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我们的呼吸》教案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我们的呼吸》教案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我们的呼吸》教案《我们的呼吸》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人体的呼吸过程,知道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的产生和预防。
能力目标:能应用以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所提出的问题作假设性解释;能用简单的器材做简单的观察实验。
情感目标:想知道,爱提问;愿意合作交流;能够珍爱生命,养成细致观察的学习习惯和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了解人体的呼吸过程,知道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的产生和预防。
教学策略:分组讨论了解人体呼吸的过程,理解呼吸的意义。
并通过查阅资料、测量肺活量等实践活动,讨论了解呼吸系统传染病、呼吸系统保健等与呼吸有关的问题。
教学准备:微视频、呼吸系统挂图,水槽、石灰水、集气瓶、橡皮塞、玻璃管、火柴、气球、软尺、肺活量计。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我们每天都要呼吸,那么我们是怎样呼吸的呢?(生发表意见)同学们说的很对,今天这节课就研究我们的呼吸。
板书课题:我们的呼吸二、创设情景。
和同学们共同玩一个憋气的游戏或进行一个憋气的比赛,让学生亲自体验呼吸的重要性,深刻体会人每时每刻都离不开呼吸。
提出问题:“人为什么离不开呼吸”?“人体吸进和呼出的气体相同吗?”(学生进行猜测、讨论和交流)三、探究吸进和呼出的气体的不同。
1、先让学生猜测。
2、播放微视频,学生观看并做记录。
3、组织学生交流从微视频中学到了哪些知识,学生集体交流。
4、你会做这个实验吗?动手试试吧!5、提出问题,引导思考:“为什么呼气时石灰水变浑,吸气时石灰水不变浑?”“你认为呼出的气体与吸进得气体成分有什么不同?”“什么原因使火柴熄灭了?”6、教师小结:人呼出的气体比吸进的气体含的二氧化碳多,人呼出的气体中氧的含量少。
四、探究呼吸器官和我们怎样呼吸。
1、教师提出问题:你知道人有哪些担负呼吸任务的器官?它们在人体的什么位置?2、学生结合教科书中的呼吸器官图进行交流。
3、交流完后,根据学生的对呼吸运动的理解,画出人呼气和吸气的路线,进一步理解呼吸的过程和呼吸器官各部分的作用。
《我们的呼吸》作业设计方案

《我们的呼吸》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呼吸的重要性,认识到呼吸与生命息息相关;2.帮助学生了解呼吸系统的结构与功能,掌握呼吸的过程;3.培养学生正确的呼吸方法,提高生理素养;4.激发学生对健康的重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二、教学内容:1.呼吸的概念及重要性;2.呼吸系统的结构与功能;3.呼吸的过程;4.正确的呼吸方法;5.呼吸系统的常见疾病。
三、教学活动设计:1.导入环节:通过展示相关图片或视频,唤起学生对呼吸的兴趣,引出主题;2.知识讲解:教师讲解呼吸的概念、呼吸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呼吸的过程等知识点;3.示范演示:教师示范正确的呼吸方法,让学生模仿跟随;4.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呼吸系统的常见疾病及预防方法;5.实践操作:引导学生进行呼吸练习,教授呼吸调理方法;6.课堂练习:布置呼吸相关的习题,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7.展示交流:学生展示自己的呼吸方式,分享呼吸对健康的影响,进行交流讨论;8.总结提升:教师对本节课进行总结,强调呼吸的重要性,指导学生改良呼吸习惯。
四、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认真听讲、讨论,并能正确运用所学知识;2.作业完成:学生完成课后作业,掌握并运用相关知识;3.实践检测: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够正确地进行呼吸练习,维持良好的呼吸习惯;4.测验考核:定期进行呼吸知识的考试,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五、教学资源准备:1.教学课件:包含呼吸系统的相关知识点、图片、演示视频等;2.实物模型:呼吸系统的模型、呼吸练习器材等;3.作业材料:作业题目、习题册、练习册等;4.奖励措施:准备小奖品,鼓励学生积极学习。
六、教学反思:1.评估教学效果:根据学生的反馈及期末考试成绩,评估教学效果;2.总结经验:总结本次课程的优点与不足,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借鉴;3.调整改进:根据评估结果,调整课程设置,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七、家庭作业:1.观看相关视频,了解呼吸系统的结构与功能;2.每天进行呼吸练习,保持良好的呼吸习惯;3.撰写一份作文,分享你对呼吸的认识与体会。
湘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我们在呼吸》说课稿(7)

