,是她最具代表性的一部散文集。
后来又抱病奋力创作反映中华民族知识分子命运的长篇小说《野葫芦引》,其前三卷《南渡记》《东藏记》《西征记》已出版,获得了好评。
她的小说,语言明丽而含蓄,流畅而有余韵,颇具特色。
她的散文情深意长,隽永如水。
2.背景透视。
这篇文章写于1982年5月。
粉碎“四人帮”以后,神州大地重新焕发生机,欣欣向荣。
不幸的是,此时作者的弟弟身患绝症,生命垂危,这让她十分焦虑、悲痛。
作者在悲痛中徘徊于庭院,在繁花盛开的紫藤萝前,感悟到“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不能让不幸把人压垮,而要以饱满的生命力,投身到生命的长河中。
作者彻悟了,于是“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
从脚步声中。
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新的精神状态。
3.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1嚷.()穗.()舱.()绽.()凑.()酿.()迸.()溅挑.()逗()盘虬.()卧龙忍俊不禁.()伫.()立伶仃..4.解释下列词语。
(1)迸溅:(2)凝望:(3)终极:(4)伶仃:(5)伫立:(6)挑逗:(7)忍俊不禁:(8)仙露琼浆:(9)盘虬卧龙:参考答案1.冯钟璞冯友兰3.rāng suì cāng zhàn còu niàng bèng tiǎo zhù líng ding qiú jīn2重点1.文首句“我不由地停住了脚步”的原因是什么?独句成段这样写有何好处?“我不由停住了脚步”说明紫藤花的美丽,作者是因为心有所动而止步。
《晚灯》中篇小说

《晚灯》第一章自打我的哥哥出车祸走了之后,我就极少出门了。
之前,我尚要到哥哥家附近的博物馆看一下旧书的,但是随着老龄的逼近,那点仅剩的,年轻特有的耐心也消磨殆尽了。
有时候在那里坐一天,翻书的页数总是踯躅在第一页跟第二页之间,我想我只是作为一个陌路人,坐在这里看一回清晨熹微的日光跟薄暮时分酽茶般的暮色在梨花木书桌上泼画出一幅艺术的创作。
除了每周到高凉客运站坐跨海大巴到西海对面的德尔福医院看望我那白发如帚的妻子,我实在是不知道我还可以到何处去了。
但是祸不单行,上个月,由于乳腺癌的折磨,我的妻子也抛下我,一个人走了。
在半年前,我就隐隐约约察觉到了不妥,我抓她的手时,她手臂上的肉如同瓜瓤一般软垮垮,不沁一点的生气。
有时候,我也感叹岁月流逝之快,日月交叠,星霜荏苒,匆遽晃眼之间,七十年就这样走到了尽头。
黄小波说,人生唯一的不幸就是自己的无能。
看着身边的亲人一个一个的被死神唤走,我却无能为力。
那种令人窒息的无力感,也许你们不会懂。
死亡之所以让人感到恐惧,无非是你丝毫察觉不到它的脚步,但是有可能的是,它此刻就站在我们每一个人身边,向着我们,举着那把血迹斑斑的镰刀。
“人生就像西苑路上的毛絮,看似自由,却随风荡漾,身不由己。
”这句话我已经忘记是从何处看到的了,但是现在再念起之时,却愈发的唏嘘。
阿泽携着一家子都到西班牙的福斯特拉去了,为了糊日所能做的,也不过是在租金便宜的暗巷里面经营一家小式中式餐馆,靠血汗撑着一家五口。
对于我们两夫妻而言,我们的血液里还是流淌着传统那种落叶归根的思想,我习惯的,还是东方人那种独特的,棱角分明的脸孔和邻里之间那种暖融融的相处。
偷闲中,他们打电话回家,发发牢骚,抱怨说当地人说他们不要命了,一家人从早忙到晚,从来不打烊休息,也不去参加家庭旅行。
起的比鸡早,睡的比狗晚。
这样下去早晚得出事情。
“明明他们就是一群懒猪,日上三竿了,屁股都快要被烫熟了,还窝在床上不开店门赚钱……”我多少从里面嗅到一丝揶揄的味道。
河边的错误

河边的错误
《河边的错误》是2020年时代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图书。
内容简介
《河边的错误(畅销30周年纪念版)》收录余华四篇中篇小说,分别是《河边的错误》《古典爱情》《偶然事件》《一九八六年》。
《河边的错误》讲述了一个侦探故事;《古典爱情》讲述了一个具有悲剧色彩的爱情故事;《偶然事件》讲的是两个主角从相遇到相杀都充满了偶然,但他们的死亡又是必然的;《一九八六年》讲述的是一个疯子的故事。
作者简介
余华,1960年4月出生,1983年开始写作,主要作品有《兄弟》《活着》《许三观卖血记》《在细雨中呼喊》《第七天》等。
作品被翻译成40多种语言在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法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巴西、荷兰、瑞典、挪威、丹麦、芬兰、希腊、俄罗斯、保加利亚、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塞尔维亚、波黑、斯洛文尼亚、阿尔巴尼亚、波兰、罗马尼亚、土耳其、以色列、埃及、科威特、乌兹别克斯坦、蒙古、日本、韩国、越南、泰国、缅甸、印尼和印度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版。
曾获意大利格林扎纳·卡佛文学奖(1998年),法国文学和艺术骑士勋章(2004年),法国国际信使外国小说奖(2008年),意大利朱塞佩·阿切尔比国际文学奖(2014年),塞尔维亚伊沃·安徳里奇文学奖(2018年)等。
苏童小说创作总目(1983——2006)

