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前庭蜗器课件

合集下载

前庭蜗器PPT医学课件

前庭蜗器PPT医学课件

8
二、鼓室(中耳)
蜗窗
前庭窗 岬
鼓室是颞骨岩部内不 规则的小气腔,
其外侧壁为鼓膜,内 侧壁即内耳的外壁, 此壁的中部隆凸,称 岬。岬的后上方有一 卵圆形孔,称前庭窗, 被镫骨底封闭。
岬的后下方有一圆形的孔,称蜗窗,活体时有膜 封闭,称第二鼓膜,此膜对耳蜗内外淋巴的波动 具有缓冲作用。
9
鼓室内的结构
6
中耳 为含气的不规则小腔隙,是传导声 波的主要部分,包括鼓膜、鼓室、咽鼓管、 乳突窦和乳突小房等,外以鼓膜与外耳相 隔,内以前庭窗和蜗窗与内耳相邻。 7
一、鼓膜(中耳)
鼓膜
鼓膜介于外耳道和鼓 室之间,为一灰白色、 卵圆形的半透明弹性 薄膜。鼓膜外侧面向 外、向下倾斜,与外 耳道底约成45°角。 鼓膜中心略向鼓室突 出,为锤骨柄末端附 着处,称鼓膜脐。
15
咽鼓管鼓室口 软骨和软骨 部。其外侧端开口于鼓室前壁的咽鼓管 鼓室口;其内侧端开口于鼻咽部侧壁的 咽鼓管咽口。两部交界处,是最为狭窄 之处,内径仅1-2mm,称咽鼓管峡。 16
乳突窦 乳突小房
乳突窦和乳突小房是鼓室向后的延伸。
乳突窦是鼓室和乳突小房之间的小腔,向前开口于鼓室,向后与乳
一、耳廓(外耳)
耳廓(auricle)位 于头部的两侧,凸 面向后,凹面向前 外,弹性软骨和结 缔组织构成其支架;
耳廓下1/3为耳 垂
4
二、外耳道(外耳)
外耳道(external acoustic meatus)是从外耳门至鼓膜的管 道,成人长约2.0-2.5cm。约呈“S”形弯曲,从外向内, 先趋向前上,继转向后,最后向前下方。
◆外侧1/3为软骨部, 与耳廓的软骨相续; ◆内侧2/3为骨性部, 由颞骨鳞部和鼓部 围成的椭圆形短管。

前庭蜗器课件

前庭蜗器课件

前庭蜗器的位置
前庭蜗器位于内耳的前庭内
前庭蜗器是内耳的前庭部分中的听觉器官,位于 耳蜗和半规管之间,它包括椭圆囊、半规管和耳 蜗三个部分。
半规管位于前庭的外侧
半规管是三个半环形细管,分别称为上半规管、 后半规管和外半规管,三者互成直角。
椭圆囊位于前庭的后上方
椭圆囊是前庭内的一个小而扁的囊状结构,它与 半规管相通,椭圆囊的底部与三个半规管相通, 椭圆囊的前壁和两侧壁有位觉感受器。
物质的食物。
适量运动
适当的身体活动有助于提高前 庭功能,如瑜伽、太极等。
保持心情愉悦
01
02
03
减轻压力
积极应对压力,采取放松 技巧如深呼吸、冥想等。
积极心态
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 学会调整自己的情绪。
社交互动
与朋友和家人保持联系, 参加社交活动,增加情感 支持。
避免噪音刺激
减少噪音环境
尽量避免长时间处于嘈杂 的环境中,如减少在喧闹 的场所停留时间。
耳石症
发病原因
耳石症是由于耳石脱落所致,常表现为眩晕发作与体位改变有关,且伴有眼 震颤和恶心呕吐等症状。
治疗方法
耳石症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法复位和药物治疗等,其中手法复位是治疗耳石症 的首选方法。
04
前庭蜗器的检查方法
眼球震颤法
静态眼球震颤
在无外界刺激下,出现规律性的眼球水平或垂直 震颤,通常由前庭外周病变引起。
05
前庭蜗器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内耳眩晕病的诊断与治疗
病史采集
观察症状
详细了解患者的眩晕发作情况,如发作时间 、频率、伴随症状等,以便确定诊断。
观察患者的症状表现,如是否有耳鸣、耳闷 、恶心、呕吐、面色苍白等,以便鉴别诊断 。