湘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我们在呼吸》说课稿 (7)一. 教材分析《我们在呼吸》是湘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的一节课。
这一节课主要介绍了呼吸作用的定义、过程以及与之相关的生物学知识。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例,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呼吸作用的概念,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物学基础知识,对于呼吸作用这一概念,他们可能已经有所了解,但可能不够深入。
在导入部分,我会通过简单的提问,了解学生对呼吸作用的了解程度,以便更好地进行教学。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呼吸作用的定义,掌握呼吸作用的过程,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学生能够探究呼吸作用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认识到呼吸作用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性,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呼吸作用的定义和过程。
2.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讲授法:通过讲解呼吸作用的定义和过程,使学生能够掌握相关知识。
2.观察法:学生通过观察实例,了解呼吸作用的过程。
3.实验法: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呼吸作用的过程。
4.提问法: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提问方式了解学生对呼吸作用的了解程度,并引导学生思考呼吸作用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新课导入:介绍呼吸作用的定义和过程,通过实例和图片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呼吸作用。
3.探究活动: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从而深入了解呼吸作用的过程。
4.总结: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强调呼吸作用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性。
5.课堂练习: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巩固所学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包括呼吸作用的定义、过程以及与之相关的生物学知识。
通过板书,使学生能够清晰地了解呼吸作用的概念和过程。
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包括课堂表现、实验报告和课后作业。
《我们的呼吸作业设计方案》

《我们的呼吸》作业设计方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呼吸系统的结构和功能;2.掌握呼吸系统的工作原理;3.了解呼吸系统的常见疾病及预防方法;4.培养学生对呼吸系统健康的重视认识。
二、教学内容:1.呼吸系统的结构和功能;2.呼吸系统的工作原理;3.呼吸系统的常见疾病及预防方法。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呼吸系统的结构和功能1.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介绍呼吸系统的结构,包括鼻腔、气管、支气管、肺部等;2.讲解呼吸系统的功能,包括吸氧、排出二氧化碳等;3.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总结呼吸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第二课时:呼吸系统的工作原理1.介绍呼吸系统的工作原理,包括呼吸中枢的调节、肺泡的气体交换等;2.设计实验,让学生观察呼吸系统的工作过程;3.进行讨论,让学生分析呼吸系统的工作原理。
第三课时:呼吸系统的常见疾病及预防方法1.介绍呼吸系统的常见疾病,包括感冒、哮喘等;2.讲解预防呼吸系统疾病的方法,包括保持空气清新、定期锻炼等;3.进行小组活动,让学生制定预防呼吸系统疾病的计划。
四、教学评估:1.教室表现:包括听课态度、参与讨论等;2.作业完成情况:包括教室练习、小组讨论等;3.考试成绩:包括期中考试、期末考试等。
五、教学资源:1.教材:《生物学》第三版;2.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等;3.实验器械:显微镜、试管等。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次作业设计,学生可以全面了解呼吸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掌握呼吸系统的工作原理,了解呼吸系统的常见疾病及预防方法,培养对呼吸系统健康的重视认识。
同时,通过小组讨论、实验设计等方式,激发学生的进修兴趣,提高他们的进修能力和实践能力。
希望学生在本次作业设计中能够获得知识的启发,增强对呼吸系统的认识,为今后的进修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湘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我们在呼吸》教学设计 (3)

湘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我们在呼吸》教学设计 (3)一. 教材分析《我们在呼吸》是湘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的一节课,主要讲述了呼吸作用的概念、过程以及与光合作用的关系。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呼吸作用的实质,知道呼吸作用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性。
教材内容丰富,插图生动,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素养,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心。
他们在四年级时学习了光合作用的相关知识,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呼吸作用的概念和过程理解不够深入,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加以引导和拓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呼吸作用的实质,掌握呼吸作用的过程,知道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观察、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探究科学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科学探究的乐趣,培养学生珍惜生命、热爱生活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呼吸作用的概念、过程以及与光合作用的关系。
2.难点:呼吸作用过程中能量的转换。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教师通过提问、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实验教学: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呼吸作用的过程,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讨论教学: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教具:湘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教材、《我们在呼吸》课件及教学素材。
2.实验器材:小白鼠、显微镜、植物叶片、澄清石灰水等。
3.教学资源:相关视频、图片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张小白鼠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小白鼠为什么需要呼吸?进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我们在呼吸。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课件呈现呼吸作用的概念、过程以及与光合作用的关系,让学生初步了解呼吸作用的基本知识。
3.操练(15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实验,观察植物叶片在呼吸作用过程中的变化,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呼吸作用的过程。
4.巩固(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呼吸作用过程中能量是如何转换的?学生通过讨论,加深对呼吸作用过程的理解。
湘教版科学五上1.1《我们在呼吸》教学设计