(邹旗辉搜集整理)苏童小说创作总目(1983——2006)长篇小说米《钟山》1991年第3期我的帝王生涯《花城》1992年第2期城北地带《钟山》1993年第4期-1994年第4期(连载)紫檀木球(武则天)《大家》1994年第1期-第2期(连载)菩萨蛮(碎瓦)《收获》1997年第4期蛇为什么会飞《收获》2002年第2期中篇小说一九三四年的逃亡《收获》1987年第5期你好,养蜂人《北京文学》1988年第4期罂粟之家《花城》1988年第5期平静如水《上海文学》19889年第1期舒农或者南方生活(舒家兄弟)《钟山》1989年3期妻妾成群《收获》1989年第6期已婚男人杨泊(已婚男人)《作家》1990年第4期妇女生活《花城》1990年第5期女孩为什么哭泣《时代文学》1990年第5期红粉《小说家》1991年第1期另一种妇女生活《小说界》1991年第4期南方的堕落《离婚指南《收获》1991年第5期十九间房《钟山》1992年第3期园艺《收获》1992年第6期刺青时代《作家》1993年第1期民丰里《啄木鸟》1994年第4期肉联厂的春天《收获》1994年第5期三盏灯《收获》1995年第5期灼热的天空《大家》1996年第6期群众来信《收获》1998年第5期驯子记《钟山》1999年第4期桂花连锁集团《收获》2000年第2期短篇小说第八个是铜像《青春》1983年第7期我向你走来《百花园》1983年第8期老实人《百花园》1984年第2期江边的女人《青春》1984年第4期空地上的阳光《青年作家》1984年第4期近郊纪事《青年文学》1984年第7期一个白洋湖男人和三个白洋湖女人《青年文学》1985年第1期石码头《雨花》1985年第6期白洋淀红月亮(乡村一夜)《钟山》1986年第1期门《湖海》1986年第1期水闸《小说林》1986年第2期祖母的季节《十月》1986年第4期青石与河流《收获》1986年第5期北墙上那一双眼睛《广州文艺》1986年第7期流浪的金鱼(金鱼之乱)《青春》1986年第7期岔河《作家》1986年第8期飞越我的枫杨树故乡《上海文学》1987年第2期桑园留念《北京文学》1987年第2期黑脸家林——一个人短暂的历史《解放军文艺》1987年第2期有三棵椰子树的地方《西湖》1987年第3期后院的紫槐和少女《广州文艺》1987年第3期北方的向日葵(徽州女人)《湖海》1987年第5期算一算屋顶下有几个人(暧昧的关系)《钟山》1987年第5期蓝白染坊《花城》1987年第5期故事:外乡人父子《北京文学》1987年第8期丧失的桂花树之歌《作家》1987年的8期遥望河滩(飞鱼)《奔流》1987年第11期环绕我们的房子《雨花》1988年第2期U形铁《雨花》1988年第2期午后故事《雨花》1988年第2期乘滑轮车远去《上海文学》1988年第3期水神诞生《中外文学》1988年第3期死无葬身之地《中外文学》1988年第3期一无所获《小说界》1988年第5期怪客《作家》1988年第5期祭奠红马《中外文学》1988年第5期伤心的舞蹈《上海文学》1988年第10期杂货店的女人《时代文学》1989年第2期仪式的完成《人民文学》1989年第3期逃《青年文学》1989年第3期棉花地,稻草人《青春》1990年第4期狂奔《钟山》1991年第1期我的棉花,我的家园《作家》1991年第1期吹手向西《上海文学》1991年第2期像天使一样美丽《小说林》1991年第6期木壳收音机《人民文学》1991年第7-8合期西窗《漓江》(春季号)1992年第2期回力牌球鞋《作家》1992年第4期沿铁路行走一公里《时代文学》1992年第5期来自草原《芳草》1992年第5期烧伤《花城》1993年第1期一个朋友在路上《上海文学》1993年第1期游泳池《小说家》1993年第2期狐狸《小说家》1993年第2期灰呢绒鸭舌帽《小说家》1993年第2期纸《收获》1993年第6期与哑巴结婚《花城》1994年第2期美人失踪《作家》1994年第3 期什么是爱情《江南》1994年第3期樱桃《江南》1994年第3期小莫《大家》1994年第3期桥边茶馆《青年文学》1994年第7期一个叫板墟的地方《青年文学》1994年第7期一朵云《山花》1994年第10期饲养公鸡的人《钟山》1995年第1期那种人(二篇)《花城》1995年第3期种了一盆仙人掌《特区文学》1995年第3期十八相送《芙蓉》1995年第3期把你的脚捆起来《上海文学》1995年第5期蝴蝶与棋《大家》1995年第5期亲戚们谈论的事情《大家》1995年第6期玉米爆炸记《长江文艺》1995年第7-8合期花生牛轧糖《湖南文学》1995年第7-8合期流行歌曲《广州文艺》1995年第8期棚车《东海》1995年第9期小猫《东海》1995年第9期犯罪现场《花城》1996年第1期公园《作家》1996年第1期表姐来到马桥镇《萌芽》1996年第1期声音研究《收获》1996年第2期红桃Q 《收获》1996年第3期新天仙配《收获》1996年第3期食指是有用的《钟山》1996年的5期饮酒歌《钟山》1996年的5期世界上最凄凉的动物园《山花》1996年第6期两个厨子《收获》1996年第6期天使的粮食《北京文学》1996年第11期白沙《东海》1997年第1期告诉他们,我乘白鹤去了《收获》1997年第1期海滩上的一群羊《上海文学》1997年第3期神女峰《小说家》1997年第4期星期六《钟山》1997年第5期八月日记《雨花》1997年第9期儿子《雨花》1997年第9期小偷《收获》1998年第2期过渡《人民文学》1998年第3期人造风景《十月》1998年第5期开往瓷厂的班车《西北军事文学》1998年第6期向日葵《大家》1999年第1期拱猪《上海文学》1999年第1期古巴刀《作家》1999年第1期水鬼《收获》1999年第1期巨婴《大家》1999年第2期你丈夫是干什么的《大家》1999年第3期新时代的白雪公主《大家》1999年第4期独立纵队《大家》1999年第5期奸细《大家》1999年第6期天赐的亲人《青年文学》1999年第8期大气压力《人民文学》1999年第10期女声《花城》2000年第3期遇见司马先生《钟山》2000年第5期七三年冬天的一个晚上《天涯》2000年第7期白杨和白杨《作家》2000年第7期伞《收获》2001年第1期女同学们二三事《花城》2001年第4期白雪猪头《钟山》2002年第1期小舅理生《山花》2002年第7期人民的鱼《北京文学》2002年第9期点心《书城》2002年第10期骑兵《钟山》2003年第1期马蹄莲《大家》2003年第3期五月回家《人民文学》2003年第5期垂杨柳《香港文学》2003年第6期哭泣的耳朵《北京文学》2003年第10期桥上的疯妈妈《香港文学》2004年第2期手《花城》2004年第2期私宴《上海文学》2004年第7期堂兄弟《上海文学》2004年第7期二重唱《香港文学》2005年第1期西瓜船《收获》2005年第1期冬露《莽原》2005年第1期拾婴记《收获》2006年第1期。