感觉器官前庭蜗器课件

感觉器官前庭蜗器课件
医生会对患者的神经系统、耳部、 前庭功能等进行检查,以确定病变
部位和程度。
影像学检查
通过X光、CT、MRI等影像学检查, 观察前庭蜗器的结构是否异常,是 否存在器质性病变。
听力测试
通过听力测试,评估患者的听力状 况,了解听力受损程度。
前庭蜗器病变的诊断标准
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征,结合影像学和听力测试等检查 结果,医生可以对前庭蜗器病变做出诊断。
姿势调节
感受身体姿势变化,参与姿势调节和稳 定。
晕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症
当人体在移动或旋转时,前庭器官受到 过度刺激,可能导致晕动症,如晕车、 晕船等。
02
耳蜗器官的概述
耳蜗器官的定义和功能
定义
耳蜗是听觉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负责将机械振动转换为听神经纤维的 神经冲动,进而产生听觉。
功能
耳蜗的主要功能是接收声波并将其转 化为神经信号,传递到大脑进行处理 ,使我们能够听到声音。
感觉器官前庭蜗器课件
目录
• 前庭器官的概述 • 耳蜗器官的概述 • 前庭器官和耳蜗器官的相互关系 • 前庭蜗器病变的症状和诊断 • 前庭蜗器病变的治疗和预防
01
前庭器官的概述
前庭器官的定义和功能
01
02
定义
功能
前庭器官是人体感觉器官之一,负责感知头部的运动和身体平衡。
主要功能是感受机体姿势和运动状态,以及空间位置变化,参与身体 的平衡调节和空间定位。
前庭器官的组成和结构
组成
前庭器官由半规管、耳石器和前 庭神经等部分组成。
结构
半规管呈圆环形,一端开口,另 一端连通前庭神经;耳石器由耳 石和感受器组成;前庭神经负责 传递前庭器官的神经信号。

前庭蜗器教学课件ppt

前庭蜗器教学课件ppt

听力学检查
总结词
听力学检查包括耳镜检查、声导抗测试、耳声发射等, 能够评估外耳、中耳及内耳的功能。
详细描述
耳镜检查能够观察外耳道、鼓膜的形态和病变情况;声 导抗测试通过测量声音传播过程中的阻抗变化来评估中 耳的功能;耳声发射则是一种测量内耳功能的测试,通 过检测耳蜗对声音刺激的响应来判断听觉通路的完整性 。这些检查方法能够检测出外耳道阻塞、鼓膜穿孔、中 耳炎等外耳和中耳疾病,以及感音性耳聋等内耳疾病。
04
前庭蜗器疾病治疗
保守治疗
1 2
药物治疗
使用药物减轻炎症、消除水肿、改善循环等, 以达到缓解症状的目的。
物理治疗
采用电刺激、按摩、针灸等物理疗法,促进前 庭蜗器的功能恢复。
3
康复训练
针对前庭蜗器功能障碍进行专门的康复训练, 提高患者的平衡感和协调能力。
手术治疗
显微手术
通过显微镜进行手术治疗,精准定位病变部位, 减少损伤和出血。
位置
位于头部两侧,靠近中耳和内 耳。
组成
耳蜗、前庭器和半规管。
毗邻关系
前庭蜗器与脑组织、面神经等重要 结构相邻。
前庭蜗器的功能
01
02
03
听觉功能
感受声音的振动,将声波 转化为神经信号,传递给 大脑进行解析。
位置觉功能
感受头部的运动和位置变 化,帮助维持身体平衡。
功能异常表现
眩晕、耳鸣、听力下降等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01
02
03
发病原因
可能与椭圆囊病变、耳石 脱落等因素有关。
症状表现
头位改变诱发的短暂眩晕 、恶心、呕吐等。
治疗建议
手法复位、药物治疗等。
03
前庭蜗器检查方法