湘教版科学五上1.1《我们在呼吸》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我们在呼吸》是湘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的第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呼吸作用的概念,明白生物体进行呼吸作用的原因,以及呼吸作用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性。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探究呼吸作用的原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实验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物知识基础,对周围的生命现象有一定的观察和了解。
但他们对呼吸作用的概念和原理可能还比较模糊,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和实验来加深理解。
此外,学生可能对呼吸作用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需要教师进行引导和启发。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呼吸作用的概念,明白生物体进行呼吸作用的原因,以及呼吸作用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让学生探究呼吸作用的原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实验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生命的尊重和热爱,认识到呼吸作用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增强学生的生命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呼吸作用的概念和原理,以及呼吸作用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性。
2.难点:呼吸作用的原理,以及如何通过实验观察和验证呼吸作用。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实例,引导学生了解呼吸作用的概念和原理。
2.演示法:教师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和理解呼吸作用的原理。
3.探究法: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进行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实验能力。
4.讨论法: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实验结果,加深对呼吸作用的理解。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和教具:准备《我们在呼吸》的教材,以及进行呼吸作用实验所需的器材和材料。
2.实验器材:准备呼吸作用实验所需的器材,如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酵母菌等。
3.教学课件:制作教学课件,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动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呼吸作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呼吸作用?生物体为什么需要进行呼吸作用?从而引出本课的主题。
小学科学20课《我们的呼吸》教案

小学科学20课《我们的呼吸》教案《我们的呼吸》教案导语:《我们的呼吸》是小学科学教材中的一篇重要课文,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我们可以了解到呼吸对生命的重要性,并且能够掌握呼吸的过程和机制。
本节课教学目标为帮助学生了解呼吸的重要性,掌握呼吸的过程和机制,以及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一、教学目标:1.了解呼吸对生命的重要性;2.掌握呼吸的过程和机制;3.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二、教学准备:1.课文《我们的呼吸》;2.课文教学PPT;3.小黑板和白板笔;4.实验器材(如果有条件进行实验)。
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学过的内容,复习呼吸的概念,并与学生共同探讨呼吸的重要性。
2.呈现(10分钟)用PPT展示课文《我们的呼吸》,并逐段解读,重点解释课文中的生词和关键概念。
教师可以通过图片或动画等方式生动形象地向学生展示呼吸的过程和机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讨论(15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就下列问题展开思考和交流:- 人的呼吸有哪几种方式?- 为什么我们需要呼吸氧气?- 呼吸过程中,我们体内发生了什么变化?- 你知道哪些好的呼吸习惯?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引导他们提出自己的观点,并与小组成员协商和分享。
4.实践(20分钟)如果有条件,可以进行简单的实验,让学生亲手感受呼吸的过程和机制。
实验可以选择以下两个中的一个进行。
实验一:观察燃烧过程中的氧气消耗材料:蜡烛、扣在瓶口的透明塑料袋步骤:1.将蜡烛点燃,放在桌子上。
2.将透明塑料袋紧紧地套在瓶口。
3.观察透明塑料袋内部的变化。
实验二:观察哪种活动能够加快呼吸频率材料:计时器、学生跑步场地步骤:1.设定计时器,统一开始。
2.让一部分学生进行正常步行。
3.让另一部分学生进行跑步。
4.观察各组学生呼吸的频率。
通过实验,学生能够亲身体验呼吸的变化,并巩固对于呼吸的理解。
5.总结(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呼吸的过程和机制,并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小学科学18我们的呼吸(教案)