八十年代文学佳作

1978全国优秀短篇小说获奖作品《班主任》刘心武《人民文学》1977年第11期《神圣的使命》王亚平《人民文学》1978年第9期《窗口》莫伸《人民文学》1978年第1期《我们的军长》邓友梅《上海文艺》1978年第7期《湘江一夜》周立波《人民文学》1978年第7期《足迹》王愿坚《人民文学》1977年第7期《顶凌下种》成一《汾水》1978年第1期《愿你听到这支歌》李陀《人民文学》1978年第12期《弦上的梦》宗璞《人民文学》1978年第12期《伤痕》卢新华《文汇报》1978年8月11期《从森林里来的孩子》张洁《北京文艺》1978年第7期《骑手为什么歌唱母亲》张承志《人民文学》1978年第10期《辣椒》张有德《人民文学》1978年第4期《取经》贾大山《河北文艺》1977年第4期《满月儿》贾平凹《上海文艺》1978年第3期《最宝贵的》王蒙《作品》1978年第7期《献身》陆文夫《人民文学》1978年第4期《墓场与鲜花》萧平《上海文艺》1978年第11期《眼镜》刘富道《人民文学》1978年第2期《姻缘》孔捷生《作品》1978年第8期《抱玉岩》祝兴义《安徽文艺》1978年第7期《“不称心”的姐夫》关庚寅《鸭绿江》1978年第7期《看守日记》齐平《解放军文艺》1978年第12期《芙瑞达》于土《广东文艺》1978年第1期《珊瑚岛上的死光》童恩正《人民文学》1978年第8期1979全国优秀短篇小说获奖作品《乔厂长上任记》蒋子龙《人民文学》1979年第7期《小镇上的将军》陈世旭《十月》1979年第3期《剪辑错了的故事》茹志鹃《人民文学》1979年第2期《内奸》方之《北京文艺》1979年第3期《李顺大造屋》高晓声《雨花》1979年第7期《彩云归》李栋、王云高《人民文学》1979年第5期《我们家的炊事员》母国政《北京文艺》1979年第6期《阿扎与哈利》樊天胜《人民文学》1979年第4期《记忆》张弦《人民文学》1979年第3期《悠悠寸草心》王蒙《上海文学》1979年第9期《谁生活得更美好》张洁《工人日报》1979年7月15期《战士通过雷区》张天民《人民文学》1979年第7期《信任》陈忠实《陕西日报》1979年6月3期《蓝蓝的木兰溪》叶蔚林《人民文学》1979年第6期《话说陶然亭》邓友梅《北京文艺》1979年第2期《因为有了她》孔捷生《人民文学》1979年第10期《我爱每一片绿叶》刘心武《人民文学》1979年第6期《我应该怎么办?》陈国凯《作品》1979年第2期《重逢》金河《上海文学》1979年第4期《罗浮山血泪祭》中杰英《十月》1979年第2期《办婚事的年轻人》包川《人民文学》1979年第7期《空谷兰》张长《解放军文艺》1979年第12期《雕花烟斗》冯骥才《当代》1979年第2期《独特的旋律》周嘉俊《上海文学》1979年第2期《努尔曼老汉和猎狗巴力斯》艾克拜尔·拉吉提《新疆文艺》1979年第3期01980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获奖作品《西线轶事》徐怀中《人民文学》1980年第l期《乡场上》何士光《人民文学》1980年第8期《月食》李国文《人民文学》1980年第3期《三千万》柯云路《人民文学》1980年第11期《笨人王老大》锦云、王毅《北京文艺》1980年第7期《一个工厂秘书的日记》蒋子龙《新港》1980年第5期《陈奂生上城》高晓声《人民文学》1980年第2期《灵与肉》张贤亮《朔方》1980年第9期《夏》张抗抗《人民文学》1980年第5期《南湖月》刘富道《人民文学》1980年第7期《天山深处的“大兵”》李斌奎《解放军文艺》1980年第9期《你是共产党员吗?》张林《当代》1980年第3期《空巢》冰心《北方文学》1980年第3期《春之声》王蒙《人民文学》1980年第5期《结婚现场会》马烽《人民文学》1980年第1期《丹凤眼》陈建功《北京文艺》1980年第8期《红线记》罗旋《人民文学》1980年第8期《小贩世家》陆文夫《雨花》1980年第1期《西望茅草地》韩少功《人民文学》1980年第10期《被爱情遗忘的角落》张弦《上海文学》1980年第1期《活佛的故事》玛拉沁夫《人民文学》1980年7月12日《镢柄韩宝山》张石山《汾水》1980年第8期《心香》叶文玲《当代》1980年第2期《勿忘草》周克芹《四川文学》1980年第4期《最后一个军礼》方南江、李荃《解放军文艺》1980年第11期《手杖》京夫《延河》1980年第1期《彩色的夜》王群生《红岩》1982年第2期《美与丑》益希卓玛《人民文学》1980年第6期《海风轻轻吹》吕雷《作品》1980年第12期《卖蟹》王润滋《山东文学》1980年第10期1981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获奖名单《内当家》王润滋《人民文学》1981年第3期《卖驴》赵本夫《钟山》1981年第2期《一个猎人的恳求》乌热尔图《民族文学》1981年第5期《飘逝的花头巾》陈建功《北京文学》1981年第6期《女炊事班长》简嘉《青春》1981年第8期《路障》达理《海燕》1981年第10期《黑箭》刘厚明《人民文学》1981年第5期《普通老百姓》迟松年《鸭绿江》1981年第2期《山月不知心里事》周克芹《四川文学》1981年第8期《少年chen女》舒群《人民文学》1981年第4期《大淖记事》汪曾祺《北京文学》1981年第7期《头像》林斤澜《北京文学》1981年第7期《蛾眉》刘绍棠《长春》1981年第1期《黑娃照相》张一弓《上海文学》1981年第7期《爬满青藤的木屋》古华《十月》1981