前庭蜗器ppt课件

前庭蜗器ppt课件

6壁 3块听小骨 2块听小骨肌
内耳道
上壁称盖壁 即鼓室盖 邻颅中窝 (一)鼓室壁
外侧壁称 鼓膜壁 主要由鼓膜 构成 与外耳道分隔 下壁称颈V壁 邻颈内V起始部
后壁称乳突壁 上部有乳突窦开口 (一)鼓室壁 前庭窗 面N管起自 内耳道上壁 面N管凸 锥隆起 岬 蜗窗 第二鼓膜封闭
邻内耳迷路 内侧壁称迷路壁
内耳道 internal acoustic meatus
•位于颞骨岩部中份后部 •自内耳门→内耳道底 •底有若干小孔,供前庭蜗神经、 面神经、迷路动脉等穿行
内耳道底
内耳门
穿经内耳道的前庭神经、蜗神经、面神经
谢谢大家
三、乳突窦和乳突小房
经乳突窦与鼓室相通 乳突小房是乳突内许多含气小腔
第三节 内耳-迷路 位于颞骨岩部内 骨迷路 膜迷路 骨迷路与膜迷路之间有外淋巴 膜迷路内有内淋巴
骨 半 规 管
一、骨迷路
前庭
耳蜗
迷路 位于中耳的内侧
内耳道的外侧
前内侧
耳蜗 前庭 骨半规管 后外侧
前内侧
耳蜗 前庭
骨半规管
后外侧
(一)前庭 外侧壁 即鼓室内侧壁 前庭窗

蜗窗
(一)前庭 内侧壁 即内耳道底
前庭
居鼓室内侧 内耳道外侧
总 脚

骨 壶 腹
(二)骨半规管


(三)耳蜗
蜗顶
蜗底
蜗螺旋管
骨螺旋板
蜗轴
骨螺旋板
蜗轴
二、膜迷路 骨迷路 骨半规管 前庭 耳蜗 膜迷路 膜半规管 椭圆囊 球囊 蜗管
膜半规管
球囊
1/3
2/3
软骨部
骨部
弯曲 成人将耳郭拉向后上变直

系统解剖学课件-前庭蜗器

系统解剖学课件-前庭蜗器
第二章 前庭蜗器 vestibulocochlear organ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前庭蜗器
外耳:收集声波 中耳:传导声波 内耳:感受器所在
部位
系统解剖学课件-前庭蜗器
第一节 外耳external ear
耳廓 外耳道
系统解剖学课件-前庭蜗器
耳廓auricle
耳轮
对耳轮 外耳门 对耳屏
耳屏
耳垂
系统解剖学课件-前庭蜗器
系统解剖学课件-前庭蜗器
螺旋器spiral orgon:又称Corti器,蜗管螺旋膜 的上面,突向内腔的隆起,随蜗管延伸成螺旋 形。为听觉感受器,能感受声波刺激。
前庭膜
系统解剖学课件-前庭蜗器
螺旋器 螺旋膜
盖膜 毛细胞
系统解剖学课件-前庭蜗器
声波的传导
一、空气传导
声波
蜗神经
系统解剖学课件-前庭蜗器
鼓室上隐窝
盖壁
鼓膜
迷路壁
颈内静脉
系统解剖学课件-前庭蜗器
鼓膜tympanic cavity
分部
松弛部: 上1/4 紧张部: 下3/4 鼓膜脐 光锥
松弛部
紧张部 鼓膜脐
光锥
系统解剖学课件-前庭蜗器
系统解剖学课件-前庭蜗器
乳突壁mastoid wall
乳突窦
乳突小房
系统解剖学课件-前庭蜗器
迷路壁mastoid wall
膜壶腹
系统解剖学课件-前庭蜗器
二、 椭圆囊和球囊utricle and saccule
椭圆囊斑和球囊斑:分别位于椭圆囊和球囊壁 内面的斑块状的隆起,是位觉感受器,能感受头部 静止的位置及直线变速运动引起的刺激。
椭圆囊
球囊