小学科学18我们的呼吸(教案)我们的呼吸(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呼吸的定义和呼吸的重要性;2. 理解呼吸的过程和呼吸器官的组成;3. 掌握人类呼吸道的结构以及呼吸的方式;4. 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观察能力。
二、教学准备:1. 教学素材:图画、实物模型等;2. 教学工具:黑板、粉笔、投影仪等;3. 实验器材:放大镜、酒精灯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图片或实物,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引出呼吸的话题。
2. 概念解释(10分钟):向学生解释呼吸的定义和重要性,让学生明白呼吸对于生命的必需性。
3. 呼吸的过程(15分钟):通过图画和教师的讲解,向学生介绍呼吸的过程:吸氧、运送氧气、释放二氧化碳。
解释氧气和二氧化碳在呼吸过程中的作用。
4. 呼吸器官的组成(20分钟):让学生参与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引导他们发现五官与呼吸器官的联系。
通过展示实物模型和图画,教师向学生讲解人类呼吸器官的组成和功能。
5. 呼吸道的结构(15分钟):通过投影仪或黑板,展示人类呼吸道的结构图,让学生了解鼻腔、喉咙、气管、支气管和肺部等相关呼吸器官的位置和作用。
6. 呼吸的方式(10分钟):通过示范和让学生动手实践,教师向学生演示正确的呼吸方式:鼻呼吸和口呼吸。
引导学生认识到鼻呼吸的好处,并提醒他们在运动或剧烈活动时应该采用口呼吸。
7. 实验(15分钟):利用实验器材,进行简单的呼吸实验。
例如,用放大镜观察自己在吸气和吐气时的鼻腔变化,让学生亲身体验呼吸的过程。
8. 总结(10分钟):通过向学生提问和让学生总结,复习今天所学的内容,确保学生对于呼吸的相关知识有所掌握。
四、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进行更多的实践活动,如通过运动、唱歌等方式感受呼吸的变化;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分享关于呼吸的有趣事实;3. 带领学生观察植物的呼吸过程,让他们了解到植物也进行呼吸;4. 鼓励学生采用正确的呼吸方式,培养良好的呼吸习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我们的呼吸》教案
《我们的呼吸》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人体的呼吸过程,知道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的产生和预防。
能力目标:能应用以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所提出的问题作假设性解释;能用简单的器材做简单的观察实验。
情感目标:想知道,爱提问;愿意合作交流;能够珍爱生命,养成细致观察的学习习惯和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了解人体的呼吸过程,知道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的产生和预防。
教学策略:
分组讨论了解人体呼吸的过程,理解呼吸的意义。
并通过查阅资料、测量肺活量等实践活动,讨论了解呼吸系统传染病、呼吸系统保健等与呼吸有关的问题。
教学准备:微视频、呼吸系统挂图,水槽、石灰水、集气瓶、橡皮塞、玻璃管、火柴、气球、软尺、肺活量计。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每天都要呼吸,那么我们是怎样呼吸的呢?(生发表意见)同学们说的很对,今天这节课就研究我们的呼吸。
板书课题:我们的呼吸
二、创设情景。
和同学们共同玩一个憋气的游戏或进行一个憋气的比赛,让学生亲自体验呼吸的重要性,深刻体会人每时每刻都离不开呼吸。
提出问题:“人为什么离不开呼吸”?“人体吸进和呼出的气体相同吗?”
(学生进行猜测、讨论和交流)
三、探究吸进和呼出的气体的不同。
1、先让学生猜测。
2、播放微视频,学生观看并做记录。
3、组织学生交流从微视频中学到了哪些知识,学生集体交流。
4、你会做这个实验吗?动手试试吧!
5、提出问题,引导思考:“为什么呼气时石灰水变浑,吸气时石灰水不变浑?”“你认为呼出的气体与吸进得气体成分有什么不同?”“什么原因使火柴熄灭了?”
6、教师小结:人呼出的气体比吸进的气体含的二氧化碳多,人呼出的气体中氧的含量少。
四、探究呼吸器官和我们怎样呼吸。
1、教师提出问题:你知道人有哪些担负呼吸任务的器官?
它们在人体的什么位置?
2、学生结合教科书中的呼吸器官图进行交流。
3、交流完后,根据学生的对呼吸运动的理解,画出人呼气和吸气的路线,进一步理解呼吸的过程和呼吸器官各部分的作用。
五、保护我们的呼吸器官。
1、提出问题:呼吸器官容易的哪些疾病?原因是什么?
2、学生交流。
3、教师小结。
六、拓展活动
让学生进一步调查资料,主题为调查吸烟和空气污染对呼吸器官产生的危害情况。
七、板书设计:
我们的呼吸
呼吸器官:鼻、咽、喉、支气管、气管和肺
八、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