年第2期《飞过蓝天》韩少功《中国青年》1981年第13期《本次列车终点》王安亿《上海文学》1981年第10期《金鹿儿》航鹰《新港》1981年第4期《拜年》鲁南《山东文学》1981年第8期《最后一篓春荼》王振武《芳草》1981年第3期1982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获奖名单《拜年》蒋子龙《人民文学》1982年第3期《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梁晓声《北方文学》1982年第8期《八百米深处》孙少山《北方文学》1982年第2期《明姑娘》航鹰《青年文学》1982年第1期《哦,香雪》铁凝《青年文学》1982年第5期《不仅仅是留恋》金河《人民文学》1982年第11期《种包谷的老人》何士光《人民文学》1982年第6期《敬礼!妈妈》宋学武《海燕》1982年第9期《女大学生宿舍》喻杉《芳草》1982年第2期《三角梅》王中才《解放军文艺》1982年第6期《赔你一只金凤凰》李叔德《长江文艺》1982年第1期《火红的云霞》吕雷《人民文学》1982年第1期《七岔犄角的公鹿》乌热尔图《民族文学》1982年第5期《第九个售货亭》姜天民《青春》1982年第8期《漆黑的羽毛》石言《雨花》1982年第9期《芨芨草》鲍昌《新港》1982年第8期《声音》张炜《山东文学》1982年第5期《母亲与遗像》海波《人民文学》1982年第4期《老霜的苦闷》矫健《文汇月刊》1982年第1期《远处的伐木声》蔡测海《民族文学》1982年第10期1983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获奖名单《围墙》陆文夫《人民文学》1983年第2期《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史铁生《青年文学》1983年第1期《抢劫即将发生……》楚良《星火》1983年第8期《阵痛》邓刚《鸭绿江》1983年第4期《秋雪湖之恋》石言《人民文学》1983年第10期《兵车行》唐栋《人民文学》1983年第5期《琥珀色的簧火》乌热尔图《民族文学》1983年第10期《那山那人那狗》彭见明《萌芽》1983年第5期《亲戚之间》林元春《民族文学》1983年第9期《公路从门前过》石定《山花》1983年第7期《条件尚未成熟》张洁《北京文学》1983年第9期《树上的鸟儿》王戈《飞天》1983年第9期《沙灶遗风》李抗育《北京文学》1983年第5期《肖尔布拉克》张贤亮《文汇月刊》1983年第2期《雪国热闹镇》刘兆林《解放军文艺》1983年第7期《迫遥之乐》陶正《北京文学》1983年第4期《除夕夜》达理《人民文学》1983年第5期《旋转的世界》陈继光《人民文学》1983年第11期《四个四十岁的女人》胡辛《百花洲》1983年第6期《船过青浪滩》刘舰平《萌芽》1983年第7期1984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获奖名单《干草》宋学武《青年文学》1984年第2期《小厂来了个大学生》陈冲《人民文学》1984年第4期《麦客》邵振国《当代》1984年第3期《蓝幽幽的峡谷》白雪林《草原》1984年第12期《打鱼的和钓鱼的》金河《现代作家》1984年第1期《奶奶的星星》史铁生《作家》1984年第4期《六月的话题》铁凝《花溪》1984年第2期《哦,小公马》邹志安《北京文学》1984年第1期《最后的堑壕》王中才《鸭绿江》1984年第11期《同船过渡》映泉《青年文学》1984年第3期《姐姐》张平《青春》1984年第6期《野狼出没的山谷》王风麟《人民文学》1984年第9期《危楼记事》李国文《人民文学》1984年第6期《生死之间》苏叔阳《芳草》1984年第8期《一潭清水》张炜《人民文学》1984年第6期《父亲》梁晓声《人民文学》1984年第11期《白色鸟》何立伟《人民文学》1984年第10期《惊涛》陈世旭《人民文学》1984年第3期1985—1986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获奖名单《五月》田中禾《山西文学》1985年第9期《系在皮绳扣上的魂》扎西达娃《西藏文学》1985年第9期《民族文学》1985年第9期《满票》乔典运《奔流》1985年第3期《今月色好》彭荆风《人民文学》1985年第5期《窑谷》谢友鄞《上海文学》1986年第4期《远行》何士光《人民文学》1985年第8期《你不可改变我》刘西鸿《人民文学》1986年第9期《支书下台唱大戏》邹志安《北京文学》1986年第6期《甜苣儿》张石山《青年文学》1986年第6期《合坟》(《厚土》之一)李锐《上海文学》1986年11期《减去十岁》谌容《人民文学》1986年第2期《洞天》李贯通《山东文学》1986年第4期《夫妻粉》庞泽云《海燕》1985年第11期《继续操练》李晓《上海文学》1986年第7期《狗日的粮食》刘恒《中国》1986年第9期《汉家女》周大新《解放军文艺》1986年第8期《焦大轮子》于德才《上海文学》1986年第2期《他在拂晓前死去》张廷竹《解放军文艺》1985年第11期《这一片大海滩》杨显惠《长城》1985年第6期1987—1988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获奖名单《甜的血腥的铁》杨咏鸣《上海文学》1987年第3期《牛贩子山道》雁宁《人民文学》1987年第3期《葫芦沟今昔》马烽《人民文学》1987年第4期《小诊所》周大新《河北文学》1987年第4期《清高》陆文夫《人民文学》1987年第5期《马嘶·秋诉》谢友鄞《上海文学》1987年第5期《陪乐》朱春雨《中国作家》1987年第3期《塔铺》刘震云《人民文学》1987年第7期《马车》陈世旭《十月》1987年第4期《喊会》柏原《青年文学》1988年第12期《年关六赋》阿成《北京文学》1988年第12期中国作家协会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中国作家协会第一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获奖作品(1977~1980)一等奖人到中年湛容《收获》1980年第1期在没有航标的河流上叶蔚林《芙蓉》1980年第3期天云山传奇鲁彦周《清明》1979年第1期犯人李铜钟的故事张一弓《收获》1980年第1期蝴蝶王蒙《十月》1980年第4期二等奖土壤汪浙成、温小任《收获》1980年第6期迫赶队伍的女兵们邓友梅《十月》1979年第1期啊!