前庭蜗器ppt课件

前庭蜗器ppt课件
藏面神经。
鼓室内侧壁
• ⑥后壁:又称乳突壁,上部有乳突窦入口,借乳 突窦向后通入乳突内的乳突小房。
• 乳突窦入口的下方有一骨性突起称为锥隆起,内 藏镫骨肌。
• 鼓室室壁示意图
(二)鼓室内的结构
• 鼓室内的结构主要为听小骨及其骨连接。
1.听小骨 • 有三块:锤骨、砧骨和镫骨。
• 锤骨:形如鼓锤,有头、柄、外侧突和前突。 • ◆锤骨头与砧骨体形成砧锤 • 关节,位于鼓室上隐窝; • ◆柄附于鼓膜的脐区,上端 • 有鼓膜张肌附着; • ◆外侧突为鼓膜紧张部与松 • 弛部的分界标志; • ◆前突有韧带连于鼓室前壁。
• ②上壁:又称盖壁,由颞骨岩部前外侧面的鼓室 盖构成,分隔鼓室与颅中窝。盖壁向后延伸形成 乳突窦的上壁。
• 中耳疾患侵犯此壁时可引起耳源性颅内并发症。
• ③下壁:又称颈静脉壁,仅为一薄层骨板。将鼓 室与颈静脉窝内的颈静脉球分割。部分人下壁未 骨化形成骨壁,而由粘膜和纤维结缔组织代之。
• ④前壁:又称颈动脉壁,即颈动脉管的后壁,此 壁借甚薄的骨板分隔鼓室与颈动脉。上部有两个 小管的开口:
• ◆上方—鼓膜张肌半管口,由鼓膜张肌的肌腱通 过
• ◆下方—咽鼓管鼓室口
• ⑤内侧壁:又称迷路壁。 • ◆中部的圆形隆起称岬,由耳蜗的第一圈隆突形成; • ◆岬的后上方有一卵圆形小孔,称前庭窗或卵圆窗; • ◆岬的后下方有一圆形小孔,称蜗窗或圆窗; • ◆前庭窗后上方有一弓形隆起,称面神经管凸,内
咽鼓管
• ◆咽鼓管咽口和软骨部平时处于关闭状态,仅在 吞咽运动时或者尽力张口时,咽鼓管暂时开放;
• ◆小儿咽鼓管短且宽,又接近水平位,故咽部感 染易经咽鼓管侵入鼓室。
三、乳突窦和乳突小房
• ◆乳突窦位于鼓室上隐窝的后方,向前开口于鼓 室后壁上部,向后下与乳突小房相通连,是鼓室 与乳突小房之间的交通要道。

《前庭蜗器》PPT课件

《前庭蜗器》PPT课件

精选ppt
22
后单骨骨半脚规管
骨总脚 前骨半规管
壶腹脚
外骨半规管
每个半规管都有两骨脚,一为单骨脚,一为壶
腹骨脚半。壶规腹管脚上为有三膨个大C的形骨的壶互腹相,排前列、的后小骨管半,
规 管分管只别的有称单五为骨个前脚孔、合开后成 口和一 于外个 前精骨选总 庭p半pt 骨 。规脚管,。因此三个半2规3
内耳 骨迷路
膜迷路 精选ppt
4
耳 廓 耳郭以弹性软骨为支架,外被皮肤和
少量脂肪结缔组织;下部的小部分无软骨,
仅含结缔组织和脂肪,名耳垂,是临床常用
的采血部位。 精选ppt
返回 5
外长 耳骨外 其后耳廓约 围方 复耳道 软成2向向道.0骨。是∼前是是的2外下先一.5延耳。向弯c续m门前曲。;至上的精外内选鼓,管ppt 12膜次道//33的稍,为为管向从软骨道后外骨部,,向部,成然内,由人,是颞6
管内。在骨壶腹内的 开口球大二,为囊者分内之较别淋间小通巴的,三囊间靠个。隙前膜内淋
部分膨大为膜壶腹。 半规下 巴充管可方满;经,外自此下淋前囊端巴壁借渗。发连透内出合到、周
精选ppt
椭圆管 围外囊血连淋球管于巴囊丛蜗互管。管不与。相球通囊。
相连。
30
蜗管
膜半规管
球囊 椭圆囊
精选ppt
31
椭圆囊斑位于椭圆囊 内的底和前壁上;球 囊斑位于球囊内的前 壁上壶。腹能嵴感位受于直膜线壶加 速或腹减内速,运能动感的受刺旋激
耳蜗位于前庭的前方,形如蜗牛壳。蜗底朝向
后内(即内耳道底);精选尖ppt端朝向前外,称蜗顶24 。
蜗螺旋管
蜗轴
耳蜗实为蜗螺旋管(骨蜗管)环绕蜗轴 约两圈半形成。蜗轴为耳蜗中央的骨松 质,呈圆锥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朝向后上方 朝向前下方
检查外耳道和鼓膜时,将耳郭拉向后上方
(1)儿童的短、平、直-----检查时,拉向后下方; (2)皮下组织少,皮肤与骨膜或软骨膜结合紧密,故疖肿时-疼痛剧烈; (3)皮内含耵聍腺,分泌耵聍-----起保护作用(过多影响听力)
三、鼓膜
1.位置:
2.形态:
鼓膜脐