冯骥才《收获》1979年第6期大墙下的红玉兰从维熙《收获》1979年第2期蒲柳人家刘绍棠《十月》1980年第3期淡淡的晨雾张抗抗《收获》1980年第3期开拓者蒋子龙《十月》1980年第6期三生石宗璞《十月》1980年第3期甜甜的刺毒(土家族)孙健忠《芙蓉》1980年第1期惊心动魄的一幕路遥《当代》1980年第3期中国作家协会第二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获奖作品(1981~1982 )高山下的花环李存葆《十月》1982年第6期赤橙黄绿青蓝紫蒋子龙《当代》1981年第4期洗礼韦君宜《当代》1982年第1期人生路遥《收获》1982年第3期黑骏马(回族)张承志《十月》1982年第6期祸起萧墙水运宪《收获》1981年第1期相见时难王蒙《十月》1982年第2期那五邓友梅《北京文学》1982年第4期太子村的秘密谌容《当代》1982年第4期燕儿窝之夜魏继新《青年文学》1982年第5期苦夏江浙成、温小钰《小说界》1982年第1期射天狼朱苏进《昆仑》1982年第1期流逝王安忆《钟山》1982年第6期普通女工孔捷生《小说界》1982年第3期张铁匠的罗曼史张一弓《十月》1982年第二期驼峰上的爱冯苓植《收获》1982年第2期沙海的绿荫朱春雨《十月》1981年第3期远去的白帆从维熙《收获》1982年第1期你在想什么顾笑言《花城》1981年第2期山道弯弯谭谈《芙蓉》1981年第1期中国作家协会第三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获奖作品(1983一1984)山中,那十九座坟茔李存葆《昆仑》1984年第6期今夜有暴风雪梁晓声《青春》丛刊1983年第1期迷人的海邓刚《上海文学》1983年第5期美食家陆文夫《收获》1983年第1期棋王阿城《上海文学》1984年第7期没有纽扣的红衬衫铁凝《十月》1983年第2期远村郑义《当代》1983年第4期拂晓前的葬礼王兆军《钟山》1984年第5期烟壶邓友梅《收获》1984年第1期北方的河张承志《十月》1984年第1期祖母绿张洁《花城》1984年第3期市场角落的“皇帝”韩静霆《丑小鸭》1983年第8期燕赵悲歌蒋子龙《人民文学》1984年第7期绿化树张贤亮《十月》1984年第2期春妞儿和他的小戛斯张一弓《钟山》1984年第5期凝眸朱苏进《昆仑》1984年第5期神鞭冯骥才《小说家》1984年第3期啊,索伦河谷的枪声刘兆林《解放军文艺》1983年第8期腊月,正月贾平凹《十月》1984年第4期老人仓矫健《文汇月刊》1984年第5期中国作家协会第四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获奖作品(1985一1986)桑树坪纪事朱晓平《钟山》1985年第4期军歌周梅森《钟山》1986年第6期一路风尘王小鹰《收获》1986年第2期小鲍庄王安忆《中国作家》1985年第2期红高梁莫言《人民文学》1986年第3期爸爸,我一定回来达理《芙蓉》1985年第1期灵旗乔良《解放军文艺》1986年第10期你别无选择刘索拉《人民文学》1985年第3期馕神小传宋清海《小说家》1986年第4期风泪眼从维熙《十月》1986年第2期红尘霍达(回族)《花城》1986年第3期前市委书记的白昼与夜晚张笑天《花城》1985年第3期1987—1988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获奖名单《甜的血腥的铁》杨咏鸣《上海文学》1987年第3期《牛贩子山道》雁宁《人民文学》1987年第3期《葫芦沟今昔》马烽《人民文学》1987年第4期《小诊所》周大新《河北文学》1987年第4期《清高》陆文夫《人民文学》1987年第5期《马嘶·秋诉》谢友鄞《上海文学》1987年第5期《陪乐》朱春雨《中国作家》1987年第3期《塔铺》刘震云《人民文学》1987年第7期《马车》陈世旭《十月》1987年第4期《喊会》柏原《青年文学》1988年第12期《年关六赋》阿成《北京文学》1988年第12期1977—1980年全国优秀报告文学获奖名单《哥德巴赫猜想》徐迟《人民文学》1978年第1期《地质之光》徐迟《人民文学》1977年第10期《人妖之间》刘宾雁《人民文学》1979年第9期《一个人和他的影子》刘宾雁《十月》1980年第6期《大雁情》黄宗英《十月》1979年第1期《美丽的眼睛》黄宗英《上海文艺》1978年第6期《船长》柯岩《人民文学》1979年第11期《特邀代表》柯岩《人民日报》1980年4月26日《中年颂》理由《北京文艺》1979年第11期《扬眉剑出鞘》理由《新体育》1978年第6期《热流》张楔《当代》1980年第4期《励精图治》程树榛《当代》1980年第2期《命运》杨匡满、郭宝臣《当代》1979年第2期《祖国高于一切》陈祖芬《人民日报》1980年10月2日《从悬崖到坦途》雷锋《解放军文艺》1979年第6期《彭大将军回故乡》翟禹钟、何立库、罗海鸥、江立仁《中国青年》1979年第3期《铁托同志》刘白羽《人民文学》1980年第4期《一封终于发出的信》陶斯亮《诗刊》1979年第1期《线》祖慰、节流《长江文艺》1980年第12期《为了周总理的嘱托》穆青、陆拂为、廖由滨《人民日报》1978年3月1日《勇士:历史的新时期需要你》韩少华《人民日报》1980年11月1日《笼鹰志》李玲修《人民文学》1980年第2期《正气歌》张书绅《鸭绿江》1979年第5期《赤子之心》杨笑影《解放军文艺》1979年第5期《无声的浩歌》任斌武《人民文学》1980年第8期《历史之章》金河《鸭绿江》1979年第10期《划破夜幕的陨星》王晨、张天来《光明日报》1980年7月21、22日《爱情的凯歌》艾蒲、向明、郭光豹《解放军报》1979年4月12日《写在她远行的路上》马继红、王宗仁《人民文学》1980年第8期《从青工到副教授》杨世远、孙兴盛、史祥鸾《中国青年》1979年第5期1981—1982年全国优秀报告文学获奖名单《中国姑娘》鲁光《当代》1981年第5期《三门李轶闻》乔迈《春风》1981年第6期《废墟上站起来的年轻人》李延国《泉城》1981年第8期《共产党人》陈祖芬《人民日报》1982年6月28日《一片叶子》刘真《人民日报》1981年5月4日《橘》黄宗英《人民文学》1982年第2期《还是那双眼睛》孟晓云、丛林中《人民日报》1982年9月13日《希望在人间》理由《人民文学》1981年第10期《"蓝军司令"》江永红、钱钢《解放军文艺》1981年第8期《癌症≠死亡》柯岩《北京文学》1982年第7期《形天舞干戚》徐迟《人民文学》1982年第5期《艰难的起飞》刘宾雁《人民日报》1981年1月3日《播鲁迅精神之火》何启治、刘茵《当代》1981年第5期《大洋的此岸和彼岸》蒋巍(执笔)、贾宏图《人民文学》1981年第4期《审丑者》祖慰《人民文学》1982年第8期《啊,龙!》李君旭《当代》1982年第3期《海河边的一间小屋》肖复兴《文汇月刊》1982年第9期《足球教练的婚姻》李玲修《人生》1982年第3期《河那边升起一颗星》李秀海、袁厚春《解放军文艺》1981年第12期《继母》韩少华《当代》1982年第6期《与祖国的文明共命运》戴晴《文汇月刊》1981年第5期《爱的暖流》牟祟光、桑恒昌《山东文学》1981年第9期《生命的近似值》黄尧、朱运宽《边疆文艺》1981年第11期《她心中有个明亮的世界》向义光、张飚《中国青年》1981年第21期《路的呼喊》风章《雨花》1981年第2期1983—1984年全国优秀报告文学获奖名单《省委第一书记》袁厚春《昆仑》1984年第4期《访苏心潮》王蒙《十月》1984年第6期《小木屋》黄宗英《文汇月刊》1983年第5期《在这片国土上》李延国《解放军文艺》1983年第10期《关东奇人传》刘宾雁《文汇月刊》1984年第3期《快乐学院》祖慰《十月》1983年第5期《"两用人才"的开发者们》徐志耕、程童一、陶正明《解放军文艺》1983年2第期《希望在燃烧》乔迈《当代》1984年第3期《开拓者》那家伦《民族文学》1984年第2期《热血男儿》李士非《花城》1984年第6期《催人复苏的事业》陈祖芬《人民日报》1983年1月3日《恶魔导演的战争》刘亚洲《解放军文艺》1983年第5期《生当作人杰》肖复兴《北方文学》1984年第1期《原野在呼唤》王兆军《报告文学》1984年第6期《中国的回声》陈冠柏、周荣新《江南》1984年复刊号《古老的东方有一条龙》贾鲁生、王光明《解放军文艺》1984年第12期《南方大厦》理由《人民文学》1984年第8期《玛丽·若瑟的选择》林亚光《报告文学》1984年第10期《长河精英》岳非丘、邹越滨《人民文学》1984年第1期《奔涌的潮头》江永红、钱钢《昆仑》1984年第3期《东方佛雕》苏晓康《人民文学》1983年第10期《在大时代的弯弓上》蒋巍《人民文学》1983年第11期《胡杨泪》孟晓云《文汇月刊》1984年第4期《她在丛中笑》贾宏图《报告文学》1983年第7期《塞外传奇》孟驰北、张列《当代》1983年第4期《冰海沉船》吴民民《萌芽》1984年第10期《南通虎》周嘉俊《文汇月刊》1984年第11期1985—1986年全国优秀报告文学获奖名单《中国农民大趋势》李延国《解放军文艺》1985年第5期《倾斜的足球场》理由《人民文学》1985年第7期《唐山大地震》钱钢《解放军文艺》1986年第3期《多思的年华》孟晓云《十月》1986年第5期《万家忧乐》霍达《当代》1986年第6期《理论狂人》陈祖芬《人民文学》1986年8月第7期《没有上银幕的故事》刘宾雁《人民日报》1986年8月7日《中国的小皇帝》涵逸《中国作家》1986年第3期《北京失去平衡》沙青《报告文学》1986年第4期《阴阳大裂变》苏晓康《中国作家》1986年第5期《转型人》祖慰《花城》1986年第6期《黑色的七月》陈冠柏《文汇月刊》1986年第11期《在人的另一世界》胡平、张胜友《文汇月刊》1985年第12期《魂系中华》赵军《中国青年报》1986年11月7日《蒙山沂水》彭雁华、彭雁平《人民文学》1986年第4期《人生环行道》蒋巍《文汇月刊》1985年第11期《中国男子汉》鲁光《中国作家》1985年第1期《当年他们多年轻》何晓鲁《昆仑》1985年第5期《法兮归来》凤章《啄木鸟》1986年第2期《知识的罪与罚》郭慎娟《报告文学》1985年第11期《一个成功者和他的影子》罗达成《北方文学》1986年第4期《市长张铁民》和谷《延河》1985年第5期、6期。
night 夜名著章节概括

night 夜名著章节概括
夜是现代作家周樟寿创作的一部重要著作,以描写中国大陆农村社会为背景,
展现了封建社会、民国时期和抗日战争时期的人物形象和社会风貌。
下面是几个夜中的重要章节的概括:
1. 《秋风扫落叶》:该章节以夏秋之交的农村景象为背景,描绘了农民们收割
农作物、参与秋季公共工程修筑和举行庙会的情景。
通过描写农村的繁忙景象和人们的团结合作,展现了农村社会的生活方式和精神风貌。
2. 《花鼓戏》:该篇章主要围绕着传统戏曲艺术“花鼓戏”展开。
通过描绘主人
公丰树富在即将死去时如何抱着对戏曲的痴迷,并且让妻子和孩子也保持对戏曲的热爱,展现了戏曲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它对人们情感和精神追求的影响。
3. 《小山村的故事》:该章节通过一位教书先生的视角,描绘了一个普通的山
村小学的生活。