第二节


第二章 前庭蜗器
组成 前庭器: 感受头部位置变动 位觉器 蜗器: 感受声波刺激
第一节 外耳
耳郭 外耳道 鼓膜 听觉器 分 部 中耳 内耳 外耳 收集和传导声波 感受声波和位觉刺激
一、耳郭
1.位置:
2.结构: 3.形态:
耳垂
二、外耳道 为外耳门至鼓膜的弯曲管道,长2.5cm.
软骨部
骨部
外2/5
内3/5
蜗孔
蜗螺旋管
前庭阶
鼓阶
蜗轴
骨螺旋板
二、膜迷路 分膜半规管、椭圆囊和球囊、蜗管三部分.前膜半规管蜗管膜壶腹外膜半规管
后 膜 半 规 管
椭圆囊 球囊
壶 腹 嵴
椭圆囊斑
蜗管
前庭膜
蜗轴
外壁 螺旋器 (Corti器)
骨螺旋板
螺旋膜(基底膜)
后 骨迷路 前 后骨半规管 外 (骨壶腹) 前 后膜半规管 外 (膜壶腹)
包括鼓室、咽鼓管、乳突窦和乳突小房4部分.
鼓室盖 内耳门
颈 静 脉 孔
乙状窦沟
鼓室盖
外耳门
内耳门 乙状窦沟
乳突
一、鼓 室
乳突窦
鼓室盖 面神经管凸 前庭窗
咽鼓管 鼓室口 乳突小房 蜗窗 颈静脉窝 岬 颈内动脉
前咽鼓管 咽 1.位置:为颞骨岩部内不规则的含气小腔,鼓膜与内耳之间, 乳突窦 后 乳突小房
4.了解内耳的组成,骨迷路、膜迷路的分部,熟悉内耳感受器的名 称和位置、作用,声波的传导途径。
2.结构: 有六壁
上壁: 盖壁 颅内感染
下壁: 颈静脉壁
前壁: 颈动脉壁
后壁: 乳突壁 乳突炎 外侧壁: 鼓膜壁 鼓膜炎,穿孔
内侧壁: 迷路壁
内耳炎
中耳炎
听 小 骨
(二)听小骨
包括锤骨、砧骨、和镫骨.
(三)听小骨肌
砧骨
锤骨
镫骨
二、咽鼓管 鼻咽至鼓室之间,分 骨部
三、乳突窦和 乳突小房
软骨部 婴幼儿的短、平、直 咽部 感染 中耳炎
第三节 内

位于颞骨岩部的骨质内,鼓室和内耳道底之间.由迂曲复杂的管道组成,又称迷路.
分 膜迷路 为套在骨迷路内的膜性囊管,内充满内淋巴. 外淋巴.
骨迷路 骨性隧道;
一、骨迷路
组成:骨半规管、前庭、耳蜗.
前骨半规管
前骨壶腹
总骨脚 前庭窗 蜗螺旋管
后 骨 半 规 管
外骨半规管 外骨壶腹
后骨壶腹
蜗窗
内有壶腹嵴
中 前 前庭窗(被镫骨封闭) 庭 蜗窗(有第二鼓膜封闭) 椭圆囊 (椭圆囊斑) 球囊 (球囊斑)
前 耳蜗
膜迷路
蜗管
壶腹嵴 旋转变速运动. 位觉感受器为 椭圆囊斑和球囊斑 静止和直线变速运动.
听觉感受器为 螺旋器
声波的传导
1.了解前庭蜗器的组成; 2.熟悉外耳道的方向,鼓膜的位置、形态和分部; 3.了解中耳的组成及鼓室内、外壁的名称和听小骨的名称,掌握幼 儿咽鼓管的特点及临床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