教书先生与学生们进行有趣的互动,在教书育人的同时,也表现出他们对教育的热情和付出。
通过展现农村教育的艰辛和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这一章节为农村教育和人才培养问题发出了深刻的思考。
4. 《白杨礼赞》:这一章节描绘了一位因为愤世嫉俗而改变心态的商人的故事。
商人海捣因为巧妙经营而成功致富,但他对周围环境和社会人情世故感到不满。
最终,他通过与困境和悲伤的直面,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和价值观,并得到内心的觉醒和成长。
夜这部作品通过描绘农村社会的方方面面,生动地刻画了当时社会的各个层面
和人物形象。
它从人性和思想层面出发,探讨了贫困、农民工、教育以及家庭关系等重要问题,呼吁读者关注农村与社会的发展问题,并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价值观和道德观进行了反思和塑造。
第11章 新小说

1961年,罗伯格里耶与著名导演阿兰·雷 斯内合作,推出了新浪潮电影《去年在马 里安巴》,此后,罗伯格里耶不仅写电影 剧本,而且亲自担任导演,带着摄制组到 世界各地拍片。
罗伯-格里耶:“新小说不是一种理 论,它是一种探索。”
但新小说作家仍然有一些相近的美学追求与艺术个性。
2022/12/31
二、“新小说”之“新”的表现
新小说是对小说本体的追求 新小说之“新”首先体现为一种文艺精神和小说观念的革新。小 说的本体性就是小说之所以是“小说”的那种特性,也就是小说 与其他文类不同的独立性表现。要体现小说的本体性,就要将小 说的潜在可能性更进一步地发挥出来。在内容上,新小说受到了 现象学的影响。在形式上,新小说也更注重小说形式的实验性。
2022/12/31
第二节 罗伯-格里耶
一、最具反叛色彩的新小说家
2022/12/31
阿兰·罗伯格里耶是公认的新小说派领袖。
1922年,罗伯格里耶出生于法国西部的 海港城市布勒斯特;从国立农学院毕业后, 曾进入国立统计学院工作。1948年,罗 伯格里耶产生了强烈的创作冲动,于是毫 不犹豫地辞职,来到塞纳马恩省波阿布德 朗地区,一边在生物实验室工作,一边写 小说。
2022/12/31
二、“新小说”之“新”的表现
在形式上,探索叙述的本质功能
新小说在艺术上做出了多种实践,其常见手法包括: ➢ 在描写方式上,重视“客观性”。 ➢ 在时空观上,受意识流小说影响,打破传统的理性叙事线索,采
用主观的意识流形式,用心理时空取代物理时空,叙述过程中时 空任意跳跃。 ➢ 在语言上,追求表达的客观性,反对带有主观感情与说明性的词 汇,摒弃任何人格化的描写,清除以人为中心的比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回到家里 ,郁文和唐小龙两人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话不投机 , 大吵起来。 文心中充满 郁 了对唐小 龙的怨恨 。唐小龙 的父 亲 是这个城 市军 分区的前 司令 员 , 但 唐小 龙却 没 有任 何 官宦 子 弟 的 习 气, 从小就很刻苦努力。 唐小龙硕士 毕业后 留校 当了教师 ,后来 又读博
士, 是学校最年轻 的教授 。 郁文毕业 后进 了学 院团委 。他们的结合是才 子佳 人和郎才女貌 的翻版 ,长久 以 来吸引着 人们 的眼球。 但很快 , 他们 身上的优势就衰退 了。原先和唐小 龙一 起 留校 的 同学 大都 脱 离 了业 务, 变成 了学校部门的头头脑 脑 , 分 到地方的同学也有很大一部分有 了 大大小小 的官帽,只有唐小龙看似 有些进步 , 实际上还 是在原地 踏步。 过去 ,郁 文总是受到唐小龙那些 同 学的热情邀请 ,和唐小龙一起参加 他们的同学聚会。渐渐地 ,郁文发 现, 聚会 中, 自己的角色变得非常尴 尬, 唐小龙不再是重点 , l然也就 她 f l 得不到原来的重视 。每年一度 的同 学 聚会 变成 了金 钱和权 力的展览 , 唐小龙的学问和成果显然是 拿不 到 展台上去的。周志 民让她 当办公室 主任的时候 , 她很兴奋 , 回家 和唐小 龙商量 , 不想唐小龙根本不屑一顾 , 还说一个院系没必要设 什么办公 室 主任。 那时郁文就明 白了 , 她今后想 有什么发展 ,依靠 迷醉在学 术研究 上 的唐 小 龙 是 根 本 不 可 能 的 。
性不大 ,他也 屑于低i 下四地去 求那些披着学术外衣 的政客 。 龙 妥 协 的 想 法 忽 然 改 变 了 。她 觉 得 王进执意要派车接他 ,而且还 和郁文闹翻后 ,唐小龙 大醉 了 不能让 唐小龙 再这样 继续 下去 , 她 场 ,清醒之后 ,他似乎有 些明 白 专 门搞 个 非常 隆重 的欢迎 仪式 。 要对唐小龙进行改造 。有 了这样 的 想法 ,郁文让思路在这 条线上信 马 了 。 自己 那 天 在 职 称 初 评 会 上 的 表 在宽敞豪华 的会议室 里 ,王进 向大 由缰地奔驰 , 渐渐地 , 她完全被 自已 现 , 与其说是 为高文茂 呜不平 , 不如 家介绍他 ,什么年轻博 士 、著名教 学术 专家 、 学科 带头 人 , 是赞 全 的种 种 设 想 所 打 动 。 了兴 奋 处 , 到 她 说是为 自己讨公道 。尽管他 不羡慕 授 、 甚至下意识地伸出两根手指做 了个 他那些当官的 同学 ,但足看 他们每 美之词 ,然后就开始介绍 木香镇悠 良好 的区位优势 、 利的 便 胜利的手势 。 天车接车送 、 威风八 面的样子 , 自己 久 的历史 、 邵文 以科技信息专家 的身份 参 心 里 还 是 很 不 是 滋 味 。他 一 直 认 为 交通 、朴实 的人 民……唐小龙渐渐 加 了农 业科 技 示 范 基地 建 设 现 场 自己认认真真教书 、老 老 实做学 有些 明白 r。现存各地都 把招 商引 会。 会议的最高领导者和组织者 , 就 问 , 出的比他们 多 , 到的理应超 资作为考核十部 的重要标 准 ,乡镇 付 得 但事 实却 是 , 他正在 逐渐淡 十部更是像无头苍蝇一样 ,到处寻 是郁文的 同学 、 常务 副市 长迟 忠澜 。 过他们 , 本来这次会议市政府邀请 的是 ¨ 人们的视线 ,而那些人却 炙手可 找 可 以下 口 的地 方 。 显 然 , 进 以 { 很 王 周 志 民 , 今 天 早 上 一 上 班 , 志 民 热 。 说 得 到 重 视 , 但 周 别 就是 自己 搞 个 正 客商的标准来招待他是 为 了给 自己 向外人表 明 , 论资 金是 无 就被 高文 茂 的老婆堵 在 办公室 。 常的学 术研 究都要像乞 丐一样 到处 增加声势 , 尤其让他受到刺激的是 , 自己 否引得进来 ,反正我在认真做这件 高文茂的老婆外号叫钱匣子 ,是个 求人 。 厉害角色。钱 匣子不知从哪里打 听 的妻子 如今竟然 也如此迷醉 于权 力 事情 ,连大学里的著名教授都来考 到周 志民把这 次高级职称的指标调 和金钱 ,为了它们 宁愿牺牲公道 和 察了。 该 走的程序都走完 了 ,唐小龙 剂到了文 学院 ,给了学校张副 书记 正 义。 他真 的错 了吗? 现在 的人们 都 的夫人。张副书记 的夫人原来在基 怎 么 ¨? 在 的大 学 都 怎 么 了 ? 在 瞅了个 机会就把 自己此行 的 目的说 r现 现 建处工作 , 就是为 了评这个职称 , 最 的社会都 怎么了? 了。 王进静静地听老师说完 , 犹豫半 近才被调 整到文学 院管理图书 。周 他 收敛 了一下思绪 ,过去这个 天才开 口说 , 您这 么远跑 来 , 我又是 志民一看 这个 事情有 点麻烦 ,只好 时 间他应该在 实验 田里 ,继续做小 您 的学 生 , 本不应该拒绝 你 , 乡镇 但 通知郁文代他 去开会 。 麦 的数据采集 工作 。当初确立 “ 农 上 的事并不是这么简单的 。现在 乡 按 照会议 的 日程 安排 ,郁文要 作物病虫 害测报 与预防 中的信息处 镇 干部 眼里只有 两件大事 ,一个是 唐小 龙 没有 想 到 稳定 , 另一个就是招商引 资。 稳定可 代替周 志民作关 于信息 科技给农业 理 ”这个 课题 时 , 带来 的变革 的报告 。看 着周志 民事 会这 么难 。先是学 院拖 了好长时 间 以让你平平 安安 做官 ,招商引资能 先 为报告所拟 的提纲 ,郁文却怎么 才给报上 去,然后就 是学校科研处 让你跌跌撞撞往 上爬 。 农业要稳定 , 也进入不 了状态 。她离 开信息技术 审核 ,审核 的结果竟 然是不能列入 就要少 干事 。过 去有 个什么事支部 ��
I
S大学信 息学 院 1教授职称初 斤 评 会。学院卒m 一个¨ 高职称名 r F 额, 本来 , 这个会 议大家都认为是为 高文茂 专门肝的 ,但 事情的发展 … 乎 意料 。 会议一开始 ,评委们便纷 纷表 态支持老高 。等评委们把 意见发表 得差不 多了,院长周志民/慢 悠悠 4 1 地说 , 这个 正高的指标一空 来 , 我 和大 家 一 样 首 先 想 到 的也 是 高 文茂 同志。以高文茂同志的业 务水 平和 敬业精神 ,晋升这个 教授 足绰绰有 余 的。 但根据学校规定 , 晋升教授职 称原则上必须存职称评定 前六 年内 有 三 项 省 级 学 术 成果 。我 认 真对 照 了一下 ,高文茂同志的学 术成果不 少 ,但 只有 两 项 是 在 这 个 时 问 之 内 的。 既然有 了规定 , 我们就不能不执 行 。闪此 , 我的意 见是宁缺毋滥 , 忍 痛割爱 。 当然 , 我们也不能浪费了这 个正高指标 。如果这次没有合 适的 人选 ,我准备和学校人事处打个招 呼, 先把这个指标调剂给其他学院 , 等我们 的人成熟了 ,院里再做 T作 把指标要 I来。 亘 I 此 言一 l , 叶 评委们都沉默 了, I 只 能 暗暗 为 老 高 喊 冤 。 老 高 是个 老 实 人 ,只沉 醉 在 学 术 里 ,不 懂人 情 世 故。 虽然 文件有规定 , 但在这样那样 的条件下总有不够资格的人顺 利过 关, 偏偏到老高这里 就卡壳 了。 院办公室主任郁文的 目光紧紧 盯在 自己丈夫唐小龙那紧闭的嘴巴 上, 但她最担心的事情还 是发生了。 唐 小 龙 猛地 站 了起 来 , 慨 地 说 , 愤 如 果以正常的标准 ,高文茂够不够教 授资格 ,我想在座的各位评委心里 都非常清楚 。 我想 说的是 , 我们学院 作为学校下面的院系 ,并不足一级 学术机构 ,有 资格组织这个初评委 员会吗? 我们有必要增加这道程序 、 设置这样的障碍吗?具体到高老师 这个事情 ,我感到我们对学校政策 的执行没有~个统一 的标准 ,执行 空间时火时小 .完全取决于领导 的 意志 , 这对于老实做学问 、 专心做学 问 的人 太 小公 平 了 ! 会议室里的气氛一下子 紧张起 来。 周志 民却不紧不慢地说 , 咱们这 是职称评审会 ,不是教育体制改革 研讨会。唐教授对学校体制 的质疑 应该找部里和J 的领 导探讨 。 f
遵 趱 醉
( 中篇 小说梗概 )
●原著 王 宗坤 ●缩写 君 凌
执行学校政策这个问题上 ,我认为 我们是严肃的。我个人认为高文茂 同志早就应该晋升为教授了 ,但个 人观点不能取代制度建设 ,感情不 能代替规则。 长久 以来 , 不讲法制不 讲规 则给我们这个社会造成 的危害 太大 了 … … 郁 文 不 得 不 冉 次 叹 服 周 志 民 的 太极功底 , 避重就轻借 力打 力, 唐小 龙显然不是他 的对手 。周志 民讲完 自己的一番道理后 , 就让 大家表决 , 请同意老 高 申报 正高职称 的举 手。 唐小龙举起 了手 ,但没有一个人跟 进。唐小龙 的 目光在会议室里转 了 几轮之后 , 直奔郁 文而来 。 郁文看 了 眼丈夫 , 又偷眼看了一下周志 民, 把头低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